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茂名监狱腐败大案背后的体制之痛
茂名监狱腐败大案背后的体制之痛
茂名监狱腐败大案从被揭露到被调查再到被处理,一切都折射出中国监督制度的被动性和肤浅性——不到人命关天是不会处理的。虽然这也算是一个进步,但是这是一个包含血泪的进步。
从茂名监狱腐败案的案发细节来看。它所具有的“贩卖白粉”的情节与湖南的邵东监狱1999年“组织卖淫嫖娼”的情节同样引起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重视,并且下令查处。但同样的两件事情都没有像孙志刚案一样引起社会的深刻反思,并且产生出一部更人性化制度更合理化的法规条例。
从茂名监狱案发情节上分析,它的管理水平仅仅还处在省属监狱九十年代中、后期至03年以前的管理水平。在这个时期省属监狱的腐败现象与茂名监狱的腐败现象都是大同小异的。而腐败的治理与领导的治理理念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人治之痛。
茂名监狱腐败案背后的主要动因乃是利益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茂名监狱干警工资收入在全省监狱几乎是最低的。作为一家市属监狱,干警的工资和福利主要来源于市财政。茂名监狱的干警收入按理应当是与当地公务员持平甚至偏高的,因为监狱里面还有生产可以来钱。但是放眼全省监狱系统,这种收入上的自卑感仍然萦绕不散。而自卑感强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全省市属的监狱只有四所(江门监狱、佛山监狱、深圳监狱、茂名监狱),而其它几所市属监狱的收入明显比省属监狱高(这与当地财政以及监狱生产的利益分配政策有关),在这种收入低的状态下,监狱警察很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从而产生从服刑人员那块来钱的想法。但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结果。同时也可能是因为茂名监狱的上级管理机关从监狱生产的利润上“抽血过多”造成的。
“全民”皆贪的风气乃九十年代至00年省属监狱监狱的风气。以高明监狱副监狱长腐败被抓为分水岭,监狱相关领导改变了管理理念。同时改变的还有利益的分配制度。
茂名监狱的腐败情节可以说是整个监狱行业腐败情节的一个历史回顾与现实的写照。因为除了“贩卖白粉”这个情节在00年以后基本上在省属监狱灭绝,其他现象仍然在省属监狱普遍存在。这也是监狱高层领导在相关会议上主动坦承的。所以在茂名监狱发生腐败大案之后,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它是市属监狱,所以它的管理混乱是应该的。
如果茂名监狱是整个广东省监狱系统之前的写照,那么省属监狱这些年的治理,管理上的进步又在哪里?仅仅是监狱里面没有卖白粉的,没有全民共捞的现象?如果这样算是进步,那真实啼笑皆非的事情了。这种逻辑大概就是从轮奸过渡到强奸的进步。当然这也算是进步,但这种进步不能作为领导沾沾自喜的借口以及向高层邀功的资本。因为这背后的真正原因仍然在于腐败手段的隐蔽化以及高明化。
如果把监狱比作社会,那么监狱基层警察就是整个社会里的中产阶级。在以前是中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监狱领导层)勾结起来共同压迫老百姓(服刑人员),那么现在则是资产阶级撇开中产阶级搞寡头政治。中产阶级作为稳定社会的基石,从以前与资产阶级的共同勾结到现在被抛弃,一时角色还未转换,甚至没有意识到在现代民主的社会里,中产阶级该干什么?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老百姓的关系应该从以前的专政转化到主动维护老百姓的基本权利,从而用老百姓的力量来制衡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基层监狱警察都没有一种主动维护监狱法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服刑人员基本权利的意识。而实际上,监狱基层警察在意识形态上与监狱领导层的适度剥离,有利于权力的制衡。所以监狱基层警察在自身权利意识觉醒的同时,也需要意识到——主动维护服刑人员的合法权利,对自身是有好处的,这有利于缓和基层警察与服刑人员的矛盾,从而借助服刑人员的力量达到维护自身权利的目的。
仅仅从监狱系统看政治体制的细微变化,就能折射出整个中国政治体制的大概轮廓与反复式的变化。无论是之前省属各个监狱生产利润大部分的自行支配还是00年以后监狱管理局将这些利润统一收缴,都无法解决根本性的腐败问题。因为茂名监狱腐败案正是因为监狱的上级管理机关对监狱抽血过多,造成监狱“全民”腐败泛滥的现象。省属监狱虽然也是抽血过多的模式,但是因为省财政有能力保障省属监狱警察的工资福利能够达到全省公务员收入的平均水平,所以全民腐败的现象有所缓解。而同时,可以猜测监狱局相关领导的理念是基层警察的腐败一定要狠抓,监狱中层、以上的主要领导的腐败问题可以适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里面有利益链条在起着牵制的作用。这种治理理念的好处在于遏制了全民共捞的严重腐败现象。同时使得由下至上的利益链更加牢固。监狱的上级机关的相关领导可能可以通过收权的做法捞取更多的利益,并且这种用利益链互相牵制的模式使得整个监狱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牢固的攻守同盟,更适合应当前中央的反腐模式。
通过一个小体制的运作分析,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假若收权,会形成寡头政治,以及造成基层公务员与领导层的对立,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假若放权——上级命令难以真正在基层得到实施,全民腐败。
而真正行之有效的把办法仍然是培养各阶层权利意识的同时,形成权力互相制衡的格局。所以监狱若是想减少腐败,监狱组建基层工会,培养基层警察的权力意识,以及保护基层警察在维护权利的过程中不受到打击报复。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监狱基层警察在整个监狱社会中中产阶级稳定基石的作用。所以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真正的稳定不是靠打压出来的,而是利益的合理分配营造出来的。
第二篇:杀警越狱事件触及中国监狱安全之痛
上传时间:2009-10-29 杀警越狱事件触及中国监狱安全之痛
浏览次数:2547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月17日,对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监狱来说,那是一个梦魇般的日子。四名重刑犯经过密谋采取十分凶残的手段杀害狱警脱逃成功。尽管经过追捕四名逃犯一人被击毙,三人被活捉。但是,被罪犯残忍杀害的狱警却无法重生。同时,民众对于监狱安全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质疑。在一般人的想象中,罪犯被拘禁于高墙、电网之中,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似乎是笼中的老鼠,怎么可以轻易出逃呢?他们为什么要脱逃?为什么会采取如此残忍的方式脱逃?在戒备森严的监狱中,他们为什么能冲过重重关卡逃脱成功?在罪犯脱逃出狱之后,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将凶犯缉拿?这重重诘问,也是各级监狱管理部门要着力反思的。
然而,纵观中外监狱的历史,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监狱的物理设施越来越坚实,科技手段越来越高。但是,监狱似乎难以摆脱罪犯脱逃的厄运,这就象监狱的存在一样成为监狱的宿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用二十年的时间挖出地道从下水道成功逃脱;法国作家大仲马写的《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公邓蒂斯是将自己装在另一个死去的囚犯的袋子里,在被狱卒投海时成功逃跑。罪犯在监狱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往往令常人吃惊。在现实层面,不论外国或中国,越狱现象也难以绝迹,有时还以非常血腥的方式出现。近几年,杀害狱警越狱的事件时有发生。2006年湖南郴州监狱一名罪犯杀害狱警穿上警服从大门成功脱逃;同年福建省闽西监狱两名重刑犯杀害一名狱警成功脱逃。因此,在监狱中始终存在脱逃与反脱逃的斗争。所以,监狱的生存法则之一就是要防止罪犯脱逃。通过控制罪犯脱逃用以维护正义的实现,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在现在监狱的设施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为什么时有越狱现象发生?也许在一般的公众眼里,拥有高墙、电网、岗楼、铁门、各种监控设施以及严格管理制度的监狱怎么可能让罪犯脱逃呢?罪犯在明知会受到严厉处罚的情况下为什么会铤而走险脱逃呢?这其中有深刻的原因。其
一、罪犯对长期监禁的恐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几年发生的越狱案件,大多是重刑犯。这些罪犯要度过漫漫刑期,是需要超人一般的毅力。监狱的服刑生活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不单单是肉体上的体验,更是精神上的折磨。大致而言,这种痛苦包括人身自由被剥夺或限制、被迫的人际关系、不能选择的饮食、强制性的劳动和教育、社会关系的剥离、单性的社会、隐私权的丧失,等等。如果罪犯在监狱中感受不到希望,就会萌生脱逃的愿望,这或许是脱逃的核心动因所在。其
二、监狱管理制度的漏洞。为防范罪犯脱逃或者自杀、暴动,监狱有多种制度,隔时点名、搜查、三人互监制、药物管理、危险物品管理、耳目监督,等等。但是制度越多,实行的成本也就越高。而且任何制度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罪犯钻研制度漏洞的能力是惊人的。其
三、监狱物质设施的落后。在早期的监狱,物质设施落后,这为罪犯脱逃提供的便利条件。但随着监狱布局调整和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任何设施均有可能的漏洞存在。其
四、监狱管理人员配备的数量和素质。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目前监狱的警犯比例偏低,特别是在一些押犯数量居高不下的省份更为明显。尽管不少监狱警犯比例达到了 8%的底线,但真正在监狱一线的民警比例甚低。较多民警从事监狱生产和单纯的管理工作。使得一线民警压力大、休息权得不到保障。不少男犯监狱中的女民警,因性别原因无法在教育罪犯方面发挥作用。不少监狱的大门由年纪较大的民警把守。其实,监狱系统内部一直被罪犯脱逃、自杀、暴力等压力困扰。监狱管理部门也一直将监狱安全视为生命线,提出了很高的目标。这使得监狱民警心理压力甚大,生怕发生安全事件。
如何保障监狱的安全?我认为,在罪犯脱逃问题的心态上,有“不想逃,不能逃,不敢逃”三层境界。“不想逃”是基于罪犯的主观认识;“不能逃”是因为有外在的物理设施和严格的制度约束;“不敢逃”是因为有惩罚的后果的约束。要想让罪犯“不想逃”,需要深入罪犯的内心,尊重罪犯的人格,了解其需求,矫治其心理,增强警犯之间的信任。要想让罪犯“不能逃”,关键在坚实的物理设施和严格的制度约束。要想“不敢逃”,主要是通过严厉打击和惩罚脱逃行为。我认为,保障监狱安全的措施包括:第一、罪犯必须分类关押。罪犯情况千差万别,危险性程度大不一样。在欧美国家,监狱普遍实行戒备等级分类,大致分为高度戒备监狱、中度戒备监狱和低度戒备监狱。罪犯根据其人身危险性的大小关押在不同类型的监狱。我们国家缺少类似的分类。第二、加强心理控制。这里的心理控制不单单是通过外在的威慑,而更需要寻求获得罪犯的信任。使罪犯在希望中获得改造,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罪责。在警犯关系中,形成敌对关系最终是不利于维持监狱稳定的秩序。第三、完善相关制度。从监狱安全的角度清理现存的制度,消除安全死角。第四、完善物理设施和技术设备,使罪犯无法完成脱逃。第五、拥有足够数量并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狱警。
一次越狱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于整个监狱安全的关注和质疑,也给整个监狱系统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对于监狱系统内部的人士来说,更增添了压力和责任。这次事件会和其他类似事件一样印在各级监狱管理者的脑海中,成为整个监狱系统的心头之痛。有关罪犯脱逃、自杀、暴力等潜在的安全危险,就像是悬在监狱工作人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但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永远是监狱部门和监狱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