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端午节文章
独倚在窗前,望着白茫茫的云霄,柔弱的白光迷离了双眸,清风微拂,弥漫着丝丝芳香,飘落了一地的思念,窗棂边缘映着少年模糊的棱角,一股酸意好似要把空洞填满,眼帘泛起了轻雾,视界已看不清窗外的景色。
寂寥的思绪荒凉了这莫名的情愫,窗外迷茫的雾气湿了流年的睫毛,昨晚还依稀掉落成线的雨,未干的路道上仍留有点点积水,湖面荷叶似乎舒展了些许,静卧在荷叶上的水露似在以轻吻的方式问好,柳条末梢垂下的露珠也似在欢呼,鸟儿也叽叽咋咋迎来了这个雨后的清晨。
时光荏苒,在晃眼间,岁月便流失于指缝间了,昨晚小楼又春风,今夕人去楼早空,曾经的场景已不复存在,那个喜欢缅怀的傻小子如今已是默然少年,少了傻傻的笑容,多了冷冷的安静,少了飘荡在村庄的身影,多了寄存在外的思念。
家,家人;故,故乡。简单的字眼却饱含多少游子泪,少许的字眼却记挂多少爱恋,一个熟悉的画面便能引起心中的涟漪,一首儿时的歌谣便能酝酿思念的苦酒。远处的热土,承载着我们儿时梦,远处的亲人,等待着我们的归去。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又要一人在外过着端午……
【字里行间,粽香浓浓】
一个在外求学的游子,一个异地他乡的少年,飘飘荡荡几年,空气中熟悉的味道便是我的愁绪,字里行间的音符便是我的思念,喜欢游走在文字间,拾取零落的记忆,喜欢徜徉在角落里,回味熟悉的记忆。
又是一年端午,粽子的香味已飘远,残留的点滴,模糊了谁的记忆?湿了谁干涸的夜?或许该放下忙碌的心,静静的在那个角落里重拾熟悉的梦,静静的点着鼠标,视界停滞在散文网,把心定格在粽香浓浓的文章里,闭上眼,回忆儿时的一切,缝补记忆的裂痕。
细细地读着一篇‘万水青山粽是情’,用心感知着那份粽情,分享着若兮姐的暖意,‘心如糯米,越粘越紧。情如粽叶,越煮越香。快乐如射线般,无限延长’是的,延长,延长了回忆的思念,延长了心中的泪水。
看着若兮姐和外婆一同包粽子,荧屏前的文字幻化成了童年的画面,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有弟弟,各忙各的,不时抬起头,摆弄自己包的很漂亮的粽子,脸上的笑容似乎在为自己的佳作而满意,爸爸生火,妈妈帮忙,一家人其意浓浓的等待着粽子煮熟。
香味,我闻到了香味,很浓、很浓的粽香……
【思意更浓,干涸无泪】
反复的上下翻动滚轮,文章一次一次的移至首段,一遍又一遍,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揣摩一边回忆,曾经的花儿再次盛开,心得到慰藉,喜欢这种感觉,温馨很充实。
下一刻,心被这一篇‘细水长流,翻不完的相思愁’所俘虏,淡墨笔直的文章,那个和我同年同月同一日生的孩子,他总是能织出美丽而令人遐想乱千的文章,‘我没有带走一片风景,我只是携着故乡的真情,紧紧捧在怀中久久凝视着’是的,凝视着,凝视着岁月的流失,凝视着青春的逝去。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情’,在这城市中,没有故乡的静谧,没有故乡的黑夜,喧嚣的街市,密麻的人流,嘈杂的夜景。抬头,夜空是泛红了,心是凉的,于是便有了那篇‘霓虹灯,红了黑夜的星空’。
感知着淡墨的思意,好想呐喊,故乡的景啊,你可知千里外有人儿在怀念?故乡的人啊,你可知千里外有孩子在想念你?那股思意无处倾诉,那股酸泪肆意搅扰着少年的心绪,如今只有在那个角落静静的独自酌情。
想妹妹了,那个只有几岁的妹妹,我已经很久没回家了……
【含泪泣血,断魂怀伤】
后天便是端午了,江南祭奠屈原的日子,我想那时会有赛龙舟吧。
阵阵鼓声,蛟龙跃江桥。桨叶劈浪,声声鸣千丈。江中水龙,翻腾雀跃起。杆头争彩,岸上人呼啸。
几十条船一同出水,船上的青年们头系红丝巾,铿锵的舞动着手中的浆,挽手插入水中,挑起飞溅的水花,有些船头高翘,船尾潜入水中,船上的人齐声用劲,急浪好似龙嘴里吐纳的雾气,如吞云吐雨般。
这样的状景,不知江畔的人看到没?那个发出‘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的人,那个浅吟‘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的人,多少年过去,多少次祭忌,你已不再是一人,你有我们,有所有的人。
用怨愤、忧愁而著的《离骚》,融进了你的嗟叹,你的悲情,你的离忧。断肠寸断,我们都知晓,我们都跨越了历史的时空,共同经历了那些流放,共同幻想了那些曙光,共同感到了救国无望。
路漫漫,有我们同你一起求索!
第二篇:端午节文章
端午知多少
河北省民俗文明协会会长袁学骏研讨以为,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端午节”概念。
袁学骏说,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从来就有数字重叠的概念,如正月正(阴历一月初一)春节,仲春二日龙头节,三月三日相传是王 母娘娘的蟠桃会,此外还有七月七日七夕节、玄月九日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本身内涵,它们都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严密相连。五月五日被当作节日来过和上述这些节日构成迟早相称,在七八千年前就已造成。
“在中国的历史传统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依照《易经》等典籍记载,阴恶从五而生,五月五日偏偏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这种日子恶疠病疫多泛滥,因此,这一天人们便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配香囊等,以驱邪辟邪、保健健身。”袁学骏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杀,可能有意在端午节,表白对国度民族的忠心。
袁学骏认为,当初流传下来的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是两千多年前屈原跳江之后,后人在打捞屈原遗体时逐步演化的纪念方法。人们在江中撒米是为了让鱼吃饱后防止吃屈原遗体,打捞屈原要用船,船多了天然形成竞争,于午节起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可能富国强民的好主张,但是不被国王采用,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悉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划子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十分敬仰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货真价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咱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预备好的糯米跟枣分辨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当前,她就开端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而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旁边再夹多少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非常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能够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老是吃得良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爱好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使劲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豪情弥漫,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全部赛龙舟的局面无比壮观、热闹。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独特编织了一个热热烈闹的端午节。
是竞赛逐渐开展,至于龙舟,则更晚一些。
第三篇:端午节文章
堵在嗓眼的粽子
我恨粽子,因为它曾差点把我噎死!
小时候,粽子只有在端午节前后几天才能吃到。粽子的花色也单调,大多都是纯糯米和碱水糯米做的,如果在米中能搁上几粒豆子,那熬煮出来的粽子就称得上是粽子中的“上品”了。
启蒙5年连拼音都没学会,我就乘坐“教育闹革命”的时代列车来到了离家十多公里外的公社中学,成了一名寄宿制初中生。学工、学农、学军再加大批判,成了我们那一代学子的几乎全部的教学内容。乡村中学,学工无厂,学军无营,只好学农了,每天半读半农开荒种地。我们学校的老师应该算是“作业承包”的鼻祖,全国人民在吃大锅饭的时候,老师们就懂得按人分派劳动量,完成的早走,完不成的即使日薄西山你也别想回校。
十三、四岁正长个,有限的粮食定量本来就填不饱肚子,再加之超强度的体力劳动,同学们无一例外面黄肌瘦。男的都是豆芽菜,女的全是平板胸。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它可不管人世间的风雷激荡,该来还是照样来。天仅一算,人有十算。学校把星期六的课程调到了星期五,让寄宿生下午回家拿菜和回去过端午夜。但星期天却取消休假要突击开荒。同学们想到家里能放量吃的粽子无不欢欣雀跃,全无心思理会星期天那即将到来的劳作艰辛。我因上几天劳动时被荆棘刺伤的脚底板正在化脓,自然无法完成那二十多里山路的跋涉,只好托要好的同学帮忙带菜。
第二天一大早,同学们犹如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地返校了。母亲托同学带来了10只粽子,我手掐着那绿色粽叶下瓷实的糯米团,肚里的馋虫如犬奔狼突似地腾跃,涎水也涌满了一口腔,我太想一口把这10只粽子全吞下去,以填塞我那总是半饥不饱的肚腹。
少时,我过了春节盼端午,端午之后盼中秋。因为只有在这几个传统节日里,我才能饱饱地吃上两顿净米饭和平日难得一见的荤腥。我家很穷,房子逼仄,临近节日的前几夜,晚上醒来总会听到父母为节日的花销无着而长吁短叹。即便这样,父母秉着“空时不空节”的古训,东挪西借也要为我们兄弟姊妹备上一顿平日难得一见的吃食。
母亲患有肺结核,因穷,始终没有正规治疗过,其症状常常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时重时轻,母亲性格柔弱但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端午期间天气时雨时睛,母亲的咯痰声也随之时断时续。每年五月初三天刚蒙蒙亮,母亲都会顶着拂晓的清凉,到禾坪上烧化两捆稻草,小心地用水把稻草灰浸上,然后用抄箕滤了一遍又一遍,把借来的糯米用这稻草灰碱水泡上。包粽子看似简单,实则它不但需要娴熟的技巧还要有足够的臂力才能把粽子包得既好看又瓷实。自母亲患病后,每年五婶都会提前同我母亲商量帮她忙,可母亲都婉言谢绝了。母亲把扎粽子的绳一头绑在竹椅上,包好一个,用双腿蹬住竹椅,再用牙齿咬住绳的另一头,脑袋尽量后仰把绳子拉紧。每包一个粽子她都要“呼哧、呼哧”地喘上好一会,额头上的汗珠层层密密。
我朦胧地觉得:母亲是在用她病弱的身躯顽强地负起养育儿女的责任!
课堂上,脑海里除了搁在宿舍里的粽子,我还想起了家乡的赛龙舟。耒水河道上最为陡急的河滩就在我家屋后,“哗哗”的浪击声白天清晰可闻,到了夜晚更如万马奔腾般地喧嚣不已。我自小忱着这滔滔不息的浪声入梦和渐渐长大。每逢端午节,河滩就成了家乡人们赛龙舟的天然竞技场。五月的端午水,使平日狭窄的河道一下子增宽了二三倍,但却丝毫改变不了河滩湍急的天性,二十多位精壮小伙子,在时疾时徐的鼓声锣声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划着龙舟逆水抢滩。平日里七八位纤夫拉一艄空驳船上滩都要小半天,可这插着彩旗的龙舟,在两岸人们的鼓劲和欢呼声中不消一会就能冲过险滩。最精彩的还是四五只龙舟从滩头一齐顺流冲滩,这不仅考验着划船手的体力,更考验着艄公的智慧和技巧。同一滩水,也分急流和缓流,哪只龙舟若抢到了急流肯定能加速前进独占鳌头。这不仅需要艄公能辨水性还要会搬橹,橹一旦搬急,船就会打横,弄不好龙舟也会翻个底朝天,好在划船手都会游泳,即使翻船也是有惊无险。赛龙舟,其实最紧张的还是两岸的观众,家乡有句俗话:“船上急死岸上人”。岸上的一些中年汉子,他们大多都是刚退下来没几年的艄公和划船手,自觉经验丰富,对龙舟的驾驭各有见解,一旦发现自己生产队里的龙舟稍一落后,他们就会在河岸边追着龙舟大喊大叫训斥艄公或某个划船手,而龙舟上的人压根就听不清奔跑的人在说什么,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急得这些汉子跺着脚直骂娘。而小媳妇们总是喜欢扎堆在滩下的湾船处,当她们瞧见自己的老公高举桨片欢呼胜利而完全忽略了湿漉漉的短裤里那一跳一跳的“小弟弟”时,脸上都会情不自禁地漾起两片羞赧的红晕。
终于熬完了上午最后一节课,同学们带着咸菜敲着碗去食堂吃饭去了,宿舍里静悄悄的。我剥开粽子,一股稻草灰浸出的碱味和着粽叶的清香扑鼻而来。嘴里吃着粽子,脑海里不由浮现出母亲额头上层层密密的汗珠。为了包这些粽子,不知母亲费了多大的劲?又流了多少虚汗?我多么渴望好好学习出人头地,初中、高中再大学,成为一个作家,赚很多的钱,治好母亲的病,帮父亲„„。吃了三个之后,我渐渐觉出了粽子的淡味,在家粽子都是要蘸糖吃的,可学校哪来的糖?我从衣箱里拿出一本残破的长篇小说,打算边看书边吃。这本书无头无尾,破烂的书脊上印着<<苦菜花>>三字,书中讲述的是胶东半岛抗日的故事。那年代这类书都属封、资、修的毒草,见一本焚毁一本,谁看谁犯禁,轻者训斥,重者批斗。我父母都是文盲,家里找不出半片有字的纸。这本书是我堂兄随造反派从人家家里抄家时偷偷昧下的,我从五叔家偷的。对知识的饥渴,使我见书就想读。为这,上学时可没少吃苦头。
书中的很多字我都不认识,遇上不识的字常常是连猜带蒙囫囵吞枣,一本书看完只能懂个大概意思,就这样我也很知足了。正在我吃着粽子,随着书中的主人公驰骋在胶东抗日战场时,猛地有人把书从我膝盖上一把抓了过去,抬头一瞧,天呀,又是学校革命委员会的X主任!上个月查寝时,他把缩在被窝里打着电筒偷看<<红岩>>的我逮个正着,勒令我在全校课间操时作了两次检讨,还严厉警告:下次再犯就开除!可恨的粽子此刻正在嗓眼里,我只觉得口里干干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十四岁的我被强烈的恐惧震慑得全身颤抖,连吞咽都不会了,堵在嗓眼里的粽子噎得我剧烈呛咳,哗啦,把刚吃下去的粽子全都呕了出来。X主任看见这样,不知是怕出人命,还是他尚存难得的恻隐之心,把书摔在地下走了。
几十年的岁月,卷走了生命中的无数快乐和忧愁,可这件事却因为常常得见的粽子而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版上。直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是真该恨粽子?抑或是其他?
第四篇:端午节文章
家乡的端午
明儿是端午节,想想从前,西北的农村是不吃粽子的,而是做些更实在的东西,各家各户都要去村头做几个大馍,普通话里不知道怎么描述。就是有一般井盖那么大,然后呢,放在火炉里面用各家自带的干草烧,烧出来的馍金黄色的,飘着浓浓的香味,泥土的芬芳、干草的火热伴面粉的可亲,缭绕在小村庄的上空,久久不能散去。如果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来描述一首曲子的婉转动人,那么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这样一块馍人世间只有一个,那就是妈妈给我们兄弟几个烧的;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不管自家粮袋里有多少面,总要烧那么一大块来养活孩子们,因为端午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哪怕明天没有面做饭,这个馍是肯定要烧的,所以每年的端午节是不愁饿肚子的,因此对它记忆犹新。
更有趣的是,姐姐们织的香包。小巧玲珑的正三棱椎上绕着彩色的细线,然后往里装些香草。在那样一个年代,彩色的线哪来里、香草哪里来?我都无法知晓,记住的只是偷姐姐的香包,然后兜在兜里,等姐姐不在的时候,戴在脖子上,小心翼翼的塞在衣服低下,在学校里再把它拿在胸前,与小朋友们一道享受香包带来的愉悦。天然的淡香飘过鼻尖,心情怡然!再在路边折枝柳枝,做成圈戴在头顶上,蹦蹦跳跳,无忧无虑的生活至今憧憬!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端午节,等我们懒懒地起床后,家里到处挂满了柳枝,每年的柳枝都是爸爸爬柳树上精心裁下来的,柳枝的葱绿不亚于春节的鲜红的对联。从小就梦想着将来的某一天,我也要像爸爸那样支撑起一个大家庭,端午节这天也一样大清早地为家里插上一枝枝柳条。可今天的我,还在异乡漂泊。不知明天一大早,父亲沮髅而单薄的身子还能否再爬上那弯弯的柳树„„.多么希望正值年少的儿子能为您爬上去折下那一枝枝载着希望的柳条„„.时过境迁,我已多年在外,离家上学再到工作。已经有六年没有在家过端午节了。各地不同的风俗均不同于家乡,而且各地风俗里人们的端午节过的都是各样的风风火火;唯独家乡的是那样的朴素,萧条。但,这样的朴素与萧条,已经深深地渗进我的骨子里,不法丢弃,这就是家乡情,这就是家乡味!多么希望能在明年的这个时候跟家里人一起过过这样的端午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穿梭在熙熙攘攘的都市街道,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节日的喜庆,或双双情侣,或一家老小。而自己,却独自一人,自己是那样的另类„„是怀念家乡的风俗还是想念家人;说不清,道不完!家乡,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载着满腹 的理想报复,我越走越高,越走越远。唯独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心灵与家的距离如水雾与太阳的距离,近时环绕左右,远时无力触及.......端午节是孩子的节日,在家乡母亲那里,我永远都是个孩子。愿家乡母亲永远年轻,儿子归去之时再一次趟上那一方热土,为您撒下希望的种子!
第五篇:端午节文章
三个月
忙碌的生活总会让某些人试着去找空子偷乐,木子成就是这样,当然,在周围的人看来,这是一种不求上进的表现,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忙着为高考“奉献”自己的几乎一切。据说高考的成败是决定你以后的你的生活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认为,估计以后还是会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高考是神圣的,即使你不会说话,只要你过了高考,考出个好成绩,那么你的未来就不会怎么糟糕,其实以后你会明白的。只是木子成似乎明白的更早。木子成照样过着自己十一年来过的生活,无忧无虑,所以在高考的最后一个月,他被班主任叫着去办公室几次,班主任说:“你要是还这样,肯定过不了重点线。”其实过不了重点线可以不过啊,起码这样或许可以跟背包女孩上一所大学,看着背包女孩半围起的头发,背着个绿色小包,但小包里装的决不是化妆品,而是功课本或资料,戴着粉红色的眼镜,一次又一次黎明之际从学校里的竹林里走出来,很多次,这种场景就是木子成早晨期待的美景,看过美景就去教室,因为班主任从楼上下来了。但班主任似乎来的总是那么早,不管天寒地冻,在一种情况下他可能不会来,那就是昨晚被校领导训了而独自喝了一斤二锅头,不过有时候即使喝了酒也会来,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心惊胆战的时候,因为酒精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让常规下不可能发生时突然发生。他可能因饮酒过度在讲台上发怒,这在平时是绝不会发生的,毕竟,之所以能在一中当高三的班主任,说明他很有能力,工作上很给力,也善于被学生接受,这一点 通过快三年的高中生活以被他手下的学生证明是个公理。几乎每个早晨都是他作为英语老师刘老师的第二个伴,毫无疑问,刘老师是个更务实的人,两个这么好的老师都让木子成给碰上了,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人兴奋呢!如果要在这两个老师中选一个最好的,木子成肯定会很为难,但最后还是会选办主任的,因为刘老师在高三后被迫抛弃了木子成这个班,而去教学校里号称是王牌中的王牌的提招班,不管是不是被迫,这可能就是学生思维里不可能想得到的社会利益关系,记得那个时候班上的同学甚至想把新来的柳老师关在教室外,而伟大的学生思维在社会中是行不通的,往往会碰壁,真的希望他们碰壁后能够醒醒。可能刘老师的事业生涯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带一个完全没有实验能力的实验班。学校也是想战胜县里的另一所中学,毕竟,既然拼命从里面独立出来就要拿出一点成果,否则怎么对得起人民,所以学校希望从老师群里挑一组精英中的精英去教学校里王牌班级中的王牌班,但让木子成感动的是班主任老何毅然放弃这个机会,他说:“我不希望我带了两年的学生回头恨我因自私而抛弃他们。”据说还是顶着校长的压力。但木子成相信,十二班的同学也都相信,相信班主任的能力。十二班的同学真的很感动。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班主任老何喜欢感情用事,这也是他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却总是进不了学校领导帮子的原因,社会或许在某些方面就是这样。而现在离那段故事已快一年了,几乎没有人会在乎那段“**”时光了,记得那时候真是整个学校动荡不安,老师罢课,领导在街上演讲,学校发车去省里上印象最深的是那次语文老师小何在讲台上上课,上了一半就被学校领导拉下来了,还甩下了一句话“请配合我们的工作”,扬长而去……现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独立第一年要打败那个集团,所以学校几乎倾其所有来训练这一届的高三高四高五的学生。这些还曾真的让木子成不安过,因为生活似乎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起码会改变这两年的生活。而现在看来生活还真的改变了不少,体育课没有了,假期严重缩短,有一点似乎没有变,就是几乎背包女孩一直总是坐在木子成的前面,或喜或忧,纠结啊,所以木子成总是被滨勾调侃:“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撒网是不会捕到鱼的。”“哪能和你比啊,你手里多的是网,又不借我两张”,木子成视乎也习惯了这样的调侃和这样去回答。班上的人几乎都知道滨勾是个活跃过度的人,甚至有点混的意思,可有一点,他学习却没有因此而差下去,联考中他照样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英语和语文可以说是尖子类型的,他抽烟喝酒打牌打架几乎样样都会,按规定这可不算作是个好学生,而相反班上有些循规蹈矩整天埋头苦干的人物考试和学习成绩似乎不怎么
好。每当去食堂或是从食堂来看到娜姐都会说“娜姐,你好妩媚”“娜姐,你该减肥了”,娜姐也只是笑了笑说,“那你该从良了”。而木子成也只是木讷地站在旁边,就像一傻蛋。不过他明白滨勾和娜姐的关系及为人,似乎从高二下学期开始,滨勾、木子成、文文三人在一次喝酒中有普通的同学关系进化到整天守在一块,而滨勾又是那种很喜欢和女生搭讪的人,而娜姐很豪爽,经得起开任何玩笑,后来就很熟了。木子成同滨勾混在一块很多和木子成关系稍好的人都劝木子成离滨勾远一点,还有文文,因为在他们看来滨勾完全就是一混混,文文也几乎总是班上的倒数人物,而木子成还算是个有上进心的人物,所以他们都不希望木子成与滨勾和文文整天混子一块,木子成往往只是笑着说:“他们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人。”而至于是哪种人,木子成也没底。只是去食堂的路上或从食堂回来时总可以看到木子成和滨勾在一起,而文文有时候也在一块,更多的时候是不在。因为文文最近好像迷上了上网,这很让人费解,都快高考了,别人都在忙着学习,而文文几乎还是每天忙着出入网吧,有时候还是n多天不回校,为此老何很恼火,n多次叫文文去办公室上思想课,但文文就是不放在心上,最后没办法老何叫上了木子成和滨勾,希望他两去劝劝文文,因为老何还是不想放弃文文,虽然文文家很有钱,木子成和滨勾劝了文文快两个小时,最后文文向向老何立下了保障,保证接下来的日子不出去上网,否则木子成和滨勾就会同文文绝交。但好了两天,之后文文又偷出去了,四天后的晚自习文文托高高把木子成叫出去,出去后木子成没有生气,只是说:“你到底想怎么样。”文文没说什么,只说:“给我一点钱。”说完看看四周,看他眼神和动作就这道他还是准备出去,木子成没说什么,掏出五十块给他说:“你最好不要让班主任失望。”还没说完文文就消失了。当木子成进教室的时候同学都用很渴望的眼神望着他走进来。木子成很淡定的走进教室,坐下回想高
一、高二走过的时光,虽然那时跟文文不是很熟,但那时文文真的很聪明,尤其是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让很多人都佩服,也经常被老何夸奖,单现在竟沦落到这个地步,这让木子成进一步怀疑读书的作用,或是读这种书的作用…...“嘿,文文准备怎么办的列?”背包女孩回过头来问木子成,结果把木子成给吓住了,因为木子成正陷入深思,要知道陷入深思的人是很脆弱的,背包女孩看到木子成给吓住了结果腼腆地笑起来了,木子成看到这种小就感觉很惬意,因为这种笑确实很让人浮想联翩,这么美丽的笑容挂在这么美丽的女孩脸上木子成就给吸引了,傻傻地望着,“嘿,我在问你呢”,背包女孩说。“哦,不好意思,我忘了。额,文文说他想去放纵一下,他觉得读书是在坑爹”,木子成用一种很调侃的语气说,背包女孩笑着转过头去埋头在题海中,笑脸也消逝在题海中。木子成又陷入了深思: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这天晚上放学后木子成没有直接回宿舍,他来到了操场,操场上一片不算很黑,虽然已经十点了,因为操场对面的宿舍灯正亮着。一个人兜着操场转,不是可以看到一对一对男女生走在一块,或扭扭捏捏地牵着手,或悠悠荡荡地走着,天上挂了一轮半月,还有人在操场上吹笛,不过看不到人,只听到到处都有笛音,还不时散发着五月天夏草的气息,但操场上的人却少的可怜,因为学校明文批评晚上男女生在操场阴暗的角落交不正常的往,还时不时有校领导在阴暗的角落巡视,所以去的很少很少。但木子成不怕,因为他就一个人来的,他坐在体育场上听笛音,一首很熟悉的曲子《梦中的婚礼》。就这样听着、想着。想什么或许只有木子成自己清楚。木子成对读书没什么激情,就是平平淡淡的对待,但木子成的爸爸非要他考重点,总是说木子成小学、初中是多么多么优秀,但像木子成这样的根本就不像考重点的人…..忽然手机震动了,木子成掏出来看是三狗爷发的信息:快点回宿舍,要关门了。木子成看时间已经快十二点了,学校规定晚上十二点钟之后不准回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