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之初印象-张宏梅-20120723

时间:2019-05-14 12:4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之初印象-张宏梅-2012072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之初印象-张宏梅-20120723》。

第一篇:读《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之初印象-张宏梅-20120723

读《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之初印象

——张宏梅

开始选择读本书是起发于我开始选择做这一行的时候,我问过自己:为什么别人会找我来咨询?我应该有什么特殊的技能才能做到?带着一头雾水和疑惑,我开始阅读——《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

这本书从刚开始就给了我一种共鸣的感觉,它首先便提出了与我类似的问题——“管理咨询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咨询顾问究竟如何对企业进行诊断和研究?”“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顾问?”……带着无尽的谜团和探求答案的好奇心,我继续下面的阅读。

首先不说实质性内容写得如何,给我的感觉——AMT在本书的内容安排上极具吸引力,脱离了一贯的书籍编写的华丽辞藻,AMT给人的是“有用、高效”的快感。一句“凝聚真知,因共享而传播;协同共进,因沟通而成功”让我感触颇多……这一句,给我的是莫大的荣幸和无尽的感动。荣幸的是——我选择了这个具有优良文化和无私共享的企业,它让我心生自豪深感骄傲;感动的是——我为现存企业而高兴,为AMT能为他们创造的潜在价值而感动。这句话,或许只有真正进入AMT的人才能真正读懂,因为它似乎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形成了企业的一种氛围或者是一种固有的文化。

虽然我未曾读完这本书,但我相信它不仅仅能给我,给我的同事们,我的领导们,给我们以工作的热情和自信,更能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身处疑问与迷茫中的企业以一些清晰的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来阅读这本书,同时也要学会尽可能地去阅读更多有实用价值的书籍。AMT不错,它的书籍同样有着不可轻视的价值。

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个“金牌阅读”吧!

第二篇:读《像狼一样思考》有感

博山实验中学翟迎新

指导教师李莉每天都害怕浪费时间而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寻找机会,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迈出的是成功的步子,可是最后却发现撞线的始终不是自己。梦想就像是天上的星星,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我们就像一群聪明的猴子绞尽脑汁想捞起水中的月亮,可不管怎样努力,希望却总是落空,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就像水中月亮和天上月亮的距离。我们都在为理想编织着无数绚丽的梦,可美丽的泡沫却又那么经不起阳光。迷茫,惆怅……生活给了我们这样的注脚。成功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物,没有人能给它下定义,没有人能给它制定一个标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似乎离成功很近,可仔细想想又觉得距离成功那么遥远。在梦里我们似乎拥有了一切,可醒来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了,不断为理想和现实而失眠。但读完《像狼一样思考》一书却给了我一种别样的感受——让梦想成为希望,让现实来激励,成功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像狼一样思考》一书打破了以往商业书籍的惯有模式,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虚拟w世界——狼,狐狸,羊三种动物所从事的职业,生存理念的精心刻画,呈现出动物世界的竞争本质,从而揭示出与动物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人类社会的成功商业准则,使读者在轻松的品读中,梳理出适合自己的经营轨道,价值观念,甚至是人生定位。主人公狼善善是善善健康食品公司的总经理。他有一只会嗅机会的鼻子,睿智而充满活力。作为老板,他最大的愿望不是拥有多少资产,而是如何快乐的成功,他的成功法宝就是思考。而狼善善最值得信赖的左膀右臂——业务经理狐聪聪用户有令人羡慕的硕士nba文凭,成熟的管理方略,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智慧的大脑,能够在任何时候准确定位自己。而书中勤劳的代表羊酷酷先生是平凡而努力的工作者,他的人生目标是过上好日子。他们代表了人类分工的三类人: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者,员工。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的工作着,给了我们不少商业哲学准则。“真正的机会就是一种让少数人成功而让多数人遗憾的东西。”是的,机会的到来不会伴随着锣鼓声,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和许多一起看到了一个机会,请记住那不过是机会的影子,真正的机会已经远去了。让多数人看到的不会是机会,机会的到来一定是静悄悄的。在各种事物高速发展的今天,可谓到处是机会,但这机会需要靠我们的能力来识别。“聪明者不一定成功,成功者不一定聪明.”所以,企业的老板往往不一定是企业最聪明的人,但他周围却需要团结一批聪明人,并且他必须是企业最有威望的人。聪明是现象,成功才是目的,聪明者与成功者相比,一个是预期,一个是受益。成功者善于从聪明者那里获得什么,而聪明者善于从成功者那里学到什么。“思考让我们寻找到机会,而执行让我们把机会转化为动力。”是的,思考和执行就像人的两条腿,缺少任何方面,都是迈不开步子的。思考让我们审时度势,将问题考虑全面,以一种全新的思路,完善的见解制定我们的计划。当然,我们还要执行,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任何完美的计划都要注重执行的力量。

“时间是勤奋者成功的摇篮,时间也是懒惰者失败的坟墓!”成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磨练我们心智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力量的过程。读着《想狼一样思考》,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思考着什么,读完了此书,对成功也有了另一定位,成功不仅仅代表着物质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充实。有太多的人追且成功,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很少,那是因为他们走了弯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其实成功离我们很近,只要你踮一踮脚的距离。读完此书,我梳理出一个成功的公式:(能力+思考+执行+勤奋)*团结一批聪明的人-浮躁+平和=成功。

第三篇: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有了重大发展,这就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正反映了这种趋势,曼昆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一国经济,就像适用于研究地心引力或生物进化一样。”可见,曼昆完全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学的作用,正是他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有了我们今天为之倾倒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

在2005年的春天,我终于完整地读完了这本书的英文版。感觉真好!

一:本书的特色

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

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思路非常清晰,逻辑相当严谨。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第一章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全书内容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 自从接触经济学,我就觉得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悄悄发生了改变。而读完曼昆先生的《经济学原理》,我就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地理智和正确,真的,这个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美国,还是正在发展的中国,她们关注最多的是经济,任何新闻媒体也都在聚焦经济。曼昆正是从这些角度来让我重新认识我的专业。我感谢他!

而提到经济学十大原理我更是难以停下我敲键盘的手,虽然这双手比较瘦小,但我还是会完整地抒发我对十大原理的理解。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第一条原理就告诉我们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稀缺性资源。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曼昆在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

当个人组成社会时,这时将会面对更多的权衡取舍。《孟子·告子上》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就充分说明了当人在生活中,会面临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穷的。如何抉择,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现摩擦是难免的,问题是要公正、合理地解决。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品降低了诸多美国消费者的家庭开销;而且在纺织品贸易中,中国企业所获取的利润是很有限的,更多的好处被美国的进口商、零售商所分享。由于美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关系,即使中国纺织品全部退出美国市场,美国也会选择从其他国家进口替代产品,无助于美国自身的就业问题。

其实,在曼昆《经济学原理》中很明确的提出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 第九章的《应用:国际贸易》中我们能完全理解该原理。曼昆在宏观部分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也很详细做出了分析。

不得不承认,我们用的很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手机、电脑、MP3确实得益于发达国家的实力,但他们的腰包也鼓了,我们抵制过国外的进口吗?从来没有。而他们这些穿着印有“MADE IN CHINA”低价T恤的外国佬还大言不惭的对我们的服装叫停,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过分!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如果没有引入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会依然处于什么局面?我想这个问题不用我来回答。市场经济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带来“优胜劣汰”,优胜劣汰驱使人人都会努力。这样,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财富也就创造地更多。

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都要配置到竞争性用途中,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价格又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曼昆在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中通过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原理着重谈了此原理。其实,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市场,一切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一切资源都不会合理支配。

但是市场是会失灵的,曼昆问:看不见的手可以阻止造纸市场的企业制造污染吗?他的回答是下面我们要谈的第七条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很明显市场经济并非万能的。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从曼昆的书中,我能感受到曼昆是个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在《经济学原理》第十章《外部性》中,曼昆谈到:政府政策可以潜在的改善市场配置。我觉得每当市场遇到困难或者做错了事,都会求助于政府,此时,市场是个可怜的孩子,政府是个宽容的母亲。比喻外部性问题,“市场”制造的污染“政府”会想办法,通过管制、颁发污染许可证等措施来减少“不懂事孩子”闯下的祸事。这位慈祥的母亲还会经常让你“免费搭便车”。

政府在收入分配上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关于这点,曼昆在下册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也有详细说明。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会造成贫富差距,政府这位善良的母亲会通过负所得税、实物转移支付、反贫穷计划等多种手段进行力所能及的弥补。

所以一个有经济学思想的人最适合去做政府公务员。

政府的有所作为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究竟生活水平取决于什么呢?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曼昆在第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等多次提到生产率的概念,曼昆对其的定义是: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量。曼昆引用了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例子,如果克鲁索捕到更多的鱼,那他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与克鲁索一样,一个国家只有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物,它才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我们看到美国在2003年的GDP是109855亿美元,而中国在2003年的GDP是117252亿人民币,显然中国

第四篇: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曼昆《经济学原理》有感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有了重大发展,这就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看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正反映了这种趋势,曼昆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方法——冷静地建立并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一国经济,就像适用于研究地心引力或生物进化一样。”可见,曼昆完全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学的作用,正是他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有了我们今天为之倾倒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

在2005年的春天,我终于完整地读完了这本书的英文版。感觉真好!

一:本书的特色

这本书的特色首先在与简明性。曼昆在写这本书时依据的原则是:“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这也就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经济”二字。

第二个特色是趣味性。曼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这就让读者在有趣的阅读中轻松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学的趣味化是许多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曼昆是成功者,这也正是这本书的影响远远超出学术界的原因。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思路非常清晰,逻辑相当严谨。全书总共34章,前23章是微观部分,后11章是宏观部分,第一章就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以此作为全书的中心,全书内容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

自从接触经济学,我就觉得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悄悄发生了改变。而读完曼昆先生的《经济学原理》,我就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多么地理智和正确,真的,这个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美国,还是正在发展的中国,她们关注最多的是经济,任何新闻媒体也都在聚焦经济。曼昆正是从这些角度来让我重新认识我的专业。我感谢他!

而提到经济学十大原理我更是难以停下我敲键盘的手,虽然这双手比较瘦小,但我还是会完整地抒发我对十大原理的理解。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第一条原理就告诉我们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稀缺性资源。正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曼昆在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愿每个人都好好利用个人有限的时间资源。

当个人组成社会时,这时将会面对更多的权衡取舍。《孟子·告子上》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就充分说明了当人在生活中,会面临抉择,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穷的。如何抉择,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政府也必须在“公平”与“效率”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所以就有了我们经常见到的我国政府提出的“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率”,当然政府会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缩小差距,但不管怎样,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势力是绝对超过中西部地区的。这种选择是非常科学的。第四条原理将会给一个充分的理由。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第十八章中,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比喻小李和小张是一对感情很好的恋人(开始考虑结婚),都是大学刚毕业不久的上班族,如果两人分开住,就得花两份房租。但倘若两人合租就会减少一份房租(假设小张搬过来),此时,对于小李来说,小张住进来的边际成本就为零。两人的同居行为是符合理性人思维的。还有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经过紧张的长时间学习,最后几天的边际收益会下降,这时学校往往会作出放假的决定。这也是有道理的。以上只是单方面考虑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

曼昆在这本书中的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提到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主要是将这一思想运用到竞争企业中,并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两方面分析,得出长期中利润最大化的一个一般性规律:在利润最大化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正好相等。所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规模不经济,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做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上下册都提到了这个原理,上册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中关于租金控制的一个案例,就是政府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下册的第二十六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中的失业保障谈到有些人因为能获得失业的保障而不愿就业,造成政府沉重的负担。曼昆都是从宏观角度阐述该原理的,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任何一个关注新闻的人都知道最近关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问题引起了中美欧多国商务部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美欧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的做法是损人不利己的。商务部长***在与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会谈时表示,美国限制中国纺织品得不偿失。在贸易发展中出

现摩擦是难免的,问题是要公正、合理地解决。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品降低了诸多美国消费者的家庭开销;而且在纺织品贸易中,中国企业所获取的利润是很有限的,更多的好处被美国的进口商、零售商所分享。由于美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关系,即使中国纺织品全部退出美国市场,美国也会选择从其他国家进口替代产品,无助于美国自身的就业问题。

其实,在曼昆《经济学原理》中很明确的提出了“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第九章的《应用:国际贸易》中我们能完全理解该原理。曼昆在宏观部分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也很详细做出了分析。

不得不承认,我们用的很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手机、电脑、MP3确实得益于发达国家的实力,但他们的腰包也鼓了,我们抵制过国外的进口吗?从来没有。而他们这些穿着印有“MADE IN CHINA”低价T恤的外国佬还大言不惭的对我们的服装叫停,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过分!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如果没有引入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会依然处于什么局面?我想这个问题不用我来回答。市场经济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带来“优胜劣汰”,优胜劣汰驱使人人都会努力。这样,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财富也就创造地更多。

在任何一种经济制度中,必须把稀缺资源都要配置到竞争性用途中,市场经济利用供给与需求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标。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不同物品与劳务的价格,价格又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曼昆在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中通过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原理着重谈了此原理。其实,我们知道如果没有市场,一切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一切资源都不会合理支配。

但是市场是会失灵的,曼昆问:看不见的手可以阻止造纸市场的企业制造污染吗?他的回答是下面我们要谈的第七条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很明显市场经济并非万能的。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从曼昆的书中,我能感受到曼昆是个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

在《经济学原理》第十章《外部性》中,曼昆谈到:政府政策可以潜在的改善市场配置。我觉得每当市场遇到困难或者做错了事,都会求助于政府,此时,市场是个可怜的孩子,政府是个宽容的母亲。比喻外部性问题,“市场”制造的污染“政府”会想办法,通过管制、颁发污染许可证等措施来减少“不懂事孩子”闯下的祸事。这位慈祥的母亲还会经常让你“免费搭便车”。

政府在收入分配上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关于这点,曼昆在下册第二十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也有详细说明。我们知道,市场经济会造成贫富差距,政府这位善良的母亲会通过负所得税、实物转移支付、反贫穷计划等多种手段进行力所能及的弥补。

所以一个有经济学思想的人最适合去做政府公务员。

政府的有所作为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究竟生活水平取决于什么呢?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曼昆在第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等多次提到生产率的概念,曼昆对其的定义是: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量。曼昆引用了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例子,如果克鲁索捕到更多的鱼,那他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与克鲁索一样,一个国家只有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物,它才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差距如此之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我们看到美国在2003年的GDP是109855亿美元,而中国在2003年的GDP是117252亿人民币,显然中国的GDP是低于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是低于美国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生产率,认真研究决定生产率的因素,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货币供给变动会严重的影响经济,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作出货币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第二十七章《货币制度》中曼昆很详细的谈到了“银行与货币供给”。

高通货膨胀必然伴随货币量的高速增长,假设货币量增加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当货币量增加时,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货币量增加的唯一后果是物价上升。

但是无论是美联储还是中国人民银行都不能完全货币供给,因为家庭存款和商业银行选择的贷款量是它们所不能左右的。因此,在一个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制度中,经济中的货币量部分取决于储户和银行的行为,部分取决于美联储或者中国人民银行之类的中央银行。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就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不言而遇。但是低通货膨胀是否就一定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第三十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中很详细地谈到了两者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就很好的说明了两者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但很多经济学家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

曼昆是支持菲利普斯曲线的,但不存在持久的权衡取舍。其实,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喻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很高,自然失业率是依然存在的。我认同这种观点。

目前我们国家的就业是个大问题,国企职工的大量下岗,应届毕业生的源源不断,虽然暂时失业率控制的还不错,但以后的问题的确很快就会出现在决策者的面前,我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呢?但我想现在的物价上升是不是政府作出的安排呢?或者暂时失业率的稳定是以猪肉从以前的5元上升到如今的8元?

三:都来读《经济学原理》

曼昆先生有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让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恋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来到中国很多年,曼昆的使命也在中国得到了完成。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继续加入这个行列。也许你的专业与经济无关,但你得生活,生活本身就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啊。

来吧,来吧,我们一起来读《经济学原理》

第五篇:像顾问一样思考--CIO做好IT项目管理的良方

像顾问一样思考 CIO做好IT项目管理的良方

家在北京,但赵民更多的时间是在全国各地出差。“咨询就是生活”是赵民的名言。对于这句话,赵民是这样解释的:“从事咨询,让我从心底里感受到:咨询的力量无处不在。在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小事情上都有咨询的市场。”赵民是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著名管理专家。

2001年,赵民被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组织——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100名“2001年全球未来领袖”之一,是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位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此荣誉的中国管理咨询专家。

2002年,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组织发起的“美中杰出青年论坛”,评选出2001年中美两国各12名杰出青年代表,赵民仍是惟一一位被授予“美中杰出青年”称号的中国管理咨询专家。

这些年来,赵民也活跃在多家媒体上,是《第一财经周刊》杂志的专栏作家,并被《经济观察报》聘为观察家。除此之外,赵民还是一个勤劳而多产的作家,著有《改造董事会》、《决战》、《抢位》、《把激励搞对》和《竞争四力》5本书,后3本为与他人合著。2008年出版《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博客集。

作为一个咨询人,赵民带领正略钧策走过16个年头,与各色的CIO打交道更是他的家常便饭。这些年来,他一直为国内领先的企业充当外脑进行信息化咨询,一点点地将客户熟悉的工作环境彻底改变为更富有竞争力的管理流程。面对咨询顾问,CIO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两三年的咨询顾问,可以对一位头发花白、在商场中身经百战的企业的集团总裁侃侃而谈,而企业甘愿付出高额的咨询服务费。他们究竟有哪些过人本领呢?CIO与咨询顾问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短暂的管理咨询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咨询顾问如何对企业进行诊断和研究?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咨询公司开展咨询项目?应该怎样从咨询身上得到更多的知识转移?如何在企业中,做到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

10月底,记者与赵民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交流,希望这位“老”咨询顾问的回答,能为CIO指点迷津。有CIO质疑“花这么多钱请咨询顾问,值得吗?”你如何看待咨询顾问在企业的定位和角色?

赵民:我认为企业花钱请咨询顾问是非常值得的,我讲四个理由。一是咨询顾问都在做一些阶段性、跨部门的工作,由于这些工作不具备经常性,所以企业不可能为此专门召募一些员工,做完之后再开掉他们。如果打个比方,咨询顾问和企业的关系就是会计事务所和企业的财务部一样,企业不可能自己养一个会计事务所。

第二,咨询顾问是非常专业的人士,他们的薪水比较高,在多家公司咨询的经历让他们的眼界和能力提高得非常快。而企业里一般不养这样的人员,即使招募到这样的专业人员,如果企业没有给他们提供快速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这些人员在企业中也呆不住。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会有自己的法律部,但遇到官司时还会请专业的律师事务所,这就是出庭律师和非出庭律师的区别。

第三,做信息化的公司普遍是大公司,有不同的利益方,一般做信息化咨询都会遭遇来自内部人员的抵制。企业在进行变革时,总是会担心得罪人,所以他们会请咨询顾问来帮忙解决。比如世界500强公司进行裁员时,都会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对员工进行测评和考核,以使解聘程序更加权威和公正。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请咨询顾问帮助做信息化项目,表面看咨询费好像花销很多,而他们的实际价值可以让企业节约很多成本,并带来更多的赢利。

为什么咨询顾问能对企业对症下药,而在企业中工作多年的CIO想不到、做不到这些呢?

赵民:CIO是管理职位,而不是技术职位,他能够对管理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站在CIO的角度看信息化。但CIO是甲方不是乙方,不太容易摆平内部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咨询顾问这个“外来的和尚”。由于咨询顾问是第三方身份,他们在企业中进行变革比内部人士“好念经”。这就像父母教孩子,孩子们一般不太听,而学校老师的话就会听进去,这种情况在咨询顾问中也很常见。

企业请咨询顾问做信息化咨询,主要能帮助他们解决哪些问题?

赵民:咨询顾问能帮助企业解决规范化和流程化的问题。现在已不是计划经济学大寨的那个时期了,那会儿是你想学就有人给你讲。但是现在进入市场化后,一个现代的、规范的、成功的、成熟的公司,他们的流程只有内部人最清楚,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不轻易向外部透露。虽然社会上有很多组织参观学习成功企业的活动,但这些成功企业也只会把表面上的东西讲给别人听,很多管理思想不会告诉别人,所以参观者往往不能得知企业内部具体的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从咨询顾问那里得到一些其他企业操作性的经验,来弥补“隔靴搔痒”的遗憾。

规范化和流程化又通过什么来实现呢?

赵民:管理的东西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将管理硬化。一般企业中主要有三个方面需要规范化和流程化:一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比如汽车的颜色、服装款式的变化,这些来自一线的需求信息需要马上通知生产部门,但是手工定单改起来很麻烦,而放在网络上的电子订单改起来就快很多。像联想公司,就把电脑放在客户那里,让他们自己来改;UPS也是把客户化的软件装在客户端,以实时追踪生产信息的变化。

二是内部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的矛盾。就拿维修来说,一些停产的产品,在当初采购时要留有配件,这些配件放在哪个仓库里却没有人清楚。在信息太多时,就需要电脑帮助,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起来。

三,企业的进销存的矛盾。企业中的进销存部门都会根据自己的数据进行结算,结果进销存三个数据对不上。只有用信息化将企业内部的数据进行统一和规范化,才能得到一致的数据。

CIO应该怎样选择咨询顾问公司?业界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是“王八对绿豆——对上眼了”,还一个是“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穿在自己脚上才知道”,最后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王八对绿豆——对上眼了”是指——什么规模的公司要找什么样的咨询公司,大公司找大品牌,小公司找小品牌;“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穿在自己脚上才知道”,意味找咨询顾问除了要门当户对,最重要的是看他们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做成功的项目都是靠经验,企业的老板要懂,CIO也要有事业心,忘掉个人私利。在整个信息化项目中,流程要透明,参与人前期的调查要充分,咨询顾问的及时参与,每个环节差一点都不行。

据我了解,对于请咨询顾问,企业有一些误区,一种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些CIO对咨询顾问总是有种莫名其妙的崇拜感,宁愿多花点钱找好的咨询公司来合作实施项目。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有些CIO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宝全押在咨询公司上了。这样对企业的信息化实施会带来哪些偏差?

赵民:我觉得企业可以先选择10个咨询公司,跟他们谈半年都可以,谈完之后再下单子,选择哪家这就是企业的选择水平。这就像结婚前选择男女朋友,之前可以多谈几个,不合适就成为一般的朋友,最合适的走向结婚,这就看自己的眼光。如果选错了,就只能怪自己。不过正如你所说,把宝全押在咨询公司身上是不对的,CIO的态度也有问题。如果CIO水平低或是没做过什么大项目,才会对咨询顾问有崇拜感,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但大部分

CIO本身具有丰富的经验,不会对咨询顾问有崇拜感。对一个项目而言,请咨询顾问本身就是所有流程中的一个环节。

另一种的情况刚好反之,CIO认为企业是甲方,咨询公司或供应商则是乙方,做好咨询工作完全是顾问的本分,应该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你又是如何评判的?

赵民:在合作中CIO不能太强势、太具压制性。你对咨询公司怎什么样,他们就对你怎么样,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整个项目中,CIO要认识到,大家都是合作伙伴,一件事情不可能一个人做成,总是需要大家的合作。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是CIO对这个职位的理解,把握自己的命运,不要把自己看成甲方,咨询顾问在项目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选定咨询公司之后,一定要善待对方。请顾问就像请律师帮助打官司,能不能打赢,律师起到关键作用。

很多CIO在与咨询公司或者供应商签订实施合同时,非常热衷于把实施价格压得很低。甚至有些CIO直到现在还不能接受有偿的实施服务,要求供应商免费为其企业提供实施。你这为,这将会给企业未来的实施工作埋下哪些陷阱?

赵民:咨询公司肯定不会为项目故意埋下陷阱,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只能是一个特例,而不是经常的事情。从道理上讲,甲方可能有的事情没有考虑周全,或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一般做生意双方都不是故意要赔钱的。

CIO在签订咨询项目的定价技巧方面,与采购的过程是一样的,要按行情的价格多次评估,最好是砍一刀再签合同。但是,CIO对咨询公司的价格也不能压得太低,你给什么价钱,对方也会派驻什么样的人来。记住一句话,买的没有卖得精,两个顾问看起来都是有5年经验,但实际能力可以相差很多。

当咨询顾问走后,企业的项目如何顺利走下去,而不是像失去主心骨一样,无所适从?赵民:CIO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和主心骨。CIO起码要在IT行业有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不然不适合做到公司信息总监的职位上。项目组内部应成立一个团队,他们能够把咨询顾问的方案接过来,让方法论有人继承。就像人走了但精神还活着的道理一样。企业内部的项目组成员,一定要找从心底里愿意改革、拥有新的想法、能够有能力接这个项目的人,而不是做表面上的附会。

当顾问走了之后,CIO如何在内部担当老师的角色?

赵民:CIO主要是CEO的IT顾问,对CEO进行游说和说服,让CEO正确看待、评价和投资IT。CIO是管理人员,项目组走后,CIO要让内部项目组到这个部门去,发挥起自己部门的精神末梢作用。也可以说,在团队中CIO是中枢神经,其他人是精神末梢。

在咨询的前中后期,每个阶段应完成哪些知识转移?

赵民: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咨询过程中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转移,都有文档资料。CIO需要咨询顾问对项目扶上马再送一程,并有目的地在半年内把企业的IT人员培训出来。

咨询项目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赵民:目标就是要用起来,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很硬的标准,用不起来就是不对的。但用起来的60分与90分又是另一个标准,这都是很主观的评价。因为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目的,不仅是管理,还有人的问题。管理上要解决组织机构不完整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最难处理,你想达到的,可能你的员工能力达不到。

前几年有一本书很流行——《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正如书中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CIO做到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赵民:这本书我没有看过,咨询顾问这个行业,就是为企业量身定做。我认为,CIO要超脱现实团队的利益,从专业的角度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找到简单有效的少花钱的方法,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做到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

下载读《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之初印象-张宏梅-20120723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之初印象-张宏梅-2012072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