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把手腐败严重 须让人民监督权力破解困局
“一把手腐败”严重 须让人民监督权力破解困
局
詹勇
2013-2-3 17:03:01来源:人民日报 2013-01-25
“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一个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将“一把手”在现实权力结构中的特殊位置,描述得生动形象。有人感慨,一把手带好头,啥事都会有干头;党风政风民风,就看“一把手”吹啥风
近日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这些论述,抓住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要问题,抓住了反腐倡廉的重点环节,提出了值得警思的“一把手”监督课题。
“一把手腐败”凸显监督困局
从“表哥”杨达才到雷政富再到李亚力,近一个时期以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干部,都曾是一把手。查阅近年来的审计署报告,或是翻看社科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更会发现,查处的腐败分子中,一把手比例不低,“一把手腐败”现象可谓触目惊心,成为反腐领域的突出问题。
一些一把手遭遇腐败的滑铁卢,固然有干部自身的问题,但更说明,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位因贪污受贿被判入狱的前县委书记,在铁窗下如此反思:从名义上讲,对一个县委书记有八种监督,但实际上到了我这儿,就只有一种监督,就是自我监督,而自我监督往往是靠不住的。这番痛彻之语,道出了对一把手监督缺位、监督乏力的现实问题。
与这位前县委书记相似,一直以来,不少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面对的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监督环境,时间一长,少数一把手习惯凌驾于组织之上、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往往成为“一霸手”。大事小情“一把抓”,决策拍板“一言堂”,财政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把手中公权化为个人私利工具,把一个地方、单位当成了自己的专属领地。
不难发现,在这一权力异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个“监督困局”:相对而言,由于一把手责任重、职位高,手中掌握的权力比较大,这种“相对权力”加大了监督难度,一旦不正确对待手中权力,搞擅权谋私,监督失守、制度失灵的风险就加大了。而现实中监督的弱化、虚化,有如“牛栏关猫”、“纸笼锁虎”,实际上强化了一把手的权力。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政治学中的这条铁律,成为一把手腐败现象的有力总结。权力过重而没有约束,必然会失重,最终滑向堕落的深渊。打破“监督困局”,必须补足对一把手的监督这块短板。
靠制度铁笼锁住“集中的权力”
30多年前,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权力过分集中,是官僚主义等问题的总病根。今天,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依然需要解决其手中权力过重、过大的问题。
事实证明,有制约才有平衡,有公开才能健康。从这次中纪委全会的部署来看,瞄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目标,力图在两方面寻求突破。一是用制度制约权力——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是让人民监督权力——从落实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都强调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
这正是破解一把手监督困局的良策。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等制度,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一把手的权力就难以一家独大;健全和落实施政行为公开等制度,让权力运行走出“暗室”进入“玻璃房”,谋取私利的空间就会大大缩小;通过法治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把“罚喝酒”变成“动真格”,就会对腐败分子形成强大震慑力。通过制度和人民形成的监督合力,让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操作难了、空间小了、成本高了、代价大了,一把手才会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当然要接受人民监督。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从大量腐败案例看,拒绝监督、躲避监督,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腐化的先兆。从这个角度讲,监督是一种负担,但更是一种爱护。
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曾感叹,“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稳如泰山。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那么一切也就完了。” 多一些制度铁笼里的拘束,就会少一些监狱铁窗下的痛悔。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有“伸手必被捉”的自警,更要有“用权就要接受监督”的自觉。
第二篇:基层“一把手”腐败调查官小权力大无人监督
基层“一把手”腐败调查:官小权力大无人监督 演播室主持人劳春燕: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
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提出,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罪必惩。去年以来,已经先后有十多名省部级高官因为涉嫌违纪违法被严肃查处。同时,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也不容忽视。近日,记者就严肃查处基层单位一把手违纪违法和加强监督问题,赴深圳进行了深入采访。
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丘海:
在深圳的六个行政和四个新区,我们加起来一共有六七十个街道。经济实力强的,它的GDP已经超过几百个亿,所以管好和管不好,实际上对深圳整体的发展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说:
2013年以来,深圳市委、市纪委高度重视基层单位“一把手”腐败案件的查办工作。有11名街道党政“一把手”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七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形成了有效的震慑。同时,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通过不断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科学分解、合理设置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制约监督,加强廉政教育,坚持抓早、抓小,打到招呼早提醒,促使基层单位“一把手”自警、自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有效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这里是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办事处。随着城市化发展,过去的村子改公司,乡镇也就成了今天的街道。在这里,土地使用、城镇建设等等与街道党政“一把手”决策息息相关,于是许多企业和商人就在他们身上下功夫。他叫刘少雄,沙井街道前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
深圳市沙井街道原党工委书记 办事处主任 服刑人员 刘少雄:
因为我自己犯下的罪,特别是我的所作所为,给自己工作过的沙井,也包括与我共事同奋斗的同事,带来了很多的诸多的不变,我真的很愧疚。
解说:
刘少雄,1963年2月出生,2006年开始任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2009年,沙井街道准备在壆岗股份公司水库旁边的小山上修建市民公园。这个山头,早在一年前就被一名叫陈垚东的老板拿到手里准备开发娱乐设施。于是,陈垚东约刘少雄吃饭,希望留下这一块地,不要建公园。
刘少雄:
我们说不行了,我们都已经吹了风了,那么就吃完饭,他就给了一个包,两百万。
深圳市检察院公诉一处检察员 刘少雄案承办人 张若平:
这就显示出了街道办书记他的这种权力,按照原则来说,我就应该收回来建公园,但是刘少雄因为陈垚东跟他打招呼了,他说他就行,我就搁置就不动它了。
记者:
就是这个地是吗?
工作人员:
就是后面的那块地。
记者:
大家看,这里就是当地规划中原来打算做公园的一片用地,但是正是因为刘少雄拿了陈垚东的金钱,所以就把这里就建成了这样的带有别墅性质的自建住房,大家看,如果不是东窗事发,这些别墅早已经建成了。
解说:
陈垚东大兴土木,在原本该建公园的小山上建起来高档别墅。而刘少雄得到了200万元的好处费,市民公园再也不提了。刘少雄受贿的另一个大单还是和土地有关。2010年,深圳市政府要征收一片海边的3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做储备,这一块地也掌握在陈垚东的手里。陈垚东认为,被政府征用补偿地不划算,卖掉又不甘心,于是他注意到城中心还有一块地,想拿政府准备征用的那片海边地,换这一块城市中心的规划用地。
深圳沙民实业有限公司 邓先生:
就在前面的一条,蚝乡路的主干道,然后到这面是原来的区间路,中间夹着长方形的地块,大概面积约一万六千平方米左右。
解说:
海边地是三万平方米,城中心的地是一万六。这回刘少雄又答应了陈垚东的请求,在沙井街道办公会上通过了置换决定,他还说,一万六换三万米划算,可事实上,刘少雄心里清楚,海边地位置很偏,这块城市用地位于沙井中心,还可做商业用途。
刘少雄:
因为沙井中心区的地比较潜在的升值比较大。
深圳市检察院公诉一处检察员 刘少雄案承办人 张孟东:
所以有了这个行为,陈垚东分三次,一共给了刘少雄一千万的港币,同样也是现金。
深圳市纪委派驻市检察院纪检组 刘少雄专家组副组长 尹葵:
作为党政的一把手,他手中可支配的资源是很丰富的,那么随着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开发商和一些承建商就会跳出来让我们的一些党政领导作为他们利益的保护伞,共同攫取利益。
解说:
2007年,刘少雄帮助一名叫谢文贤的人拿到沙井街道中心一块两万平方米的土地,拿到500万元的好处费。因为帮助万丰集团免受政府处罚,违法用地和建楼,刘少雄先后收受万丰集团董事长潘泽勇的好处费、过节费等人人民币145万元、港币120万元。2013年10月21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刘少雄受贿折合人民币近两千万元,判处无期徒刑。此时,后悔莫及的刘少雄才明白自己是“一对不起组织、二对不起领导、三对不起同事、四对不起老百姓的罪人”。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 刘少雄案主审法官 涂俊峰:
说是为政一方,别说是一个正处级的街道办书记,官小,其实确实权力非常大,可以说他的成长的历程,奋斗的历程也是充满了艰辛。但是出现这样的事情,最后落到这样一个结果,确实让人感到非常痛心。
解说:
深圳市纪委着力查办的这些领导干部,过去大多工作努力,有的还做出过成绩,受到过表彰,可面对金钱诱惑,防线失守,最终走向了反面。
丘海:
各种问题都有,有的问题比较严重,就像刘少雄既有本身的严重的经济问题,也有的就是其它方面的用人上的问题,我们的想法就是说大的也要查,小的也要查。
演播室主持人:
除了刘少雄被判处无期徒刑之外,还有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的钟华兴、梁钜坤;判处有期徒刑的12年的韩江,判处十年六个月的黄亮,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的张庆源、陈学度。另外还有四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和诫勉谈话。需要指出的是,前面这七名腐败分子触犯刑律几乎全部是因为贪污或者是受贿,又都是在各个街道工委,担任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期间。在案件的查办当中,深圳市纪委发现,基层单位“一把手”权力过大却缺乏监督,是这一类的干部腐败易发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少雄:
等到自己真正坐在第一把交椅,地方上的第一把交椅,有权力,可以呼风唤雨了在地方上,周边也有很多人,好像在奉承你,自己就逐步得意忘形。
解说:
背弃了党的宗旨的不只刘少雄一个人,还有南山区南头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的黄亮。应深圳市田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郑稳棠和枫叶投资有限公司股东吴细明、朱庆辉请托,为其谋取利益,收受人民币50万元,港币30万元。
深圳市纪委前海廉政监督局案件调查处处长 黄文雅:
权力很大,但是他的监督很不到位,他人、财、物都能够管得到。
解说:
街道党政“一把手”除了个人价值观严重扭曲,钱欲当头之外,街道一级机构设置不完善,无法形成对街道党政“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也是他们走向反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时任深圳市罗湖区莲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的梁钜坤,这次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审判长 梁钜坤案主审法官 林福星:
通过虚征旅游费用来套现,第二个就是说他指定的有关系的人做广告工程,在中间就要求虚增费用,第三块就是说通过街道办,街道工程方面来虚增,虚构加班费来提取套取现金。
解说:
截止到2011年的五年间,梁钜坤累计受贿240多万元,此外还利用权力,为他人调动升迁,收受他人贿款,伙同他人虚构旅游、会议费用,多开宣传广告费用报销倾吞公共财产贪污80多万元。可是在当地因慑于压力,几乎没有人干预抵制。
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公诉二科 梁钜坤案公诉人 李书勤:
因为报销单要经过层层审核的,财务主管要签字,然后再那给梁钜坤,最后签字确认,比如说通过市价,一千块钱我就可以做下来,但是你拿给我报销是五千块钱,是书记说了的,梁钜坤就会说,这个你不用管了,签字就行了。
解说:
深圳市纪委在认真分析这些案件时发现,在农村向城市快速转型的过程中,极易在土地出让和置换、城市更新工程建设、处置国有土地房产、人事调动、干部任用等方面出现受贿贪污的情况,常常是街道党政“一把手”掌控的权力越多,资源越丰富,其涉案金额就越大。
深圳检察院党组成员 市纪委派驻市检察院纪检组长 甘桂平:
就还是要有一种更科学的设置,你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这个笼子你不能说牛栏关猫那肯定是关不住的,但是大部分可以说,制度是放这了,束之高阁,他一把手可以随时把这个制度破坏。
解说:
这十几名街道“一把手”被查处之后,皆感痛心疾首。为企业和个人在工程项目、工程建设、工作调动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受贿人民币294万元、港币433万的钟华兴,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他在悔过书中说,“权力欲是金钱欲的根。镇委书记手中的权力本该是好好为老百姓谋事、办事的,可却成了自己捞钱的工具。”
黄文雅:
他们手中的权力,它是随着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不断变化的。打比方说,以前的计划生育,可能为了超生指标,这个审批个户口,这些工程大批量上马,搞这些市政工程的时候,在工程项目上他容易产生腐败,这些年来最热的是房地产,土地最值钱,那么在土地拆迁,在旧城改造,就成了一个腐败的热点。
解说:
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合理设定街道党政“一把手”的权力,严格执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和执法等具体规定,由市纪委负责检查督促落实。
丘海:
我们试点宝安这里,设立七个区纪委的派驻组,一个派驻组对应两到三个街道,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街道这个层级,我们多年前就开始试行成立几个中心。
解说:
记者在福田区财务中心的办公大厅看到,各项经费使用规范严格,街道“一把手”不再直接操控经手。
深圳市福田区区长 王强:
我们所有的居委办,包括十个街道就取消了出纳和会计,只设置了一个报账员,所有的财务报账都要到这个地方。在制度上我们设置了五个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第二个说的采购中心,第三个中心是物业中心,统一登记、统一管理,第四个我们还有一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中心,五个中心就是我们的审计中心。
解说:
用地建设,物业管理,采购,财政支付和审计,统统上收到区里,减轻了街道“一把手”的压力,规范了运行,也保护了自己的干部。
丘海:
因为2011年底的时间,深圳市委就做出了一个在深圳建设廉洁城市的重要决定,就是把廉洁城市的建设作为新时期深圳的改革开放再起步、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抓手。实际上是非常符合中央关于,既打老虎又拍苍蝇这个要求的。
演播室主持人:
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对于街道党政“一把手”的违纪违法问题,绝不姑息,严肃查处,体现了中央要求和百姓的呼声:老虎、苍蝇一起打,并且毫不手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基层“一把手”在这一进程当中作用重大,一旦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就会严重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像深圳市这样一方面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另外一方面,努力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范基层单位“一把手”贪腐现象的发生尤为重要。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第三篇:王林敏:谁来监督沙瑞金中国政治中的一把手监督困局【《人民的名义》中的红与黑(10)】
王林敏:谁来监督沙瑞金——中国政治中的一把手监督困局【《人民的名义》中的红与黑(10)】
《人民的名义》已经接近尾声了,后续剧情基本不会有丝毫悬念。我们就是用脚后跟也能想得到,故事的大结局是个什么样子。因为按照常规思路,这种剧情的发展最终一定是正义战胜邪恶,贪官污吏得到惩处,中国法治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又会取得一次重大的、阶段性的胜利——就像是抗日神剧中,结果都是日本人在屁滚尿流。曲终人散,大快人心,吃瓜群众也该收拾板凳、准备散场,迎接下一次的全民影视盛宴。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也会随着剧情的结束而戛然而止吗?除了看热闹,发泄一下对贪污腐败现象的不满,这部剧有没有给我们留下值得反复回味、深刻反思的问题?抛开剧中的某些细节性瑕疵,我始终认为这部深刻反思和批判现实的政治剧,围绕着腐败这个话题开放出了很多问题。如何保持政体的纯洁性,是政治哲学的永恒话题,《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反腐题材的大剧,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个人认为,《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以及小说)的最大贡献,是在全民面前提出了“一把手监督困局”这个问题。“一把手政治”早就是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但作者的贡献在于将这个事实问题化、概念化,从而为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做了铺垫。现实中,中国的很多官员面对金钱美色等诱惑,毫不犹豫的扑了上去;腐败就像是春天的韭菜一样,割掉一茬,又一茬,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前腐后继”。因此,腐败话题天然的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腐败产生后怎么治,即反腐败,解决“前腐”问题;二是腐败产生前怎么防,即防腐败,解决“后继”问题。因此,如何预防腐败,自然就在《人民的名义》的逻辑涵摄范围之内。就预防腐败,在临近故事结尾的第46集,编剧(小说作者)通过老实人易学习之口,非常含蓄的提出了“一把手监督困局”问题,即在地方政治框架中,如何制约一把手,有效防止一把手堕落腐化,从而堵住腐败的源头。剧中,以沙瑞金为首的汉东省新领导班子对汉东省过去的官场腐化十分痛心,十二个地市,一半地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出了问题,可谓“塌方式腐败”。原因何在?沙瑞金看到了问题所在,认为是党内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没有跟上去。中国的政治是“一把手政治”,一把手说了算,可以一手遮天。一把手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不成的;一把手不想做的事情,没有能做的成的。几乎没有人对一把手提出反对意见,即使履行监督职责的纪委、监察和检察院等部门。别说省、地级市市级别的地方政府,就连很多村里,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等一把手都可以为所欲为。中国共产党党章所规定的“同级监督”形同虚设,“一把手监督”在地方上陷入困局。面对这个问题,沙瑞金想在汉东省实行“同级监督”试点工作,就以李达康所在的京州市开始。在当下中国,李达康是一类人的符号象征,这类人有能力、有干劲,是干实事的能人;但同时,这类能人在雷厉风行的同时,往往又独断专行,不愿受人掣肘。制约这种能人领导,像易学习这样的刚正不阿的干部是不二人选。在沙瑞金对李达康进行说服工作的同时,纪委书记田国福也在做易学习的工作。易学习表示很为难,而田国福则正义凛然的对易学习进行政治再教育,以严峻的反腐形势呼唤易学习投入预防和反腐败事业。大道理一套接着一套,易学习无言以对,表示不再感到为难,而是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但同时,他向田国福扔了一把撒手锏:“我去监督李达康,谁来监督沙瑞金?”“一把手监督困局”点到了省纪委书记的死穴。面对田国福转达的“谁来监督沙瑞金”问题,沙瑞金真诚的对纪委书记说:“老田啊,你是省纪委书记,我是省委书记,今后咱们这就同级监督了啊!以后我的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要对我严格要求,如果纵容我,那你最后就是害了我。”老田同志看上去如坐针毡,一脸的不自然,那个“好”字的发音意味深长。沙瑞金继续说:“咱们越是位高权重,越是当一把手,就越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和自己的权力来源,就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得做到一尘不染。”老田同志表示赞同。
这个情节看上去真诚感人,其实也很矫情,有矫揉做作之嫌。沙瑞金在邀请或者要求田国福对其进行监督,而非田国福依据党规主动履行职责。以沙瑞金为代表的一把手们清楚的知道,干部们都在一口锅里吃饭,要实现有效的同级监督,难度很大。在过去,一把手腐败问题,极少有同级纪委主动报告的;纪委干部们的耳朵是有选择性的,一听到有人汇报同级领导的问题时,马上顾左右而言他,主动岔开话题。简直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仿佛纪委不是监督制约领导的,而是为领导遮风挡雨的。因为,在现行体制之下,谁也不愿得罪人,更为关键的是,谁也得罪不起人。
其实,破解“一把手监督困局”,同级监督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体制问题。《人民的名义》比较含蓄的指出了问题所在,为何一把手政治能够导致腐败盛行,即使一把手自己没有堕落,有意无意的也能纵容乃至包庇腐败。当有确凿证据表明丁义珍涉嫌腐败需要抓捕时,省检察长季昌明却坚持向省委、省政法委汇报。原因在于检察长没有权力直接批捕丁义珍。而李达康作为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握有相当的话语权。他为了京州地方经济大局,主张由省纪委双规丁义珍,认为这样能够掌握主动权。也就是说,他为了维护地方经济和自己的政绩,不惜干预省检察院对国家反贪总局的协助。李达康是市委书记,省委常委,而季昌明虽为省检察长,但不在省委常委之列,政治地位低于李达康。省一级的检察院都无力制约李达康这个省委常委,投鼠忌器,更何况市级纪委监察检察部门。
所以,《人民的名义》中,破解“一把手监督困局”的希望又寄托在易学习、沙瑞金等“清官”身上,这又回到传统政治的老思路。一方面,作为监督者的易学习,只唯实、不唯上,刚正不阿,一心一意只想着为人民服务。易学习愿意为党的廉政建设得罪人,但是,现行制度逆向淘汰,沙瑞金自己也知道,目前这样的干部并不多。作为被监督者的沙瑞金,形象也很饱满,沉稳干练,老谋深算,两袖清风。难能可贵的是,他作为省的一把手,自己主动接受同级监督。这里的关键因素是,一把手的意志是启动同级监督的钥匙。如果一把手的意志是同级监督的点火钥匙,那么,在他愿意接受监督时,他可以启动监督机制;在他想摆脱监督时,他同样可以关闭监督机制。比如,前任省委书记赵立春,谁也没有否认赵立春同志是一员改革闯将,包括老革命陈岩石在内。但是,同级监督对他毫无作用,前任省副检察长陈岩石十几年如一日进行举报监督,都是泥牛入海。所以,解决不了监督者在地方政治生态中的级别、地位问题,同级监督就是一句空话。《人民的名义》只是一部文学作品,而非政治哲学著作。所以,其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以供反思,而不是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就这一点而言,这部作品已经相当出色了。当《人民的名义》热播的时候,检察系统的反贪职能已经其实剥离,监察委员会制度作为一种新的权力结构登上历史舞台,这被视为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顶层设计。这种新的权力结构能否有效发挥监督制约职能,破解中国政治中的一把手监督困局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