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人传读后感
崇高,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名人传》读书心得
巴福中学谢丽娟
读《名人传》,我感受到了至少来自两方面的崇高与忧虑。一是作者罗曼·罗兰本人,一是书中的3位伟大的人。
首先是写着本书的目的,毫无疑问饱含了悲天悯人的崇高目的。“对那些不安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贫困、日常的烦扰、愚蠢的超负荷劳作,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正是为了援助他们,我才在他们周围集合起来这些英雄的友人,这些为了善而受苦的伟大心灵。这些名人传记并非诉诸野心家的骄傲,而是献给受难者的。向可怜的人类吹送勇气。”
而罗曼罗兰之所以把首席的位置给了贝多芬,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坚强和纯粹,他把善当作人生最高的人格标志。”事实上,即使在他受苦时,曾祝愿他的事咧能给其他不幸者提供支撑,他“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的不幸者,不怕自然设下的障碍,竭尽所能是自己成为一个无愧于人这个称号的人,能从中获得慰藉”。而贝多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如何用自己的才智和生命无私的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了欢乐。当贝多芬与疾病遭遇,对于这场与上帝的永无胜利的斗争而言,他选择了了忍耐和接受,即使曾经遭遇爱情的背叛行将崩溃,他也坚强的活了下来,他对欢乐天生的渴望,对音乐发自灵魂的无法抑制的狂热的热爱,不允许他长久地沉沦。他唯一的选择一如既往,便是创作。创作高尚来对抗庸俗,创作勇敢来对抗懦弱,创作欢乐来埋葬痛苦。所以,他成为了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永远的精神领袖!
托尔斯泰,作者称在即将结束的十九世纪阴霾蔽日的黄昏,“他像一颗能抚慰人的星星,以他的目光吸引并安慰我们年少的心。”他的作品里有热烈的生活气息和真诚的青春感受;有带讽刺意味的醒悟、无情的远见和死亡的纠缠;有对博爱和人类和平的梦想;有对文明谎言的猛烈声讨;还有对无形的力量的感觉,无一不令人目眩神迷。他出生世家,却能对上流社会的奢靡、虚伪、庸俗、残忍憎恶并且蔑视,对下层的人民充满了真心的同情、怜悯和宽宥。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个清醒的真正的精神的“贵族”。虽然,他也曾经同他后来所憎恶的“体面人”一样,有过荒谬的时段,但是理性和对人类的爱以及善良的高贵人格,救赎了他自己,也帮助了他所能及的人。“我哭泣,我痛苦,我却只要真理。”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高加索,还是投身从戎的塞瓦斯托尔,或者旅欧的改革者,或者宁静的家庭幸福,或者沉闷的莫斯科,没有一处没留下他苦苦思索的身影,没留下他反思自我、反思社会的沉痛,想要改变无意义生活的反抗,寻找并捍卫信仰的勇气。“他那颗充满爱的纯洁心灵,像一道明亮的光,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他因爱他人而感到幸福,哪怕别人并不爱他;他那从不休息的大脑,总是努力去探索人们所想或者所未想„„
米开朗基罗,以为活了九十岁而从未真正休息过一天的旷世奇才,则以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无休止的工作,向世人昭示了他存在的价值。他天赋异禀却不得不面对误解、轻视、诽谤、压迫,而与生俱来的忧郁、孤独、软弱、忧郁、自我否定,更是让他的一生纠缠满了痛苦。他有英雄的才能,却没有英雄的意志;他是一个天才,却生在一
个不适合天才生存的时空。他的故事可能是三者中最让人纠结的,但作者并不想以谎言换取幸福和感动,不会如别人为了表现英雄们英雄的一面而掩盖他们悲哀的深渊!这是一种伟大的真纯,正是因为这样,这部作品才那么的吸引人。
其次,作品中对现实饱含忧虑的深刻反思,也令人敬佩。作品开篇就说“我周围的空气多么重浊。古老的欧洲在沉重、污浊的氛围中已经变得麻木迟钝,猥琐的物质主义压抑了思想,阻碍了政府和个人的行为。人们在卑劣、自私自利的谨小慎微中憋闷而死——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凌弱小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也是一个亟需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时代。于是,他才精心挑选了以上三位,希望其着力刻画的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以他们高尚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唤起整个社会的正能量。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也似如此,经济浪潮下,物欲横流,美好人性正在丧失,到处充斥着欺骗、野蛮的冷暴力、机巧的人心,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正在遭受来自心灵和外界、来自国内和国外的考量,非常不幸的是,一部分人正走在危险的路上。《扶不扶》的抉择,“毒胶囊”、“毒奶粉”、“裸官”等等之所以会成为热议,不是正从某些方面反映了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吗?还听人说,有网友将现今之中国比喻为一个柔弱的女子,我当时就很奇怪,为什么不是“伟丈夫”而是个“弱女子”呢?后来一想,还真是的,对于越来越缺少勇气和骨气,越来越蔑视真正的勇士,越来越冷漠甚至残酷,越来越把明哲保身当作人生哲学,越来越没有民族底气,崇尚金钱与权利更重于公义与正义的国家,不是个“梨花带泪的弱女子”,是什么呢?我们的社会其实也需要贝多芬们、米开朗基罗们、托尔斯泰们!
其中有段托尔斯泰对教育的看法,我觉得颇有意义。他发现,真正的民众需要的教育在校外——通过报刊、博物馆、图书馆、街道和现实生活进行。他甚至不允许一小撮所谓的精英分子,将自己的学问和错误认识强加给他们所不了解的民众。他说,他们没有权利这样做。种种强迫行的教育方法在大学里从来培养不出“人类需要的真正的人才”,而只能培养出”堕落的社会需要的人”。我想,这既是给当时的人的提醒,也是给我们。非常欣喜的是,我们现在正大力提倡的全民阅读活动,正好是顺从了他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的想法。
“阅读滋养底气,思考激发灵气”,我想,徜徉在伟大作品中的每一个读书人,是天下最满足和清醒的生活的歌者、牧者和思想者吧。随着这些伟大的心灵,我们才能站在更高处凝视我们所热爱的生活。
第二篇:《名人传》读后感优秀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是《名人传》。它的作者是罗曼·罗兰,这本书里主要讲了三位人物: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在生活中都经历过磨难,但是都勇于面对,以顽强的毅力与磨难作斗争。顽强拼搏,最后取得成功。三位人物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贝多芬小时候很喜欢音乐,但是家里穷,贝多芬二十六岁的时候竟然双耳失聪了,这对一个音乐爱好者来说,已经画上了句号。他想过自杀,但是他最后还是嘴里咬着一根小木棒敲击钢琴的键,用听小骨来感知音乐,他克服了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讲致命的打击,在那样令人窘迫的境地下进行创作,从辨识音节开始到创作简单的乐曲,久而久之这个打击竟然变成了好事,可以使他不受任何外在的干扰、心无旁物地完全沉醉于创作之中,于是一部不朽的音乐巨作诞生了,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第五交响曲——命运》。
每当我想起《名人传》中的大音乐家贝多芬,想起他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总会胸口发紧仿佛一种力量充满在心中,我在困难面前没有理由退缩!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方程题,有一道题我想了快一个小时还没想出来怎么写,所以我决定不写了,可是我又想起《名人传》中贝多芬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就继续琢磨那道题,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终于解开了这道难题。看了这本书,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不懈、勇于面对,一定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我希望没有读过这本《名人传》的同学一定要读一读。
第三篇:名人传读后感
导语: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名人传读后感范文三篇,希望有所帮助!名人传读后感
本书的首位译者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其实它一直在阐述一个道理!一个宿命最终还是结束在一个人质地坚硬的生命中!
名人传读后感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着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即使这样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名人传读后感《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写《名人传》,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绍的是贝多芬,之所以先介绍他,是因为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难经历能给予别的受苦难者以力量。
作者说他外貌平平,并用细腻的手法将外貌描绘得格外生动。贝多芬的童年与莫扎特相比,是无光的,艰苦的,并且少年时代的他就开始为经济问题操心,中年疾病缠绕着他,但他依旧与病魔抗争。
他饱受身与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运屈服,但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个骄傲而孤独的伟人,没有人理解他,懂他。从他的经历中,我知道他一生都处于困苦中,友情,亲情,爱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这一生就像是一个雷雨天。我能感到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抗争,他对艺术的热爱,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拥有力。米开朗琪罗一生遭受历任教皇差遣,始终处于超负荷的工作之中。他的创作伴随着贫困、疾病、劳累、仇人离间、亲人薄情寡义……然而,他没有放弃努力,用血泪创作出了不朽的传世佳作。最终,米开朗琪罗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已成为西方美术历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托尔斯泰随人家境优裕,但他一直牵挂在受苦难的民众。他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冲破世间束缚,用生命去追寻信念、真理和正义,可谓“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第四篇:《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读后感
刚拿起《名人传》的时候,有种想丢下的冲动,这是一本人物传记,害怕看枯燥的传
记体文章,但翻开《贝多芬传》我就停不下来了,不同于其他枯燥的传记体文章,罗曼•罗兰并没有一直追溯他们的人生历程,而是用心、用真情的理解了他们的人生,理解了他们的苦痛,用心去写了他们的心路历程,写的平淡,没有特别华丽的词语,没有枯燥的专用名称,有的是心底里最真挚的那份情感,毫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流露着,于是可以那么感人肺腑,每一段文字都深入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牵动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源 于对音乐和美术艺术的喜爱,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的人生和心路历程深深地影响了我、震撼了我。贝多芬——莱茵河畔一户贫苦的农名家庭的孩子,被父亲用暴力逼着学习音乐,虽然并不幸福、并不轻松,但却因此挖掘了他惊人的音乐才能。不幸的生活使他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性格孤僻的他只有对音乐有由衷的热忱。他没有因为生活的不幸而自暴自弃,相反的,却无限激发了他的音乐才能才留下那么多震撼人心的曲子,创造了他一生的辉煌。
而米开朗琪罗,本没有贝多芬那么乐观澎湃的心,甚至有着脆弱的神经和人性的各种弱点。他与贝多芬相同的,是他那种无法自控的艺术天才对他 的支配,让他对艺术有着无限的追崇和不懈的努力,无论教皇如何打压、生活如何折磨,他没有轻易的放弃艺术,而是让这种 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在 他心中饱含信仰的那片土地上尽情的滋长。虽然他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就算在当时他的作品不被理解,但他仍然我行我素的在作品中挥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于是他的作品被赋上了一种像他一样的精神和品质。
最后写的托尔斯泰——俄国的一面镜子,他用他的美好心灵感 知着、描绘着这个世界,留下一部又一部巨著,像一盏指路的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进的路途,帮助一颗 又一颗迷失的心找回了方向,找到了力量。
他们都一样,无论受多少苦,无论受多少打击,他们从来不会放弃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为他们 自己的执着而不 断 执着,于是他们可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
生活中,苦难是难免的,在人生的长河中,若能逆流而上,便也就是超越了自己。不可能每个人都成的了伟人,因为会遇到这样不幸的人是少数,而且 能够做到他们这样在逆境中成长的更是少数。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意志力和信念。我们要让自己也具有如此的品质和力量,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看完这传记,仿佛被重新注入一股生命之源,让迷茫的心坚定,让无力的躯壳充满了不 顾一切的力量,这就是书本带给我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五篇: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读后感
痛并快乐着。这是对于贝多芬最好的诠释。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
就正如傅雷在引言翻译的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苦难,命运,应当用“力”去反抗和征服;对人类,应当用“力”去鼓励,去热爱。而贝多芬,将他这份“力”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弥撒曲》里的泛神气息,代卑微的人类呼吁,为受难者歌唱......《第九交响曲》里的欢乐颂歌,又从痛苦与斗争中解放了人,扩大了人。这份力量在他的作品中穿梭,直至现在,人们仍为他的作品所激励。
作为一个音乐家,他明白什么是他想要的。青年时,朋友们向他提起他的声名,他回答说:“无聊!我从未想到声名和荣誉而写作。我心坎里的东西要出来,所以我才写作!”哪怕上帝拿他的命运开玩笑,他也在所不辞,与上帝搏斗。耳聋,对平常人的一部分世界的死灰,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灰。即便如此,贝多芬还是不屈不挠,重造那个已经死灰的世界,用他那强大的力量。
罗曼·罗兰用三个伟人的事迹向我们诠释了他们伟大的一生。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后世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凌云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摸着,在贫穷与疾病的铁战上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