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盐城中学2014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二 答案
盐城中学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A.诡谲倔强崛起一蹶不振攫为己有
B.贿赂绿林露面戮力同心烧杀掳掠
C.妊娠绅士辰时扪参历井莘莘学子
D.箴言狰狞甄别文思缜密百福并臻 二
(A项全为jué;B赂,绿,戮lù,露lòu,掳lǔ;C辰chén,其余均为shēn;D箴,甄,臻zhēn,狰zhēng,缜zhě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
A.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宣告卡扎菲政权结束。8月22日,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也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
B.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C.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D.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让其他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A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此处不合语境;C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发展,使扩大影响。D李代桃僵:比喻兄弟互爱互助,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3.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语段中对作家富豪榜的态度。(不超过40字)(4分)郭敬明再次赫然排在富豪榜NO.1的位置上,看上去十分怪异。放下入榜的那些网络写手不说,郭敬明压过一批文坛大腕和实力作家成为首富,让人怀疑中国文学的论价原则。购买日常消费品还有“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难道文字是特殊商品,可以随意脱离合乎常理的定价体系?当然,去年余秋雨待在这个位置,看上去也不是很合情合理,余本人对这个“首富”的不置可否,舆论的诸多质疑,证明作家富豪榜只不过为速生速朽的中国榜单文化又增加了一个例证而已。
富豪榜属于速生速朽的中国榜单文化,其排列让人怀疑中国文学的论价原则。(每点2分)
4.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有的与古人的生活习俗有关,有的与古人的事迹有关。请从下面两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各用两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要求:内容符合节日特点,句式整齐,富有文采。(5分)
例如,重阳节:老夫聊发少年狂,轻笀拄杖登高山。
清明节:端午节: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 纷纷清明时节雨,点点滴滴落心头 /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
端午节:龙舟竞发千帆舞,汨罗江畔吊屈平/ 千户门前悬虎艾,万人江岸观龙舟(内容符合节日特点,2分;句式整齐,1分;富有文采,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ww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
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
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
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
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于是先解衵衣③,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着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
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着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梲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操怒,遣人骑送之。临发,众人为之祖道,先供设于城南,乃更
相戒曰:“祢衡勃虐无礼,今因其后到,咸当以不起折之也。”及衡至,众人莫肯兴,衡坐而
大号。曰:“坐者为冢,卧者为尸,尸冢之间,能不悲乎!”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时衡出,还见之,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从求笔札,须臾立成,辞义可观。
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长子射尤善于衡。射时
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
丽。
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
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
[注]《渔阳》:鼓曲名;参挝(cān zhuā):击鼓之法。②衵(nì)衣:内衣。
(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有删节)
B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阅:视察,考核
B.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晏:安宁,安逸
C.须臾立成,辞义可观可:堪,值得
D.揽笔而作,文无加点点:删改文字
(晏:晚。)
B 6.下列的句子中,全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的一组是(3分)
①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②脱其故衣,更着岑牟、单绞之服
③衡狂疾,今求得自谢④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
⑤开省未周,因毁以抵地⑥死公!云等道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②表现的是对“诸史”的要求;③是孔融为修补曹操与祢衡间的矛盾而编造的说辞。)
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祢衡是平原般地人,年少时就有才辩。但他恃才傲物,只与鲁国的孔融和弘农杨修投契。
孔融曾多次在曹操跟前颂扬他。
B.曹操本想在大宴宾客时借击鼓之事一泄心中对祢衡不敬的愤恨,没想到祢衡竟当众把衣
服脱得精光,使曹操反遭其辱。
C.刘表曾和众文人草拟了一份奏章来极力称赞祢衡的才思。祢衡回来看到后,觉得写得不
够周全,就亲自动手重新写了一份辞义可观的奏章。
D.心胸狭窄的刘表不能容忍祢衡的侮辱轻慢,而将祢衡送给江夏太守黄祖。刘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借刀杀人。
(原文不是刘表与众文人草拟奏章来极力称赞祢衡,而是刘表与诸文人极尽才思写的奏章言
辞不合祢衡意;祢衡亲自动手重新写奏章的原因文中并没有作具体的交代,所以“觉得写得
不够周全”这一说法于文无据。且“开省未周”的意思是打开看,一遍还没有看完。周:量词,遍。)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衡方为《渔阳》参挝,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4分)
祢衡正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有异常人(或:与众不同),(鼓曲)音
韵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情绪激昂(或:感情激动)。(每句1分)
(2)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3分)
孔融退朝后责备(或:数落)他说:“正平(或:您)是个大雅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吗?”(每句1分)
(3)祢衡勃虐无礼,今因其后到,咸当以不起折之也。(3分)
祢衡违背事理,举止乖戾无礼,我们今天(就)借祢衡晚来的机会,全都用不起身(迎接
他的方式)来挫折他(或:挫挫他的狂傲之气)。(每句1分)
附:【参考译文】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bō,地名,在今山东陵县)地人。少年时候就很有才情,长
于机辩,但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喜欢违背时俗,轻侮他人。只与鲁国孔融和弘农杨
修交好。孔融深爱他的才华,多次在曹操跟前颂扬。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并
憎恨(曹操),就自称有疯病,不肯前往,而且多次发表对曹操不恭不敬的言论。曹操心
怀愤怒,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而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征召他
担任击鼓的小史(史:小官名),借就大宴宾客的机会,来考核鼓史们的演奏水准。各位
鼓史经过时都让他们脱掉原来的衣服,改穿单绞(苍黄色的单衣),戴上岑牟(鼓史所戴
帽)。轮到祢衡,祢衡正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有异常人,(鼓曲)
音韵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情绪激昂。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责他,这时祢衡就先解开内衣,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地站着,又慢慢取过岑牟、单绞
穿戴好,(穿戴)完了,又用参挝这种鼓法演奏了一通才离开,脸色没有丝毫的羞惭之色。
曹操笑着说:“我本想羞辱祢衡,祢衡反倒羞辱了我。”
孔融退朝后责备他说:“您是个大雅的人,岂当这样呢?”(并)趁机向祢衡表明了
曹操对祢衡的爱慕思念之心。祢衡答应去(见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
有疯病,现在(祢衡)希望能够当面请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
待祢衡很晚。祢衡却穿着单衣、缠着疏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木杖,坐在大营门口,用木
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大怒,派人马把祢衡送走。祢衡将要出发时,众人为他送行,预先在城南白色酒食接着又互相告诫说:“祢衡违背事理,举止乖戾无礼,我们今天(就)
借祢衡晚来的机会,全都用不起身(迎接他的方式)来挫挫他的狂傲之气。”等到祢衡来了,众人没有一个肯起立(迎接他的),祢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众人惊问原因,祢衡说:“坐
而不动的人,就像是坟墓;躺着不动的人,就像是死尸。我置身于坟墓和死尸之中,怎能
不悲恸呢!”
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更是用宾客
之礼善待他。刘表曾和一帮文人共同草拟奏章,并极尽才思。当时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
看到了,一遍还没有看完,就扯碎了扔在地上,向刘表要来笔纸,片刻写成,言辞、义理
都值得观赏。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黄祖的长子黄射(yì)和祢衡尤其交好。黄射一次宴请宾客,有
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祢衡提
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都很华美。
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大宴宾客,但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
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这是什么话!(云等道:当时俗语。)”黄祖大
怒,喝令护卫役卒把祢衡拉出去,想要用杖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
令杀了祢衡。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每点1分)(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
总结即可。)
(2)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阐述。(3分)
情感:表现了诗人在历尽旅途劳顿之时,也饱受思乡之苦。诗句写一个人独自睡去后,却又
为思念家乡的梦而惊醒,看看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
(情感2分,诗句阐释1分)
(3)指出最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沙鸥”意象的作用。(3分)
修辞:比喻。作用: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修辞1分,作用2分。)情感:表达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之情,抒发离别的感慨和愁绪。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8)
第二篇: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一)【现代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把栏杆拍遍 梁 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生威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檎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说来,他有这番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③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④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⑤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呤》)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南京寻找过这个辛公拍栏杆处,但人去楼空,早已了无痕迹,惟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⑦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⑧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著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
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文章有删改)
1.“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结合上下文,说说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目是“把栏杆拍遍”,文中也多次写到拍栏杆,请简述辛弃疾“拍栏杆”的含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观全文,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辛弃疾的认识和评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训练——参考答案】
(一)1.辛弃疾归宋后,由于赵宋王朝主和苟安,他不被重用。反而被剥夺了抗金的权力。(2分)因而只能借填词作赋来表达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2分)
2.“拍栏杆”是一个极具包蕴性的动作。(1分)一方面表现他渴望率兵过江、收复失地的决心,(2分)一方面表现他报国无门、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
3.对比或衬托。(2分)此段对比、衬托有三处:一是《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 二是杜甫、王昌龄等人的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象和描述,而辛弃疾是亲自参战经历的记述;三是用屈原和共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3分)
4.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青年时举义兵抗金,后随宋廷南迁,不被重用,壮志难酬,以词抒怀,爱国之情昭然,其词作铿锵有力,铮然有声,与苏轼同创“豪放派”词风。(6分可视情况酌情给分)
【现代文训练——参考答案】
(二)1.(4 分)一是:面对生命繁荣时的喜悦二是:面对生命凋零的喟叹(意思对即可)2.①生命都局促在一个孤寂的世界里(2 分)
②前者强调蜘蛛的孤寂;后者则是突出“我”的孤寂(2 分)(意思对即可)
3.我得到的“启示”是:在缤纷的物质世界里,一个人应该拥有一个自由的精神境界“充实我”的意思是:我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识,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
都有新的意义
“美化我”的意思是:在平淡的现实生活中,我感到了醇厚的情趣(每问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4.CE(4 分)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二)【现代文训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一21 题。
生命的一抹
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18.第3自然段中说:“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这种粗浅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两点:(4 分)
郭枫
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干,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呀!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 30 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地拙稚呢?
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二是:19.第 4 自然段中,作者把自己比做蜘蛛①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2 分)
□□□□□□□□□□□□□□□(不超过 15 个字)
②文中说,“说我像那只蜘蛛,不如说那只蜘蛛像我。”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区别?(2 分)
□□□□□□□□□□□□□□□□□□□□□□□□□
□□□□□(不超过 30 字)
20.第 6 自然段最后说,“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从全文来
看:(6 分)
我得到的“启示”是□□□□□□□□□□□□□□□□□□□□
□□□□□□□□□□(不超过 30 字)
“充实我”的意思是□□□□□□□□□□□□□□□□□□□□□□□□□□□□□□□□□□□(不超过 35 字)
“美化我”的意思是□□□□□□□□□□□□□□□□□□□□(不超过 20 字)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这篇文章呈现给读者是两个世界:现实的物欲蠢动的世界和非现实的精神清明的世界。B.作者在人海中打滚了 30 多年,历尽沧桑,可仍固守着心灵的纯真。
C.作者的生活态度是笑对七彩的人生,任人叹息,任人沉默,任人讥讽。我就是我,我行我素,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D.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与大自然亲近是他的心愿。E.美是什么,作者年轻时说不出来。长大后终于明白了:美就是真理,美就是永恒。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三)【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长信秋词五首①(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①《长信秋词》是拟托汉代班婕好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写作的,共五首。(1)诗题为《秋词》,那么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训练——参考答案】 1.
(1)诗中所写到的景象有:井边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1分)
作用:一是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
二是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分)
(2)借景抒情,以景显情。(1分)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少女形象。(2分)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四)【诗歌鉴赏训练】
2.阅读下列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浣溪沙①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①这首小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1)上阕三句,写游清泉寺时所见风光和环境,词人抓取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述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下阕三句是否表达了词人这种“悲吟”呢?请简析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训练——参考答案】
2.(1)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
刚刚萌生幼芽。林间沙路..一尘不染。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声.....。一派画意的光景,荡去官场的恶浊。它优美、洁净„„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2)不是。词人用“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又用“休将”一词将“白发”、“黄鸡”的比喻义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是不服衰老的宣言;也是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体现。
第三篇: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文学作品阅读+《春秋史传》阅读
一、文学作品阅读:必读和选读(共2本)
(一)【必读1本】(文学类)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或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选读1本】(传记类)
1.华姿:《唯独这样的人——史怀哲传》(上海三联书店)2.特里尔:《毛泽东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张新颖:《沈从文的后半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或《人间鲁迅》(花城出版社)5.张大春:《大唐李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何兆武:《上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7.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三联书店)8.唐德刚:《胡适杂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9.高尔泰:《寻找家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0.赵越胜:《燃灯者》(湖南文艺出版社或中国文史出版社)11.桑妮:《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2.吴学昭 《听杨绛谈往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3.苏泓月:《李叔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4.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九州出版社)
15.费慰梅:《中国建筑之魂:一个外国学者眼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上海文艺出版社)
(三)作业要求
1.“共读一本书”(必读)要求:
(1)阅读过程:可见的点评、批注、摘评。(2)阅读成果与分享:
写一篇读后感。精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2.选读(含新华书店推荐书目)要求:(1)阅读过程:可见的点评、批注、摘评。(2)阅读成果与分享: A.参加征文比赛。
B.开学开展“共读一本书”展示活动。班级交流——全年级交流。
3.专题讨论与写作:围绕必读与选读书目,语文组将从全年级学生中征集核心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与写作。
二、《春秋史传》阅读与积累
1.必修二读本:《郑伯克段于鄢》《秦晋崤之战》《子产不毁乡校》《冯媛客孟尝君》(P283-293)2.学习要求:
(1)移注、疏通全文;结合课下注释,分类整理重点文言现象。(2)配套完成学案
三、《春秋史传》配套练习题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1.将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在括号内。
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亟请于武公 亟:急切 B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法度、规定 .. C缮甲兵,具卒乘 具:准备 D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锡:赐予 ..3.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郑武公娶于申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B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君何患焉 ..C其谁曰不然 其乐也融融 ..D为之请制 闻之,有献于公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从正面表现庄公有孝心的一组是()
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②姜氏欲之,焉辟害。③不及黄泉,无相见也。④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⑤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5.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过其母姜氏,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6.将《郑伯克段于鄢》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3)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秦晋崤之战 《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 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选自《左传》
1.将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在括号内。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秘密派兵)B.劳师以袭远(劳累军队)..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狂)D.文嬴请三帅(秦军的三位统帅)...3.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遂墨以葬文公。.A.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B.武夫力而拘诸原 ..C.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D.秦师遂东。..4.下列句子不能表明蹇叔“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C.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D.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5.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为死君乎?
其势弱于秦 ..B.吾子淹久于敝邑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C.余收尔骨焉
则将焉用彼相 ..D.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宽厚担当、特别在最后深切反省自我检讨,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等。
B.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C.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示抱歉的客气的话语中则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
D.郑人弦高犒师的一段话看似彬彬有礼,对秦师远道而来的热情慰问,其实体现了他非常机智的一面,巧妙的用了缓兵之计。
7.给文中加线的句子用“/”断句(3分)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劣: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将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在括号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B.郑伯如晋 如:到„„去。.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3.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4.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3分)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4分)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3分)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 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责:通债,债券。1.将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在括号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食以草具 食:粮食 .B.谁习计会习:熟悉、懂得 .C.请而见之,谢曰 谢:道歉 .D.于是约车治装 治:备办、整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左右以君贱之也 ②左右以告 ....B.①乃歌夫长铗归者也 ②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C.①因烧其券 ②孟尝君怪其疾也 ..D.①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②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经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孟尝君对他则有求必应。
B.冯谖市义的目的是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冯谖烧了债务凭证,回后告诉孟尝君说,他把那些债券都给烧了,但却为孟尝君争取了当地老百姓的民心。孟尝君对他这种做法很不高兴,责怪他的自作主张,D.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到孟尝君门下做门客之初的不断索取待遇,目的是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胸怀宽广、礼贤下士。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C.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D.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3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3分)
第四篇: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1、至少完整地阅读名著,并写下阅读感悟。每篇在以上。
2、每天写的阅读笔记,必须
3、预习必修二之《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文言文。要求理解文意并完成背诵。
4、识记巩固“易错字”。(见资料和纠错本)
5、下决心苦练书法,力争写得清楚美观。
注:“名著导读”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新增的板块。必修一至必修五中出现的“名著导读”篇目为:《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诃德》等。而《子夜》、《骆驼祥子》、《边城》、曹禺剧作等也以其巨大的思想价值和高超的艺术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著。
金蛇舞动辞旧去,骏马奔腾迎新来!衷心祝愿同学们:阖家欢乐,万事如意。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寒假!
高一语文备课组
2014/1/23
第五篇:天津市宝坻区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2009秋高一语文必修①假期课堂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字词天地:1—3 略
常识问答:1.蒋海澄
自传性
勤劳、善良、朴实、宽厚,命运悲惨的农村劳动妇女。
2.新诗
新诗
律诗
绝句
词
散曲
现代诗歌 名言积累:略
名句赏析: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 , 诗人在此思路急转 , 由梦境回到现实 ,“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 ,“我” 现在只能悄悄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 ,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别情绪越来越浓。“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一句匠心独运, 将 “悄悄”比做“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
文段阅读:1.这8个排比句就是8个生活细节,一方面具体铺叙了大堰河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私的爱。在这些描述中浸润着浓浓的赤子之情。2.这一节是过渡,它的前一节是大堰河家的生活:贫穷却温情;后一节是“我的父母”家的生活:富庶却冷漠。前后两节形成了贫富和亲情的鲜明对比。
语言运用:1.略2.⑥“瀑布和怪石分布左右”,改为“左边挂着瀑
布,右边耸着怪石”。3.略
读文悟道:我们鉴赏诗歌,就可以从诗中的“景”“物”入手, 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即“主旨”。
《再别康桥》中主要物象有 : 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我们重点鉴赏“柳”这个意象。“柳” 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离别诗中经常出现“柳”这一意象 , 因“柳”与“留”谐音来表达惜别之情。可见以“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举例 :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课外延伸:D 第二单元
字词天地 :1.A
2.略
3.D 4.A 名词作状语
(B.使动
C.意动
D.名词作动词)
5.B
代词
其中;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A.助词,相当于“的”
C.道歉
谢罪
D.转折连词
却)常识问答:1.编年体
《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公羊传》《谷梁传》
鲁
左丘明
2.C
3.A.②④⑤
B.①⑦
C.③⑥⑧
4.《国策》刘向
政治
军事
外交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
鹬蚌相争
名言积累:略
文段阅读:1.C 2.D
3.A
4.略
读文悟道:社会上的竞争有时如同作战 ,只有勇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斗争中的胆怯、退让、猥琐 , 反而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 也使决策出现失误 , 使事业蒙受损失。只有勇气 , 才能激发起人们越挫越勇的斗志和破釜沉舟的决心。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血性和 勇气 ,才能促使对手的最终败退。倘若英雄志士连向困难挑战的勇气都没有, 那就看不出其与一般民众有何异同。勇者给人以精神上的依赖、依靠和信仰 , 使人们发觉跟着勇者 ,就无所谓恐惧和失败。勇者奋不顾身的气概和以身作则的先锋形象, 使下属和同志焕发起了如火如荼的热情 , 使他们像勇者一样忠诚和勇敢。在这个意义上 , 我们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事业失败了,对志士们的素质和技术方面的错误进行检讨反省是一回事, 对他们的勇气、节义和高尚品质的肯定和尊重是另外一回事。
课外延伸:魏文侯问李克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屡次作战屡次取得胜利。”文侯又说:“屡次作战屡次获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它却因此而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李克回答:“多次战斗,百姓就疲惫不堪,多次获胜,君主就骄横,让骄横的君主统治疲惫的人民,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所以,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第三单元
字词天地:1.D 2.惮
恤
骛
黯
谬
茵
迥
当
泗(泪)
3.略
常识问答:1.周树人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阿Q正传 》 2.《雾》《雨》《电》
《家》《春》《秋》
3.卓如
任公
饮冰室主人
维新
饮冰室合集 名言积累:略
名句赏析:第一次,出现在程君“正告”“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和“我”回忆了刘和珍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往事之后。对这样一位与作者有着师生之谊、读编之情的人,当然有必要写文章来加以纪念。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一——悲痛的悼念。
第二次,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这样的世界是“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的“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暂得偷生”的世界。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也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二——愤怒的揭露。
第三次,在“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之后出现。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 因此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要总结教训、意义,“更奋然而前行”。这就预示了文章的内容之三——沉痛的总结。
文段阅读:1.略
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视民众如草芥,暴虐至极。句中饱含愤激之情。
3.①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残酷的流血斗争;前进一小步;②血战。
4.作者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5.第一段:徒手请愿这种斗争方式并不足取。第二段:刘和珍烈士将永远受到人们的纪念。语言运用:1.B(按总分结构排序)。
2.举例:北京奥运会将惠及亚洲的旅游业。
3.①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②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③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
课外延伸:1.使用叠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韵感;“漠漠”意为广漠而沉寂,写出了山岭上空乌云的广袤和惨淡;“萧萧”是风吹树叶之声,以此来表现浓厚的离别情绪。“漠漠”与“萧萧”营造了离别的萧条冷落的氛围,表现了离别时的悲愁。
2.表达了词人对远去的友人的眷恋之情,也有对挚友被贬谪的同情与关怀,及盼望友人早日北归的愿望;词人自己历尽艰辛之后的沧桑与感慨。第四单元
字词天地:1.B 2.略
3.C 常识问答:1.消息
标题
导语
主体
标题
导语
主体
2.报告文学
迅速及时
真实
名句赏析:采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格和联想的手法,指出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警告帝国主义,表达作者义愤之情。
文段阅读:1.表明包身工处在非人的地位,已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用“蠕动”,首先和主语“生物”搭配得当;其次,表明房间之狭小拥挤,“包身工”生活境况之差。2.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和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3.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的外貌的短语放到前面,突出了当时她们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4.表现了包身工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语言运用:1.包身工是签署了“包身契” 并预付了三年包身费, 由带工的供给食宿,生死疾病一听天命的无偿劳动者
2.示例:青春落下了,你还有金秋,你是一方坚实的土地,任何一处都可建造丰碑。果实落下了,你还有种子,即使落下的是你全部的收获,你也不应向岁月祈祷。
2009秋高一语文必修②假期课堂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1.D 2.B 3.C
二、1.D
三、1.(1)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3)笼着轻纱的梦。
(4)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2.(1)泻
(2)画
(3)漏
(4)焦
四、1.(1)雨后,夕阳即将西下,石桥投下了歪斜的影子。这个句子的精彩之处在于通过“斜桥影”又给我们暗示了夕阳的存在,而夕阳又更加增添了秋天傍晚快来时的清冷和悲凉。不仅如此,它还暗示了桥下潺潺的秋水,使我们想起了“秋水日潺湲”“秋水浅平沙”这样的诗句。如果再让桥头上的树渗入这组意象中来,真是木叶落纷纷,飘零逐流水。
(2)这四组对比性的比喻句,从四个角度精当地写出了南国与北国之秋的差异。第一组从“酒”的角度写味道的足与不足;第二组从“饭”的角度写质的实在与不实在,馍当然是吃一口是一口;第三组从“菜”的角度写味道的浓与不浓。前三组正好是一桌饭,构思可谓独特。第四组是从格调着眼,骆驼比之黄犬,可谓“大气大派”,“骆
驼”之喻形象地渲染出北国之秋豪放而不矜持。2.略
五、1.池中大块空白,片叶俱无。
2.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
3.①荷叶太挤,难有“田田”之感;
②闻不到荷香;
③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
4.A、E(本文主旨倘用文中语句说,应是“一年好景,一岁繁华”以下文句。文中未用对比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只是转换观赏、描写的角度。)5.B 6.作者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在娓娓叙述之中,创造了无 穷的诗意,这里亦动亦静,有声有色,亦情亦景,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调。
7.“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语出《淮南子·说山》“以小明大,见落叶而知岁之将暮。”意即树叶落而预示着秋天的来临。8.主要写了槐树的落蕊及其有关情况。
六、略
七、1.重楼复阁,回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
2.D
3.B 4.小胡同接纳了“我”,它的环境熏陶了“我”,它的文化哺育了“我”。
第二单元
一、1.B 2.B 3.A
二、1.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2.A(“风骚”,词中用以借指文学才能。)
三、1.(1)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2)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3)悠悠我心
沉吟至今
2.(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3)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四、提示:这是写戍卒踏上归途心情的。归回故里本是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长久的戍边生活在主人公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它是满怀悲苦之情走向故乡的。作者没有直接解释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而是以景写情:用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离开家乡时依依不舍之情,以雪花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途中内心的悲苦。景中含情,含蓄深永。
五、1.D(不是怀疑,而是反问句,增强谴责的语气。)
2.D
3.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4.略。
六、略
七、1.B
2.B(诗体与诗心适配。)
3.D
4.略
八、略
第三单元
一、1.
错字 燥 逞 决 敝 朔
修改 躁 骋 绝 蔽 槊
2.A(修,长;舍,建房定居。)3.B
二、B(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三、名言积累 1.(1)俯仰一世
(2)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3)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1)而不知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3)齐彭殇为妄作(4)俯察品类之盛
四、略。
五、1.序文,且都是诗序。
2.《兰》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本文则“会桃花之芳园”;《兰》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文则“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兰》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本文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六、示例:
清风习习,水面泛起细细的波纹。东坡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吟唱起《诗经?陈风
中那首优美高雅的《月出》:
月亮出来明皎皎呀,佳人容颜多俊俏!身材苗条惹人爱呀,相思缠心好烦恼呀!
吟罢,东坡笑了,客也笑了。似乎受到感召,一会儿,月亮从东山顶端露出脸庞,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一时间,清风与明月交织,露珠与水光辉映。
(摘自《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七、1.A(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A(划然:拟声词,长啸的声音。)3.参考所提供的资料作答。
第四单元
一、1.C.(A,载:zǎi; B,冶:yě:D,裨:b)2.B.(A,怡-贻;C,渡-度;D,弛-驰)3.C(这里是考试的意思。)
4.C.(“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累赘,可改为“政府责无旁贷”)
二、C(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三、1.把敌人的忌恨和诽谤比成蛛丝,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敌人的极大的藐视。比喻和“轻轻拂去”的描写都很形象,充分表现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2.交响曲是多重乐声合奏的乐曲,“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与“刺耳的争吵声”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作者相信将来白人和黑人能像兄弟般和谐相处。比喻和对比的运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信念和理想。
四、1.(1)①须有相当常识,②做事须有专门智识,③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④有根本判断力。
2.①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儒家“仁”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
便不会忧得失。
3.A(论述不是层进的方式,而是先总述,后并列分述,再后总结。)
五、略
六、1.成功
浅薄
2.A
3.人不应在成功面前停下,而应不断地追求。追求的本身比短暂渺小的成功要有意义。
4.他的目标有限,只追求成功,一旦成功,就停止追求。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