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有一次上《图书发行》课时,老师在讲图书宣传的时候讲到封面宣传语,就拿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来举例: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让你发现光芒的机会;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知道谁是你的贵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当时老师在念这段话时,我觉得这话写的好精辟,好有才,真是太能触动我心了。当时就产生一种想买这本书看的欲望,因为那段时间我真的是有点迷茫。都已经是大二下学期了,可我还是找不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太多的期望。考研?我的年纪太大了,而且家里的条件也没有那么好。出国?根本就是不可能。唯一有点希望的就是考公务员,但是看到竞争比例和背后所隐藏的潜规则,我对自己又没信心了。也许我注定就是个“三无”人员吧。谁的青春不迷茫,那迷茫之后呢?作者刘同在迷茫中奋斗,成功地完成了屌丝的逆袭,由一个北漂族转型成为光线传媒电视资讯事业部副总裁,从23岁到31岁,8年的时光,对于很多正在奋斗的苦逼屌丝来说,他已经算得上是成功了。用文字去看一个人,好像成功是很简单的;但是用行动去丈量一个人的成功时,发现每一步都走得好艰难。老实说,我不是一个很渴望成功的人,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也都不同。我只是想让自己能有所作为,对得起关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母,他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虽然觉得这本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是真心觉得它的宣传语很不错。市场上关于表现青春这个主题的书,可以说是车载斗量,但是这本书一出来立马就成为畅销书,除了作者本人的小有名气外,我个人觉得那个宣传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少我是冲着那个宣传语才买的那本书。由此可见,好的宣传语对一本书的销售能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学习编辑出版的后生来说,这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谁的青春不迷茫》成为了畅销书,关于它的读后感也很多。不过,有一些读者的读后看法并不是很肯定这本书,肯定刘同的写作。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些读者在一开始看到宣传语的时候对书的内容抱有很大的期望,当看到内容时,预期效果没有达到,失望的情绪就大大增强了。虽然,我也是这类人中的一个,但是当我真的静下心来看刘同的青春成长历程,发现有些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有些经历是每个在青春期成长的人都会遇到的。
“成长中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低头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诚恳的姿态,是一种学习的姿态。成长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最终才会长大,当你开始学习他人的时候,就证明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明你已经在慢慢认识自己,而人最难认清楚的就是自己,这就是你对自己的肯定。“你成长所有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解决了,你就成为了你这类人当中的幸存者。不解决,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为谁。”很喜欢这几句话,但是对前半部分也有一些困惑:问题也可以量身定做吗?那这些问题是不是会“量体裁衣”呢?“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遇见鼓励他的人。”真的是这样吗?我怎么没遇到,有时候好几天都没人跟我说一句鼓励我的话,这是不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以后并不会有所作为。虽然没人鼓励我,但是我仍然很感激我遇到的每一个人,相遇即是一种缘分啊。尤其是那些隔着很远就主动跟我打招呼的人,他们让我的存在感变得很强,我很感激那些人,也许在她们的招呼声中就包含了对我的鼓励呢,这也说不定,这样看来,我每天也都能遇到鼓励我的人,真好!
“我们之所以战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我们之所以战斗,就是想要改变自己,适应世界的变化。还是觉得刘同说的话比较精辟,又谦卑又霸气,很是符合现代90后的性格。我们没想改变世界,只想改变自己,用战斗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而已。
第二篇: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每个学期的假期,学校都会布置一项任务,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与同事们分享。内心深深地觉得这一任务极有意义,但自己对于阅读并不觉得应是强制性的。带着一种阅读的欲望,捧起一本书啃,何时何地都能做的事,最好耳朵里还塞着一副耳机,伴着音乐,随着文字,任思绪流淌„„正如旅行,其实无需计划好久,说走就走不就是时下最流行的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份美好。
不想说自己走了多少地方,对于那些真正的旅者来说,自己所走的那些地方无非是凤毛麟角。但内心却深知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也不能骄傲地说自己读了多少书,也谈不上爱阅读,但至少能做到喜欢,喜欢阅读,喜欢那种捧着本纸质书的感觉,所以只要遇到好书,即使再贵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扯了那么多,接下来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最近读的一本书。
在谈书的内容之前,我们可以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刘同。有人说不喜欢刘同,可对于我而言,作者的好坏,书的好坏虽有区别,但不那么深刻,一个人能用自己的力量“拼凑出”那么多的文字,即使不咋地,至少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拼凑文字需要静下心来花很多心思和精力。所以对于一个“有文化”的你来说,你至少要对文字有最起码的尊重,任何的书都有值得读的一面,就看你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哈!好像又扯远了,言归正传吧。刘同,一名80后帅哥作家,这是我最粗浅的认识,同时,他也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光线营业部副总裁,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2010年开始担任《职来职往》的特约嘉宾。2012年,刘同以特约评论员身份主持《中国娱乐报道》“坦白讲”版块。同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校创意总部特聘为“创业导师”。曾担任电影《伤心童话》的制片人。同时,监制的话剧《职场急诊室》在北京木马剧场首演。他的代表作品有《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 虽败犹荣》、《五十米深蓝》、《离爱》等。我读过他的《我的孤独 虽败犹荣》、《谁的青春不迷茫》,还买了其他基本书,还没读呢。买书,好像有这样的错觉,我买了这几本书,貌似我拥有了它,便有了种读过了的错觉。
去买刘同的书,读刘同的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买刘同的书,是因为“哇塞,帅哥作家,总裁作家”,读刘同的书,是因为他对于文字的那种激情值得我尊敬,其实一开始我也有提及,能拼凑文字的人,本身必须是一个爱文字的人。而刘同确实是有着那一份底蕴的人。
我,应该还谈不上有底蕴的人吧!所以,写文字的时候总是能不围着主题,东拉西扯一大堆。
既然谈书,最后还是简单地谈一下这本书吧,不然,语文考试时,此类作文可是无分数可得了,直接列入垃圾作文了,嘻嘻!
《谁的青春不迷茫》讲述了奋斗小青年刘同十年逆袭人生,送给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一个人,十年的光阴,里面的故事,虽做不到让你深省思考,但却能让人会心一笑,笑的同时,你或许就能简单地思考一下。因为刘同是80后,所以在他的故事中隐约发现了与自己略有相似的影子便无可厚非。
阅读的时候你或许会觉得有许多你不知所谓的东西,但你或许无意中发现了适合自己的文字,一样黑暗迷茫撞破头的青春,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以及他努力呈现出的本真。
本书写的是十年的人生经历,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从2004年至2012年近十年的自己,每一年以若干主题的文字,把这一年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进行描述,并来个小小的点评。其实每一篇你都可以单独来读,把看似不连贯的篇章组成了人生中一个十年,稍大点的篇章,人的一生说来也并不长,几个十年就组成了。但有几个人,能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人或事,拿文字用心地记下来。“在大同的世界中,做小不同的自己”这是刘同对自己名字的诠释,也是每个人在做的每一个不同的自己。
下面摘录一下精彩的段落和大家共享一下。
1.当我们尽力把悲观的事情用乐观的态度来表达时,你会发现迷宫顺着走到出口就能遇到光明,倒着回到出发点一样光亮。我们都一样,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当下使劲的样子。会狼狈,有潇洒,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动荡,不怕转机,不怕突然,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2.现在看来,很多人包括自己就是那样,好起来时,温顺得不行,翻脸时,完全成为另外一个人。以前的人是逐渐变化,好歹有个变。现在的人是直接死机,连个招呼也不打。其实我也不知道,越是翻脸不认人的人,越是重感情的人,因为控制不了重逢的想念,所以不如抑制涌起的杂念。越是能过渡平和,谈笑如昨的人,你在他们的心中也不过是个过客。你们就恨我吧,谢谢你们还记得我。
3.所有的青涩都是美的,最后的遗憾都是印象最深的。
感情的开始就是一颗沙粒进入贝壳的开始,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沙粒才有可能成为一粒珍珠,叫做幸福。
琐碎的回忆,如柳絮绵绵,堆积在路口,成了难以逾越的伤。青春没有选择,只有试一试。
说实话,刘同的经历我作为一个同龄人没有那么多强烈的共鸣感,或许只有当自己亲身体验过之后,那种共鸣感才会逐渐增强,但哪有两个不同的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经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我在想,是否要想成功,我们是不是有些共同要有的亘古不变的真理呢?比如积极的心态,勇敢自信,还有坚持„„在成长的岁月里,有哪些东西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呢?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事只要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了,不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我们就没有后悔,生活中的我们有很多的迷茫,有诸多的不顺,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我们继续往前的步伐,每一种阻碍都是对我们的一种历练,我们敢于面对,我们才能成长。
第三篇: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谁的青春不迷茫》这刘同的心路历程和奋斗故事,没有想象中的励志。本以为这是一本指导我不迷茫的书,然而读完我却更加怅然了。那种回首时的再度感悟夹杂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细腻的笔调道出青春一点又一点离逝的滋味,足以让人哽咽。
身边的亲人走了,朋友换了一波又一波,身边曾经缠绵的那个人也已不知去向何方。自己好像成长又似乎一成不变,一切恍惚若一场梦境。城市里霓虹闪亮,酒吧州觥筹交错,夜里伏案作文。一个青年为了梦想疲于奔命,耗尽青春却一无所有。而有的人却只选择逃避,害怕茫然失措,于是麻木不仁地沉溺于灯红酒绿的生活。关于爱情与前途,关于现实与未来,其实谁都迷茫。文字与照片记录下青春的点点滴滴,十年逆袭人生不仅属于刘同,也属于我们的未来。不觉得这本书有多好,只是有太多共鸣,有太多话说到了心里,大概主题除了青春就是爱情和梦想。或者说青春本身就是一本书,在它面前再多的语言,都显得品淡无味。这本书的意义或许在于它能为我的青春做个见证。虽然在时间面前一切都显得无能为力,但我们能做得就是挥洒青春赢得未来!虽然迷茫,也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他们不喜欢失望。没有人喜欢被误解,只是他们不喜欢争辩。没有人喜欢冲动,只是他们不喜欢被瞧不起。我们每个曾经被置为可笑举动的背后,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强烈准则,我们远比别人想象中更尊重自己的选择,我们也远比别人想象中更能对自己负责。这是《谁的青春不迷茫》书中最经典一段话。面对磨难,要坚持下去,可能你会伤得更重,会迷茫,但只要你支撑下去,努力亮着自己那渺小的光束,起码能让周围的人在黑暗中一直看见你。对于自己选择的路,要相信与尊重自己的选择。坚持了,总会有结果。
第四篇:《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也就是在职来职往的时候看过刘同,一开始不是很喜欢这一类人物,整个舞台似乎他发言的最多,容易激动,言语偏激,似乎不算是我心目中成功人士的模样,缺乏了成熟与内敛。也许是我太过苛刻了一些,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也并不是只有一个模板,看着这个社会小青年的十年青春路,我突然觉得这是普通人的奋斗史,没有那么高不可及,一样走过了迷茫的青春,一样有的酸甜苦辣,虽然这本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华丽的辞藻,但是就是这么一年一年,一个人的生活,实在贴切。渐渐的觉得,看一本书,其实是在书里寻找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他人的笔尖传达。下面记录了一些颇有感触的语句。
1、时间隔得越远,记忆就越清楚,那种深刻的孤独式的记忆,常常来源于童年一个人的时刻,因为没有人对话,所以双眼力图把所有看到的都记录下来,田埂上的一朵花,三两只踉跄前进的蚂蚁,绕过了一捧土,爬过了一根折断的树枝,我看得到它们的前进,却不知谁会知道我的前进,那种貌似深刻,实则幼稚透顶的思考,却让我骨子里开始拥有了一股安静的力量,在喧闹时,能旁观,在冷静时,能思考,狼狈时,会克制,失败时,会自嘲,哪怕到了今天,我依然会偶尔的防空,那不是空闲,而是自由。
--能够观察的这样细致的画面,应该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心里装着这样的画面过着自己的人生,人生总会多了几分的真实与质朴,不论走到了哪里,都有足够的城府去面对一切的变化。
2、孤独感并不是靠在一起就能解决的,而某种状态的孤独,才会让我们每个人呈现出新鲜的自己,在茫茫人海中让人得以辨认。
3、没有人能在这个紧张的社会上还能恣意的信守自己关于自由的承诺,这未免不是一种悲伤。
--是的,有一场想爱就爱的恋爱,说走就走的旅行,看上去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已经不能单纯的想爱就爱了,以前觉得相亲没什么,反而可以在最快速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曾经多么自傲的在朋友面前说相亲的各种好处,恣意的把同学的爱情夹杂着各种地域,年龄,家庭背景等等外界因素,因为那时候觉得只有克服了这些外界的因素才能确保爱情的稳定,可是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我们确定了这些外界的因素以后,还会有爱情的存在么。也许想的太多反而限制了自由,限制了爱情本身吧。
4、关于回忆,不知在何时,已经成为我们拿来力证自己童真与纯粹的工具了。一起围坐时唏嘘,散了之后又回到现实无动于衷。你流着热泪仿获至宝般的模样也仅仅限于谈起过往的时刻,于是,围坐着祭奠青春,早已成为了大龄青年雷打不动的周末消遣。我们没有看望过老师,没有联系过同学,没有回过母校,没有时间和兴趣拨打千方百计寻来的同桌的号码。一切都是祭奠的形式,死去的青春化成灰也埋葬不了如今寂寞的单身。所以,说谈就谈的恋爱,说走就走的旅行,才显得尤为珍贵。那是我们避免灵魂僵直最好的方式。
--昨天挤地铁的时候看了看地铁站,我宁愿花一个小时去距离6站的新街口,也未曾去过那个6站距离的南医,没有去过江苏海院,没有看过同学,没有看过亲戚,去外地上学的同学经常羡慕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叫一大群朋友出来玩,却不知道,当我们真正有了这样能够的机会的时候,还会不会主动的叫上一大群朋友出去high.死去的青春化成灰也埋葬不了如今寂寞的单身。
5、也许你的嘴上还会絮絮叨叨的说你爱着谁,可你的伤口早就愈合,你都忘了伤口在哪里了。这就是这个年代的我们,我们比自己以为的更容易受伤,但我们比现实的我们更容易承担。
6、我和我爸有个共同的特点,特喜欢走在陌生的地方,有山有水更好,一路走过去,一句话也不说,亦步亦趋,是我心目中的父子关系。
--我跟爷爷说话很少,却常听爸妈说爷爷在惦记着我,其实从小时候,爷爷就喜欢带着我到处玩,即使是在那个女孩还不受重视的年代,对于亲人,我有种无法言出的感情,亲情至上,爸爸妈妈给了我全部的爱,爷爷奶奶也是,外公外婆,等等,这种感觉不能说出,说出来眼里就会有几许泪光,真的不是我在矫情,也不是我的泪点低,虽然他们的爱有时候让我觉得我承担不起,但是我就是愿意在我的世界里,他们都是天使,永远守护,有的人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我觉得那还很遥远,有着这些亲情,一个人,不孤单。
7、每个人都很幸福的活着,我觉得我幸福的原因是,我终于完完全全体会到了和他们待在一起的快乐,尤其是当我爸看到我也喜欢捕鱼,而我妈看到我帮她拔笋的时候。我真是一个好儿子,他真是一个好爸爸。
8、真正的朋友就是一个灵魂活在两具肉体中。
9、我们留住了一些,只是想证明从前,几首重复的歌,几条没删的短信,几页泛黄的信纸,活在过去的岁月里,早已经没有了生命,却能证明从前。
10、其实两个人在一起,外力都是毫无作用的,因为要在一起的最终是两个人。最后如果真的是崩塌了,也顶多是外力给了一点暗示,推倒壁垒的依然是自己。
11、爱情不能轻易开始,他所带来的伤痕很久才能抹去,爱情其实也很纯粹,爱就爱了,不爱就不爱了,但是我始终认为爱情是有保质期的,变成了亲情才不会消失的那么快,才能承担的起外界的压力。
12、成长有一瞬间给我的感觉就是-并不是学会了避开危险,而是学会了不怕疼痛。
13、其实这一切就够了,很多事情做出来,内心第一念头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而是为了有价值,那是一种珍贵的存在感,也许今天有人不懂“存在感”这个词,但总有一天你会懂的。
14、所以每一次开心,我就拿相机拍下当下的场景,因为我知道未来一定会忘记。
--所以每一次的看书我都喜欢摘录一些经典的话语,只是为了不忘记自己曾经看过这本书。不忘记自己在每本书里发现的自己的影子。
15、后来我常观察,很多人与我们发生了争执,争执的往往是同一件事,就好比绿灯亮了起来,我们的车都可以通过了,但我说绿色是绿色,你说绿色是蓝色,于是我们为此争了一天。
16、有人靠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用环境救赎自己,有人发挥失误进入大专也能只身一人闯出一片天地。千万不要认为中考,高考,或者一次面试就会决定自己的终身,只要内心那一盏灯能够为自己点燃,持续燃烧,每当失去方向的时候,看看自己内心的光亮,一切就不会惶恐了。
17、征求意见只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一致的,就放手去做,不一致的,小心去做,总之,必须去做,因为这是我自己告诉自己的。
18、并不是朋友越多,你就学习的越多,还有一个危险-那就是解释变得越来越多,时间浪费的越来越多,遇见那种你还未张嘴,对方便猜出你的心意,这样的人,谈恋爱也不觉得后悔。
19、很多人闯进你的生命里,只是为你上一课,然后转身匆匆就走。
20、只要真正想学,从一个屁中都能揣摩出一个发音。
21、人总有一段时间,只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这些有价值的人的肯定,以及习惯旁观者的背景音。
22、孤独是自己追求的某种独善其身的快感,而寂寞则是灵魂都无歇脚处的凌乱。
23、投入去爱,投入去工作,投入去憎恨,投入去苟且,投入呼吸每一口空气,能分辨出氧气的成分和阳光的温度,投入把一生切成一个一个你说得出来的形状,然后炒一盘热菜,吃下很多碗饭。
24、十年的青春轨迹,总得盛开一两朵沉甸甸的花吧。
25、跟谁是否亲近,不在于你在ta面前多么完美,而在于你敢把多么不完美的自己在ta面前摊出来,不但摊出来,心情还很放松。
第五篇:《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范文模版)
读《谁的青春不迷茫》有感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大一一次晚自习上,那时我的状态比较低迷。碰巧,我在桌子桌肚里发现了这本书,封面上写着“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你发现光芒的机会。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知道谁是你的贵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些话像一道阳光照进了我的内心,我被打动了,于是我决定暑假里读一读这本书。
这本书挺新奇,作者收录了一些他往年写的日志一类的文章,再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写上自己的感悟,正如这本书的自我简介,是跨越时间的与自己的对话。多年后的自己看当年的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很是奇妙,就像穿越。我曾经在初一时候也记过日记,当时会经常在里面写上“未来的我”一类的字眼,现在读来很有意思,那时候的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用操心。
在书中刘同25岁的自问自答,他是自己是“狗,很贱很贱的狗,怎么弄都死不了,整天乐呵呵的,保持良好的贱狗心态有助于正视自己”。看到这个我想起了我妈跟我说做人脸要厚,心要黑。当然我不能做一个黑心的人,妈妈这样也是怕我受屈。确实,脸皮厚真的是很重要,不懂得坚持,不懂得争取,不懂得追求就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像一条贱狗,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自己可以过得开心,也可以比较舒服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轻易的被达到,轻易地放弃,夹着尾巴逃走,就会在奋斗的路上停滞不前。
所谓的迷茫,就是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与未来不知所措,浑浑噩噩,胡乱徘徊。刘同说,“今天永远对明天充满幻想,才有坚定的信念活到后天”。我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有不少人是缺乏目标的,不管是小目标还是长期目标,如果缺乏了,生活没了动力,就会感到天天无事可做,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就是浑浑噩噩地打发时间,完成任务。说实话,我大一也就真的是来混日子的,没什么目标,最多就是不挂科。对未来,我一无所知,迷茫成了主旋律。
刘同则不一样,他是个很有主见,目标明确的人,他坚持写作,坚持梦想,对电视狂热,所以,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电视人,也在写作上获得了成功。所以,他做事很有方向,湖南的奋斗,北漂等等。作为缺乏梦想的一代,我们确实能从这本书里学到很多。这个已经是被说烂了的话题,对梦想的寻找,追求,在这里就不想说太多了。总之就是要知道自己想做的,应该做的。我目前的小目标就是能拿到奖学金。
书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刘同的朋友们,与朋友的相遇,离别。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而且感情很细腻的人。在他追逐梦想的崎岖道路上,陪伴他的是那些性格各异的可爱的朋友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和家人的支持,刘同才能更好地走下去。刘同体会到的朋友的意义就是“帮你弥补生命缺失记忆的亲人”。每一段时光总有一些很重要的朋友在你身边,帮助你,跟你一起奋斗,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是我们很重要的一笔财富。当然,耐得住寂寞与品尝孤独也是很重要的,不可能每分每秒你都跟别人待在一起,寂寞中你能更好地思考,更好地认清自己。
刘同还有一点很是让我佩服。在《我只是给自己一个假期》里写到,他的父亲曾经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就是一个大人,请不要再指望我的任何帮助,于是他坚强起来,不依靠他,不依靠妈妈,完全开始依靠自己。这个行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到。我想们大二的同学都应该是成年人了,不依靠父母的人存在么。我曾经想过当我十八岁那天起就把花父母的钱记下来,等我有钱了再还给他们,却根本没有做到,更何况是完全不依赖父母。如此的独立,我想这也是刘同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这么多年我都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我的独立性真是不敢评论。我不如同龄人那么独立,那么善于交际,这是我能力的缺失,也是我向前走的障碍。我也不够坚强,不够勇敢,不够目标明确,人海茫茫,我是一滴渺小的水。我想我要通过改变让自己也能折射出美丽的光。
这本书有太多让我警醒的句子,感谢巧合让我遇到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