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1:0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太和六中 杨洪锦 赵迎海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

界定:“留守儿童” 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1.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现状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最近三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动态成长档案,通过对三年的成长轨迹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出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服务的方法、策略和可操作模式。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教育理念得到升华,学生得到较大发展,探索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管理新模式和初步构建出课堂教学的模式。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人的动机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两个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是人发展的持久动力。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公办学校为主,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切实落实收费‘一视同仁’的政策。要加强对以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二)实践价值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中留守儿童较多,所反映出来的学习、交往、甚至心理问题都比较多。首先,由于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加上学生自律能力较弱,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明显差于其他学生,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迟到、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由于父母无暇顾及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变化,留守儿童找不到倾诉的渠道,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因而许多儿童表现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焦虑自闭、悲观消极„„长期下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再次由于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遇事容易焦虑紧张的现象。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思想、品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进行此课题研究,探索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教育对策将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分析主要学习问题及成因,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以留守儿童学习教育为突破口的教育新路子。同时,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主要研究目标:

1.探索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的评价量标体系。

2.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3.找出解决“留守家庭”后顾之忧的对策,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人才培养不出现“断代”而努力。

4.打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一个新的突破口,构建切实可行的教育体系,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5.探寻和积累切合农村初中实际的、有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6.让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量。

(二)主要内容:

1.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现状、形成原因、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

2.农村初中留守守儿童教育与发展的途径,可以从做人、做事、学习、交流、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个案的研究: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自立能力、学习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

4.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诚实守信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真诚待人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做事认真负责习惯的培养研究;正确交友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不善与人交际的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培养研究。

5.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及排除的对策:人际关系的培养 ;健康心理的培养;自我认定意识的培养;关爱他人意识的培养。

6.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节假日安全的培养研究:自救的培养研究;安全意识提高的培养研究;自爱、自控能力的培养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步骤和主要措施

(一)实施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

选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对课题成员进

行培训。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学校对全校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业成绩、父母情况和监护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反应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儿童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2)“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心理分析研究。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进行

社会调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心理咨询室,便于留守儿童倾诉、化解不健康的心理情绪。

(3)“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分析研究。找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道德品德差异与心理差异,对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探究出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与途径,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4)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途径研究。孩子是未来、是希望,农村留守儿童更是以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农村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讨论研究,寻找一条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途径。

3.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2年12月)

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总结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对策。推广经验,写出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准备成果验收。

(二)主要措施

1.调查: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收集第一手资料、数据、事例,分析、整理资料。

2.形成阶段和最终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论文、数据库、留守儿童德育管理体制。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的分析

首先,国家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为课题提供了社会背景条件,国内外已有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已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也可供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其次,课题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教师具有积极投身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主动性,他们先后参与了学校的多项课题研究,许多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提高了自己教学能力,强化了教学研究的意思,提高了研究能力。可以说,组织的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具备了完成本课题研究的能力;由于我们的课题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思路,研究活动就是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因此,在课题研究的时间上,有了充分的保证。同时,课题有得天独厚的实验条件。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农村初中,在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校本文化,开放的观念、对新事物的敏感与热诚是我校教师重要的特色。前期学校开展的“留守儿童之家”关注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另外,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培训的行动研究思路,组织了一批脚踏实地、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参与本课题研究,校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有了以上条件,加之本课题自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本课题的研究是完全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八、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太和县赵庙镇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教研论文、案例研究成果等;

3.太和县第六中学有关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的建议;

4.赵庙镇留守儿童教育形势好转;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承担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杨洪锦,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赵迎海,副组长,主持课题组日常工作;

孙征,主要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刘连进,主要负责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付磊,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跟踪调查工作;

陈秀丽,主要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青春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杨淑丽,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孙明星,主要负责开展个案研究,论文,图片、影像资料等的收集和整理。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了解留守学生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撰写研究个案及经验论文等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题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综合实践活动

开题报告

罗山县楠杆初级中学 李廷坤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随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产生了。近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对于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我国提出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使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引人注目。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推进该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进展

1、留守儿童含义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2、我国目前留守儿童社会现状

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全国妇联(2010),全国 12 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缺失,从而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留守儿童自身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以山东省为例,该省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非常恶劣,其被害率达到令人吃惊的 46.39%,比非留守儿童高出 16.53 个百分点。

李宝峰指出,留守儿童中心理有各种轻度及明显问题的,其人数比例为31:10,整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李宝峰,2005)蒋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有57.16%有过失行为,41.13%有破坏行为,35.12%有说慌行为,30.16%有攻击行为,27.16%有抑郁心理,24.15%有恐惧感心理,27.14%有焦虑心理,22.17%有易怒心理,7.14%有偷窃为。

周宗奎研究也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较明显的表现出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问题等都是在父母外出后,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小学中女生表现尤其明显(周宗奎,2007)。

综上所述,虽然近期由于舆论报道的因素,社会各界以及国家在近几年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政府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加强针对留守儿童的文化与心理的教育力度、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等加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在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上,无论是已有的还是新出现的,都亟待解决。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现状

目前来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Yeoh认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并由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

在菲律宾,估计有 880-900万儿童与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分离(Kakammpi in Parrenas 2005)。

在摩尔瓦多,一项研究表名 0-14 岁的儿童中约有 31%被父母中的一方留在家中,有 5.4%被父母双方留在家中(UNICEF Moldova/SU-SSC 2006)。2002 年,13%的墨西哥人和将近22%的萨尔瓦多人移民到美国居住,而不得不把他们的子女留在原籍国家(Cortina&de la Garza 2004)。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C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及南南合作特别局(SU-SSC)的研究指出,大概 100 万里斯里兰卡儿童因其父母外出寻找工作而被留在家中(Save the Children)。

2、国外针对移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部分研究者受Bowlby影响,认为孩子与父母的早期分离会影响其后期发展。摩尔多瓦的儿童报告,在父母离开后,自己面临心理方面的问题,金钱和物质补偿不了远离父母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未成年怀孕、滥用药物、心理问题和暴力行为等问题上有更大的风险。在摩尔瓦多,1993-2000年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与这一时期留守儿童的增加有很大关系,其中60%的犯罪者是留守儿童。

综上所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研究地域、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研究内容涉及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研究背景、规模以及因父母迁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通过研究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与国外移民留守儿童有许多相似之处,已有研究对认识和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从城镇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宏观和微观原因入手,深入分析城镇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对和谐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剖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深远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文献资料法和老师的理论知道。本文的理论研究是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留守儿童的文献资料,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管理的理论及方法,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为实际应用做理论铺垫加上老师的理论知道,为我的论文完成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写作进度:

2016年5月 选题,收集与选题相关的资料 2016年10月初 开题 2016年11月末 开题报告终稿 2016年11月初 定稿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大山深处看望农村留守儿童 .央视网 .2014年01月27日 [引用日期2014-01-28]

[2] 潘锋.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特点与对策[J].现代教育, 2011(4): 19-20.[3] 刘丽娟, 刘亚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J].百科论坛, 2011(8): 179.[4] 蓝威, 彭本利.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1): 132-135.[5] 黄淑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思索[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3(7): 142-143.[6] 何征南.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7-8.[7] 任相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 2012(1): 68-75.[8] 建青, 于仁昌, 孙丽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实践与探索, 2011(2): 53.[9] 刘浪, 高石钢.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 2011(2): 35-37.[10] 王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2(6): 34-36.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随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产生了。近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对于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在我国提出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使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引人注目。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推进该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进展

1、留守儿童含义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2、我国目前留守儿童社会现状

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全国妇联(2010),全国 12 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

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缺失,从而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留守儿童自身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以山东省为例,该省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非常恶劣,其被害率达到令人吃惊的 46.39%,比非留守儿童高出 16.53 个百分点。

李宝峰指出,留守儿童中心理有各种轻度及明显问题的,其人数比例为31:10,整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李宝峰,2005)蒋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有57.16%有过失行为,41.13%有破坏行为,35.12%有说慌行为,30.16%有攻击行为,27.16%有抑郁心理,24.15%有恐惧感心理,27.14%有焦虑心理,22.17%有易怒心理,7.14%有偷窃为。

周宗奎研究也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较明显的表现出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问题等都是在父母外出后,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小学中女生表现尤其明显(周宗奎,2007)。

综上所述,虽然近期由于舆论报道的因素,社会各界以及国家在近几年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政府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加强针对留守儿童的文化与心理的教育力度、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等加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在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上,无论是已有的还是新出现的,都亟待解决。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现状

目前来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Yeoh认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并由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

在菲律宾,估计有 880-900万儿童与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分离(Kakammpi in Parrenas 2005)。

在摩尔瓦多,一项研究表名 0-14 岁的儿童中约有 31%被父母中的一方留在家中,有 5.4%被父母双方留在家中(UNICEF Moldova/SU-SSC 2006)。2002 年,13%的墨西哥人和将近22%的萨尔瓦多人移民到美国居住,而不得不把他们的子女留在原籍国家(Cortina&de la Garza 2004)。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C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及南南合作特别局(SU-SSC)的研究指出,大概 100 万里斯里兰卡儿童因其父母外出寻找工作而被留在家中(Save the Children)。

2、国外针对移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部分研究者受Bowlby影响,认为孩子与父母的早期分离会影响其后期发展。摩尔多瓦的儿童报告,在父母离开后,自己面临心理方面的问题,金钱和物质补偿不了远离父母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未成年怀孕、滥用药物、心理问题和暴力行为等问题上有更大的风险。在摩尔瓦多,1993-2000年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与这一时期留守儿童的增加有很大关系,其中60%的犯罪者是留守儿童。

综上所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研究地域、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研究内容涉及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研究背景、规模以及因父母迁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通过研究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与国外移民留守儿童有许多相似之处,已有研究对认识和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从城镇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宏观和微观原因入手,深入分析城镇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对和谐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剖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深远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文献资料法和老师的理论知道。本文的理论研究是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留守儿童的文献资料,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管理的理论及方法,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为实际应用做理论铺垫加上老师的理论知道,为我的论文完成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写作进度:

2013年11月选题,收集与选题相关的资料

2013年12月初开题

2013年12月末开题报告终稿

2014年1-2月论文写作

2014年3月初完成论文初稿

2014年4月初完成论文二稿

2014年4月中旬完成论文三稿

2014年5月初定稿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大山深处看望农村留守儿童.央视网 .2014年01月27日 [引用日期2014-01-28]

[2] 潘锋.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特点与对策[J].现代教育, 2011(4): 19-20.[3] 刘丽娟, 刘亚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J].百科论坛, 2011(8): 179.[4] 蓝威, 彭本利.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1): 132-135.[5] 黄淑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思索[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3(7): 142-143.[6] 何征南.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7-8.[7] 任相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 2012(1): 68-75.[8] 建青, 于仁昌, 孙丽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实践与探索, 2011(2): 53.[9] 刘浪, 高石钢.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 2011(2): 35-37.[10] 王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 12(6): 34-36.[11] 蔡玉军等.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12(03).[12] 段成荣,吴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3] 吴霓,廉恒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主观评价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02).[14] 林忠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与建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11).[15]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6] WayneP.ConnieWW.Social Adaptation After Cardiothoracic Transplantatio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f[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11.(5).[17]Mary L Blackburn.America’s Grandchildren Living in Grandparent Households[J].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2011: 24-27.[18] Delancey,J.,et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ofleft-behindchildren:Across-sectionalsur-veyinruralChina[J].QualLifeRes,2010,19:775–780.[19] Gil,Birmaher.Emotionalandbehavioralprob-lemsofChineseleft-behindchildren:Apreliminarystudy[J].SocPsychiatEpidemiol,2010,45:655–664.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是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亲情缺失,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当然也有部分儿童的心理行为发生令人欣慰的积极变化,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提高,自我约束增强,更富有责任感等等。”

2、道德滑坡,价值扭曲。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3、不爱学习,不守规章。

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或者因文化水平低,或者因事务繁忙,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向委托监护人求得帮助的比例很低。这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比较严重,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父母外出务工尤其对年幼儿童的学习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4、管理空档,违纪成风。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5、监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扎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呢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有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县市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显著增多,大多正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1、主要观点: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2、创新之处

(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及积极的应对。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本课题研究依托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以教学研究为主要阵地着眼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力求探索出积极的应对方法,研究成果对于解决当前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学习,会学习。运用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注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中展开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边研究边总结,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再进行研究。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好个案材料的积累、分析,进行个别指导。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

(3)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时沟通,剖析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从深层次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一定密切注意儿童的心理变化。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4)用爱心去弥补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笔者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地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理论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集中展开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方面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如上所言,社会要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共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负责任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以及时间保证:课题负责人是一位年富力强的校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育科研;他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所写的论文中,获山东省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两篇;市县级多篇,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是中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是学校的骨干教师,精力充沛,对教育科研具有较高的热情,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水平。

(3)资料、设备和经费来源:我校已经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制度,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通过图书或者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设置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表现和思想,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成因,设计对策。依靠学校现有设备,校方给予大力支持。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心理疏导”字眼。这个新名词的出现,昭示着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体现出我们党对民众心理健康的真切关怀,以及心理和谐对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国家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目前呈现日益高发的势态。80%的儿童青少年的疾患未被大家关注,以致延误病情,带来严重的后果。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形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维护者,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得到父母关爱,享受家庭温暖,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权利。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反映出此项基本权利的部分缺失。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的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we稳定,有助于创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研究内容

(1)本学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2)本学区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分析

(3)本学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4)本学区留守儿童个案研究(5)本学区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1)第一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5年1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周边部分学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对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成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案例研究法: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我校是山东省留守儿童教育基地,设施齐全,经费充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科研兴校。在课题研究中,且取得了一定实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整个课题组的成员都曾参加过省、市课题研究,是我校的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有足够的力量能完成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确立研究制度。(2)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3)加强研究中的合作与反思。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以及预期完成时间)(1)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4)给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5)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明显好转。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转移向城市。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问题,这些农村父母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法让孩子在城市里有读书的机会。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里的老人或亲戚朋友照看,最后造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在两地的局面。由此,在农民工成为一个社会的大现象的同时,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也应运而生了。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 ——16 岁)。

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来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民乐县南丰乡16个村长年在外务工人员有5600人,父亲在外务工人员有3000余人,母亲在外务工人员有2000余人。全乡共有6——16岁儿童4560人,留守儿童3120人,占全乡儿童总数的70%。学校留守儿童220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1%。这些数字,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些祖国的未来引起极大的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作为农村的未来,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一代代新型农民的培育,也关

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影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近年来,中国各主要媒体都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教育部专门召开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座谈会。指出: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部将加大研究力度,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共同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育情况令人堪忧。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2、性格行为令人堪忧。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

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3、疏于照顾,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儿童自身防护能力弱,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如:何庄村一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上年纪的爷爷奶奶照看,8岁上一年级时,放学回家无人接送,遭遇车祸。后又因被不法分子拐卖,到11岁才上一年级。

4、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团县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

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5、发展走向: 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而留守儿童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队伍只会扩大,不会缩小。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将是曲折而艰辛的,农民工及其家庭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都能实现在城镇的定居。所以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与孩子长期分居两地的情形在中国社会将会长期存在。相应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个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将来也将越来越成为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几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三、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

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

2、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3、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四、研究的内容

1、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民乐县南丰乡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比研究。

6、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对民乐县南丰乡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对民乐县南丰乡在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

1、南丰乡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4、给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宜宾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教师教育学院07、2 严霞 070902013一. 研究的背景1、 时代背景: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的人......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乌沙镇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开 题 报 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及条件 1.1“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进,国家经济焕发了新的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2013年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根据《甘洛县教育局关于组织申报民族地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的通知》既(甘教[2007]92号)文件的精神,申请的《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提纲

    学校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提纲一、选题依据 在我国存在着庞大的农村人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