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不可替代的人》读后感——左文利
《做不可替代的人》读后感
振华区左文利
《做不可替代的人》是一本励志类的图书,主导思想其实不是教你怎么去做事才能成功,而是怎么做人去成就事业。这一本里面到处可见充满哲理意味的文字,里面还串插描写了许多商业名人成功的小故事。读这些浅显易懂的一个个小故事,会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他们做事的风格和做人的行为准则。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世理念,但最后,他们都走向了成功,为什么呢?当我深入阅读时,我发现,这些成功人士的身上,都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韧性、好学、忠诚、敬业、富有创意等等,但我认为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做事的态度。只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你才能有机会走向成功。也许一个人的成功和机遇等因素有关,但所谓的机遇说到底是建立在个人做事的努力中的,试想,一个每天都在报怨工作出力太多,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而漠视工作的人,老板会给你机会吗?就是给了你机会,你要是不改变工作的态度,你能出多大成绩呢?没有成绩,也不会有那位老板傻到继续重用你。说到底,老板重用你,是希望你能发挥出更大的个人作用,推动企业向前发展。所以态度决定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高度。
《做不可替代的人》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去做一个优秀的人,优秀到“不可替代”。书里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人要有主人翁精神,要学会“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热爱企业”,做工作要“永远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每个人都有能力的大小,关键是,自己得认识
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用学习来弥补,让自己继续成长,成长到“同事圈里你最棒”,那么——在你所工作的企业里,你就离“不可替代”不远了。
有能力只是一方面,要想被老板重用,还需要德才兼备。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企业是非常需要的,但要是品行有问题,那老板也是不敢重用的,就是重用了也是小心翼翼的看着你,因为一个品行不好能力又棒的人,说不上那会就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所以有时候还不如用品行好能才差一点的好,这也是大多数当老板的心态。所以在《做不可替代的人》一书中,再次强调,要想在企业里被老板重用,获取一个成功的人生,就要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左文利
2012-6-28
第二篇:凯文·凯利演讲读后感
凯文·凯利最新演讲预言 未来的12 个趋势
看完了《凯文·凯利最新演讲预言 未来的12 个趋势》演讲,分享下自己的感想。先介绍下这篇演讲,这篇演讲介绍了未来世界或者说正在发生的十二个趋势,形成/成为(Becoming)、认知(COGNITIVE)、互动(INTERACTING)、使用(ACCESSING)、分享(SHARING)、屏读(Screening)、流动(Flowing)、重混(Remixing)、跟踪(Tracking)、过滤(Filtering)、提问(Questioning)、开始(Beginning)。这些趋势有的正在发生,有的尚未普及。
可以说互联网给了大家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一个个互联网奇迹在世界各地上演。李彦宏在硅谷的日子,让他感受最深刻的是商战气氛。他经常翻看《华尔街日报》:微软如何跳出来公然反叛IBM,又怎样以软件教父的身份对抗SUN、网景等等,这些故事让李彦宏感觉到:“原来技术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因素。”而凯文·凯利认为,我们更关注的不应是微软,腾讯,百度这些具体的大公司,而是关注一种趋势,一种未来如何发展,如何走向的趋势。商战策略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没有核心的产品用来销售只讲究策略是不行的,可以说核心产品是基础,有了它辅之以商战策略才是制胜的法宝。
而核心产品从哪里来,在互联网模式下,产品更新换代如此之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关注未来发展的趋势,研究未来的趋势,走在他人前列,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诺基亚的辉煌与没落看出来,一百多年前,诺基亚公司还只是一家纸浆厂。一百多年后,在智能机出现之前,诺基亚成为了全球手机龙头行业,这一繁荣持续了十二年。而后来到2007年,不仅是全球次贷危机的前奏,也是苹果推出智能手机的开端。随后加上安卓与苹果的左右夹击,诺基亚手机的牢固位置一下子似乎更适合存放在消费者的记忆里。诺基亚开始没落,直至被微软收购。诺基亚没落的原因,则与管理层的盲目与自大,被眼前的成功与光环蒙住了视觉,没有很好的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低谷了竞争对手的真正实力不无关系。
而未来的趋势是怎样的呢?演讲中,凯文·凯利介绍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流等未来最具颠覆的变化趋势。我觉得智能是贯穿到十一种趋势里面的。凯文·凯利在演讲中提到“认知”,是使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东西更加的智能化,有些人认为是人工智能,但其实它包含很多东西包括图像的智能化。
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来失业,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导致到到2025年的时候,50%的开卡车的人不能开卡车了,但是也会创造一些新的工作职位,购买作为人工智能的商品,把人工智能和你要做的事情合在一起,就会变成很有价值的商品。
透过演讲,我们可以知道,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仅是影响人的日常生活,对于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以及整个企业的运营方式都带来巨大的变化,也随之衍生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
正如凯文·凯利所说,我们会看到未来的很多趋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理解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有很多的成功,如果我们的社会朝着这个方向去走,我们就会拥抱这些变化,拥抱那些对我们有利的变化。最好的时候还未到来,而现在就是为那一刻到来做改变的时刻。
第三篇:《做不可替代的员工》读后感
《做不可替代的员工》读后感
我们都知道,黄金在人类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在那遥远的过去,人类曾使用贝壳充当货币,后来又用铜币、铁币取代它。近代以来,随着纸币的通行,铜币、铁币也逐渐隐退。到今天,纸币的作用,又逐渐被所谓的 电子货币削弱。但是,直到今天,黄金仍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性货币。
那么,黄金到底有何独特之处,能博得人类如此的青睐呢?
常见的答案无非几种:质地坚硬,色泽诱人,世间稀有,稳定性高,等等。这些答案都对,但不全面。让我们看看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给出的答案:
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替代它。
也就是说,黄金之所以地位崇高,是因为它不可替代。
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在职场,能做个优秀员工已不容易,要让自己优秀到不可替代,这绝对是一种高度。要想达到这个高度,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拥有更多的智慧。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员工,一定会迎来人生的辉煌。
作为一名工行的员工,在工行里,你是不可替代的吗?如果你还不是,那你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不可替代的员工呢?
(一)主人翁精神
英特尔总裁曾对大学毕业生们提出建议: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只把自己当成一名员工,而应该努力适应,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公司。职业生涯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够掌控。这就是你自己的事业。
在葛洛夫看来,对任何企业来说,理想的员工是具有 主人翁 精神的员工,是能够像老板那样思考的员工。
有位哲人来到一个建筑工地,询问三位正在劳动的工人 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位工人答道: 我正在砌砖。第二位工人答道: 我正在砌一堵墙。第三位工人则答道: 我正在建造一座宏伟的高楼。
哲人是这么分析的,第一个工人迫于生活而机械地工作,目标只是谋生,缺乏远见。第二个工人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从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缺
乏激情。第三个工人则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关心工作的结果,并会斟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
哲人判断,第三位工人将来会很有出息。因为,他会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虽然是在为老板打工,但他的心里和老板一样,有一座高楼,他是这里的主人翁。
果然到了后来,第三个工人成为一家大房地产公司的老板。
下面是书中讲述的另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架飞机在飞行途中遇到了劫机分子,经过惊心动魄的8个小时,危机才得到解除。这次劫机事件很快成为一条重大新闻,当飞机最终安然无恙地降落、乘客们有序地步出机舱时,已有多家新闻媒体在等着进行采访报道。有一名叫杨栋的乘客,当时是一家小保健品公司的推销员。在走出舱门的一瞬间,他突然间想到了什么,于是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预料的举动 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写下一行大字: 我是XX公司的推销员,我和我公司的XX牌保健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营救我们的人!
一出机舱,他和这块牌子很快被各媒体的摄影、摄像镜头捕捉到了。一时间,他成为这次劫机事件的明星!
杨栋这一别出心裁的举动,令他的公司和产品变得家喻户晓,客户的订单一个接着一个。当杨栋回公司时,公司老板带着所有的中层主管,在公司门口夹道欢迎他。老板当场宣读了对他的任命:主管营销和公关的副总经理。
从一个普通销售员到副总经理,杨栋到底做了什么?在下飞机的那一瞬间,他和所有的乘客一样,肯定也在回味自己的遭遇,考虑自己生命的安危,但他同时也把自己的企业和工作放在心上,做出了一个简单而难能可贵的决定。但就凭这一点,他也毫无疑问是个最优秀的推销员!
所以,要做一个工行里优秀的、不可替代的员工,都把工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他们不光是为行长打工,更不仅仅是为了薪水打工,而是为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而打工。任何一位员工,如果秉持这样主人翁的信念,努力不懈,最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也一定能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
(二)责任心
一位伟人曾说过:“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于负责任的精神之后。”责任
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会给别人信任感,责任保证了服务,保证了敬业,保证了创造„„可以说,责任保证了一切,正是这一切,保证了企业的竞争力,也真正代表了一名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度,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企业精神当中,要把责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
任何一个人懈怠了自己的责任,都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和麻烦,甚至是生命的威胁。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
因此,责任心是一个合格员工必备的素质。没有责任心的员工,不管多有才华,迟早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正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一句训言所说: 没有人能够想当然地 保有 一份好工作,而要靠自己的责任心去争取一份好工作!
在人类社会,因员工责任心的缺失而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频有发生。巴西 环大西洋 号失火沉船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当 环大西洋 号及21名船员葬身海底后,救援人员发现了一些船员的留言,查明了该船失事的真相。
原来,在失事当天,麦克为了给老婆写信,私自买了一盏劣质的台灯,留下火灾的隐患。船员纳西发觉了,觉得与自己无关,便没有进行干涉。希尔发现了救生筏施放器有毛病,但他没有通知其他人,只是将它绑在了架子上;库克在检查消防设施时,发现消防栓生锈却置之不理;麦克在安全巡视时,没有进门检查自己的房间,船长也没看安检报告;机电长发现跳闸,却没去查明原因;电工在值班的时候进了餐厅;而沃尔克在闻到有异味时,也没有全面检查一下。
总之,当天几乎所有船员都发现了一点儿问题,但他们全都没有放在心上,致使当晚7点钟火灾发生时,火情已经无法控制。
所以,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我们自己的责任没有尽到,当行里出现问题时,那将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让我们每个人收到损失。到那时,可是没有人不可替代。
(三)团队精神
依靠团队才能 不可替代,不可替代的员工,是具有 团队精神 的员工,他
们懂得合作与分享的价值,乐于让自己融入集体,激发同事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企业一起分享成功与发展。相反,一个不善与人合作的 独行侠 式的员工,即使有再大的才能,也往往不受企业的欢迎。
有一则寓言,说有两个穷人没有饭吃,快要饿晕了。这时,一位善良的老人给了他们每人一件礼物:一根鱼竿和一篓鱼。拿到各自的礼物之后,两个人就分道扬镳了。得到一篓鱼的人迫不及待地吃起鱼来,没几天,鱼就被他吃光了。不久,他便饿死了。得到鱼竿的人忍饥挨饿,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当他看到蔚蓝色的大海时,已用尽了最后一点儿力气,也手握鱼竿离开了人间。
后来又有两个穷人,在即将饿晕时也得到了老人同样的馈赠。他们并没有立即分手,而是坐下来商议了一番,决定相伴而行,共同去寻找大海。在途中,他们每天分享一条鱼。经过艰苦跋涉,两人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捕鱼为生,并分别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学会合作和分享,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有句名言说:要想一滴水永不干涸,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它放入大海。一个员工,只有充分融入整个团队之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最大的价值。作为工行的一名优秀员工,一名不可替代的员工,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我们不仅仅是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就是在生活上也要相互帮助。部门之间,也应相互帮助,全员参与经营管理的局面。相互要沟通,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互坦诚相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企业利益这个大局出发,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通过沟通都能解决,从而,取得我们个人和行里的共同成功。
第四篇:做不可替代的员工读后感
《做不可替代的员工》读后感
计划合同部 钟意
单位里搞了一个读书计划,新来的员工选读六本励志类的图书,在看完书后,要写出一篇读后感。书看完后是要互换着看的,我就首选了这本《做不可替代的员工》一书,并写了第一篇读后感,算是开场白。
《做不可替代的员工》是一本励志类的图书,199个页码,我差不多用了一周的时间,将它反反复复阅读了近两遍。在这之前,我也看过许多励志类的图书,每次都能让自己受益菲浅。
励志类的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样的书,主导思想其实不是教你怎么去做事才能成功,而是怎么做人去成就事业。这一本只有15万字的书里面,到处可见充满哲理意味的文字,里面还串插描写了许多商业名人成功的小故事。读这些浅显易懂的一个个小故事,会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他们做事的风格和做人的行为准则。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世理念,但最后,他们都走向了成功,为什么呢?
当我深入阅读时,我发现,这些成功人士的身上,都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韧性、好学、忠诚、敬业、富有创意等等,但我认为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做事的态度。只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你才能有机会走向成功。也许一个人的成功和机遇等因素有关,但所谓的机遇说到底是建立在个人做事的努力中的,试想,一个每天都在报怨工作出力太多,与得到的回报不成比例,而漠视工作的员工,老板
会给你机会吗?就是给了你机会,你要是不改变工作的态度,你能出多大成绩呢?没有成绩,也不会有那位老板傻到继续重用你。说到底,老板重用你,是希望你能发挥出更大的个人作用,推动企业向前发展。所以态度决定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高度。
《做不可替代的员工》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去做一个优秀的员工,优秀到“不可替代”。书里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员工要有主人翁精神,要学会“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热爱企业”,做工作要“永远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每个人都有能力的大小,关键是,自己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用学习来弥补,让自己继续成长,成长到“同事圈里你最棒”,那么——在你所工作的企业里,你就离“不可替代”不远了。
有能力只是一方面,要想被老板重用,还需要德才兼备。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企业是非常需要的,但要是品行有问题,那老板也是不敢重用的,就是重用了也是小心翼翼的看着你,因为一个品行不好能力又棒的人,说不上那会就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所以有时候还不如用品行好能才差一点的好,这也是大多数当老板的心态。所以在《做不可替代的员工》一书中,再次强调,要想在企业里被老板重用,获取一个成功的人生,就要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成功人士的身上总是有着他们的成功之道,在《做不可替代的员工》一书中,列举出了富兰克林的13个做人准则、吉拉德的“生活法则”、菲奥莉娜的“处事之道”等等详细内容,我读了后感到好的,觉得合适自己的就抄录下来,作为自己的“语录”,时刻提醒自己在生活的细节一一做到,如果我能做到这些,成功就在不远处。
第五篇:《巨人的工具:凯文·凯利》读后感
《巨人的工具:凯文·凯利》读后感
本文作者:姜澍
凯文·凯利的思考术非常简明,我非常认同,而且深有感触:
一、100%专注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各种即时性的微事务在不断地切割着大家的时间。人们的工作被频繁地打断:不断地消息驱动、事件驱动、定时驱动,进而无法获得专注力。很多时间管理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都在协助人们管理高度专注的过程(至少在有限时间内)。
人们如何能真正找到那个让自己100%专注的事情?
就是需要找到那个让具体个人真正喜欢、魂牵梦绕、废寝忘食、全身投入的事情,这个事情可能是一个理想和志向,也可能是一份工作和爱好。
这个“立志”的过程引导我们找到关注焦点、找到那个最重要的那件事(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在高度专注、心无旁骛的情形下,人们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灵感、情感,都将被极大的激发,进入巅峰心流状态。正是在这样的场景下,人们才可能获得更好的行为结果和行为体验。
二、死亡倒计时
我们的平均寿命从一九四零年代的三十六岁提升到当前的七十多岁,人生仍然短得可怜。此时回看历史上的伟人,能在那么有限的生命里,完成“建立功业、创造知识、教育传承”,他们的人生是多么的光明璀璨,是多么的不可思议,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正是由于死的必然,才赋予了生的意义。如何渡过有意义的一生,渡过幸福、充实、有价值、完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一生,是每个人必然面对、长期追求、而且可以把握的人生命题。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心智成长、价值诉求、个人梦想,就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担当。
我想,有三个要素,才能进行有效的倒计时:一是要有理想,知道自己要什么;二是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三是要有知行合一的方法,敢想敢行动。
三、写作即思考、分享自己的想法
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梳理思想的方法。麦肯锡有一个一万页纸的理论,说一个咨询师,经过每天10页,3年一共1万页的,不断写写画画、不断梳理沉淀这样的练习,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了。
关于“写”,一个最容易的误读就是想“写”出什么作品,而忽略了“写”更大的作用,就是梳理、不断推翻、解构、发酵、创新、建构、沉淀,写作变成大脑活动的有效外化工具——这种过程是写作最大的意义。虽然最终可能只是一条结论、一张图表、一段描述,但是过程中的成百上千张纸片上的分析演练,则给了我们洞察事物本身的机会:这就是那个由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
写作可以作为内容分享的载体,带给身边的人稳定的传播、有效的传承。不用在意有瑕疵的思想,只要其他人能受到启发,能在此基础上激发灵感,继续创造,就会有不断的新的思想演化出来。通过写作进行的固化,能成为后继者稳定的工作基石,就完成了写作的终极意义:文以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