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心灵》读后感
《美丽的心灵》读后感
姓
学
学
任名:号:科专业: 课教师:
今天我看了《美丽的心灵》这部电影。其实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才明白了其中要讲的一些道理,当然这只是我从中得到的一些感受、启发等。、其实当我看到其中一小部分的时候,我很疑惑,这部电影究竟要讲一个怎样的道理或者是怎样的一个人生价值观,看到中间我有点不耐烦了,因为我觉得这个很乏味,但我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这部电影;其实说到这我也得到了一点启示,但这不是从电影本身得到的。我觉得嘛,我们不管做哪件事我们都应该秉着一个好的耐性,不管我们接触什么事,我们都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不管好的或坏的。
看完《美丽的心灵》这部电影后,我对电影中主人工印象颇深,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一位研究数学的教授(当然那事之后),纳什在大学里是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研究数学,但是因为他的妄想,他和一个叫浪子室友的人度过了大学,之后他又依次认识了浪子室友的侄女,然后他经常和他们聊天,之后他又认识了威廉帕彻(当然是幻境里),他被认为是能解密的人,参加了国家机密当中,然后他就陷入其中。当然在人生之中,他遇到了他的另一半-艾丽西亚,也是因为有她的陪伴,他才能很好的走过自己的人生。
我在想一个得了妄想症的人,当他过的一直一个虚幻的世界,然而有一天你突然被他人告知你的了妄想症,你需要进入医院治疗,并且是精神病院,可想而知你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主人公在影片中的表现也是有些绝望;当时他却获得很好,当然这也需要他自己良好的心态,因为他要面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今后自己会被人耻笑,会被人当做神经病,但因为他有一个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妻子,他的妻子不但不把他送进医院里,而且还常常鼓励他,不让他丧失对生活的希望,正因为如此,纳什教授勇敢的去面对自己心中的阴影,正因为如此,纳什重拾对生命的渴望,他继续研究数学,在数学平衡理论颇有成功,并且在最后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主人公的最后成功经历莫不是向我们展示了亲情和友情的力量。确实在我们当今的这个社会里,现实很残酷,我们要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名利、诱惑,可能有时我们会有失去信心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在关键的时候拉我们一把,这样我们才能重拾对生活的希望,这样才会让我们感受到人间有真情存在,我们才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好好经营我们的友情以及爱情。
所以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看完了一部电影,它也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人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发现我们获得并不孤单,才会发现世界是美好的。
第二篇:美丽心灵读后感
谈《美丽心灵》中蕴含的心理学知识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有人称它为心理学的不得不看的经典电影。但始终没有去看,因为以前也曾冲着名气去看过几部心理学的电影,但看后很失望,倒并不是说电影拍得很差,因为这些并不是我所喜欢的电影类型。首先,这些电影的制作往往不是非常精良,属于小成本影片。其次,电影的剧情往往非常夸张,如《爱德华大夫》里的男主角,看着类似两条痕迹就会做出夸张的恐惧表情。不是大惊失色就是打翻杯子,看着我会心打颤,不禁疑问“哪有这么多神经病”。看《美丽心灵》是在临床心理学的课堂上,虽然对这类电影并无太多期待,但还是打算认真去看,因为看后有观后感的作业。
令我惊喜的是电影的开始部分就抓住了我的心,因为它很像一部好莱坞关于超级英雄的电影,男主人工拥有超能力,可以随便破获敌国的情报,他身系美国的国家安全。而这正是我所喜欢的电影类型。可是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吗?看到作者在大学做演讲这里,也并没有心理学内容出现。到突然出现一些神秘人抓住我们的主人公,我仍然选择“相信”我们的故事主人公,这些神秘人是来迫害他的。可是,随着剧情的深入,真象才开始一点点浮出水面。所有的中央情报局人员、秘密联络站、演讲时迫害他的人、男主人工的超能力等等都是虚幻的,是男主人工的幻觉。看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心理学电影——讲精神分裂症的电影。
电影里男主人公的精神分裂症状在旁人看来也许很不可思议。但是作为一个学过心理学的人来说,我们理解这并没有夸张。幻觉之所以称之为幻觉就在于它的虚幻性。男主角一直坚信不疑自己所经历的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的。幻觉的类型有多种,有些幻觉对于他人,对于社会没有危害,如我们的故事主人公。但很多精分患者存在的幻觉却是被害妄想等等具有伤害性的。在他们看来,很多人都要害自己。所以他会奋起自卫,结果往往是对无辜的他人进行伤害。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引起社会问题的疾病,需要我们每个人擦亮眼睛进行鉴别。
另外一个令我震撼的是东西方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的态度。电影里男主角周围的人似乎很理解也很同情他,并没有刻意的疏远和歧视。尤其是自己的妻子更是不离不弃,即使是自己的丈夫因为服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导致身体出现缺陷,妻子也没有离开他。可是反观我们周围,对待精分患者更多的却是歧视和恐惧。如果谁家里有一个精分患者,那么都会传开“谁,谁,谁是神经病”,或对自家小孩子说“千万别到谁,谁,谁家里玩”„„可见,我们国内对精神分裂症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也缺乏相应的救助制度。在大街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流浪人员。从这些流浪者的症状判断,其中有不少符合精神分裂的症状。记得变态心理学老师说过的精神病院见闻。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以后,并没有办法离这里,因为社会和家庭的排斥。家里人也因为自家有这样一个人而觉得不光彩。所以很多患者痊愈以后不愿意离开精神病院,幸运的能留在这儿做一些简单的工作。而更多的是进入社会去苦苦融入。融入失败者甚至会自暴自弃,自杀或者走上犯罪道路。而我们的媒体也往往会在新闻标题背后加上“犯罪嫌疑人曾有精神病史”等等副标题。可见,在我国对于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会支持确实远远不够。
精神分裂症患者真的可以自愈吗?电影男主角虽然不属于完全的自我痊愈,但他能意识到自己处于病态是非常关键的。这样,他才能自觉接受治疗,努力战
胜病魔侵蚀。最后恍然大悟是因为发现自己幻觉多年的兄妹二人中的妹妹几年以来一直没有长大而选择相信了现实。但幻觉人物还是时时困扰着他。但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才是治疗的最好的开始,病人开始自助就会大大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精分患者是否都能意识到自己想法离奇古怪呢?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很多患者似乎终生生活在幻觉中。在我看来生活在幻觉中也并非一定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幻觉也有美好的一面。许多人生活在幸福的幻觉中,如果有一天这个幻觉被打破,现实的残酷也未必是他所能承受得起的。
记得看过的一些武侠电影和电视剧,当一个人练功走火入魔之后也会沉浸于各种幻觉中,这似乎和精神分裂有许多类似的地方。许多人在幻觉中实现自我突破,最后练得一身绝世武功,如袁和平导演的《苏乞儿》,赵文卓饰演的苏灿在凭空臆造的武圣和长须翁的指点下最终练得绝世武艺。虽然电影是虚构的,但是不是一定没有道理呢?精分状态下的离奇想法难道真的可以给科学带来灵感吗?我坚信是有可能的。历史上许多疯癫的伟大人物虽然无法推测是否是精分,但创造的成就却比很多正常人大得多,例如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飞行家霍华德 休斯是很类似于强迫症的患者。那么精分患者为什么不可以呢?一切伟大的创造难道不是从荒诞不羁开始的吗?
同时,我也在思考,正如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梦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的改装、扭曲、愿望的难以达成。我们精分患者的幻觉素材来源于何处呢?是否也是来源于此呢!——现实片段的改装与重组。如《美丽心灵》男主角那样为中央情报局服务的幻觉是否来源于小时渴望成为情报专家等类似这样一个愿望的破灭呢?幻想的那对兄妹与自己亲密无间,是否又是因为自己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呢?这一点,似乎没有哪个专家特意做过相关研究,但我想其中一定是大有内容可做的。
虽然凭借自己目前的知识水平连鉴别精神分裂症都不够,但我对精神分裂症的知识依然是非常感兴趣的,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找到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治愈类似的疾病,让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走上正常生活的轨道!但目前能做的除了好好学习相关知识之外,尽自己的努力让那些妖魔化精神分裂症的人了解精神分裂症,并从心底接纳他们。
第三篇:美丽心灵读后感
《美丽心灵》读后感
这是另一场比赛,今天终于可以挥舞胜利的棕榈枝 人类的爱心孕育了这一切,我们生活在其中
感受它的和善、快乐和柔弱
微风中,最平庸的小花给带给我无尽的沉思
眼泪不由得往下落
----华兹华斯《不朽的丰碑》 《美丽心灵》是一本关于一个真实天才的极富人性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疯狂天才的真实故事。
众所周知,纳什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天才学者,在数学和经济学,尤其是二者的交叉点——博弈论方面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他又是一个深受精神分裂症折磨的病人,在学术生涯达到最鼎盛的时候患上被称为“精神癌症”的精神分裂症,而且一病就是整整三十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成为一个“游荡在范氏大楼里的普林斯顿幽灵”。
书的前半部分,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科学家实现价值的过程,天才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很年轻时就作出惊人的数学发现,奠定了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数学基础,开始具有国际声誉。影片集中表现的是那种狂热,那种幻想,那份心中的爱国热情。他能从表象的数学公式中,发觉内在的联系。能从天空中的点点繁星中构建属于他和爱人的图形,这种本领注定他是个不平凡的人,拥有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书的后半部分,这样的科学家,竟然疯了,而且潜伏的那么长久。妻子的偶然发觉,开始了纳什的苦难。书中在表现纳什认识到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事业竟是虚幻所表现的茫然让我感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折磨,或许人在这个时候会感到生命不再存在意义,如同一副全无活力的躯壳苟活于世,但是纳什没有这样做,依靠妻子的支持和那种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让他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另外一种世界。
纳什最终也没有摆脱幻觉的世界,但是他所热爱的人和事业给与他承认与帮助,给予了他全新的生活,让他可以在数学的世界里面遨游。或许这就是人的思维的一种真实,作为人,一个普通人谁又能彻底摆脱幻想的世界呢!只是没有纳什来得那么强烈!
纳仕的一生在失败、孤独、成功、迷茫、妄想、绝望中不断的轮回,年少的轻狂、孤独、聪明、失败,青年的成功,中年的痴狂,老年的平淡、宁静,注定了他不一般的人生经历。可是他一生的挚爱---艾丽西亚和身边的朋友对他却不离不弃,用爱去包容他,帮助他,最终成就了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
我想,纳什的“美丽心灵”在于,他战胜了自己。而这里还有另外一颗同样美丽的心灵,那就是他的妻子。在他生命里最艰难的时候,在他在自己构建的虚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痛苦徘徊的时候,他的妻子始终相信他能战胜这些,一直在他身边帮助他,最终用爱战胜了幻觉。
和艾利西亚一起创造这个奇迹的,还有纳什在普林斯顿的那些好友,那些卓越非凡的科学家。他们珍惜纳什的天赋就像珍惜自己的声誉一样,他们给予纳什的温暖和帮助,支撑着纳什在长达30年的患病之后,能够重获理智。
文中不时流露出的普林斯顿那种人文关怀的气息,是此书另一个感动我的地方,纳什患病后的大部分日子都是在普林斯顿度过,里面描写的点点滴滴我都很难相信是真的,然而我还是愿意相信,这样一个有着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数学界顶级人物的校园里会发生这样的故事。大学有大爱,大师有大情。
这本书给我的东西太多,不只是对纳什这个传奇人物的了解,更是对于艾利西亚一种人格魅力的敬佩,对普林斯顿那种人文关怀精神的感动。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里充满着感动的温情,眼睛几次湿润,纳什无疑是不幸的,30年的重症精神分裂的折磨不是我们能体会的。纳什又是幸运的,他有着如此非凡的智力,这是上苍给予他的厚爱。他拥有着如此忠贞温暖的伴侣,和如此仁厚待他的同事朋友。
阅读此书,在各别章节是困难的,因为中间提到了好多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但是这不妨碍我把握此书最主要的内涵,那就是关于爱,关于不离不弃,关于持久忍耐。
第四篇:《美丽心灵》读后感
《美丽心灵》读后感 15级护理2班-1506122-董飞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类的电影,《美丽心灵》很好的挖掘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些隐秘的情感,并将心理学和人性学融入其中,很好的揭示了人的本性,并且深刻的分析了人对于欲望、爱、恐惧和环境的影响,并将这些东西具象化。这部电影的人物原形是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的数学家约翰·纳斯,这位天才数学家的传奇一生和非凡的人生经历引起了好莱坞的兴趣,把它搬上大银幕也是板上定钉的事了。
《美丽心灵》展现了一个天才的思想。纳斯最初给观众的印象是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在纳斯的眼中,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的影像,飘浮在空中,然后刚好与旁边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纳斯微微一笑,对那个同学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这就是纳斯,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在他的思想中,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来表达生活中的一切。如橄榄球比赛、鸽子的活动周期、一个女人在追抢了她钱包的男人的表现等等,他那著名的博奕论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对酒吧里的男女社交活动的观察。透过写满公式的窗户,可以看到纳斯那若有所思的脸,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充满数字、逻辑和推理的理性世界,并且在他所理解的理性世界中孜孜不倦地追求。
与他在理性世界中的追求相反的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热情不大。影片的开始也通过一些片断表现了纳斯的个性。他生性孤僻,言语不多,拒绝社交,与其他同学的生活格格不入。无疑,纳斯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也许每个天才与凡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自己的规律,在自己的规律里存活,天才与疯子,不论他是高贵的王子,还是绝世的天才,不论他是因病无意伤害家人的罪犯,还是在你看来是一个正常人却做着在你看来很滑稽的事,请尊重他。
看完电影发现这句“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总有一个女人,一个成功的女人”一点不假。执着、坚持、独特,这些美好的励志元素在电影里司空见惯,如何让观众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取决于电影主创功力的事。但本片更重要的是把人物和内心作为了主要的矛盾点,而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且容易忽略的问题。“被指是„精神病‟”的转折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因为前面的一切剧情都是那么“一本正经”,使得短时间内我们还是相信约翰·纳斯先生的“一己之见”是正确的。人生总要经历各种苦难,对于如纳斯先生般的人,困难成就了他。正如他说的:妻子是成就他的唯一因素——即爱的力量。整部电影最后也按一种乐观的结局结束,始终如一的引人入胜,同时影片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现代社会是重视科技、理性、思维的世界,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而纳斯的人生经历却表明仅仅是思想的美丽,并非真正人性的美丽。只有美好的情感才能使思想与心灵相融合,才能建构统一而美丽的心灵,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第五篇:《美丽心灵》读后感
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纳什在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论,并以此蜚声国际,但此后他却因为精神分裂症被世事排挤,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但在他妻子的鼓励和帮助下,凭借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坚强的意志,纳什最终克服了自己的幻想,并获得科学界最高奖----诺贝尔奖。
在《美丽心灵》中,纳什年轻时是一名帅气自信而又才华出众的学生,他唯一的短板就是社交,他在影片中说到:我一年级的老师,曾经告诉我,我天生就具有两个有用的大脑,却只有半颗心。他在一次契机中找到了亚当斯密理论的缺陷,进而创造了博弈论,打破了150度年来牢不可破的经济学理论。但是由于他研究数学太投入,忽视了与周围人的相处,他很孤独,精神分裂症让他创造出了自己的室友,和工作后的上司,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被查出有精神分裂症的时候开始对他的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他深受使人排挤,活在深深的痛苦中。几十年妻子的不离不弃,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让他在饱受折磨的情况下还继续研究学术,晚年由于他创造的博弈论在军政界和经济领域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很不幸约翰·纳什和他的妻子于2015年5月24日在新泽西遭遇车祸同时逝世,我们永远缅怀他们。几十年的坚持,纳什在缓慢的行走着,向着学术的最高层行进,虽然走的很缓慢,走的很艰难,但是他在那样的痛苦中都没有放弃,我们不得不惊叹人格的伟大。同时,纳什在与那样恐怖的疾病的斗争中行进时,深深爱着他的妻子艾丽西亚一直在他身边鼓励他,帮助他,未曾离去,这样的不离不弃是纳什心中一最大的精神支柱,他的妻子在这样的不离不弃中陪纳什慢慢变老,两鬓斑白,依旧相互扶持。约翰·纳什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天,我们除去对他人格和成就的惊叹之外,爱情的伟大也在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纳什和他的妻子都有着这颗星球上最美丽的心灵。
对于伟人,我们从来都是仰望和深深的崇敬。如同爱因斯坦,霍金,艾伦·图灵这些人物一样,一生成就一位天才的绝唱,让世人为之惊艳,为之赞叹。他们总能留下最让人惊叹的思想和最卓越绝伦的杰作和学说,他们都曾遭到过深深的否定,或经历着与常人不一样的坎坷,痛苦的人生,他们都靠着自己卓越的智慧和一颗强大的心灵,战胜所有的苦难,留下最具有价值的东西,为人类开创着新时代。
人的身体是柔弱的,但却占据了这个地球,靠的是强大的心。想要到达学术的顶峰,需要一个宁静的内心世界,但我们总是为肉体所累,在内心世界掀起无限放大的惊涛骇浪,很多人是输给自己,而不是外物。战胜自己到达顶峰的人是伟大的,拥有那样一颗美丽心灵的人,我们永远尊崇和怀念他(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