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大有福》一部喜剧艺术的力作

时间:2019-05-14 12: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耳朵大有福》一部喜剧艺术的力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耳朵大有福》一部喜剧艺术的力作》。

第一篇:《耳朵大有福》一部喜剧艺术的力作

《耳朵大有福》一部喜剧艺术的力作

大耳朵有福是民间流行的说法。果真如此吗?范伟主演的电影《耳朵大有福》出人意表地给出了否定性的答案:故事的主人公王抗美,因耳朵大而有“王大耳朵”的外号,他退休时面临的生活困境却毫无幸福可言。影片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波澜壮阔的情景画面,人人眼帘的是围绕刚刚退休的铁路工人王抗美而发生的一系列生活琐事,却镜子般地映照出了城市生活的众生相,既寓含生活的哲理,又提出了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

影片从王抗美退休的欢送会开始,人们看到的是在杯盘狼藉的餐厅中独坐的王抗美,热闹后的落寞不言而喻。夹着印有“光荣退休”字样的镜框,骑着自行车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穿过,不想遇到个卖狗的忽悠他“耳朵大有福”。这算是为影片点了题,作品运用喜剧化的艺术手法,为他退休三天的生活作了集中而深刻的表现。

首先,作品运用主人公心理愿望与客观现实的极端反差来活画人物。王抗美来到医院,给常年住院养病的妻子送饭,没想到妻子让自己去求求女儿与姑爷,以补给自己的生活。购些便宜的水果烟酒回家,约来女儿与姑爷为退休搞个家庭“仪式”,没想到自己的话头几次被打断,不到半小时,就在女儿与姑爷因婚姻矛盾的扭打中结束“仪式”,垂头丧气的王抗美来到大街上,见到高科技电脑算命,便去试了一把,小姑娘为其照了相,将那个印有命运简介的相片打印出来,全是富贵吉祥的奉承话,加上小姑娘也看出其长着的一双大耳朵,不禁夸赞起来,他不觉像阿Q似地惬意起来。来到医院禁不住又以长征精神来劝慰老伴,还愉快地接受了病友所谓“网络商务”的纸条,准时来到了聚会的地点,在蛊惑人心的乐曲中起舞,却不意被公安人员收审,原来这是非法传销。从公安局出来,他见到的是辛苦劳作的擦鞋女工和不付人小费的时代青年,是变着法吸引顾客的人力车夫,他与老友不期而遇,但在酒桌上说什么也高兴不起来,带着醉意要撕毁那张“命运之照”,经过友人劝导,方又放进兜里。推着破车行走在大街上,听到的是手机那边女儿的哭声。面对妻子一连串的问话,无言以对,呼呼大睡起来。而“保暖内衣促销会”着实让他风光了一把,得到了一套内衣作为奖品,情绪也因此高涨起来,欲为人促销宣传作策划,可谁也不去响应,想靠宣传队里的老朋友帮助,加入二人传剧团,却又力不从心。修车时为省几毛钱与人争执,大丢颜面;回家见到的则是不孝的儿子又领着两个女朋友正在吃喝,儿子还以“武力”为姐姐解气。事事不如意的王抗美以送花为借口去见部门负责人,看能否为自己的妻子提供些营养补给,却因没有先例遭到拒绝。带着保暖内衣,去孪生兄弟原朝家看望年迈的父亲,一天居然有西顿饭吃的是烤地瓜,有孝心却无条件改变处境,心不在焉的他不留神撞碎了小店中的一瓶啤酒,却将小事弄大,遭人拳打,骑着破车追赶,昏倒在夜幕下的大街上。这一昏迷,反倒使他在现实面前醒悟过来,他醒来起身修了修破车,终于将那张印满福运的照片扔到了垃圾箱里,径自来到了舞厅,狂舞起来,可以说是迷醉、失落、麻木。夜深了,他还是骑着破车,唱着长征组歌,独自在清冷的夜幕下行进,似乎是在叩问上天,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耳边响起的则是一阵火车的长鸣。这一系列的“意想不到”,以可感可知的东西来反衬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收到了艺术效果。

其次,生活化幽默的语言与逼真而略带夸张的表演赋予相对沉重的作品主题以喜剧化的艺术色彩。中华民族是个乐观的民族,尽管历经沧桑苦难,却本性难移,其艺术精神更是如此。片中的王抗美常能从苦闷中跳出,以生活化幽默的语言与逼真而略带夸张的表演给观众带来笑声。作品中有大量的喜剧元素的涂染或穿插,使观众在不轻松中得到放松,在紧张中又能释放心灵的郁愤。如在小店中买东西时与店主交谈说起关于抽烟的信仰,说毛主席长征时抽的就是“大前门”,讲得活灵活现,所以自己就专爱抽这个牌子的烟。想算个命,又想省钱,竟然说算命只算后半生,可否价钱减半。被公安局收审,对网络商务的理解。与单位领导间关于公花、母花的调说,虽看来一本正经,却让人忍俊不禁,在大街上的“保暖内衣促销会”上与一青年女子的当众猜奖,分明就是一段滑稽小品的穿插。还有在大街上骑自行

车,偏偏自行车出了问题,一个曾经修理火车的人却无能为力,到修理铺修理,一元钱的修理费非要付给七毛钱,又没有零钱,就只好玩一把一元钱一次的有奖游戏,却又大呼上当受骗。这同样是带有情景的笑乐剧。诸如此类,正是对中国传统讽刺喜剧表现手法的大胆运用。以日常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如果艺术表现不恰当,就容易流于平淡无奇,零散琐碎,不能抓住观众。影片中大量地穿插了人物讲笑话的情景,均是统摄于中心人物形象的塑造,给人以妙趣无穷、平中出奇、小中见大和新意迭呈的艺术美感。

再次,影片常通过富有时代感与生活意蕴的可知可感的东西来表现人物心理与时代习尚,透视文化心理的深层内里,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精神所倡导的现实精神并不是还原与模刻生活,而重在对生活进行加工概括,写心表意,重在“夺神”,而非描形。这样才能使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深入人心,引发共鸣。影片在塑造王抗美形象时,运用的主要就是人所共知常见的表象物来显现其心灵世界。最主要的是两样东西,一是他脑袋上长着的人见人称的大耳朵,一是他身上常带着的电脑高科技算命的“照片”。他信这两样东西吗?在他刚退休遇到生活困难心存困惑时他还真是有点相信,甚至拿着照片,对着镜子照时还有些飘飘然的感觉,中间再遇到现实困难而难以解决时,遇到老友喝酒,在醉时反倒清醒了,不再相信那个东西了;待到老友相劝,又是将信将疑,直到所有的困苦都历尽,所有的“理想”都破灭,才终于将那张“命符”扔到了路边的垃圾箱里。这个有形的东西的几次出现,正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他心理变化的过程,也使看似散乱的生活画面有了附着的核心,如串串珍珠。散而不乱,使整部影片结构浑然一体,如多棱镜一般折射生活的多种光影。当然,作品中具有象征性的形象化的艺术元素还较多。如电影开始时小店和家中的“新闻联播”的前奏曲。姑爷手机的铃声同样是这个音乐,且因此而打乱了自己的讲话,引起了一场不快。还有王抗美在与店主聊天时电视剧《长征》的播放背景,不同时间地点新闻联播结束后,天气预报关于沈阳的天气情况,尤其是写着“周杰伦”字样的一元人民币的几次出现,大街上让人最容易联想到老死的花圈店等等,无一不是表现人物心理、表现时代风尚以及不同文化观念交融冲突的有形的文化符号,它们并不是无用的摆设,而是有生命的活着的东西,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向当今的人们讲说着什么。

(更多最新电影 新剧尽在)

第二篇:耳朵大有福-影评范伟牛课件资料

范伟好电影

王抗美去电脑算命,小姑娘笑他:“叔,你咋还取个女人名呢?”王抗美不服:“啥女人名,抗美援朝,保家卫果(国),那最男人了!”

男人,这是内地电影,或者说某一类内地电影里面最稀缺的东西。

影片的最后,当看到弟弟与弟妹终日沉溺于麻将,老爹只能以烤红薯果腹,一直唯唯诺诺的王抗美终于压制不住自己的火气,愤而推门而出,恰好撞碎了门外路人甲刚买的啤酒。路人甲反复要求王抗美道歉未果之后,恶狠狠地摔下一句:“不看你岁数大我他妈整死你!”

然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王抗美很爷们地停下自行车冲了回去,用头顶住路人甲的胸膛:“整死我啊,来吧,整死我,我正不想活了,欢迎整死。”路人甲被搞懵了,抽冷打了王抗美一拳后夺路而逃。王抗美狂吼着“站住!”,骑上自行车追了过去„„

就凭这一点,《耳朵大有福》就比《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之流号称反应草根阶层生活的电影要强上不知多少倍。

作为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一个既没钱也没权甚至连一技之长都没有的退休工人,王抗美也庸庸碌碌,也唯唯诺诺,也斤斤计较,也老实厚道,但是最起码的是,他是一个男人,不是一个内地电影里最经常出现的窝囊废形象。在自己家庭内部举办的退休仪式上,他一句“时光飞逝,岁月无情”说了三四遍都被打断,女儿和女婿不但没有任何兴致听一个刚退休的老头絮叨,甚至为了琐事大打出手,这时他一把掀翻了桌子,怒发冲冠地走进里屋。当儿子说找人教训了有外遇的女婿,影片没有像通常的国产电影那样一样,安排王抗美把儿子教训一通,反而掏出一百块钱,让儿子请那两个帮忙打人的姑娘吃饭。

反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冯巩饰演的那个男人刘好并不是老实,而是窝囊,彻彻底底的窝囊,压根没有男人应有的肩膀和脊梁。导演一再强调他的窝囊和善良,并且让这个窝囊的男人四处艳遇。这是一种恶毒的居心叵测,他在传达怎样一种世界观?他在告诉我们——只要你善良的、窝囊的活下去,这种逆来顺受终究是会有好报的。于是,我们看到窝囊的刘好最终抱得美人归。

这就是我们普通小市民、我们底层人民应该过的生活?去你妈的!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但我们至少还有愤怒的权力吧?

海明威一直在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所以桑迪亚哥老头虽然只带回来一具鱼骨头,但他仍然是英雄。王抗美在生活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依然可以在午夜无人的街头高唱《长征组歌》,这是一种豪气。而这种豪气,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的刘好绝对不具备的。

导演张猛比较牛的地方在于,他既没有给我们灌输“窝囊地活下去就会有好报”这种垃圾思想,同时也没有粉饰太平,没有塑造一个《老人与海》里桑迪亚哥那样一个英雄气质浓烈的硬汉形象。路人甲抽冷打了王抗美一拳后夺路而逃。王抗美狂吼着“站住!”,骑上自行车追了过去„„然后我们看到,才追了几步,王抗美的自行车就撞到路边翻倒了,自行车撞坏了、给病号老婆送饭的保温杯碎掉了,王抗美仰面躺倒在冰冷的地面上,两只眼睛失神地看着头顶那盏孤零零的路灯„„

这是整部影片最让人心酸的镜头。但是影片没有在这种哀伤的绝望中结束,王抗美虽然在生活面前碰得鼻青脸肿,但是他还能在深夜的大街上给舞伴打电话,豪气冲天地喊上一句“出来跳舞”!

嘿,这他妈才是个爷们儿!

《耳朵大有福》

这是一部拍给我妈妈和她的同龄人的电影。

片中出现的二八自行车,苏小明的歌曲和长征组歌里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都让我妈妈产生了她童年的共鸣。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太过遥远和陌生,它们都曾经是一个过去的时代的象征,而导演张猛将这些时代记忆全部浓缩在范伟所扮演的退休铁路工人王抗美身上,而它们的命运,正如离开工作岗位的这个工人一样,在新思维,新时代的包围下,显得那么地格格不入,那么地彷徨和迷茫。

影片从一开始时,退休告别宴上的冷席残羹,凉透的茶水上,营造出了一种不安的氛围,一个在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工人如今佩戴着胸花,即将迎接退休后全新的生活。这种不安却被王抗美的特贡烟,“紧不到哪儿去”和别人口中有出息的女婿冲淡。这种假象一直延续到他走进食杂店,轻车熟路地在柜台上冲泡面让人以为他还有个小店做营生。到此,导演才将主角身上貌似光鲜的外衣扯去,让我们直击一个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供养卧病在床的妻子的工人在生活上的拮据和落寞。

而他人乃至自己妻子所相信的希望,即自己有出息的女婿,却在老工人那里被刻意回避。直到我们发现他女儿女婿婚姻中的可怕裂痕,才明白这种回避不是老人的自负和孤傲,生活的悲剧从老人家被吵架掀翻的桌子开始上演。而悲剧显然还在通过对希望的持续毁灭而在加速扩张,随着故事的发展,老人的家庭开始被完整地呈现,女儿终于和女婿决裂,妻子仍然卧床养病,儿子的不争气,弟弟的不孝顺和老父亲的凄凉晚年,当今中国底层社会家庭中几乎可以发生的悲剧全部集中在范伟的身上。不但是家庭内部,社会外部的压力更是残酷,修火车似乎是老人几十年工作中唯一擅长的技能,他的身体更不允许他去尝试蹬三轮这样的重体力活,擦鞋工不成比例的付出和收入更无力缓解他的经济危机,电子商务变成了传销的陷阱,就连他所自认为擅长的歌唱带来的希望,也被年老声衰的可悲现实无情地抹杀。

而他的悲剧不但是生活层面的,在精神上,他所面临的痛苦不啻于他的财政危机。从他的名字,到他的歌声和思想,全部都是上个世纪建国初期的产物。从被小姑娘笑话名字女人气,到面对流氓小青年的从正义感蜕化成的绥靖和妥协,再到他在街头二人转草台班的老板前谈“艺术氛围”,全都在昭示着他与周边社会发展的脱节,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边缘人。他在蹬车小伙那里谈“核心技术”,在擦鞋大妈那里问“行业饱和”,再到时刻关注的主流报纸和新闻联播,他的思想还停留在他所时刻怀念的长征年代。他似乎具备老一辈革命家的一切优点,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可是当“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伟大思想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退休工人身上迸发出,却没有任何空间施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和无奈。这个社会的高速变化已经不再给他任何的机会,被人调侃的干部身份甚至给了他短暂但极大的精神满足,那句“下来走走”和他的破黄胶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他的这种崇高感却让他在选择再就业的问题上步履维艰,对从事低层工作的巨大抗拒,和时刻抱着靠音乐吃饭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他只能在酒后重温高尔基的海燕的风骨,却在现实中为了找开钱,宁可选择一包洗发露而不是旧书摊上的《母亲》。曾经是自己主要支撑的精神食粮在这里却无力变成妻子急需的营养品和住院费,变成了最桎梏他的枷锁。

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巨大落差,让王抗美似的小人物普遍产生了唯心主义。出镜不多的妻子吃饭前祷告的圣经的,作为一个重要道具的几次出现,就是一个例子。而本片的片名,一句“耳朵大有福”,竟成了王抗美的精神寄托,甚至成了他的精神鸦片。原本省吃俭用的他,竟然因为算命姑娘的几句美言,掏出十块钱的“大票”给人家小费。唯心主义所带来的安慰,和把他误认为是干部的玩笑带来的作用是一样的,那一刻王抗美忘记了生活中的坎坷,表现出了苍白,短暂,但无比的幸福快感。而这在我们看来,却是更加可怜和可悲,充满了黑色幽默。

张猛导演的成功塑造,和范伟入木三分的演绎,让王抗美这个角色成为了新旧时代交替时,代表着老社会的底层大众的鲜活符号。王抗美蹬着他的破自行车,在东北小城集安到处是拆迁工地的断壁残桓间游走,让我脑子里浮现出了《第七封印》里在中世纪的废墟中独行的骑士。不同的是,骑士是一个美化的理想主义似的英雄,在与死神的博弈可以谈笑风生,而王抗美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国式的Everyman。骑士被废墟衬托出了高大,而王抗美则和他身边的拆迁工地的破败浑然天成,一片颓然。纵观中国的电影史,我们领略过《卡拉是条狗》里的葛优,《落叶归根》里的赵本山,甚至是《看车人的七月》里的范伟,这些都是社会边缘人,小人物的经典。但王抗美的出现足以把小人物的塑造标准上升到新的高度,导演只是客观地从旁记录他的生活,没有任何潜意识的说教和英雄式的觉醒。让我们不但跟着他的幽默和黑色幽默晴转多云,更能从他的类似为了不走水表,让水龙头滴水一夜,攒足一桶水洗妻子的衣服的种种细节中,把握住他已然成为一个即将消亡的时代的最后象征的灵魂和神髓。

这是一部压抑的片子,很多人会冲着范伟的名号把他当作喜剧片来看,但这些人会深深地失望。范伟在对这样的生活中小人物表演尺度的拿捏上已经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可能没人乐意重温一遍这样的片子,但结局中王抗美打破内心的枷锁,决然做一个修车师傅,并抛开家庭的烦恼到舞厅近乎发泄般的跳动,配合着他随着长镜头渐行渐远的长征歌声,是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活下去”这个质朴的希望,也在感染着镜头外感到陌生和亲切的我们。

电影一开始的音乐,就不是“配乐”。退休欢送会结束后的一片人去楼空、杯盘狼籍中,一个推拉镜头里出现了台上的卡拉OK小电视,镜头移开20秒后,这个小电视特写画面再次短暂切入。这“反复一次”是“语法”上有意识的强调,让观众明白,那是一首已经没有人唱的过时的卡拉OK曲。小电视特写之后紧接着切进来一个剩茶特写、一个乱糟糟空荡荡的室内大全景以及一个服务员熟练地一左一右泼剩茶的镜头。几个看似无用的过场交代镜头,但是在声音的配合下,这一“无人卡拉OK”、“人走茶凉”的情境却一下子将主人公刚刚退休的心情、状态以至整部电影的氛围烘托了出来。类似这样,运用某种程度上的声画对位,以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张力带出更多“附加”的深长意味的例子,这部电影里比比皆是。

《耳朵大有福》中最关键的也是作为全片枢纽的一个音画对位处理,是各种有关红军长征的“声音”与画面上范伟退休最初几天走过的无比艰难的路(另一种心理意义上的“长征”)之间既极为生活化又有着丰富隐喻的对比。

“长征主题”第一次出现,是开场不久领导与王抗美的对话,被问及退休后干什么时,王抗美说自己曾是铁路局宣传队演出《长征组歌》时的领唱,退休后就去给公园里的老年合唱团当团长。场景转换之后,当王抗美夹着“光荣退休”的镜子、推着破自行车从桥上走过,心情复杂地看着桥下自己无比熟悉的车站、铁轨和机车时,一个狗贩子跑过来,以赞扬他“耳朵大”为名推销小狗。他们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开场字幕在富有肌理感的铁路桥护网上显示,与此同时,响起了那首雄壮而俗套的《欢送进行曲》。紧接着是王抗美夹着镜子骑车的镜头,以微微有所变化的角度不停地切换(有点类似《谍影重重3》的剪辑方式),但除了环境在变,画面其实始终是一个骑车人和一面镜子,而字幕就上在这画面上。《欢送进行曲》提示了主人公一段新的“路程”(长征)的开始,就好像他要动员起自己身上全部剩余的能量,去投入一项新的“运动”。而这一属于退休工人余下的生命时光的特殊“长征”,并不是以一条奔向终点的长路的方式呈现的,反而更像是镜头剪切方式所暗示我们的,人生最后的这段漫漫“征途”,不得不以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方式来渡过。

退休的王抗美经济上顿时拮据起来,在卧病的老伴劝说下,他准备请混得不错的女婿(“姑爷”)吃顿饭,让他们补贴点家用。为此,王抗美来到朋友的小店兼网吧买酒。他熟练地自己泡了方便面,与此同时,旁边的电视机一直在放着连续剧,声音清晰可闻。很快你就会发现,那是前两年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长征》。又是“长征”。又是电视机的声音造成的某种“画外音”效果——在影片此后的发展中,你会发现电视机(包括类似的电脑)及其发出的声音,简直成了某种不可或缺的构成、推动情节的要素,并且不断用这些声音中与影片情节貌似不相关的“内容”,制造与画面之间的反差,为影片增加了很多“阅读趣味”。

在《十送红军》那优美而略带凄凉的音乐声中,王抗美默默地(面容颇为“坚忍”地)泡方便面作晚饭,并不时瞅两眼电视——这提醒我们,他还是从前那位《长征组歌》的领唱。仔细看去,他是在为老伴送饭用的保暖瓶里泡面,用老伴的那点剩菜,如鱼骨头什么来做“面浇头”,而此时,旁边的电视画面上,恰好是刘少奇背着一名红军战士过草地——多么意味深长。那两句有机会成为经典台词的自况也是在这里说的:“这时候喝酒啊,就是新闻联播就酒,国内新闻喝一瓶国际新闻喝一瓶,剩下两瓶重播时候喝。”“咱(抽烟)抽的不是价钱,咱抽的是信仰。”当王抗美因为“毛主席爱抽这个”而买“大前门”(其实是为了省钱)时,电视机里正好响起“毛主席”的声音,他在说:“是为了革命大局啊„„”这不由得你不想起东北老工业基地那千千万万“为了大局”而被迫下岗的工人,范伟的这个角色,恐怕还是里面相当幸运的吧,能一直做到退休。当王抗美吃完面,一边结帐,一边要跟店老板换一张涂着周杰伦名字的一块钱纸币时,电视里传出的是朱德的声音:“你要多保重啊,恩来的病啊„„”然后深情款款的音乐逐渐发展到高潮。王抗美家有病妻、经济拮据、茫然无措而又不愿认命的处境,再一次被巧妙地烘托了出来。

影片中段,王抗美骑着自行车跟在装了音响的人力车后面,喇叭里放的歌,是《万水千山总是情》——这可以被看作是在提示某种“新时期、新形势”下面貌大变的“新长征”。果然,来了兴致的王抗美要求和车夫换车骑(实际上他想考察一下自己做这一行挣点花销的可能性),结果在郑秀文《眉飞色舞》的强劲节奏伴随下(注意这依然不是“配乐”,而是从车上的音箱里发出的),他恶狠狠地骑了一大段,而用以表现这段骑车场景的镜头语言非常丰富、剪切得非常流畅。“你说我要中间不必停留/你说我要一转头再过来/男的女的都不要再等候/自由自由现在就要自由。”这不也正是“征途”中的王抗美所奢望的吗?那越来越困扰他的重负和束缚,尽管他表面还在镇定自若地忍受着,但内心深处不是有着越来越强的“反弹”的渴望,渴望能一朝解脱吗?从这儿开始,他在影片最后的(小小的)爆发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然而王抗美的“实验”终究是失败的,无论是搞传销、骑人力车、擦皮鞋、组小乐队为人促销,还是去戏班子“面试”。“面试”时影片已经过了大半,舞台上在演的二人转,唱的是一家人的和和美美,“我女儿赛天仙”之类,与看得津津有味的王抗美自己家里从兄弟到子女乱得一团糟的境况恰成对比。王抗美投入而沉醉的笑容里带着辛酸。来到后台,面目可憎的戏班子老板要他试唱,他于是唱了——毫无疑问地,又是《长征组歌》。这时候,背后舞台上传来的是戏曲铙钹的敲打声,由慢渐快,与王抗美急于表现的心情相配;王抗美站定,开始酝酿情绪的时候,传来的则是念白“本人姓关名羽字云长”,又把一股酝酿中的豪气、回忆中的自得给很好地衬托出来。“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王抗美声情并茂的朗诵和歌唱,甚至感动得自己热泪盈眶。无疑,他在唱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困厄,自己的挣扎;在那一瞬间他甚至获得了某种红军战士般的激情和能量,要去冲破这一切;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唱到高潮处,他戛然而止,“整不动了”;如同在生活中四处碰壁一样,他连唱一唱“长征”都不行了;在这最让人心酸的时刻,背景音乐响起的却是欢快的舞曲——他,不正是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吗?

结尾处,王抗美依旧骑着他的破车,在夜深人静空无一人的大街上,高声唱着《长征组歌》:“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练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他唱得那么投入,声音却越来越空洞。一个渐渐拉远的带点广角的长镜头,让街道更显空旷与凄清;在歌声渐渐消散、人影渐渐模糊的时刻,响起了汽笛和列车疾驰的声音;这声音与跨越街道的巨大宣传横幅“塞外江南流光溢彩 边疆古城画意诗情”以及两侧华丽的路灯,又交织出一番别样意味——时代飞速前行的车轮、小城镇的疯狂发展以及这一背景下人的命运的模糊不清,等等;而这时候,银幕开始转黑,片尾字幕闪现,雄壮而俗套的《欢送进行曲》再次响起„„

上周五一中在youtube上无意中打开了,本来只是想作为写拖沓冗长的drilling作业的背景音,顺便屏蔽一下办公室波斯语的嘈杂环境,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的看了五遍。就像周进评价范进的卷子一样:这样的文章,连我不看三遍也不得解,看到第三遍才知道是世间之至文,可谓一字一珠,可想世间糊涂考官,误判了多少考卷,屈煞了多少真材!从一开始对电影零零碎碎普普通通的情节一带而过毫无感觉,到最后一幅图一幅图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反反复复的看,这部电影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是稍显粗糙,但是确确实实非常打动人。

所谓的打动人,并非是近年来各种国产港产片的那种煽情模式,而是一种细腻到骨头里但是又有口说不出来的真实和真挚,如我一般感情g点奇特而文笔拙劣的人,非得来来回回看好几遍,无法描述。不得不说,我对范伟简直是刮目相看。本来对他的刻板印象是小品和戏剧作品里冤大头的形象,表演流于浮夸做作。但是这部片子,毫不夸张地说,选了范伟做男主角和唯一的主角,简直是片子好看得70%的原因。整整一个半小时的片子,镜头几乎每时每刻追随着范伟,纪录了范伟所扮演的主人公——刚刚退休的东北铁路工人王抗美在退休后的48小时内的踪迹,这使得这部片子有了一种纪录片的味道(后来得知张猛就是由一部自己的纪录片改编的电影)。范伟毫不做作毫不夸张地把一个老实,努力,节俭又爱面子,疼老婆,喜欢唱歌跳舞,有男子气概的东北中老年男人的形象塑造的入骨三分。

有评论说导演有生活,我觉得还可以补充一条,“有故事”,起码是会“写故事”。毕竟生活加上故事才是电影,才会真正让你感到真实的同时而又不感到乏味,让你感动也让你充满了看下去的好奇。

=_=我自认为是一个很有逻辑的人,但是每次我的逻辑一遇到感性分析就会一瞬间崩塌的七零八落。那我还是朝着逻辑的方向努努力。

首先,我被这片子吸引的第一个原因是主人公王抗美本人&以及范伟影帝级的由内而外的自自然然的表演;其次,就是我并不了解,曾经有机会去了解但是又因为too young不屑于去了解的一个人群——东北的老一代的工人;第三,是电影好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和近乎强迫症般的无时无刻不加上的背景音乐。

好了我回来了。下面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场景及其中的细节,看看什么叫做有生活。

镜头一,联欢散会抽烟。王抗美和同事(貌似是一个小领导,贯穿的一个人物)在退休联欢会散场后抽烟扯淡,背景音是欢快的《往事难忘》的歌声和火车驶过的隆隆声掺杂在一起,背景画面是联欢会后桌子上剩余的果皮瓜子皮,杯子里的残茶。欢快的背景音乐,空荡荡而狼藉的大厅,火车驶过的苍远的汽笛声,加上窗子斜照进来的昏黄的光线,铺垫出一种异常苍凉的氛围。王抗美和同事抽烟,拿出来的是“中华,还是白皮的”。当同事问他“姑爷孝敬的吧?”的时候,王抗美反映是模棱两可的笑了一下,没接话,继续让烟点烟抽烟。按照常理如果是姑爷孝敬的,那作为家长的自然乐意说出来,但是他并没有承认,而且从后面可以看出来姑爷并不孝顺,而且王抗美自己抽得是1.5元/包的大前门(后面会说到,不展开)。所以烟很可能是王抗美自己买来充面子的。我不抽烟,也不是男人,更不是好面子的东北男人,但我大概可以理解抽烟的男人拿出好烟就好比女人拎着好包的满足感。虽然是自己买的,但是碍于面子又不能对别人说姑爷不好,所以王抗美是非常自然的笑了笑,模棱两可的让对方猜测去了。王抗美这个,好面子,本质忠厚,但是又有着一点老实人的狡猾世故的性格跃然纸上(嗯,我就是喜欢乱用成语)。

抽完烟,对方把烟塞还给他,他大方的给了对方,说不是“抽着还行吗,家里还有呢”。这时候我不禁会心一笑,“家里还有呢”这种中国传统的推诿托辞,不要太经典哦。最后王抗美要走了,但是舍不得桌子上剩的橘子,又抹不开面子直接说要,于是说橘子“味道不错”,而且只拿了一个,说多了老伴吃不了。后面看他确实是把橘子带到医院给卧病的老伴吃。

开头五分钟内三个细节,把王抗美这个爱面子,略带狡猾的老实人的性格点开了。期间,王抗美熟练运用了偷梁换柱,无中生有,欲擒故纵等传统中式交际手段,让整个过程无比自然。

镜头二,网吧泡面瞎扯。退休的第一天晚上,这个晚上本来是要约女儿姑爷到家里聊天的。王抗美从医院看完老伴,晚饭时去网吧泡面。泡面的底料是给老婆送饭剩下的汤汤水水,泡的是一块一 一包的面饼,用的开水时热水瓶里的。王抗美,停车,进门,穿过外间网吧,放背包,摘口罩,转身拿方便面,撕袋子,面饼一掰两半,放进保温桶,加调料包,转身另一侧拿暖水瓶,倒开水,整个过程,起承转合一起呵成,简直不只是自然和熟练可以形容的了,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也可以推断,老伴住院的王抗美,每天的晚饭八成就是剩饭加泡面了。不得不说,范伟简直把这个人的动作的细节演绎到骨头里去了。这个镜头,我足足看了有十遍。

泡好面之后,老板才过来,很熟络的说了句“来了”就给王抗美让烟点烟。这也佐证了王抗美是这里的常客。然后老板很会做生意“开包榨菜呗”,王抗美“不用,我这里啥都有啊”。有的是什么呢?然后镜头给了个特写,王抗美在啃桶里吃剩下的鱼骨头。嗯,一个大老爷们当着别人的面啃鱼骨头。一块一的方便面,想来榨菜也就五毛钱左右,但是连这都舍不得吃。

然后谈论退休,老板问他退休金多不多,王抗美第二次运用了模棱两可的对应。“多不多不说啊,关键是人没了以后还追加一年工资”。其实前面已经交待了,退休后工资一下子减少一半,很紧张,但是为了在实际上比自己殷实的老板的羡慕眼光“我没有你那好单位”下给单位挣面子,硬是隐藏了这一点。按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抱怨单位退休金少,待遇差,自己工作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王抗美没有。作为一个为国家工作四十年的老工人,他有抱怨只能对同事说,只能对老伴说,而不能和外人说。就像后文,分明为了省钱抽一块五的大前门,还非得说“毛主席不也抽这烟吗?咱抽得不是价钱,是信仰”王抗美,就是一个穷,好面子,但是“有信仰的人”。他,王抗美,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老板问他退了以后干什么,王抗美说“去公园耍剑去”。其实,他真的这么打算的吗?完全不是。第一个镜头同事也问过一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是去合唱团当指挥。其实,王抗美心里想的是在找个工作多赚点钱养老,但是每每别人问起来还非要硬撑着。我在生活中对东北男人的嘴硬好面子也有所耳闻,但是在这电影里,王抗美的嘴硬反而每每让人觉得可爱的心存怜惜。

下一个有趣的对话是,他问老板买啤酒,老板很有经验的问他“姑爷要来啊”。王抗美急了,“姑爷不来我就不能喝酒啊”而且不要小食品“都垃圾食品”。后文我们知道,他就是为了姑爷的到来特地准备的酒,但是嘴上还不承认,还引出了经典的一段社论:咱这是新闻联播就酒,国(三声)际新闻喝一瓶,国(三声)内新闻喝一瓶,剩下两瓶重播的时候喝。纯正东北风格的段子,开口就来,上纲上线,以正言辞,还让人无法反驳。看范伟这吹牛也蛮可爱的。

电影中有几个贯穿始终的小道具获得了很多特写镜头。一张神奇的老版壹圆人民币;保温桶;总是掉链子的28大杠自行车,这几样道具,虽然看上去再普通不过,但是都暗地里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或推动,或铺垫,或烘托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自行车,在王抗美退休两天的行程里几乎形影不离,它是王抗美“退休长征”路上的重要革命战友,是王抗美从迷茫,挣扎,到重新充满斗志过程的重要见证人。这几个小道具,每一个单独抽出来都是一个小故事。所以说导演会“写故事”。

从小到大先说人民币,我共得到了三张特写的截图:

这是这张人民币第一次出场。网吧老板给王抗美找钱得到的。上面写着“周杰伦三年二班”。作为九零后我也曾是周董的脑残粉呢!影片中王抗美1951年生人(抗美援朝时期),55岁退休,所以拍摄背景是2006年。周杰伦的《三年二班》是发行于2003年的专辑《叶惠美》的一首歌,2004年获奖。时间上非常吻合,可以推测,这张钱极有可能是某个在网吧玩游戏的中二九龄后小学生(至多初中生)给老板的上网费。不得不说,看到这个镜头我会心一笑,简直有了回到小学时代的感觉。

本以为这张人民币只是个小包袱,没想到后面再次出现了几次,顿时有了一点草蛇灰线,延绵千里的高大上之感。

第二次出场,王抗美早晨出门买菜,在集市上电脑算命拿出来的算命钱。

第三次出场是王抗美早上算完命,经历了泡澡,去医院送早饭,传销,擦鞋,倒骑驴,和老朋友喝酒,去医院送午饭,猜动作赢保暖内衣,去民间内小乐队“面试”的一天的波折之后,为了用50元钱换开修自行车需要的一块钱零钱去公园转轮子抽奖,从抽奖人那里得到的。

期间,王抗美催促磨磨蹭蹭的抽奖人(左)赶紧找钱“我老婆还等着我回家做饭呢”。抽奖人说“你急啥,你这要是假钱,我老婆就没饭了”。

这段对话很有意思且耐人寻味,就像这张神奇的rmb。从早晨到傍晚,一块钱人民币就从算命的姑娘那里到了抽奖的小伙子手里。难道是在这几个小时之内,算命的姑娘来这边抽奖?可能性不大,都是出来混(pian)的,谁不知道谁的把戏啊?豆瓣有人猜测他们俩是两口子,他们开的是“骗人夫妻店”,所以钱才很快就从姑娘那里到了小伙子这里。这个逻辑通,尤其是小伙子说“我老婆就没饭了”,而不是说“我没饭了”,推测他极有可能是有老婆的,而且我们看看那个算命的姑娘的出场:

对,她在和王抗美对话的整个期间几乎都在吃面,一大碗面,一只巨大的海碗装的面,一碗硬邦邦的,看起来缺油少盐没浇头的干面。(在这里吐槽一下,这姑娘本来可以演得更好的,因为她吃面的时候看起来一点都没有胃口,吃的不香还很费力。这是发挥演技的多么好的机会啊)。如果联系到小伙子说“我老婆就没有饭了”,还真有可能是两口子。但是我还有一种观点,就算是两口子,俩人在两地分别做生意,也不太可能在中途互相交接钱吧。难道中午的时候,俩人放下各自的生意见面了,姑娘还给了小伙子零钱?我个人的推测是有什么卖盒饭或者其他街边吃食的小贩充当了这一元钱流通的媒介,毕竟在街头摆小摊,中午买点吃食随便吃吃是很多的。

以上一元人民币的屡次出现,简直有了一种黑色幽默的味道。也许在中上层人士出没的地方,刷卡或者更大面值的rmb出现的频率更高,然而在电影的镜头下,一元钱,一张破旧的,老版,有任性涂鸦的一元钱,流通之迅速,使用之频繁简直出乎意料。这么多面值的钱,哪张你用的最多?一元钱。一包泡面一块一,一包大前门一块五,修车一元,抽奖一元,杂志一元,擦鞋一元,算命三元。在这个数量级活着的人,是要一元一元计较的。(这让我想起了昨天买了一堆某e开头的护肤品准备回国送人,被朋友评论“都是便宜货”。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觉得1000元以下的护肤品是便宜货,但我也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是要把一块钱都花的仔细的)修车师傅嫌弃王抗美换钱花了太多时间,最终把一元钱“赏给了王抗美”,不收钱打发了他。王抗美尽管嘴上不肯服输,但是还是一点都不男人的低头拿着一块钱走了。保温桶。

无论王抗美走到哪里,保温桶一定形影不离的伴随左右。老伴生病,饭怕凉,每天一日三餐送饭全靠它。一个老爷们,走到哪里都宝贝似的拎着一个大号保温,也是异常喜感。

保温桶第一次出场,这是退休后第一天的晚上,推测是送完晚饭回家途中。也是自行车第一次出场(关于自行车后文会说到)。第二次,泡面重要道具。

第三次,次日早晨给老伴送早餐。

第四次,注意桌子上帽子下面的蓝色桶。这是次日午饭。

第五次,送完午饭后在保暖内衣宣传现场猜谜赢奖品。

第六次,晚上送饭之前在家的场景。后面给老伴洗头没有拍到保温桶。

最后一次出场,王抗美骑自行车追人摔倒在地,保温桶也摔碎了。

整个影片,从退休的第一天晚上提着保温桶去冲泡面,到第二天晚上摔碎在地,保温桶纵贯始终。一只保温桶拴住了这个男人一天的行程,无论去哪里,保温桶都挂在车把上,拎在手上,抱在怀里,要摔就一起摔倒在地。他,是个有信仰的人。但是并不如他嘴上所说,大前门不是他的信仰,新闻联播不是,报纸不是。保温桶是他的信仰,他从来没有说过,因为信仰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守护的,就像王抗美,和他的保温桶。直到他的保温桶和他一起被重重摔到地上,就像你和你的信仰,一起被生活无情的强奸了一样。

之后他做了什么呢,是愤怒的反抗,平静的接受,还是绝望的自怨自艾?都不是。他爬了起来,敲开了老乔头的工具箱,修好了自行车(后文会写到),然后打电话给舞伴“我,出来跳舞!”那一刻,让我想到了海明威,人,是不能被打败的。王抗美,是个最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他也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咱多男人!”中那个不能被生活打败的男人。

吃饭去了,保温桶写到这里。

自行车,或者说自行车反复坏和修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自行车,是王抗美在生活的长征路上的重要工具和伙伴,自行车的好好坏坏也暗示了王抗美生活中的那一点点起起伏伏。

第一个退休的晚上,给老伴送完晚饭,低头修理自行车。这时候自行车车况还过得去,虽然有点小毛病。

第二天早上给老伴送饭,用脚踢自行车试图修好。新的一天,新的生活,自行车不能掉链子啊!

第三个场景,送完早饭,送午饭前,遇到乘坐倒骑驴的老友的时候,自行车故障似乎开始变得严重。王抗美在经过传销,擦鞋等**之后,情绪也变得低沉,后面和老朋友吃饭喝酒的时候也体现出来了。

从民间小乐队“面试”失败出来,自行车经过暴力拉拽彻底不能上路了,于是搬着自行车去修车。王抗美在自己最得意的技能“歌唱”方面失败了并且受到了500点暴击,自行车也彻底坏掉了。

第二天晚上看完父亲,出来摔倒在地,自行车再度摔坏,王抗美亲自上手修理。老伙伴和自己一起摔倒自在。

影片最后,王抗美修好了自行车,并把印有算命结果的自己造型的照片贴在修车工具箱上,暗示自己终于找到了退休后的出路——继承老乔头(因为年纪大而不继续修车)修自行车。

整个故事,虽然逻辑并不复杂,写起来也就作文课习作的水平,但是它惊人的自然,夹在电影里是那么的和谐,完全没有为了写一个自行车的故事而写故事的感觉。然而又明里暗里用自行车来比喻主人公一天的情绪处境变化,很妙!

如果说一元钱纸币还是有点欧亨利式的戏剧性,自行车就如同杰克伦敦带你扒火车带你飞般的接地气(不过精彩的是,这种一张破钞票反复出现的情节,真的是在欧亨利某篇小说中出现的,感兴趣的可以私信问名字)。

第二天晚上王抗美去同事家送花,同事正在家里用手风琴拉俄罗斯的“三套车”。熟悉钢的琴的同学会知道,钢的琴开篇就是丧礼上惊艳的小乐队演奏+秦海璐演唱“三套车”(这段开场大爱啊我看了四遍),王猛真是爱这首歌啊,在自己的电影里想方设法见缝插针的插进去。当导演就是好,任性!

整部片子大部分时间都是由背景乐/背景音效的。记得当年泰坦尼克号上映有人评价背景音乐多么丰富贴切来着。当然,作为一个接地气的片子,背景乐并没有多么高大上的曲目;而且别说和外国电影,就是和一些制作稍微不错的美剧相比,bgm的水平还是显得有待提高,然而细细看来,还是看出导演用了心思的。

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00年代东北城市的实录。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具有悠久重工业历史的城市,我的家族大部分在铁路工作。那时候,铁路绝不仅仅是一个单位那么简单 影片里描绘的就是我小时候的生活

印着“工”字的水杯和衣服,二八杠,蓝色保温壶,泥泞的道路。破旧的铁路住宅区和东北方言。铁路有一个完整的生活体系,从铁路子弟小学,中学,大学,醫院,澡堂子。再到身上穿的衣服,喝水用的水杯,甚至铁路会有自己的农场,食品厂。铁路人大多居住在火车站周围和铁路沿线。在铁路的体制内,你可以安稳且舒适的过完一辈子,这也是老百姓羡慕王抗美工作的原因。可这些都在00年代被打破了。现代化和市场化对铁路的冲击是巨大的,东北发达和成熟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我当时正在铁路子弟小学上学,突然学校改了名字,班里的生活用品从上面免费发放再到交钱购买,伙食水平直线下降。这就是铁路开始变革对于我的影响。

不仅仅是铁路,东北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国企的寒冬已经凛然降临,铁合金厂,造纸厂,化工厂的效益直线下降,加上国企改革大量下岗的职工。王抗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退休的,在东北衰落伊始

这部电影的时代之后,东北就像一个巨人将沉睡下去,像他的前辈,底特律,鲁尔一样。

所以,在一个生于时代之交的东北人而言,这部电影的记录意义远高于艺术价值,他所记载的昨日时代,无论好坏,都是我的童年。

第三篇:喜剧艺术鉴赏、戏剧艺术鉴赏结业论文

探究中国情景喜剧15年的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情景喜剧发展15年,虽然存在着剧集水准的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是在进步的,从以家庭生活和单位工作为主的现代普通话剧,发展为题材广泛多样、地域广阔、体现原生态生活情景的古装、现代剧,从只注重逗乐子到说明反映一个具体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思路。当下的情景喜剧在茶余饭后为人们端上一碗汤,不至于让人吃得太饱,但能闲情逸致,并对心灵有所启迪的鸡汤。

【关键词】现状发展史特征经典作品发展空间

一、情景喜剧的现状及其发展史

情景喜剧,是1947年在美国诞生的新兴的电视化的喜剧模式。1992年,曾在美国留学的英达导演,将它引渡过来。从此,中国的情景喜剧开始了其自身的发展。十几年来,情景喜剧在中国曾遇到水土不服的困难,一度不被中国广大的电视观众所接受。但其凭借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克服困难、发展完善,终于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认可。

1992年的冬天,从美国回来的英达和王朔经过一夜长谈,开始了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创作。此剧由英达导演,王朔、梁左等人编剧,文兴宇、杨立新、梁天、宋丹丹、关凌等人组成一个三代同堂的“典型”中国家庭,讲述这个其中发生的一系列小故事。其实《我爱我家》在开播时,反响并不好,但它就陈酒一般越酿越香,渐渐被观众认同,而且被奉为经典。直至今年,剧中饰演爷爷的文兴宇去世,全国各大电视台掀起重播《我爱我家》的热潮,收视率居高不下。《我爱我家》过后,英达就成了国内情景喜剧的王牌导演。英达也乐此不疲,相继拍摄了《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心理诊所》、《中国餐馆》《闲人马大姐》、《马大姐和邻居们》、《网虫日记》、《东北一家人》、《党员马大姐》、《候车室的故事》、《体育人家》等等,几乎是一年一部情景喜剧,产量惊人。虽然没能超越《我爱我家》,但是“英式”情景喜剧的旋风准确地击中了中国电视观众的神经,给无数个家庭带来了欢笑。

进入21世纪,以尚敬为代表的“新式”情景喜剧出现,从《都市男女》到《炊事班的故事》再到横扫大江南北的《武林外传》,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情景喜剧新的发展方向和巨大潜力。2007年《家有儿女》热播,可见中国情景喜剧的市场并未消退。纵观中国情景喜剧发展的15年,在以英达为代表的情景喜剧导演、演员的努力下,虽然有高潮也有过低谷,但他们的作品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无数快乐!这15年的探索和国外情景喜剧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情景喜剧具有强大的观众基础和市场潜力,只要坚持以观众的视角和需要出发,坚持不懈地创作,中国情景喜剧必将迎来下一个更为灿烂的15年。

二、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情景喜剧呈现出八大显著特征

首先,就情景喜剧的艺术属性而言,它是一种电视化的喜剧模式,是舞台剧与电视剧的艺术综合体。这是情景喜剧生来就有的本质特征。它由编剧创作文学剧本,是电视导演领导下的整个电视剧组集体创作的结晶,并通过电视媒介展现在电视观众面前。同时它的结构及表演方式等又保留着舞台剧的成分,某些剧目在拍摄过程中甚至邀请了现场观众的观摩和参与。

其次,情景喜剧是一种轻喜剧。它的创作宗旨是,让观众在休闲中得到娱乐。它的思想内涵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作为喜剧,它往往更富于反映社会现实、人性本质的深度和广度,以其富有生动的形式,幽默、诙谐的手法使观众感到舒畅、快乐,让观众得到一种亲切的教益、心智的启迪和情绪的渲泄。喜剧有着天然平民性、通俗性,它和最广泛的观众有着一种亲密的情趣联系,容易实现沟通、交流,容易对各种素材进行裁量、转化为故事的素材。情景喜剧,也具备这样的优势和特点。

第三、情景喜剧的制作有着严格的场景限制。情景剧创造一个既与外界联系广泛又相

对封闭的“场景”来构筑人物活动的空间,即主要场景。一般来说,主要场景的拍摄均安排在摄影棚内进行,棚外戏原则上不超过全集的20%。

第四、情景喜剧的每集内容独立成章,每一集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故事情节上基本相对独立,上下集之间没有悬念与期待。同时,整个剧情又是一个前后贯穿、合理发展的“糖葫芦式的整体”。

第五、客串人物在情景喜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情景喜剧的人物角色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贯穿人物和客串人物。贯穿人物即贯穿整剧始终的人物,客串人物是指仅在单集或少数几集出现的人物。在系列情景喜剧中,几乎每集都有一两个客串人物的出现。他们是该剧集中矛盾出现的导火索,同时又是该矛盾得以解决的关键。

第六,与观众的心理贴近性。情景喜剧,是用艺术手段展示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它所描绘的生活和百姓息息相关。从观众的实际需求来讲,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离观众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渴求距离很近,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葛,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正因为是观众身边的真实故事,观众才会被他们牢牢吸引,并形成某种心灵的互动,产生由角色到自身的情感交流。情景喜剧浓厚的人情味与亲和力能起到润物纽无声的艺术效果,体现出现代传媒的人文关怀。

第七,地域性是情景喜剧在中国逐步发展中出现的显著特点。由于区域文化、方言特色和生活习俗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有着较大的差异。而根据不同地域的人文特点创作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情景喜剧,往往能受到地域观众群体的欢迎,如京派观众群、海派观众群、岭南观众群等。另外,自情景喜剧在中国诞生起,方言便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各地区都纷纷涌现出一些方言情景喜剧的杰出代表,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上海的《老娘舅》、湖南湖北的《经视一家向前冲》等。最后,灌装笑声的伴随,也是我国情景喜剧扬而不弃的典型特点。适时的罐装笑声不仅可以增强情景喜剧的现场感,还能带动电视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经典作品赏析 我爱我家

10年前,说不好是思想解放了嘴巴还是嘴巴解放了思想,这种叫做情景喜剧的舶来物用密集的俏皮话,把市井生活中对严肃的调侃与消解搬上了最大众的媒体———电视。《我爱我家》里,文兴宇扮演的离休老干部一本正经的旧式思维与官方话语遭到儿孙辈的无情嘲笑,让这部中国第一情景喜剧在北京电视台播出6集后被掐,首都人民不得不通过河北电视台的覆盖继续他们每晚20分钟的欢乐。而如经《我爱我家》已经成为情景喜剧的经典,这也表明情景喜剧这一影视题材已被大众接受。

家有儿女

《家有儿女》采用重组家庭作为故事展开的平台。主人公夏东海曾跟随前妻到美国陪读工作,离婚后带着7岁的儿子夏雨归国发展,并与在国内长大的女儿夏雪团聚,后与某大医院的护士长刘梅结婚,刘梅也曾离异,并带有一子叫刘星。本剧的主要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特殊家庭中,夏东海和刘梅的共同特点都是富有爱心,关心孩子的成长,期望“整合”两人的爱心和智慧,培养出快乐生活的下一代。剧情围绕家庭中的琐事展开,极富教育意义。

闲人马大姐

电视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以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女工--马大姐的日常生活为素材,精炼出四十集妙趣横生的故事,通过这位热心善良的马大姐一件又一件看似平常的琐事,比如介绍对象,劝架调解,义务导游,充当护士,也有时后院起火,子女出事,如此等等,将当今社会各色人等,诸般新事,一一化作令人捧腹喷饭的喜剧奉献给观众,让观众在大笑的同时看清社会,发现自己,对生活多一份轻松心态,对人生多一种幽默理解。

武林外传

该剧故事发生在一个叫七侠镇的地方,是关中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一个叫郭芙蓉的黄毛丫头初入江湖,欠下钱财,被困在“能人辈出”的同福客栈。故事从这里开始,依次引出佟湘玉、白展堂、吕秀才、李大嘴、莫小贝,以及邢捕头、燕小

六、钱掌柜这几个性格各异、风趣动人的主人公,和一连串戏谑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方言剧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极富感染力和吸引力,深受观众喜爱。它们在方言流行的小范围区域内广为传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无厘头的形式开创了情景喜剧的又一个新的局面。中国情景喜剧从引进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里,中国的情景喜剧经历了诞生时的辉煌、探索时期的平淡以及最近几年的重新崛起。正因为有无数影视人的不断努力,才有今天情景喜剧的蓬勃发展。

四、人物榜

中国情景喜剧发展15年,诞生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情景喜剧导演及演员,见证了这15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情景喜剧的发展,也涌现一批优秀的喜剧演员,他们为情景喜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拓荒者——英达

英达是将情景喜剧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他在情景喜剧领域进行了长达十几年创作和摸索,其导演的情景喜剧超过二十部,大多数在普通老百姓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标杆——宋丹丹、蔡明

如果说英达是国内情景喜剧第一导演,那么宋丹丹绝对是国内情景喜剧第一主演。宋丹丹与生俱来的油膜细胞和独特的感染力,使其参演的情景喜剧每部都很经典

蔡明和宋丹丹一样,都是小品演员出身,而且演技和幽默感不俗。《闲人马大姐》让蔡明成为绝对的主角,让大家记住了这个爱多管闲事,爱互帮互助的“马大姐

先锋——尚敬

《武林外传》的热播让我们认识了导演尚敬,尚敬导演的情景喜剧,语言更加现代化,也更加年轻化,因此在刚刚成长起来的八零九零后,尚敬更有市场。

新生力量——张一山

张一山饰演《家有儿女》中鬼灵精怪的“刘星”走红,这个在外貌上像极了夏雨和姜文的男孩出道以后就备受关注

希望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系的面孔的出现。

五、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空间

情景喜剧目前的发展还是有诸多的困难,过低的成本投入、太快的制作周期使得现在情景喜剧比较难出现真正的精品,题材过于集中在下层市民生活,也使得情景喜剧不太容易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但是,好在我们现在还有一批热爱情景喜剧这个事业,愿意在这个领域里面不断创作、不断创新的一个相当优秀的队伍,他们还在不断的努力,也时不时的有比较精彩的作品出现。所以,在逐渐的克服上面讲的这些困难之后,情景喜剧应该在近年来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到那个时候好的戏改变社会观念、改变播出制度,可能就会造成一个从现在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出现更多更优秀的情景喜剧。

十五年,情景喜剧不断融入时代的元素,不断的对时代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讽刺,它不仅给大众带来啦欢笑,更多的是欢笑之后的思考。我相信在下个十五年情景喜剧这种年轻的喜剧题材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喜剧世界》山西艺术研究所 喜剧世界编辑部1988-2004

下载《耳朵大有福》一部喜剧艺术的力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耳朵大有福》一部喜剧艺术的力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