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说起
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说起
翻开近期的报纸,有关医疗纠纷的报道不时闯入我们的视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又一热点。随着媒体对一些负面医疗事件的曝光,原来医护人员在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形象渐行渐远,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干扰了正常的医疗活动。
有一组数据显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技术方面的错误只占了很小的比例,更多的是工作疏忽、忽视细节。有一种说法叫“魔鬼”隐藏在细节中,这些细节的疏忽在未酿成毁灭性的遗憾之前,往往被冠以种种借口而姑息、迁就。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是它强化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面对医患与生俱来不平等这个无法撼动的事实,医学关系更像父母和孩子,父母对孩子享有一定独断权利,与这种权利相对应的是对孩子的爱和责任。担负起这种责任需要我们有终身受教育的意识,不断强化知识更新,提高修养和业务技能。
第二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结合《患者安全目标》,制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1.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2.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3.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4.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5.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6.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7.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8.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9.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分三个级别: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1.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2.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1)主动性:医院倡导各科室、部门和个人自愿参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2)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根据不同内容,有以下相应部门收集处理: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由护理部处理; 3.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由控感办处理; 4.药品安全(不良)事件由临床药剂科处理;
5.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由药剂科和设备科处理; 6.设施安全(不良)事件由总务科处理; 7.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由政工科处理; 8.安全不良事件由保卫科处理。
五、上报形式
(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h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相应职能部门。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随后履行书面补报。夜间及节假日应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人员。
六、上报流程
1.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Ⅰ、Ⅱ级事件,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科、护理部报告。同时在1个工作日内填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至医务科或护理部;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2.Ⅲ、Ⅳ级事件报告流程主管医护人员或值班人员在发生或发现Ⅲ、Ⅳ级事件时,当事人需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在1-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至医务科或护理部,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3.医务科、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与相关科室共同分析问题,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在7个工作日内提出建议,反馈给科室,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备案,每季度进行总结,依据评定标准,提出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上报院长办公会决议。
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自愿性、保密性、非惩罚性
(一)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二)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三)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八、监管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实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科(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及病区参与的管理体系。各临床科室、病区应积极主动上报,全院年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每百张床应至少≥15例。对于医疗安全(不良)安全事件科室应及时总结,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职能部门应对科室上报安全(不良)事件及时给予调查及核实,给出改进意见,每季度进行汇总,并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针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安全(不良)事件,每半年召开一次评估总结会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各职能部门,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九、激励机制1.定期对收集到的不良报告进行分析,公示有关的好建议和金点子,并给予表扬。2.对提供不良事件报告的科室给予奖励及表扬:对个人报告者保密的前提下给予奖励,并给予不具名的公开表彰,上报一例予奖励50元,每科室每月至少上报一例。3.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4.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设立专人负责,把各方面报告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予以收集、整理、分析,医院予以汇总并在适当的场合交流,全院共享安全信息,并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5.每年由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和方案。
第三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jz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范围
(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
(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
(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
(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
(九)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一)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二)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三)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四)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三、接收报告单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信息表(见附表,包括纸质上报表和网络信息)上报至各职能部门分析处理,各职能部门每周上报至质控办,质控办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其中: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务科;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感染相关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感染管理科;
(四)药品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药学部;
(五)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六)设施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后勤中心;
(七)服务及风纪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党办室;
(八)治安相关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九)投诉相关不良事件上报投诉办。
四、上报注意事项
(一)上报形式 1.书面报告 2.网络直报 3.紧急电话报告
(二)报告内容
1.报告事件资料 2.报告事件类别
3.事件发生后的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
4.上报相关部门立即处置。
(三)上报程序
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上报各部门。
各职能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指派专人负责收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登记备案,并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一)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二)保密性:报告人可通过各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三)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六、监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实行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处(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及病区参与的管理体系。
各临床科室、病区应积极主动上报,全院年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案例,每百张床应至少≥10例。对于医疗安全(不良)安全事件科室应及时总结,提出科室质量与安全改进措施。
职能部门还应对科室上报安全(不良)事件及时给予调查及核实,给出改进意见,每季度进行汇总,并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应针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安全(不良)事件,每半年召开一次评估总结会议,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各职能部门,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七、激励机制
医院鼓励职工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奖罚措施按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方案执行。
第四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考试题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考试试卷
姓名科别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
1、一般不良事件要求多少时间内报告(A)
A、24~48hB、72hC、1周D、2周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几级?(D)
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
3、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c)?
A、院长B、医务科C、分管院领导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 的实行(b)填报? A、单人B、双重C、三重
4、报告形式分为几种(c)
A 书面报告B 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C两者都是
5、手卫生包括(d)? A 医务人员洗手B卫生手消毒C外科手消毒D三者都是
6、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为几 类()?
A 病房诊治问题、不良治疗、意外事件、辅助诊查问题、手术相关问题、医患沟通、其他非上列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
B不良治疗、意外事件、辅助诊查问题、手术相关问题、医患沟通、其他非上列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
7、涉及药物那几种情况(a)的要实行双重填报?
A、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B、不良反应、院内感染
8、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a)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领导?A、职能科B、一般人员
9、下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属于一级预警的是:(D)
A、病情突然恶化B、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10、下列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不属于一级预警的是:(B)
A、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
B、病人及家属有极度不满的表现甚至威胁、恐吓医护人员。
第五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分析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
2014年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12例,事件由五个临床科室报告。报告及时、效果明显,促进相关流程再造,提高相应环节质量,保障质量安全。
一、事件统计分析
本季度合计上报12例,由临床科室、影像科上报,具体科室上报分布情况见下图,报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四区,报告5例,其次为十一区、一区、七区、九区、影像科,这与科主任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自觉主动密切相关。
本季度发生的不良事件为II、III、IV级事件(具体分布见上图),均未引起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各科室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处理,均保障了医疗安全。医务科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给予奖励。
二、事件原因分析
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各科室均完成事件个例原因分析、处理、评价持续改进措施,在此,只针对发生较多、特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
(一)冲动事件分析
本季度报告的冲动事件5例,主要原因:1、医生病情评估不到位,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识别有攻击风险的患者。2、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3、护士对有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等高危病人关注度不够。4、未严格执行风险评估制度。
(二)、病人逃跑、出走事件分析
本季度报告精神科病人逃跑事件2例,综合科病人出走1例,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医院因素
医护人员因素
精
神
病
患
者
逃
跑
医院娱乐设施不全
病情评估不到位
探视制度不规范
护士责任心不强
奖惩制度不完善
宣教、疏导不到位
检查制度不健全
病人多、工作繁忙
病态心理支配,自感病室如地狱
后勤人员安全
防范意识差
生活单调、苦闷
思念家人
担心工作、经济困难
后勤因素
患者因素
三、整改意见
个例持续改进措施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综合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意见:
(一)、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方面
1、科主任加强科内人员培训,负责完成每月不良事件质控,在报告数量、质量上强化指标;
2、医务科加强督导,鼓励科室上报;
(二)不良事件报告内容方面
1、加大医院环境安全及医疗隐患排查,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追踪落实,消除隐患;
2、落实病情评估制度、医师三级查房制度、巡视制度、探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院科两级督导;
3、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培训。
医务科
201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