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讲座读书笔记之冯仑“老板十大错误”
2009讲座读书笔记之冯仑“老板常犯的十大错误”
2009讲座读书笔记之
冯仑“老板常犯的十大错误”
1、企业老总常犯的十个错误:让别人做决定;盲目相信下属的忠诚
2、先上车、后加油、再踩油门。
3、不能让标杆成为你做决策的一个判断,不能让别人的经验成为你做决策的一个判断。
4、投资的笨办法:一是确定标杆,二是确定标准,三是挖标杆的人,四是形成本地行业业务
***在学习中要强化变革意识。
5、中国人经常活在别人的关注中,都是为别人活的,特别在乎群众的眼睛是否雪亮,基本上是从外部的要求来看到自己的内心。
6、你抢钱的对象很多,在困难的时候借钱的人不超过十人。
7、对自己负责:一是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比如爬山走路的节奏。
8、哭丧的有时把不该死的也哭死了。
9、人生不同的蜜月,应该是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下一次房地产的蜜月不会在你这一次的蜜月的时间发生。
***冯仑关于蜜月的比喻,给我一些启发:房地产还会赢来
下一个蜜月的。这个蜜月不会出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多蜜月的地方。那么,重庆或许会成为下一个蜜月的地方;我们可以购进一些底价房。没错的,这一波的冒险,正是赢得下一波的必须。
10、在商业活动中不要盲目去听媒体、专家和伟大人的话。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11、正杠杆是用1元钱去翘动100元,负杠杆是用1元去翘动100元的亏损。
12、冯仑讲,最忠诚的人往往是最危险的。只有死人和自己是可以相信。
13、为什么领导对部属的忠诚要求很高?
(1)因为外部的制度、规范缺失,只有靠内部的忠诚来弥补。1993年公司法没颁布之前,民企的钱被卷走了公安和法院也不过问,只有要求内部超常稳定。
**当外部环境不稳定的时候,法制不健全的时候,老板对内部的稳定性要求就特别高。
(2)社会转型多变。昨是今非,今是昨非。如任志强二十年前坐过牢,罪名是投机倒把,现在没有这个罪名。是非标准不断地变。
(3)需要忠勇之人做不寻常之事。相当于需要黄继光、董存瑞这样的人。因为社会转型,有很多不规范的因素。需要一些人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
美国就不怎么强调可靠,因为它法制健全,办事透明高效。
14、老板有安全需要、忠诚需要的时候,内部的奴才就会多起来。
15、老板片面追求忠诚的危害:以老板为市场、以银行为客户、以笼络为管理、以调账为经营。
16、带兵如带狼。
**在团队中把宝压在对方忠诚上是极不可靠的,也是极危险的。
17、忠诚抑制公司的进步,对组织的进化有负面作用。
(1)形成利益集团,引发组织内部分裂。可靠的人便成利益集团,不可靠的分成两种,一种混进圈子当假可靠的人,一种离开公司或消极怠工。
只要是可靠,就要刀下留人、法外开恩,不可靠的就公事公办。公司形成两套是非标准。
(2)超越规则,引发组织管理混乱。只要是可靠,就要刀下留人、法外开恩,不可靠的就公事公办。公司形成两套是非标准。老同志叫“冯哥”,别人会怎么想?会觉得你和冯董很近。让他办一件事,他随便把自己的事也办了。
18、为什么要对老板忠诚?
可靠与不可靠是利益搏弈的过程。一个人对老板忠诚的原因,一是要在组织内获得安全感,二是希望在组织内有特权,三是有超过工资回报的特殊预期。他去办事,办完了你忘了他都记着。等到你喜欢别的兄弟时,就说出来。
**所有人愿意忠诚,他一定是要额外回报的。当你没有额外回报的时候,忠诚就变成了所有与你对抗的资本。他掌握的秘密,就是你发展过程中的定时炸弹。
19、女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0、万通2002年对公司内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是离冯仑越近的地方执行制度差,越远的地方越遵守制度好。比如普通员工上班就打卡,那些熟悉的人就不打卡。生人执行制度好,熟人执行制度差。
21、跳出忠诚陷阱的办法:(1)提倡“生人文化”,不搞“熟人文化“,不再用忠诚的人,而是用能干的人。组织内部就变成生人。(2)加强制度文化。业务要规范,变成阳光下的业务,合规合法的业务。万通目前所有的人,都是在市场上找的。普通员工不准大家推荐,除非高级管理员或技术人员。推荐人要负连带责任,出问题要负责任。
22、皇上那么多老婆儿女,他用人往往是亲里用贤、贤里用亲。
23、冯仑在万通公司常讲的四句话:“全球观,中国心,专业能力,本土功夫。”专业能力还必须有本土功夫,如果本土是江湖,你就得有江湖功夫。
24、海南当年18000家房地产企业,万通在倒数十名,18年后现在18000家所剩无几,万通进入前十名。有时候你跑到前面,不是你跑得快,而是你没动,别人都摔倒了。哪些公司死了呢?
爹太能干的死掉了,爹一走就烟消云散;个人太能干的活不下来。老实的,愿意学习的,反而活下来了。
在我单位走得远是哪些人呢?
25、多数老板开公司容易,关公司难。就象生了孩子就不能弄死它。
26、中国民间江湖为什么做不大?因为他的组织、制度和文化不透明,陷入了忠诚的陷阱。
27、
第二篇:读书笔记-冯仑买房这些事儿 (3)
冯仑买房这些事儿3:房地产的新加坡模式,香港模式和美国模式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冯仑买房这些事儿,中国楼市进入了市场化阶段,也就20年,所以毛病很多也是正常,现在的供需矛盾,顶多再过10年20年,等现在这批老人去世后就会迎刃而解,政策如果太着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反而出问题。就好比一个病,本身他自己就能痊愈,但是你却着急下猛药,结果可能反而不利身体健康。所谓长效机制,就是要立足长远。但作者说,现在解决房价问题不该看市场,而应该看市长。之前的全国人大调查显示,地方政府在兑现保障房工作目标的时候,只完成了26%,说明之前,根本就不重视这块,如今大环境才有所转变,又是因城施策,又是各种限制,还要租购同权,房产税,政府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不再把责任都推给开发商,而是开始从制度上去想办法。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不应该是开发商去扛的,而应该是各位市长的责任。
之前一开始我们学的是香港,而香港模式大概就是美国模式,老齐有个比喻,你非得跟全世界最差的落后生去学,只是因为这个落后生跟好学生长得比较像而已。后来发现美国模式有点失控,土地不能无限供给,所以出了大问题,后来又开始转而去学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很好地解决了如何让中低收入人群,住上房子的问题。新加坡是80%的房子是政府提供的组屋,20%交给市场去做,这套制度新加坡持续做了50年,现在基本解决了买房难。此外,新加坡还有非常先进的公寓出租和运营经验,新加坡地方太小,所以他们更加注重空间的利用,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非常好。作者这些开发商经常组团去考察学习。
新加坡最具特色的一个模式就是他的公积金账户,这属于社会主义形式的模式,大概相当于收入中35%的部分都会被强制扣下来,存到这个账户里,这里面25%是自己的,其他10%是政府补贴的,新加坡居民在努力工作几十年之后,差不多公积金账户里存的钱就够买下一套房子了。另外,政府还会给公民一部分国企股票和现金,医疗和教育服务也基本免费,所以基本你也没什么花费的地方。我们这里的低保是政府直接给钱到个人,这些人基本啥活也不干,就靠低保活着,而新加坡是把钱补贴给企业,企业拿着这个钱,去招那些能干活的人,所以最穷的穷人,在国内肯定活得更滋润,在新加坡完全不干活,就真的没饭吃。相反雇主在新加坡是比较受到保护的,比如罢工或者跳楼威胁雇主,警方都会调查,在咱们这通常都会像雇主施压,但是在新加坡,这些极端做法基本没用。还很可能因为危害公共安全被抓。
作者也承认,现在房价太高主要是预期推动,调控房价不如调控预期。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房子越来越多,什么经适房,公租房,廉租房,共产房等等,看似是要解决经济问题,但是定力往往不够,每次经济一不好,就又要通过楼市拉动经济增长。这就导致了政策左右摇摆,最后你再说什么房住不炒,人家也不信了。因为之前太相信你,结果吃亏吃大了。这点还得说新加坡,他们的国民就非常清楚,自己到底该进什么系统,比如普通上班族,那肯定就是要买组屋的,这样预期就非常稳定。而绝大部分中国人则完全不知道自己该买房还是该租房,又或者买什么样的房。甚至买了房,也还有预期,是不是该换个更好的,或者卖了换点钱,而新加坡人则不一样,他们知道,只要把组屋卖了,就在也买不了了,所以他们不敢卖房,当然不好的方面是,他们也不太敢创业。他们社会的犯错成本非常高,轻易不敢尝试新的东西。作者说这是优点,但老齐觉得各有利弊吧,试错成本高,就意味着他以后发展的动力会有问题。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幸福的,稳定的。而我们却以牺牲绝大部分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了一个不稳定的社会,但也同时生机勃勃,每个人要想买上房子,就得拼命的奋斗。甚至光上班都是不够的,还得创业才行。
再说说美国模式,1998年我们搞住房改革的时候,中国人均GDP是1000美元,美国是3万美元,现在中国人均GDP快到1万美元了,而美国是6万美元。所以像作者这样的开发商,总想试图研究美国,看看美国人均GDP一路上涨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他们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干了。
二战后美国就是人均GDP5000美元了,当时也出现过一家类似于我们今天万科一样的地产大公司,占了当时美国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到今天这家公司已经消失了。因为是美国已经过了住房建设期,大家不再需要住房了,再加上他也没有转型,结果就完蛋了。这让作者很有感悟,他说目前国内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饱和的阶段,主要有三个指标,1是我们之前讲的,新房和二手房的销售比,一般过了1:1就有风险了,北京上海都过了2:3,2是人口增量,之前除了北上广深之外,人口还保持增量的城市不超过10个,大部分城市人口都是负增长的,现在北上控制人口,这些挤出的人口会流到二线和新一线去。但是总体来看,人口增长的城市也肯定是极少数。第3个指标就是经济,人均GDP达到8000美金以后,大部分住房问题就都解决了。现如今我们国家一线城市就不说了,绝大部分二线也已经过了这个标准。所以根据美国的经验,我们基本已经住宅饱和了。现在能做的恐怕也就是细分市场了比如单亲公寓,养老公寓,蓝领公寓等等。
最近一段时间,央行连续的在降准,作者也解释了一下,降准和房地产的关系,首先降准对于信贷端成本下降有作用,银行层面可以提高利差,降低负债端的成本,第二流动性影响中性,单凭降准不能解释为货币宽松。第三,降准有利于改善抵押贷款,银行成本下降,最终会传导到资产端,抵押贷款利率会有所下降。老齐解释下,银行手头有钱了,多放贷款出去,这样就能对市场化的抵押贷款利率有平抑作用,所以去银行申请房贷更容易了。第四龙头企业优势被放大,他们可以凭借信贷额度上升,放大自己的融资优势。从历史来看,降准一般都被视为楼市的利好,2008年,2011年和2015年的楼市大放松,都是从降准开始的。降准之后,销售额都存在明显复苏的迹象。基本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
那么最近又有什么新变化呢?房住不炒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这句话提出之后,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就彻底变了。
第一从政府角度来说,未来住宅体系和居住政策,都会偏向于居住,尽量保证人民有房住,注意这里说的是有房住,而不一定是产权。作者说,这是正确的,之前我们总在传递错误信号,告诉大家抑制房价,争取让大家都买上房,但这根本不可能达到,任何国家也不可能保证每人都能买得起房。如果我们总传递这个信号,那全社会都会疯了心的想买房。最终反而扩大了需求。
第二,强调住的属性,将成为未来政策的基点,包括租赁房源和共有产权房的供应,未来这块还会持续。第三,中国房价一直上涨的时代过去了。以后会主动分流很多购房需求,到租房市场和共有产权房市场上来。之后会逐渐淡化产权的概念。让居者有其屋,但不一定是拥有其屋。作者判断,未来总体房价将保持稳定,不排除个别地方下降的局面。
第四,住房制度会更倾向于租赁,租赁市场会被当成重点,越来越被重视。也会进一步的降低租房者的负担。
第五,楼市会出现明显分化,一二线城市会向上面所说的方向发展,而三四五线城市可能还有一段建设期要走。发展不平衡,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表现形式。第六,三四五线没什么租赁需求,所以可能还是以买房为主,这些地方政策会依旧配合去库存。第七,政策以后会更加倾向于长期范围,并管理人民的住房预期,后面还有第八,第九,第十个变化,分别又是什么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第三篇:读书笔记-冯仑买房这些事儿 (5)
冯仑买房这些事儿6:什么时候是买房的好时机?
各位书友大家伙,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冯仑买房这些事儿,今天我们来谈谈买房的时机和买房的准备,太多人看见别人在房子上赚了大钱,于是就红了眼,疯了心的想买房,甚至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能力。首先买房要做好心理准备,房价涨跌其实都是有可能的,没人保证你房价一直涨。这也根本不可能发生。房价越高,他不涨反跌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想到买房吃肉的时候,也要多想想,买房还可能会挨打。而且这个损失也许是你承担不起的。比如有些人借了太多的钱凑的首付,就想房价涨两年,卖掉之后也发一笔小财,但是房价一旦下跌20%,你自己的钱就亏光了,他几年不涨,你的利息就无以为继。最后就会财务破产。所以量力而行,是必须要考虑的。而且老齐多说一句,一定要考虑长远,比如程序员,现在能月收入好几万,那是因为你年轻,体力好,脑子也灵活,等你上岁数了,拼不了体力了,也跟不上年轻人了,你的收入还可能会下降,而且互联网公司的周期本身就很短,也很可能出现暂时失业的情况,这些都要考虑清楚,不能让自己的财务崩的太紧。
买房要想清楚自己,你是非买不可,没房就过不下去,还是等等也可以。非买不可的是刚需,只要能接受,就尽量早买,因为如果房价再涨你可能会心态崩溃。而如果可以再等等的,通常都不是刚需,只是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心生了贪念,这种人就没必要凑这个热闹,人多的地方肯定风险大于收益。天下也没什么生意是必须做的,也没有什么钱是必须要赚的,有可能在楼市上还能赚钱,但是这个钱赚的也会很没有性价比。甚至未来投资楼市,还不如投资债券和银行理财,赚的更多。
如果你有创业的打算,那最好就先别买房,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买房更是不确定,两个不确定的事情加在一起,你以后会出现很大的风险,月供很可能突然被中断。最后事业生活双双陷入窘境。在军事上最怕的就是双线作战,两面被夹击,现实中也是如此,最怕的是生活上和事业上双线作战,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如果你想奋斗事业,生活上就要选择一种最低的消耗方式。另外,也要算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通常月还贷别超过自己月收入的一半。
选房子也是一门学问,尽可能的考虑地段的问题,比如上班近,娱乐,医疗,教育等资源,升值最多的其实是地段,让你舒服的也是生活的配套,房子的大小,其实你很快就能适应。但通勤的烦恼,却会越来越折磨。不过老齐也多说一句,找个交通方便的地方就行,也未必一定离单位近,因为现在年轻人工作也很不稳定,经常会换工作,你的房子却不可能经常换。所以这个东西是你预期不了的。
作者也说,现在的调控基本强调的是一个稳字,追求的最理想状态是让房价稳步调整,基本面不变,该降的继续降,该去库存的也继续去库存,楼市成交火爆的三四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要警惕出现库存过剩的情况。与此同时,政策还会尽量的削峰填谷,让之前没怎么涨的地方,涨一下,让之前涨很多的地方,进一步的得到抑制。防止再出现反弹,楼市陷入死循环的状况。
之前有句话,叫做年底不买房,一年又白忙,说的是春节前后大家拿到了一年的辛苦钱,都开始考虑买房的事,而过年之前,由于外来人口返乡,所以楼市会相对比较清淡,这正好是一个买房的时间点。所以在春节前的带看量和成交量都不低。而春节回来之后,一般都会有一个小阳春,一方面是供应会增加,另一方面,购房的热情也会增加。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一般央行的货币政策都是前松后紧,在年初的时候,会释放更多的货币出来,所以各家银行的贷款额度也比较充裕,支持了买房这个事。
在中国的楼市上,有很多奇葩事情,比如有些人压上了一辈子的钱,去买房,但买完之后,就遇到了楼市调控,结果房价开始下跌,这些人就开始哭着闹着打杂售楼处,跟开发商死磕,但是磕着磕着,发现房价又涨了,于是就赶紧撤诉。很多人都希望最好不经过这样的折磨,一买就涨,是最幸福的,所以不断的会有人提问,什么时候买房最合适。但即便是作者这样的开发商,也没办法回答你这个问题,他说就好比哪个姑娘跟你结婚最合适一样,根本就没有答案,遇上差不多的就得了。找那个最合适的机会,其实根本就是徒劳的。在老齐看来,房子其实跟股票指数一样,即便你买的很高,但只要你一直住着不卖,最后他都会涨起来。在一个长期范围,不太可能存在亏损一说。所以房价长期上涨这句话是正确的,但长期上涨,并不意味着中间不会波动,你买房来自己住的,可能不太会关注波动,但是如果你是投资客,甚至资金是借来的杠杆,那么很可能会因为波动而损失惨重。所以我们一直劝大家,刚需就尽量早买,而如果是投资的,现在显然不是一个好时机了。至少有很多投资机会要比买房更好,更划算。
下面作者还说到了买房的几个误区,比如买二手房,有些人计算的首付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在二手房的首付中,其实还包括了税费和其他费用,所以你不能光算净首付,而且还有地区指导价影响,一套房子也可能标价很高,地区指导价很低,这时候你其实也贷不了多少款,所以在计算的时候,一定多跟中介沟通,不要等到要出钱的时候才傻眼。定金都交了,才发现钱不够,那就比较惨了。而买新房的时候,一定别被样板间骗了,作者说样板间都是美颜之后的效果,他都是做了很多的视觉误导,比如很多样板间不放衣柜,这样就显得大很多,还有很多床和沙发都是特殊尺寸的,要比正常尺寸的小的多,就是为了给你一个视觉锚,从而影响你的判断。而且还会在一些细节的地方写着,此处并非交房标准,等你拿到毛坯房之后,才发现上当了,根本就做不成样板间那样。真正会买房的,看完样板间都还要再看毛坯房,而且还得分不同时段去看,采光,潮湿,漏雨,隔音,是否进风都要好好看一下。收房子的时候最好带个专业的工长,验收一下开发商的建筑质量,这几年开发商建设的速度太快,为了回款,几个月房子就盖好了,质量着实堪忧。
在我们贷款中经常会遇到等额本金,等额本息两个贷款,他们有什么差别呢。等额本金,就是本金部分始终保持不变,利息另算,而等额本息,就是每月还本金加利息之和始终不变,所以等额本金前面还款压力大,后面还款压力小,而等额本息则一直是一个还款额。而通过简单的计算我们也可以得到结论,贷款300万,时间30年,利率为4.9%的情况下,等额本息月还款,15921元,还款总额达到573万元,也就是说刨除300万的贷款,你要多还273万的利息。而如果是等额本金,前面条件都不变,那么第一个月还款20583元,第139个月,等额本金的月均还贷将少于等额本息法,总计还款521万,也就是说利息一共是221万元。显然等额本金要比等额本息法少还利息50多万。这主要就是因为等额本金,每个月都偿还固定的本金,本金越还越少,利息也就越来越少,而等额本息则在一开始大部分都是利息,所以本金偿还的很少,那么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息。至于使用哪种方法,要看你的的实际情况,如果对于自己的收入预期强烈,可以选择等额本息,这样你前期的日子不会太紧张,但如果对于未来收入不确定,最好还是等额本金法。
如果你有意向提前还贷款,那么该选择哪个贷款方式呢?一般来说选择等额本金更合适,等额本息的方式,前面还的利息多本金少,所以你提前还贷款,就比较吃亏了。或者说等额本息就是让你打持久战的。所以这两种还款方式,大家一定要算清楚。可以帮你省下不少的钱。那么买房子当中,我们还有哪些账要算清楚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第四篇:读书笔记-冯仑买房这些事儿 (4)
冯仑买房这些事儿5:开发商的猫腻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冯仑买房这些事儿,在最近2年时不时就会爆出房价下跌的消息,但是跟大家的感觉又明显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这主要是统计的问题,比如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核心区和郊区路程就很远,房价也能差一倍,如果计算加权平均房价,就是相当于把核心区和郊区的房价加起来然后平均计算,参考的价值不大,而且现在的房子建设主要都在郊区,核心区域已经没有什么地了,所以你会看到大量房子都在郊区开盘,也就拉低了房价。但其实核心区的房价并没有下跌。
另外,现在由于新房限价很厉害,开发商要想达到业绩预期,就得搞点外科手段,比如捆绑精装修,车位,以及配套设施,跟你签两份合同,所以尽管开盘价很低,但是买房的费用其实一点都不少。所以新房价格涨跌其实也没有多少参考意义,去看新房价格,还不如去看全市的二手房价格更客观,这才是购房人卖房时候的价格,全市也比较分散,不会因为一两个盘集中卖出,而影响数据。所以研究房地产的人,通常只看统计局每月公布的二手房价格涨跌数据。
楼市一般有金九银十的说法,一到9月就是销售旺季,开发商通常都提前蓄客,批量开盘,然后制造几百套上千套房源被一抢而光的假象,但是2019年的金九银十基本已经完蛋,由于政策并未按照预期放松,限购限贷限售仍然压制楼市,所以现在很难再出现销售井喷的情况。
现在很多人都被楼市吓怕了,之前经常看到日光盘的报道,说什么几千套房源,一天就抢光了。还有什么购房人携带巨款,彻夜排队的事情,比如之前南京就有过类似的报道,而且似乎还是真事,并非是开发商请来的托,作者说其实很多人都被忽悠了,首先,彻夜排队的,都是之前确定好意向的,甚至都已经交过定金的。其次,开发商验资,也是为了加快回款速度,找到真实的客户群,恰恰说明开发商有资金压力。第三,新房价格被政府刻意压低,形成了
套利空间。老齐多说一句,现在大多数新盘火爆,都是因为新房价格明显低于周边二手房造成的,大家看到有巨大的套利空间,才会不顾一切的去买房。所以政府限价,其实反而催生了楼市火爆。但是购房人也要想想,二手房的价格是不是靠谱,虽然标价很高,但等你卖出的时候,未必就是这个价格了,所以套利机会看起来很完美,但是不一定真的能够实现。
至于房价的拐点,作者提醒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些房产中介的数据,比如挂牌量,如果持续增多,就说明卖房的多,买房的少,供给大于需求,房价的议价空间加大,如果带看量增加,则说明卖房的增多,卖家又开始占优势。带看量增加的后几个月,市场先是成交量复苏,之后就是价格回暖。
接下来作者说了一下首付贷,他的观点跟老齐一样,认为首付贷比毒品还可怕,这东西让买房人和开发商都乐此不疲,有了首付贷买房人的购房门槛降低了,缓解了前期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也放大了资金杠杆。而对于开发商来说,就是单纯的加了杠杆,增加客户,提高销售额,赚取更多的利息收入。
首付贷最大的特点就是帮助买房人,在正常的抵押贷款之外,再获得一笔资金,他的来源都是一些消费贷,民间金融,甚至不排除高利贷。说到底就是反复抵押,加长杠杆的操作。每加长一个环节,也就更加脆弱,一旦出现一个裂缝,那就随时暴雷。
首先,首付贷在房价上涨的阶段,相安无事,反而会加速你赚钱的速度,也放了一批根本买不起房,资质不够的投资者入场,这个看起来就跟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像了。前期炒高价格,后期危害银行金融安全
其次,房价一旦下跌,首付贷就会出现断供和违约,整个金融系统会遭遇重创,实体经济之后会跟着倒霉。
第三,首付贷让楼市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之前跌5成都不会有问题,首付贷后跌2成,可能就要出大问题。
第四,他实际上就是假消费,真买房,让进入消费和实体经济的钱进一步减少,同时催生楼市泡沫。所以首付贷其实一直都在打擦边球,对于经济和楼市,有百害而无一利,打击首付贷的决心,也就能看出调控楼市的决心。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也多次被提及,那就是小产权会不会复活,那些购买小产权房的人,依然抱有幻想,期待可以回到合法的轨道,美其名曰小产权转正。其实所谓的小产权,这都是老百姓的称呼,而真实的情况就是没产权,土地使用者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房屋也没有国家认可的产权证明。都是乡政府和村政府的一纸合同而已。一直以来我们也没管理这块,让小产权成了气候,现在黑不提白不提的住着似乎一点问题都没有,有的还能私下里进行买卖。也不必交任何税费。由于不涉及土地问题,小产权要比我们说的产权房屋便宜的不止一点。作者提醒,小产权不可能转正,他也不是财产权,只是一个使用权,投资层面看,小产权房不具备变现的可能性。这点老齐也多说一句,从法的精神来看,国家也绝不可能让小产权转正,那样就变成了鼓励违法,惩罚守法,那以后谁还当良民。所以早早打消这个念头为好。现在北京一些地方,因为要盖合法的长租房,小产权房已经开始回收了。至于怎么回收,这就要看良心了,有良心的,给你一定补偿,没有良心的,直接把钱退你,就把房子拿回来了,至于你在房子上的投入,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你没地方说理去。合同不可能对抗国家法律。
在你去售楼处咨询售楼小姐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答复,手慢无,这个房子已经卖完了,就剩下一两套了,逼迫你赶紧做决定,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绝大多数房子根本就没有卖出去,但是他们不会说真话,因为那样你就更不买了。他必须要营造出紧俏的氛围,然后时不时的告诉你,出了一个特价房,让你以为捡到一个大便宜,在这里,作者以一个资深开发商的身份,告诉我们五个常见的手法。
第一,就是刚才说的特价房,这里面也分两种,一种是房子自身原因造成的特价,比如位置,采光不好,所以打折处理。另一种是先提价再打折,跟双十一甩卖商品是一个道理,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就有更多的主动权。比如全款的折扣大,贷款的折扣小等等。另外,这么做的好处是大大的,买房人明明被人卖了,但是心里也会很高兴。以为自己占了个大便宜,还会到处跟人吹牛。
第二,首付分期,一般使用这种手法的开发商都有年底冲业绩的需求,甚至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会要求,购房人后续无法支付首付款也无所谓,他们可以退钱。所以做业绩的针对性非常明显。
第三类,免中介费用,现在中介帮着开发商销售新房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甚至卖新房比卖二手房他们赚的还要更多,所以中介会非常热衷于给购房人推荐新房。这确实增加了新房的销售效率,开发商相当于按照效果付费,省去了大把的无效营销费用,目前,开发商给中介的返点佣金能达到房款的5%,也就是说大城市中,一套标价500万的新房,中介能拿到25万。同样是买房,买二手房买家要出中介费,而买新房开发商替你负担中介费,所以你也会觉得相当划算。
第四类,团购,其实就是集中开盘的变种,他只是一种形式,但是优惠力度能有多大,并不好说。第五类就是众筹,说白了就是集资买房,这肯定是投资性质的,但是却没有保本收益。买房者能不能拿回本金,也要看众筹平台的信用和实力了,这里面风险并不小。
很多人都在问,地铁马上就要开通了,会不会涨房价,大城市交通一塌糊涂,而且大家通勤时间都比较久,所以地铁成了唯一的抓手,地铁肯定是房价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但是地铁在规划的时候,就基本已经写在房价里了,有句话叫做,规划涨房价,建成涨房租,所以地铁修好后,并不能够在拉升房价,只能够拉升房租。另外,高铁和机场,这种交通工具就让人又爱又恨了,高铁和机场修通,会让这个地方的整体房价上涨,但是离的特别近的房子,反而因为噪音污染和人群密集而贬值。明天我们再来谈谈关于买房的时机和准备。咱们明天再见。
第五篇:读书笔记-冯仑买房这些事儿 (2)
冯仑买房这些事儿2:该怎么判断一个城市的房价还有没有潜力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还是继续来讲冯仑买房这些事儿,昨天我们说到了,大城市买房要小心,小城市买大房子同样也要小心,作者讲,三四五线住房的新增供给越来越多,为这些小地方带来了投资热度,经济区域正在逐渐变得更好,按理说,在这些地方买到核心地段,高端一点的产品,未来升值是有保障的。但是老齐也提醒一些,三四五线城市里面有很多收缩型城市,无论开发商把当地建设的多好,人口只要持续流出,这个地方以后再卖房子都会很困难。
作者告诉大家,该怎么判断一个城市的房价还有没有潜力,这就要看城市新房和二手房的比例关系,又叫做新房二手房成交比。是评判房价未来会不会大涨的标准,举个例子北京的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比已经是1:1,也就意味着楼市已经基本饱和,而纽约新房二手房的大概是1:4,也就是说卖出5套房,有4套都是二手房,这时候新房价格就很难上涨了。
还有一个指标就是人口,人口绝对值在减少,那么房价就缺乏人口支撑,很难上涨,如果一个城市每年有大量的新增人口流入,那么楼市就还有希望。如果站在投资的角度去看房地产,这就变得十分简单了,你不要考虑结婚,和居住的问题,他就是一笔账,只要选择一个城市发展足够快,房子价格够低,房子能够租的出去,就可以去投资。这点老齐也是比较赞同的,我看空房价,主要是因为他贵了,但其实并非是死空头,到了合适的位置也是可以买的,我在10几年前也是买过房的。从这点看,也许新一线还有机会,比如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南京,青岛等地,这些城市正在争抢人口,里面可能会有几个,在未来脱颖而出,形成人口的持续流入,那么对于当地的房价也会有支撑作用,相反如果在这10几年被其他城市抢走人口,那么房价就很难维持了。
下面我们说说学区房,前几年学区房都已经妖魔化了,一个10平米的过道,都能卖出大几百万的价格,而且还一房难求。只是因为这个房子能上周边的名校,这就是房价绑架教育的典型代表。很多家长的逻辑就是,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没有好中学也就没有好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所以现在买个学区房上个好小学,比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还露脸。但其实这中间的逻辑根本就不是线性,上了好小学也不一定就能进好中学,所以好小学离好工作之间差了十万八千里,最后成功的概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几。
学区房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优质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好学校永远是稀缺的,所以学区房也都必然是贵的离谱的,但是他的边际效用有没有那么大就很那说了。上了重点小学你就能在高考多考100分?恐怕未必,所以学区房更多是家长们花钱买安心,我该做的都做了,以后你学习不好,就不赖我了。所以学区房其实也是家长甩锅的一个主要方式。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其实是塑造他健全的人格,培养他良好的品行,和主动的持续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学区房给不了的。老齐也多说一句,其实有时候父母并不全是为孩子好,如果用买学区房的钱供他一路私立学校,请最好的老师,然后海外留学。对孩子的塑造应该比上某个重点小学更有利。但家长不这么干,其实想的就是,我先让孩子上学,之后再把学区房卖掉,再赚一大笔钱。所以这本身还是自己贪心。也就别说为了孩子砸锅卖铁这事了。
房子涨价,大家会幸福吗?不会,没房的人肯定不幸福,因为收入根本追不上房价,而有房的人其实也不幸福,因为房子升值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除了庆幸买房买的早之外,没有任何实惠。他也不敢卖,因为卖了很可能就再也买不回来了。所以尽管房子价值千八百万,但是日子过的依旧很苦。有人说他们把房卖了租房住,基本就吃喝不愁了,但是他们的思路还是买房的思路,所以永远不会这么考虑问题,绝大部分人被洗脑洗了10几年,现在接受不了租房这个现实,总觉得低人一等。老齐也有很多朋友,明明租的是一年大几十万的高档小区,但是也依然觉得不爽。感觉不如有套房,哪怕是个老破小都会更有底气。现在其实你只需要把房子卖了,拿钱出来随便做点保本投资,只需要利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就可以租一套更好的房子了。所以显然跟买房比,租房划算的多。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不喜欢租房呢?就是他们穷的时候租怕了,那时候租非常差的房子,或者是合租房,经常被房东驱赶,但其实你只要租高档一点的小区,房东比房客更希望稳定。他巴不得你跟他签一个3-5年的长约。甚至到期后,他还不愿意让你走。所以对于租房来说,越破的房子,房东越不好打交道,越好的房子,房东越友善。甚至有的豪宅,房东巨有钱,根本不在乎那点房租,前段时间有个段子,说有的房东,都忘了手上还有这么一套房子。老齐也租房5年了,我的体会是,租房没什么不同,自打我租房以来,房东都没露过面。房子里的家具家电都是我自己换的,之前我买的房子才住了8年,现在租的房子只要想住也可以一直住下去。所以并没有什么归属感不强的问题。我也打算一直租下去,这里住烦了可以换个更好的地方再住几年,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跟房东开口。他肯定会挽留我。
所以老齐可以给大家一个忠告,租的房子好一点,租期长一点,按时付房租,最好一年一付,基本没问题的。只有低端租房,才会有房东驱赶房客,没事经常涨价的情况。高端租房,租金很稳定。大概3年涨一次,顶多涨10%左右,年化涨幅算下来也就3%而已。
之前网易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女性名下有房的比男性的比例还高,其中女性公务员有房的比例达到82%,女性普遍认为房产比存款更有安全感,女性支出方面住房支出排在第一,占总支出的14.75%,在男性的支出份额里,储蓄理财排名第一,接近15%,住房排第二,其他消费男性往往很少。之前结婚一般女方都要求男方家有房,但现在房价实在是太高,所以现在双方结婚的前提,一般都是男方家买房付首付,然后结婚后小两口还贷款。从现在男女对房子的态度来说,女性对于房子更加重视,而且他们在购房的时候,30%的女性,偏爱全款支付。
在租房中男女双方也存在不同,女性租房的时候更偏向合租,而且低端租房比例女性低于男性。在2000元以上的租金范围,女性比例都要更高。所以可见,对于房子这个事上,女性的偏好要明显超过男性。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也正是这些心态,让很多年轻人为房子所困扰,你不看重房子,觉得房子无所谓,但往往架不住你的另一半,看中房子,或者另一半的家里人看中房子。所以也就逐渐被这种事情所裹挟。
下面我们来说说调控,从2003年开始,楼市就开始了只涨不跌的神话,中间只出现过局部下跌,和短期下跌,从全国来看还是整体上涨的。作者称中国的楼市调控叫做无规律调控,在最密集的时候,政策密集发布,一个月一次,甚至半个月就一次,在2006年,2010年,2013年和2017年,这是房地产调控的主要四个时段,我们从中间也能总结一些规律,基本3-4年一次,调控两年,松两年,松的那两年就会造成房价的报复性反弹,然后就再次调控,只有这最近的一次调控,比较凶猛,已经持续了2年多的时间,快跟下一次连上了。一开始是国字号政策,比如我们熟悉的国八条,国五条,新国八条,330新政,317新政,后来开始因城施策,各地开始发布政策,比如京八条,沪九条。
之前我们讲过,全球楼市分为3种类型,美国式,新加坡式的和德国式,美国百分百靠市场,新加坡80%靠政府调控,德国基本一半一半,靠租房调控。中国楼市调控,这么多年来,也压根就没想好,在这三种模式之间来回切换,比如开发商拿地,拿多少地,卖多少钱,政府都要管,初衷是好的,但是结果却跟计划经济一样,越管越乱,开发商没有了积极型,供给跟不上需求,购房者也懵逼了。所以中国楼市就跟中国足球一样,学的东西太多,但没有一项学的深入,最后就是内分泌紊乱。全都乱套了。反而价格越来越高。
作者认为,不应该叫房地产调控,应该叫住宅调控,所谓城市化就是其实就是聚集效应,空间聚集,产业聚集,人口聚集,房地产除了住宅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领域和功能,比如开发商如果能够把长租公寓做好,实现资产证券化,给年轻人提供稳定的租赁住房,也是一件好事。明天我们再来顺着作者的思路,了解一下高房价到底该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