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揭秘中国人的酒桌文化
揭秘中国人的酒桌文化
酒席对中国人来说是拉近感情,消除隔膜最有效的润滑剂,正如一些民间俗语所说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所以,在中国,酒席绝对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中国,几乎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要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要请客,结婚要请客,孩子满月要请客,老人寿诞要请客,升官要请客,乔迁新居要请客,涨工资要请客,孩子升学要请客,打麻将赢了要请客,中了奖要请客,送行要请客;接风要请客;到了年底本系统内各单位之间一般也要互相请客;至于相熟的朋友之间更是经常互相请客(我们中国人吃饭从来不搞西方所谓的AA制。)
酒席对中国人来说是拉近感情,消除隔膜最有效的润滑剂,正如一些民间俗语所说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所以,在中国,酒席绝对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酒席和酒席又大有不同。有些酒席被请者是要花份子钱的,也就是随礼。比如结婚、孩子满月,老人寿诞,乔迁新居,孩子升学等等,随礼的数额多少主要决定于被请者与请客者感情的深浅,以及是否有“过”。“过”的意思是被请者曾欠请客者的人情,如果有“过”的话自然要多给一些。随礼的数额呈现出逐年递涨的趋势。现在,在我的家乡城市,即使普通同事或朋友随礼至少也是200元了。
而有些筵席被请者则不需要花钱,比如求人办事;升官了;打麻将赢了;涨工资,之所以不需要花钱很好理解:求人办事给人钱还差不多,还能管人要钱?而升官、打麻将赢钱、涨工资之所以要请客是有平息别人对你的嫉妒之意。
请客吃饭很有一些约定俗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规矩。从邀请方式来看,可以当面邀请,也可以打电话邀请,但除非请客者与被请者不熟,否则必须是请客者亲自邀请,不然就会被视为不真诚。
从邀请的对象来看,不同的筵席有不同的讲究。
求人办事的筵席,当然主宾是给你办事的人,如果是间接托的人,则中间人必须到场。
像结婚、孩子办满月、老人寿诞、孩子升学这类筵席邀请的客人比较多,但也不能只要认识的就邀请,一般都是找跟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如果人家与你根本不熟,你就邀请人家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认为你在借机敛财。
互相熟悉的朋友之间互相请客则比较随意一些,请客者常常会邀请两伙互不熟悉的朋友(但与请客者都熟悉)一起吃饭,通过一次筵席就都认识了,但被邀请者一般最好不要带请客者不认识的人前来赴宴,除非是请客者想结识的。
从酒席的时间安排来看,现在比较正式的酒席大都安排在晚间,因为中午喝酒弄得红头涨脸,被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看到显然影响不好。而晚上就比较随意一些,喝多了就回家睡觉呗,反正有一晚上的时间休息,可以敞开量喝。中午喝酒一般都是到哪里
办事回不来,当地对口单位请客,名曰工作餐,即使喝酒也是有节制的,谁也不多喝,点到为止。
中国人认为请客选的饭店越高档,表明主人对客人越尊敬,因此,除了很熟的朋友之间互相请客可以在小饭店以外,一般至少要选中档以上饭店。
主人必须提前来到饭店等待和迎接客人,像结婚这样比较重大的筵席,新郎新娘和新郎父母是要在饭店门口迎候客人的。从点菜来看,像结婚、老人寿诞等这类客人较多,不止一桌的宴席一般都是由主人事先与饭店订好菜肴,各桌都是一样的。而对于单桌的宴席则都是现场点菜。这又分两种情况,如果客人较多,比如十几个人,则一般由主人点菜;如果人数较少,则主人一般会邀请客人点菜。
主人点菜的原则当然是尽量点贵一些的菜,因为越贵表明对客人越尊敬;而客人点菜则一般不宜专挑贵的点,那会被人看作不懂事。
筵席上坐的位置也是很有些讲究的,除非是很熟的朋友间互相请客,否则决不可乱坐。一般来说如果客人中有特别尊贵者,则必须邀请他坐在最里面居中位置,多数情况下是请客者坐在这个位置,主宾坐在他身边。其他人就座的原则是先宾后主,先尊后卑,要让客人坐在尽量靠里面的位置,如果同样是客人或者同样是主人则按照职位大小,地位高低从里往外依次排序就座。,如果有司机的话,餐桌最外边坐的应当是主人的司机,其次是客人的司机。当然就坐的时候大家肯定照例是要谦让一番的,但最
后必然是按照规矩坐。
吃饭自然要喝酒,喝酒的讲究就更多了。
在我的家乡,一般来说桌面上上了4盘菜以后就可以敬酒了。主人中地位最尊者要首先敬酒,多数情况每人每轮只敬一杯,但有的比较豪爽或酒量较大的主人会连敬2、3杯。
主人最尊者敬完酒后,一般来说还是由其他主人按职位高低依次敬酒。但有时也可能主客双方交叉敬酒,但也要严格按照职位高低顺序依次敬。
地位较低的人敬酒前,常常要给被敬者倒酒,但如果桌面较大也可以不倒酒。地位较尊者敬大家酒时是不需要倒酒的。倒酒时的规矩是必须倒满,以倒满而不外溢为最好。所谓“酒满杯,茶半杯”。
敬酒时,如果桌面小,则敬酒人一般要和大家碰杯,碰杯也有规矩,就是地位低或岁数小的人要尽量使自己的杯子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上缘碰对方杯子中部或更下的位置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果桌面较大,大家就一齐用杯子底碰几下桌面代替,名为“过电”或“上网”。敬酒人说完祝酒词必须先喝,而且必须全部喝尽,敬酒人一般都客气地说:“我干了,大家随意。”,但被敬者一般也要都干了才有礼貌。如果不能喝酒最好事先声明,喝饮料等代替。第一轮每个人敬酒时,在座的是都要喝的。
第一轮敬酒过后,就可以单敬了,又称为单练,即只敬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这时酒桌上就比较热闹一些,也比较随意一些,这时候酒量好的人就开始活跃了,往往会挨个人单敬,但如果你
酒量不好这时最好还是老实一些,少敬几个人为妙,因为你敬完了人家要回敬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活跃起来了,就会有比较风趣的人开始讲笑话,现在酒席上的笑话多是荤的,荤的程度与桌上女同志的多少以及未婚与已否有密切的关系。尽管有人说有由女同志在场不宜讲荤笑话,但据我观察,这种笑话讲完后,笑的最厉害的往往是女性。
作为下属在酒席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领导,不让领导喝多,办法呢,一种是用语言,比如向对方领导解释:我们领导最近身体不好,挺长时间不喝酒了,这次您来是破例....等等;另一种是用行动,即替领导喝酒。替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暗的,即趁别人不注意把领导的酒往自己杯里倒;另一种是明的,即当别人向领导敬酒时你站起来以领导身体不好或酒量不行为由替领导喝,但必须把握好分寸,一般说来对方的领导敬的最好不替,地位低一些敬的则可。
喝酒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让对方的人多喝,自己人少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善于劝酒和善于耍滑。
劝酒是一门很独特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天赋,水平高的劝酒者会说很多许多俏皮的劝酒令,让被劝者高高兴兴地喝下去,而水平低的则只会说看得起我就都喝了,看不起我就不喝之类的话,结果人家不好意思不喝,但心里却不太痛快。
在酒场上混多了的人一般都会偷奸耍滑,这方面小手段不少,比如喝酒前喝点解酒的药啦,偷偷地往地上倒酒啦,喝酒时
把酒含在嘴里,趁人不注意再吐出来啦,用水冒充白酒啦,偷偷换别人的杯子拉等等,不过如果被人发现了是肯定要被罚酒的。在酒桌上,有四种人要千万提防:所谓“扎小辫的、吃药片的、带拉链的、红脸蛋的”。“扎小辫”的当然指女同志,女同志如果敢端杯则必是能喝的,千万不要跟她较劲;“吃药片的、带拉链的”指一开始推便说自己有病,身体不好,别人敬他酒不怎么喝,最后开始一杯杯敬别人的,这是老手,最好躲开;而“红脸蛋的”指喝点酒就上脸的人,这样的人有的是真不能喝,有的却是很能喝的,但别人看到他脸红的往往以为他不能喝,就不怎么劝他,结果最后必被他灌倒。
如果是像结婚那样的办事情的宴席,主人是要在司仪的带领下挨桌敬酒的。即使你已经吃好了,也应该等主人敬完酒再离席,否则是很不礼貌的。
宴席上的最后一杯酒叫做收杯酒,这杯酒一般都由地位最尊的主人或主宾提议,两人一般要互相谦让一下。这杯酒照例所有人都要干的。
最后说说结帐。大规规的宴席主人事先是交好定金的,最后再根据实际消耗与酒店结算。单桌的宴席一般都是吃完后再买单,但也有的主人事先在酒店先压上一些钱,这是为了防止有的客人好面子,偷偷的替主人付账,这种事是常有的。
第二篇:酒桌文化
《酒桌文化》简介:
第一,如果自己不能喝,丫就别开始第一口,自己端着饭碗夹了菜一边吃着去。第二,如果确信自己
《酒桌文化》正文开始>>第一,如果自己不能喝,丫就别开始第一口,自己端着饭碗夹了菜一边吃着去。
第二,如果确信自己要喝,就别装墨迹,接下来就是规矩了。
规矩一,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丫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http:///635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三篇:中国酒桌文化
中国酒桌的宴请潜规则
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周晓群:不懂得中国酒桌文化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中国办事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假如你不懂得吃喝宴请其中的奥妙是断然没有办法左右逢源的。
不懂得中国酒桌文化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中国办事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假如你不懂得吃喝宴请其中的奥妙是断然没有办法左右逢源的。
身在中国的官场,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饭局不是万能的,但假如没有了饭局则是万万不能的。在中国官场的酒桌上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用人的哲理,这种哲理就包含在“酒风可见工作作风”和“酒品说明人品”之中。
从你什么时间接到吃饭通知可以看出其中的玄妙。提前一天预约是真的请你,提前半天约你是想让你作陪,到点了才通知你则完全是由于人数不够而让你去凑数。
敬酒时不能喧宾夺主。只有领导们相互敬完才可以轮到自己去敬,除非你是领导,否则敬酒时最好逐个按顺时针秩序方向敬酒,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误解。
酒场地上碰了杯就应该干杯。说一句豪爽之言,我喝完,你随意。既显得自己大度,又可以给对方适当的压力。敬别人,如果不碰杯,喝多喝少可以随意,如果碰了杯那就必须喝完杯中酒。
酒桌切忌谈论业务或工作上的事情。在中国,只要酒喝好了生意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喝多喝大了,仕途更是不用担心,因为,在官场上大家心里都知道潜规则,要不然谁也不会敞开了跟领导喝酒。
千万别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不管你能不能喝酒,都不要把不会喝酒作为自己的挡箭牌。
场面上应酬一定要记得保护领导。跟领导出去应酬一定要记得少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如果得到领导代酒的指令,则要拿出淌地雷的那种舍己救人的勇气。
假如领导不胜酒力,则一定要想方设法巧妙的把准备敬领导酒的人拦下;或者挡在领导前面跟敬酒者先干几杯,先消耗掉敬酒者的大部分酒量,要知道你多喝几杯领导就可以少喝几杯。
如果酒桌上是按瓶喝酒的,则未经允许千万别从领导的酒瓶中倒酒,以免酒瓶中的玄机被别人发现,而且,如果领导没有让你代酒而你自己很踊跃,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领导有喜欢喝“花酒”的爱好,则要假装自己酒量太差而找几个漂亮美眉来陪领导喝酒,同时,酒桌上千万别说错话,办错事,就算被领导逮到瑕疵更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虽然很多人喜欢一请就来的人,但这种人往往会成为别人眼里的超级替补;必须三请才有可能来的人,别人才会感到你的分量,别人才会真正尊重你。而假如怎么请都不来的那种很有原则的人,因无法跟你有朋友之间的感觉,别人只会敬重你。当然,假如是属于不请自来蹭饭的人,绝对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注意酒后不要失言,可以向领导表态但不要说大话,可以向领导表忠心但不要失态,说话不要唾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了可以上厕所,绝对不能酒后失态。
会敬酒的靠语言艺术,善斗酒的靠游击战术,装醉酒的善于玩骗术,灌不醉的肯定防身有术。
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脸,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自己手中敬酒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手中敬酒的杯子不要放太低,不然叫下面的怎么做人? 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就算是喝多了也不能现场直播。对于醉酒的领导可以嘘寒问暖,可以送上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显得你关怀备至。
当出现想请的没来,尽来了一些陪客的时候,千万别表现出你的失望情绪,要知道别人能参加你的宴会绝对是给足了你的面子,你的失望表情可能会损伤到朋友感情。
酒场是你个人表现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尤其是跟初次见面又能够主宰你命运前途的大领导喝酒,表现一定要积极,最好你的表现能给大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通常是谁请客谁买单,因此,要确保自己在结账时仍然清醒,否则,虽然都是在用公款请客,谁买单都可以,也不会有人说你小气,但你的先醉绝对会成为朋友们的笑柄,甚至还会传到你的顶头上司那里。
假如今天你有幸列入了参加陪领导喝酒的名单之中,说明了你即将被发展成领导小圈子里的人,因此,在酒席的表现可以成为被领导确认的最后环节。只有被领导确认的人,才有个人的发展前途。
酒场是讲规矩的,这种规矩影射出官场的规矩,因此,才会有“摆酒容易请客难”的俗语,才会有奥妙无穷和玄机深刻的中国的酒桌文化。
第四篇:温州酒桌文化
温州酒桌文化
摘要:在中国办事,喝酒吃饭是最常使用的公关手段,特别对于重视经商的城市——温州更是有着耐人寻味的酒桌文化,常常将许多无法洽谈的事情在酒足饭饱后基本上可以顺利完成。
关键字:酒桌 文化 规矩 公关 成功
估计世界上不会有那个国家比中国人更重视美酒佳肴在助力成就事业和润滑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在中国办事,喝酒吃饭是最常使用的公关手段,如果使用方式恰当规矩,很多在办公室或正规场合无法洽谈的事情,某些需要私下商谈的重要内容,在酒足饭饱后基本上可以顺利完成。
然而,要完成这样的饭局往往难度是很大的,在酒桌上是有许许多多规矩的,假如你一窍不通,那么,出丑是肯定的,有时虽然你花了大钱但还是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很多人或许将酒桌上的场面定义为虚假和庸俗,西方人更是无法理解中国式的“俗套”礼节,实则深入研究,这是一种酒桌文化,渗透着许多为人处事的哲学。
1 酒桌礼仪
1.1 座次安排
座位的安排是宴请能否收到实效最为关键的第一步,也是中华酒桌文化中最为敏感和最为重要的环节。
通常,在中国人的眼里,主客的位置应该正对大门或者是能够全视整个宴会大厅。要严格遵循“左重右次”的排位规则,也就是按客人的重要程度排序,按照左边单号右边双号这样的顺序排定,越是重要的客人应该离主客的距离越近,而越靠近主客位置的客人地位就越尊贵。
如果你宴请的对象是的党政领导,那么,应该按被邀请领导的“职务高低、以属地优先”的原则来依次安排座位,千万不可造次。最大的领导应安排坐主座,而通常把受邀外来最大的领导安排在本地大领导的左侧,随后,按照“左重右次”的原则依次安排。
假如你宴请的是工作伙伴或是客户,假如你的大老板也出席的话,那你最好主动将自己的大老板引至主座位置,并根据客人和客户的重要程度安排在大老板的左右侧。当然,如果在宴请中有级别很高很重要的党政领导,那你应该把党政大领导安排在主座,并请你的大老板坐在这位大领导的左侧位置,其余的人可以按“左重右次”的原则排定。如果你安排的是家宴,那么,应该请自己家族中辈份最高者坐为上宾并尊为主客,其余可按照与设宴者的身份、地位、亲疏关系分座安排。当然,如果家族中出现了伟大人物或者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人士,你也可以安排其坐于主座或者是主客左边第一个位置,通常你主要宴请的对象应该坐在主宾的位置。
如果你安排的纯粹是同学会或者是战友们的聚餐,那么,应该请当时的班长或者自己当兵时的直接领导坐于主座位置,其他同学或者战友可以随意入座。当然,假如当时的普通同学或者当时的普通战士今天已经成为了领袖人物,则应该尊为主客位置。
假如你只是一位受到邀请参加饭局的被邀请者,那么,你应该听从东道主的安排,或者是自己先看清楚座次表的提示,以免出现尴尬的情况。
在主桌上背对大门而又正对主座的位置一般不要安排客人入座,在中国的酒桌文化中这个座位通常是买单者的位置,如果让被宴请的客人坐或许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1.2 选店点菜 1.2.1用餐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家宴、宴会、自助餐等。
1.2.2 用餐环境的选择
包括时间、地点、餐厅环境的选择,要做到尊重客人的习俗和喜好。
1.2.3 菜单的安排
正式宴席像国宴必须提前安排菜单。
如果需要当场点菜,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忌口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 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
1.2.4 三优四忌
三优:有中餐特色的菜优先;有本地特色的菜优先;本餐馆的特色菜优先。
四忌:宗教禁忌,如不吃荤;地方禁忌,如温州人喜清淡少辛辣;个人禁忌,如肝炎病人忌甲鱼和羊肉;职业禁忌,如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喝酒。1.2安排酒水
1.3 上菜让菜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点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盘。
1.4喝酒劝酒 1.4.1斟酒
入席后,首先为客人斟酒,酒瓶应当场打开,斟酒时应右手持酒瓶,将商标朝向宾客。斟酒的姿势要端正,应站在客人身后右侧,身体应当做到既不要紧靠客人,也不能离得太远。斟酒时,酒杯应放在餐桌上,瓶口不要碰到酒杯口,距离约2厘米为宜。酒杯不可斟得太满,以八成为好。如果在座的有年长者或职务较高的同事,或远道而来的客人,应先给他们斟酒。若没有这种情况,可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斟酒。
1.4.2 喝酒潜规则
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不要放太低。
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同时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自己职位较低,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的时候,可以巧妙地向敬酒人说明由自己来代。
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碰杯,敬酒,要有说词。
别人为自己倒酒时,单手扶杯或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微屈,轻叩桌面以示谢意。领导跟你喝酒,自己先干为敬,双手,杯子要低,以表示尊重。主人讲话时不可举杯敬酒,这样对发言者来说是很不礼貌的。领导夹菜时,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1.4.3 劝酒
主人敬酒时,各桌人员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当主桌未祝酒时,其他桌不可先起立或串桌祝酒。客人不宜先提议为主人干杯,以免喧宾夺主。
相互碰杯祝酒,可以表示友好,活跃宴会气氛,但注意不要交叉碰杯。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
不会喝酒或不能饮酒时,要注意礼貌拒酒。不要别人给自己斟酒时,乱推乱躲,将酒杯倒扣。可以提前声明或以饮料代酒。
西餐宴会的祝酒、干杯,同中餐有很大不同,在西餐宴会上,祝酒干杯讲究只用香槟酒,这时即使不会喝也要沾几滴。西方人一般只祝酒,不劝酒;只敬酒,不真正干杯,喝与不喝,喝多喝少随个人自便。
1.5分烟递茶 1.6离席送客 1.6.1 中途离席
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邀请你来的主人以及自己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1.6.2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主人家的主角应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欢送语,然后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注意主宾或主人未离开,双方陪同不能提早离开。
2祝拒酒词 3意义
第五篇:中国的酒桌文化
中国的酒桌文化
在中国,几乎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要请客吃饭:求人办事要请客,结婚要请客,孩子满月要请客,老人寿诞要请客,升官要请客,乔迁新居要请客,涨工资要请客,孩子升学要请客,送行要请客,接风要请客,至于相熟的朋友之间更是经常互相请客(并且我们中国人吃饭从来不搞西方所谓的AA制。)请客吃饭很有一些约定俗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规矩。
在我的家乡,一般来说桌面上上了4盘菜以后就可以敬酒了。主人中地位最尊者要首先敬酒,多数情况每人每轮只敬一杯,但有的比较豪爽或酒量较大的主人会连敬2、3杯。主人最尊者敬完酒后,由其他主人按职位高低依次敬酒。但有时也可能主客双方交叉敬酒,但也要严格按照职位高低顺序依次敬。
地位较低的人敬酒前,常常要给被敬者倒酒,但如果桌面较大也可以不倒酒。地位较尊者敬大家酒时是不需要倒酒的。倒酒时的规矩是必须倒满,以倒满而不外溢为最好。所谓“酒满杯,茶半杯”。
敬酒时,如果桌面小,则敬酒人一般要和大家碰杯,碰杯也有规矩,就是地位低或岁数小的人要尽量使自己的杯子低一些,用自己杯子的上缘碰对方杯子中部或更下的位置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果桌面较大,大家就一齐用杯子底碰几下桌面代替,名为“过电”或“上网”。敬酒人说完祝酒词必须先喝,而且必须全部喝尽,敬酒人一般都客气地说:“我干了,大家随意。”,但被敬者一般也要都干了才有礼貌。如果不能喝酒最好事先声明,喝饮料等代替。
作为下属在酒席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领导,不让领导喝多,办法呢,一种是用语言,比如向对方领导解释:我们领导最近身体不好,挺长时间不喝酒了,这次您来是破例....等等;另一种是用行动,即替领导喝酒。替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暗的,即趁别人不注意把领导的酒往自己杯里倒;另一种是明的,即当别人向领导敬酒时你站起来以领导身体不好或酒量不行为由替领导喝,但必须把握好分寸,一般说来对方的领导敬的最好不替,地位低一些敬的则可。
喝酒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让对方的人多喝,自己人少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善于劝酒和善于耍滑。
酒桌文化很广大,我了解也就这么多,酒桌文化能成事也能坏事,所以在酒桌上还是要少喝,别因此而毁坏了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