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拘小节的人》__观后感
小节不拘究可哀
——观《不拘小节的人》有感
不拘小节自未知,相亲之侣人不识。
几番孤行落阴影,待到明晓事已迟。
讽刺文学作家李少白擅长在作品中讽刺挖苦别人,而自己却是个不讲公共道德的“不拘小节”的人。一次,他应邀去某市作报告,虽以文人雅士自居,却做了一系列不文明的事,例如:坐火车占两个人的位置,吃水果乱扔果皮,游湖逛公园、参观图书馆、看戏时又惹了许多麻烦,受到人们的指责。陪伴他的某市文联赵主任,其是个忠厚的长者,老是替他向别人赔礼道歉、垫付罚款。李少白未见过面的女朋友敏英恰巧亲眼目睹了他的所作所为,当李少白作完报告到敏英家拜访时,敏英当面严词指责他不讲公共道德的 恶劣行为,使他面红耳赤、十分狼狈。两人的恋爱关系也因此而彻底告吹。
《不拘小节的人》是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情景喜剧片,虽然五十多年过去了,但是今天看了之后依旧会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在欢声笑语的背后,我也有不少的感触。影片中从李少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文明现象,引人深思啊。李少白从在火车上占两个人的位置出场开始,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之后便开始了他的滑稽之旅,这一系列的不道德,在他的眼里或许就像他在最后说的“这么严重啊“”小题大做“一样。但我想说的是细节决定成败,这些事情在某些人眼里看似虽小但实则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国家的品性。电影中李少白曾说:“哪怕是生活小细节,只要是违反公共道德,我们就要加以无情的讽刺,我们要以讽刺的烈火,把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道德的东西统统烧毁。”可他并不知道,最大的不道德在他自身,最大的讽刺也在他自身。
这样不拘小节的人统称为没有公共道德的人,现实中,这样的人在违背公共道德时往往是不经意的,我们或许在某些时候也扮演了这样的角色。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向来是以有礼仪而享誉全球,但如今,在国外的名胜古迹、观光景点中,像“禁止随地吐痰”这样的提醒人们注意公德的标语往往是用汉字书写,提醒的往往是中国人,难道我们中国人没有公共道德吗?难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在我们这一代消亡吗?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李少白这样没有公德的现象出现在我们身上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习礼仪规范。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礼仪的约束靠道德修养的自律。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
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子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一个人有礼仪就可以被重用,就能成大事,就能受人尊敬,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而且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你是否有礼仪,就反映了你是否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生活中,学习中,注意好礼仪,你会收到别人的另眼相待,你会收获与众不同的东西。
卢梭说:“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是的,社会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心灵的窗;社会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蔚蓝的天空;社会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在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大地上,让我们学习礼仪规范,让我们遵守社会公德,让我们展现当中国的风采。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我们九零后,也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规范社会公德、建设和谐家园的重任。所以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有美好社会道德的人。
第二篇:《不拘小节的人》观后感
小节不拘究可哀
——观《不拘小节的人》有感
不拘小节自未知,相亲之侣人不识。
几番孤行落阴影,待到明晓事已迟。
讽刺文学作家李少白擅长在作品中讽 刺挖苦别人,而自己却是个不讲公共 道德的“不拘小节”的人。一次,他 应邀去某市作报告,虽以文人雅士自居,却做了一系列不文明的事:坐火车占两个人的位置,吃水果乱扔果 皮,游湖逛公园、参观图书馆、看戏 时又惹了许多麻烦,受到人们的指责。陪伴他的某市文联赵主任,是个忠 厚长者,老是替他向别人赔礼道歉、垫付罚款。李少白未见过面的女朋友 敏英恰巧亲眼目睹了他的所作所为,当李少白作完报告到敏英家拜访时,敏英当面严词指责他不讲公共道德的 恶劣行为,使他面红耳赤、十分狼狈。两人的恋爱关系也因此而彻底告吹。《不拘小节的人》是我国建国初期的优秀喜剧片之一,五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看起来依旧会给我们带来笑声和思考。文艺作品的确有夸张的成分,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李少白这样的不拘小节的人的确是存在的。这样不拘小的人统称为没有公共道德的人,现实中,这样的人在违背公共道德时往往是不经意的,我们或许在某些时候也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向来是以有礼仪而享誉全球,但如今,在国外的名胜古迹、观光景点中,像“禁止随地吐痰”这样的提醒人们注意公德的标语往往是用汉字书写,提醒的往往是中国人,难道我们中国人没有公共道德吗?难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在我们这一代消亡吗?
电影中李少白曾说:“哪怕是生活小细节,只要是违反公共道德,我们就要加以无情的讽刺,我们要以讽刺的烈火,把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道德的东西统统烧毁。”可他并不知道,最大的不道德在他自身,最大的讽刺也在他自身。
李少白从在火车上占两个人的位置出场开始,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便开始了他的滑稽之旅,这一系列的不道德,在他的眼里或许就像他在最后说的“这么严重啊“”小题大做“一样。但我想说的是细节决定成败,这些事情在某些人眼里看似虽小但实则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国家的品性。
那么,在那样才能避免李少白这样没有公德的现象出现在我们身上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习礼仪规范。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礼
仪的约束靠道德修养的自律。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子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一个人有礼仪就可以被重用,就能成大事,就能受人尊敬,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而且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你是否有礼仪,就反映了你是否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生活中,学习中,注意好礼仪,你会收到别人的另眼相待,你会收获与众不同的东西。
王守仁说:“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是的,社会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心灵的窗;社会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蔚蓝的天空;社会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在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大地上,让我们学习礼仪规范,让我们遵守社会公德,让我们展现当中国的风采。
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我们九零后,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规范社会公德、建设和谐家园的重任。我相信也有信心认为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会再次被世界所铭记,中华民族会因她的优秀品德而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不拘小节危害大
不拘小节危害大前几天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两则个人评价是这样写的,第一则是:本人诚实守信,自信乐观,简单直接,不拘小节。第二则是本人幽默、稳重、坚强、不拘小节、耿直、乐观向上、老实。我们可以听出来,这两则个人评价都把不拘小节当成了自己的优点,那么不拘小节是优点吗?成语大全上是这样解释的:所谓
不拘小节是指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后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可见不拘小节不是优点,而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
早在1956年我国拍摄的一部喜剧片《不拘小节的人》的电影片段中,讽刺了那些在公共场合不讲文明的人。现在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不拘小节的现象,其实还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出现,在我们单位也随处可见,如果注意一下,你会发现很多。
一、不拘小节的具体表现有那些
不拘小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我把它划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行为方面的。如随地吐痰的、乱踩草坪的、走路不按规定摆臂的、乱扔瓜子皮,纸屑的、在教室内或在公物上乱刻乱划的、站没站相,做没坐相,有“三手”现象的、公交车上不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有时外出不请销假的。
二是语言方面的。说话随便不讲究方式,对象的、开玩笑过度的、在共公场合高声喧哗的、说话粗鲁,带脏字骂人的。
三是礼仪方面的。见了上级不敬礼的、不尊重领导,私下对领导评头论足的、不打报告随便进出领导房间的。
四是生活方面的。军容不整,个人物品摆放零乱的、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现象和我们大队从严治军的背景格格不入,也不符合条令条例的规定,违害很大。
二、不拘小节的危害
(一)不拘小节容易引起纠纷
战友之间相处时,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事,因不拘小节而引起纠纷的,比较常见,95年我在31军实习时,遇到过样一件事,当时服务中心的一个第二年兵小李,平时不拘小节,喜欢和他班长开玩笑。有一次在分菜时,指着一个大冬瓜说,班长你看像不像你,因为当时有好多人都在场,在场的人都大笑不止,班长一下子接受不了,就骂小李,俩人开始争吵,发生打架,最后把小李打伤住院,班长因此背了个处分,也没转上士官,年底退役了,显然此事由小李说话不注意,开玩笑过度,不讲分寸引起的。目前大队很抓从严治军,我们每个同志都要以大局为重,从小节做起,从自我做起,为大队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不拘小节容易耽误大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志认为,管得细了、严了,显得婆婆妈妈的,没有风度。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从严治军是军队的铁律,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坚持从严治军,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的“写意”,而且需要微观层面的“工笔”。祸患常积于忽微。在军事领域,某些看似微小的失误,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导弹实验时,一操作人员因少拧了半圈螺母,招致导弹发射失败。20世纪90年代,“阿里亚娜”火箭爆炸,也是由于工作人员不慎将一块小小的“擦拭布”遗落在发动机里而酿成灾祸"。治军不严,祸患无穷。在未来信息化战争对从严治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战争的演变和武器的更新,分工越来越细,作战指挥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精细性日益增强,信息的表现形式、传输方式、捕捉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一个小配件的错位可以使高技术装备失去效能,一个漫不经心的疏忽可能是关系胜败的关键因素。实践表明,细微的东西,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抓细微就是抓关键,抓细微就是抓整体。越是现代化水平提高了,越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只有从细微处严起,才能使从严治军的方针落到实处,这也是我们各级领导的职责所在。
(三)不拘小节小节容易伤人
某公司新经理上任,自觉地走到车间看望工人。见新经理来了,大家都挺高兴地站起来。小马是个外向人,伸出手去和经理握手,谁知经理连看都没看他,把手伸出来,和小马碰了一下。人人都看到新经理这个动作,也就不敢伸手了。“新经理侮辱人,轻篾人,不把人放在眼里”的传言很快传遍厂内外,从此没人敢接近经理了。一个掌握一项新产品关键技术的高工,也因为经理“不拘小节”(拿他精心设计的图纸当扇摇)而要求调走。可以说该高工真的走了,新产品就只能是个好看的摆设。高工要调走,经理找他谈几次都谈不拢;他坚持要走,不放就歇病假。就在此时,身兼工会主席的书记从工友处听说该高工爱人病了。抓住机会,书记买了点东西就上门去探病。高工没想到书记会去看他,挺激动。书记还没坐下就说:“经理今天有点事没来,要我来看你,让你在家呆几天,照顾你爱人。”高工一听,觉得愕然,忙请书记坐下。还说:“这点小事还让你书记来家,真不好意思……”送书记出门的时候,高工对书记说:“我误会你们了,不走了;领导好起来,什么都会好起来的。”
第四篇:辩论材料 不拘小节 正方例子
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鲍叔牙曾说:“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节。”《东周列国志》中,齐桓公举荐宁戚,说:“此人廓大之才,不拘小节。”《后汉书》中评价虞延,说:“性敦朴,不拘小节。”可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自古以来就是受到仁人志士们推崇的至理名言。《辞海》中关于“不拘小节”的解释是:形容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不为小事所约束。“拘”是指不知变通的拘束、拘泥;“小节”是指无关原则的细枝末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对于那些想要成就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而对于那些已经成就大事的人来说,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评价角度。
今天,我方提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作为一种时代价值观,理由有三:
首先,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不是小节,不能只从它的物理量的大小来评价,而是应该从事物发展规律中去寻找和发现。对方辩友或许想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告诉我们“小节”的重要作用;又或许想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来警示我们忽视“小节”的严重后果。但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和影响的,哪怕它们看上去再小,又怎能说它们就是小节呢?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说: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个具体矛盾时,也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而“不拘小节”的价值观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它告诉我们,“成大事者”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拨开各种小节的干扰,把主要精力用来解决关键问题。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而资源的稀缺性则要求我们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试问,若我们把时间精力都耗在了“拘”这样那样的小节上,又何来的功夫去成就大事啊!
第三,跳出了小节的牢笼,挣脱了小节的束缚,我们不拘小节宽以待人,社会才更加和谐;我们不拘小节勇于突破,发展才能更快更好。我们需要不拘小节而敢想敢作敢为的魄力,但是,也需要不为小节所限,不被小节所累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更好的成就大事。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谢谢!
二辩:
听了对方一辩的辩词,我倒真想问一下,如果细节就等于小节的话,难道上帝存在于细节中就是上帝存在于小节中,上帝存在于无关紧要的小事中吗?这显然是“猴子摘玉米——瞎掰”了。
对方辩友又说不拘小节会引发不道德 的行为,将导致不择手段,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那我就更不懂了,不择手段杀人放火无所不用其极,这还是小事吗?如此黑心浪费之人,不是身陷囹圄,就是一枪崩了,还能成大事吗?所以请对方辩友认真区分不择手段和不拘小节,不要妄图以指鹿为马的伎俩来达到李代桃僵的目的。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着广泛的历史和事实基础,在此我将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也许大家还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扼腕长叹,可当看到“诸葛军中罚二十必亲览”的记载时我们不禁明白了个中缘由。一个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人当然会累死会被拖死,克复中原当然也只是南柯一梦。反观司马懿,接到女子衣服时的坦然,衣之大舞市的欣然,面对嘲弄的泰然,是对种种小节的不拘,才最终拖死诸葛,成就霸业。请问对方辩友,我们还要在无关大局的小节上浪费生命吗?
对方辩友总认为不拘小节就会不择手段,可事实上凡事必拘小节才会真正不择手段。因为凡事拘小节必将患得患失,事事以我为先,自私自利。袁术为了虚名迫不及待称帝,可却成了众矢之的,最后灭了。而朱元璋却在“高筑墙,广屯粮,缓称王”的建议下,不为虚名小节所累,一步步迈向成功。
孟老夫子舍生取义的教诲深入国人之心,在生面前亦不过为小节而已。因此请大家坚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三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古往今来,多少不拘小节的英雄豪杰建立了让人仰慕的赫赫功业,多少不拘小节的大师巨匠为灿烂的人类文化增光添色。
今天我方观点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首先,成大事者考虑问题不拘小节。我们提倡的是一种做大事应具备的价值观,战略眼光和思维方式:从大局入手,分清主次,把握核心,不为细枝末节所束缚,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大刀阔斧,放手去做。
其次,成大事者用人不拘小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根本不存在绝对完美的人,我们用人应取其大体。曹操曾说“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我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要用人唯贤,不拘小节。”
最后,成大事者应胸怀大志,而不拘于个人小节。不拘泥于小节既是成功之道,也是宽容亲和的待人态度。凡欲成大事者,应有大智慧,大眼光,大胸怀,大气量,不为小害所弃,不为小利所诱,善权其厉害,能糊涂,能包容,能屈能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苦身焦思,忍辱负重,终灭强吴。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谢谢!自由辩论:
1.对方辩友刚刚给我们提到,100%-1%=0的故事不正是告诉我们,即使您面面俱到拘了99%的小节,一个主要核心点没把握好,整个事业将功亏一篑呀。
2.咱们今天辩论的重点并不是小节和细节之间的区别,还是让我们回到辩论题目上来吧。我方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评价人物的角度,同时也有利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因此这句话具有它的真理性。
3.小节在,大节有亏,此人无足称道;大节在,小节有亏,此人光辉依旧。丘吉 尔生活上不拘小节,并没有影响成为英国人民心中的伟人。
4.不拘小节有利于我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干关键事,有利于我们灵活变通,有利于我们形成大刀阔斧的魄力以及敢为人先的勇气。从这个层面来说,不拘小节是值得提倡的。
5.处处拘泥于小节的人,思想必定被禁锢,做事情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做事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说话如履薄冰,试问这样的人如何干大事?
四辩: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的发言虽然精彩,但明显存在谬误: 1.反方同学错误理解“小节”与“拘”的含义;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以一时形态之大小论轻重,错误判断“小节”与“重点”。
2、误解我方观点。不拘小节不是不管小节,不做小事,亦非不重细节,更不是不择手段。总的来说,对方辩友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看清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对个人发展和现今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首先,小节是指无关大局发展的琐碎事情或问题。对于特定的事情,其“小节”会随着时空的改变而表现为不同的具体问题。决不能以一时的形态大小来衡量作用的轻重。一些看似虽小却会对发展影响深远的关键点就不是小节。所以,提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并非好高骛远,而是让人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整体的高度把握事情。告诫想成大事者要善于区分小节与关键点,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
其次,小节往往意味着不重要。在成大事这样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中怎能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拘泥于细枝末节、束缚于繁文缛节呢?“不拘”不是“不管”、“不做”,而是“不拘泥”、“不被束缚”。我方观点换句话说即是成大事者理应用主要精力解决关键问题,并合理兼顾部分小节,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达成目标。三大战役的胜利,就是集中精力抓重点继而成大事的最好例证。
最后,不拘小节能为想成大事者提供开拓思路,另辟蹊径的机会,意味着成大事者要与时俱进,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我方了解因拘泥而造成的思维僵化的危害,其中众多小节亟待我们去认识它、跳出它并超越它。
对个人而言,不拘小节能为成大事者带来决策上的出其不意、行动上的异军突起、为人上的胸怀广阔、用人上的广纳良材和思想上的海纳百川,体现成大事者的魄力和魅力。对社会而言,不拘小节可让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开拓进取,追求突破,全面激发社会的活力、合力推动社会发展;可让每个人都宽以待人,学会尊重他人,创造和睦文明的社会风气。积极推动现代和谐社会建设大业的发展。
最后,我在此衷心祝愿每一位有志之士,能挣脱小节的束缚,自由翱翔于自己的广阔蓝天!谢谢。
第五篇:个人行为举止不拘小节是小事吗
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社交中的无声语言,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看某个人的行为是优雅还是粗俗,实际上就是在看其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仪的要求。有些人在个人行为举止上不拘小节,把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举止行为当作小事,而不加注意和重视,其实,文明举止恰恰是从一些小事情做起的。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让座,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你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文明的举止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乐意与你接近;而粗俗的举止便会使人疏而远之,必将影响你的社交活动的展开。由此看来,个人行为举止不是一件小事,在人际交往中,应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文明规范的要求。要做到举止文明,首先要克服行为举止是小节问题的模糊思想,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其次要注意文明举止的养成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来源:中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