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你是否属于适不适合创业的10种人(小编推荐)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创业素质,究竟哪些人不适合创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以下10种人不适合创业:
1、缺少职业意识的人。职业意识是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是敬业的前提。而有些工薪人员却对所从事的工作缺少职业意识,满足于机械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缺少进取心、主动性,这与激烈竞争的环境不相宜。
2、优越感过强的人。自恃才高,我行我素,难以与集体融合。
3、唯上是从,只会说“是”的人。这种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若创业,也只能因循守旧,难以开展开拓性的工作,对公司发展不利。
4、偷懒的人。这种人被称作“工资小偷”。他们付出的劳动和工资不相符合,只会发牢骚、闲聊,每天晃来晃去浪费时间,影响他人工作。
5、片面和傲慢的人。有的人只注意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有的人总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总以为自己是最强者,人格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6、僵化死板的人。做事缺少灵活性,对任何事都只凭经验教条来处理,不肯灵活应对,习惯于将惯例当成金科玉律。
7、感情用事的人。处理任何事情都要理智,感情用事者往往以感情代替原则,想如何干就如何干,不能用理智自控。
8、“多嘴多舌”与“固执己见”的人。多嘴多舌的人,不管什么事,他们都要插上几句话;“固执己见”的人,从不倾听别人的意见。
9、胆小怕事、毫无主见、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的人。这种人宁可因循守旧也不敢尝试革新,遇事推诿,不肯负责,狭隘自私、庸碌委琐。
10、患得患失却又容易自满自足的人。稍有收获,欣喜若狂;稍受挫折,一蹶不振,情绪大起大落,极不平衡。
小本创业,创业投资,交流QQ--8720097
第二篇:股权转让合同是否属于买卖合同股权受让人付款延迟,出让人可否要求解除合同
最高法院:股权转让合同是否属于买卖合同?股权受让人付款延迟,出让人可否要求解除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
股权受让人延迟付款,不适用买卖合同中未支付到期价款达到全部价款五分之一时出卖人即可解除合同的规定
阅读提示:《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那么,这一关于分期付款延迟导致合同解除的规定是否适用于股权转让合同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要对比股权转让合同与一般分期付款合同,并充分考虑股权转让对于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在第14批指导性案例中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本文作者将以此为基础,分析股权转让中分期付款延迟是否导致合同解除。
审判要旨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分期支付转让款中发生股权受让人延迟或者拒付等违约情形,股权转让人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的,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关于分期付款买卖中出卖人在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合同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时即可解除合同的规定。
案情简介
1、原告汤长龙与被告周士海于2013年4月3日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及《股权转让资金分期付款协议》。双方约定:周士海将其持有的双星电器公司6.35%股权转让给汤长龙,股权合计710万元,分四期付清。
2、汤长龙于2013年4月3日依约向周士海支付第一期股权转让款。因汤长龙逾期未支付约定的第二期股权转让款,周士海于同年10月11日,以公证方式
方签订的协议。次日,汤长龙即向周士海转账支付了第二期股权转让款,并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数额履行了后续第三、四期股权转让款的支付义务。周士海以其已经解除合同为由,如数退回汤长龙支付的4笔股权转让款。3、2013年11月7日,双星电器公司的变更(备案)登记中,周士海所持有的6.35%股权已经变更登记至汤长龙名下。
4、汤长龙遂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周士海发出的解除协议通知无效,并责令其继续履行合同。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原告汤长龙的诉讼请求。
5、汤长龙不服,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撤销了原审判决,确认周士海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资金分期付款协议》行为无效。
6、周士海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驳回周士海的再审申请。
裁判要点
本案系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公司股东之外的其他人。尽管案涉股权的转让形式也是分期付款,但由于本案买卖的标的物是股权,因此具有与以消费为目的的一般买卖不同的特点:一是汤长龙受让股权是为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并获取经济利益,并非满足生活消费;二是周士海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出让人,基于其所持股权一直存在于目标公司中的特点,其因分期回收股权转让款而承担的风险,与一般以消费为目的分期付款买卖中出卖人收回价款的风险并不同等;三是双方解除股权转让合同,也不存在向受让人要求支付标的物使用费的情况。综上特点,股权转让分期付款合同,与一般以消费为目的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有较大区别。对案涉《股权转让资金分期付款协议》不宜简单适用《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权。
败诉教训、经验总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防止未来发生类似败诉,本书作者提出提下建议:
1、首先,《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针对分期付款买卖,其一般发生在普通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为满足生活消费而发生的交易中。这种交易和有限责任
第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发生在股东和股东之间、股东与非股东之间,相比于一般的分期付款交易,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应当有一定的基础关系,换而言之,出让人对于受让人的信用有更强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其承受分期付款风险的能力也更强。第二,股权转让虽然在出让人和受让人之间发生,但是会对公司及其他股东等第三方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这种人合性较强的公司而言,这种影响则更为明显。解除股权转让协议会将公司股权去向置于不确定中,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最高法院认为股权转让中的分期付款不适用《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解除规定。
2、在现代交易社会中,分期付款是一种普遍的交易付款方式。股权转让的标的数额较大,在进行股份转让时,双方可以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但是出让人应当对受让人的信用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相关法律规定
《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合同法》
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以下为该案在法庭审理阶段,判决书中“本院认为”就该问题的论述:
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周士海是否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权。
一、《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解除合同”。第二款规定,“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要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八条规定,“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分期付款‟,系指买受人将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间内至少分三次向出卖人支付。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约定违反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损害买受人利益,买受人主张该约定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依据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分期付款买卖的主要特征为:一是买受人向出卖人支付总价款分三次以上,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之后买受人分两次以上向出卖人支付价款;二是多发、常见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一般是买受人作为消费者为满足生活消费而发生的交易;三是出卖人向买受人授予了一定信用,而作为授信人的出卖人在价款回收上存在一定风险,为保障出卖人剩余价款的回收,出卖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
本案系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公司股东之外的其他人。尽管案涉股权的转让形式也是分期付款,但由于本案买卖的标的物是股权,因此具有与以消费为目的的一般买卖不同的特点:一是汤长龙受让股权是为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并获取经济利益,并非满足生活消费;二是周士海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出让人,基于其所持股权一直存在于目标公司中的特点,其因分期回收股权转让款而承担的风险,与一般以消费为目的分期付款买卖中出卖人收回价款的风险并不同等;三是双方解除股权转让合同,也不存在向受让人要求支付标的物使用费的情况。综上特点,股权转让分期付款合同,与一般以消费为目的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有较大区别。对案涉《股权转让资金分期付款协议》不宜简单适用《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权。
二、本案中,双方订立《股权转让资金分期付款协议》的合同目的能够实现。汤长龙和周士海订立《股权转让资金分期付款协议》的目的是转让周士海所持青岛变压器集团成都双星电器有限公司6.35%股权给汤长龙。根据汤长龙履行股权转让款的情况,除第2笔股权转让款150万元逾期支付两个月,其余3笔股权转让款均按约支付,周士海认为汤长龙逾期付款构成违约要求解除合同,退回了汤长龙所付710万元,不影响汤长龙按约支付剩余3笔股权转让款的事实的成立,且本案一、二审审理过程中,汤长龙明确表示愿意履行付款义务。因此,周士海签订案涉《股权转让资金分期付款协议》的合同目的能够得以实现。另查明,2013年11月7日,青岛变压器集团成都双星电器有限公司的变更(备案)登记中,周士海所持有的6.35%股权已经变更登记至汤长龙名下。
三、从诚实信用的角度,《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鉴于双方在股权转让合同上明确约定“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生效,永不反悔”,因此周士海即使依据《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也应当首先选择要求汤长龙支付全部价款,而不是解除合同。
四、从维护交易安全的角度,一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交易,关涉诸多方面,如其他股东对受让人汤长龙的接受和信任(过半数同意股权转让),记载到股东名册和在工商部门登记股权,社会成本和影响已经倾注其中。本案中,汤长龙受让股权后已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股权也已过户登记到其名下,如果不是汤长龙有根本违约行为,动辄撤销合同可能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本案中,汤长龙主张的周士海依据《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之规定要求解除合同依据不足的理由,于法有据,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篇:高院执行法院刊登拍卖公告是否属于履行了对优先购买权人的通知义务判例77100篇
高院执行法院刊登拍卖公告是否属于履行了对优先购买权人的通知义务判例77100篇
编者按:我们将陆续推出100篇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保全与执行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解读。我们将从当事人角度结合财产保全与执行相关的法律问题,剖析最高法院裁判思路,期能对实务中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供实务参考。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者希望通过对系列案例的解读,帮助当事人在保全与执行程序中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有关刊登的拍卖公告能否证明执行法院已向优先购买权人履行了法定通知义务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写作中检索到与该问题相关的案例及裁判观点,以供读者参考。
1、拍卖公司刊登的拍卖公告已起到公示公告效果,此时,具有优先购买权的股东再以拍卖公司未尽到对优先购买权人通知义务已损害到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益为由,请求确认拍卖无效、撤销拍卖成交裁定,法院未予支持。案例一:《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分行前山支行与珠海市沃尔达发展有限公司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2)粤高法执复字第49号】 本院认为,“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执行本案过程中,依法委托珠海市华洪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被执行人沃尔达公司持有珠海市香洲盈达房产有限公司70%的股权,符合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拍卖五日前以书面或者其他能够确认收悉的适当方式,通知当事人和已知的担保物权人、优先购买权人或者其他优先权人于拍卖日到场。”上述规定只是对执行法院在执行程序中的要求,执行法院应当严格执行上述法律规定。本案中,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珠海市华洪拍卖有限公司“在拍卖五日前以书面或者其他能够确认收悉的适当方式,代本院通知当事人于拍卖日到场”,珠海市华洪拍卖有限公司在公开拍卖前在《珠海特区报》中刊登了拍卖公告,应当视为以适当方式告知了执行案件的当事人。”
2、拍卖机构在媒体上刊登拍卖公告是一种商业邀约,不是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不能将拍卖机构刊登的拍卖公告等同于执行法院向其他具有优先购买权的股东送达的诉讼文书,且又因该股东有明确住址亦可采用其他方式送达,所以,拍卖机构在媒体上刊登的拍卖公告并不能证明其已向其他股东履行法定通知之义务。案例二:《广东省特需商品供应公司与广州青科策划中心欠款纠纷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11)粤高法执复字第26号】 本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拍卖前五日前以书面或者其他能够确认收悉的适当方式,通知当事人和已知的担保物权人、优先购买权人或者其他优先权人于拍卖日到场。广州中院认为该院于2009年9月4日作出《第一次拍卖通知书》,通知书告知了即将拍卖的情况,已将即将拍卖处理的情况进行公告,并已委托拍卖机构在2009年9月2日《广州日报》A7版刊登拍卖上述股权的公告,因此该院是以公告形式进行送达。首先,拍卖机构在媒体上刊登拍卖公告是一种商业邀约,不是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不能将拍卖机构刊登的拍卖公告等同于执行法院向特定案件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送达的诉讼文书。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章第二节规定了送达诉讼文书的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代为转交五种。还规定了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该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时,公告送达。也就是说,人民法院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受送达人下落不明,二是用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而本案中,所拍卖的是广州青旅的股权,该公司的其他股东中青旅公司是上市公司,有工商登记的地址和相关媒体上公告的地址,不存在下落不明的情况。同时,广州中院的执行卷宗查找不到该院所说的公告送到材料。据此,可以认定广州中院在拍卖上述股权过程中,没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的规定,没有在拍卖前五日前以书面或者其他能够确认收悉的适当方式,通知当事人和已知的担保物权人、优先购买权人或者其他优先权人于拍卖日到场。
因此,广州中院在对上述股权进行拍卖的过程中,没有依法保护优先购买权人的合法权益。综上,本院认为,广州中院在执行拍卖上述股权过程中违法法律规定,程序不当,应当予以纠正。”
3、优先购买权产生的基础是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与人合特性,当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需转让其股份时,其他股东通过行使优先购买权尽可能地排斥陌生人进入公司,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股权拍卖程序中应该保护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案例三:《COBRA EUROPE SA申请监督案执行裁定书》【最高人民法院(2013)执监字第202号】 本院认为,“关于申诉人CobraEurope主张的执行法院拍卖股权未通知除CobraEurope之外上海高罗的其他股东,侵犯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问题。优先购买权产生的基础是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与人合特性,当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需转让其股份时,其他股东通过行使优先购买权尽可能地排斥陌生人进入公司,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本案中,CobraEurope所持有的上海高罗的股权在强制执行程序中被法院拍卖,上海高罗的其他股东是否得到通知以及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与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CobraEurope无权就此提出异议,对这一申诉理由,本院不予审查。”
4、被执行人持有有限公司100%股权,在执行程序中不存在该有限公司其他股东拥有优先购买权的问题,也就不存在拍卖中应保护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情形。案例四:《北京绿天使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海林城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其他一案执行裁定书》【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深中法执复字第107号】 本院认为,“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本案中,被执行人海林公司持有绿天使公司100%股权,在执行程序中不存在绿天使公司其他股东拥有优先购买权的问题。申请复议人绿天使公司主张宝安法院未通知被执行人海林公司的股东参与拍卖,剥夺了海林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该主张显属对法律规定的不当理解,无法律依据。”
5、股权拍卖中虽已下达拍卖裁定但并未确定拍卖日期,此时,法院只要向其他股东送达相关通知书即可,并未损害到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案例五:《李盈初与被执行人贺国建民间借贷纠纷执行裁定书》【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湘12执异42号】 本院认为,“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三条之规定,本院裁定拍卖被执行人贺国建持有的怀化市恒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30%股权,的确应当通知持股公司及全体股东,但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并无关于通知期限的具体规定,即便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人民法院只要在拍卖五日以前履行有关通知义务即不违反法律规定,现本案的股权拍卖尽管已经下达拍卖裁定,但并未确定拍卖日期,且本院已于2016年10月9日向异议人刘永安送达了的相关通知书,异议人刘永安所称本院的行为侵害其知情权和优先购买权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6、因三次拍卖均已流拍,且变卖成交裁定已由执行法院审查后予以撤销,故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并未受到实质损害。案例六:《上海仪电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4)沪高执复议字第2号】 本院认为,“本案为三次拍卖流拍后的变卖,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自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没有买受人愿意以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买受该财产……’。鑫康润公司所称双方当事人可约定变卖价格系该司法解释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但该条规定适用于未经拍卖而直接变卖的情形,在本案中并不适用。本案中变卖的股权应以第三次拍卖的保留价进行变卖,一中院据此撤销变卖并无不当。关于爱建公司优先购买权的问题。一中院在第一次拍卖前一天以书面形式通知优先购买权人爱建公司参加拍卖,这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拍卖五日前以书面或者其他能够确认收悉的适当方式,通知当事人和已知的担保物权人、优先购买权人或者其他优先权人于拍卖日到场。优先购买权人经通知未到场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至于变卖阶段如何保护优先购买权,现行法律未对此有明确规定。因三次拍卖均流拍,且变卖成交裁定已由一中院审查后予以撤销,故爱建公司的优先购买权未受到实质影响。” 附:系列文章编者按:我们将陆续推出100篇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保全与执行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解读。我们将从当事人角度结合财产保全与执行相关的法律问题,剖析最高法院裁判思路,期能对实务中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供实务参考。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者希望通过对系列案例的解读,帮助当事人在保全与执行程序中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01:对学校教育用地和教育设施等也可以执行查封 02: 即使有抵押物,申请人仍可选择执行未设定抵押的其他财产03:被执行人受让的债权在执行中不能直接抵销申请执行的债权04:对存放于银行保证金专户的资金,法院不得强制执行05 :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是否存在错误,不属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审理内容06:案外人不能仅以物抵债协议阻却法院对房屋的强制执行
07:在保全程序和执行程序中重复提起执行异议的,法院应不予受理08:对未初始登记的房屋不能因对其主张所有权而排除强制执行
09:关于超标的查封如何处理的13个重要裁判观点及典型案例
10:离婚协议关于房产分割的约定可对抗之后产生债务的强制执行
11:申请强制执行如何确定管辖法院?(7个裁判观点汇总)12:保全查封金额高于实际债权的,申请人应承担赔偿责任(8个重要裁判观点)13:最高法院:案外人异议之诉必须有明确的诉讼请求才能中止执行14:最高法院:执行程序中抵押权人如何应对抵押物上的租赁负担?附最新5个典型案例裁判观点15:最高法院:期满未诉的诉前保全查封措施不会自动解除16:最高法院:当事人无权对法院作出的协调决定提执行异议和复议(含不得异议情形汇总)17:高法院:诉讼保全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不影响保全和执行措施的效力18:最高院:被执行企业未转入破产程序时如何确定普通债权的受偿顺序?民诉解释516条详解19:最高法院:即使没有房产证,若实际占有期房的,也可排除法院强制执行20:高院:对未取得房产证的期房,开发商可通过解除合同排除其他人的强制执行21:高院:无论承租人是否善意,合同是否有效,'先抵后租'都不能排除法院强制执行22:最高法院:担保合同能否由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9个典型案例)23:最高法院:公证债权文书金额内容不一致的,债权人能否继续向法院申请执行?24:最高法院:虽经公证尚未取得执行证书,就争议内容起诉的,法院应予受理25:最高法院:对债权债务关系和给付内容不明确的公证债权文书不得强制执行26:最高法院:部分内容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公证债权文书是否具有执行效力?27:最高法院:面对公证债权文书提出的异议,执行法院应全面审查以判断是否存在错误28:最高法院:对权利义务关系复杂的债权文书另签的支付协议也可经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29:最高法院:对已经强执公证的债权文书,当事人仍可变更协议并向法院起诉30:最高法院:公司不能清偿债务时,可以申请执行其股东的财产(附详细条件)31:最高法院:能否以公司与股东存在财产和人格混同为由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32:最高法院:无偿接受公司财产的股东,也可以追加为被执行人(含具体条件)33:最高法院:被执行人是法人分支机构的,可追加执行该法人的财产(9个案例)34:高院判例:被执行公司不能清偿债务时,可追加执行其出资不实原股东的财产(附条件)35:最高院:对离婚前发生的债务,在执行程序中能否追加原配偶为被执行人?36:高院:公司不能清偿债务,能否追加被冒用身份股东为被执行人?(政府抽逃也可被追加)37:高院:离婚协议约定归一方所有的房产,会因离婚后对方负债而被法院执行吗?(有结论)38:最高法院:具有金钱质押性质的存款,不应被采取强制措施(附:详细条件)39:最高法院:商品房预售资金账户能否被强制执行?(18类不得执行的账户资金汇总)40:高院:未过户的预售房屋可因购房人的负债被法院查封(附:与抵押登记冲突典型案例)41:高院:首封普通债权与抵押权竞合时,如何保护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 42:高院:首封法院冻结股权未办理工商冻结手续的,其效力及冻结顺位应如何确定? 43:最高法院:多债权人对同一财产申请参与分配的,同一顺位债权如何清偿? 44:最高法院:查封在先法院的执行措施的效力不能当然由其后查封的法院承继
45:高院:人寿保险保单的现金价值可被强制执行(附:保险金及退休金被执行实例)46:终于搞明白了!首封债权在执行程序中到底能不能优先得到清偿?(有图有真相)47:最高院:对强制执行分配方案有异议时,债权人应如何维权?(附:顾雏军维权案)48:高院:债务人进入破产法院立案审查开始,其他执行法院就可以中止执行程序49:与'执转破'有关的法律法规、疑难问题、裁判观点和10个典型案例(一图了然)50:高院:顾雏军出狱后高调维权,提出执行异议为何均被法院驳回?(详解)51:高院:债权人对申请执行回转的财产能否享有优先受偿权?(有限制)52:最高法院:执行分配中建设工程款优先权应不以法律文书明确规定为前提53:最高法院:优先债权所产生的利息和违约金能否在执行分配中优先受偿?
54:最高院:出资不实股东对公司享有债权时,在执行中不能同等受偿(首次借鉴深石原则)55:高院:在执行案件财产分配中,职工工资(含垫付工资)到底有无优先权
56:最高院:能否因担保人在执行和解协议中的担保承诺直接追加其为被执行人?57:最高院:达成执行和解后,能否申请继续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系列问题梳理)58:最高院:被执行人若迟延履行和解协议,即使已付款,债权人仍可申请恢复执行原判决
59:最高院:和解协议中未明确放弃的债权,债权人仍有权申请继续强制执行
60:最高院:夫妻一方擅自签订执行和解协议放弃债权是否有效?(附:9个案例)61:最高法院:即使股权代持合法有效,也不影响债权人对被代持股权的强制执行
62:最高院:申请执行人无公示信赖利益,非显名股东可排除其对股权的强制执行
63:有结论!债权人到底能否申请执行代持显名股东的股权?(25个典型案例和裁判观点)64:最高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期间是否应该继续计算迟延履行利息?65:中止执行期间,是否应继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逾期利息?(系统梳理,有答案)
66:最高法院:迟延履行期间利息的起算和截止时间如何确定?
67:搞明白了!最高法院:执行清偿顺序究竟应'先本后息'还是'先息后本'?
68:有公式了!高院:执行案件中如何计算和确定迟延履行期间加倍利息的基数?
69:终于搞懂了!高院: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如何计算? 70:注意!在执行回转中,原申请执行人逾期支付的,也应承担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71:清晰了!最高院:执行案件中能否以违约金为基数,计算迟延履行利息?
72:最高法院:司法拍卖中即使已签订成交确认书,法院也有权撤销该拍卖程序
73:最高院:执行拍卖所得标的物有瑕疵的,竞拍人能否要求撤销拍卖或核减价款?
74:最高法院:执行案件当事人能否因拍卖评估价值过低要求重新评估拍卖?
75:最高法院:执行案件当事人能否因评估拍卖程序有瑕疵要求重新评估拍卖? 76:最高法院:司法拍卖中网拍系统发生故障的,拍卖结果是否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