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
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 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纷繁变幻,一些人们价值选择愈加困惑。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要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可根据以下几个点,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一是从中外思想文化宝库中汲取精神营养。在中外思想文化宝库中,我们可以领略优秀思想文化精华,学到做人做事的大学问。
二是从先进模范人物身上吸收道德力量。在人类历史上有无数先进人物的精神被提炼总结、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形成了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和传统道德体系,成为维系社会、凝聚社会、推动社会的精神支柱。我们学习先进人物,就是要把先进人物作为镜子,以此对照检查、自觉效法,在学习他们的事迹中感动心灵,在学习他们的精神中升华思想境界,使自己心灵更干净、思想更纯洁、行为更高尚。
三是在践行中展示人格魅力。力行修身之要,做到时时自警、自省、自励,努力成为懂理论、有思想、会运用的人,成为有理想、重实际、肯奋斗的人,成为讲道德、守规矩、知荣辱的人,成为重精神、善弘扬、有作为的人,以此展示个人的人格魅力,带动身边的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整个社会风清气正。如我们可在家乡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的活动,身体力行并劝说周围的人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同时还可在老年群体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富民政策和教育改革、家乡棚户区改造、农村食品安全及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出谋划策,为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理念。
第二篇:如何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
如何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其中包括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意核心价值观的问题,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在大会报告中专门就青年讲了一段语重心长的寄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段话不仅指出了青年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向全党提出了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要求,而且也向青年提出了树立“三观”和做到“三热爱”的希望。青年大学生要响应党的号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青年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原则,是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又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始终不渝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要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次,要积极响应“三个倡导”。“三个倡导”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规定。青年大学生要从响应“三个倡导”做起,为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次,要积极响应“三个倡导”。“三个倡导”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规定。青年大学生要从响应“三个倡导”做起,为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增砖添瓦,做出自己的贡献;为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使社会更加和谐凝心聚力,不断提供正能量。但更重要的,还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行为。不过一定要结合青年大学生实际,突出重点。比如,爱国就要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崇高事业而献身。敬业,就要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强化职业操守,学一行干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诚信,就要诚实待人、平实做事,守纪律,讲信用,乐奉献。友善,就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关心爱护集体,发扬团队精神。概括起来说,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提出的希望:“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再次,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提炼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遵循的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一些领域据之形成了本领域的核心价值观。其中最为成功的是胡锦涛同志概括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关于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问题,高等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概括,我觉得,其中表述比较全面的,是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提出的“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当然,意见也不尽一致,由权威部门发布全国性的统一的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能尚需时日。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如何做呢?我的建议是: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精神,关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着力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青年大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这三点希望虽然没有以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式来表述,实际上已经蕴含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如果用简练语言稍加概括的话,可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其一,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刻苦学习,品学兼优”。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学习,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青年大学生只有品学兼优,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其二,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敏于创新,勤于实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青年大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因此,青年大学生要努力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因此,青年大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的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其三,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全面发展,保持个性”。教育事业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是每个青年大学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可见其分量之重。但全面发展不是不要个性,更不是泯灭个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的实现,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社会的本质规定和价值目标,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规定和价值目标。因此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青年大学生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刻苦学习,品学兼优;敏于创新,勤于实践;全面发展,保持个性”,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点希望、的简要概括,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只有将其作为基本遵循,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了实在的立足点和可靠的抓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应该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所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主体方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构建起我们所应遵循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了国家认同、社会认同、公民认同的有机统一。就观念本身来说,它表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事实上从价值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传递正能量,是精神文明建设战线的恒久使命和重大责任。我们不仅仅要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更要抓住核心价值观形成规律和阶段性特征,遵循其实践性要求,争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排头兵,始终做到率先垂范、走在前列。
坚持以抓好学习教育增强认知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和铸魂工程,是引领推动全民价值追求、思维方式、社会心态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争当主力军排头兵,关键是做好做足“培育”和“践行”两篇文章,首要的是抓好学习教育,不断增强认知认同。一是注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培育和普及。坚决遵照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紧贴全民的思想和行为实际,把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展播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镇,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和精神世界塑造的全过程。其次,应注重抓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途径,积极引导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道德品质,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纽带和桥梁、成为激发人们创新创业、砥励良好品格的不懈动力。第三,应重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骨干的学习培育。拼搏奉献在一线的精神文明建设骨干队伍,不仅肩负指导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使命,更是身体力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排头兵,必须坚持从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入手,以常态化学习、制度化学习、创新型学习,着力提升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不断增强争当主力军排头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使命感责任感。
坚持以搭建新平台占领舆论制高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每个公民进行精神洗礼、灵魂塑造和价值重铸的道德实践过程。培育每深入一步,都要受到人性、思想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都要经历复杂的破和立的斗争,都要伴随道德修养的考验和检验。争当主力军排头兵,最迫切的是搭建新的平台,占领社会舆论的制高点,尤其迫切的是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在网上传播、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应发挥好门户网站、主流网站作用。着眼于理解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思维观念,在全社会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和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遵循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规律和特点,整合党委政府门户网站、主流网站、主流媒体网站、重点社交网站、及微博、微信等资源,以开放包容、共建共荣、创新发展的理念,建设网上统一战线,激发运用网络效应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网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敢于能于在网络中领“秀”。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必须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进入网络搭建新平台,占领舆论致高点,大力在骨干队伍中培养一大批版主、博主、大V和网络意见领袖,充分运用网络新阵地传达好声音、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领网络舆论、疏导网络情绪、赢得网民的赞同支持追随,为打造良好网络生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持以典型示范引领良好社会风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争当主力军排头兵,就是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首要的是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推进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最直接、最生动、最有力的教材,用无数爱国志士和改革创新先驱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每一个公民把个人的梦想和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之中。二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用雷锋精神、身边雷锋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人们爱党、爱国、爱家、爱社会,让雷锋精神在人们心目中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让“学习雷锋、提升自己,奉献他人”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习惯。三是带头推进“德润陇原”、文明有礼的甘肃人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秀传统,弘扬铁人精神、老区精神、庄浪精神、航天精神、舟曲精神,精心组织实施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美德少年”培育选树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人人尊崇模范人物、学习模范人物、关爱模范人物、争做模范人物的良好社会氛围,用一个个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彰显时代风采、培育人文风范。
坚持以创新发展拓展传播主渠道。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特别是解决好精神懈怠导致理想信念动摇、学习修养松劲、价值判断扭曲、道德人格滑坡等问题,必须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的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聚合全社会力量、激发调动全民积极性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之中。争当主力军排头兵,带头组织推进铸魂工程,必须在以创新发展拓展核心价值观传播主渠道上出实招使实劲。一方面,应做好融入渗透的文章。注重通过话语转换,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本质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融入渗透到经济发展实践、文化创新发展、社会建设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融入渗透到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兰州新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示范区建设的主战场,融入渗透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全民教育的各领域,真正使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心深处乐于接受、能于遵行、敢于实践、倾心传播,从而有机地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有机地溶为一体。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发挥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这一倡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创新发展理念和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组织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诚信建设工程、志愿服务工程,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新渠道,组织引导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塑造高尚人格,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同步推进、融合发展、共同提高。
坚持以健全机制推进工作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学习教育的软约束,也要靠制度机制等硬约束。以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工作发展,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始终秉承有为、有位、有担当的要求,采取部门联动、社会联动、上下联动、统筹兼顾的方式手段,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办法,真正使各级党委、政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效果到位。
第三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既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同时也是一个重大部署。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这种表述,既将我们 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为实践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富强”即富足强盛,其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优越性的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四者有机构成一个整体。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八大报告进 一步提出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十八大把自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提出来,可以说是进一步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光是追求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也把自由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这里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和界限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到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都把自由作为奋斗的崇高目标。
平等,今天所讲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原始社会那种平等,而是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道德境界极大提高基础上的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二字一共出现了二十多次,可见其重要性。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累积,公平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公平,是目前阶段广大人们的共同期待。从上学到就业,从医疗到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背后都牵扯着公平,不容忽视。每个人的出身背景、职业、财富拥有程度都不相同,只有 权利公平,才能使每个人不致因个体的差异而被区别对待。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人们对权利的认知早已从简单的生存层面上升到了发展层面,对于户籍制度、劳动合同、城乡差距等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权利公平都更为关注。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平等就是要废除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别,让人民根据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迁徙,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同时十八大也提出了教育平等问题,教育平等就是“要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公正”,即公平正义,一个社会最怕的就是没有公正,公正的依据一是道德,二是惯例,最后是法律。一个社会具备了公正,这个社会从投资上来讲就是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从生存来讲就是好的生存环境,从成才来讲就是好的成长环境。温家宝总理说过一句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意思就是说,公平正义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温暖。
“法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的状况,到现在我们建立起来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建设了一套健全的司法机构,培训了一批素质越来越高的司法队伍。与此同时,大力推行法治政府建设,围绕行政行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治首先是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一切权力都应该在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运行。因此,法治最重要的就是依法行政,然后就是依法施法,对于公民来说就是依法办事。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作为公民应该践行的道德规范。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 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道德准则。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报告中较多提到了政府政务方面的诚信问题,这一点反映了执政党和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其看到了问题的性质所在。执政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对改善社会诚信和改善社会道德,会起到表率和引领作用,伴随这种表率和引领,社会风气也会随着主导的引领而逐渐转好。换句话说,要大众有道德,执政者必须有道德;要社会有诚信,政府要首先有诚信。政府诚信上不去,主流引导就起不来。在批评大众道德有问题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执政者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官员道德怎么样,要看政府的行为是不是诚信。如果你不诚信,还要求大众诚信,这做不到。“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群体,而是一个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落实,那么,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首先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其次就是各级党的组织,应该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求全国人民做到,共产党员应该先做到并做好。再就是公众人物要身体力行,比如说官员,文艺体育明星,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好的典范和榜样。最后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送到基层、企业、群众中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单位指数测评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三)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起最关键的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满腔热情地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事物、新典型,理直气壮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在大力宣传弘扬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时,要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受到公正对待,比如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可以说他是体现核心价值观比较好的人,不能再让他流血又流泪。对于那些扶老太太反而被诬陷、被状告的人,不应当在法庭上被判决为输了。这样的逆向激励对道德价值观念的树立伤害很大。所以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人跌倒在地上躺着,没人敢立马去扶,即使扶了也得找个证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得到贯彻落实,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全民努力,需要各方实践,而且需要精心呵护的一个长久工程。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得到实现,十八大报告中讲的美丽中国,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能否培育和践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髓。一定意义上,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决定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大交融,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企图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应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切实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新特征新变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但在实践中不易懂不好记,不利于宣传普及。因此,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简明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实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使之更加贴近群众,更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道德操守。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找到正确方向,引导人们准确把握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尺,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
第四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又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部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中国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一)从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初步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当时界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范围比较笼统,没有确定其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倡导的内容涉及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涉及的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涉及的是社会制度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涉及的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方向更明确、定位更准确,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确定了努力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
目前,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虽然已经起步,但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仍然艰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真理,集人类先进价值观之大成,继续深入探讨、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百年树人”的系统工程和长远工程,不仅需要从基本内容、理论诠释、宣传教育、语言形式等方面系统推进,更需要从法理支撑、制度设计、实践转化等方面逐步确立。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法理支持。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单纯依靠社会自发形成的,而是要在科学揭示、正确认识其内在生成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赖于国家执政集团的长期灌输、强化和引导,持之以恒地推进,做到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才能逐步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深处,形成人们自觉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要像我们党当年深入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样,通过制定相关决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科学内容、现实要求、实践途径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阐述,并要在我国宪法、法律规范和党章中明确规定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形成一种刚性规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做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三)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特殊时期,迫切需要分清价值主流与支流,迫切需要价值疏导和引领,这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价值建设提供了最佳时机。首先要创新理念,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大学生价值建设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新思路。
其次是要创新实践,探索以价值体验和践行为主要方式的大学生德育新模式。德育是高等教育第一位的任务,着眼于大学生现实和未来的价值需要、基于大学生的实际感受,把实践养成作为大学生价值建设的主攻方向、主要方式和主要路径,做到知行统一,确立起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并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历史文化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探索并形成优势互补的大学生价值建设新格局,形成大学生价值建设合力。
第五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这既是十八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同时也是一个重大部署。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很好的指引。
一、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特别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 格局有机联系,“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富强”即富足强盛,其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涵。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作为中国人,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强才能民安民康民富民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落实,那么,如何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首先教育部门要承担责任,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其次就是各级党的组织,应该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这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求全国人民做到,共产党员应该先做到并做好。
(二)在融入贯穿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各个层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在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社会将迷失前进方向、失去精神根基。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能否培育和践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检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道德操守。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找到 正确方向,引导人们准确把握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尺,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