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 自强 自会走出一片碧水长空

时间:2019-05-14 12:3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立 自强 自会走出一片碧水长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立 自强 自会走出一片碧水长空》。

第一篇:自立 自强 自会走出一片碧水长空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的只靠自己站着的人。”人,要想经历风雨,而利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自立,就像蜗牛妈妈的回答一样,我们既不能靠天,也不能靠地,我们只能靠自己。也许腊梅并不喜欢严寒霜冻,也许青松并不喜欢悬崖峭壁,也许海燕并不喜欢狂风暴雨,但他们不甘心放弃,自己做自的救星,他们自己为自己奏响了生命乐章。

人要学会自立,遇到困难时,不可畏缩,但是要想战胜困难,换取人生一片坦途,自立只是第一步,还要学会自强,欲成事,先要壮大自己的力量,练就一身真本领。

《周易·乾》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是想在世界上安生立命,还是想实现宏图大志,都需要自立自强。要想真正做到自强,有三个条件:一是要自觉,做任何事情,尤其是要实现自我设定的目标时,只有自觉,才有主动,只有主动,才思进取。二是要勤奋。有了勤奋,才不会满足,只有不满足,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三是要有毅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只会半途而废。没有这三条,自强终究是一句空话。

南非总统曼德拉说:“人生最美的光环不在于人的升起,而是坠下后还能再生起来。”人生就是如此,风风雨雨,充满曲折,在我们坠下后就要自立自强,再起来,学会自己就自己。

盲人过路亦是如此,你可以帮他一时,但是我们帮不了他一

世。没有谁能永远做你的救星,除了你自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没有走向成功的勇气;受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没有自立自强的决心。做自己的救星,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是鹰击长空的壮景;相信荆棘过后,一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我们的心灵在复杂的环境中,难免要沾惹灰尘,使灵性被掩盖,因此需要及时清理。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真正明心见性,把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才能看住自己那一颗狂野的心和无限的贪欲,你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谁,你才能明白这世间什么是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你才能看清人的本心,从而看清别人。因为你所思正是别人所思,你所欲正是别人所欲,你所苦正是别人所苦,这样推己及人,既看清了自己,又看清了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后的内心。的自在和宁静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觉悟。反省失忆了智慧树,只有深植在思维里,他才能与你的神经互联,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让人生这条路变得简单精彩、起来。

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境界。修身养心,坐上品人,一生以浩然正气为人格修养大目标,也许下一位圣人就在这种修养过程中,渐渐浮出历史的水面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远见,也就没有了对成功的渴望与梦想。

也就失去了进取的动力,虽然他现在取得成功,但是,将来它却无法攀登到成功的最高峰。所以,从现在起你就必须开始克服你的惰性,大胆的预测你的明天,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上足生命的发条,走出一个辉煌灿烂的人生。

第二篇:加强环保意识,还我们一片碧水蓝天

加强环保意识,还我们一片碧水蓝天

4月16日,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将整体搬迁转移到河北省邯郸武安市。北京迈出了重污染企业将向外转移的第一步。但是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被破坏的代价。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雾霾频发,以前人们可以作为生活用水来源的河流,现在都变成了臭水沟,很多环境的破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社会的发展不应以降低人们的生活品质为代价。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2014年3月6日上午报道,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询问。“珠三角现在PM2.5是多少?”“广州市对机动车限行限购吗?”“东江的水质怎么样?”。

正因为此,各地都加大了对高污染产业的治理整顿工作。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对污染比较大的电镀产业下重拳整治,表现在一、筹建新的电镀工业园,将原来零散的电镀厂集中搬迁到电镀工业园里。新的电镀工业园有完善的水污理设备。

二、将污染企业由市中心向比较偏远的地方迁移。

三、对于高污染的小型电镀企业,坚决予以关闭。

四、提高电镀厂的准入标准。比如天津市就将排污费征收标准平均由每公斤0.83元调整为7.82元,提高9.5倍。这样的标准,会让很多重污染企业望而却步。

环保局领导说,高耗能没有罪,超过排放标准才是不合法的,已经把污染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政府通过这样的政策引导,引导产业向低能耗低污染发展。这样的政策目前来看,已经初具成效。现在很多原来做电镀、喷粉、氧化等高污染的工厂转向做电泳等轻污染产业。电泳涂装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历史和其他涂装相比还很短,尤其是底面合一的装饰性电泳涂装的应用只有近20年的历史。因此,电泳涂装在涂料开发和应用领域开拓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电泳涂装的涂层均匀性、生产性和低污染性对涂装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电泳涂装作为一种涂装工艺不仅在金属表面处理的防蚀、装饰方面得到广泛应有,而且在功能性涂装方面利用电泳涂装的特点,对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与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电泳涂装也可以部分替代电镀和部分污染较大的涂装工艺,以及提高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起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我们每个企业都是社会的一个小单元,都应该有环保的意识主动应用一些环保节能的工艺。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环境污染问题才有望得到解决。

第三篇:《给孩子一片蓝天碧水》读后感400字

我读了《给孩子一片蓝天碧水》这篇文章,感觉到龙游县塔石腐王村的这一所小学的学生都非常地爱护大自然,也能保护好周围的环境。他们平时不捉鸟,不摘花,不攀爬大树,不随地乱扔果壳皮,不往河里丢垃圾,还常常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同学一起参加了“捡白色塑料袋,重现清洁环境”的活动。他们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周围的环境美好起来。

可是,谁知有些人还是要破坏环境。有些工厂的人,他们把厂里的污水随处乱排,放到小溪中,已经有整整16年了。在这16年里,他们赚了许多钱,可是却破坏了环境,现在的溪水已成了一条“黑龙”。腐王村的小学生看到这种情况,痛心极了,就联合起来,给工厂写信。工厂里的人收到了孩子们写给他们的信,被感动了。后来就给孩子们回信了,说不再乱排放污水了。孩子们兴奋不已。

我也要向这一所龙游县塔石腐王村的小学生好好学习,爱护大自然。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不爱护大自然,就会受到老天的报应。


第四篇: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让语文课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山西大学附中举办“语文节”的实践与探索

山西大学附中语文组卫晨霞

“语文节”是山大附中校园文化节之一,也是山大附中的教学特色之一。它创始于2004年5月,每年举办一次,每次为期一个月,它是在山大附中校内进行、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语文为主题集文艺表演、文学创作、名作欣赏、专题讲座等语言教学与活动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语文节”的开展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种探索、一种实践、一种创新,它的成功是我校语文同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语文节”应时而生

课改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新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而且新课标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意识以及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根据上述的目标和要求,如何让语文和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步入更加注重能力和素养的新高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学校发展的要求附中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争创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名校,全面发展势在必行。于是语文节适应附中发展的需要诞生了,可以说语文节是我们学校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其指导思想是贯彻我校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和“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育人理念,实现“具有国际视野、厚德博学、文理兼长的创新拔尖人才后备军”的培养目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体现我校语文教学的优势,展现教学成果,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现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举办活动的目的我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风气,展示并培养学生的文学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为了探索一种更好的语文学习方式,同时发现和培养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展示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形成我校语文教学的独特风格。

二、“语文节”是学生的节日

1、活动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

活动形式多样化,专题讲座、文学沙龙、话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作文大赛、古诗文大赛等。话剧表演、诗歌朗诵的活动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以班为单位进行选拔;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会演;在全校进行比赛演出。

围绕语文,设置丰富多彩的内容。结合高二教材戏剧单元的学习,我们拓展探究,以话剧表演为龙头,充分带动语文节的活动。剧本的选择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选择课本之外的,更提倡学生自己的创作。三年中我们演出的名家著名作品:《茶馆》(老舍)、《雷雨》(曹禺)、《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日出》(曹禺)、《三块钱国币》(丁西林)、《悭吝人》、《立秋》(姚宝宣);学生自己改编的名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梁山伯与祝英台》、《尊严》;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天堂办事处》、《戏说三国》等。

作为课本学习的延伸,高一年级则以口语表达为重点,有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辩 1

论、小品、相声、故事大赛等等。

师生文学沙龙活动,充分展示我校师生的文学风采。先后有李国锋老师的《盛唐故事》,张煜老师的专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选讲》;李昊宇同学的《江南风情》,路杨同学的《话剧欣赏》,梁建同学的《诗性红楼梦》,赵翼同学的《<红楼梦>人物——薛宝钗形象分析》,吴云飞同学的《<老人与海>欣赏》。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引来大家的阵阵喝彩。

2、活动高品位

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流于形式,只有注重品位才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专家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了文学的发展动态,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

《山西文学》《黄河》杂志的副主编谢泳老师的《中学生与文学》的报告,著名作家、《山西文学》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韩石山老师的《山西文学的传统、现状及其发展》的报告,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话剧《立秋》的作者姚宝宣老师的“晋商文化”的主题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报告内容与语文节主题相结合,突出山西本土色彩,达到了使学生“做山西人,知山西事”,传承与发展山西文化的目的。

专家点评,引领发展语文节的发展方向。山西省教科院文科组组长、语文学科高级教师张春莲老师,太原市教育学院院长、太原市名校长、名教师培训组主要领导者梁靖云老师,太原市教育科研中心曹俊老师等有关专家及兄弟学校的有关领导和语文老师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太原市教育局主管中学教学的马兆兴局长也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并高屋建瓴地给我们做了理论指导。他们对语文的深刻的阐释,对我们活动的肯定,给了我们信心,同时也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3、全员参与性

“语文节”活动的一个口号是:“语文节”是每一个人的节日,活动的宗旨是: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也就是说,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话剧表演中,导演、演员、剧本的选择、剧务等,诗歌朗诵中的诗歌的选择、配乐、领诵者、队形的设置等都是学生在课代表的带动下进行的。文学沙龙也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作品、角度加以总结、备课、展示的。

总之,这样的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老师只是活动的指导者、引领者。

三、“语文节”是一座桥梁,一根纽带,一个平台

“语文节”搭建了沟通课堂与社会的桥梁,连接学生与名家的纽带,展示学生才艺与教学成果的平台。

1、话剧表演:戏剧单元的学习本来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一个分量不重的部分,我们将这个内容的教学放大、拓展,体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话剧表演给了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李昊宇同学,200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他平时酷爱文学,在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曾在我校语文节上主讲过《江南风情——金陵古都与杭城天堂》,也主导主演过《雷雨》片段,主编、主导、主演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北大他找到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他经常听专家的报告和讲座。他说,孔庆东先生说:你们在中学都学过戏剧,可那只是剧本,顶多是分角色朗读就算表演了。真正学戏剧应有舞台、动作、服装。听到这些,感谢您,老师,让我们学到了真正的戏剧。

2、诗歌朗诵:注重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读诗趣味,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心志,丰富学生情感。

诗歌鉴赏是一个很高雅的活动,我们让它平民化、大众化。

“语文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把语文口语训练作为活动重点之一。三

年来我们在演讲、诗歌朗诵、小品、讲故事等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让学生受益匪浅。尤其是今年高一年级的集体诗歌朗诵的开展,让我们收获颇丰。175班课代表苗媛媛同学参考了一些诗加以整合,组成《海峡那边》。诗的内容是反映思乡情感的,格调低沉、起伏,要让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读出离家思家的情感很难,于是课代表耐心指导,用音乐酝酿感情,让有朗诵基础的同学示范,反复练习,最后终于读出了诗的情感,读出了诗的艺术性,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再有诗歌朗诵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培养,它需要配乐,音乐的设置一定要与作品吻合。电脑水平较高的学生细细品读原作,充分发挥其优势剪辑恰当的音乐,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品味、感受美的过程,它本身就是对能力的一种要求和提高。

在对诗歌的朗读训练和朗读体味中尝试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从而提高了修养,涵养了心灵,培养了气质,养成高雅的艺术趣味。

今年的诗歌朗诵涌现出许多小诗人,很多作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这也是我们没能预料的。

3、文学沙龙:既展示师生的文学风采,又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目前的校园,甚至社会上,没有多少人在谈纯文学的东西,其实不是学生没有爱好,也不是他们不喜欢,而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没有时间细细品味。文学沙龙的开展给爱好文学的人提供了一个空间,可以自由享受文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是我们学校提倡的“科学与人文交融,厚德与博学并举”办学思想的体现。

2004年第一届“语文节”文学沙龙中,高二年级138班的梁建同学讲了“诗性红楼梦”,提到了《红楼梦》的版本,之后图书馆的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一借而空。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它不是任何的说教而能为的!

4、专家讲座:姚宝宣老师的讲座《晋商文化》在校园里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校园里掀起了观看话剧《立秋》的热潮。听了他的报告,我们深深觉得:作为山西人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山西,没有理由不宣传山西的本土文化!去年我校50年校庆,同学们自导、自演了《立秋》片断,得到了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

5、阅读征文:山大附中语文学科组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制定了《山大附中学生阅读书目》,并且配合“读书节”,组织了以“读书与人生”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有200余名同学获奖。各个部门的协作是我校的一个特点,也是共同为学校构建“书香校园”营造氛围,创造和谐环境做出贡献。

四、“语文节”需要辛勤培育

山大附中是一所有着优势资源的名校,各种可利用的空间和资源很多,如何进一步克服形式,使学生真正受益,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是我们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回顾三年来的工作,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得以改进;

1、在第一届语文节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了《山西大学附中语文节章程》,对这项活动的主旨、组织、总结等各个环节作了相应的规定,使活动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学校把语文节作为一项传统的教学活动排上了教学日程,体现了学校对语文节活动和语文教学的高度重视。我们如何使它发扬光大,如何创新,让它以新的面貌出现。

2、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活动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活动更加有效,是我们应该改进的。

3、宣传方面,山西电视台、太原教育电视台、《山西晚报》等媒体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新闻报道,但仅仅是从新闻角度的宣传,如何从过程、细节的角度进行系统的总结,充分发挥我校“语文学科基地校”的优势,在太原市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4、在学校领导的支持、领导下成立了学生话剧社,而且制定了《话剧社章程》,但

似乎只是形式,下一步应该从“实”做起,真正引导学生做一些事情,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当然“语文节”的创设,只是我们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随着课改的进行,新的教学模式会不断涌现,我们相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有太原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指导,我们会辛勤培育“语文节”这棵幼苗,让它茁壮成长。

(注:本文发表于太原市《并州课改》2006年7、8期)

年6月2006

第五篇:从问题作文中走出一片天

从问题作文中走出一片天

——三年级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泰小学 唐非厌 葛兰

摘要:作文是个性表达的产物。如果把一篇作文当作一个产品,那么问题作文不应该当成次品,而应该是半成品。研读问题作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把握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找到修改指导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问题作文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和修改指导,逐渐教会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成为合格品或精品,使问题作文数量不断减少。在问题作文的指导修改过程中,教师逐渐构建和完善问题作文的修改指导系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在三年级培养作文修改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研读作文 修改意识 修改方法 修改指导系统 因材施教 坚持训练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多重视习作前的指导,轻视习作后的讲评,特别是忽视了问题作文的修改指导。虽然说预防(指导)胜于治疗(修改、重写),但是习作是个性表达的产物,怎么可能仅靠作文指导就能让每个学生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呢?优等生学有余力尚且时有问题;中等生即使乐于表达但总不足,学困生的作文更成了问题集中营。如果我们因此让中下生重新写,那就可能引起学生对写作的畏难与厌烦,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欲望。由此想到,我们语文老师除了重视写作前的指导,其实更应该重视在点评或批改时发现的问题作文。如果把文当作产品,那么问题作文不应该当成次品,而应该是半成品,只要找准切入点对它进行“深加工”,就能使她来个大变身,成为合格品或精品,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如何对问题作文“深加工”呢?那就是修改。只要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作文,就能从学生作文的一些问题中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把握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就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修改使问题作文不再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就能在一次次地修改中提高吗?同样的问题不就可以避免出现吗?这不就等于帮助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吗?

经过实践,我发现通过教师的讲评指导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和习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每一篇日记、每一次周记、每一个单元的习作、课后每一次小练笔都是我培养孩子们自改作文能力的阵地。

二、探索与实践

(一)、培养修改意识,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1.借名人故事和名言说理。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轶闻趣事,如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推敲故事,古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欧阳修“作文既出必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的古籍记载、叶圣陶、鲁迅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等等。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这些故事搜集起来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阅读这方面的故事,从故事中知道作文不是一锤定音的,好文不厌百回改,我们要像名人一样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除了故事,还可发动学生搜集一些浅显易懂的修改作文的名言警句,比如: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契诃夫“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列夫·托尔斯泰“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等,借名人的嘴激励学生参与修改作文的活动。

2.即时肯定,评语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修改的积极性,一发现学生自己在修改作文就即时肯定,同时批改学生的作文,我不仅评点选材、构思、语言,还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写些鼓励性的评语:“通过修改,你的文章读起来特别流畅了!”“这句话改得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这个结尾改后比原来好多了!”这些鼓励修改的评语费时少,效果好。实践证明,老师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能激发一些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产生良性的连锁反应。

3、身边的榜样激励。

不定期的在小范围内启发几个学生修改作文,然后在教室后墙张贴出原稿和修改稿,请学生参观议论。学生一比较对照,看出修改后的作文进步明显,就更加明确修改作文的重要和必要了。同时表扬这些学生正在做着和古今中外名家一样的事,促使这些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修改,营造出修改作文的好氛围。

(二)、学习修改方法,为自己的作品把关。

学生有了修改意识,如果不知道如何修改,就会让修改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修改方法的指导。在指导时要注意三个原则

1、要循序渐进;

2、要具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两方面修改;

3、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每次可设定一到两个作文讲评的核心进行专题对话、交流。

1、下水示范,学习修改的符号和要领。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开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具体操作: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抄在黑板上(实物投影),第一步面对作文整体浏览(读);第二步读后想想问题出在哪(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适、结构是否紧凑,段落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句式是否规范,词语是否达意等),在找到问题后想想解决方法;第三步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解决方法;第四步,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第五步对所作的修改做一个点评。起始阶段的每次都要按这样的步骤操作,根据问题用彩笔进行调整、删减、充实、修改,并且明确地说出修改的理由。这样,学生从老师修改演示中,就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修改原因,掌握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即“读想(找出毛病、解决办法)改评”,使学生可以效仿。

2、口头点评与集体讲评相结合,指导解决具体的修改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作文问题主要出在哪,并且知道如何修改,讲评时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来点评,要讲得精而实用,精而易懂,注意中避免笼统或抽象的评价,不要使用写作中的名词与概念。讲评的方式有两种:口头讲评与集体讲评,一般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老师研读问题作文,从中梳理出主要问题,进行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关;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关;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关。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悟出我该怎样改的道理。

记得写三上写《我们的校园》,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把校园的景物堆砌在一起,没有考虑句子之间的联系,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甚至出现重复。这时就需要我去引导孩子有序地安排内容。当学生作文起草好后,我就请他们一个一个地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则闭上眼睛听,读的人要求读得清楚,速度不能快,听出优点时就及时给予肯定,若听出问题就重点关注,集体想对策,大家一起修改。当读到校园内的一处景物发现次序不对时,我就让他们自己去校园里走走看看,接着再对全班同学讲:“如果有人按照你们的写作顺序参观,会怎么样?”待孩子们有所悟时就重申:“介绍熟悉的地方或景点,一定要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写,不要跳来跳去,使读的人搞不清东南西北。”

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坡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3、人手一份,集体评改。

教师批改时若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并由此想到一个训练点,此时可选其中一篇缺陷明显的习作(去除姓名)打印,人手一份。老师和学生一起诊断问题,讨论得出适当的修改方法,然后人人动手修改。修改后,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讲评,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改得不好的,随机指导如何修改。如问题作文《菜园》(附)是写家乡景物的单元习作,经过研读发现小作者开头缺少对菜园的描述或介绍,中间没有借助方位词有序在写描写菜园种植的蔬菜,语言上犯了“有”病;在具体介绍蔬菜时,描述的语言比较单一,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结尾出现空话“我爱我家的菜园,我爱这个美丽的家乡”等。全部习作批完,发现如何把看到的景物有顺序地写出来是本次习作的主要问题,因此选择这篇习作打印出来。指导修改时,在黑板上画好菜园蔬菜种植分布图,请学生对照着用方位词介绍所选地方的各种景物,使问题作文快速变身。

附问题作文《菜园》原文

我家菜园里有很多蔬菜和植物。有又大又肥的玉米。玉米的主干上长着几片长长的叶子,每株长着一到三个玉米。有一排萝卜,上面长着绿油油的叶子,叶子下面长着一个个萝卜,萝卜上面半个红,下面半个白。有三排黄豆,绿色的叶子。过了几天,长出了毛豆子,又过了一段时间,毛豆子变成了老黄豆。有一排马兰头,绿色的一片,还长着尖尖的叶子。有一排大蒜,才刚刚发芽。有一排豇豆,有三十根棒子。豇豆挂在棒子上像一条条绳子。还有一排青菜。青菜才刚刚种好,还很小。

菜园里收回来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说有红红的番茄,很多很多的老南瓜,有很大的冬瓜,有长长的丝瓜,有火辣辣的红辣椒,还有地瓜。

我爱我家的菜园,爱我这个美丽的家乡。

(三)、作文问题归类,构建修改指导系统。

通过这一年的实践,发现三年级的作文中的问题主要在集中在内容和语言两方面。

1、内容上比较常见的问题有:

(1)想不出写作内容,比如三上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三下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

指导:以写保护环境的习作为例,课前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很重要,在课堂上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一些爱护或不爱护环境的事说一说,教师要注意扩散学生的思维。大事可以抓住工业区的搬迁、侵占河道造房、为了经济利益炸山卖石矿??小事可以从乱扔垃圾、小河的变化、一棵树的故事、村子每家每户种一棵桂花树、等入手来表现保护环境的主题。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由此可见,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自己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积淀,写眼见之物,耳听之事,心中之想,抒自然之情,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生活经历其实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这才是解决之道。

(2)、与事实不符,比如三上写熟悉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发现有的学生写人物的话不符合年龄特点;三下第一次习作是写家乡的景物,有些同学犯常识性的错误,有写桃花春天开花,夏天才结果的;有写冬天竹子落叶了,光秃秃的,骨折一小时就好了等。

指导:用幽默或调侃的语言点化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生活常识,随着积累的增加,自然就会少犯这样的错误。

(3)、开头离题太远,如学生写春游秋游,会写老师告诉我们哪天要去秋游了,我们怎么高兴,大家讨论带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回家买了什么,上车时怎么样,一路上怎么样,写了很多才写到游玩的地方。

指导:把学生请到身边,问清楚学生主要想写什么,根据他表达的重点,告诉他要删除还是作其他改动,同时要提醒班级其他学生。

2、语言上比较常见的问题有:

(1)、“的”字病,表现为不管用“地” 还是“得”,都变成了“的”。指导:利用阅读课中引导学生发现每篇课文中都少不了“的、地、得”这三兄弟。从课文中找到使用这三个“de”的句子,用具体的例子得出三兄弟的使用方法。“的”后边跟着的是人或事物的词,如洁白的羽毛,粗壮的枝干??“地”后边跟着的是动作或变化的词,如静静地听课、无限地扩大、??“得”是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后面起补充说明,如:说得好、写得快、担心得要命??经常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出些练习试一试,作文里面改一改,熟能生巧。

(2)、啰嗦病,具体有可分为后来病、长句子、对话太多等。

指导:后来病,要指导学会过渡和衔接,如“先、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更”“于是”“但是”??关联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等来衔接上下文。

喜欢写长句子的,要指导学生把长句改短句,不仅使句子变化有节奏,还避免句式杂糅。如“一阵风吹过,香气随着微风而遍布了整个校园里充满了桂花的清香”可改为“一阵风吹过,香气随着微风遍布了整个校园,校园里充满了桂花的清香。”

在写人和事时,对话多的要指导学生插一些人物的反应;或加一些动作、神态,文章就活泼了。

(3)、语句不完整,不通顺。

指导:指导学生读一读,通过读来发现问题,补充完整或改通顺,培养仔细检查的习惯。如:我看到的桂花树并不像其他那么高,那么大,它是一株小小而又矮矮的(树)。

(4)、词不达意,指在写作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于是拿来就用;或者喜欢用新鲜感的词,但不管是否合适。如“一朵桂花的香气并不浓,一串桂花的香气就十分浓密,还能带给我们一点甜甜的味道。”

指导:讲评时多进行近义词的辨析,引导学生用已经积累的适合的词去替换或增改,平时注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增加词汇储备。

这类问题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要特殊对待。如:“今天我又来到这棵桂花树前,仔细观察这棵桂花树,发现这一天的桂花已经开得很茂盛了,昨天的花瓣还是组合在一起的,今天的却分开了。”这段语言充满童心童趣,但不是很妥当,可改为“昨天还是含苞欲放,没想到今天已经完全绽放了,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又如“小树长高了,有的像老师一样高,有的像同学一样高。””对于中下的学生,如果写出类似上述两种句子应予以保留,有一些还可认定为好句加以表扬。因为这些句子说明学生想准确形容,但语言的储备还不够,这其实正是孩子的特点。

(5)、事物描写不具体。如观察日记《我家的桂花》

我家后院有许多棵桂花树,一走到那里就闻到淡淡的清香。它的枝干有点细细的,叶子翠绿色。有几棵桂花树的花苞是桔黄色和黄色的。花苞像米粒般大小,用手一摸花苞上还有一点粉。

指导: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培养观察能力。讲评时对 “花苞像米粒般大小,用手一摸花苞上还有一点粉。”要给予肯定,肯定她经过了仔细地观察才有这样的发现,但描写不够具体。然后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桂花树前,按照观察的顺序从树形到枝干到叶子到花,有顺序地指导观察,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当“显微镜”,调动各个感官去细致入微地观察,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舌头尝,并把这些发现都细致地写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想一想,这像什么?把想到的穿插写在观察过程里,就能写好这类观察日记。

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时,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肯定其有创意的表达,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习作修改,要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四)、分类指导,共同进步。

在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上,还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时,每次习作批改好都分好中差三类进行指导。我的做法是:对优秀作文以“赏”为主,对中等作文以“扶”为主,对第三类作文以“改”为主。尽可能保存好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学期结束引导每一个学生翻阅自己的写作,感受自己在写作中的成长。

1.赏优秀作文。

选评优秀生作文,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每次习作,我都选择几篇较好的作文,先全文展示读,接着讲评精彩部分,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有时根据修改主题进行精彩句子赏析,以启发其他同学思考。通过不断的训练,等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就通过阅读课、课外书交流、面批等途径对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给予指导,使优秀生的作文水平锦上添花。对于优秀学生在词句上的一些小问题,主要就是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或伙伴之间修改,让他们在修改和切磋中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我发现两次以上赏析过作文的学生,作文态度都较之前认真。因此我采取滚雪球的方法,每次讲评都增换新的学生名单,逐渐扩大了优秀面。

为了更好地保持这部分学生的写作热情,我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作文课外活动,如好文张贴、搜集我的优秀作文、编主题小报、出作文墙报、给报刊投稿等,使这些学生积极参与,更加喜爱写作。

2、扶中等作文。

这部分学生在表达上能做到语言流畅,但描写缺乏联想力和感染力,不擅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导致语言平淡,事物描写不具体。

为了鼓励他们,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欣赏+建议。首先点评时先欣赏精彩句子,然后大大地表扬,引导发现这次写得好的原因在哪,建议以后往这方面再努力一些,争取写出更多好句子。其次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把这些人的问题考虑进去,在修改前好好研读他们的作文,在语句指导方面多花点精力以求寻找到合适的指导方法,帮助他们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一步一步向优秀迈进。当这些学生取得了优秀时,一定要大加赞扬,鼓舞其他同学迎头赶上。同时,跟优秀生结成对子,取长补短,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3.改三类作文。

通过教学,我发现三年级的中下学生的作文问题,主要集中在不知道写什么、写作没有顺序、语病多、写不具体,也有个别是思维惰性造成的。他们有共同的心理——怕作文,对作文多采取应付的态度。要想提高差生作文水平,最好的办法是面批面改,在最基础的选材、具体描写、字词句的训练给予具体帮助,使他们逐渐克服畏难心理,走出作文困境。我的做法是:一学期每个学生批改三五次不等,有时主要缺点类似的几个学生集中在一起指导。最初班级面批的人数较多,逐渐缩小面批人数。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有耐性,多询问学生以了解本次习作的材料储备,然后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或选材或增删改换;三及时表扬,在修改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给予鼓励。改好后要写上几句鼓励的话,如“这个词用得多好,你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祝贺你进步了,为你高兴!”“句子流畅多了。以后写好一定要多读几遍呀!”。寥寥数语,往往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在指导修改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同时也能真正学到写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修改能力。

(五)、坚持训练,养成习惯。

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改文训练之后,就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这时学生较容易发现习作的毛病,改起来尤其用心。

1.即写即改,一文多改。作文写完,第一要做的是小声朗读自己的作文,修改明显的错误,如把需要停顿而没有打上标点的地方打上正确的标点,发现错字、别字即时改正。其次在读的过程中,若遇读不通的地方就特别留意,找出问题改之,或思考能否用更优美的句子进行替换。写好后再读两遍,直到找不出问

题为止。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产生不满足感,就会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润色。

2.结对互改。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修改习作也一样。自己读过修改过,如果再找不到需要修改的地方了,这时就请自己的好伙伴帮自己修改作文。如让他检查一下自己的作文有没有把重点交待清楚,有没有病句等,还可以互相提建议,签上大名。

3、小老师修改。把修改好的作文本收上来,随机发,发到谁的就改谁,修改者要签上大名。这样做,老师就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格外认真投入。这样,进一步训练了自改作文的能力。

三、实践后的思考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明显增加,写作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充满个性的优秀作文越来越多,特别是中下生的作文数量开始真正减少。但问题作文的修改与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古话说得好 “骐骥一跃,志在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作为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更流畅地表达与交流,必须将问题作文研读下去,教学有三个层次:

1、教过了;

2、教对了;

3、教会了。教会才是我们的目的。

在指导修改问题作文的过程中,我虽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理了一些问题类型及相应的指导方法,试图构建修改指导系统,但只是个雏形,不够全面和深入,所以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这个修改指导系统,促进自己的专业技能成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和网络等平台多学习,多交流,从贾志敏、管建刚等老师的课中汲取营养,将自己问题作文的研究继续做下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

《关于中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的思考》

《作文教学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

《怎样修改作文》

《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下载自立 自强 自会走出一片碧水长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立 自强 自会走出一片碧水长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