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推荐)
《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魏怀强
在我读《做最好的执行者》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对很多概念都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收获。联想自己的工作,我有了新的想法、新的办法、新的方法。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只要拥有了这种精神,在做事时,才能有激情、有动力、有想法。
“不做则已,一做就要做最好”。对于工作的每一件事,我们不能抱有应付的态度、不能抱有只要不被领导训的态度、不能抱有看到困难就找理由态度来对待,相反我们要将每一件事都视为一种挑战、一种机遇,尽全力去做。要么不做,一做就要用尽自己的精力。这样我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工作部署有千招万招,没人去执行也是没招;
规章制度有千条万条,没人去执行也是白条!
一个企业的员工有70%以上都是基层执行者,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从小事做,而且必须做好每件小事,而每件小事的执行者往往由这70%基层员工来做。那么管理层如何自己做好执行者,并且让员工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执行力”的问题。
什么是执行力?简单地说就是完成一项工作所必备的能力和效率。据此解释如何提高执行力,应该是提升能力、提高效率的途径和方法。而这里我要谈的观点却并非能力和效率,而是“责任”,更确切地说是“责任感”。爱默生曾说“责任感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例:同样一件工作达到同等要求,有人需要2天,有人需要5天,同样一项任务都只给同样的时间和条件,有人完成得精细到位,有人完成得粗枝大叶,表象上看是能力、效率问题,但根本在于对“责任” 诠释的不同。强烈的责任感能让人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追求工作的品质和事物的完美,甚至牺牲个人时间去完成它,而责任感欠缺或没有责任意识的人则不会有强大的工作动力,即使完成也只是迫于外部压力。而敷衍了事的作风则是“任务观点”的衍生品,即使已经尽力也属水平局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与有责任的人拉开了能力的距离。要知道,这世界上只有不愿学习钻研的人,没有学不会弄不懂的事情。责任是一切能力和效率的基石和源泉,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不会想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会追求效能的体现;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被寄予信任和尊重,也是最终无法实现自我发展的人。
既然责任胜于能力,责任是执行力强弱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负责任的人呢?
首先,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岗位。要知道大厦是由一块一块砖头砌起来的,机器是由一个一个铆钉组装起来的。我们所站的岗位虽小,但是责任不小。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工作和岗位麻木和厌烦的人会有什么责任感,会充满激情地面对这项工作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我们每个人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喜欢是兴趣,热爱是责任;我可以不喜欢,但我必须热爱工作和岗位。
其次是持之以恒地尽职尽力生日祝福。正像我们常听说的: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的人,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对待每一项工作,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始终尽心尽责。一个只会在一两件事情上认真尽职的人不算是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只会在他人眼前和上司领导面前认真尽职的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有责任的人。责任从来都是一种对事业忠诚对人格信守的表现,不是用来作个人表现的点缀和伪装的。
用细节体现责任。不拘小节可以是处事态度,但不能是做事态度。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关系结果。总思路,好举措很多人都可以想到,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抓落实的作风不是人人可以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讲,执行力的强弱就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
明白自己在为谁工作,而往实际上来说就是你赖与生存的饭碗。任何一份工作都是人为生存发展的需要。既然是我们的饭碗那我们就更因该捧稳这个饭碗,要知道提职加薪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种准备就是负责任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以责任感获得人们信任和肯定。或有些人会说,我根本不在乎提拔,我只要混在人堆里舒服惬意就行了。可是目前越来越完善的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考核奖惩制等制约措施和考评机制,是不会让你有这些舒适惬意的,你将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随时随地的职场变故将跟随着你。从这一点上讲,工作是为自己,所有在责任驱使下的付出都将会成为自己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得到肯定的最好载体。同样,一切不负责任的表现必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轨道增加许多不确定和未知数。
书上提到这样一个类型的员工,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他似乎听得很认真,很仔细,看上去也全明白,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搞明白要做什么。然后就开始执行,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偏差或者打折扣,领导在给我们布置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不可能将每件任务意图解释的那么清楚,如果我们对上级的意图不能完全领会,又不和领导沟通,往往把事情做得不如意,作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必须多想、多问、越能体会上级意图,执行起来才不走样。
做最好的执行者不仅仅是一个力量,更应该是我们工作的行为准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勤于思考、多学多干、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具有更强的执行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执行力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耐心细致的做好工作,做到少出错误,甚至不出错。
责任胜于能力,让我们自己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对事业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
第二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供电处:周伟
日常管理过程中,最多的话语是执行力问题,而什么是执行力呢?怎么才能做最好的执行者?通过阅读书中生动的案例,使我对“执行”一词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对成功充满渴望。当我们去认真分析和深入的了解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时,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都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高效的执行。通过阅读此书让我明白了,在执行力水平方面,不仅要有意识,还要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在职场中,发展最快、成就最高的人,往往是执行做得最出色的人。什么是执行力?简单的定义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执行力的强弱体现在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它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工作。提高执行力,我们要做的,很多。本书中帮助我总结了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几点:
第一: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
书中,有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1997年,微软公司在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进行一个新产品的全球首发仪式,唐骏作为主设计师,参与了接待比尔·盖茨的整个过程。在首发式上,比尔·盖茨要做一个演讲。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做演讲那就做吧,反正他经常做演说,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何况,自己身为一个设计师,完全不用管比尔·演讲的效果如何,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可是,唐骏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比尔·盖茨的演
讲达到最佳效果。为此,唐骏特意研究了美国总统演讲的方式,包括他们上台之前是怎么走的,哪一种方式最好。之后,他画了一排脚印,只要比尔·盖茨沿着脚印就可以走到一个非常合适的位置,距离观众非常合适,让观众感到更亲近,演讲效果也会更好。不仅如此,在比尔·盖茨为演讲做准备的时候,在外面等着唐骏并没有像其他同事一样,趁着空档到走廊里抽根烟放松一下,而是一直在门口守着。因为他想,比尔·盖茨不懂日语,万一有什么事,一定需要帮助。果然,过了一会儿,比尔·盖茨想去洗手间,但因为服务生不懂英语,他没法问清楚洗手间的位置。这时,唐骏立即过去用日语向服务生问清楚洗手间的位置,然后亲自为盖茨带路。同时,考虑到洗手间离会议室比较远,他怕比尔·盖茨迷路,特意在洗手间外面等比尔·盖茨出来再带他回去。不要说比尔·盖茨,换了任何人有这样下属,都是莫大的安慰,都愿意把机会交给这样的人。想一想,比尔·盖茨做过那么多次演讲,为什么为了让他的演讲效果达到最佳而在舞台上画脚印的却只有唐骏一个人?真的是唐骏就比别人都聪明吗?未必。只是别人缺少他那种精神!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触很深。其实这件事情谈不上轰轰烈烈,唐骏要处理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但是,为什么他就能做到最好,而我们许多人往往就做不到呢? 以前,我总以为,执行就是一种能力,但实际上,执行更是一种精神。能力不够可以培养,但如果没有精神,就算有能力,恐怕也不能让它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具有了“要做就做最好”的精神,才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所有的潜能,把事情做到无可挑剔。
第二:执行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负责。
完成上级布置任务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敷衍了事,做是做了,但没有达到实际效果;第二种,领导要求的做了,领导没有要求的,不会多做;第三种,不仅领导要求的做得很好,而且主动做了超出领导期望的。
为什么很多时候执行的效果会不尽人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一接到任务,首先第一个反应就是“好烦人,整天不是做这个就是做那个,真不想做”、“事情都成堆了,赶紧做完拉倒”、“无所谓,拖一拖再说”„„。一有这样的想法,必然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马马虎虎,不是想着如何做好,而是想着如何省事,能够赶紧完成,应付过去;二是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更到位,结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第三:用手做只能保证“做了”,用心做才能保证“做好 ”。执行有两种状态:一是“用手”,二是“用心”。“用手”只是机械地执行,别人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用心”则会全心投入,不只是简单地动手,而是时时想着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并付诸行动。用手做只能是停留在“做了”的层面,只有用心,才能保证做好。
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责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我们会时刻惦记,用心琢磨。反过来,如果是对自己不关心的事,哪怕它天天都在你眼皮底下出现,你还是会视而不见。做执行的时候也一样,只有你时刻关心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事、单位的事、你才会用
心做好,做的更加完美。
第四:执行任务不打折。
对最好的执行者而言,一旦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做出了庄严的承诺。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仅都不能轻易放弃,而且还要以尽善尽美的要求保证完成任务不打折扣。在他们的“执行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务必圆满”。
我在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执行者需具备的素质,同时对执行者的思想境界、工作方法、人际关系、讲话艺术有了更新的理解。从中找到了竞争社会中执行的‘大智若愚’、‘期望超值’、‘优化流程’、‘察微知著’、‘效率思维’、‘说话智慧’等一些全新理念,学到‘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热心,多一份机会;多一份细心,多一份出色’,‘三管好才有三解放’,‘执行者三可三不可’,进而‘三思而后言’。能走绝不爬,能跑绝不走。执行同样讲求速度,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市场、个人、业务机遇处处不在,但总是留给有准备、高效率、敏锐强的员工。
第五:端正态度,拒绝“推、拖、空”,表现执行力。
很多人为什么喜欢推诿?原因无非是两条,一是嫌麻烦,二是怕承担责任。有了这样的心态,就算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不愿意做,都恨不得把责任推给别人。而最好的执行者,绝不允许推诿,既然问题出现了,就一定要解决。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是全体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认真工作的状态,是贯穿工作全过程的对待本职工作的理念和奉献精神。完美的执行经不起任何借口,更经不起任何开脱
搪塞和拖延。借口只能让我们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优秀的工作人员从不在遇到困难时试图拖延或寻找借口逃避,而是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这种表现,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和一个员工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执行者付诸实际的行动,如果执行不到位,那么无论多么完美的计划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拒绝“推、拖、空”是追求完美执行的有力保障,我们就是要牢记责任,培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
态度决定一切,慢进也是退步。一个人的思想仅仅停留在‘等、看、望’,跟着感觉走,不落人后,不在人前,始终停留在慢车道徘徊,迟早会被淘汰出局,慢人半拍。做任何事想到有的是时间,一拖、二拉、三推,被动式执行,时常会误人误事。执行不会一帆风顺,关键看你是否具有永不言弃的决心和信心,能否拿出勇气和态度?
“做最好的执行者”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行为准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勤于思考,多学多干,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在以上的几个方面多多注意,使自己具有更强的执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执行力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耐心细致的做好工作,做到少出错甚至不出错,让自己人生道路越走越好。
第三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县委党校校务委员 陈贤东
《做最好的执行者》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培训师、畅销书作家吴甘霖的力作,从执行者怎样思考、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怎样说话四个方面,以一个个朴实的案例,阐述着一个个成功的故事。精彩的案例与精辟讲述引发广大读者深深的思考。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通读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对做事、为人、言行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的能力,每个干部职工都是执行者,每天都按照领导的要求及岗位责任完成自己的工作,可怎样把执行力发挥到最佳,做一个最好的执行者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读了《做最好的执行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一个最好的执行者,要做到积极上进,心态良好;认真负责,绝不应付;用心做事,心智成熟。
提高执行能力,更要注重培养执行的精神。完成任务有程度之分,在任何单位,将任务完成得最好的人,就是最好的执行者,他们往往能获得最大的器重和发展。我们每天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是我们有些人,干工作时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这样的执行力太平庸,这样干工作永远做不到出色,更别说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与肯定。书中提到的跨国企业中国区总裁郭先生以及打工皇帝唐骏,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他们坚守“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信念,执行能力不够可以培养,但如果缺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工作发挥空间将会受限,只有具备了“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精神,才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所有的潜能,把事情做到圆满。所以,执行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要做最好的执行者,就要有“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精神。
二、做一个最好的执行者,要做到目标任务,不折不;方式方法,科学合理;考量部署,谨慎周密;跟踪落实,认真细致。
身体力行干工作,更要注重“用心”做事。在工作中,我们往往按部就班,按照岗位要求去完成工作,缺乏创新思维。例如领导交待或安排做什么工作,便按照既定的路线去完成,这种工作方式是“用手”,是“身”的实践,这种典型的规规矩矩的工作套路,只能停留在做了的层面上,工作只会是一成不变。执行的最好境界,“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但要怎样将工作做到最好呢?《做最好的执行者》给了我们标准答案,那就是:用心。“用手”只是机械执行,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用心”则会全心投入,不只是简单动手,而是时时想着如何做得更好,在原则范围内,创新思维,创造性运用,以发展观的思路将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最出色。“用心”工作,就是在接受任务时不走样,百分 之百理解任务的内容,在执行任务时不打折扣,尽善尽美的全面完成任务,“用心”工作,也是主动工作,主动执行,主动自我督促。
三、做一个最好的执行者,要做到灵动诚恳,又快又好;守职尽责,谦让多助;协调应变,圆满多赢。
要努力成为能用之才,更要当好有用之才。读了《做最好的执行者》这本书,有二句话我非常有感触:一是能用之才,二是有用之才。我认为,能用之才与有用之才,实际上体现的是执行者的为人方式,教导我们的是如何做人。“能用”代表的是能力,能力只有在有用的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一个最好的执行者,除了有能力外,更要努力提升自己做人的修养,成为“好用之才”。中国有句古话:做事之前先做人。作为中层的执行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要一说就动,领导要叫得动;要一说就当,不推脱,勇于承担责任;要一点就透,悟性高,能及时全面领会领导意图;要一做就好,做的出色。作为领导班子成员、部门的中层干部,我认为更要注重修身养性,要积极配合支持上级领导工作,做到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不抢风头,不贪功劳,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同时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在首先要求自己做好、做周全、做出色的基础上,再来要求下属,并且全力监管下属行事的全过程,总结并表扬其做的好的地方,同时耐心指正其需要改进的地方,或提出一些意见,让其参考之后并配合自己的特长加以发挥。在员工面前,要不摆架子,不发牢骚,塑造自己的亲和力、威信力和公认度,成为有榜样力的班子成员。这样,才能将自己打造成能用之才、好用之才,才能成为最好的执行者。
四、做一个最好的执行者,要做到诚信果断,言行一致;多思慎行,缜密稳重;智慧严密,有敬有畏。
谨言慎行,更要常修“外圆内方功”。《做最好的执行者》一书中讲到要想凡事行得通,常修“外圆内方功”。我们都知道说话行事要谨慎为之,说话是一门艺术,有时候换一种说话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外圆内方”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人的修养、涵养,做人应该多思考、多思想、多思索,不说空话,不说大话,更不说假话,说到就一定要做到。不管什么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任何事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去做,必定能事半功倍,也才能避免说出出格的话,才不致于做出格的事。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敢说、敢做、敢当。有不同意见,可以大胆说出来,共同分析比较,择优者而从之。在自己分管工作中,敢于大胆做事,敢于承担责任,只要是好事、善事、正确的事,就应该学会敢说、敢做、敢当。《做最好的执行者》告诉我们,执行,既要有灵活性也要有原则性,光有灵活性而没有原则性,那就成了圆滑,光有原则性而没有灵活性,那就是死板。只有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执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做为中层干部,处理事务一定要灵活协调,既灵活的将事情办妥,又不违反原则,在原则范围内,机智、果敢,分管工作必定能够迎刃而解。
第四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篇一:《做最好的执行者》读 后 感
《做最好的执行者》读 后 感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学习了《做最好的执行者》这本书。书中用生动幽默、深入浅出的案例讲解了执行力的重要性,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什么是执行力?简单的定义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执行力的强弱体现在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它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工作。提高执行力,我们要做的,很多:
第一,端正态度,拒绝“推、拖、空”,表现执行力。
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是全体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认真工作的状态,是贯穿工作全过程的对待本职工作的理念和奉献精神。完美的执行经不起任何借口,更经不起任何开脱搪塞和拖延。借口只能让我们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优秀的工作人员从不在遇到困难时试图拖延或寻找借口逃避,而是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这种表现,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和一个员工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执行者付诸实际的行动,如果执行不到位,那么无论多么完美的计划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拒绝“推、拖、空”是追求完美执行的有力保障,我们就是要牢记责任,培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在前几日,办公室曾经分派给我们一个任务,让我们的客户单位填写一份关于企业内部hr现状的问卷。由于问卷篇幅较长,很多企业的人事都没有时间现场填写完毕,于是我们就让客户把问卷带回去下次填写完毕之后再交还我们。很多同事都觉得把问卷发给企业,等企业还给我们再交给办公室就可以了,然而我想,因为20日之前要回收问卷。万一企业人事忘了这件事情,问卷不能按时回收就要影响办公室工作了。于是我电话提醒每一个填写问卷的客户单位,让他们准时把问卷交还给我们。终于我能准时的回收每份问卷,按时交还给办公室 第二,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提升执行力
对于我们柜面上的普通员工而言,每天的日常工作大都是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少有参加重大活动,干大事的机会,但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小事情,才更能体现出你的执行力,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出色的完成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迎接更高的挑战。
书中提出一个工作理念叫做“期望二,做到十”。这其实描绘了最好执行者的自我要求,别人尤其是领导,对你有期望,你不仅全力以赴要做好,更要好到超乎别人的意料。想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必须高度重视细节问题,要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工作部署。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待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力求完美,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只有脚踏实地得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成就。
在我们日常的柜面工作中,细节更加重要。百分之一的疏忽,有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譬如,我们每天办理的业务,都会产生大量的归档材料,我们柜面员工要将档案号写在办理完毕的材料上以便今后归档所用。如果我们在第一道程序写错了小小的档案号,那这份归档材料就将进入一个陌生人的档案中,这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客户。写档案号,这看上去只是一个小事,但如果这个细节问题处理不好,往往引起的就是大问题。
三、增加沟通,融入团队,完美执行力 书上提到有一类型的员工,领导布臵任务的时候,他似乎听到很认真仔细,看上去也全明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搞明白要做什么,然后就开始执行,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偏差或者大打折扣。领导在给我们布臵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不可能将每件任务的意图解释的那么清楚,如果我们对上级的意图不能完全领会,又不和领导沟通的话,往往把事情做得不如人意,作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必须多想、多问,越能体会上级的意图,执行起来才越不会走样。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沟通不仅仅指和上级领导的沟通,有时候和部门间同事,以及和其他部门的同事之间的沟通更为重要。在我们人才市场业务办理大厅,人事外包服务部和档案科虽然是两个业务部门,但档案科在接收档案时总会记得和我们外包部沟通一下。譬如在为客户办理市内调动的时候,档案科总会先让我们外包部去审核一下档案,看档案中的材料是否能够办理市内调动,如果缺少材料就可以让客户在第一时间补齐资料,不需要再走第二趟,从而提高了整个办事流程的效率。
“做最好的执行者”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行为准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勤于思考,多学多干,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具有更强的执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执行力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耐心细致的做好工作,做到少出错甚至不出错。篇二: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龙街小学李明
日常工作过程中,最多的话语是执行力问题。而什么是执行力呢?怎么才能做最好的执行者?通过阅读书中生动的案例,使我对“执行”一词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对成功充满渴望。当我们去认真分析和深入的了解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时,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都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高效的执行。通过阅读此书让我明白了,在执行力水平方面,不仅要有意识,还要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在工作中,发展最快、成就最高的人,往往是执行做得最出色的人。什么是执行力?简单的定义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执行力的强弱体现在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它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工作。提高执行力,我们要做的,很多。本书中帮助我总结了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几点:
第一: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
书中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1997年,微软公司在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进行一个新产品的全球首发仪式,唐骏作为主设计师,参与了接待比尔·盖茨的整个过程。在首发式上,比尔·盖茨要做一个演讲。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做演讲那就做吧,反正他经常做演说,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何况,自己身为一个设计师,完全不用管比尔·演讲的效果如何,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可是,唐骏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比尔·盖茨的演讲达到
最佳效果。为此,唐骏特意研究了美国总统演讲的方式,包括他们上台之前是怎么走的,哪一种方式最好。之后,他画了一排脚印,只要比尔·盖茨沿着脚印就可以走到一个非常合适的位置,距离观众非常合适,让观众感到更亲近,演讲效果也会更好。不仅如此,在比尔·盖茨为演讲做准备的时候,在外面等着唐骏并没有像其他同事一样,趁着空档到走廊里抽根烟放松一下,而是一直在门口守着。因为他想,比尔·盖茨不懂日语,万一有什么事,一定需要帮助。果然,过了一会儿,比尔·盖茨想去洗手间,但因为服务生不懂英语,他没法问清楚洗手间的位置。这时,唐骏立即过去用日语向服务生问清楚洗手间的位置,然后亲自为盖茨带路。同时,考虑到洗手间离会议室比较远,他怕比尔·盖茨迷路,特意在洗手间外面等比尔·盖茨出来再带他回去。不要说比尔·盖茨,换了任何人有这样下属,都是莫大的安慰,都愿意把机会交给这样的人。想一想,比尔·盖茨做过那么多次演讲,为什么为了让他的演讲效果达到最佳而在舞台上画脚印的却只有唐骏一个人?真的是唐骏就比别人都聪明吗?未必。只是别人缺少他那种精神!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触很深。其实这件事情谈不上轰轰烈烈,唐骏要处理的问题,我们每个教师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但是,为什么他就能做到最好,而我们许多人往往就做不到呢? 以前,我总以为,执行就是一种能力,但实际上,执行更是一种精神。能力不够可以培养,但如果没有精神,就算有能力,恐怕也不能让它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具有了“要做就做最好”的精神,才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所有 的潜能,把事情做到无可挑剔。
第二:执行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负责。
完成学校布置任务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敷衍了事,做是做了,但没有达到实际效果;第二种,领导要求的做了,领导没有要求的,不会多做;第三种,不仅领导要求的做得很好,而且主动做了超出领导期望的。
为什么很多时候执行的效果会不尽人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一接到任务,首先第一个反应就是“好烦人,整天不是做这个就是做那个,真不想做”、“事情都成堆了,赶紧做完拉倒”、“无所谓,拖一拖再说”??。一有这样的想法,必然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马马虎虎,不是想着如何做好,而是想着如何省事,能够赶紧完成,应付过去;二是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更到位,结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第三:用手做只能保证“做了”,用心做才能保证“做好 ”。
执行有两种状态:一是“用手”,二是“用心”。“用手”只是机械地执行,别人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用心”则会全心投入,不只是简单地动手,而是时时想着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并付诸行动。用手做只能是停留在“做了”的层面,只有用心,才能保证做好。
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责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我们会时刻惦记,用心琢磨。反过来,如果是对自己不关心的事,哪怕它天天都在你眼皮底下出现,你还是会视而不见。做执行的时候也一样,只有你时刻关心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事、单位的事、你才 会用心做好,做的更加完美。
第四:执行任务不打折。
对最好的执行者而言,一旦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做出了庄严的承诺。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仅都不能轻易放弃,而且还要以尽善尽美的要求保证完成任务不打折扣。在他们的“执行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务必圆满”。
我在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执行者需具备的素质,同时对执行者的思想境界、工作方法、人际关系、讲话艺术有了更新的理解。从中找到了竞争社会中执行的‘大智若愚’、‘期望超值’、‘优化流程’、‘察微知著’、‘效率思维’、‘说话智慧’等一些全新理念,学到‘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热心,多一份机会;多一份细心,多一份出色’,‘三管好才有三解放’,‘执行者三可三不可’,进而‘三思而后言’。能走绝不爬,能跑绝不走。执行同样讲求速度,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机遇处处不在,但总是留给有准备、高效率、敏锐强的教师。
第五:端正态度,拒绝“推、拖、空”,表现执行力。
很多人为什么喜欢推诿?原因无非是两条,一是嫌麻烦,二是怕承担责任。有了这样的心态,就算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不愿意做,都恨不得把责任推给别人。而最好的执行者,绝不允许推诿,既然问题出现了,就一定要解决。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是全体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认真工作的状态,是贯穿工作全过程的对待本职工作的理念和奉献精神。完美的执行经不起任何借口,更经不起任何开脱 搪塞和拖延。借口只能让我们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优秀的教师从不在遇到困难时试图拖延或寻找借口逃避,而是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这种表现,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和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执行者付诸实际的行动,如果执行不到位,那么无论多么完美的计划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拒绝“推、拖、空”是追求完美执行的有力保障,我们就是要牢记责任,培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
态度决定一切,慢进也是退步。一个人的思想仅仅停留在‘等、看、望’,跟着感觉走,不落人后,不在人前,始终停留在慢车道徘徊,迟早会被淘汰出局,慢人半拍。做任何事想到有的是时间,一拖、二拉、三推,被动式执行,时常会误人误事。执行不会一帆风顺,关键看你是否具有永不言弃的决心和信心,能否拿出勇气和态度?
“做最好的执行者”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行为准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勤于思考,多学多干,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在以上的几个方面多多注意,使自己具有更强的执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执行力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让自己人生道路越走越精彩。篇三:《做高效的执行者》读后感
《做高效的执行者》读后感
日常工作中,方方面面事情的完成都需要有人去执行,什么是执行力呢?怎么才能做最好的执行者?这个月,本人利用空闲时间拜读了《做高效的执行者》(颜炳荣主编)这本书,在此将感想和与体会大家分享、共勉。
基层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如何,事关一方大局发展。我们只有上下齐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才能成为最好的执行者,成为最好的执行团队,才能有序有力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如果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都带头争做最好的执行者,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尽责尽责,工作落不下、推不动、干不好的局面就一定会成为历史。但凡事做不好的同志,在做人方面大多有所欠缺;做不好人,做事就没号召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热心,多一份机会 ;多一份细心,多一份出色”。“本事可以大,架子不可大 ;贡献可以多,牢骚不可多;成绩可以增,骄傲不可增。”。
如何做最好的执行者,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态度,拒绝“推、拖”
在任何单位,将任务完成得最好的人,就是最好的执行者,他们往往能获得最大的器重和发展。有些人在工作面前经常退缩、找借口,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 懒散、拖延的坏习惯。优秀的工作人员从不在遇到困难时试图拖延或寻找借口逃避,而是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高效的完成任务。
二.注重细节,提升执行力
细节决定成败,只能出色的完成中的点点滴滴,才能迎接更高的挑战。对于领导人的期望,不仅全力做好,更要做到超乎别人的意料,想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必须高度重视细节问题,要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改变心浮气躁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工作部署。
三.增加沟通,升华执行
做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在工作中要多想、多问、多交流,体会上级意图,执行起来才不走样。要学会积极沟通各部门,利用各部门优势,整合资源,从而完美落实任务。
一句话,《做高效的执行者》(颜炳荣主编)是本好书,拜读之后受益多多,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和要求,牢记责任与使命,狠抓落实,争做最好的执行者。
第五篇: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做最好的执行者》读后感
龙街小学李明
日常工作过程中,最多的话语是执行力问题。而什么是执行力呢?怎么才能做最好的执行者?通过阅读书中生动的案例,使我对“执行”一词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对成功充满渴望。当我们去认真分析和深入的了解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时,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都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高效的执行。通过阅读此书让我明白了,在执行力水平方面,不仅要有意识,还要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
在工作中,发展最快、成就最高的人,往往是执行做得最出色的人。什么是执行力?简单的定义是:按质按量、不折不扣的完成工作。执行力的强弱体现在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它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工作。提高执行力,我们要做的,很多。本书中帮助我总结了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几点:
第一: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
书中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1997年,微软公司在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进行一个新产品的全球首发仪式,唐骏作为主设计师,参与了接待比尔·盖茨的整个过程。在首发式上,比尔·盖茨要做一个演讲。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做演讲那就做吧,反正他经常做演说,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何况,自己身为一个设计师,完全不用管比尔·演讲的效果如何,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可是,唐骏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比尔·盖茨的演讲达到
最佳效果。为此,唐骏特意研究了美国总统演讲的方式,包括他们上台之前是怎么走的,哪一种方式最好。之后,他画了一排脚印,只要比尔·盖茨沿着脚印就可以走到一个非常合适的位置,距离观众非常合适,让观众感到更亲近,演讲效果也会更好。不仅如此,在比尔·盖茨为演讲做准备的时候,在外面等着唐骏并没有像其他同事一样,趁着空档到走廊里抽根烟放松一下,而是一直在门口守着。因为他想,比尔·盖茨不懂日语,万一有什么事,一定需要帮助。果然,过了一会儿,比尔·盖茨想去洗手间,但因为服务生不懂英语,他没法问清楚洗手间的位置。这时,唐骏立即过去用日语向服务生问清楚洗手间的位置,然后亲自为盖茨带路。同时,考虑到洗手间离会议室比较远,他怕比尔·盖茨迷路,特意在洗手间外面等比尔·盖茨出来再带他回去。不要说比尔·盖茨,换了任何人有这样下属,都是莫大的安慰,都愿意把机会交给这样的人。想一想,比尔·盖茨做过那么多次演讲,为什么为了让他的演讲效果达到最佳而在舞台上画脚印的却只有唐骏一个人?真的是唐骏就比别人都聪明吗?未必。只是别人缺少他那种精神!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触很深。其实这件事情谈不上轰轰烈烈,唐骏要处理的问题,我们每个教师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但是,为什么他就能做到最好,而我们许多人往往就做不到呢? 以前,我总以为,执行就是一种能力,但实际上,执行更是一种精神。能力不够可以培养,但如果没有精神,就算有能力,恐怕也不能让它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具有了“要做就做最好”的精神,才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动所有 的潜能,把事情做到无可挑剔。
第二:执行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负责。
完成学校布置任务的状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敷衍了事,做是做了,但没有达到实际效果;第二种,领导要求的做了,领导没有要求的,不会多做;第三种,不仅领导要求的做得很好,而且主动做了超出领导期望的。
为什么很多时候执行的效果会不尽人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一接到任务,首先第一个反应就是“好烦人,整天不是做这个就是做那个,真不想做”、“事情都成堆了,赶紧做完拉倒”、“无所谓,拖一拖再说”„„。一有这样的想法,必然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马马虎虎,不是想着如何做好,而是想着如何省事,能够赶紧完成,应付过去;二是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更到位,结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第三:用手做只能保证“做了”,用心做才能保证“做好 ”。
执行有两种状态:一是“用手”,二是“用心”。“用手”只是机械地执行,别人说什么我就做什么;“用心”则会全心投入,不只是简单地动手,而是时时想着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并付诸行动。用手做只能是停留在“做了”的层面,只有用心,才能保证做好。
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责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对于自己关心的事,我们会时刻惦记,用心琢磨。反过来,如果是对自己不关心的事,哪怕它天天都在你眼皮底下出现,你还是会视而不见。做执行的时候也一样,只有你时刻关心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事、单位的事、你才
会用心做好,做的更加完美。
第四:执行任务不打折。
对最好的执行者而言,一旦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做出了庄严的承诺。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仅都不能轻易放弃,而且还要以尽善尽美的要求保证完成任务不打折扣。在他们的“执行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只有“务必圆满”。
我在认识到作为一名优秀执行者需具备的素质,同时对执行者的思想境界、工作方法、人际关系、讲话艺术有了更新的理解。从中找到了竞争社会中执行的‘大智若愚’、‘期望超值’、‘优化流程’、‘察微知著’、‘效率思维’、‘说话智慧’等一些全新理念,学到‘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热心,多一份机会;多一份细心,多一份出色’,‘三管好才有三解放’,‘执行者三可三不可’,进而‘三思而后言’。能走绝不爬,能跑绝不走。执行同样讲求速度,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机遇处处不在,但总是留给有准备、高效率、敏锐强的教师。
第五:端正态度,拒绝“推、拖、空”,表现执行力。很多人为什么喜欢推诿?原因无非是两条,一是嫌麻烦,二是怕承担责任。有了这样的心态,就算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不愿意做,都恨不得把责任推给别人。而最好的执行者,绝不允许推诿,既然问题出现了,就一定要解决。执行是能力,更是精神,是全体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认真工作的状态,是贯穿工作全过程的对待本职工作的理念和奉献精神。完美的执行经不起任何借口,更经不起任何开脱
搪塞和拖延。借口只能让我们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懒散,拖延的坏习惯。优秀的教师从不在遇到困难时试图拖延或寻找借口逃避,而是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这种表现,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和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执行者付诸实际的行动,如果执行不到位,那么无论多么完美的计划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拒绝“推、拖、空”是追求完美执行的有力保障,我们就是要牢记责任,培养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
态度决定一切,慢进也是退步。一个人的思想仅仅停留在‘等、看、望’,跟着感觉走,不落人后,不在人前,始终停留在慢车道徘徊,迟早会被淘汰出局,慢人半拍。做任何事想到有的是时间,一拖、二拉、三推,被动式执行,时常会误人误事。执行不会一帆风顺,关键看你是否具有永不言弃的决心和信心,能否拿出勇气和态度?
“做最好的执行者”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行为准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勤于思考,多学多干,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在以上的几个方面多多注意,使自己具有更强的执行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把执行力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让自己人生道路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