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东栅导游词2

时间:2019-05-14 13:0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乌镇东栅导游词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乌镇东栅导游词2》。

第一篇:乌镇东栅导游词2

乌镇东栅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莅临乌镇考察指导。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 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 6000 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 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 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 1200 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 兴府桐乡县,至直 1950 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 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 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江 南 百 床 馆 各位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 床。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 床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 400 年历 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接着我们住里进,里面 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 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间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 106 人物,古时以 108 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 108,亦是吉祥如 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现在家里的卫生间了。最后一进是主人睡 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 的那块木牌了,是以前做床的木匠送给那床的主人的,相当于现在的一张贺卡。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可以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 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可以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 兰这一型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比较喜庆了,是乌镇人以前

结婚的仪式。展示了民国年间新婚夫妻 拜天地的情景。中间是个喜堂,供奉了送子观音像,观音前面所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圆 和荔枝,象征着早生贵子。这两位身着大红喜服的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边所站的就是能 说会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须长长的老先生则是主婚人司仪了。坐着的两位是新郎的父 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民间的婚嫁风俗向来很讲究,在司仪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 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礼之后,用两家各出一条的红绸带结成同心花球式的牵巾,新郎 新娘各牵一头,新郎面对新娘倒行将新娘缓缓牵入洞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 婚姻的一般原则,先由媒人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 见的权利,因此二人未曾认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是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开的,当然不 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搁在如意之上的称,挑去红盖头,喻意为“称心如意”!屋子右边所 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嫁妆了,有子孙桶、漆盒、绸盒、樟木箱、澡盆、饭篮等,对面还 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时坐的花轿,因为传统的婚育观念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且南方 的姑娘长得娇小玲珑,所以花轿很小,四人抬的。另外还有三个条箱,用于放丝绵被的。乌 镇的女孩子出嫁时,连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好了,民俗区我们就逛完了,下面给大家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在 这里集合,去民间作坊区游览,那里可是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特产,大家可以大饱口福啦!


第二篇:乌镇东栅导游词

乌镇东栅导游词

江南民俗馆

东栅的金家,曾是这里的一方富庶,今天他们的居所成就了一段江南生活的记载。这儿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精彩的蜡像塑出了一幕幕婚丧嫁娶的话剧,处处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衣俗厅以实物、蜡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示百余年前江南民间穿着习俗,可以从中西合璧的风格中窥视历史的缩影。

节俗厅通过一年不同节气中乌镇人不同的生活习俗,比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生动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风情长卷。婚俗厅以喜堂拜堂为中心,通过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展示婚庆的热闹场景。寿俗厅以老人祝寿为主题,通过厅堂的吉庆实景和字画、寿幛、寿桃、寿面等特有的做寿物品,展示了敬老尊老的中华传统。

江南木雕陈列馆

这里原是东栅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它雕梁画栋,尤其是门楣窗棂上的人物、飞禽、走兽,通过圆雕、平雕、透雕、镂空雕等表现手法表现得出神入化。如今,它的正室偏屋内更陈列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木雕精品器件。

木雕馆里的木雕取材丰富,有“八仙过海 ”、“郭子仪祝寿”等民间传说,有“打渔”、“ 斗蟋蟀”、“ 敲锣打鼓 ”等生活场景,也有 “龙凤呈祥”、“ 松鼠吃葡萄 ”、“ 梅兰竹菊 ”等传统图样,以古朴的风格,细腻精巧的表现手法,刻画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其中的郭子仪祝寿骑门雕花大梁长四米,宽约40厘米,用整块樟木精雕而成,雕刻着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做寿的场面,人物个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曾有客商出资数十万而欲购不得。江南木雕陈列馆藏品丰富,可看性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味。细细品味,从中可以领略中国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木雕文化,饱览东方文明的一枝奇葩。

余榴梁钱币馆

余榴梁,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钱币收藏大家,著有《中国花钱》、《中国鉴赏与收藏》、《钱币》、《钱币漫谈》、《钱币学钢要》、《世界流通铸币》等十多部学术专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拥有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代钱币近26000余种,其中有金属流通货币、纸币、花钱等,材质有金、银、铜、铁、锡、铝、铅、锑、陶、镍、纸、竹、骨、琉璃、塑料等15种,上起夏商,下至现代,绵延整整三十个世纪,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在全国首屈一指。钱币馆内分批展出的皆为余先生数十年来收藏之精品,在这所小小的青瓦民居里,钱币就是历史的书籍。走马观花,当可领略浩瀚钱币世界之一二。

文昌阁

立志书院门前河埠上有一幢楼阁,名文昌阁。书院与阁之间,仅隔一条不宽的观前街。旧时读书人到文昌阁,一般都有下人陪同乘坐小船前来。小船就泊在阁下的河埠边,读书人上楼,下人就在过道两旁的长凳上坐着等候。清末科举废止,文昌阁便成了镇人游玩的地方,同时由于长期以来造就的中心地位,它又是镇人的新闻传播中心。

立志书院作为茅盾纪念馆的一部分,按原样恢复后,文昌阁也将重现飞檐临波的风姿。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是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两次购买。老屋临街靠西的一间房是茅盾曾读过书的家塾,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

茅盾故居据说本不是他的祖居,当年的祖居在乌镇的乡下。此处房屋是他成名后用稿费自行建造的一个住所,故居包括卧室、书房、餐厅等建筑,其家具与布置仍是茅盾当初居住时的样子。

夏同善旧宅地

离沈雁冰先生故居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处大家的庭院,规模远远超过了沈宅,其大厅中高悬一幅官员的画像,其人身着清朝官服,顶戴花翎一应俱全,俨然当朝一品的样子。看后使人不解,经询问方知此人乃是清同光朝的刑部官员夏同善。其宅第为夏同善的外祖父家,其中还有一段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有关的故事。

夏同善本是浙江钱塘人(今杭州市),夏自幼丧母,后其父续娶之女为桐乡乌镇人。继母婚后对夏同善关怀备至如同己出,在夏同善幼年读书之时,杭州城里其热无比,因此年年夏天他便到乌镇读书,年深日久乌镇就成了夏同善的第二个故乡了。

《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个轰动江南的四大奇案之一,发生在杭州府余杭县,离乌镇及杭州都不过百里之遥。此案最后的审判者夏同善又与杨乃武有些瓜葛,一说杨乃武胞姐杨淑英年轻时曾做过夏同善继母的佣人,通过夏同善的指点,杨淑英才到北京的刑部大堂告御状,使杨乃武一案终于得以昭雪。其中另一说更为重要,是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矛盾日深,而此时主政杭州府及余杭县的大小官员俱是慈禧的心腹之人,慈安太后在恭亲王的支持下,借《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为把柄,查处了百余名杭州府的官员,狠狠打击了慈禧太后在江南的势力,才使杨乃武和小白菜走出了狱门。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昭雪后,杨乃武虽然已是举人但从此终生不第,以悬壶济世度过了余生。而小白菜葛秀姑却来到了桐乡的乌镇,来到了夏同善的外祖母家,为报答夏同善的救命之恩,情愿为他叠被铺床,侍奉晨昏三月有余,然后到乌镇的一个尼姑庵削发为尼。今天悬挂夏同善画像的大厅就是夏同善与小白菜当年交好的地方。古戏台

修真观戏台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但1919年的那次修缮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艺术价值极高。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进出有边门和前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宽敞明亮;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

旧时戏台两边的台柱都有对联,这个戏台也有一副:“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两音,传来天上神仙。”正中上方悬一横额“以古为鉴”。昔日,正月初五的迎财神会、三月廿八迎东岳庙会、五月十五迎瘟元帅会等,都要在戏台演神戏,招待修真观中的诸神。平时,还演出一些“罚戏”。罚戏是乌镇传统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法,凡有人损害公益犯了众怒的话,当事人得出钱请戏班子在神前演戏,以示忏悔。

1937年,上海救亡二团来乌镇宣传抗日,在戏台演出了当时很著名的话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现在,戏台已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每天早上8时起到晚上10时,都有演出,演的是桐乡花鼓戏(桐乡的地方戏)。

汇源当铺

在应家桥和南花桥之间,五开间的门面,楼上楼下,1.8米高的柜台,煞是气派。据《乌青镇志》记载,乌镇典当行最多时达13家,太平天国前还有7家。到了1931年,只有汇源当1家还支撑着,到了日寇入侵之前,典屋也只出不进,不久即告停业。自汇源当关门大吉,乌镇典当行的历史便划上了句号。今天,汇源当的位置还是在当年的老地方。

当铺四周有高墙围护,靠外墙脚均用一人头高的条石筑就,使盗贼无法翻墙、掘洞,更有高出屋顶的更楼有人日夜嘹望。大门用不易着火的厚实的银杏木制成,外包铁皮,内有坚实的门闩、落地闩,外人很难破门而入。进门有关帝堂,以示忠义为本,兼有驱除邪恶的企求。头埭为店厅,是收兑典物的交易场所,除汇源当外都设有高柜台、木栅栏。当典物者递上衣物后,听凭当里朝奉居高临下吆喝开价,低人一头。后埭是库房,为了防火,埭与埭的舍房各不相连,更在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满水的七石缸,称之为“太平缸”。

汇源当是徐东号第九世孙徐焕藻(茗香)于道光年间创办的。徐东号资金雄厚,又好做善事,从以下两事看,他开典当不单是为了赚钱。一是不设高柜台和木栅栏,交易时双方可以平等论价。二是每年的十二月(初一到月底)千文以下的典户不计息,而且典值也放得比较宽,而且连石臼也可以入典,此举完全是为了照顾贫民。所以在乌镇徐东号无人不知。

大家好!来到乌镇,很多朋友都会问一个问题,那就是乌镇为什么叫乌镇?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最真实的一个原因就是乌镇的土地的颜色非常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所以古时叫乌墩.到唐朝正式建镇,所以叫——乌镇。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这一千三百多年的建镇历奠定了乌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乌镇的文化体现在那儿呢?乌镇的每一条老街、每一条雨巷,每一座老宅都得以体现,而我今天要带大家去看的却是乌镇的江南百床馆,为什么要带大家去看这个呢?因为床最能反映当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实最细腻的想法。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所以中国人对床的要求一直是非常考究的。但据说中国人最初的是时候是没有床的概念的,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在地上铺上一张草席就可以了。这叫席地而坐。在往后就有床了,从战国出土的木漆床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比较矮,20公分左右,而且很宽,这时床的功能其实不仅仅是睡觉,它还可以供人娱乐,以及谈论国家大事。有个成语叫促膝长谈指的就是符坚和王猛坐站床上膝盖碰着膝盖谈论国家大事。床真正得到很大发展是在明朝和清朝。明朝的床简单流畅讲究木架构造及纹理特点,清朝的床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注重漆功和镶嵌,显得雍容华贵,今天我要带大家看的这一张是这里的镇馆之宝——清代的拔步千工床。这一张床现在已经被中华收藏和幸运传家宝列为床的第一了。所谓拔步就是指床外的那块踏板。所谓千工就是说做这一样床需要一个工匠花费整整三年时间——一一千个工时才能完成。这一样床上面雕有一百零六个人物栩栩如生。包括三娘教子、天官赐福等图案,那么为什么要雕一百零六个人物呢?中国古代以108为吉祥的数字,雕上106个人加上里面睡觉的夫妻俩刚好108。这一张床分为四层:第一层用来放裹脚布,以前的女孩子要裹小脚,裹脚布又很臭,所以就挂在最外面;第二层是化装间;第三层卫生间,最里面的一层才是卧室。整张床配置齐全,相当于我们杭州的三室一厅的小套间。这张床的后面有一块小的平板,这是用来干吗的呢?中国古代的人相信什么都有神明,门有门神,灶又灶神,床也有床公床婆,这是用来供奉床公床婆的,床公喜欢喝茶床婆喜欢喝酒,初一十五一杯清茶一杯淡酒供奉他们,您呀!就不会失眠了。

大家再请看,床的中间放了一块牌子,我们可以猜一下这牌子,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是闲人请勿打扰是意思,您还别说到后来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但最主要的作用不是这个,据说最早的时候木匠是不做床的,做床要折寿‘行话叫:宁上一根梁,不做一张床’那么怎么才能不折寿呢?有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在做完床以后我不卖个你,当礼物送给你,刻上一块牌子,上面写一些吉祥如意的话:如百年好合之类,主人也不给工钱,包个红包,据说这样就不会折寿了,但这张床的主人却非常浪漫。这是她送给心爱的女人的一件礼物。上面写了一句话,非常浪漫,写的是“爱你五十余年慧”为什么只爱五十年呢?那时候的人很现实,人到七十古来稀,二十岁结婚,爱五十年正好七十岁,不像现在的人,张口闭口爱你一万年,所以在座的女士以后一定要记牢:如果有人跟你说爱你五十年那才叫情真意切。跟你说爱你一万年,那是骗你的,OK 百床馆就看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个景点!

第三篇:乌镇东栅导游词

乌镇东栅导游词

乌镇东栅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你们可以叫我×导。今天由我带你们去游览乌镇东栅。注意,请大家不在在景点里乱扔垃圾。到景点了,请大家下车时注意安全。现在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年)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直至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乌镇景区是2001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高杆船,是乌镇特有的民俗活动。船中央放一个石臼,插上一根毛竹。表演者爬上竹竿梢时,毛竹便弯成90度的钩形,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颤颤悠悠的,令观者的心也跟着颤悠。高杆船的表演者一般身着白色服装,象征蚕宝宝的形象。表演动作有金猴望月、鸽子翻身、倒竖蜻蜒、单臂吊立等,真是惊险加精彩。高杆船跟大门入门左手的拳船都是乌镇的民俗活动。以前拳船和高竿船表演一般在清明前后的农闲时节进行。现在,如果气候条件允许,在东栅景区的市河上,每天都能看到表演。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江南百床馆

各位领导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床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00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接着我们往里进,里面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间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现在家里的卫生间了。最后一进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是以前做床的木匠送给那床的主人的,相当于现在的一张贺卡,还有一种说法,此牌就好比咱们现在住酒店挂在门上的“请勿打扰”牌!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可以看到的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是属于中西合璧的,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双喜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也就是说这床也是当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材料是红木做成的。

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可以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可以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非常高,抬头可以看到有两行字,“双手要捞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在这张床上还雕刻了蝙蝠的图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狮子还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边是清代的小姐床,这张小姐床的颜色比较亮丽是红颜色,这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银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镀金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藤榻,也可以称之为“罗汉床”,它就像现在人们家里的沙发,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可以放上去的。在“罗汉床”的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两张姐妹床,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姐妹床并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于这两张床是我们当地同一个木匠师傅制作的,风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们放在一起展出所以命名为“姐妹”床。你看中间“鸾凤和鸣”四个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爱吗?

江南民俗馆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另外一户人家金家厅,在这里展出的是有关于乌镇当地的民俗民风。首先我们要参观的是衣俗厅,有关于民国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一带的人物的穿着。在这个橱窗中我们看到的男女的穿着是当时那个年代较为普遍的,女子穿着以旗袍为主,而男子则穿上长衫,礼帽配西裤、皮鞋,这也是当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表现吧。在这边的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四个人,从衣着服饰可来判断其身份,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淡色短衫长裤的是当时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着打扮,而头戴乌毡帽的则是劳动者,蓝色长衫的则是伙计的形象。在我们身后的这个橱窗中看到的是民国时期的西服,学生装及中山装。学生装是由西服演变而来,也是日本制服的改良,简便不用戴领带。中山装是由学生装演变而来的,民国18年由国民党政府定为国家制服。四个口袋,分别代表“四维”:礼、义、廉、耻。袖口上三个扣子表示国民党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再往边上过来看到的历史照片是茅盾和家人穿着的介绍,从服饰来看,茅盾也是出生于小康家庭的书香门第,待会我们会去茅盾纪念馆和故居参观;再往这边看到的是三十年代的妇女时装;边上橱窗中看到的是清代汉族女子的穿着袄裙及满人所穿的旗袍,旗袍也是旗女之袍的简称。到了民国时期,旗袍也已经西化了,线条趋向于全身的裁剪了。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岁俗厅,这是当地人每年的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一个仪式,中间桌子上摆放的都是接财神所需的供品。头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寓意了甜甜蜜蜜节节高高;二桌是糕点、菱角,代表了称心如意,财源广进;三桌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但是整个仪式最特别的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

看过了当地人接财神的展厅后,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节俗厅,中间的是斋月堂。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孙团圆。两边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习惯: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粽子、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腊月小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比较喜庆了,是乌镇人以前结婚的仪式(婚俗厅)。展示了民国年间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中间是个喜堂,供奉了送子观音像,观音前面所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圆和荔枝,象征着早生贵子。这两位身着大红喜服的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边所站的就是能说会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须长长的老先生则是主婚人司仪了。坐着的两位是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民间的婚嫁风俗向来很讲究,在司仪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礼之后,用两家各出一条的红绸带结成同心花球式的牵巾,新郎新娘各牵一头,新郎面对新娘倒行将新娘缓缓牵入洞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则,先由媒人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因此二人未曾认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是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开的,当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搁在如意之上的称,挑去红盖头,喻意为“称心如意”!屋子右边所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嫁妆了,有子孙桶、漆盒、绸盒、樟木箱、澡盆、饭篮等,对面还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时坐的花轿,因为传统的婚育观念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长得娇小玲珑,所以花轿很小,四人抬的。另外还有三个条箱,用于放丝绵被的。乌镇的女孩子出嫁时,连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

最后一个展厅就是寿俗厅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祝寿讲究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说逢九做比较隆重。六十大寿是在五十九岁时做的,中间桌子上摆放的是做寿用到的东西,三尺三的长寿面,取其长长久久之意,还有乌镇特色糕点定胜糕。正堂中供奉了福、禄、寿三星。两旁分别挂有百福,百寿图和麻姑献寿等图案。

高公生糟坊

走过传统居民区,接着便来到了传统作坊区。乌镇特产很多,除杭白菊、姑嫂饼外,还有三白酒也是其中之一。古时民间的作坊大都以前店后坊的格局布置。接着请大家随我往里走。

乌镇的三白酒历史悠久,早在朱元璋登基做皇帝时,就有浙江的官员把三白酒进献给朱元璋。他喝过之后大加赞赏,封为贡酒。从此三白酒的作坊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但是直到清朝同治11年(1872年),向工部申请,朝廷才颁发公文。从此,高公生糟坊正式挂牌营业。之所以称它为三白酒,是因它的原料所命名的。白米、白面、白水。即由糯米、小麦和地下深井水经过二次发酵、二次蒸馏所酿制而成的粮食白酒,酒精度55度。

三白酒制作方法复杂,大致如下:先把糯米放在大缸中加水浸泡,一般需要十二小时,然后用木桶装上糯米蒸熟(约半个小时)。蒸熟后用冷水淋凉,倒入大缸中,拌入酒曲粉。每缸中大约放入四桶,然后把饭压紧,在中间挖一个小洞,盖上盖子进行发酵,二、三天后,在小洞中 有酒浆溢出,此时前发酵已经完成。

前期发酵完成后,在缸里加水至缸口,同时再倒入一桶刚蒸熟的饭,密封进行主发酵。一个星期后进行开耙,用木耙把发酵过的米饭上下搅拌均匀,去除二氧化碳,再密封继续发酵。48小时后把缸里的酒酿装入酒坛进行后期发酵。

四、五个月后进行压榨,把酒糟和酒水分开,其酒水放入蒸馏箱。架上铁架,上面铺上小麦粉和糯米进行蒸馏。出来的酒分为酒头、酒中、酒尾。然后去头掐尾,酒头和酒尾放开,与下次压榨出来的酒水一起再蒸馏,即所谓的二次蒸馏酒,也就是55度的三白酒!

那么了解了三白酒的酿制原理,接着就来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三白酒!

蓝印花布作坊

各位领导,前面就是蓝印花布作坊。走进这扇古老的木门,这儿是一个天井,也是晾布匹的地方。蓝印花布始于后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旧时,我们乌镇一带染坊遍布,最多时有十几家之多。可见当时这个印染业在乌镇是非常兴旺的。

由于蓝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艺,我们也将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药斑布”。走进这个在展厅,再看这旁边这些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清明上河图”,“世纪上海”等。在这里您还能目睹到许多明清时,和更早的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比如在古书《二仪实录》里讲到的夹缬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

看过展厅,让我们到边上这间小屋,参观一下上浆和拷花工艺。这道工序是制作蓝印花布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用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上好浆的白布上,均匀地刷上调和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为什么要刷上这两种粉?因为石灰粉可以起防染作用,也就是说拷上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而黄豆粉有较强的粘性,可以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上好浆在这里面晾一星期左右,再拿到隔壁的染坊去染色。

一进染坊,一股焦味扑面而来。在这大染窑下是用暗火烧砻糠的。使染窑保持一定的温度。它的制作染料是用板蓝根的叶子,根可以治感冒的。一般蓝印花布要经过反复七八次之多。最后再把浆刮掉,有浆的地方就是白颜色的,而其它地方是蓝颜色了。在这染窑中央有一根毛竹是空心的,就是烟囱。在这染坊中,柱子,烟囱上都贴着一张红纸,这就是吉祥如意纸,上面绘着梅葛二仙的画像。相传这蓝印花布是他们的发明的。所以旧的江南,几乎每家染坊都供着葛洪,梅福画像,奉他们为行业的祖先。

传统作坊区

走过仁义桥,现在所到的是传统作坊区。这边有各式各样的民间传统工艺,当地的老百姓所开的各种小作坊集聚一起也是煞有特色的。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姑嫂饼作坊。姑嫂饼是乌镇的传统名点,据考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姑嫂饼味道鲜美,油而不腻,酥而不散,又香又糯,甜中带咸。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糕点价廉物美,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有一首民谣这样赞美姑嫂饼:姑嫂一条心,同做小酥饼。白糖加焦盐,又糯又香甜。

那么这种饼为什么叫“姑嫂饼”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很久以前,乌镇有一家小糕饼店,是一户姓方的人家开的。起先,他们只是从大作坊里批一些糕饼来卖,后来,他们生下一男一女,靠这小本买卖难以糊口了,于是,夫妻俩想学做酥饼来卖。他们仿造酥糖的配料,用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熟的猪油等细心的拌匀,蒸熟,然后用模具制成一个个小酥饼。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他们的酥饼生意越做越好,财源茂盛,镇上的同行十分眼红。为了保住自己的财源,夫妻俩对酥糖的制作方法严格保密,他们夫妻俩亲手配料,自家人动手制作,工具不外借,技术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女儿,因为女儿将来要出嫁,制饼方法就会传出去了。眼见得嫂嫂得到密传,他家女儿心中不服气。有一次,嫂嫂正在做酥糖,女儿骗嫂嫂说姆妈叫她有事,嫂嫂一走开,她急忙到灶间抓了一把盐,拌在嫂嫂制作的那堆粉料里。她想,这样,嫂嫂做的酥饼味道肯定不好,一定卖不出去,出出自己心里那口气。哪里知道,这次她嫂嫂配料做出来的小酥饼销路特别好,个个赞不绝口。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她弄明白是自己女儿捣的鬼后,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这种饼是他家姑娘阿嫂合作配制而成的,并且,将甜中带咸,香味独特的小酥饼命名为“姑嫂饼”了。

这一来,小酥饼的名气居然传遍了江、浙一带,也是我们乌镇的传统糕饼。您在这里不仅可以观看其整个制作过程、品尝姑嫂饼的风味,而且还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亲手做几个呢?

接着我们来到的是一家木雕坊,里面有木雕师傅现场雕刻。东阳木雕名声远播,为浙江的三雕之一,一件件精美的木雕作品伴随着淡淡的木香,给人一种传统、朴素的美。

旁边热气腾腾的是乌镇的青团了,它是用南瓜的叶子揉着米粉做成的,中间包着豆沙的陷,感觉可是非常诱人的噢!

再看这儿的竹器坊,制作的都是老百姓家里常用的一些居家用品和小工艺品,有竹篮子、针线箩、杯垫、首饰盒、斗笠等等,质朴清新。安置在现代的居室里也是很有意味的。如果您有充裕的时间,不妨指定或设计一个物品现场制作,这可是挺有意义的噢!

在回味坊的旁边就是竹艺斋了,浙江盛产竹子,这边的竹刻和竹根雕都是师傅根据竹子本身的特点因才制宜,精心设计而成的,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看!这里面还有不少师傅的得意之作呢?

这是一间制作湖笔的小作坊。湖州是“湖笔”的发源地,在历史上乌镇曾一度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湖笔始创于公元前二百多年,历经两千年制作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手工制笔工艺传统。它采用山羊、鸡狼、山兔等兽毛为原料,经过手工七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毫性钢柔相济,书写得心应手,是为“毛颖”之冠。如果您喜欢书法绘画的话,相信您一定能在这里找到一支称心如意的笔。

来到这边还有很多各式作坊,如:真丝手绘的作坊,制作铜器的作坊,还有工艺车木和磨制梳子的作坊等。除此之外,您看还有刨老烟丝和纳布鞋的作坊呢!在这,想必您对乌镇的传统手工艺已经有所了解了吧!它们也是民间文化折射的璀璨的光芒噢!

江南木雕馆

各位领导接下来我们要来到的是江南木雕馆。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对紫黑色的木柱,图案分别是龙与凤,取龙凤呈祥之意。这类柱子在古代被称为仪式柱,它主要的作用在于装饰性。旧时,家中若有红白喜事,正厅之上都要悬挂中堂,这对柱子便是置于中堂两侧。由于柱子价值极高,一般人家都是在需要时才去租用,用完即还。

走过天井看到的院落当地人称为百花厅。长窗,牛腿、挑头、垂柱、月梁等等,到处是精美的花纹,称它为百花厅是毫不夸张的。廊前的牛腿上是圆雕的明暗八仙。垂柱上的莲花、牡丹、芍药、菊花及四只花篮更是美仑美奂,可谓是木雕工艺中的精品。厅中陈列的是一根巨大的掮梁。原是一祠堂中的旧物,用一根四米多长的香樟木雕刻而成。所刻图案是郭子仪拜寿时的全家福。郭子仪是唐玄宗时的大将,曾率兵平定了“安史之乱”。上面雕刻了郭子仪、郭夫人、七子八胥及四名丫环,三位同朝大臣等二十四人。

跨过一进院子又是三间厅堂,厅中最显眼的是两根异常粗大的刻花柱子。这两根柱子直径1.5米,需三人才能合抱。两根柱子上,一面上方刻有一威武的狮子,下端则是一女孩。另一面,上端是一男孩,下方则是一高大的大象。这柱子显然不属于江南木雕,是属于东南亚一带的图腾柱,一般是立于大型寺庙之前,其作用类似于中国的石狮子。据说,此柱可能来自于徐州一带,据载,在古代中国,时常有民族大迁徙,明末时,有一少数民族从南方往北迁徙过程中,保留了古老的本民族传统风俗,并与当地人格格不入。这两根柱子便是该族原始图腾柱,是丰收与兴旺的象征。在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天花板,我们是看它的贴粘技术,不是看它的雕刻技术,是雕刻好以后贴粘上去的,当中的牡丹花是中国古代的国花代表了富贵,两边还雕刻了凤,凤穿牡丹代表了大富大贵了。在两边的橱窗里还展出的是由沈墨宁先生个人收藏的清朝初与清朝末之间的木雕作品。看完以后我们可以往旁边的过道出去。

余榴梁钱币馆

走过东大街,我们将要参观的下一个景点,被誉为“江南有钱人”的余榴梁先生的钱币馆。

余榴梁1942年出生于乌镇,现在上海定居,40年中他收藏了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钱币25000多种,其中金属币21000多种,纸币3000多种,花钱1100多种,他的家犹如一座“万国银行”。余先生与钱币结下如此深厚的渊源,其实与他当时所学的专业是大有关系。1960年当时18岁的他进入了上海江南造船厂,在厂内开办的铸造专业技校学习后,他便渐渐对钱币收藏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以后40年的收藏生涯中,他不仅收藏钱币而且也研究钱币,成为了钱币收藏界的佼佼者。近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收藏家”之一。

展厅所陈列的是中国花钱,即古时的纪念币,在收藏过程中,他不仅深入阅读在研究有关钱币方面的著作,还广泛阅读历史和文学书籍。收藏、阅读、研究三结合,使他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先后撰写论文500多篇,专著10多部,其中《中国花钱》是我国第一本“花钱”专集,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在这展出有一枚是古钱,十分珍贵,南宋时期的大宋河山,是开炉钱中的一种。开炉钱是指历代钱局在正式铸造前,先精工铸制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发行数量相当少,江南地区偶而有所发现,但从来没有批量发现。据传“大宋河山”当时存世仅五枚,其它四枚或早已流落国外,或湮灭不知所终。

在橱壁上所展示的是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纸币,省内内部发行所用,出省就毫无价值,相当于地方粮票的作用。其中有一张面额最大的纸币,新疆银行发行的六千万元,但当时只可换来一个大饼,可叹民国时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当然,余先生的货币总价值达360多万元。因此亦被称为“江南有钱人”。

茅盾故居

乌镇的名人很多,茅盾先生当属首位。他的故居正座落于镇中心。接下来我们要来到的是茅盾故居了。茅盾故居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立志书院,另一个是故居了。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他以创造进步文化为已任,辛勤笔耕60余年,为祖国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不朽作品。作为文学工作者,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文化部长。茅盾在1896年7月4日出生在乌镇的,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小名燕昌。少年时期的茅盾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而且尤善作文。这首先得归于他的母亲。茅盾5岁时,母亲就开始向他教授当时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下来的《天文歌略》,还有一本历史读物《史鉴节要》,也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情。茅盾的中学是在湖州、嘉兴、杭州念的,在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1916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复游历日本,尽管行踪杳远,却始终与故乡保持着较亲密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中,茅盾屡屡发乌镇作小说的故事,甚至到了不肯割爱的程度。在《子夜》、《林家铺子》、《多角关系》、《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乌镇的影子,读到乌镇的方言,闻到乌镇的气息。

首先进来的是立志书院,坐落在茅盾故居的东侧,最初由邑绅严辰于同治四年(1865)创建。立志书院前起观前街,后至观后街,直落五进。今天的书院基本保持了当时的面貌。大门的门楣上嵌着“立志”二字,两旁的柱联分明是院名的注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进得门来,穿越过道,就见一个小天井,内植桂花树,隐含“蟾宫折桂”、荣登“桂榜”之义,古代读书人是一看就明白的。过天井是——讲堂,上悬“有志竟成”额,是浙江布政使杨昌濬所题;讲堂后面为当时的教学楼,名“籋云楼”,为山长严辰所题。籋有“钳”义,“籋云”可作“拿云”、“凌云”解,它与“立志”互为呼应,寓意显然。立志书院门前河埠上有一幢楼阁,名文昌阁。文昌阁是立志书院的附属建筑,建于同治十年(1871)。此阁是乌镇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里面不仅奉祀着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和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还是文人聚会和科举预考的场所。

接下来去参观茅盾故居,书院跟故居只有一墙之隔。茅盾故居在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分两次购买的,东面的先买,称“老屋”。西面的后买,叫“新屋”。门口高悬着陈云同志题写的“茅盾故居”匾额;穿过天井,便是老屋第二进的两间楼房。东边楼下是客堂间,西边是厨房,老屋前楼靠东一间是茅盾祖父母的卧室,靠西一间是茅盾父母的卧室,茅盾祖父就诞生在这里。新屋第一进楼下两间与老屋格式一样,但是打通的,是全家用膳的地方。第二进后面是个半亩地大小的院子,有门与老屋相通。茅盾的曾祖父从梧州返乡后,曾在这里建了三间平房以度晚年。他逝世时便一直空着。1933年,茅盾回乡为祖母除灵,决定用刚刚收到的《子夜》的稿费翻建这三间濒临坍毁的小屋。他亲自画了新房草图,请人督造。1934年秋,新屋告在成,茅盾从上海赶来察看,并在小径旁亲手栽植了一棵棕榈和一丛天竹。此后,茅盾多次回乡,都住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并从事写作,小说《多角关系》就是他于1935年秋在小屋的书房里写的。到这边茅盾故居也就参观完了。

修真观及戏台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乌镇的中心广场:修真观广场,它是旧时乌镇的文化娱乐中心,人们迎庙会,看神戏的最好场所。这个戏台就是修真观的附属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遭到毁损,但这戏台自1919年修缮以后就一直保存到今天,所以这里的人都称其为古戏台。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分两层,上层的前部即为戏台。

现在,戏台前锣鼓声不断,每天上午、下午逢整点都有演出,唱的是当地的地方戏曲:桐乡花鼓戏,都是用地方方言演唱的。接下来我们回头看一下修真观吧。修真观最早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观。是江南的三大道观之一,与苏州玄庙观和濮院翔云观并称。据有关资料记载,初建时的修真观有三大殿,后屡毁屡建,至乾隆十四年增设山门和戏台后,修真观的格局就基本定型了。现在的修真观,前为山门,中为东岳大殿,后为玉皇阁。

在这我想大家一定在奇怪为什么门口挂着一个大算盘吧?您看这付对联,上联是:“人有千算”,下联是:“天则一算”,告诉了人们“人算不如天算”的意思,所以呢?这大算盘就代表了老天爷的算盘。现在请随我进内参观。进入山门您就看到了两位熟悉的神仙,左为青龙君,右为白虎君,他俩就相当于门神,日夜守卫着修真观。

进入修真观您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也是修真观的一大特点,它是佛道合一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理论上说佛、道虽各有教义和宗旨,其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时有 融合、渗透,两者都是劝人为善的,所以老百姓看来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把它们混同起来,也是很自然的。

过了山门的两边配殿中,右边是十殿阎王和文武判官的塑绘,正中间一位就是地藏菩萨。每年的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的诞辰,所以那天晚上乌镇这一带就有插地藏香的习俗。左边为道教中的三清尊神,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他们三位在道教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第二进正殿是东岳殿。正中供奉的为东岳大帝,相传东岳大帝是主管人间生死的,人们非常敬畏他,所以地方上都有东岳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其诞辰日,会举行隆重的祭奠和庙会。两旁依次是高2米的十二生肖元神像。

现在,在左右配殿内供奉的是城隍菩萨和瘟都元帅,每年的五月十五、七月十五乌镇都有迎瘟元帅、城隍菩萨的活动。

第三进玉皇阁分两层。下层供有观音,其左右两边站立的是她的弟子善财童子和小龙女。上层供有玉皇大帝塑像,玉皇大帝是仙界中至高无上的主管,所以地位也最高。两边有程长庚研究室创作的壁画。这两幅壁画均高3米,长8米,分别是太乙诸神上朝图和西王母出游图。看完修真观,接下去前往的是夏同善的翰林第。

夏同善翰林第和皮影戏

我们乌镇曾有两处翰林第,一为北栅的严辰,一为中市的夏同善。夏同善翰林第原是一般的民居,我们当地称之为肖家厅。肖家厅大门里的门槛很高,中间一节可卸下来,称为“德槛”。跨过石板天井便是肖家的正厅,在正厅匾额两旁供奉着的大红镂漆木盒是盛放圣旨皇榜的。

那么既然是肖家厅又怎么会变成夏同善的翰林第呢?原来肖家厅是夏同善继母的娘家,夏同善的生母在他五岁时就已过世了,他的父亲续娶了乌镇肖家的小姐肖 氏,夏同善侍之如生母,在他十五、十六岁时,因家道中落,其父欲弃儒经商,夏同善随继母常住于肖家,他舅舅肖仪斌藏书颇丰,夏同善又酷爱读书,每日手不释卷而懒于酒酱铺的事务。肖老太公非旦不责怪,反而认为孺子可教,把他送入塾馆请老师教授。由此夏同善学问大进,科举连连告捷,在二十五岁时考取进士,次年被钦点为翰林,夏同善为报答肖家对他的养育之恩,就把翰林第的匾额挂于肖家厅。

在一八七六年时,夏同善会同二十七名官员为杨乃武与小白菜翻案,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乌镇的乡绅非常敬重他,出资在肖家厅隔壁造了一间翰林第。现在我们就穿过这个假山到隔壁看一下。这个小小的庭院就是肖家花园了,假山、小池、竹子、芭蕉,显得小巧而雅致,花园北边的是“轿厅”,又称“接官厅”,里边停放的是两顶轿子,一顶为冬轿,一顶为夏轿。在看南边,这就是翰林第的正厅了,里面的一切摆设都是按当年的情形布置的,正厅的墙上高挂着“翰林第”的匾额。这幅题有“高风亮节”的竹子图则象征了夏公的为官清廉和为人正直。走过正厅后面的天井就是楼厅,楼下安放着夏同善的塑像,当时夏同善与翁同和同为光绪皇帝侍读,官拜兵部右侍郎。

在这个翰林第中还有一间小白菜曾住过的房子,被称之为“白菜楼”。那么小白菜怎么会住在这里呢?据说,当年“杨葛”冤案昭雪以后,裕亲王十分好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竟使我朝大小官员近百名被革去顶戴花翎?于是他命刑部带那小白菜来面察,那小白菜虽然面色憔悴不堪,但仍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裕亲王顿起同情之心,便问她有什么要求,小白菜见裕亲王问就说了:她曾在狱中许下一个愿,谁帮她洗清冤情,就服侍谁一辈子。裕亲王一听就为难了,因为慈禧已经下了谕旨要小白菜到庵堂了却余生,可自己刚才话已出口又很难收回,这可怎么办才好呢?思虑片刻之后,倒也想了个两全其美的主意,他让小白菜到乌镇去伺候夏同善的母亲夏老夫人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后再进庵堂,以还其心愿。但这段时间必须是不见天日的,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据说这里的后门与长廊就是为了使小白菜“不见天日”而修筑的。

接下来我们要去看的是一种快失传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也就是古代的动画片了!

汇源典当行

看过了精彩的皮影戏,下面将要前往的是一家老字号的典当行“汇源当铺”。

汇源当铺是乌镇首富徐东号的第九代徐涣藻所设,它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旧时乌镇是一个两省三府七县交接之地,经济繁荣,故而典当行也特别多,最多时达十三家,后经时代的变迁,典当行也曾消失了几十年。现因旅游的开发,使这家古老的典当行又恢复了往年的面貌。现在就让我们进去看一下吧。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墙上特别醒目的“当”字,这墙称之为照墙,它有两种含义,其一它是一个玄关;其二是因为进入当铺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害怕被街上认识的人看到,所以设墙挡之,起到了“遮羞”的作用。由此可见当年的商家已经考虑到了顾客的心理。

当铺的柜台特别高,有1.8米,在古代的时候有些当铺的柜台比这还要高,可达2.0米呢。那么您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建这么高?其实呢这是为了使当铺的朝奉先生居高临下,让他气势凛人面对顾客,可以更好地压底价格,而且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打架斗殴。这边请,我们去里面看一下。

一进门,我们便看见在西墙边有一张特别的床,这便是卷当床,它是用来整理一些典当衣服和物品的。在卷当床的两边我们看到了两股麻绳,这麻绳便是用以包扎典当物品的。在这边有一块特别的木牌,被称之为望牌,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日历表。望牌一、三两行采用了《千字文》中的十八个字,这些字是可以移动的,为什么采用十八个字呢?那是因为旧时典当物品最长的时间就是十八个月,每个字代表一个月,物品存放了一个月后对应的字移过一格,移到十八格后,此物未能赎回,店主即可自行处理。

中间这“天然几”上供奉了三位财神。这三位当中,脸颊特别红的呢,故名思意就是关公,旁边这位是赵公明元帅,他们两位是武财神,后边这一位看他的着装打扮便知他是一位文财神——增福。

这边的这张桌子,我们称之为“管钱桌”,里面存放一些钱币,用于支付典当物品,旧时这位子的工作人员就相当于现在的出纳。坐的这个就称为钱榻,它即可以坐人而且还可以存放零钱。那么在这边的便是一个小小的帐桌,它主要做一些典当业中所独有的一些帐簿。旧时徽字先生那龙飞凤舞的也是在这边开的。

再往里走就是一间首饰房了。靠墙这些有抽屉的木柜在旧时是用来存放一些金银细软的。在我们左手边的这张桌子为真正的帐桌,做类似于流水帐一类的帐目。

在这旁边的楼梯下,是一个很深很暗的暗房,起避难应急之用,因而它靠首饰房特别近,以便于贵重物品的转移。

沿着楼梯上楼时,迎面看到了两个只有在典当铺中才能见到的神位。左边的是火神,旧时主人为防火灾而供奉祈求平安。另外一位便是号神,“号”与“耗”谐音,顾名思义是为了防老鼠的。旧时的当铺还是不能养猫的噢!

整个二楼共隔成了五间,在古代这五间是用于存放典当物品的仓库,现在主要是典当业仔细系统的图文资料介绍。

第四篇:乌镇东栅导游词2

乌镇东栅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莅临乌镇考察指导。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江 南 百 床 馆

各位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床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00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接着我们住里进,里面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间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现在家里的卫生间了。最后一进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是以前做床的木匠送给那床的主人的,相当于现在的一张贺卡。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可以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可以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比较喜庆了,是乌镇人以前结婚的仪式。展示了民国年间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中间是个喜堂,供奉了送子观音像,观音前面所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圆和荔枝,象征着早生贵子。这两位身着大红喜服的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边所站的就是能说会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须长长的老先生则是主婚人司仪了。坐着的两位是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民间的婚嫁风俗向来很讲究,在司仪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礼之后,用两家各出一条的红绸带结成同心花球式的牵巾,新郎新娘各牵一头,新郎面对新娘倒行将新娘缓缓牵入洞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则,先由媒人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因此二人未曾认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是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开的,当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搁在如意之上的称,挑去红盖头,喻意为“称心如意”!屋子右边所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嫁妆了,有子孙桶、漆盒、绸盒、樟木箱、澡盆、饭篮等,对面还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时坐的花轿,因为传统的婚育观念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长得娇小玲珑,所以花轿很小,四人抬的。另外还有三个条箱,用于放丝绵被的。乌镇的女孩子出嫁时,连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

好了,民俗区我们就逛完了,下面给大家一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在这里集合,去民间作坊区游览,那里可是有许多各种各样的特产,大家可以大饱口福啦!

第五篇:有关乌镇东栅的导游词

乌镇东栅是一个景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每年的春秋季节是去乌镇东栅的最佳游玩时节。著名景点有茅盾故居、木心故居。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有关乌镇东栅的导游词,欢迎阅读!篇1:有关乌镇东栅的导游词

作为中国人心中NO.1避暑胜地,乌镇的秀美风景,自不在话下。任贤齐的《外婆桥》在乌镇拍MV,李少红的《红楼梦》在乌镇取景,还有黄磊的《年华似水》,以及后来的刘若英也在这里做了广告,那种幽静和落寞深深的吸引着每位游客。小桥流水,江南水乡,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和祥和。处处无敌江南水乡美景,还真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是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墩。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乌镇已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乌镇是个水乡古镇,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乌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镇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侧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

篇2:有关乌镇东栅的导游词

乌镇东栅景区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当年电视剧《似水年华》的大部分取景便是在东栅,古朴的民居沿河岸铺展,一片古色古香的青瓦白墙,热闹的商铺和客栈临街而设,很是热闹繁华。而且当地还生活着许多居民,因此东栅的生活气息很浓。与西栅相比,东栅小一些,而且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但游客却比西栅多。这里的古迹景点从皮影戏馆到三白酒作坊,从文昌阁到修真观,还有著名的茅盾故居和立志书院,每个景点都承载着乌镇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开放以来,乌镇每年吸引二百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浙江省年接待外宾数量最多的单个景点。期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之一,并获得联合国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更是年连续三年进入“全国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信息定点播报单位”系统。

茅盾故居是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两次购买。老屋临街靠西的一间房是茅盾曾读过书的家塾,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

修真观戏台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但1919年的那次修缮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艺术价值极高。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进出有边门和前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宽敞明亮;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

下载乌镇东栅导游词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乌镇东栅导游词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乌镇西栅导游词

    乌镇二期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

    乌镇东栅导游词2011年4月4日

    乌镇东栅导游词2011年4月4日》文章简介: 修真观现在大家就来到了修真观,我们参观乌镇的首站。大家先排好队,因为有现场景点导游讲解,在这里小王就不多做介绍了。正前方的就是......

    乌镇西栅导游词(xiexiebang推荐)

    旅游管理倪晓悦***752 乌镇西栅导游词原稿: (问题:缺少自我介绍)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

    乌镇西栅导游词优秀[精选5篇]

    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占地4.92平方公里,由12座小岛组成,72座古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纵横交叉河道9000多米,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景区北部区域则是五......

    乌镇西栅导游词(五篇范例)

    乌镇西栅是一个景区,西栅(zhà)位于浙北桐乡市杭嘉湖平原上的乌镇,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成为江南古镇中的佼佼者,是一个5A级景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乌镇西栅......

    乌镇西栅导游词[五篇范例]

    乌镇西栅导游词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

    乌镇导游词

    乌镇导游词范文3篇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

    乌镇导游词

    提到乌镇,喜欢刘若英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从似水年华拍摄到最近成为乌镇的形象大使可以说刘若英跟乌镇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们就将前往这座千年古镇顺着刘若英的思路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