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本职工作争当环保尖兵(环境监测站站长先进事迹)
立足本职工作争当环保尖兵
——**县环境监测站站长 ***
我,1974年出生,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部队转业安置到***县环保局环境监理站工作,从普通职工做起,先后担任监理站副站长,监测站站长职务。
从部队转业到环保局工作后,为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我虚心向周围的同事请教学习,在工作之余不忘给自己充电,经常了解时事动态,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的新动向,不断学习环保专业知识,保证个人思想行为不掉队。在监理站工作期间,我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责任,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第一线,经常带头下乡深入到乡村查办污染案件与违法排污企业。由于我县的工业底子薄,大的项目少,多数为零碎的、家庭小作坊式的小型企业,给我们的管理和清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相应就加大了我们的工作强度。为了节省经费和往返时间,我经常是住在乡下的小店里,骑着摩托车下乡,冬天冻的发抖,骑一段路推一段路,夏天风刮雨淋,经常回来以后,满脸尘土,一说话只有眼睛和牙齿是白的,即便如此,我仍感觉自己似乎是有用不完的劲。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0年经民主推荐被单位任命为副站长。
担任环境监理站副站长职务后,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从未接受过排污单位吃请或是收受礼金,更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我带领监理执法人员先后取缔了**乡**炼油厂、***制浆厂等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非法排污企业,在我认真工作和严格的监督管理下,所管辖的区域内没有一家“十五小土”企业出现反弹,切实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为让排污企业增强环境意识,我多次带领人员亲自上门,面对有些企业负责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恶语相向,我始终面带笑容,耐心讲解环保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与这些企业的负责人逐渐成了朋友,排污收费工作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排污费征收数额有了明显提高,我个人也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5年5月,在局里举行的公开竞选中,我以全局多数票被推选为环境监测站站长。我始终这样认为:环境监测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就来不得半点虚伪。面对站里基础设施落后和监测人员参差不齐,一日不学就掉队的局面,我一手抓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一手抓实验室能力建设。经过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业务培训,站里人员业务技能得到提高,实验室从当初不能开展项目的分析到现在具备了开展近十个项目的分析监测能力。作为环境监测站站长,我从没把自已当作领导,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采样监测经常是亲力亲为,带领人员对县域内的污染源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监测,建立污染数据档案,为环境管理和排污费征收及环境污染纠纷提供监测数据。2007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中,我作为普查指导员,带领监测人员加班加点实地监测数据,核对检验,保证了普查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确保普查工作能够圆满按时完成,2010年我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2006年为**有限公司提供业务指导,主持完成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使该公司治污设施改造升级,年创经济效益200
万元。2008年协助河南省农科院信息中心完成了**镇环境优美小城镇规划。为改善环境监测条件,抓住国家对中西部政策扶持的机遇,我与领导多方协调,积极努力,先后为环境监测站争取10万元的能力建设资金,50万元的大气自动站建设资金和95万元水质自动站建设资金,目前两站均已正式投入运行,能够实时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为掌握我县环境污染状况奠定了基础。
在干好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钻研理论研究。2010年,先后在省级正规刊物发表了《***》、《**》和《**》等3篇论文,参与的《**》课题,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环保工作任重道远,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将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词,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所热爱的环保事业。
二○一二年六月一日
第二篇:环境监测站先进事迹
立足监测一线做奉献
服务建设大局创佳绩
——分局环境监测站先进事迹
分局环境监测站系分局下设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辖区内水、气、声、固废、辐射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任务。现有干部职工15人,其中党员9人。近年来,环境监测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大局为主线,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XX区成为宜居、生态和快速发展的中心城区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市环境监测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市文明创建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多年在市环境监测系统业务量化考核中名列前茅。涌现出市环境监测先进工作者XXX同志、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先进个人XX同志、创建卫生文明城市先进工作者XXX同志等一批默默奉献、成绩优异的先进个人。
一、党员骨干时时处处勇当先锋,全站人员风正心齐士气高昂
环境监测站在分局党支部的指导下,坚持以党组织“创先争优”和机关“学习型”活动及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真正发挥好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出创先争优、崇尚一流的浓厚氛围。加班加点党员骨干先排。近几年,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监测任务越来越重,加 -1- 班加点已经成为环境监测人的工作常态,在万家团圆的喜庆假日或者寒风刺骨的深夜,活跃在监测点位和实验室的大多是党员骨干的身影。苦活累活党员骨干先上。在2008年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体系文件创新要求高、编写难度大、完成时间紧,怀有身孕、身体反映大的共产党员、副站长XX同志迎难而上,主动要求承担这项最劳心费神的工作,确保了文件体系的高质量、高效率,自己却累得流产了,但她始终无怨无悔。难事险事党员骨干先干。在污染源监测等又脏、又险的工作中,始终都是党员骨干想在先、领着干。2010年12月,在XX公司20多米高的烟囱上取样时,天寒地冻,朔风怒号,站长XXX同志把几十斤重的设备背上肩说“我胆子大、经验多、我上去”,仰望着站长在冰冷、摇晃的铁梯上逐渐变小的身影,他在同行的年轻同志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在党员骨干的带领和感召下,分局监测站已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勇于奉献、作风严谨、善打硬仗的战斗集体。
二、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克难攻坚,改善辖区环境质量屡建功绩
近年来,监测站年均外出监测320多天,提供各类监测数据3万多个,提交环境监测报告2000多份,数据和报告无一差错,完整率、准确率达到100%。区域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凝聚着环境监测人的心血、汗水,展现着环境监测人的追求、奉献。污染源普查工作深入扎实、成绩显著。在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分 -2- 局安排监测站全面负责全区的普查组织、统计、核准和上报等各项具体工作。监测站全力以赴,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充分协调,全站人员加班加点、连续奋战,跑遍了区内的每一个企业,反复核实每一个数据,确保不漏一个单位,不留一丝隐患,彻底摸清了我区污染源的现状和底数,为污染源的防控整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普查工作成绩突出,XX区荣获国家“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分局和监测站也受到市里表彰。污染减排监测及时有力、监督到位。不断加强对XX、XXX、XXX等国控、省控、市控的42家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督性监测,实行按污染等级确定监测频率,坚持正常监测和突击监测相结合,定期或不定期对50多个废水废气排污口取样监测,每年提供监测数据1500多份,有力保障了我区“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提前超额完成。日常质量监测常抓不懈、规范科学。在辖区设立了13个大气固定监测点位和40多个临时点位,每月对降尘扬尘监测不断线,为每日通报大气质量、每月编发大气质量简报提供准确的实时信息,保证了我区大气优良天数连续三年处于全市前列。定期对市属噪音达标区的54个点位和网格噪声的300个点位进行昼夜监测或复测,随时掌握区域噪声现状,及时提出监管建议,有效遏制了建筑噪音扰民等问题。应急预警监测反应迅捷、处置果断。科学编制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多次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测得快、测得准。面对突发环境问题或者环境投诉,监测人员总是第一时间到现场,及时取样、-3- 快速分析,为有效应对、果断处置创造了条件。噪声达标区创建活动持续开展、覆盖率大幅度提升。在创建成功16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的基础上,近年来持续开展新建噪声达标区创建活动,通过不懈努力,又新建20平方公里的噪声达标区,使噪声达标区网格噪声点位达到500个,全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三、坚持技术强站理念苦练内功,环境监测能力水平持续跃升
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四化”发展理念,着眼环保监测事业发展需要,瞄准建设一流监测站的目标,坚持技术强站、人才为先,强素质,练内功,拓新路,成效明显。开展技术练兵活动,监测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高。以建设学习型监测站为导向,在站内掀起了学理论、练技术、强能力的热潮。每年制定系统详尽的业务培训计划,经常开展各种技术比武,积极选送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或外出进修,全面落实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鼓励监测人员进行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论文撰写,大力培养技术能手和业务骨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在全市环保系统13个区县中处于领先。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人、学士学位的6人,领军人物XXX同志成为市环境监测系统的专家。监测人员先后在《中国煤炭技术》、《XX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监测站首创的COD消解器加热氧化测定总铬法、机械搅拌萃取测定水中挥 -4- 发酚法等技术思路新颖、经济高效,在全市监测系统或有关企业中推广应用。完善制度机制,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岗位职责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31项规章制度,明确了22项监测方法细则。做到工作制度、操作规程挂牌上墙,工作流程和内部管理明细、公开,人员定岗定位,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工作完成质量、完成时限量化考核,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硬件不足软件补,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在临时蜗居过渡房、办公实验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不叫苦累、不坐等时机成熟,及时启动质量认证工作,高标准抓好质量文件编写、全员质量培训和体系文件贯彻落实等各项软件建设。2009年顺利通过计量认证,认证项目3类39项。
四、始终着眼建设大局强化服务,环保先行引领作用发挥充分
牢记“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的环保工作宗旨,不断拓展监测服务领域,努力提高监测服务质量。服从和服务分局工作需要,发挥好“耳目”和“标尺”作用。在分局近年来承担的各项环境监管、环境执法、环境规划等任务中,监测站始终工作先行、走在前列,用准确的数据和详尽的技术分析,有力保障了分局实现有效监管、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圆满完成市考目标任务,为分局连续三年被评为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做出了贡献。拓展监测领域,搞好服务性监测。顺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积极开展上门监测服务,-5- 经常接受各类单位的委托,监测有关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餐饮油烟和环境噪声等项目,为委托单位排污申报、采取防污治污措施和了解自身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以来,接受委托性监测600多起,服务满意率达到100%。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开展便民服务。2010年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废气、噪声污染扰民问题,多次白天、夜间持续跟踪监测,先后完成了80多起废气、噪声污染扰民问题的监测任务,在督促经营业主或建筑企业强化污染治理措施、规范经营行为中起到了监督作用。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开展环保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工地活动,方便群众,搞好服务,让群众满意。据不完全统计,监测站仅2010年上门服务就达到300多次。监测站就是在这些平凡具体的工作中诠释了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执着追求和终极目标。
-6-
第三篇: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环境监测站先进事迹
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环境监测站先进事迹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环境监测站建立于1998年,现有职工58人,其中女职工49名,占职工总数的84.5%,少数民族职工3名,党员10名。该站主要承担着克石化公司工业水车间各工序中间的控制分析、各生产装臵废水达标排放控制分析、各生产装臵加热炉烟尘、烟气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工业噪声监测等工作。多年来,该站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和生产任务,开展巾帼建功创建活动,确保了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为公司的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做出了积极贡献。1998年被公司评为双文明先进单位,2001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党支部,2002年被公司评为巾帼建功先进单位,并从1998年至今,连续六年被公司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主要事迹如下:
一、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落实
巾帼建功活动是一项以女职工为主体的群众性争先创优活动,环境监测站党支部始终把创建活动与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目标明确,工作到位,创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富有成效。一是自1998年建站以来,一直保持着健全的创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把创建活动作为单位双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放在议事日程去抓,站长单世华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负责,支部其他成员和工、青、妇组织积极配合,齐抓共管。二是创建领导小组每年都要研究制定创建活动计划,并结合生产经营的目标任务,及时认真地予以修改完善,以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三是坚持经常抓,抓经常,在落实上下功夫,做文章。该站把工作任务、安全生产、分析质量和职工业务培训等经常性工作与巾帼建功创建活动融为一体,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考核,做到了每周有讲评,每月有活动,每季有小结,每年有总结。通过以上工作,极大的调动了全站女职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确保了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圆满完成,至今年11月底,监测、分析各项环保指标580986项次,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和安全责任事故,并连续6年保持了分析准确率、合格率100%的高质量,高标准。
二、以创建促工作,以工作带创建
1、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近年来,随着国家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法律政策的健全完善和企业对环境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为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环境监测站把开展巾帼建功创建活动与生产经营任务相结合,以创建促进工作,以工作带动创建,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任务的同时,着重抓了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并把执行情况与业绩指标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定期检查考核,及时奖惩兑现,使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迅速走上了正规化管理的轨道,各项工作也有了全面加强和提高。
2、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做好环保业绩考核工作。从2002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每年都要对所属炼化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采用“盲样抽查”方式,与所带标准样品对照考评,难度大,标准高,要求严。每次接到迎考验收任务后,站党支部都十分重视,及时研究,认真安排部署,首先制定计划,召开技术人员准备会,明确项目标准和要求,然后召开全体人员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展开自检自查,并组织职工反复操作、训练。在迎检考核中,全站职工在党支部和行政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有的连续一个多月都吃、住在单位,节假日也不休息。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至今年环境监测站已连续三年顺利通过了股份公司的业绩考核,“盲样抽查”合格率每年均达100%,既为公司赢得了荣誉,又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积极开展挖潜增效活动。环境监测站是辅助生产单位,挖潜增效、节能降耗在完成业绩指标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该站一直十分重视挖潜增效工作,并将其作为开展巾帼建功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教育职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克试剂,收到了好的效果,每年仅水、电、试剂三项就可节约成本20000多元,其中对石油醚等回收试剂再利用每年节约开支7000多元,有选择的将过期试剂用于教学培训和岗位练兵每年可节约开支3000多元,用40-60目的散装硅胶自行制备浸渍硅胶代替成品浸渍硅胶,每年可节约成本4900元,确保了单位节能降耗指标的完成。
4、不断创新技术,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更新技术和监测手段,才能使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与环境保持同步、协调发展。近年来,环境监测站从提高环境监测保障力度出发,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通过群策群力进行研究攻关,开发出了一些技术含量高、检测效果好的分析项目,如利用OIL460型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水样品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含量,完全满足了国家环保新标准的要求,并可与国际分析方法与标准接轨;采用大流量法大气采样仪,准确测定出了空气中的二氯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另外,环测站还购臵、安装了KM9106E型烟气分析仪和TH880型烟尘分析仪,进一步完善了检测设备。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既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保障,又为股份公司和自治区环境监测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三、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女工队伍素质
职工是企业生产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工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基础和关键。环境监测站多年来非常重视职工素质的培养提高,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培训组织。环测站成立了由主任为组长的职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职教培训工作管理、考核制度,并认真研究制定每年的培训计划,用以指导和规范培训工作,同时,还挑选单位技术人员和班组长等骨干,担任教员,按照培训计划,认真备课、授课。在培训中,领导小组成员实施跟踪督导,检查考核,以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二是培训形式多样,措施有力。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环测站在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中,把重点放在了“练”字上,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组织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员带领职工勤练、苦练基本功,在反复的操作实践中一步一步提高检测分析技术和能力。针对少数职工在操作中对一些新技术不熟悉的实际情况,专门安排技术过硬的技师、技术能手进行示范教学,帮助大家领会提高,直到人人都学会为止。
三是互帮互学“结对子”,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在平时的工作中,环测站对新调入的职工采取了师徒“结对子”的形式组织跟班培训,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并签订有师徒合同,纳入考核,与经济收入挂钩,促进了岗位培训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全站13个操作岗的39名职工,全部取得了自治区环境监测岗位的合格证书,并在今年公司举办的职工技术比武活动中,有7名职工进入了决赛。另外,全站干部、职工全部取得了计算机中级上岗证。这一切,为搞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确保职工队伍的团结与稳定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站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关心、爱护职工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作为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去抓好落实,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团结,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注重做好安全工作,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做好职工的健康安全工作是对职工利益的最大维护。该站自2001年纳入实施HSE健康安全环境体系管理以来,站领导带头学习体系文件,认真组织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落实各岗位人员的安全工作职责;二是通过危险因素识别,确定各岗位的危害系数;三是指定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安全操作指导书,指导职工做好针对性防范工作;四是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定、制度,并按规定落实劳动保护用品。单位还先后对本站楼内的电气线路和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更换了15个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配电盘,改造了实验室通风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保障系数。
2、认真落实公司“五必”制度,坚持为职工送温暖,献爱心。2002年,克石化公司从关心关爱职工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定了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五必”制度(逢喜必贺、逢难必帮、逢恼必解、逢病必访、逢年必看望),环境监测站始终坚持认真执行,认真落实。职工及子女过生日,站领导给他们送蛋糕;职工生病住院,站领导和工会带着鲜花和营养品去慰问看望了职工的家庭办婚、丧大事,单位工会主席带人操办到底。单位还成立了扶贫助困小组,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女职工王金萍患癌症住院,扶贫助困小组轮流到医院陪护、照顾,单位工会还为其组织捐款9000多元,使病人和家属深受感动。
3、做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工作,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一是坚持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职工进行教育,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二是坚持针对性教育,针对职工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谈心活动和“结对子”活动,解除职工的思想包袱,帮助他们进步;三是注重做好企业深化改革中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在2003年公司实行全员竞聘中,针对女职工普遍思想压力大,单位领导和工会干部把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逐个做工作,端正女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女职工的竞争意识,激励女职工努力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既保证了全员竞聘工作的顺利进行,又确保了绝大部分女工都顺利通过了竞争上岗,对两名落选的女工,也帮助她们竞争上了其他单位的岗位。
4、积极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环境监测站女同志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该站从加强文化建设、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角度出发,坚持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并取得了好的成绩。2003-2004年,连续两届获得公司女职工篮球比赛冠军,2004年,夺得了公司女子排球比赛第二名。逢年过节,还坚持组织开展茶话会、联谊会及小型多样的文体比赛和娱乐、交流活动,深受职工的欢迎。今年以来,该站还在职工中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激励全体女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意识,努力在今后的生产经营工作和巾帼建功活动中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河口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推行“监测站效能建设五个不让”制度
河口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推行“监测站效能建设五个不让”制度
河口环保分局环境监测站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在全站推行了“监测站效能建设五个不让”制度(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差错在我身上发生、不让不良风气在我身上出现、不让办事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遇、不让监测站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切实减轻了企业和办事人员的负担,防止了吃拿卡要、推诿扯皮和办事拖拉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制度,干部的好思想、好作风,化成了一个个具体的行动,群众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亲身体会得到,有效避免了不正之风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推行“效能建设五个不让”是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是创新为民服务工作方式方法、转变职能、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机关、创优发展环境、建设和谐机关的重要途径,是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和提高机关效能的一种好措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制定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效能建设五个不让”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力度,规范运行机制,加强作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强化监督检查,努力把“效能建设五个不让”办成惠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
第五篇:立足本职工作 履行党员职责--全国模范教师、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张立翔先进事迹概略
立足本职工作 履行党员职责
--全国模范教师、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张立翔校友先进事迹概略
张立翔教授是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践行党员义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教师,他立足讲台,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硕果累累。他曾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被授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张立翔1979年从知青考入云南工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从教;1985年考取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结构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12月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在张立翔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会上,著名的结构可靠度专家李桂青教授当时就表示收张立翔为他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回到昆明后,教研室和系领导找到他说:系里没有结构力学的老师,希望他承担结构力学教学。当时张立翔也犹豫,如果错过了读博士的机会,对今后的前途可能会有不利影响;但是如果在学校最需要的时候只顾个人前途而置学校困难于不顾也不行,他感到于心不忍,最终决定留下来,把读博士作为以后再考虑的事。于是他走上了讲台,一教就是10年。这10年,是张立翔人生中重要的10年,也是张立翔打下坚实教学、科研基础的10年。1988年12月,由于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张立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经商下海”热潮,高校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经商上,有的干脆离开了清贫的教师岗位,彻头彻尾经商挣钱。但张立翔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当做好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在这一信念的引导下,张立翔白天教书,晚上在十多平方米的家中挑灯夜战,刻苦攻读,潜心研究。同事们把他拼命读书学习的方法称为“冷板凳精神”。正是这种冷板凳精神,使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绩。1992年3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两年半后,又破格晋升为教授,他的第一项研究成果“结构识别与振动控制” 1995年获云南省首届自然科学二等奖。1995年9月他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1994年,张立翔曾邀赴英国参加合作研究,他以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用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三年的计划,建立了流体——结构相互作用下管道频响分析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受到了英国流体结构相互作用顾问组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提出的频响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可不加试验验证直接采用。
1997年9月,张立翔第二次赴英国参加合作研究,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半年的工作。鉴于张立翔出色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英方教授愿意为张立翔申请工作许可,在英国长期工作。但是,张立翔只有一个想法:我是祖国培养的,要为祖国服务;我是学校培养的,舍不下自己的学校。1998年1月,张立翔回到了学校。
在国外学习、研究的这段经历,使张立翔有机会接触了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基础力学理论方面的不足与缺陷。于是他1997年9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12月顺利完成学业,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输流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分析”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得到了1万元的奖金。
从1985年到1999年的14年间,凭着14年如一日不懈的学习进取精神和艰辛劳动,张立翔在结构动力学、工程水力学理论、流固耦合振动、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的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在流体结构相互作用领域,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99年至今的6年,他先后承担了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利部重点科技项目,连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个项目的资助。2004年他承担的“巨型混流式水轮机组水力振动与稳定性研究”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200万元;今年又和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联合申请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强震区高拱坝抗震功能设计的若干理论研究”。这些项目都是当前该学科领域的重要课题,是公认的学术、技术难题。
2000-2001年间,张立翔课题组结合承担的水利部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兰坪县一座正在施工建设的超高水头水电站做耦合水击控制的原型科学试验,电站设计水头高达800多米,压力管道长2575米。电站位于兰坪大华村碧罗雪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试验从电站施工一直到竣工发电,历时一年多,张立翔先后13次到工地现场主持试验工作。这是世界上首例原型试验,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荷兰Enidhoven 理工大学的Arris Tijsseling 博士以及Delft 水力学研究所的Arno Kruisbreak博士以见证人的身份亲自到试验现场考察。张立翔的全部工作都在野外,条件十分艰苦,常常风餐露宿。800多米的高差,相当于4000多级台阶,背着试验仪器几乎是四脚四手地爬上去。除了条件艰苦外,做这样的试验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现场的山下就是村庄,一旦出现任何失误或差错,将危及村民的安全。经过数十次调试,张立翔终于成功了。由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张立翔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张立翔正承担着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高水头大流量混流式水轮机叶片流激振动机理研究”。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研究课题,张立翔在国内第一家采用了美国Kulite公司的传感技术做流道压力测试,这是一项非常尖端的技术,目前张立翔已进行了100多次试验,尚未取得成功。但是张立翔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一定会取得成功,而一旦成功,那将会是突破性的成果。
就是凭着这样一种不懈努力和探索精神,10多年来,张立翔共承担完成各类科技项目42项,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进展,一些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少课题都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少贡献。到目前为止,张立翔已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被EI收录22篇,SCI收录7篇,有2篇论文受到国际著名力学评论期刊“ASME Appl Mech Rev vol 54, no 5, 2001”的重点引评;去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有关输流管道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理论的国内第一本专著《流体结构互动理论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