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4 13:1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xiexiebang推荐)

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

2009-8-2 14:10 来源:法律教育网

文/王光华郑辉建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提要:监狱即罪犯服刑改造之地,浙江省乔司监狱却在这一方天地,营造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监狱文化氛围,几十年形成的监狱文化深入人心。

在监狱精神文化信念的统领下,监狱确立安全为首要理念、制度管理理念、争优争先走在前列理念,始终以“创一流班子、建一流监狱、带一流队伍、争一流业绩”为要求,全面发展。

安全文化体系

监狱党委高度重视监狱的安全文化建设,把民警队伍安全、执法安全、监管安全纳入整个监狱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之中,为监狱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监狱重视民警队伍安全文化建设。民警队伍安全首先是以建设学习型队伍为抓手,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培养民警的理想信念,提高民警的素质,增强民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载体与方法建设,创立了“学习三段法”。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为主题的“三讲”教育,提高监狱领导班子的理想信念、治监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

学习载体与方法建设,是以“认真阅读,深刻领会,联系实际,格物致知”为要求,建立民警“学习笔记”制度。通过以集中学习为主、自学为辅的学习形式,创立了学习——思考——交流的“学习三段法”,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交流,克服了“泛泛而谈”的现象,提高了学习效果。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

监狱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创新民警思想教育的新载体、新方法。自1999年以来,监狱建立并实施了《警情日记制度》,以“警情日记”为载体,以“知警情、连警心、解警忧、正警风、强警务、铸警魂”为教育主题,保证了基层民警基础思想建设,改善了机关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形成上下一致、民警同心的工作合力。

开展“学习笔记”和“警情日记”教育载体。建设民警责任机制,创立“三三”基层警务管理制度和“三凭一看”选人用人机制。建设“从优待警”机制,创建“三强一练”平台和“三自一考”练兵制度。

为确保民警的岗位职责和责任意识,1999年9月,监狱党委创立了“从优待警”机制,提出“警力向一线倾斜、评优向一线倾斜、分配向一线倾斜、提拔向一线倾斜”的“四个倾斜”。监狱还特别重视监管安全文化建设。监狱将监管安全稳定工作,始终放在整体工作的首位。

1954年,在贯彻落实《劳改条例》的基础上,监狱提出了“分管分押、实行分别编组、严格管理”的原则。

20世纪60年代,在学习贯彻《劳改条例》的基础上,最早创新了“床位固定、站队走路位置固定、学习、吃饭固定、休息地段固定”,“人数不清不走、干部不到不走、工具不齐不走”的“四固定”、“三不走”的直接管理方式,确保监管改造安全。

近年来,在监管安全文化建设上,又有了新突破、新发展。

坚持监管安全目标管理不动摇。实施监管安全目标管理,开展“警示日”教育活动,形成“时时讲安全、人人抓安全、事事保安全”的监管安全目标意识,确保全年安全稳定。

坚持依法直接管理不动摇。监狱坚持“哪里有服刑人员、哪里就有民警”的直接管理理念,推行了“片警责任制”、“警长责任制”等三大现场直接管理模式。

坚持落实制度不动摇。坚持“三情”排查机制不动摇。坚持超前防范不动摇。监狱重视执法安全文化建设。

近年来,监狱执法能否安全,是关系到监狱“法制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监狱安全稳定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平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问题。

监狱建立每周五法律咨询日制度,请法律顾问来监狱提供法律服务。遇到重大问题,找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支持。

近年来,监狱每年至少确定一项重点执法整治项目,解决执法中的突出问题;每年进行一次文明执法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执法标兵评选。

与此同时,监狱每年对“三无”服刑人员开展送温暖活动,建立希望工程“爱心基金”,资助家庭确有困难的服刑人员子女上学。加强服刑人员医疗保障,规范服刑人员医疗工作,与社会医院建立医疗互助机制,开通医疗绿色通道,使服刑人员有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传承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建设围绕着如何提高改造质量能力、提高监狱发展的经济保障能力、提高监狱环境能力上下工夫。

监狱在各个时期,在“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工作上,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1958年,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了“加深改造”、“认罪交心”、“双反双比”、“六好积极分子”等思想改造运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自觉改造重新做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习贯彻《劳改条例》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集体上课、小组讨论、个别教育”等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改造方式,得到良好效果。到了80年代,率先提出“办特殊学校”、个别教育“两个百分之百”的教育改造新方法,创新监区“假日文化活动”,创立了教育改造的新路子。

近年来,在坚持“三课”教育等传统教育手段的同时,不断创新教育改造手段,形成了以“艺术矫治、文化育人”为主线的教育改造新品牌。

监狱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思路,把“法制化、数字化、生态型、开放型”作为监狱发展的重要目标。

科学规划,立足监狱与下沙经济开发区相融合、共发展的实际,邀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监狱建设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确定监狱机关、分监狱、民警职工生活区和文化休闲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奠定了“两化两型”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的基础。

建设数字化监狱。近年来,在“数字化”监狱建设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建立了监狱局域网。

建设开放型监狱。为了改变监狱办社会的格局,先后将交通管理、通信、供水、学校等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纯化了执行刑罚职能。设立监狱开放日,建立监狱长接待日,接受服刑人员家属的咨询,宣传监狱工作政策。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社会团体、社会志愿者、学校、家属等社会力量进监开展帮教。建立警示教育基地。

创新监狱经济发展文化能力。

50多年来,创新了适合监狱自身特点的监狱经济发展的文化能力。创建现代化农业田园文化,创新承包责任制度,创新特色农业、效益农业文化。

制度管理文化体系

监狱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主体、制度,离不开以此形成的文化理念。在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乔司监狱的主体、制度以及所形成的文化内涵,是其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监狱主体决策管理文化理念的形成。

监狱领导班子是监狱发展的“火车头”,始终本着依法决策的思想理念,指导监狱整体事业发展。始终贯彻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严治警、严格管理。

明确监狱制度管理文化的建设理念。

实践表明,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这些带有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和有效性的措施与手段。纵观乔司监狱的建设发展过程,同样如此。在监狱发展的各个阶段,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法律、制度和政策方针,创新监狱管理制度,以制度抓管理、抓稳定。

确保乔司监狱持续发展,使其始终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监狱系统的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早在上世纪,在国内国际环境以及自然条件十分不好的情况下,监狱就实行责任激励机制。自《监狱法》实施后,在监区建立了“片警责任制”、“警长包干制”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

坚持人本管理的文化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管理监狱,改造服刑人员的本质和核心。人本理念,首先是体现在乔司监狱“改造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宗旨上。

乔司监狱50多年的文化理念的形成,凝结了广大监狱民警以及职工、服刑人员的心血。带着这份坚毅,乔司监狱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第二篇:余杭区乔司中学2013学年十件大事

余杭区乔司中学2014十件大事

1.新建工程进展顺利,美丽校园搬迁在即。区委区政府、教育局以及乔司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学校新建工程,多次视察指导,新校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1月1日保安进场,新学校安保工作开始启动;3月底,体育场地工程完工;4月,食堂暖通中央空调安装和室外景观工程基本完成;6月,报告厅舞台灯光安装完成;7月初弱电工程安装完成;8月开始进行各设备安装调试。计划2月份搬入这所占地面积115.9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可容纳48个班2400名学生、总投资2.5亿元的现代化、园林化、网络化、生态化的高标准美丽新校园。

2.列为名校培养对象,创建规范化示范校。5月,学校被区教育局列为名校培养对象,全区仅有7所公办初中获此荣誉。2014我校设立区级规划课题《城乡结合部初中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不断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8月教育局来我校进行规范化示范学校的考察。9月我校成功创建区首批规范化管理示范校。11月,我校代表余杭区参加杭州市第一批美丽学校评比。这些创建评比活动旨在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促进学校环境外在美和学校品质内在美的有机结合。

3.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人人争做“美丽教师”。3月,学校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部署会议,校党支部书记蒋美芬校长强调学校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统一思想,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4月召开全体教师会,解读《余杭区乔司中学师德师风建设三年巩固行动计划2013学年实施方案》,与会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并进行了师德自评;8月,进行主题为“从专业角度关爱学生,争做美丽教师”的暑期师德论坛。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了一批师德优秀教师:蒋红灵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师,莫菊芳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周金根、刘可珍被评为区师德优秀教师,张建国、平金容、朱飞燕、沈素贞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孔培炎被评为区“红烛奖”。

4.构筑“美丽课堂”建设,提升教育教学品质。2014年,学校积极推进“美丽课堂建设”,通过各种活动倡导高效课堂,转变低容量、慢节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现象。4月8日,乔司中学首届以“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课堂节开幕;4月31日,邀请上城区科学教研员徐珺老师和余杭区科学教研员周亚洲老师对我校初三复习课进行调研指导;8月,邀请浙江外国语学院师干训中心教授肖远军博士和杭州市教研室副主任朱可老师来我校进行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9月份开始,切实推进校长听课活动,行政领导每周深入课堂随班听课;10月,校青年教师基本技能比赛拉开帷幕;11月,科学组的校本培训活动进行了临平片公开展示;12月,各教研组分别召开了教研组年会,探讨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同月姜宇婷老师在区优质课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并代表余杭区参加杭州市优质课评比,荣获市二等奖。学校“美丽课堂”项目被推荐参加市美丽学校建设重点项目评选。5.依托校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月,启动了青年教师培训学校工作,精心设计青年教师培训菜单,安排每月一次的主题培训;3月,召开高级教师(名优教师)工作室启动会议,成立了邵晓丽名师工作室和王建芳名师工作室,为名优教师培养搭建设了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本教师积极参加师能建设各项评比,共获奖48项(省级2项,市级10项,区级36项),其中省优秀辅导员2项,区优秀辅导员和先进6项,市优质课评比1项,市教学案例评比1项,市解题能力评比7项,区解题能力评比16项,区教学设计评比3项,区优质课评比2项,区读书征文4项,中考模拟题原创设计2项,区命题比赛2项。在教科研成果方面,论文获奖和发表有42篇,其中省级获奖3篇,市级获奖5篇,区级获奖27篇,此外还有7篇论文省级或区级发表;在课题研究上,有区级立项课题8项,校级立项课题43项,区陶研会立项课题6项,校陶研会课题29项,学校申报区级教科研先进集体。1月,钟晓燕、宣瑛被评为区第九批岗位能手。5月邵晓丽、徐萍被列为区名师培养对象。6月,学校推荐7位教师参加区骨干教师评选,推荐6位教师参加区骨干教师复评,11月推荐3位教师参加区基础级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在名优教师的引领下,我校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打造多彩校园文化。以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教育为基础,着力做好学校乡村少年宫的相关工作,打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2014学校学生团体竞赛获奖13项(省级2项、市级3项,区级8项),其中省青少年模型教育竞赛-“奋进号”电动帆船拼装模型航行赛中学组浙江省一等奖,省青少年模型教育竞赛-“杭州号”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模型制作赛中学组浙江省三等奖;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无线电测向锦标赛144MHz初中女子单项团体第二名,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无线电测向锦标赛3.5MHz初中女子单项团体第二名,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无线电测向锦标赛144MHz初中男子单项团体第三名;区“假日杯”中小学生写字(书法)团体赛初中组一等奖,区2014年中小学生航海模型竞赛二等奖,区中小学生无线电测向竞赛3.5MHz初中组一等奖,区第44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初中甲组第三名,区艺术节团体三等奖,区假日杯学科竞赛团体三等奖区中小学足球比赛区第六名,区排球比赛第六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单项奖168项,其中学生省级获奖61项、市级获奖29项、区级获奖62项(其中征文获奖6项,虚拟机器人2项,书法艺术类15项,科技节无线电46项,田径运动会16项,假日杯学科竞赛8项,航海航空竞赛20项,研究性学习3项,演讲比赛1项)。另在《余杭文学》发表学生习作10篇.7.开展“美丽班级”评比,培育有潜质学子。1月,开展了学生行为规范巩固提升活动,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督促学生文明习惯养成;3月21日,乔司街道“祖国在我心 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3月28-31日,八年级学生参加了国防教育训练;4月4月,举行“牢记历史,勿忘戊寅惨案” 清明节扫墓活动;5月份,相继开展了以“梦萦美丽乔中 展现靓丽自我”为主题的趣味竞技比赛和“梦萦美丽乔中 祝福祖国家园”主题朗诵比赛。邀请青年作家蒋雅楠走进校园作了以“梦想•创作•成长”为主题的讲座; 9月,开展美丽班级评比,推出美丽班级能量榜,提升班级正能量。本学年每月开展“双星评比”(学习之星和文明之星),并制作展板,展示学生闪光点,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此项目已推荐为区优秀德育项目。

8.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3月7日,召开了以“我的教育、我的生活、我的梦”为主题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4周年女教工座谈会活动;4月份组织退休教师到杭州活动,丰富了退休教师的退休生活;5月份,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区教职工羽毛球赛;7月开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乔司街道人民运动会,最终荣获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11月,开展教职工运动会,促进教职工锻炼意识;12月开展教职工迎元旦趣味比赛,加强团队凝聚力。本九年级组被评为区教育系统第八批“群体师德创优示范岗”,社会教研组被推荐参加区“巾帼文明岗”评比活动。12月,推荐科学组和体育组分别参加区第九批“示范岗”竞赛和第四批“教坛先锋号”评选活动。

9.安全责任常抓不懈,后勤管理规范透明。3月6日,学校召开安全工作协调会,落实相关领导的安全责任岗位,并制定反恐怖预案;3月7日召开班主任安全工作会议,确保安全教育开展到位;5月,通过增添或升级改造,强化学校视频监控力量,落实好“人防、物防、技防、心防”; 5月12日,聘请专家为教师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5月16日,全校开展紧急疏散演练和灭火器使用指导;7月,开展防溺水教育;9月,邀请街道红十字会给学生做心肺复苏的培训;12月,开展“生命、法制、安全”主题教育。本在后勤管理方面也更趋规范:4月16日,召开了食堂工作人员会议,传达教育局等部门的会议精神并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希望全体食堂工作人员从细节做起,安全第一,服务到位;12月召开食堂工作会议,校长及分管校长针对当前食堂工作进行了指导,就如何做好服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拉开了乔中食堂提升服务质量的序幕。

10.包揽片农村初中杭高名额,学科质量建设成绩喜人。2013学年15门抽测学科均为0以上,其中+3学科四门,+2学科一门,+1学科五门。2013学年余杭区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位列全区第六名,农村中学第一名。2014年中考,我校毕业生总数406人(实考394人,提前自主招生录取12人),余高并轨上线18人,择校上线人数45人。在临平片农村初中继续保持高分优势,2人上杭高录取分数线,其中1人保送余高,放弃杭高,1人被杭高录取。省一级重高上线率名列全区前列,省重高(余高、二高、余中、瓶中、塘中)并轨线上线数172人,上线率达到42.36%(区录取率36.74%)。学校普高上线总数为243人,普高上线率达到60%(区录取率为53%)。2014年我校中考成绩保持稳定。

第三篇:乔司镇网组片工作小结

乔司镇“网、组、片”工作情况小结

为进一步健全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要求,结合乔司镇实际,乔司镇党委决定自2010年1月起在全镇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自“网组片”工作部署开展以来,“网格”织成了一张覆盖全镇、遍及每家每户的“大网”,使全镇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服务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穷活力。现将今年我镇“网组片”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组织保障,加强领导。

按照区委有关文件要求,乔司镇认真研究并出台了《关于乔司镇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为切实加强领导,乔司镇成立了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人大主席、镇长、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各村(社区)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组,由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组长。

1月下旬召开了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机关全体成员参加的动员大会,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域统筹、上下联动、网格覆盖、分片定责、组团服务”为主要内容,努力在全镇构建以居(农)民户为基点,以基层党组织为龙头、以党员干部为主体、以全体党员为骨干,覆盖辖区全体人民群众的民情联系机制。

二、构建网络,全面覆盖。

根据“划片管理、责任包干、党员示范”的目标要求,以村(社区)为单位广泛开展调查,了解掌握社区党员、(农)居民户等基本情况。根据村(社区)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建立了“机关干部联系村(社区)、村(社区)干部联系片组、社区党员联系居民户”的三级网络覆盖机制,为全面开展服务、提升服务效率打好基础。根据调查结果,全镇13个村(社区)共划分为58个片区、172个组,共有732名民情联系员联系10197户,其中重点户626户。同时下派91名机关干部进行联系片组工作,并由村(社区)班子成员担任各片片长,分管片区内的组。每个片以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党员骨干为主要负责人,每个组由7-10个联系员组成服务团队,片组内党员以1+X的模式开展分户联系服务。截止目前,已发放民情联系卡10200余张,确保联系服务机制覆盖全镇所有农(居)民户。

三、完善方法,提升服务。

根据“网组片”工作要求和服务特点,实行“161”工作机制。即构建一个民情联系工作网络,采取六项工作措施(建立一个民情联系接待室,设立一个“民情联系箱”,公开一条民情服务热线,发放一张民情联系服务卡,开展每周一次的民情分析会,记好一本民情联系台帐),建立一套民情联系机制。努力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求,必有所为;民有所忧,必有所谋。

坚持分类管理、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原则,建立民情分类走访联系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及时反映群众热点、难点问题,落实“十个必报”制度。截至目前,全镇各片区累计走访农户67949户次,召开片组例会902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1人,发现问题2903个,解决问题2037个,受惠群众14150人。

基本制度得到完善的同时,各村(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在“161”基本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工作方法,拓宽联系渠道,完善服务质量。在建立民情联系接待室、发放服务联系卡、设立民情联系箱、公布民情服务工作热线等措施的基础上,部分村(社区)还增设村级网站留言板、QQ平台、村级报刊、村民小组宣传公开栏、民情联系手册、百姓档案、数字兴农等措施,增强党群互动,提高联系成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工作交督办制度,使问题反映后及时得到反馈和落实,以确保问题件件有着落。

四、注重结合,形成特色。

(一)结合党员争先创优活动。

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化“网组片”工作。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明确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强化党员为人民更好服务的意识,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深化党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帮助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

(二)结合综治维稳工作。

近年来,随着乔司镇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计划生育、文教卫生、劳资纠纷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不断涌现,并逐步影响到全镇综治维稳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镇党委政府和镇综治委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如何挖掘创新,改变管理模式,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并将“网格化管理”的思路逐步运用到综治工作中。通过组建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网格管理方式,整合现有资源规范人员队伍,建立巡查队员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措施,将综治、维稳与党建工作相结合。以逐户走访,传达政策,摸清民情,强化信息收集,对重点人、重点事开展排摸,做到不留死角、不遗漏洞,出色世博会安保工作这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三)结合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来,随着乔司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镇重点项目数量多、范围广、涉及群众利益多。我镇党委政府以“网组片”活动为载体,围绕重点项目推进,在全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建设”的活动。通过及时了解民情、反映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了项目推进的整体进程,并加强了对项目推进的指导督查。镇班子成员带头做好对各自联系的重点项目的检查工作,广泛宣传、深入推进,对进展薄弱的项目采取倒排时间的方式,通过各责任主体之间争比“抓施工、抓进度、抓额度”的办法,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一)每月发布“网组片”工作简报,张贴于党务公开栏;并向各村(社区)网络发放,将“网组片”工作开展效果及制度进行了相应的宣传,让大家知情、了解、从而支持配合,并积极地参与进来。

(二)利用党员学习、小组长、代表会议等机会,进一步宣传网组片工作,发挥党员和小组长、骨干力量的作用,通过口口相传,扩大知晓范围,作好解释工作,为串门入户争取了群众最大范围的支持和互动,为“网组片”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网组片”工作不仅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了党员代表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也为改善民生拓宽了途径,为提高为民服务创新了思路,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第四篇:(定稿)乔司镇中学教师执教水平提升实施方案

乔司中学教师执教水平提升实施方案

(2010年1月-2014年12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发展的全局,着力于均衡、优质、和谐、创新”,以“三句话”——“让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更多的人的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学习更自信、更快乐”作为办学愿景,切实构建“三个快乐”——“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学校文化,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执教水平,切实打造一支“德高身正、言传身教;爱满天下、甘为人梯;因材施教、轻负高质;互助合作、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深入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平台、新策略,切实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总体目标

1、提升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落实“教与学”常规的的能力和水平。

2、提升教师施行有效性和艺术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3、强化教师科研兴教意识,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教师辅优补差和应试指导的能力与水平。

5、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力及德育能力和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提升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落实“教与学”常规的的能力和水平。【能力分解】

1、提升全体教师依法治校的意识和依法施教的水平;

2、掌握、运用和宣传基本的安全卫生知识;

3、提升教师执行教学常规“六认真”的能力和水平;

4、提升教师有效管理学生学习和作业的能力与水平。

【发展举措】

1、切实开展“五六“普法活动,学习、掌握、运用和宣传涉及学校教育的法律法规,诸如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劳动合同法、教师资格条例、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师德规范等。

2、组织教师开展安全演习、应急救治等活动,让教师掌握、运用和宣传基本的安全卫生知识,诸如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水电安全、传染疾病防疫以及基本的应急救治知识。

3、严格执行省市区有关规范办学行为、“轻负高质”的有关规定,不迟到、拖堂,不酒后上讲台,不在课堂内使用通讯工具,进入课堂关闭通讯工具。控制教辅资料,不占用任何非中考科目的课时,不占用学生教育活动时间,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加 学生练习时间。

4、开展《教师工作条例》、《学科教学常规》的学习与落实。落实“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和学科竞赛辅导,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切实提升依法施教的水平;

5、切实抓好“备、教、批、辅、考、评、研、补”等各环节,精心备课、精讲多练、精选作业、细心批改、耐心辅导、考察诊断、及时评价、及时反思、深入研究,提升教学常规的执行能力和水平。

6、定期开展教学常规的督查,开展学生民主评议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调研,接受学生监督评议,组织教师自评互评,将调研评价的结果纳入到名优教师的评选和考核中,纳入到教师评职晋升和考核中。

7、开展学生学习有效管理的研究交流活动,邀请名师举办讲座,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组织教师论坛交流,强化学生学习常规的落实,提升教师的学法指导水平,并着力于学习习惯、兴趣的培养。

8、提升教师的学生作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教师精选或原创作业,凡是学生书面作业,教师必须做、必须及时批、必须及时反馈,并适量进行面批;针对批改反馈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辅优补差活动。

(二)提升教师施行有效性和艺术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能力分解】

1、提升教师深入解读、执行课程标准以及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2、提升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与目标有效达成的能力和水平;

3、提升教师驾驭课堂、及时调控和学生有效评价的能力和水平;

4、强化教师研究反思的能力,切实提升观察、诊断、反思、改进的能力和水平;

5、借鉴运用先进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并形成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发展举措】

1、切实开展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建设,深入开展问题化、主题化的校本研究,诸如课标解读、教材处理、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作业布置和管理、辅优补差、说课、“出”“说”试卷、教学过程设计与目标有效达成、质量监控研讨等,探索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机制和策略。

2、每月组织主题化的校本课题研究活动,以“三阶段两反思”、“同课异构”为范式,以教学有效性为研究目标,组织教师开展“课前研讨”、“集体备课”、“研制观察表”、“观课诊断”、“反思改进”为主的课例研究实践活动,切实提升观察、诊断、反思、改进的能力和水平。

3、深化高级教师工作室建设,组织以课题研究、课堂教学高效性为主题的高层次的实践和研讨活动,推荐高级教师外出参加省市研讨活动,邀请市区名优教师来校指 导和研讨,打造高级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区学科带头人。

4、不断挖掘和整合校本资源,实践和探索“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学校”的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开展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出”“说”中考试卷、课堂教学诊断改进、学生评价、作业布置和管理、学生兴趣爱好培养、课堂文化建设、辅优补差、反思案例等为主题的培训活动,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5、开展多媒体教学辅助与提升教学效率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组织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倡导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评比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评选等活动,充分高效地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开展以教育教学小问题为主的微型课题研究,组织校区级名优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设立校区级的微型课例研究;加强微型课题的中期监控,定期举办学校微型课题研讨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7、适时组织举办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或说课比赛,如青年教师优质课或说课评比、骨干名优教师优质课或说课评比展示,推荐优秀中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片级优质课或说课评选,切实打造骨干名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地区知名度。

8、开展打造教师“拿手课”活动,组织发动教师人人“磨”出一堂或多堂“拿手课”,借鉴运用先进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并形成个性化教学,适时组织开展不同层次教师的“拿手课”评比展示活动,并不断打造更多的“拿手课”,逐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9、开展“轻负高质”典型教师评选,以“轻负高质”典型经验、有效课堂、学生满意率测评、教育教学实绩为主要评价内容的“轻负高质”典型教师评选,以此营造“轻负高质”的氛围,促进学校“轻负高质”特色的打造。

10、打造有效的师徒结对帮教平台,开展青年教师、班主任与骨干名优教师、班主任的结对互助,深入探索师徒结对的有效性、针对性,深入探索结对互助的监控、评价机制和策略,打造开放和沟通、包容和欣赏、豁达和乐观、合作和互助的教师协作文化。

11、学术委员会协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高级教师等,适时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调研,举行听课、诊断、学生评议教师课堂教学等活动,以调研为手段,督促教师规范教学行为,诊断改进课堂教学。

12、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习惯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深入了解学情,并艺术化地处理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多样化地运用教学手段,分层布置作业,最大可能的开展“因材施教”活动。

13、切实构建和完善课堂教学学生日常评价体系,深入探索研究学生评价的内容、形式、频率、策略,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评价的结果,探索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构建较为有效的诊断性、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体系和策略。

14、开展情境创设、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多元评价等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着重开展学生学法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培育和构建质疑问难、合作互助的课堂学习文化,构建生成探究、平等民主、扎实高效的课堂文化,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施学生诊断性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营建多元、发展的评价文化。

15、深入探索教师业务评价机制和策略,不断优化青年教师“成长进步奖”的考核评价,不断优化名优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不断优化班主任队伍的考核评价,不断优化高级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价,以评价考核促进教师执教水平提升。

(三)强化教师科研兴教意识,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分解】

1、能独立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掌握教科研的一般知识和方法,撰写教科研论文、报告或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能力和水平;

2、具有设计微型教学课题方案,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实践探究,切实解决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有效性的能力和水平;

3、通过学习研究,与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比对,提升发现自身课堂教学的差距、不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探求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构建学科课堂文化、班集体文化、学风班风、特色文化等,具备将教科研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举措】

1、宣传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意识。大力宣传“德高身正、言传身教;爱满天下、甘为人梯;因材施教、轻负高质;互助合作、持续发展”的名师标准,树立和发扬学校师德的核心价值——“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贵在吃苦、贵在坚持、贵在创新” 的“三感三贵”精神,宣传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2、举行读书沙龙和征文比赛等活动。深入实行“书香工程”,倡导“五个一”,即每年至少读一本理论专著,每月写一篇理论月记,每次理论学习结合自己实际写一段感想,每周提供一条有价值的教育信息,每年撰写一篇有研究价值的实践论文。

3、利用校园网,建设教育科研平台。广泛收集教育科研最新成果和教育先进理念,引导教师借鉴和吸收先进理念和教育成果,争取最大迁移效果,以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过程、方法和步骤的认识水平,逐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4、每学期举办一届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评选或论文成果评比。大力倡导教学反思,举办主题化的教科研论坛,营造科研氛围,展示研究成果和教学策略,共同提高研究水平,深入推进“轻负高质”。

5、每学期举办一次“轻负高质”论坛。聚焦课堂教学,探究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阐述课堂教学的认识、做法、体会和建议,关注每一节家常课,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6、基于学校发展瓶颈和发展愿景,设立学校发展总课题。以“教师执教水平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创建”、“轻负高质行动”为发展主题,分解出主干课题和子课题,组织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广大家坡是的研究水平,着力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愿景。

7、开展微型课题(小问题)研究。引导名优教师人人设立微型课题或者参与学校总课题、主干课题的研究。以教育教学小问题为切人口,把遇到的困惑研起来,把研究的设想试起来,把尝试的结果理起来,把整理的成果升起来,体验“研究——实践——梳理——提升”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8、开展微型课题的过程监控和中期研讨。引导教师实现“开展自已的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对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见解,并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9、以区级以上重大课题为单位,成立多个课题组。着眼于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以“个人系统总结——个体小组汇报——集体质疑论辩——形成调整意见”为程序,每年举办1-2次学校课题开题论证会,为科学有效地实施学校重大课题而群策群力,从中提高全体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

10、每年举办一次区级课题成果展示研讨活动。以说课题研究的经验、感受,说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实效,开设展现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活动,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培养教师自主发现和提取问题能力、创新确立课题能力、编制研究方案能力、实施课题研究能力、课题总结能力、创新开发课题能力、推广成果课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1、开展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校本课例研究活动。以教学问题为研究主题,通过教、学、研、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诊断、分析和改进能力,并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

12、深化校本研训主题活动,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步转移到“中考出题出卷”、“辅优补差”、“学法指导”、“教法研究”、“兴趣爱好培养” 等核心主题的研究上来,“寓科研于教研之中,融教研于科研之内”,引导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科研成果,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学实践为载体,促进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

13、抓教育科研资源挂靠,联谊教育科研部门。定期邀请教育科研的专家来校讲座指导,根据学校的研究重点,让专家定期面授,实地课题解剖分析,充分发挥专家智力资源,实施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国内外科研动态、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认识能力。

14、尝试教师科研行为基本模式的构建。实施“研摩范式——初步尝试——个人 体验—— 集中反馈”,以此引导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对教育科研的操作有比较全面的整体感知,学校根据反馈定期对教师的实践活动进行调控,丰富教师对教育科研实践的整体认识。

15、加强教育科研成果和人物事迹的宣传。每年精心刊出校刊《管理与科研》,及时展示教育教学的反思、体会、经验和成果,宣传教育科研典型教师的先进事迹;每学期刊出学校宣传橱窗,着力教育科研的宣传,营造“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浓厚氛围。

16、实施名优教师科研考核评价机制。以学校名优教师评选和考核为平台,将名优教师的科研评价纳入评选和考核中,以评带促,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促进名优教师持续发展。

(四)提升教师辅优补差和应试指导的能力与水平。【能力分解】

1、学会试卷双向细目表的编制,能出高水准的试卷、练习,特别是中考模拟试卷,并能够进行高水准的“说卷”;

2、提升中考试卷的解读、分析的能力与水平,并能将教学重点、难点和中考考点落实在日常课堂教学或复习教学之中;

3、具备有效培养学习兴趣、良好习惯的能力和水平,具备开展学法指导的较高能力与水平,具备较高水平的解题指导能力和应试指导水平;

4、提升因材施教的能力与水平,具备较高水准的竞赛辅导的策略和能力,具备有效帮教辅导后30%学困生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举措】

1、提升教材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升教师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与有效达成的能力和水平,倡导学会中考出卷的双向细目表的编制,能出高水准的试卷、练习,特别是中考模拟试卷,并能够进行高水准的“说卷”,提升教师出卷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组建学科中考试卷研究行动小组,强化中考试卷考点的分析、整理和归类,以及预测和把握中考出卷的趋势和变化,加强中考试题的评析及理答指导策略研究;研究分析中考考点、中考复习知识点在中考复习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的新思路、新策略。

3、调查、分析和整理尖子生在学科学习突破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难点,研究制定尖子生辅优的有效“套餐”和“药方”,包括练习研制、解题能力培养、应试策略、学法指导、学科思想指导等,总结一套系列化的辅优策略,提升教师辅优的能力和水平。

4、利用学科教研组课例研究、备课组集体备课等平台,开展以中考复习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例研究和实践活动,包括中考考点、知识点落实,综合题型知识点的联系整合,规范解题与解题策略研究等。

5、组建学科竞赛辅导研究行动小组,针对数学、科学、作文和英语竞赛,特别是 省市数学、科学竞赛试卷,定期研究各类竞赛试卷的考点、知识点及其综合运用,组织优秀学生开展学科竞赛辅导的实践与研究,着力提升教师学科竞赛的指导能力。

6、教师学习、整理、借鉴并掌握先进实用的各类学习方法,具备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方法的能力。特别帮助重视学生错题订正,帮助学生树立改正错题的意识,帮助学生用好“记错本”,并面批每一位学生改过的错题。

7、教师具有帮助学生树立错题纠错的“五问三思”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五问”:“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如何想到的,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一题多变看看怎么样等针对错题”,“三思”:“错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符合什么条件,错误的答案才能变成正确的答案”。

8、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兴趣等,分析研究新时期学生课堂学习和课余生活的状况,探索学生两级分化的内在原因,提升针对后30%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态度、兴趣、习惯等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提升夯实后30%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辅导能力,探索新时期后30%学生补差的新思路、新举措。

9、着力提升音体美劳科技信息技术等竞赛辅导的能力和水平,以竞赛辅导和兴趣小组活动为研究实践的平台,探索以竞赛辅导为主要形式,以提升竞赛获奖层次、打造素质教育品牌为主要目标的竞赛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断积累竞赛辅导的经验,着力提升教师竞赛水平。

10、加强教师精心编制分层作业与作业反馈讲评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作业练习,并针对作业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开展针对性的作业纠错讲评;教师具备指导组建学习小组,开展有效的“生生互动、结对帮教”的能力和水平。

(五)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力及德育能力和水平。【能力分解】

1、培养教师具备处理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能力;

2、具备走近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能力;

3、具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的能力和水平;

4、具备有效帮教转化“行为偏差生”的能力;

5、具备有效疏导解困“心理问题学生”的能力;

6、具备构建先进的班队文化、学科课堂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发展举措】

德育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的影响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

1、建立学习、研修、交流、反思等平台,培养德育工作者三个观念:以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法治教的执教观、以德育人的德育观;强化三种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培养三种精神:进取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

2、建立暑期师德研训平台。以每暑期师德培训为平台,通过讲座、学习、反思和考核,强化师德规范的落实和执行,培养教师具有德高身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素养,以个人品质、境界、道德水准等提升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能力。

3、开展主题化的暑期师德论坛,邀请德高身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班主任或学科教师举行演讲,共享育人的先进理念、实用经验和有效策略;以德育创新沙龙为平台,组织邀请有关教师谈谈身边师德楷模的感人事迹,树立榜样和典型,营造育人氛围。

4、举行德育典型案例评选。以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者学科教师,开展以行为偏差生、心理问题生或学困生的帮教辅导,以行为规范教育、学风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设计、师生关系构建、生生互动学习等主题的德育典型案例评选,或学科德育教学案例评选。

5、以年级组或政教处为单位,利用班主任会议时间,组织班主任开展主题化的经验研讨,如行为偏差生、心理问题生或学困生的帮教辅导、行为规范教育、学风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设计、师生关系构建、生生互动学习、班干部培养等主题。

6、重视班级三年建设规划研制并优秀班级建设规划的评选,举办主题班会课教学方案设计评选,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优质课切磋、评选或观摩活动,以主题班会设计与实践为着力点,着力提升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和水平。

7、研制和开设班主任校本研修课程,设置班主任工作常规、典型案例评析和研究、学生发展观重构和班主任形象转换、师生沟通技巧、主题班会设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组织班主任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8、举办班主任德育经典著作读书征文活动或论坛沙龙,邀请市内外专家教授和优秀班主任来校讲座辅导,在不断学习、反思中借鉴先进经验,开拓德育新思路,创新德育新举措,着力提升育人水平和能力。

9、有计划地有梯队地组织班主任参加培训进修。推荐班主任参加国家班主任远程教育培训和市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组织班主任参加杭师大班主任网络培训,着力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理论素养、育人先进理念德育和举措,学习心理健康辅导知识,提升有效疏导解困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10、建立年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援助机制,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帮教活动,以老带新,以骨干带新手,传授德育经验和有效策略,或为年轻班主任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或策略,实现共同发展。

11、设立育人微型课题(问题解决),开展诸如行为偏差生、心理问题生或学困生的帮教辅导、行为规范教育、学风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设计、师生关系构建、生生互动学习、班干部培养等德育课题研究,切实提升教师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12、强化学习、研讨、反思,树立尊重、民主、平等、服务意识,以案例剖析、反思等为策略,培养教师具备处理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能力,以提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人格魅力的影响力。

13、开展针对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动态、行为习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兴趣爱好、习惯学法、教育教学需求等为主要内容的调查研究,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座谈、沙龙活动、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以及利用好家校通等先进快捷的沟通渠道,着力提升走近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能力,并以此作为实施因材施教的第一手信息或材料,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4、开展学科教学德育案例评选或论坛活动,将学科德育渗透作为学科课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使教师具备课堂教学有效德育渗透的能力和水平。

15、树立和强化针对学生的激励发展、诊断改进的评价意识,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倡导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实施德育12+1系列评价,开展文明生、学习标兵等评选,探究、尝试学生学习过程性、诊断性的日常学习评价,充分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推动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从而提升教师选择、借鉴和运用评价先进评价策略的能力和水平。

16、提升教师构建先进的班级文化、学科课堂文化的能力和水平。以打造“一班一品”为突破口,以构建良好的班风学风为着力点,推进班级文化的构建;以师生关系构建、学习态度习惯兴趣培养、学法指导、课堂评价为内容着力点,推进学科课堂文化的构建。

17、挖掘校本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教师挖掘和整合校本德育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德育主体化、活动化、生活化、系列化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力,使教师在教育中更具个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8、建立班主任聘用、发展性评价考核、教师师德考核和学生最满意教师评选的有效机制,完善有效的班主任评价体系和表彰制度,通过班主任业务考核措施,提升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和水平,促进班主任的快速成长;宣传优秀班主任的事迹,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德育名师,营造全员育人的文化氛围。

余杭区乔司镇中学

二0一0年六月

第五篇:刑事司法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监狱学方向)

上海政法学院

刑事司法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监狱学专业)

1.监狱文化的价值研究 2.监狱文化的模式研究 3.监狱文化的生成与衍化研究 4.监狱警察文化研究 5.服刑人员文化研究 6.当代监狱文化的危机与出路 7.当代监狱文化的转型与重构 8.监狱形态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 9.中外监狱类型比较 10.监狱私营化的比较研究 11.当前中国越狱问题研究 12.越狱防范制度比较研究 13.执行变更的监督制度研究 14.论美国假释制度的研究 15.外国减刑制度研究 16.中外减刑制度比较研究 17.监狱囚犯暴动的对策反应 18.社会转型期的恶化犯罪问题研究 19.出狱人的保护的社会制度研究 20.监狱行刑制度的发展走向 21.论监狱人民警察的职权 22.我国监狱犯罪分类制度研究 23.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权利保障制度研究 24.论青少年罪犯的美育 25.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26.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保障体系研究 27.论监狱文化环境塑造 28.罪犯权利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 29.矫正外籍及少数民族罪犯的权利保障制度研究30.论监狱管理体制的困境与改革 31.罪犯教育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探讨 32.罪犯教育特点研究 33.罪犯教育的规律初探 34.罪犯教育指导思想研究 35.罪犯教育的基本原则分析 36.罪犯教育的评估制度探讨 37.监狱民警与罪犯的互动关系探

讨 38.罪犯法制教育研究 39.罪犯道德教育研究 40.罪犯文化教育初探 41.罪犯技术教育初探 42.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3.论监狱警察权益的保障 44.论我国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45.罪犯集体教育研究 46.对暴力型罪犯的教育研究 47.对财产型罪犯教育探讨 48.性欲型罪犯教育研究 49.残暴型罪犯教育手段分析 50.女犯教育特点研究 51.未成年犯的教育措施研究 52.老年犯的教育方法研究 53.累积和有前科劣迹罪犯的教育规律研究 54.过失犯教育问题研究 55.顽危犯教育手段研究 56.入狱教育价值探讨 57.出狱教育的理性分析 58.罪犯个别教育的定义与方法 59.罪犯个别谈话教育研究 60.罪犯的社会帮教研究 61.监区文化建设初探 62.中外罪犯教育比较研究 63.论罪犯教育方法的创新 64.新中国监狱学的发展经历历史阶段研究 65.我国监狱学学科体系研究 66.报应刑理论的内容探讨 67.预防刑理论探讨 68.当代行刑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趋势初探 69.监狱特征研究 70.监狱的阶级本质探讨 71.监狱分类研究 72.监狱类型划分的依据研究 73.监狱本质研究。74.论刑罚产生的条件 75.监狱演化发展的趋势分析 76.监狱产生过程特点研究 77.监狱行刑目的探讨 78.我国监狱行刑目的分析? 79.论监狱危机及其控制 80.监狱行刑的社会功能研究 81.论行刑个别化 82.论监狱管理行为的性质 83.我国监狱行刑功能分析 84.监狱法治的意义分析 85.监狱法治的具体内容研究 86.论监狱在行刑中对罪犯的人权保障 87.监狱行刑的正义价值探讨 88.论监狱行刑中的秩序维护 89.监狱行刑的价值探讨。90.监狱人民警察职权分析 91.论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 92.罪犯权利初探 93.罪犯义务探讨 94.监狱行刑的惩罚性研究 95.罪犯的法律地位研究 96.监狱行刑活动的内容研究 97.论罪犯的法律地位 98.社会变迁对监狱的发展变化影响研究 99.监狱与政治的关系研究 100.监狱与经济的关系研究 101.监狱文化特点研究 102.监狱文化初探 103.论罪犯是可以改造的 104.监狱警察在罪犯改造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研究 105.罪犯改造的能动性研究 106.当前罪犯改造新特点分析 107.论劳动在改造罪犯当中的作用 108.论我国罪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9.我国监狱体制形成与演变研究 110.我国传统的监狱体制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111.我国监狱体制改革的方向研究 112.我国监狱法的立法过程分析 113.监狱行刑法律关系探讨 114.监狱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分析 115.我国监狱工作方针探讨

116.我国的监狱工作政策分析117.罪犯的可塑性研究

118.三大改造手段的关系研究 119.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创建

120.论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

121.建立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的原因分析

122.影响罪犯刑满释放回归社会的因素探讨

123.保护刑满释放人员对策分析 124.论心理测试技术称谓的变化和发展

125.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初探 126.论心理测试技术的作用 127.论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 128.论心理测试技术的法律地位 129.论心理测试技术的主体资格分析

130.论测试人员在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131.论测试仪器及测试指标在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中的意义研究

132.论测试编题在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中的意义

133.论测前谈话在心理测试技术应用中的意义

134.论心理测试技术是有条件的技术

135.论反测试对心理测试技术的影响

136.论事件相关电位与心理测试技术

137.论“微表情测谎”与心理测试技术

138.论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 139.监狱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140.监狱警察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

141.论罪犯改造动机的激发对策研究

142.转变罪犯改造态度手段研究 143.罪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144.罪犯心理咨询的实施措施分析 145.罪犯违规心理分析

146.罪犯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调控研究

147.顽危犯的心理特征调查与心理矫治研究

148.暴力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矫治对策研究

149..财产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矫治研究

150.罪犯挫折心理分析

151.重刑罪犯的心理特征与矫治探讨

152.短刑犯的心理特征与矫治探讨 153.罪犯矫正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研究

154.涉毒罪犯的心理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的思考

155.罪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个案分析

156.论团体心理咨询方法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运用

157.罪犯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的研究 158.罪犯人格障碍的调查和分析 159.罪犯群体心理分析

160.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分析及矫治对策的思考

161.女性犯罪人的心理行为特征与矫治对策

162.累惯犯的心理行为分析与矫治 163、罪犯改造质量的心理学评估 164.服刑人员需要结构的分析 165.心理矫治理论和技术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66.罪犯心理转化的机制探讨 167.行为矫正方法在罪犯矫正中的运用

168.认知疗法在罪犯矫正中的运用 169.对社区矫正概念的界定 “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执行的表述应具有质的规定性、概括性和引导性的特点。

170.对建立专职独立社区矫正的管理体系的思考。

现在试点确立的执法主体、工作主体的管理格局易造成实际工作混乱,公安和司法行政机关共抓社区矫正导致效率低下,司法所(社工)难胜其职。

171.我国社区矫正中的惩罚机制之完善。

我国在总体上属于重刑国家,但与总体上属于轻刑国家的美、英、加等国相比,社区矫正的惩罚力度偏轻、形式单一,与我国严格的监狱和劳教管理相比反差更大。随着社区矫正全面铺开,适用比例增长,社区服刑人员的危险系数增加,惩罚性监管措施的不足更为凸显。

172.我国社区矫正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定位。

明确社区矫正刑事执法的本质属性,把促进罪犯知罪、认罪、悔罪、赎罪,增强罪责感作为提高管理改造质量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我们把握社区矫正未来的发展方向。

173.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权框架改造。建立专门的社区刑罚执行机构而不应多头管理。社区矫正与监狱(性质一致、价值取向基本相同)的管理不应割据,社区刑罚执行机构与监禁刑罚执行机构应建立有分有合的管理体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74.社区矫正管理项目的扩展和完善。

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任务就是单一的对罪犯实施惩罚。需要对罪犯在社区中更新、矫治和对他们提供帮助,需要建立风险和需要评估,以个别化管理和分类管理替代目前统筹、单一的“粗放型”管理。拓展种类,适当加强监管力度,与监禁刑合理衔接,形成坡度。

175.设置科学中立的社区矫正评估体系研究。

管理的有效体现对罪犯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及重犯率降低。评估涉及项目设计是否合理、项目执行与设计是否吻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否胜任、管理对象是否愿意参与、刑罚多重目的能否在管理中体现,矫正项目与重犯率关系,社会、被害人和犯罪人利益的均衡等。

176.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与社会文化的基础分析。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集中于对管理的社会文化的研究,这是因为社会文化是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分析我国传统文化 “中和”、“重刑”与社区矫正管理的融通和制约关系以及刑事政策选择的或宽或严的波动对管理模式的影响。

177.社区矫正试点的特色研究。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问题、对策和建议。

178.社区矫正管理体制问题研究。社区矫正在运作中的经验、不足及进一步完善措施,社区矫正机构及工作者队伍的组建、职责、分工与合作。179.社区矫正的执法权问题研究。执法部门应如何独立行使刑事执行权?社区矫正在执行程序方面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180.缓刑问题研究。缓刑执行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判决前报告的试行、实际效果及需求情况。

181.假释问题研究。假释执行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我国如何扩大假释比例?监狱在呈报假释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法院在裁定假释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82.管制问题研究。管制执行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管制刑判处率低的主要原因及对策。183.剥夺政治权利研究。剥夺政治权利执行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剥夺政治权利刑改为限制资格刑的可行性分析。监外执行在执行中的现状、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立法、司法、执法)。监外执行制度的存废及完善。

184.如何改进和完善对流动人口适用非监禁刑和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对流动人口适用非监禁刑和进行社

区矫正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85.风险评估或需要评估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如何开展风险和需要评估?如何提高评估的质量,增强对服刑人员在监管、矫治和服务方面的针对性? 186.试论社区矫正的任务以及之关系。

社区矫正中的矫治、改造、服务等项目的实施和运作情况,效果评价。获得重犯率数据的方法?需要增设哪些项目?

187.监禁刑与社区矫正的刑罚成本之比较研究。

计算监禁刑与社区矫正的刑罚成本计算(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费用),如何更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188.社区矫正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之职责问题研究。

社区矫正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分工。目前两者的工作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完善对策。

189.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存状况研究。

现行政策对他们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哪些政策和法律需要调整以有利于他们融入社会、减少重新犯罪? 190.社区矫正在刑事责任理论上的发展与创新。

191.社区矫正程序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试点的范围、试点的评估、试点的推进、试点的领导机关)

192.论公安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定位和作用。

公安机关在社区矫正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其职权的调整,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93.论法院在社区矫正中的定位和作用。

人民法院在扩大适用社区矫正中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对策。

194.论检察院在社区矫正中的定位和作用。人民检察院在对社区矫正执法监督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对策。195.论监狱系统在推进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监狱系统在推进社区矫正中如何发挥作用?

196.试论恢复性司法、执法理念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如何将恢复性司法、执法理念体现在社区矫正工作中?

197.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构建。如何开展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

198.如何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

199.论罪犯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00.论监狱矫正的实践困境与出路 201.论心理矫正的应用

202.罪犯矫正的效果评测机制研究 203.论中国出狱人员保护制度的构建

204.论恢复性司法的监狱工作中的实现

205.人本主义监狱文化的塑造与展开

206.论中国犯罪统计工作的改革 207.论监狱反腐工作的改革

208.中外未成年矫正制度的比较研究

209.论监狱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处罚

210.罪犯人权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211.监狱行刑的经济学分析 212.论罪犯矫正的经济性原则 213.监狱行刑的权力监督机制研究 214.论国外社区矫正的最新发展 215.社会转型与监狱改革

216.论监狱警囚关系的合理定位 217.论监狱与传媒关系的合理定位

218、假释问题研究

219、减刑问题研究 220、暂予监外执行研究 221、论刑事奖励的程序 222、论刑事惩罚的程序 223、论个别谈话的方法

224、论对犯罪的心理矫正 225、论对罪犯的教育矫正 226、劳动对罪犯矫正的作用 227、论入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28、论罪犯会见 229、论队前讲评 230、80后罪犯的心理特点及改造对策 231、论网络视频在罪犯教育中的功能 232、罪犯家属申请离婚问题探讨 233、监狱警察心理状态自我调试初探 234、罪犯谈话教育的准备与技巧 235、激发罪犯进取心的手段与技能 236、监狱突发事件中与罪犯的谈判技巧初探 237、监狱警力状态最优化探讨 238、监狱警察非权力影响初探 239、如何提升监狱警察荣誉感、自豪感 240、监狱价值定位研究 241、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职能纯化研究 242、对监狱法修改有关问题的思考 243、进一步完善监狱法律体系有关问题的研究 244、论监狱的“三化”建设 245、论文化差异对中西方监狱行刑的影响 246、罪犯的构成特点及改造对策研

究 247、罪犯权利保障与惩罚改造的关系辨析 248、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监管改造工作中的运用 249、法治语境下的监狱人民警察权益保障研究 250、论改造罪犯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 251、监狱建筑科学化研究 252、监狱应对“首要标准”策略研究 253、论监狱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54、劳动改造罪犯的价值及定位研究 255、新时期监狱人民警察素质构成研究 256、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三化”建设 257、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化建设研究 258、论平安监狱的构建 259、试论罪犯承受刑罚的各种心理特点 260、试论影响罪犯改造心理的诸因素 261、试论财产型罪犯改造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262、试论惯累犯的改造心理特点及对策 263、试论罪犯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264、试论罪犯团伙的心理特点及表现

265、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预防

266、试论罪犯挫折承受力及如何培养心理承受力

267、试论心理咨询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

268、试论罪犯自杀心理的预测和预防

269、试论罪犯心理改造质量的评估和意义

270、试论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品质 271、论狱内侦查管辖权 272、论辩认的干扰性因素 273、论诱惑侦查的规范化

274、证人证言的收集及审查判断 275、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76、论狱内特情的保护

277、案情分析失误的原因分析 278、证人作证:是权利还是义务? 279、论狱内犯罪案件的侦破程序 280、论中国古代狱官之设置 281、论汉代的监狱立法 282、论东汉的狱制改革 283、论唐代的监狱设置 284、论宋代的监狱管理制度 285、论明代的狱政指导思想 286、论沈家本的监狱改良理论 287、论清末监狱的半殖民地化

下载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聚焦乔司监狱的文化氛围之二(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