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检委领导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纪检委领导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关注社会现象、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监督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网络监督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机制、提升水平。为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科学认识网络监督的特点和定位。与传统监督模式相比,网络监督更具公开性、开放性。一方面,网络的高参与度有助于实现人民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全天候关注,这可以促进领导干部谨慎用权、约束言行;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与低风险性又导致网络谣言和诽谤等泛滥,这可能会损害公民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应该说,网络监督只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一种形态。要有效保障人民监督权力,必须把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最大合力。当前,应加强顶层设计,将网络监督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
1规范网络监督,实现网络监督方式与其他监督方式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构建突发事件有效应对机制。网络速度快、影响大、成本低,网民分布广、基数大、构成杂。基于这些特点,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以快速反应、及时引导、关注热点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引导网络舆情中的作用。首先,促进区域间和部门间政务微博合作,创新政府部门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促进各部门相互配合。其次,建立流程化、先发式应急系统,广泛收集和科学整理反映危机事件的信息和信号,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甄别分类和归纳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及其危害程度进行预估。同时,将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要求其做好预案和相关工作,最大程度将舆情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还应建立事中处理机制,规范危机应对流程,明晰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责任,确保危机舆情预警、处理、监督高效有序。最后,构建事后反馈机制,对公共事件的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进行评估,及时回应社会舆论。
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网络是一个多向交流平台,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面对网络监督的复杂局面,政府部门应从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及加
强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高层次、专业化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舆情收集和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应变、表达、沟通能力。应有计划地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互联网使用、法规政策、舆情引导、公共危机事件应对等。此外,还应建立配套的考核、奖惩制度,根据相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奖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
第二篇:环保局领导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环保局领导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共1500字,第一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要求及我国环保面临的新形势;第二部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路及举措)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明确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这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低碳发展的坚实保障,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同时,造成这些问题的来源也十分复杂。因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而且生态文明制度必将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指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方针,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路径。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领导力。应考虑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要进一步淡化GDP考核,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考核制度是转变观念、改变行为的指挥棒,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牵引和保障作用。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的是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奖惩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轨道。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反映市场
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要按照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资源环境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和软硬条件,提高执法水平。第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尽快建立操作性强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以体现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产品公平分配原则。通过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最后,保护生态环境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促进民间环保组织健康发展。要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人类
自身利益为中心、不顾自然承载力而任意开发利用自然的观念和做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到行动上和实践中。我们要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对保护环境引以为荣的道德风气。对企业家进行环境知识启蒙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励激发企业家的环境慈善之心。与此同时,还要培育公众的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
第三篇:农业局领导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农业局领导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习全会精神,要突出重点,把握精神实质。要深刻理解坚持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刻理解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深刻理解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刻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决定性力量;深刻理解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理解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农业部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认识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自觉增强推进农村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要认识到: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体制环境下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迫切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经营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 1
同时解决农民增收致富问题,迫切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保持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前提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迫切需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是大好机遇,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高高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紧紧抓住重大机遇,牢固树立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理念和思想,坚定改革的决心与勇气,以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深化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很多地方都对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阐述,并专题部署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些新部署新要求坚持和发展了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回应了农民的期待、顺应了实践的需要,总结了实践的探索、凝聚了改革的共识,对一些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必将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决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内容特别强调保障农民权利,强调增强农村活力,强调促进城乡统筹,强调建立体制机制,鲜明地体现了深化农村改革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推进落实。当前重点要把握好八个方面的任务要求:一是在坚持、完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方面,要稳定农村土
2地承包关系,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二是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鼓励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方面,要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四是在加强农村金融保险支持方面,要创新和完善农业农村抵押担保体系,引导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五是在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是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推进严重污染耕地修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七是在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方面,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强化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监测、研判、预警和调控。八是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绩效管理。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要正确把握推进农村改革的原则和要求,处理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处理好胆子大与步子稳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积极有为、科学有效推进改革工作。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就是要坚持多年来农村改革探
3索出来的正确道路和基本方向不动摇,坚持改革政策取向、基本面,就是基本经营制度、强农惠农政策不动摇;“进”,就是要以势不容缓、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破除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藩篱,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环境。要准确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形势的复杂性和各地情况的差别性,坚持目标的明确性与过程的渐进性相结合、相统一,要全面解读、稳步推进,不能搞片面性。二要统筹兼顾“三农”。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同等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不能发展了农业,而侵害了农民,造成农民稳定。三要坚持城乡联动改革。坚持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一并设计、一体推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反哺作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在制定具体改革措施时,要加强城乡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的研究,使城乡各项改革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四要搞好试点试验。目前,农村改革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没有具体的参照和可供借鉴的现成模式,必须采取试点试验、典型引路的方法,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取得经验、看得很准了,再依照相关程序向更大范围推广。五要加强底线思维。谋划推进农村改革,必须遵循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的基本准则,守住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条底线。必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坚持立
4足国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方针不动摇,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努力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农业投入不下降、农民收入不停滞。
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坚持学以致用,用全会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以改革促发展,依靠改革打开新局面,实现现代农业新发展。一要明确责任抓落实,把《决定》明确的农村改革任务措施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五个方面16条要求落实,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懈抓落实,抓到位,抓出成效。各单位要结合发展实际,对有关任务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工作思路、拿出具体举措、制定实施方案。二要认真总结今年工作。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做到了“稳中有进”,有望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要认真梳理盘点各自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确保完成全年任务。三要及早谋划明年思路。要深入分析明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早研究提出明年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在认真抓好基础性、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改革创新,更加突出重点突破,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力争在稳定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取得显著进展,实现生产发展和体制创新双丰收,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四要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统筹安排、抓好落实重点工作,做好年终绩效评估和对地方的延伸考核,要专项督查,确保按质按量完成。
第四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世而制。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又是五年时光的飞逝,又是一个改革的年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历35载风雨。纵观历届三中全会无不是处于历史的潮头,无不是处于中国经济前行的十字路口上,也无不是我国进行一次次改革的号角。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要贯彻落实好,就必须有深化的谋略,有改革的魄力,有务实的作风,有清正的环境。
一、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实现国梦
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祖国的梦。中国梦想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坚持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根脉,五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有一种自我的修复功能。在历史“治”与“乱”的交替中,总有人能出来力挽狂澜,让文明传承下去,并把它不断推向另一个高峰。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们身上就集中这种“自我修复”的特殊本领。能够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用一百年的时间,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中国梦”,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中国梦”。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必须直面“发展与转型”关,突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确保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直面“政府与市场”关,划清相互的边界,从根本上转变“万能政府”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直面“公平与正义”关,努力实现共享共富,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实现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跨过的关口”。
人因有梦而变得伟大,国因有梦而变得强大。历史长河生生不息,曾经的辉煌,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与梦想,而如今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将汇集成一股浪潮,成就一个宏大而庄严的中国梦。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去共同推动,共同前进,共同实现,共同超越。中国梦,源于所有的中国人,把所有的中国人团结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让我们一起为心中的中国梦而加油!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锤炼意志成为中华民族最有力的建设者;从大局出发,克己奉公、辛勤劳动、万众一心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反对浪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始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自己心中的梦而不断奋斗。只有发挥自己的能量、付出辛勤劳动、凝聚广泛智慧,只有实现了每一个人心中小的梦想,才能够汇聚成民族的大梦想。
伟人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认为少年心怀梦想,则国充满希望。
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即将展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改革创新,情系民生,注正能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深化改革是实现民族富强的强劲动力。深刻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深刻的知道,闭门造车只会让强大的国家日益衰落。是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如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至今的35五年里,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2万亿,从改革开放前的第十大经济体跃居于仅次
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等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政企分离,确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14个港口城市。实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赋予农民长期而又保证的拥有土地所有权。实行价格机制、流通机制、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了实行千余年的农业税。35年,栉风沐雨,一路高歌奋进,改革开放,成为中华大地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倾听群众呼声,聚焦民生问题,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改善民生的措施,涉及到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旨在通过改革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与此同时,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困,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实事。同时,以解决好群众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谭嗣同说,“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识时务者为俊杰。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信心和勇气,凝聚共识和力量,迎接我们的将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新胜利。与此同时,当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经济体制等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所释放的红利正被新的时代所渐渐的稀释,不能满足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改革是对于创造美好生活最大的支撑。其次,面对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上任之初便释放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等信号。全面阐述中国梦、重拳出击反腐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提出八项规定、转“四风”要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中央改革的决心。
毫无疑问,凝聚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是实现梦想的必然选择。只有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时代呼唤宣传思想工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精神补钙,为发展鼓劲,积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三、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位卑未敢忘忧国”。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以强烈的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挑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持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了新成效,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有了新的进展,在改进和提升服
务水平上有新的提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更加注重改进作风,做到求真务实、廉洁高效,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和服务意识,牢记“八项规定”,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具创新的思路,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尤其是党员、基层干部,必须有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进一步强化党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服从意识。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有团队意识。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有创先意识。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而提到奉献,毛主席对奉献一生的雷锋提了一句词:为人民服务!每每想起这句话,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任长霞、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
象,他们为人民群众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因为一颗心而活着,心因为有方向而执着,方向又因为有我飞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奏响改革发展最强音,将会为人们带来更大的希望、幸福和收获,国家将会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借三中全会的东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第五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新理念、新部署,就是让全体人民享有民生的保障改善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社会事业改革的根本遵循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改善民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事业改革。这是今后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的根本遵循。近3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前所未有的福祉。然而,改善民生的 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社会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特别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 阶段,引发了利益分化,加速了社会分层,收入分配差距较为严重,部分民众还没有能够充分分享发展的成果,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凸显,并因此导致社 会风险增多。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致力于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子女教养、生老病死等日常之事。这些日常之事,从权利方面看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内容,从 需求方面看既是实现人的生存权的主要需求、也是实现人的发展权的普遍需求。随着从追求温饱阶段跃迁到中等收入阶段,人们的需求已经超越简单的衣食之忧,对 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更高程度上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实现,更多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愈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社会是由 人组成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所有的人都受益。同时,只要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改善了,我们的社会也就更加和谐。
但是,如果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不明确,就有可能使人与社会处于对立状态。例如,如果我们过分关注GDp的增长,忽视对个人的关怀,就有可能使人民 群众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表达和满足,尤其使弱势群体的需求得不到应有的关照。在有些地方,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直到积累、演 变成为重大社会问题,才有实质性的行动去解决,很是被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指望一朝一夕毕其功于一役。唯有转变发展 理念,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兼顾并举效率与公平,才能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收益,增加生活的幸福指数。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决策,昭示着党中 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二、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决定》在部署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时指明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目标任务,都体现着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兼 顾并举效率与公平的精神。比如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例,《决定》将其列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第一条。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改善民生的奠基工程。教育 既直接影响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也直接关系个人的命运和幸福。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成就斐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 问题,特别是教育的发展速度和群众满意度形成较大反差。有关调查表明,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满意度最低,最不满意的问题是城乡教育、地区教育、校际教育的差距 以及由此造成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对考试招生制度也有很多不满和非议。这种反差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期盼。三中全会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这就是对群众企盼教育公平诉求的积极回应。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结果不可能绝对均等,但机会应该相对公平。而在所有的机会公平中,教育机会的公平是 最重要的机会公平,因为这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有了公平的发展机会,社会弱势群体才有可能与其他社会阶层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才有可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唯有如此,社会各阶层才能合理流动,全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妥善解决好加快教育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冲突与矛盾,努力实现代价最低、效率最高、体现公平的发展。为此,就 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来改善资源配置。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方向,是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在整体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要把统筹区域内、城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优先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实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 校重点班,认真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等措施,推进办学条件的均衡、教师资源的均衡和生源的均衡,使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三、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备受群众关注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其重点在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来看,我国目前运行 的制度主要有四类: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因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和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缴费和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别,两者“并轨”成为群众一直以来的重要诉求。三中全会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据有关设计,我国的医保制度将被整合为职工、城乡居民两大模块,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结构。包括将公费医疗制 度整合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地农民或者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参加城乡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不建立单独制度。这样,原有的不合理、不公平的问题可望得到有效解决。就养老问题来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决定》对此极为关注,提出了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任务。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消除养老待遇差别、解决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地区间不公平、群体间不公平等诸多问题的改革突破口。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可以解决现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解决地区间的支付 能力失衡;消除地方利益,养老基金有结余的省份,可以弥补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省份的资金缺口,财政补贴的规模会下降,而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将会提高。推进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终目标是要消除“双轨制”,这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制度整体优化的核心任务之一。社会保障“双轨制”长期存在,是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下的最大不公平。全国统筹正是消除双轨制契机,所谓“消除双轨制”,就是让机关事业单位也建立起与企业职工一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采取同样的待遇计发办法,真正实现养老权益的平等。
《决定》提出的社会事业改革任务非常繁多而具体,需要我们逐项逐步全面贯彻实施。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事业改革的根本遵循,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机统一,把社会事业改革扎实深化和推进,建设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