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与我的大学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与我的大学生活
10计算机 宋雪飞(020332010086)
任课老师:王付欣
经过两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和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我有一些感想。
首先,我觉得大学生活分为两种极端,一种特别忙,一种特别闲。我相信每个大学生在初进大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迷茫,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突然变了一种身份,于是我们开始打量这个偌大的圈子,寻找着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前进方向。我想这个时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指引,引导着我们去认识自己和正处处理周边的事事。我觉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生动而活泼的,老师从我们的心理实际出发给我们传经授道,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清新的气息。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可以让自己很忙碌,也可以让自己很悠闲,但是若干年后,也许现在闲的人会很忙但生活困苦,但是现在忙的人也许会很闲而且生活富裕。我是一个喜欢给自己找到一个生活目标的人,然后对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生活忙碌充实。有的人觉得这种生活单调,但我认为单调有单调的快乐。我认为我们作为大学生,非常有必要给自己找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其次,我觉得上大学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地域差异。我们中国海洋大学,很大一部分生源是山东本地生,他们有很多都是高考发挥失常或者平时学习用功程度一般的学生,但是我是一个内蒙考生,他们无法理解我从内蒙到青岛上大学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离家万里独自一人,特别作为一个女孩子,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更加深刻。上大学没几天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大学里,一切事情都要自己争取,而且要自己努力的争取才有可能成功。
第三,一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促使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成为朋友。而和不同的人在一起会有程度不同的被感染。简单的说也就是,和上进的人在一起就会更容易成为上进的人,和颓废的人在一起当然也更容易颓废。我们应该有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过更有意义的人生。
第四,我想说一些有关法律方面的看法。老师在课上也给我们看了很多案例。我觉得每个人的本质都是不坏的,有很多人犯了法后又会追悔莫及。犯法的人都是受到某些刺激过着被生活所迫,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们犯法的理由,并不是说他们有某些地方值得同情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或者处罚他们轻一点。这一点我觉得新加坡做的非常好,中国自古有句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中国在古代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现在改进了很多,但也没有达到新加坡的那种坚决和公正。我认为我国应该不断完善我们的法律体制,让一切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最后,我们这门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在课上讲的观点跟我所认为的很多观点基本上是相同的。在这门课上,我学到的最重要的结果是我们对于大学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大学生活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以及如何调节自己的面对挫折的心情。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
以上就是我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心得体会。
第二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我的大学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我的大学生活 经过两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和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我有一些感想。
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就四个字——碌碌无为。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在我还不是很清楚我一年来都干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的时候我就要成为大二的老生了。记忆与感觉依稀还留刚步入大学的时候的味道,却感觉高考似乎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看着昔日的同窗踏过高四走向高考总有一种很沧桑的感觉——我“老”了许多。都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骨感的现实下我始终不能确定我丰满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有人告诉我说,当你不清楚你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就什么都准备着。当有一天你突然醒悟确定了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就不至于手忙脚乱,甚至还会看见梦想就在前方不远处向你招手。我一直觉得这些话太适合我了,所以我就努力的准备着。可我忽略了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背井离乡来到中国海洋大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寂静感。整个世界都是喧闹的,但是却与我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没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甚至没有了大悲与大喜,我的内心激不起一点儿涟漪„„这样的寂静让我觉得窒息。大一第一学期我成绩很差很差,感觉对不起家人,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那半年来吃的馒头和米饭。我有时候在反省,我到底是缺失了什么?
记得老师曾给我们看过一个关于理想的短片,我醒悟过来,我缺少了信心和勇气。不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是没有那种勇气去确定。即使觉得自己想干一件事也没有那种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的信心,更没有为它去破釜沉舟的勇气。“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历史使命。”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上看到这句话,我突然觉得自己有如井底之蛙一般。一个人总要成长,《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许就是前方路上的一盏灯。我想我应该是“长大”了许多。或许在大二我可以让自己有一些大喜或大悲。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育人”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它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社会性质决定着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不仅要有完备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育体系,而且还要重视和加强德育,具有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思想道德修养—“德”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它包括了:
1、适应转变,确定目标!
“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 “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等 这些都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的正确渠道!
2、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
3、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4、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
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法律基础—“法”
现在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在价值导向的全过程中。
首先,从价值形成过程看,法律是这样促进道德建设的:法律通过确认或吸收道义标准,使之成为法定标准而直接促进道德目标;或者借助于自身机制和内在准则,以间接方式促进道德目标。我们在高校道德与法的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道德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与法律观念是相重合的。法律是维系社会运转和发展的最低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道德观的基本要求不仅是法律构成的基础,而且在很多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具体的法律规范。在这一价值层次上,道德与法律一脉相承,法律精神与道德观念趋于融合。
其次,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法律精神需要道德观念在价值内容上进行不断充实,才能满足司法审判的需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道德是立法的基础并引导着法律进步和发展。但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律的融合,必须立足于二者价值内容上的相互交融和区别。既不能将道德与法律的内容完全合一,不分彼此;也不能将道德与法律的内容完全隔离开来。而应该充分发挥德与法的同质同向性,在二者的价值内容上以道德融入法律的指导性和先进性,引导和推进法律的完善与发展。现代法律精神首先应确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在二者价值内容上的融合上,把理想的道德通过立法表现为宪法中的原则性、指导性和倡导性规范,从宪法这一根本法角度来确认和宣告理想道德的地位、性质和目标;同时,通过道德的导入来完善法律的形式和实质内容,完成理想道德从应然到实然的跃进。
再次,中国古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思想与行为,就是法与德在价值内容上的融合。理想道德所主张和倡导的价值观,往往会融合为法律价值所追求的内容。
最后,现代法律精神不仅表现于外在的司法审判制度的运行,而且更代表了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评判。现代法律精神主导下的法院公平审判是以法律和诉讼制度来扶植正气、压制邪气,使社会公众切身感受到国家法律以具体审判活动的形式对高尚道德的推崇和推行,从而弘扬理想道德观念。
三、“德”与“法”的结合第一,从国家战略高度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而且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道德与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道德与法律的产生到德与法融合治国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这种“德与法融合”的治国理念体现出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长期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相融相长,相得益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我们将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要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通过加强社会成员的法制意识来保障其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先进的道德精神来引导社会成员遵循法律义务,自觉养成守法习惯。
第二,从人才培养高度看,在教育理念上奉行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在调整、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法律着重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并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最低要求;道德侧重从支配人们行为的内在思想意识进行规范,侧重于人们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它不同于法律,法律凭借国家的强制力实施,而道德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维护。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有着内在的不可分性,把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相互联结、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从总体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德与法两种作用,融两种作用于一体,对于实现人的道德追求、塑造高尚人格、约束人的不良陋习、规范人的文明行为方式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从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高度看,将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对于学科建设和创新课程体系,整合知识结构,以科学的理论架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效性有着积极意义。从德法认知与社会德行现象的关系看,一种社会德行现象的出现,往往包含着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诱发原因,仅仅从任何一个方面着手解决都会遇到困难,因此,只有将二者相融合起来,综合考虑,发挥两种手段各自效果优势,互相辅佐,问题才可能解决得比较圆满。
总上所言:“德“育人心,“法”育人品!在当今社会里,只有“德”“法”兼容,才能共同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者缺一不可,为自己树立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在社会上要讲道德明法律;作为大学生要讲诚信,要努力钻研;感恩家人;自我反省,学会做人,做事。
第四篇: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我的大学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我的大学生活
姓名:梁敏芳
班级:旅游管理
学院:管理学院
学号:12110041023 授课老师:王付欣
来学校许久,选课成了人品竞技,看选课结果,犹如等高考成绩,决定了一个学期的心情。老师中肯定不分好坏,但是老师的表达能力,能够把自己所学学识表达给学生,并且表达方式的生动有趣,就有了学生心得体会的反馈,就有了学校所谓的好老师的评比。每门课都有个“香饽饽”的老师,学生之间你言我语。“这个老师你不选,就白来海大了”,而思修课的带头大哥,也就非王付欣老师莫属。
用了近乎一半的筹码投中了这门课,也算是欣慰了。从期待着第一天上课,到上课时的醍醐灌顶,下课后的反省思考,课余时间的资料阅读,每个星期都有那么一天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了充实和存在感,终于让懒不再编出借口,让责任铭记于心,让每一分钟都觉得自己在“长知识”。老师的第一节课就表达了谦虚和务实。老师的第二节课就让我们看到知识的力量,是怎么做到出口成章议真理的雄风,胸有成竹论天下的霸气,这也突然醒悟,为什么会形成一种对优秀的老师的膜拜风,这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会大家明知道老师很火还是会为踏进这门课的门槛撞得头破血流。而我给的就是敬畏和害怕,因为自己就是那半瓶子的水,总感觉在老师面前说话,他就能看到我的无知和前途的渺茫,看透我心中的虚伪和高冷的假装。
凭心而论,似乎每个学生都有个自己侃侃而谈的过去,每个学生都有个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信仰。所以过去成了学生的追求,信仰就成了自己。大家都说思修课应该是大一的学生的首选,而我觉得大二应该是最佳的时机。大一更多是冲动和干劲,想法和追求,老实和听话。冲动和干劲 是年龄的赋予,想法和追求是高中的掩埋,老实和听话是制度的教育。道理总是每个人都懂的,理解的,会说的。但是体会是经历之后的思想升华,是下个目标实现的动力来源,因此体会过后,把自己的思想提炼和老师知识文化口耳相传的思想碰撞,可以擦出照亮以后道路的火花。大一的各种蠢蠢欲试,失败成功带来的自卑自信,都是必须自己尝试和经历的。
有句英语我一直都挺欣赏,说的是,学习和年龄无关,你刚刚开始的时候,永远都不要觉得已经迟了。每个领域似乎都会额外的关注年纪最小的突破,因为大脑的成长也是有 规律性的,阶段性。所以几乎每位家长都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知识教育赶在了道德教育之前。虽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道德决定这种力量的邪恶和善良,决定了对社会的公益性还是危害性。因此这门课的开设,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应该是思想的过滤和提纯,让道德的精华指导我们的行为。
没有一本书能够把所有的道理讲尽,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所有的行为标榜,更没有一个社会能离开法律的秩序而和谐。中西方存在着历史渊源和环境不同的差异,但是对于法律和制度设定这一方面,却达到前所未有的共识,几千年的发展如出一辙的采用法律和惩戒来约束和管理群体。一本书,前面说的是你作为个人,应该有的远见卓识,后面说的是你作为群体的一分子,应该懂得的自我约束。
思修课上,老师推荐了很多书还有一些电影,尽我课余时间也阅读观摩,每本书,我都看得到不同的灵魂的呐喊,我都看到了那些文字描绘出来的版图和世界,每部电影,我都看到一个现实的世界演绎在我的面前,把一生用2个小时在我面前展现,所以我看到的,都是震撼和感动。
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是我最开始接触的两本书,阅读后,感觉到被理解,恍然知道原来这不是我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共同的烦恼,在价值观备受冲击的时候,一切都被挑战和疑问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该信,什么该推崇,怎么选择。《孤独六讲》,我看这本书因为我一首我很喜欢的歌,阿桑的《叶子》,其中有句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刚刚开始,并未得理解,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渐渐体味到了其中的无奈和孤单。想要摆脱之际,我以为这本书就是绳索拉我离开黑暗和寂静,但是他却告诉我,如何完成孤独,给予孤独,尊重孤独。把孤独说成了米洛斯的断臂维纳斯,孤独就是美学的本质。这本书,在讲述孤独,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情欲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肯听的“语言孤独”,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的名义捆缚与被捆缚的“伦理孤独”。刚开始的阅读是晦涩的,觉得这是一些疯狂的文字,一个老人的胡言乱语,当我不再咬文嚼字的时候,当我开始看蒋勋先生的生平故事,似乎一切都有可解释的地方,也明白了他的文字,看懂了他的思想。我们永远不能脱离一个时代环境,一个说故事人的境界去理解在那个时代中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思想。有人评论到“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如今他让我看到孤独的美丽,让我心安理得的与孤独相依为命。
一本书的阅读,然后更加渴望后期的的推荐。知识是海洋,这句怎么形容,都不夸张。看书,这个词已经失去了意义,它能包含太多意思。一般人也开始变换问题,你在看什么书。
电影所要体现的价值观,则更加的贴切,更加的大众,让知识的象牙塔,连接到大众。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看懂“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但是所有人,都看懂了《中国合伙人》成东青,孟晓骏 和王阳,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的一代创业者的成长历程的励志故事。
王付欣老师的一些课堂实践活动,还是挺有意思的。让课堂和大学生活结合,让课堂和学生想法结合。活动中问题的思考,人际间交往的艺术,在实践中,我们都有了自己的锻炼和收获。无论是辩论赛争辩的智慧,还是调查视频制作,我们都玩在其中,学在其中。“社会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永远没有错,无论书本关于游泳的指南倒背如流,如果不下水实践,也没有资格对别人说你学会了游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在1978年就向所有的灵魂工程师提供了现代课堂讲教的基础和目的。
这门课所教的内容是方方面面,这门课所引导的价值是长长久久。全部的获得,只是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师,而自己的导师并不是一生就只教育你一个人。而是否能够脱颖而出,不是自己是否拥有优秀的导师,而是自己是否足够努力去向优秀迈进。
我的大学生活还在迈进,前进的同时,感恩每位老师,每位授业解惑的老师。感恩他对体会的无私分享,感恩他对学生的无限理解。即使是千里马,也需要伯乐的赏识,而我们清楚的知道,在每位老实眼中,我们都是千里马,将奔驰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追求着不同的理想,但我们都有着共同的归宿,和共同的感恩。就是中国海洋大学,就是老师授课。
最后谢谢王老师一学期的教课,谢谢。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谢谢老师课下如良友陪伴,共沐海大清风,笑谈人生哲理。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论文
加强道德修养
锻炼道德品质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这就是道德的本质。同时,道德的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道德的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到的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而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到的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式。
因此,道德对社会、人类等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功能,是指到的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同时,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而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作用的。
除了上述的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除此之外,道德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对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比历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由此可见,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三,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虔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然而,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其精华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在对待传统的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另一种是文化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历史表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冲突与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化演进发展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而在今天,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就是对此的最好体现。
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和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价值导向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道德滑坡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其次为人民服务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1,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除此之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自觉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大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恪守诚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唤醒中华民族的未来。同时,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个人品德和个人修养、通过向道德模范学习来锤炼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