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家宝总理5日在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温家宝总理5日在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有心人应该会发现,这是我国近八年来经济增速目标首次低于8%。中国经济正在放弃“保8”的崇拜,但并不意味着放松经济发展的要求。调低经济增速大有含义。
首先,GDP目标下调,实现经济软着陆。在我国政府稳中求进的总体策略下,我国经济仍将继续软着陆的进程,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速度作为缓冲。我国政府拥有足够的资源保证经济增长减速的过程平稳有序,而通货膨胀率在2012年基本上都会在政府设定的4%目标以下。同时,政府有足够的空间来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进而实现经济软着陆的目标。
其次,GDP目标下调,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速目标下调,为我国经济“调结构”留下了空间。如果通过投资加大刺激经济增长的力度,我国经济仍然能够高速发展。但是,与之相伴的将是重复投资、牺牲坏境、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恶果。GDP增长目标调低一点,经济增速慢一点,环境保护好一点,地区经济发展平衡一点,人民生活反而会更加幸福。
第三,GDP目标下调,表现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信心。从国内外情况看,我国经济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存在着下行压力。尤其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出口,对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着一定损害。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有紧无松,多数城市出现房价下跌的现象,基本遏制了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需求。这些最终都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这些不利因素,我国政府确定7.5%的经济增速,既务实又表现出了对经济发展的强大信心,同时和“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速7%的远期目标相贴近。
最后,GDP目标下调,人民幸福指数上调。我国经历3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的成就世所公认,但是人民幸福感却没有按同样的速度上升。这归咎于我国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高消耗、高污染、低劳动力成本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国政府此次主动调低GDP增速目标,为经济“减负”,是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经济发展模式从重视GDP转向重视民生,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理性、务实、自信、负责,7.5%透视了中国今年的发展脉络
第二篇:温家宝总理在2010的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总理在2010《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主要工作报告时指出,在连续六年增收增产之后,更要毫不松懈的抓好三农工作。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虽然各个工业化国家历史发展阶段中都曾有过,但是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多,导致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地矛盾等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较之发达国家尤为棘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过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富民强的大问题,因此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我认为,在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也就是农民。
首先,政府应该为占我国人口大多数——9亿的农民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而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应当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四个方面。由于我国农村主要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进行生产经营的,所以对工伤和失业保险的要求并不迫切。而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和老龄化,他们对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而我国农村社会保险情况却不令人满意。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程度加快,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得以提升,而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仍然根植于传统的自然经济基础,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还有待建立和推广,合作医疗仅在小范围进行试点,社会救济面狭窄,救济水平偏低。可以说,我国目前农村地区只有零碎的社会保障,有些地方甚至处于无保障状态。数据显示,1991到2001年,城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平均为15%,而农村只有0.18%,城市人均享受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农村的90倍之多。我想这个数字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何我国的生育政策在农村推行的总是不尽人意,为何我国新出生人口男女比例进一步不协调。数千年的农业发展,让农民养成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小农思想,尤其在生育思想上为养儿防老。把年老之后失去劳动能力之后的生活寄托在儿子身上。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唯有儿子才是自己在年老之后的依靠,导致“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局面。我认为,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仍然大行其道的原因就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和不健全,让广大农民仍然有后顾之忧。所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的方式就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社保的投入和关注力度。解决了农民这一后顾之忧,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受到的阻挠会大大减少。农村人口出生率会减少。会使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在为数不多的孩子身上,利于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教育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就有利于第二个问题的推进,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其次,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发展家乡建设,增强农民工竞争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程度低,与农村初等教育发展不适应。而这个阶段正是人类大脑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且义务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有些家长不愿意适龄儿童入学或者是未在接受完义务教育过程中辍学,以便照顾更加年幼的弟弟妹妹,为家里做一份贡献,尤其是女孩子,在教育上受到了性别歧视。但在国家强制要求下,这一情况在今年来有所改善,但是强制推行与自觉自愿,很显然,效
果是不一样的。此外,教学设施、教育资源与城镇有很大差距,教育发展城乡失衡。中等教育更是如此。学校少、规模小,在人口众多的省份竞争力尤为大。培养高等学生成本太高,在经济上,仍有一部分家庭负担不起。结合现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现阶段来说是较为可行的方案。尤其在今年来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读书无用论”大肆其道。因此结合农村现实与农村经济需要,教会农民一些较为实用的职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培养成本也较低,周期短,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较短,较高等教育农民的可接受程度高。培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学会一技之长,在进城务工时增强竞争力。同时提高素质,减少了因为人口流动导致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也可以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有调查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孩子的受教育素质,也就是说如果母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孩子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使孩子的素质得以提高。虽然此项政策在短时间内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我相信,这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和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可以让更多的让有能力和水平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可以就地解决一部分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可以使农村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因此,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三农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可以使人们没有后顾之忧,使生育政策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降低了生育率,有更多的资源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和不那么拥挤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口素质,缓解了人地矛盾,他们用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家乡、为城市作出贡献,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了社会矛盾、资源矛盾的进一步加剧,新增人口的减少,也使国家有物力财力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在此过程中,也会有一部分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加快我国的城镇化步伐,利于我们更好的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可见是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觉得你在论述“三农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应该加入一些哲学观点,拖出人即农民本身的作用和地位,上升到理论高度。你对改变农民素质和建立保障的目的意义的论述的比较充实了,也构想了由此带来的可预见性美好转变,但我觉得对于由这一点的改变对农业,农村这两个问题的关联带动作用论述的不强,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性问题,农民可以是一个突破口,你要把三农整体的发展论述总结一下。还有,对你提出的解决方案所遇到的阻力和现实限制因素也应该阐述全面。
第三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回答24—26题。
24.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为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面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①保持全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目标 ②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创历年新增贷款新高 ③安排财政赤字9500亿元,创出60年来的最高纪录 ④减税退税或低免税,减轻企业、居民税负约5000亿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5.如何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温家宝引述《淮南子》的鼓励国民;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意思是说,求取火种不如自己去使用上古取火的器具,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这里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 B.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6.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开场白中说,“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总理对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B.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历艰难曲折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金融危机袭来,就在普通百姓为自己饭碗发愁的时候,金融业高管们天价薪酬问题成了大家争议的话题。回答27、28题。
27.人们之所以对金融业高管们的高薪反应激烈,原因在于收入差距过大。财政部出台了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最高年薪,被称为中国版的“限薪令”。对企业高管设定年薪上限说明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②社会存在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限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④“限薪”是解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办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8.从分配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作用的是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③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受到国内外媒体和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和充分理解。2009年我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回答29、30题。
29.温家宝总理在讲到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时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这是由市场和我们自己决定的,任何国家不能对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施加压力。这说明①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②对外经济交往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③人民币汇率不受国际社会的影响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0.某企业在2008年4月10日以10美元/件的价格出售100万件某商品,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当日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6.99元)。半年后的10月份又以同样价格和成本出售了100万件商品(当时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6.88元)。半年后该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以人民币计算)是
A.6990万元 增加120万元 B.6880万元 减少120万元
C.5480万元 减少110万元 D.5590万元 增加110万元 31.观察漫画(图2-6),聪明的乌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思想与实际结合,活学活用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事半功倍 ③解决问题需要探索创新实践 ④知识、能力、实践不可或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中国网民有2.53亿。一方面,网民积极在网上 发言;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上网来交 流,这是中国政坛一种新气象。回答32、33题。32.今年“两会”召开期间,人民网开展了“您最关 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的网上调查,得到了广大网友的 热烈响应,网友留言达3万余条。这一做法
A.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B.有利于发挥媒体在社会舆论中的导向作用
C.说明网络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通道
D.说明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33.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上网与百姓交流,网络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①网络成为倾听民意的重要平台 ②网民正在成为重要的监督力量
③网络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 ④网络成为政府公开信息的主要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
“多植荷 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本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回答34、35题。34.“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的这一观点对我们今天治国的启示是
A.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B.要加强执政者自身的道德建设
C.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活动原则 D.要将政者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35.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反腐败工作,要针对腐败现象易发的领域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防患于未然。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自觉性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
④重视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8.(32分)材料一: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因金融危机蔓延而明显恶化,随之而来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例如美国政府通过的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有关“只买美国货”的条款引起了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警惕。即便是在欧洲,贸易保护主义也在蔓延,一些国家在救助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试图将利益圈在国内,甚至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
材料二:当今世界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金融危机面前,封闭与保护没有出路,开放与合作才是正途。中国贸易和投资促进团于2008年2月24日至28日对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进行的访问,正是用实际行动为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做出表率。在帮助欧洲提振经济信心的同时,中国企业也没有花“冤枉钱”。欧洲企业在诸多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相当有帮助,这也是此次采购的重点。
材料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009年初我国出台了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的同时,以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产业升级为核心内容,其关键词,就是“调整”。通过调整,提升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三年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使中国经济真正既大又强。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13分)
(2)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9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产业振兴规划为什么强调“结构调整”?(10分)
39.材料四 对于中欧关系,温家宝总理有一段“船桥论”的精辟论述。他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共同利益广泛,又有合作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在一条船上”。同时,中欧又“和而不同”。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不同,存在分歧是正常的,并不可怕,也不会妨碍我们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同在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4)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中欧既是同在一条船上也是同在一座桥上的正确性?(10分)40.(28分)随着电视剧《走西口》的热播,历史上的晋商和晋商文化再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平遥古城作为旅游景观,其体现旅游资源价值的是什么?(8分)
旧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晋商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讲求“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在经营活动中他们用宗法社会的乡里之谊彼此团结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清人纪晓岚说:“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清人纳兰常安说:“塞上商贾,多宣化、大同、朔平三府人,甘劳瘁,耐风寒。”
——摘自张正明著《晋商史话》
(2)依据材料归纳晋商商业活动的特点。(10分)
“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是晋商所信奉的做人和行商的准则。意思是说:用道义来制衡利益,用清廉来培育名声。即便以现代的观点来看,这句话也不失为今人为人处世的原则。
(3)请结合经济常识的知识,简要说明“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意义。(10分)
24.B 25.B 26.D 27.C 28.B 29.A 30.C 31.A 32.C 33.D 34.B 35.D 38.(32分)(1)①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在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客观上要求国与国之间贸易自由、相互开放。(3分)②贸易保护主义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各国只有在平等、竞争、开放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全作,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分)
③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非歧视性原则,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分)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要求。危机当头,各国以邻为壑,无益解决任何问题,应增强合作,保持贸易和投资开放,抵制保护主义。(2分)
④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增加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3(2)①当代国际竞争的是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提高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3分)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和机遇来发展自己(3分)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3分)
(3)(1)强调结构调整,符合整体部分相互关系原理。(1分)通过结构调整,各部分优化组合,整体会产生新的巨大效益,发挥出比部分工能总和更大的功能。(2分)因此,既要搞好局部,又要有全局思想。(1分)各个产业要努力调整结构,把各自做大做强,真正使我国的十大产业为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发挥巨大作用。(1分)②强调结构调整,符合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1分)通过调整结构,使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质变。(2分)因此要重视量变。(1分)通过各个产业淘汰落后生产、兼并重组等自身的调整,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使国民经济真正既大又强发挥作用。(1分)
(若从联系的观点等其它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4)答案:中欧之间既有广泛的利益,又存在某些分歧,这是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中欧关系(3分)
中欧之间的历史社会文化传统存在差异,因而中欧之间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这是在中欧关系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3分)
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利益与合作是主流,分歧是支流,这是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待中欧关系。(4分)
40、(3)①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分)“名以清修”可以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其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1分)
②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2分)“利以义制”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市场,实现商品的价值。(1分)③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2分)企业都坚持“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可以共同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1分)④商家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求双赢,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1分)
第四篇: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邯郸市一中校刊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试点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将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这一重大举措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这一政策落到实处,需要切实破解财政资金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软肋”。
但对一些地方官员来说,多年来宁可将资金用在各类项目上,用在政绩工程上,用在请客送礼上,也不愿意向教育多投入。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面临着各种主客观的制约因素。
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当时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上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但这个目标没有达到。
正因为如此,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研究和制定阶段,“逐步使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是否明确写入国家的规划中,曾经引起过专家的争论。
中央领导在讨论这一比例时,认为勒紧腰带也要确保4%这一比例,从而一锤定音。4%的比例最终明确写入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这个纲要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明确各级政府
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对此进行了明确。
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力度是保障教育公益性、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在国家财政的“大盘子”里,分量是实实在在地越来越重了。
确保财政资金对教育的投入,需要将教育投入的政府责任进行量化和明确,列出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清单”,有刚性的硬约束,以有利于执行和落实。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平等的原则,在财权中单独列项,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对一些贫困地区来说,还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历史债务问题。在一些地方,乡镇的负债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负债带来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问题时间长、范围广、数额大,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历史债务”,国家在安排财政超收收入时,其中一项支出就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能否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责任意识。
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还有外来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
◆政治教师朱苒
摘自《瞭望》
教育投入
的硬约束
近几年,这一问题引起了各地的重视,建设起了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同时将外来人口子女纳入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将他们纳入到城市义务教育体系中来,这些措施,使得外来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得到越来越有效的解决。
但如果将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支出,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与此同时,可考虑建立市、区、镇三级政府分担的财政机制,使各级政府共同分担流动儿童的教育责任,为农民工子女接受平等的教育提供充足的资源。
第五篇:总理温家宝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总理温家宝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两个小时,万言文章,精彩话语纷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企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下退休一律执行此文件)
一、目前工人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工厂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工人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工人之间(尤其中小企业)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工厂,要靠90%以上的工人。以工人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工人的积极性,大部分工人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工人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工人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工人,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工人职称评聘,工人之间、工人与领导、工人与聘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工人,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因为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工人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工人职称工资。建立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不管是什么高级工,还是中级工工作都是一样的就没有区别,汽车驾驶员更没有区别了。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
二、工人的收入
工人收入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
1.基本工资:工人按照工人资格定:10年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 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随国民经济增长)
2.工龄工资(含工龄):每年30元,随着工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是工人,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3.工作工资.:补贴按照实际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工人多干活,特别是年轻工人精力充沛,他们多劳动多生产,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4、绩效工资:月份和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年年奖金,不终身制。每个工人积极努力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工作,更要激励劳动人民。
5、特优津贴:全体工人公认的特别优秀工人,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主要是对那些在劳动工作在有特殊研究成果,并得到很好的推广,可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确定等级,或者说是以国家及,省级,地市、县
确定不同的标准,使那些有才华的工人得到应有的报酬,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6、工人的退休金:按工龄,每工作一年100元。依此类推工龄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参加工作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参加工作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工龄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不分高级工,中级工,还是普通工人。退休金一律平等。公务员也要不分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和工人的退休金一
样。
【企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下退休一律执行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