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交打”题问“与于善要效实督监大人高提
提高人大监督实效要善于与“问题”打交道
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四项基本职权之一,而开展监督总是要与所监督的对象所存在的问题打交道,不与问题打交道的监督只能是流于形式。人大要真正提高监督实效,克服一些地方失监、虚监、走过场的现状,关键是要与“问题”打好交道,从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一)要正确看待“问题”。
如何看待“一府两院”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事关人大监督实效的大事,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人大依法监督的需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和职责,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目的是为了促进“一府两院”工作能够既快又好地健康发展,不去监督或放弃监督是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态度。针对各地人大普遍监督不力的现状,李鹏委员长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明确指出:“无论是执法检查,还是听取专题工作报告,都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一府两院’改进工作,只有这样,监督工作才能产生实效。”二是“一府两院”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一府两院”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候很难看到和克服自身的不足。人大和“一府两院”只是分工不同,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大实施监督,就是要在集中民意民智的基础上,提出意见,使“一府两院”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使有关单位更好地克服部门狭隘观念和本位主义思想,这是一种有益的帮助和支持。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大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人大针对问题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呼声越来越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是
人大工作的神圣使命,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有的地方人大为了防患未然,预防虚监督、假监督的产生,作出了若干不成文的规定,要求执法检查报告、视察调研报告要拿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篇幅进行分析和研究问题,这虽然有些武断,但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直面问题、敢于监督的理念。
因此,直面“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不回避、或不轻描淡写之,是人大提高监督实效所应持的正确态度。人大和“一府两院”都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正常的眼光看待“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府两院”要真诚地欢迎人大讲问题、提建议,从而为人大搞好监督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人大能够理直气壮地针对“问题”抓监督,最终推动“一府两院”工作的开展。
(二)要努力找准“问题”。
一要主动策划。无论是采取何种监督方式,在制定方案时,都要结合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确定监督重点,计划将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策划“问题”并不等于导演“问题”,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视察检查之前心中有个谱,不致于在检查之时无从着手、盲目行事,最终的结果是要看视察检查的实际情况。只有做到工作有计划性,抓住了重点,才能站得高、议得深、抓得实,收到实效。因此,要切忌不分轻重缓急,仅凭良好愿望就想“一口吞”,其结果可能一事无成。而对于一些业务性强、基础工作量大的视察检查活动,不妨吸收部分专家、职能部门业务骨干为人大视察检查活动的顾问或工作人员,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听取和审议一些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中心工作汇报,以及涉及此类性质的执法检查,可以采取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上下联动”的办法来进行,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以利于问题的更快更好解决。
二要深入调查。在听取面上情况汇报之后,要深入基层实地开展视察检查,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入基层要轻车简从,自有主张,做到点面结合,不可“被人牵着鼻子转”、专往工作比较突出的地方跑。要善于解剖麻雀,不可蜻蜓点水、只图形式。要“开门”搞视察检查,通过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箱,以及在大街上摆摊设点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等形式发现问题、了解真实情况。视察检查要坚持实事求是,严防走“二个极端”,既不能不问问题“走过场”,又不能“在鸡蛋里面挑骨头”。
三要认真分析。视察检查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还须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从而分清问题的主次,探讨深层次的原因,研究解决的可行办法。通过检查、分析,摆在案头的问题往往不少,关键是要弄清问题的性质,以及目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绝不能寄希望通过一次视察检查就想把所有问题都给予解决,但一定要力求使每一次活动都能取得一定实效,尤其要着力解决一些带有全局性、关键性、普遍性的问题,要着力解决一些群众长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果事无后细,到处想“用力”,必然处处“乏力”,甚至“无力”。
(三)要科学转交“问题”。
一是边检查边移交。对于在基层单位视察检查时发现的个别问题,可以就地采取反馈会的方式直接把问题及时要求有关单位限期整改,并向人大有关委员会作出书面反馈。与此同时,请当地人大协助督促整改。若有职能部门的同志陪同视察检查,一方面可把所发现的、属于他们自己存在的问题直接转交给他们限期整改,另一方面也可要求他们督促基层单位加紧实施整改。
二是专项呈报移交。若在视察检查时发现了情况较为紧急的个别问题,可由视察检查组或人大有关委员会以呈阅件、面谈、通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领导汇报,向有关单位通报,寻求问题的尽快解决。
三是集中审议移交。这是一条最常用的主要方式。实地视察检查结束之后,视察检查组在汇总情况时,要花大力气研究讨论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并体现在视察检查报告中。视察检查报告经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以审议意见的方式分类分项分具体承办单位转交“一府两院”办理。这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要实行签名送达制度,防止“石成大海”,届时推诿责任。审议意见所提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尤其要在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的可能性、现实性方面认真考虑。
(四)要依法督办“问题”。
一是遇有重大疑难问题要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宪法在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同时,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践证明,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大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人大在开展重大活动、作出重要决定之前,以及发现重大事情、遇到疑难问题时,都要及时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争取党委的理解、同意和支持。
二是对重点督办问题要紧抓不放、跟踪到底。监督是否有实效,最终看“一府两院”的整改工作。为此,人大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督促被检查单位认真实施整改上,限期报告整改实施情况。整改报告不满意的,要责成责任单位进一步实施整改,并注意加大督办力度。对于一些重点督办案件,应该及时组织力量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直至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对于整改不力,且无正当理由又没有作主观努力的单位要责成其主要领导作出认真严肃的检查,必要时不妨动用质询、罢免等法律手段。
三要善于借助其他监督力量促成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监督体系,它们各有所长、互为补充。人大要善于借助审计、舆论、纪检监察等力量搞监督,形成以人大监督为龙头、其它监督主体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优势互补,促进人大监督实力和监督实效的提高。尤其要与舆论监督紧
密配合,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舆论工具的作用,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适当披露一些有利于社会稳定、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典型案件,并跟踪报道整改进展情况,促进问题的圆满解决。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省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省人民政府定期将监测、预报情况予以公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执法监督体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检查。水土保持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证件,并佩带执法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