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册

时间:2019-05-14 12:5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上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上册》。

第一篇:化学上册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时优化—— 作业手册

1.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1)高效化肥的合成;2)新型药品的开发;3)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和氧气作为燃料;4)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5)研制人造血管;6)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7)研制开发新能源;

8)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p1)

(1)健康问题:2),5)

(2)环境问题:4),6),8)

(3)能源问题:3),7)

(4)粮食问题:1)

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B)(p2)

A.海水晒盐铁水铸成锅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D.牛奶变酸米酿成醋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与其余三种类别不同的是(C)(p2)

A.水结成冰B.湿衣服晾干C.菜刀生锈D.开水沸腾

4.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p2)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捍岳阳楼。(《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下列物质所发生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p2)

A.酒精挥发B.蓄电池充电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6.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①②③④⑤(填序

号,下同),化学性质有⑥,用途有⑦⑧,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时⑨,发生的化学变化是⑩(p2)

7.一密闭容器内某物质的粒子能够自由运动、充满空间、互相不接触(因运动发生碰撞除外),当改变外界条件,该物质的状态转变为粒子间能够相互接触,且能够自由运动,化学上把这个过程叫做(A)

A.凝结B.结晶C.蒸发D.升华(p3)

8.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所示(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p4)

体中含量的不同,并将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气体250mL两瓶)

9.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下装置的试验。(p4)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

此时可观察到Ⅱ内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证明呼出二氧化碳来自人体

(注:Ⅰ瓶和Ⅱ瓶中所盛放的均为澄清石灰水)

10.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试验,请填空(p4)

1)点燃前取一支蜡烛,观察石蜡是白色固体(填状态),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投入水中,石蜡的硬度小(填“大”或“小”)密度比水小(填“大”或“小”),不能溶于水(填“能”或“不能”)

2)用火柴点燃蜡烛,从图1中可以观察到,火焰分3层,火柴梗接触的外焰(填“外焰”、“内焰” 或

“焰心”)处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用一干冷烧杯,罩在水杯的上方如图2,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蒸气,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上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3)熄灭蜡烛,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如图3,蜡烛能被点燃,(填“能”

或“不能”),说明蜡烛燃烧实际上是蜡烛的蒸汽在燃烧

11.根据试验规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p5)

12.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C)(p5)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口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13.加热时,可能导致试管、烧杯等玻璃容器破裂的原因有:(p6)

1)玻璃容器外壁有水,未经擦拭干净就加热

2)容器底部与焰心接触

3)给烧杯、烧瓶加热时,底部没有垫上石棉网

4)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5)烧的很热的玻璃容器立即用冷水清洗14.下图所示的试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p6)

1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C)(p6)

16.回答下列问题:(p7)

1)实验台上摆放着试管、蒸发皿、量筒三种仪器,其中不能被加热的仪器是 量筒 2)使用酒精灯时,要特别注意规范操作,必须用火柴或打火机等点燃酒精灯,请写出熄灭酒精灯火焰的方法:用灯帽盖灭

3)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玻璃棒不起搅拌作用的是C(填选项字母)

A.溶解B.蒸发C.过滤

17.大明和小明发现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名猜想是氧气(p7)

1)假设大明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要求写出试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用注射器将袋里的气体抽取少许,通入澄清石灰水里,石灰水变浑浊

2)假设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请你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要求写出试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用集气瓶收集袋里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瓶内,木条复燃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中,对所冲气体的要求是(写出两点)

①无毒、无害②能保证食物新鲜

4)根据3)的要求,你认为大明的猜想正确(填“大明” 或小明)

18.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本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后,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退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试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p9)

1)试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理论上应该减少约10mL

2)在试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充分接触

3)上述试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红磷不够

19.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可以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物和二

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C)(p9)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D.机动车排放尾气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空气,氧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 2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①隔绝空气

②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6、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氧气的用途:①支持燃烧

②供给呼吸

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化学方程式为:

②(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 火焰,在氧气中 蓝紫色 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SO2。化学方程式为: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大量白烟,(用于发令枪)化学方程式为:

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

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用于照明弹等)化学方程式为:

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化学方程式为:

⑥氢气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一氧化碳的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甲烷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酒精的燃烧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 氢气

,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6、硬水指的是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可以使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碳和碳的氧化物)

1、常见的碳的单质有金刚石和石墨,以及C60。金刚石很坚硬;石墨很软,所以可以做铅笔芯,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电极,石墨很滑腻,所以可以做高温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活性炭和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可以用来除去异味和吸附色素。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当氧气充足时,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氧气不充足时,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性: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条件下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

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化学性质:

(1)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2)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因为(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又变为 紫 色,因为碳酸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是置换反应)

(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注意尾气的处理:一氧化碳有剧毒,会使空气受污染,必须把未反应的CO燃烧转变成无污染的CO2

③毒性: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常见的金属)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2)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如: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3)制成合金, 除去铁锈的方法:①及时地打磨 ②用稀酸洗,如Fe2O3+6HCl==2FeCl3+ 3H2O

4、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2%—4.2% 之间,钢的含碳量在2%以下。生铁和钢 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其含碳量不同。

5、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如使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写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6、铝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

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25、常见的原子团及化合价:NO3(硝酸根)、CO3(碳酸根)、ClO3(氯酸)、SO4(硫酸根)、PO4(磷酸根)、MnO4(高锰酸根、锰酸根)、OH(氢氧根)、NH4(铵根)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一二铜、二三铁,铝三硅四氧负二。硝酸氢氧负一价,碳酸硫酸负二价;磷酸负三铵根一,氯酸高锰负一价。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6、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26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此时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是“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27、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如:钾K、铜Cu、银Ag、碳C、硫S、磷P、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①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标上头;找公倍,定个数。②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28、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第三篇:初三上册化学复习提纲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2、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四、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五、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

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2)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3)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合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六、探究S、Fe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Fe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七、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八、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棉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九、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化学方程式?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三、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四、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五、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几类?

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六、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等

七、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八、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九、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应如何防治?

二、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三、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四、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五、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六、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七、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名称写化学式;

(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八、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

(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4)已知化合物求某元素的质量,(5)已知某元素求化合物的质量,(6)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 M有机物

等于 MH +MC 时

不含有O元素;

大于 MH +MC 时

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九、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1)标示的含氮量

实际含氮量(不纯)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 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三、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四、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五、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

六、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四、燃料有关问题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六、本单元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要熟记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清平初级中学 邹炎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我校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和物理成绩,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秀人数欠少,学困生较多,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将对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了解信息,了解科技的渠道,学生拿到化学教材,看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他们感到很新奇,有较强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总体分析

本学期使用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化学教科书。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呈现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是在落实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修订的新教材。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新教材不仅重视呈现化学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大量的科学探究素材,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基科学素养;还有大量的图片,直观的展现一些化学知识;通过资料卡片,培养学生的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热点,树立安全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 1 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8、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教法设想

1、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技能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努力创造真实而又意义的学习情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5、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光利用纸笔测验,还要重视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9月2日——9月15日 绪言、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9月16日——9月30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0月1日——10月20日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0月21日——11月3日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11月4日——11月17日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1月18日——12月1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12月2日——12月15日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上册复习测试 12月16日——元月5日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元月6日——元月19日 期末全面复习

2013年9月1日

第五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范文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化学事实,加深对化学概念与化学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分析、综合、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学校的实验教学的资源现状

我校是乡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一共有131名学生,编成3个班,每班人数45人左右。实验室建设的比较完善的,有贮藏室、准备室、学生实验室可容纳48名学生;但是没有专职实验员,一直由两位化学教师兼任实验教师。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基本齐全,教材上的实验基本上能够开展。

二、实验目的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散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8、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9、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0、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1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2、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1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1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15、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进度安排

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单元

序号

实验名称

演示或

分组

指导完成时间

开启化学之门

碳酸氢铵加热分解

演示

第2周2

铁丝的锈蚀

演示

第2周3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分组

第2周4

化学变化的现象

演示

第2周5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演示

第3周6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反应

演示

第3周7

苯的性质探究

分组

第4周8

镁的性质探究

分组

第4周身边的化学物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演示

第5周10

学生基础实验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分组

第5周1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演示

第7周12

学生实验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分组

第7周13

电解水、氢气燃烧、演示

第8周14

水性质探究及硬水软水的鉴别、过滤

演示

第8周物质构成的奥秘

探究微粒运动

演示

第8周16

探究微粒间有空隙

分组

第9周认识化学变化

烧不坏的手绢

演示

第14周18

燃烧条件的探究

分组

第14周19

粉尘爆炸

演示

第14周20

灭火的原理

演示

第14周21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

第14周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探究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分组

第17周23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组

第17周24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分组

第18周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进行新课改的探讨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化学教学工作,两个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其中九二班学生基础较好些,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这样的学生人数较少。九一班学生纪律较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基础薄弱。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差不多,是平行班。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在学,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怎么学习,并且人数还不少。可以说,班风不错,学风不是很好,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难度较低,知识点较多,难点分散,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学生比较容易自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入,学生易于理解,并且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提高。教材广泛收集了大家熟悉的生活素材、精美的图片,使教材情景交融,有趣生动,还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内容的各章节知识点。

2、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五、方法措施

1、利用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精美的图片,科学的资料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

3、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xxxxxxxxxx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了解我校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和物理成绩,可以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秀人数欠少,学困生较多,只有少数学生的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对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这将对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农村地区,学生缺乏了解信息,了解科技的渠道,学生拿到化学教材,看到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他们感到很新奇,有较强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总体分析

本教材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5、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6、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8、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方法与措施

1、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本学期教师应该重点强化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指导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以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法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技能的学习。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努力创造真实而又意义的学习情景,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5、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光利用纸笔测验,还要重视活动表现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9.1—9.4)绪言

第二周(9.5--9.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2--9.18):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9--9.25):空气、氧气、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五周(9.26--10.2):国庆放假

第六周(10.3--10.9):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

第七周(10.10--10.16):元素、爱护水资源、第八周(10.17--10.23)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第九周(10.24--10.30):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31--11.6):期中复习

第十一周(11.7--11.13):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二周(11.14--11.20):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21--11.27):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8--12.4):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5--12.1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2--12.18):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9--12.25):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十八周(12.26--20xx.1.1):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

第十九周(1.1--1.8):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9--1.15):期末复习。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20xx级1、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从八年级其它学科反映,相对而言1班学生,成绩较好,学习习惯较好;而2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要让学生在化学上取得长足进步,还得靠化学教师循循善诱。

二、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进行新课改的探讨工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教九年级三个班(6)、(7)。经过了解,这些学生多数是黎族学生,汉族占的比例也不少。九(6)班的学生成绩好些,学习兴趣也浓。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干劲都比较大,这样的学生人数也不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有在学的,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怎么学习,并且人数还不少。(7)学习兴趣不怎么样,上课讲话的同学不少。肯学习的学生也不少。可以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难度较低,知识点较多,难点分散,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学生比较容易自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入,学生易于理解,并且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提高。教材广泛收集了大家熟悉的生活素材、精美的图片,使教材情景交融,有趣生动,还设计了许多化学实验,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四、教学目标

1、识记教学内容的各知识点。

2、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6、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巧。

五、方法措施

1、化学用语分散识记,利用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精美的图片,科学的资料帮助学生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

3、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下载化学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方程式归纳集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化学方程式归纳集锦 一、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及现象 1、4P + 5O2 现象: 2、C + O2 现象: 3、S + O2 现象: 4、3Fe + 2O2......

    九年级上册化学公式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提纲[模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颜色改常......

    九年级化学上册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工作总结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化学的专用语言,枯燥乏味;化学实验,绚丽又精彩;身边的化学现象,趣味无穷。在这种矛盾中学习化学,并......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0xx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计划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

    九年级上册化学计划

    九 年 级 上 册 化 学 教 学 计 划 双牌九年制学校周孝禄 一、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为九年级化学,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

    化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1 本期我继续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这一届学生基础好,学习风气浓厚,我们九年级每位任课教师都在全力以赴,积极配合。作为一名年......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三篇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篇一:特殊反应类型】特殊的反应类型:往往是题目的隐性突破口。(1)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即置换反应,可以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