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14:4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开题报告》。

第一篇:教育开题报告

一、研究课题的确立(包括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及研究目标等)

1、研究对象范围要集中(小);

2、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

3、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

4、研究目标要恰当明确。

二、研究领域及类型:基础教育和应用研究。

三、研究人员近期研究成果:(略)

四、立论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

1、理论价值:引用理论要准确,要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权威性;阐述中要把理论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联系起来。

2、现实意义:注重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时代和本地区或本单位发展的需求。

3、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注重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处;注重本课题在当前研究现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

4、主要参考文献:熟记一些必要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名,了解一些当前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书籍。

五、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明确具体简洁、突出重点和特点;

2、研究内容:全面详细、规范周密。

常见的研究内容包括:情报资料的研究,调查研究、实践经验总结研究等。

3、研究方法:合乎规范的专业术语,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行动研究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

4、研究过程: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5、特色创新之处:突出重点,突出本课题与同类其它课题研究的不同之处。

六、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突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

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七、成果形式(分阶段写明确)

1、准备阶段:情报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汇编;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3、总结阶段: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一些附带的研究成果。

4、最终成果形式: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第二篇:教育开题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 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20x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 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四)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总理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条龙”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2、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20xx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感悟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突出体现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2

题目:学生文学修养和创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课题界定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二、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语文课题组)、《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和创作习惯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2、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3、学生文学素养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4、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应搭建文学交流平台。

六、研究假设和创新

1、研究假设如果中小学生热衷于文学阅读和创作,进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学生造就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育出有品位的学生。学校教育出现良性循环。

2、研究创新以往研究主要关心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为应试教育服务。我们研究是的是学生个体素养与学校育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素质教育领域的问题。

七、研究思路

到相关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记录,写出论文和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验收后,推广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论铺垫,形成理论部分。

2、调查研究法

了解学生和学校相关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部分。

3、教育观察法

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4、实验研究法

确定部分班级为实验班,跟踪记录。

九、技术路线

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技术路线设计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理论做出解释,提出课题研究总体框架;然后调查研究,寻求关于研究前期学生学校事实情况和过程调查,结果调查。再次,筛选实验班级,实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检验。最后形成研究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十、实施步骤

1、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xx.04——20xx.06)

查找文献,调查研究,撰写课题方案

2、全面实施阶段(20xx.07——20x.07)

中期总结报告及初步成果展示

3、推广总结阶段(20xx.08——20xx.11)

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实施情况,写出阶段总结报告,教师论文和材料,

4、结题(20xx.12)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作者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

2、《面向新世纪的德育思考》作者季铁军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3、《修养学简明教程》作者栾蕾陈百军职工教育出版社

4、《文学素养教程》作者张晓梅机械工业出版社

5、《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作者秋实新浪博客

6、《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作者项成波

7、《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作者马龙道客巴巴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学校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课题研究和考评制度完善,对研究时间、研究材料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2、技术支持:除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教师文学网”的有关活动外,课题组拟着手建立校内专题网页,并聘请电教老师参与管理和维护,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拟拨课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学校将添置相关图书、征订课题研究需要的杂志,保证课题组成员能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力争从理论的高度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学交流学习机会,让课题组成员的文学修养得到长足的进步,以实现预期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部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谢谢大家!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3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雷蒙·特鲁松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一篇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二篇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 13-16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6-32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16-17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7-2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3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30-32

第二章 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 32-50

第一节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节 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节 失败的教师与父亲 41-44

第四节 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 50-69

第一节 《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 50-53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 53-56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 56-59

第四节 科学之本质 59-62

第五节 科学的六种败坏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 69-103

第一节 《论不平等》的由来 70-73

第二节 自然法 73-76

第三节 卢梭的人类学研究 76-80

第四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 80-97

第五节 文明教化的诞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地位 103-106

第二节 教育的两种来源:自然与社会 106-109

第三节 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 109-112

第四节 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 119-137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 119-123

第二节 谁是爱弥儿? 123-126

第三节 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 126-128

第四节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 128-132

第五节 《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132-137

第七章 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 137-147

第一节 《爱弥儿》的现代道路 137-140

第二节 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 140-142

第三节 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152-153

致谢 153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4]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6]卢梭.忏悔录[M].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

[7]卢梭.新爱洛漪丝[M].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xx.

[9]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0]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2]卢梭.致博蒙书[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3]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14]卢梭.山中来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5]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M].吴克峰、胡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xx.

[16]卢梭.文学与道德杂篇[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7]卢梭.卢梭自选书信集[M].刘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8]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9]凯利.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M].黄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1]列奥 施特劳斯、约瑟夫 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奥 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3]列奥 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xx.

[24]列奥 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5]列奥 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6]列奥 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7]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增订版)[M].张辉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8]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占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9]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0]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4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

开题报告的组成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组成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三、开题报告的写法

1.课题与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基本主张与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4.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5.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5

论文题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题目研究的现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造思维,必须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教学生创造性学习,

一要教学生学会探索求异;

二要教学生学会开放性学习,注重从多方面获取知识;

三要教会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多参加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超越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合理因素的猜想,并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加强学生思维锻炼。培养求异思维,

一是要提倡学生自由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

二是要讲究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提供更多的训练求异思维的机会,使学生不仅习惯于单向思维,而且要善于进行多向思维,更好地诱发学生求异思维,以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有:

①探究法。鼓励学生勤动脑筋,刻苦钻研,深入研究,主要表现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②联想法。在教学中要提供多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发展联想力的训练。

③实践法。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探索新思想,追求新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④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各抒己见,研究争辩,提高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⑤比较法。

现实意义: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要振兴就要用新思维来应答新的历史提出的新问题,没有创新,就会导致民族的落后。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数千年的各种发明创新数不胜数,更有闻名四海的四大发明。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多寡,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地位的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创新。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必修和选修中都安排了“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要求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有些课题需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完成。教师要在课题研究活动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尤其要鼓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课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需要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需要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结论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与科学研究、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在教学内容中,如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和发明的内容,有利于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的模式,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二是反映当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方面的内容,如选修本中的“现代免疫学的应用”“人类基因组研究”等。在这些成就中,可使学生先在理论上获得突破,再通过实践探索实现技术创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体现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关注。

论文提纲:

1。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理论要求

1。1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论界定与涵义

1。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原则

1。3 改进教学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实际操作

3。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

4。在生物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

4。1 例析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科学探究过程

4。2 针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狠抓探究基本环节的训练

5。 新编高中生物教材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分析

6。 STS 教育与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程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J]。科技信息,20xx,(17)。

[2]杨珍。捕捉教学资源 培养思维能力[J]。才智,20xx,(16)。

[3]孙龙敏。生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 河南教育,20xx,(04)。

[4]俞志斌。生物教学中引发学生探究的策略[J]。中学生物学,20xx,(01)。

[5]刘真。关于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考[J]。生物学通报, 20xx,(03)

[6]李芬。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与STS教育[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xx,(01)。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6

摘 要: 当前,一些中职高职院校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听讲和练习,这种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推动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美术教学 改革模式

与一般的学校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推动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必须贴合教育的实际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范畴进行拓展,对其审美理念进行塑造,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多数美术教师并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往往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相应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只能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和个人认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背离的情况。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模式,对知识点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和示范后,让学生完全照搬照抄,以成绩最好、画得最像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在遭遇全新课题或者创意课程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受到约束和禁锢。

1.2教学模式死板

现代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教学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在教学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性知识,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影响了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1]。

2.职业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模式的有效措施

2.1注重兴趣培养

从根本上讲,美术教学的意义是提高学生审美趣味,使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通过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创新思想,进而促进其审美技巧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教师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参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培养其对于艺术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对荷花等静物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荷花的形态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以图片形式向学生讲解国画的构图、笔法与墨色变化等,同时展示一些著名的荷花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和讨论,加深理解,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下笔时做到胸有成竹。

2.2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在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如果失去了创新能力,则将会很难立足于世界。作为被普遍认可的,开拓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学科,美术教学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美术技巧的练习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践行能力,同时对其审美情趣进行塑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要想确保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进行多样化的美术实践,对各种工具进行切身体验,从美术知识和美术实践中,感悟美术行为的艺术魅力。

2.3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可以从美术学习以实践为主的特点出发,引入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出相应示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描绘,然后根据学生的绘画成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和技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矫正,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这样,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将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美术与文学、舞蹈、音乐等学科融合,改变传统单科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大胆尝试新的材料,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以取得新的效果。例如,一般情况下,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多是采用铅笔、水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材料之后,引导其尝试不同材料的组合创作,如将水粉与油画棒结合起来,由于二者之间并不相溶,会在画纸上产生独特的效果,因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2]。

2.4完善教学评价

与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相比,美术教学突出的是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尤其反对所谓的一致和统一,因此,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的态度上,看其是否存在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应该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完善,采用纵向分析法,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并非对最终成绩进行评价,而是分析学生个体取得的进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结语

在职业教育中,美术教学并非仅仅是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更是对其灵感进行开发,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所在,应该得到足够重视。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起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7

1.选题依据及研究综述

(一)选题依据

幼儿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的知识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教学过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儿歌由于其结构简单、语言愉悦等特点更能够为儿童所接受。从前人的研究经验来看,儿歌教学主要可以分为儿歌学习与儿歌创作等两种形式。其中儿歌的学习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而儿歌的创作则是对幼儿的语言理解、语言组织等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此外,此种形式更能够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就感,对其后续的学习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幼儿儿歌创作的意义以及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对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与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研究综述

幼儿有着自身的学习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因此幼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针对幼儿教学的文献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幼儿教学方式研究、儿歌创作与教学模式等。

2.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对儿歌创作小学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心理特征,并对儿歌创作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二,对目前儿歌创作教学的实践现状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基于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的儿歌创作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文研究重点为对儿歌创作教学法的系统梳理以及此种方法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本文的难点在于相关的研究较少,此种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可以遵循。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儿歌创新教学法,并系统研究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其教学设置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研究,能够直接指导相关的教学工作的开展。

4.论文提纲

本文研究提纲如下:

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二、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2.1 幼儿心理特征分析

2.2 幼儿教学特征分析

三、儿歌创作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3.1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识字能力的作用

3.2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作用

3.3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作用

3.4 儿歌创作对培养幼儿成就感与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儿歌创作教学法构建及其注意事项

4.1 老师-学生互动模式

4.2 学生-学生互动模式

4.3 家长-学生互动模式

4.4 老师-家长互动模式

4.5 注意事项

五、总结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8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2、实施阶段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3、巩固实验阶段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9

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发展启示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耳熟能详的“传道”、“劝贤”、“教化”等词语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思想教育”中的“原则”、“规范”、“方法”。优秀的古老传统教育对如今教育管理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如今国外有着先进的教育模式、发达的教育设施和机构,但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教育”对当今高校教育来说还是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外教育;高校教育;指导作用

“思想教育”相关概念是由现代的人创造出来的,但究其内涵本身却是抹不掉传统文化的身影。“思想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活动,是同人类社会相始相终的。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之一,历经漫长的五千年创造出了让世人惊叹的文化历史。自古以来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是在道德教化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思想文化教育理论,逐步形成了中国优秀的古典传统教育文化。如今的我们不要以为传统的就是过时的,要认真发掘悠久历史文化遗产,在前人优秀成果基础上把教育管理更进一步向前推进。

1中国传统的思想教育

我国传统“思想教育”是统治者为了从本阶级出发管束他人思想而推崇的一种“思想教育”,维护自身利益,巩固自己的阶级统治。细看我国传统“思想教育”是多种多样,而且是相当有效果,细致地体现在以下方方面面。

1.1通过建立相关机构,对民众进行基本教育

有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象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具影响的首推中国儒家文化。儒家对道德极为推崇,不仅是在中央地区而且远至地方小市,儒家文化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并大都承受着教育功能,并且建造了很多机构。如中央礼部、地方“三老”。如此,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的正统思想,主导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人们得到了广泛的教育,深深打上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烙印。儒家文化对如今的我们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在社会道德意识、与人处事和善、谦逊礼让等等性格特征中体现着儒家的思想文化。

1.2制定相关思想教育系统,规范民众思想意识

统治阶级为了控制广大民众的思想,达到统治的目的,总会出台一些相关思想理念,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目标。在有关利和义的关系上,儒家提倡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等传统思想,在大体上体现“义”的家政,极其反对功利主义价值观。儒家体现出来的思想理念与西方拜金主义思想截然相反,功与利之间有着本的区别。然而,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把功与利隔离起来,不是那种反功利主义,儒家提倡重义而不是绝对地轻利,并不否认利和义可以统一、平衡但并不否认义和利可以统一、平衡。

1.3利用“乡约”的道德教育形式,从而实现群众互教互助

“乡约”作为我国古代特别存在一种道德教育模式。起先是北宋民间自定的行为道德,民众之间互相教化的地方教育模式,到了清朝就已经发展成了中央道德教化制度。“乡约”主要以“以孝为本”、“以和为贵”的道德理念为主,宣扬尊老爱幼,谦和礼让等社会良好风气。儒家“刚健观”,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一种激励人们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自强不息”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克服自然困境、抵御外侵的精神力量源泉,推动我们不断向前发展、积极进步,也是我们民族特色伟大标志之一。

1.4结合“大化”与“自化”,形成社会教化模式

“大化”是相对于整个社会道德教育而言的,运用道德教育和综合治理,过滤掉社会上伤风败俗思想理念,弃恶扬善。“自化”是相对个人思想道德意识而言,指经受思想和行为上净化,使个人提升自身素质,提升道德境界,到达圣贤境界远离鄙夷小人行为。“贵和”是一种由多种道德因素之间和谐、统一共同构成的思想理念,在协调社会生活中种种利益关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善,就要求个人与集团、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协调发展。

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状

2.1高校学生思想的时代特点

当前,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已经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存在。作为传统文化浓厚的华人高校学生与文化背景相差具体的西方高校学生在思想教育表现上有巨大的差别。然而这种特点体现出了高校学生在成长中的时代特性,可以总结成“浮躁”“个性”“自我”;处在多元现代化时代,物质已经不能完完全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在精神需求上越来越强烈,但是这样也并没有阻碍社会文明的前进。我们从社会的高度来看时代给大学生思想带来的影响,这就给高校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我们要求学生服从高校,而这种教育形式也是由高校创造出来的,并不知道高校有没有从时代的发展状况来了解学生更有主观认识能力的特点,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有极大可能会失败甚至引起冲突。高校需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去处理好这样的问题。

2.2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载体依赖严重

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之中,物质文明带来的人们思想出现巨大的变化,社会功能复杂化、主体多元化。然而,在我国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管理机构。国家教育部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司,而下属对口单位并不明确。由政府来主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学校这一个平台,学校也必须成为广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首要平台。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改变,对于高校内部思想教育管理的发展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作出贡献。但是,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使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发展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然而,高校却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载体,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就要从高校出发。重视学生主体需求,并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配合。于是,学校只有与学生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更好适应思想教育管理的多元化,尤其是在尊重学生主体需要上下功夫。重视学生主体诉求,不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从上而下强制性教育。可以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发现学生特性,结合学生特而性进行的教育管理。

3高校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议

3.1立足实际,设置相关管理体制

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思想教育体制。高校应在学生具体特点基础上,从高校校园文化实际条件和特点出发,在把握好思想教育体制运行的规则下,结合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提升教育管理这素质和人员结构、高校学生时代特性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和学生主体结合起来,逐步创造出一套完美的运行系统,创建各部门很好地协调一致的机构,改变“皮变肉不变”的情况,提升办事效率,形成长期教育机制。提高校园思想教育管理水平,就要从加强实施教育管理制度着手。运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运行,充分发挥管理者能力。很久以来,人们对提高高校思想教育管理水平的愿望依然强烈,然而把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改变,就要结合实际特点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

3.2以人为本,创建高素质管理者

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本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也就是以人为本,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又得依赖学生而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的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形成健全学生个体为基本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动手能力,提高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效率,构建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模式,达到人们对教育管理所期待的水平。提升管理队伍素质,加强管理者专业化技能的培养,到达有职业化管理水平的标准。使其具有“道德能力之实”,以明“政事之本”,“道德之归”,“采取措施提高工作干部队伍的素质,为了作好管理和教育工作,应建设好一支识大体、顾大局、懂教育、会管理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

3.3坚持科学管理的方法,吸取传统文化以及国外先进经验

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开展多种思想教育管理体制,寻找对学生最有效的思想政治管理方法,消除管理教育中的随意性,提高管理效率。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完美地实施,需要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上面的不足。所以,怎样建立一套完好的教育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其中思想教育方面的文化数不胜数,“与人为善”、“舍利取义”、“谦让有礼”,“一个人做到诚实守同时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个人品德,懂得宽恕之,才真正有可能达到厚德载物的境界。”等等都是著名的思想道德文化,并且每朝每代都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管理机构,都是惊天我们所能借鉴的。美国的思想教育体制就,讲求实践与课程想结合的方法。所以,古今中外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都可以结合现实高校学生特点,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总之,我们科学地运用相关法规,在管理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努力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把我无人有、我有人优、我优人多等古今中外有效方法拿来为我所用。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0

一、课题名称:

《中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

二、课题性质:

本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

三、课题定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努力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讨论、研究、发现,还学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想干就干,想写就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它以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活动点拨,反馈矫正,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四、课题的提出: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则过分强调预设和封,。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能搞活,开放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而多年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大多属于封闭式教学,机械地让学生听,一算一练缺少创新教育的环境。学生由此在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及开发创造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寻求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就成了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新课标这一理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来的,其实质是要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式教学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开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情境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

1、开放教学内容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数学内容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开放性教学,就要在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编拟出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开放性教学内容。

2、开放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机械的听讲为主的, 我们开放式的学生学习方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是师生、生生间多边互动的活动,具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又分为三个小环节:

( 1 ) 试一试;

( 2 ) 议一议;

( 3 ) 辩一辩。

3、开放教学过程

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过程。动态的教学过程是指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适时变化的,而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则成为调整教学过程的指挥棒。动态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的过程。

4、开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要设置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方式是多样的,如:故事情境、操作情境、谜语情境、儿歌情境、比赛情境。总之,创设情境应有较强的指向性,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

5、开放教学评价

我们在研究开放式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及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又以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家校共评为主。在评价时,我们将考虑以下三点:

(1)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索心理;

(2)重视对学生的信任;

(3)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本课题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角度出发而考虑的课题。此课题涵盖面较大,又可以分解为五个子课题:《开放数学教学内容研究》、《开放数学学习方式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过程研究》、《开放数学教学情境研究》、《开放数学教学评价研究》。

由于该课题的研究范围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及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既利于教师根据本校情况选择子课题及小课题,又利于全组的合作研究。

六、国内外同课题的研究状况:

对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国内外各种媒体均有报道。其中辽宁、江西及我省牡丹江等地方深入较早,研究比较系统、扎实,效果显著。其经验及成果可操作性较强,对于我校此课题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但我市范围内对此课题研究不够广泛,作法不够深入。所以对此课题研究对我校及至全市数学教学将是有益的举措。

七、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并将其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课题研究,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是受思想支配,陈旧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有利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它,教师看得更高,更远,有更多时间学习现代理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同时对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教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还将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帮助教师走进科研工作的阳光大道,对于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和促进各校区域间的整体和谐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开放式教学研究中,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课堂教学应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这是开放式教学的根本目的。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理论研讨、实践探究法为主,通过示范课、交流会等形成进行深化和推进。

九、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数学,是基础工具学科,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技能。此课题的研究将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将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其效果将立竿见影。对此研究,我们要求全员参加,认真确立子课题,由小至大,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力求实效。研究方法以实践探究法为主,每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总结,预计五年完成本课题研究。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鄞江中学始建于19xx年,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鄞西农村。为摆脱困境,学校从19xx起开始实施美术教育的改革,并于同年成立了第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学生纷纷积极报名参加,虽然没有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的提高升学率,但学生毕业后都能很快找到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受此鼓舞,学校坚定了走“以美兴校”之路的信心——依托宁波市鄞县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区市场的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以此为指导思想,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趋正规有序,层次也不断提升。1992年县教委同意学校在稳步提高普通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创办一个美术专业班。从兴趣小组到美术专业班,学校的“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目标初步得以实现。

近年来,鄞江中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持续沉淀、认真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美术教育带动普通教育,以美术特色质量全面教学质量”的特色办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xx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20xx年被评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20xx年更是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然而,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我们发现这种“普通班和专业班并存,以专业班带动普通班”的办学模式只适应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以高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而言,美术教育、美的教育因高考的挤压依然被挤压到极其边缘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新课程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专业第一”、“升学第一”的状态。显然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

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把教育价值取向定位在升学上,定位在部分学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时宜的,也势必造成学校新的被动和滞后。为此,我们将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条“生活化”的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之路:在保持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美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力求使“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方式,进而对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家价值。

二、研究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美”,是指以美术教育为原始切口和主要载体的美育结果,即学生在学校受全面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形成素养以得到终身受益的享受。

“所有学生”,是指全校的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指美术专业班的学生。作为一所具有美术教育特色的学校,她的每一学生都应享受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因为他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

“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是指学生主体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态度、价值理性、核心动机、审美习惯等在一定时空、相关人际、抽象客体、物象客体中的作用性反应中所呈现的状态。本课题重点关注学生的在校生活阶段的各种状态,也适当涉及非在校时段和将来的生活预期。为此,贴近生活实际的美术教学,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将使他们改善生活的逻辑结构。

“特色美术学校”,是指在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群中,再以一定的内涵发展的方式区别于该群体的学校。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正是以“全体性而非选择性、生活化而非专业化”为特色的“美术特色学校”。

三、研究目标

全员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全体受教育者掌握美术史论的初浅知识,习得形象感知、形象思维、形象想象、形象表现等多种美术能力,提高审美修养。简言之,学校全员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通过美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和改善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物质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农村特色美术学校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明确学校定位,确立合乎社会和地区需要、合乎学校现状和前景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动学校“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向前发展,由“美术特色学校”转向“特色美术学校”,由注重部分学生转向注重全体学生。

2.立足学生发展,建构“以美术熏陶为经线,以生活方式为纬线”的教育框架,依托本地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精神生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使美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将来的生活质量。

3.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培养机制,通过专业教师的创作机制和进修体制,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加速锤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领和指导学生的校园生活。

4.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高中特色美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项目等提供系统的支持与保障。

5.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和高中阶段美术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6.以美术特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动学校音乐和体育特色的发展,从而使学校逐步走上一条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这几个部分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四、课题的实施

(一)打造一个能充分感知的生活化的“美”的环境

1.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设施。20xx年,学校投资新建了3660平方米艺术馆,内设12间画室、2个展厅(教师作品展厅和学生作品展厅)、1间精品收藏室、1所400平方米的陶艺工作室,多个教师工作室等,各类美术教具一应俱全。校园内的环境布置突出了特色美术学校的特点,学校被评为宁波市“园林式校园”,安置了八位现代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四大发明等16座雕塑。学校还在图书大楼内开辟了美术专用阅览室和作品展览厅。为更有利地开展艺术活动,又将在教学大楼1—5层大厅安置陈列橱,并拟于20xx年对艺术馆进行改造。(负责人:徐惠银)

2.主办《中国水彩》杂志。由中国美协主编、鄞江中学主办的水彩方面唯一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水彩》20xx年落户我校,至今已出版了46期,并将继续主办下去;《中国水彩》成为学生接触高雅艺术的最好载体。20xx年与宁波市联合举办了第七届全国水彩画写生大赛,20xx年组织了水彩艺委会成员象山采风活动,均取得了巨大反响。在此带动下,宁波已成为中国水彩画的活动中心。20xx年3月我校组织了《中国水彩年鉴》的编写工作,填补了中国百年水彩历史的空白。(负责人:徐惠银)

3.承办学术研讨会和画展。目前我校已经成为宁波市艺术研讨中心,每年举办市级以上研讨活动两次。我校还协办了第9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组织《中国水彩年鉴》第二次联会。我们将继续承办各类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学术研讨会和各类画展。(负责人:徐惠银、骆建钧、陶育义)

4.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定于每年的5月举办以“美”为系列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负责人:华成峰)

5.兴办民俗文化研究会。我校与鄞江镇政府合作设立画家写生基地,并成立镇级陶艺馆,举办民俗(庙会)文化研究会,举办画展。(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二)组建一套使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体系

1.行政管理系统(校长室、艺术处、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

2.子课题管理系统(艺术处、教科室)

3.艺术馆(所)管理系统(艺术处、总务处)

4.课程管理系统(教务处、艺术处)

5.学生管理(课程选择后)(教务处、艺术处)

具体的指责分工和合作网络正在配套调整中。

(三)建立一支能使美术教育得以普及的师资队伍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师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特色美术学校的建设更是如此。近年来我校对专业教师成长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统计至今学校在教师进修方面已花费70余万,进修学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术研究所、上海油雕院、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等,甚至到德国读研。但是,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不加重视,必将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乃至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新一轮的专业教师成长计划,以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向更高、更优、更专的层次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教师课程课题任务。每位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并提出相应的小课题规划(校级)。时间:20xx年10月前。联系结对区内的有美术教育成果的学校,如塘溪中学、钟公庙中学、东吴小学等;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引入相关课题之中。(负责人:华成峰、刘红首)

2.专业教师创作计划。教师在上课之余,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在个人创作室参加创作活动;每周五和学生文化课月考、期考期间,为教师集体创作时间。每月每位教师必须上交两件优秀习作,每一学期有一张创作作品由学校保管,学校将颁发收藏证书给予教师,但所有权归作者,使用权归学校。(负责人:张经伦、张韩光、金华祥)

3.专业教师进修计划。对于创作才能突出并对学校发展具有深谋远虑的教师,和高考专业成绩优秀的带头教师,个人专业潜力巨大的教师,学校均给予上名校进修的机会。对已选定进修的专业教师应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回报母校:进修结束后,参与进修的教师必须在一学年内举办一次有影响的画展;必须带一名徒弟,以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20xx学拟安排陈金芬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负责人:徐惠银)

4.作品年鉴和淘汰制。对美术教师的作品实行“双年展”,并引入作品淘汰机制,每两年出版教师作品集一本,激励教师创作。(负责人:华成峰、张韩光)

5.课堂教学比武观摩。美术教师人人参加基本课、欣赏课、创作课的比武观摩,并与说课、研课、评课相结合,全面提高美术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特别要保证全校每班每周一节美术欣赏课的高质、高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6.专家引领画龙点睛。专人负责邀请或聘请十多位专家、教授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不定期来校讲学或现场作画。(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7.全部学科渗透美育。非美术的学科或课程,均按“德育渗透”的模式,结合各自学科的文化、历史、“留白”及其社会价值、生活价值、人性价值,进行渗透式的育“美”教学,甚至实现“课程艺术化”。(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四)创建一系列使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培育机制

1.自选化校本课程的构建

我们首先要形成一套培育“让美成为学生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的校本课程(教材),包括选修性和专业性课程(教材),并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负责人:教务处)

目前全校普通班学生美术课程设置的菜单(负责人 华成峰 张经伦)

课程名称 教师

1 水彩风景写生 张经伦

2 明信片、贺卡、海报、书签等的设计 陈芬维

3 风景速写(钢笔) 应豪

4 插花艺术 郑维丹

5 陶艺 徐蔚 李冬勇

6 简笔画 吴迪

7 五谷画 李伟光

8 剪纸 谢凡

9 拼贴画 李明涛

10 色粉画 刘小青

11 摄影 朱贤飞

12 黑板报的设计与制作 陈少新

13 木版画 孔春能

14 书法 张韩光

15 装置艺术 潘鸿术

16 立体构成 程建军 周开芬

17 刮画 金华祥

18 漫画 陈金芬

注:

*课程选择:以高一年级为对象,全员参加,由学生自主选择。(负责人:教务处、年级段)

*课程实施: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走班选修(负责人:教务处、年级段)

*教学模式:课内实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实践,课外实行小导师制(美术专业班学生担当小导师)。(负责人:各相关的美术教师)

*评价机制:①评学生:按学生在特色教学中美成为其生活方式所达到的基本学习要求和行为规范(标准)进行评价;②评教师:按教师在特色教学中美成为其生活方式所达到的基本教育要求和教育效果(标准)进行评价;③评课程:按教师所开发(或师生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信性如学生的接纳度、内化力、持续性进行评价。(负责人:华成峰、刘红首)

2.日常化美术活动的保证

*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成立学生美术专业社团和业余社团。(负责人:陈芬维)

*每年的五月为艺术活动月。(负责人:华成峰)

*在艺术馆、教学楼设置学生作品展橱。(负责人:张经伦)

3.多轨化培养机制的转换

多轨培养体制,即多轨出发,转轨有利,多轨合一。普通班的学生可以转入美术班学习,美术班学生也可以转入普通班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负责人:华成峰)

五、本课题拟定子课题

1.“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负责人:徐惠银)

2.农村学校美术类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负责人:骆建钧)

3.美术教育兼备专业化和生活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负责人:陶育义、张经伦)

4.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的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建构(负责人:华成峰)

5.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的校本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校本教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负责人:张韩光)

6.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教学模式建构(负责人:陈金芬)

7.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评价体系建构(负责人:刘红首)

8.特色美术学校建设的部分关系研究(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等)(负责人:华成峰)

六、预期各阶段成果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xx.7—20xx.9

(1)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意向

(2)搜寻“特色美术学校”的文献资料

(3)课题组成员交流学习“特色美术学校”理论及文献资料的体会

(4)对课题组成员的进行培训

2.第二阶段(课题确立、启动阶段):20xx.9—20xx.10

(1)制定研究实施方案与具体工作计划

(2)确立各个子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案

(3)召开本课题开题大会

3.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10—20xx.2

(1)各子课题分项进行落实和操作

(2)定期交流总结,汇报子课题进展

(3)专家指导和指正

4.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xx.2—20xx.5

(1)各子课题形成阶段性成果

(2)形成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七、经费概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元)

1 资料费 10000 7 专家咨询费 10000

2 数据采集费 3000 8 劳务费 3000

3 差旅费 5000 9 印刷费 1000

4 会议费 10000 10 管理费 5000

5 国际合作与交流 有 11 其他 无

6 设备费 300000

合计 350000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2

课题名称: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背景

1、古典诗词是最灿烂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诗经开始,唐诗、宋词、元曲,无数诗人骚客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情感的铭心感悟宣泄在字里行间。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思想的结晶,是生命的载体。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古典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开拓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古典诗文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它们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砺志怡情、明理启智等多种多样的作用。学习古诗赏析是开发智力,丰富词汇,掌握知识,提高语言修养的最好途径。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因而,学习并赏析古诗词意义重大。

二、研究现状:

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诗歌更具含蓄美。诗是诗人感悟生活,凝练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最终以语言将具体而真切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古代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文化涵养。中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也占一定分值。

纵观初中语文教科研现状和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多少年来,古典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尚未形成气候。这种古诗词教学现状与当前倡导的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大环境格格不入,与以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我国青少年中发起的着眼于新世纪文化建设的希望之花--“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初衷是相悖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立足初中语文人版教材中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开辟一块初中古诗词教学园地,在激发初中生学习古诗词兴趣和培养他们古诗词鉴赏能力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国内有诸多学术论文中提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但这些论文多着重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面对高考试题的答题策略,单独研究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的文章较少,同时,这些文章多是着眼于将“古诗词”当作一种考试题目或者类型,而少有文章着眼于将“古诗词”当作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来探讨和研究。

三、研究内容:

古诗词文辞凝炼,意境优美,许多名篇佳句多是千琢良玉,百炼精金。所以需要构建切合实际的“诵读--品悟--鉴赏”的可操作的指导阅读体系。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真正把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诵读、品析、鉴赏落到实处,真正能使学生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得到熏陶和提高,致力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

(1)对学生古诗词积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课外古诗词品读方法的探索。

①提供学生古诗词的材料,让学生每天能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一首诗词,花几分钟的时间去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和品析,能够每天都能和诗词见面、接触、感悟、领会。

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诵读内容,有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到诗词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诵读与品析的任务及方法指导。

③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师应多形式、多层面地指导学生在反复吟哦、赏玩,采用分组 “读--悟--品--演”的流程,从中读出兴趣,感受情趣,悟出妙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欣喜。用自己的激情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接受古典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诗词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影响,人文素养的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课题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感情丰富,是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文人。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典诗词应成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

“不学诗,无以言”,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阅读诗词,鉴赏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诗歌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也已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题的理论依据

1、古典诗词是最灿烂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诗经开始,唐诗、宋词、元曲,无数诗人骚客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情感的铭心感悟宣泄在字里行间。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思想的结晶,是生命的载体。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古典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开拓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 江泽民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文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它们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砺志怡情、明理启智等多种多样的作用。学习古诗赏析是开发智力,丰富词汇,掌握知识,提高语言修养的最好途径。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因而,学习并赏析古诗词意义重大。

4、在这种状况和学习背景下,科学有效的古诗词赏析就具有独特的意义,可以让古诗词学习有效高效。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第斯多惠的观点不言而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品味、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教学生整体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抒情美、想象美和内涵美;放手让学生去体悟语言,感悟语境,共鸣情感,变通想象和比较内容。在课堂上不断创新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互助中给与课堂古典韵味;在沟通交流中养成创新思维的模式;在参与评价中激发创新思维的热情;在感悟、领悟中延伸创新思维的途径,在延伸、拓展中开阔创新思维的天地,让学生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所以,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意义深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实施步骤

1.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结合已有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情况制定问卷,对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行摸底调查,实施改革教学方法之后在进行调查,将两者进行比较,以便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其他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工作。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整理、分析,充分发掘经验材料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指导接下去的实践研究和推广。

文献资料法:查阅、解读有关文献、着作、教学理论、教学经验等,寻找新思路,确定每阶段的研究方向、步骤。

访谈法:选取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了解改革的效果。

2.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及实施步骤:

1)。技术路线

文献分析--调查现状--实施策略--检验结果--总结分析

2)。 实施步骤

A、准备阶段(20xx.3 - 20xx.4 )

(1)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现状。

(2)成立研究机构,制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及准备课题开题报告。

(3)教师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4)组员积极参与,明确责任。

B、实施阶段(20xx.4 - 20xx.12)

制定阶段研究方案,总结阶段工作和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及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不断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

(1)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确定具体改革措施及其检验手段。

(2)进行调查问卷及时分析并作相应调整。

(3)聘请高一级学校的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大赛,达到以教促改的目的。

C、总结阶段(20xx.1-20xx.4)

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理性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研究的效果。以研究报告、论文、讲座、课件、公开课等形式向其他年级、其他学校推广。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用随笔的形式阐述激发学生赏析古诗词兴趣的方法。

2、采用教育叙事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可喜变化。

3、用课件(PPT)形式上几节教学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

4、以论文形式归纳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古诗词赏析》

3、《中学生古诗词学习》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xx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

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积累法:积累在听课、讲课、研究课的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一问,让教师们首先能够分辨精彩一问,激发教师研究精彩一问的热情和信心。2、个案分析法:反复推敲名师的示范课及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研讨课,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为什么这样问好?能不能更好?

3、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

4、行动研究法:将积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问应用到课堂,反思所应用的问题和方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问。

5、比较研究法:将同一时期不同教师的课做比较,寻找差距与不足,及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课做比较,证明研究的有效性,让教师更有动力和信心。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xx。9—xx。12)

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二)课题实施阶段(xx年。3—XX。6)

1、实施课题研究:

(1)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周积累一个精彩的问题,要求有问题背影(提出过程)及入选原因(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问题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师示范课研究讨,两次课题组成员课题课研讨,一次理论总结。

(3)每月将课题组成员积累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装订成册,制成校刊,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在第二个月对第一个月的精彩一问进行应用反思,并将反思内容以札记的形式书写于校刊笔记处。

(4)每学期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小结,并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论文。

(5)结合教学工作进行课题课展评工作。

2、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调整。

(三)成果形成阶段(XX。9—XX。12)

1、将所积累的“精彩一问”进行筛选,分科分内容整理,集结成册,编著《精彩一问》

2、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二十五位参与研究的教师中,80后就占到了十八位,年轻也许意味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相对较弱,可是,这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劲,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强烈渴望的队伍,他们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进行双提升,而且,我们有像王金芝,齐艳丽,王晓斌这样的科研前辈,也有像潘明华老师这样的科研骨干,也有像孙晶,隋丽芳这样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这支队伍的科研能力会越来越强。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参加人员想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队伍年轻,同时校领导骨干教师的加入,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2、本课题研究资料文献部分学校大力保障,积累部分获取难度不大,且教师积极性高。

3、所需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保障,录像刻录等设备齐全,技术有力。

4、虽然学校经济并不富裕,但能做到首先满足科研需要。

5、总历时四年整,每学期十六个教学周,每周一个小时集中研究,时间有保障。

6、朝阳七校是个新兴的学校,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学校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领导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4

张瑜《努力探索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XX(18)

程建平《发掘有效载体 讲求德育实效》安徽教育XX(4)

马超《20世纪90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研究新进展》上海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版)XX(1)

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XX(1)

檀传宝《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XX年第2期

10)程胜《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江西教育科研XX(4)

11)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XX(5)

12)杨启亮《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教育发展研究XX(9)

13)詹万生《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教育研究XX(9)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5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发布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5、将研究成果及时在湖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活动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课题组织机构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设立顾问小组。

1、顾问小组

聘请下列领导、专家为课题组顾问:

金宝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熊川武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申纪云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教

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王 健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作功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学军 湖南省教科院院长、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黄中益 湖南师大教授、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2、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组长:黄宜锋(主持人)男、中学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

副组长:李倡平男、副研究员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副组长:易志勇 男、中学高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成 员:卢国良 男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党委副书记

肖云龙 男 教授 中南大学高教所所长

常思亮 男 副教授 湖南师大教育系主任

杜祥培 男 副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长

谢根生 男 副教授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科处长

龚德良 男 副教授 郴州师专计算机系室主任

吴振峰 男 副教授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网络系主任

赵雄辉 男 副研究员 湖南省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

龙迪辉 男 中教高级 长沙市教科所所长

黄海春 男 中教高级 常德市教科所所长

苏沙平男 中教高级 湘潭市教科所所长

彭天文 男 中教高级 衡阳市教科所所长

王以平男 中教高级 邵阳市教科所所长

葛天普 男 中教高级 岳阳市教科所所长

罗晓明 男 中教高级 郴州市教科所所长

蔡子文 男 中教高级 益阳市教科所所长

佘长保 男 中教高级 怀化市教科所所长

王志海 男 中教高级 娄底市教科所所长

黄沛华 男 中教高级 湘西自治州教科所所长

刘协平男 中教高级 张家界市教科所所长

汪华明 男 中教高级 永洲市教科所所长

丁文平男 中教高级 株洲市教科所副所长

唐亚唯 男 中教高级 岳阳市教育局职成教科长

周国辉 男 中教高级 长沙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刘甫会 男 中教高级 衡阳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曾立民 男 中教高级 株洲市职教研究中心主任

王江清 男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理论室主任

邵汉清 男 副教授 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校长助理

郑定子 男 特级教师 湖南师大附中教研室主任

薛剑刚 男 中教高级 湘潭市教科所

王建军 女 特级教师 醴陵市教研室副主任

罗 慧 女 中教高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科长

伍春晖 男 中教一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科长

易海华 女 中教一级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科长

于康林 女 图书馆员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研员

沈小强 男 研究生 湖南师大教科院

张光铎 男 博士 青果园软件开发公司总经理

(注:1、此次排名属非正式排名,不作课题结题时的依据,正式排名要待课题结题后,按对课题贡献大小。2、各市州教科所长、职成教中心主任以及高校处室负责人,如因工作需要换人可由单位继任者自然接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理论研究组

主要任务:分析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由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主要成员:黄宜锋、易志勇、肖云龙、葛天普、丁文平、薛剑刚、王建军、周国辉、伍春辉、龚德良。

2、标准体系制定组

主要任务:研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

主要成员:李倡平、常思亮、邵汉清、苏沙平、郑定子、易海华、赵雄辉、王江清、刘甫会、沈小强、杜祥培。

3、试行实施组

主要任务:通过试行省级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模式,带动各市州、各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主要成员:卢国良、罗 慧、彭天文、蔡子文、佘长保、龙迪辉、王以平、罗晓明、黄沛华、黄海春、王志海、汪华明、刘协平、曾立民、谢根生、唐亚唯。

4、信息网络组

主要任务:开发、完善、试行质量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含开发课题申报系统,信息收集、储藏、发布系统)

主要成员:李倡平易志勇、吴振峰、龚德良、张光铎、于康林。

八、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一)主要成果

1、《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常思亮、肖云龙、邵汉清负责,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组全体成员参与。

2、《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研究报告。黄宜锋、易志勇负责,总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3、《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李倡平、罗慧、薛剑刚、王建军负责,总课

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

1、论文

(1)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黄宜锋、易志勇、伍春辉。

(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主要撰稿人:李倡平、罗慧。

(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主要撰稿人:常思亮、易志勇、沈小强。

(4)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肖云龙、易海华。

(5)其他论文待定。

2、试行情况报告

(1)基础教育试行情况报告。各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各市教科所所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易海华负责。

(2)职成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市州实施情况报告由市州职成教中心主任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伍春辉负责。

(3)高等教育试行情况报告。相关高校实施情况报告由相关高校参与成员或教务(科研)处长负责,全省的实施情况报告由赵雄辉、罗慧负责。

3、网站、网络管理软件及相关文件

(1)《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系统软件(含课题信息储存、发布、申报系统)开发、完善。李倡平、易志勇、吴振峰负责。

(2)《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完善。李倡平、易志勇、张光铎负责。

(3)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省级规划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放、归档,由于康林、沈小强负责。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制订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管理政策性文件。

3、收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文献和课题管理研究文件。

4、策划、筹建《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和《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6月)

1、分两批完成“十五”规划课题主持人业务培训。

2、收集整理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规划课题研究文件资料,完成《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资料汇编》。

3、调查了解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含赴外省考察学习),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

4、查询有关数据,研究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制定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和标准。

5、邀请全面质量管理专家做专题学术报告或座谈,提高课题组成员的全面质量管理专业理论知识。

6、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7通过“边研究、边试点、边推广”的办法,在各市州、相关单位试点,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

8、逐步完成相关论文并公开发表。

9、进一步完善《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网上课题申报系统和信息管理发布系统开发、运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1、完成《湖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系统》

2、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3、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

4、编著出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和《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业务性工具书)。

5、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十、经费管理

(1)资料费(购买与搜集相关的文件、资料)2.5万。(2)调研差旅费(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4万元。(3)小型会议费(进行方案论证、专家座谈等)2.5万元。(4)《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络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费5万元。(5)域名申请、设备维护、网站内容更新费5万元。(6)印刷补助费(工具书印刷补助)4万元。(7)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2万元。

以上7个科目经费预算合计为25万元。由于该项目属国家非资助项目,故经费来源:(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经费补助4万元。(2)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结合工作弥补11万元。(3)有关单位赞助10万元。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组

XX年10月31日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陈泽庚:《上海普通教育科学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管理》,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2、杜青禄:《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3、《美国大学科研的领导与管理》,载《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

4、阎立钦:《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必

须加强教育科研》,载《教育研究》XX年第4期。

5、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和课题指南》。

6、柳斌主编:《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7、马和民、高旭平著:《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8、杨文士、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9、李卓奇编著:《教育科研定量分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

10、孙岗主编:《科技管理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年2月版。

11、冉宗植、洪家兰等编著:《科研组织行为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版。

12、常思亮著:《学校管理学概论》,中南工大出版社XX年7月。

13、吴志宏著:《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XX年7月出版。

14、look e.h. vredevoogd:《论科研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XX年第3期。

15、刘晓欢:《引人企业管理模式 改革高职教育质量管理》 《职教论坛》XX年第20期

第三篇:教育开题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雷蒙·特鲁松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一篇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二篇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 13-16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6-32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16-17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7-2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3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30-32

第二章 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 32-50

第一节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节 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节 失败的教师与父亲 41-44

第四节 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 50-69

第一节 《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 50-53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 53-56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 56-59

第四节 科学之本质 59-62

第五节 科学的六种败坏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 69-103

第一节 《论不平等》的由来 70-73

第二节 自然法 73-76

第三节 卢梭的人类学研究 76-80

第四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 80-97

第五节 文明教化的诞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地位 103-106

第二节 教育的两种来源:自然与社会 106-109

第三节 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 109-112

第四节 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 119-137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 119-123

第二节 谁是爱弥儿? 123-126

第三节 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 126-128

第四节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 128-132

第五节 《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132-137

第七章 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 137-147

第一节 《爱弥儿》的现代道路 137-140

第二节 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 140-142

第三节 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152-153

致谢 153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4]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6]卢梭.忏悔录[M].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

[7]卢梭.新爱洛漪丝[M].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xx.

[9]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0]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2]卢梭.致博蒙书[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3]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14]卢梭.山中来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5]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M].吴克峰、胡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xx.

[16]卢梭.文学与道德杂篇[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7]卢梭.卢梭自选书信集[M].刘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8]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9]凯利.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M].黄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1]列奥 施特劳斯、约瑟夫 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奥 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3]列奥 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xx.

[24]列奥 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5]列奥 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6]列奥 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7]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增订版)[M].张辉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8]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占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9]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0]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2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意义,阐述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存在的影响,增强教师提高个人特长素质的意识。让家长了解到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性格塑造有正面影响,打破家长只重视孩子考试成绩的旧观念,让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成长。

意义:

在教师个人特长的熏陶下,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特长学习过程中,磨练小学生的意志,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交际能力。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让小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融入到校园之外的生活圈,体验生活,开拓小学生的眼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更健全的成长,充分实现教师有价值的“教”和学生有价值的“学”。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目前,国内外开设了许多特长培训班,但这些班级几乎都是一些在校外开办的私立班级,没有把特长学习和学校里的书面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实现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里有特长的教师很少,而且具有的特长比较单一,或者大多数有特长的教师只注重按时授予关于特长的基础知识,不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发现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一些小学生对特长所具有的天赋被抹杀,或者一些小学生的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地把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特长的兴趣激发和培养不能与学校课本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影响,一个身心健康、活泼的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接纳和理解教师授予的课本知识,促进其发展,而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不够全面,不够成熟。

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各类特长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对沿海城市较落后的小城市,并且得到逐步的完善,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将会从生活中影响到家长只注重孩子分数的看法,从而又进一步推动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当今学生的特长学习更加丰富、高质量、多元化,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小学教师,后一代的小学教师将会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教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2、特长培养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3、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如何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a.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b.利用课堂提问、课堂交流。

2、怎样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特长的价值:

a.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b.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参加比较大型的比赛。

c.给一些特长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激励每个学生不断进取。

3、为什么特长学习会有利于其他学习:

a.特长学习磨练人的意志,让学生养成做事不半途而废的良好习惯。

b.特长学习在潜意识中,能让学生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交际能力。

c.在长期的演出、比赛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具备的工作条件:

有:图书馆(书籍、学报)、网络(中国知网)、与论文相关的文献等等。

解决的办法:

1、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查阅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2、积累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对查阅文献资料和知识进行整合等,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本研究。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选定论文写作方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 文献、拟定论文题目

第二阶段:20xx年9月1日—20xx年10月8日 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9日—20xx年11月28日 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20xx年12月1日—1月30日 修改定稿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郭成,陈红.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09).

[2] 林雄. 从建构主义看当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J]. 新课程(小学), 20xx,(Z1).

[3] 魏永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xx,(05).

[4] 单清水.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现象与思考[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xx,(05).

[5] 叶婷. 创设学习情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 浙江教育科学,20xx,(03).

[6] 王贞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xx,(04).

[7] 叶连国. 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xx,(05).

七、指导教师意见和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3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结合教育部长周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关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严峻”的讲话,本课题组力求通过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促进问题生大面积转变,为支援他乡经济建设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近些年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农村留守子女这个群体的成长,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组成员愿为此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务求有所建树,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推而广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本课题组主研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60%的主研人员为中学高级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曾获国家级、省(市)、县级一、二、三等奖,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对本课题有着深厚的研究兴趣,在论证选题过程中已搜集了大量资料,有关工委、教委和街道办领导的关怀,有县教研室的专业支持,有学校在人力物力的保证,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充满了信心。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理论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是新时期的产物,对他们的教育尚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本课题应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2、实践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一个新课题,怎样在这个新领域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倡导老师们努力进行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内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3、从留守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留守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留守家庭学生,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取得实验的成功。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通过家访、问卷和会议等多种方式广泛采集个案,从个别到一般进行多个轮回的分析研究,汇集成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调查报告。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采集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报告法、行动研究法。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研究报告、总结、论文、音像资料、案例精编等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4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名师、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2、实施阶段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3、巩固实验阶段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5

课题名称: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背景

1、古典诗词是最灿烂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诗经开始,唐诗、宋词、元曲,无数诗人骚客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情感的铭心感悟宣泄在字里行间。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思想的结晶,是生命的载体。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古典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开拓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古典诗文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它们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砺志怡情、明理启智等多种多样的作用。学习古诗赏析是开发智力,丰富词汇,掌握知识,提高语言修养的最好途径。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因而,学习并赏析古诗词意义重大。

二、研究现状:

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诗歌更具含蓄美。诗是诗人感悟生活,凝练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最终以语言将具体而真切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古代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文化涵养。中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也占一定分值。

纵观初中语文教科研现状和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多少年来,古典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尚未形成气候。这种古诗词教学现状与当前倡导的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大环境格格不入,与以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我国青少年中发起的着眼于新世纪文化建设的希望之花--“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初衷是相悖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立足初中语文人版教材中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开辟一块初中古诗词教学园地,在激发初中生学习古诗词兴趣和培养他们古诗词鉴赏能力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国内有诸多学术论文中提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但这些论文多着重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面对高考试题的答题策略,单独研究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的文章较少,同时,这些文章多是着眼于将“古诗词”当作一种考试题目或者类型,而少有文章着眼于将“古诗词”当作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来探讨和研究。

三、研究内容:

古诗词文辞凝炼,意境优美,许多名篇佳句多是千琢良玉,百炼精金。所以需要构建切合实际的“诵读--品悟--鉴赏”的可操作的指导阅读体系。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真正把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诵读、品析、鉴赏落到实处,真正能使学生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得到熏陶和提高,致力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

(1)对学生古诗词积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课外古诗词品读方法的探索。

①提供学生古诗词的材料,让学生每天能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一首诗词,花几分钟的时间去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和品析,能够每天都能和诗词见面、接触、感悟、领会。

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诵读内容,有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到诗词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诵读与品析的任务及方法指导。

③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师应多形式、多层面地指导学生在反复吟哦、赏玩,采用分组 “读--悟--品--演”的流程,从中读出兴趣,感受情趣,悟出妙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乐,发现的欣喜。用自己的激情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接受古典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诗词阅读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影响,人文素养的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课题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感情丰富,是文苑中的一枝奇葩,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文人。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典诗词应成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

“不学诗,无以言”,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够阅读诗词,鉴赏诗词,有一定的鉴赏诗歌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也已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题的理论依据

1、古典诗词是最灿烂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诗经开始,唐诗、宋词、元曲,无数诗人骚客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情感的铭心感悟宣泄在字里行间。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思想的结晶,是生命的载体。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古典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开拓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 江泽民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文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它们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砺志怡情、明理启智等多种多样的作用。学习古诗赏析是开发智力,丰富词汇,掌握知识,提高语言修养的最好途径。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因而,学习并赏析古诗词意义重大。

4、在这种状况和学习背景下,科学有效的古诗词赏析就具有独特的意义,可以让古诗词学习有效高效。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第斯多惠的观点不言而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品味、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教学生整体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抒情美、想象美和内涵美;放手让学生去体悟语言,感悟语境,共鸣情感,变通想象和比较内容。在课堂上不断创新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互助中给与课堂古典韵味;在沟通交流中养成创新思维的模式;在参与评价中激发创新思维的热情;在感悟、领悟中延伸创新思维的途径,在延伸、拓展中开阔创新思维的天地,让学生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所以,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意义深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实施步骤

1.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结合已有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情况制定问卷,对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行摸底调查,实施改革教学方法之后在进行调查,将两者进行比较,以便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其他的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工作。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整理、分析,充分发掘经验材料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指导接下去的实践研究和推广。

文献资料法:查阅、解读有关文献、着作、教学理论、教学经验等,寻找新思路,确定每阶段的研究方向、步骤。

访谈法:选取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了解改革的效果。

2.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及实施步骤:

1)。技术路线

文献分析--调查现状--实施策略--检验结果--总结分析

2)。 实施步骤

A、准备阶段(20xx.3 - 20xx.4 )

(1)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现状。

(2)成立研究机构,制定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及准备课题开题报告。

(3)教师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4)组员积极参与,明确责任。

B、实施阶段(20xx.4 - 20xx.12)

制定阶段研究方案,总结阶段工作和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及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不断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

(1)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确定具体改革措施及其检验手段。

(2)进行调查问卷及时分析并作相应调整。

(3)聘请高一级学校的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大赛,达到以教促改的目的。

C、总结阶段(20xx.1-20xx.4)

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理性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研究的效果。以研究报告、论文、讲座、课件、公开课等形式向其他年级、其他学校推广。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用随笔的形式阐述激发学生赏析古诗词兴趣的方法。

2、采用教育叙事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可喜变化。

3、用课件(PPT)形式上几节教学公开课,展示研究成果。

4、以论文形式归纳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古诗词赏析》

3、《中学生古诗词学习》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6

课题来源:

学前儿童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学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年来,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愈加重视,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背离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了解一实际现象,我选择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标:

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课题研究可以找出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原因,课题研究最终达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起他们正确的儿童观、育人观、成才观、人才观;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改进学前教育质量,实现还幼儿快乐童年的目的。

意义: 研究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了解这一实际现象并正确的儿童观和人才观,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了解,逐步使自己适应以后工作的状态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内容:

1.调查报告

2.幼儿心理学

3.游戏理论

4.幼儿家庭教育

5.此现象的危害

方法:

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经验介绍法等各种方法展开研究实践。

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主要问题:

1、无实际经验

2、可参考的文献、报告不全面

3、对此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不足

4、可借鉴的实例缺乏

解决方法:

1、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幼儿园实习,为实践创造条件。

2、到网上图书馆查找查阅相关资料。

3、多学习、多读书,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含量。

4、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提供一些可参考性建议。

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

20xx、1-2月 请指导教师检查资料 提出修改意见

20xx、2、15-25日 修改题材 补充查阅资料

20xx、2、25-3、15日 拟开题报告

20xx、3月末 进行第一次修改

20xx、4、15 进行第二次修改 完成初稿一 初稿二

20xx、4月末 进行论文电子文稿排版

20xx、5月 提交论文

20xx、5月中旬 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 示雨、禾林 《家庭教育读本》(幼儿版)宁夏人民出版社 20xx年2月第1版

2.袁爱玲 何秀英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1月第1版

3.蔡国英编着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宁夏人民出版社 10月

4. 张丹 “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幼儿教学研究》 20xx年第9期

5.吴红娟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 《教育科研论坛》 20xx年09期

6.许卓娅 张晖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6月第1版

7.姜勇 庞丽娟 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11月第1版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7

论文题目:教育游戏及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选题意义和背景

在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电脑游戏尤其是电脑网络游戏的盛行,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荒废了学业,同时也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如何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成了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软件市场的不景气,致使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公司都纷纷转移目标,而少数具有战略眼光的开发商则将电脑游戏和教育软件相结合,开发出教育游戏软件以下简称教育游戏。教育游戏的产生,不仅给教育软件市场带来了生机,也给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大家在期待教育游戏还孩子们一片健康的天空、给孩子们一抹成功的喜悦时,也在为教育游戏的应用方式而苦思和摸索。

二、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教育游戏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在国内还属于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几款教育游戏,但因为诸多原因,没有正式大规模地投入应用。因此,关于如何将教育游戏应用到教育中的研究几乎没有。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并借鉴了前人的相关研究,作为本文研究的部分起点,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电脑游戏的教育价值

电脑游戏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娱乐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挑战和激励,让游戏者在激动、刺激和快乐的过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学生玩电脑游戏都是主动的,甚至痴迷的。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电脑游戏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好奇心驱动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高度互动的交流过程,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少和应当追求的。任何一款电脑游戏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第一,电脑游戏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知识含量非常大第二,电脑游戏能促进游戏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给玩家思维带来激荡和挑战;第三,玩电脑游戏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过程第四,玩电脑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电脑游戏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能激发玩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电脑游戏还能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2)教育游戏的开发前景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黄小玉老师和王相东老师等人的研究,教育游戏将是教育软件开发获得新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游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主要的研究和论点有:

第一,将小学的学科知识内容、社会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等与电脑游戏相结合,以教育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开发出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教育游戏。这既是教育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应用效益的好办法。

第二,电脑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平衡,即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并找到“教育”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是教育游戏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瓶颈。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在目前的游戏基础上渗透教育教学的内容,以游戏的可玩性为主,渗透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的熏陶等二是将题库练习和游戏牵强附会地硬性搭配,将“枯燥、强迫”的练习和“愉快、自愿”的游戏硬性捆绑,渗透电脑游戏的游戏性,侧重于教育教学。

第三,教育游戏的策划需要教育教学人员、教育心理专家、教育技术专家、游戏研发人员、小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对于游戏研发人员来讲,他们对教育类题材把握不准,忽视了游戏的知识性和教育性而有的小学老师在自制教育游戏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游戏的理论知识和开发经验,开发出来的产品游戏性不强,走了课件制作的老路,用“游戏”这张外衣来掩盖知识灌输和答题操练的本质。教育游戏的开发,可以在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让一线教师和游戏开发公司进行合作,由一线教师列出学科领域中相关知识点和细节,由教育技术专家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和游戏策略的选择,并让游戏公司负责技术的实现。

(3)教育游戏的作用定位

小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很多种,终身必备的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在学校都以课程尤其是学科课程的形式开设。面对大量的学科知识,班级讲授式教学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无论是教育软件还是教育游戏,都不可能替代学校课堂教育的作用,而只能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于在游戏中学习。目前开发比较多的.教育游戏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科目上,事实上,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育游戏更适合在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其次,任何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教育游戏的形式表达,对于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因此需要我们选择那些适合用游戏方式来表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制作成教育游戏最后,目前学校教育太重视学科和课本知识,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学生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培养。而教育游戏在表现百科知识、社会公德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遵循游戏规则,潜移默化地获得这些知识。考虑到教育游戏开发的现状以及它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形式所具有的优缺点,教育游戏更适合作为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三、参考文献

[1]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王春燕。以游戏的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理论和实践,20xx(5)。

[3]殷亚林,刘延申。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9)。

[4]张胤。游戏者-学习者论电子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价值的发掘及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5)。

[5]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电化教育研究,20xx(1)。

[6]祝智庭,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中国电化教育20xx(4)。

[7]电子游戏理论基础初探。

[8]余胜泉,林君芬。教育信息化(20xx)应用回顾与展望《中国电化教育》,20xx,2.

[9]谢幼如等着。《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0]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游戏化。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8

一、实践中的问题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各级各类专家和一线教师尽管摸索、奋斗、研究了几十年,但是,仍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对于这个难题,我们一线的中学教师能有何作为呢?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问题,便是功德无量的事。当然,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绝非在一朝一夕、仅凭一人之力就能奏效。但是,如果我们每位一线教师若能抓住本校学生的一个问题深入研究,寻求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方法,假以时日,举全国教师之力,效能就十分可观了。

进入新课改半年来,我让高一4班的学生写过几次作文。通过对他们几次作文的分析和比较,我发现他们写作文时存在选材视野不开阔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学生的20xx年10月份的作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我让学生以“不能没有你”这个题目为题写作文,仔细推敲学生的作文,我发现:一、“不能没有你”这个作文题,前面的主语明明没有任何限制,但22位同学(全班共35人)都想当然地把主语定为“我”;二、“不能没有你”这个题目中的“你”,也没有限定是谁或者什么物,但约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在选材时都没跳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这两种现象表明,学生在写作时选材视野不够开阔的问题亟待解决。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拓展作文选材的视野呢?方法当然很多,也有见仁见智之别。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散文的研读指导中,侧重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散文中存在的类比思维的方法,将能帮助学生掌握拓展作文选材视野的一种方法。基于学生的上述情况,我决定以“在中国古代散文研读指导中,拓展高一学生作文选材视野的研究”这个课题作为我研究的重点。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决定以“在中国古代散文研读指导中,拓展高一学生作文选材视野的研究”作为我开展作文教学行动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题概念界定、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概念界定

(1)中国古代散文,是指我国近代以前的、与诗歌、戏剧和小说相对而言的文章,如《过秦论》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等都属于这个范畴。由于研究对象是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所以本课题所涉及的散文主要是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

(2)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研读,这里的研读不是面面俱到的研读,而是侧重分析古人类比思维的方法。

(3)拓展作文选材的视野,是指学生在审题时,启发他们要打破思维定势,同时,不要把思维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而是思考得更深更广。

2、选题的目的

选择本课题,是为了充分利用和深入学习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散文,使学生通过对它们的研读,学习古人类比思维的方法,从而能够拓展自己写作时的选材视野。

3、选题的意义

(1)可以改变高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只讲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的教学传统,将阅读与习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国古代散文中存在的作文教学价值得以体现。

(2)选择本课题,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类比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并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和提升。

(3)由于学会类比这种思维方法还有助于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因而自然也有助于他们在写作时使立意更加深刻。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一,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教材中中国古代散文的学习与赏析,让学生感悟和学习古人的类比思维的方式,并启发学生借助这种思维方法来拓展自己作文选材的视野。

第二,研究的难点

如何缩短学生与古代散文文本的距离,让他们理解类比思维的方法,以及类比思维对于拓展写作思路的作用。

2、理论假设

(1)深入研读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散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类比思维的方法,从而能够使学生作文选材的视野更广阔。

(2)让学生从关注古代散文的字、词、意到思索其类比思维的方式,将能够提升古代散文之于他们的意义和价值。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在中国古代散文的研读指导中,侧重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散文中存在的类比思维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拓展作文选材的视野。就具体做法而言,有如下几个步骤。(1)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让学生初步了解“类比”的概念。(2)通过对《游褒禅山记》的阅读,让学生理解类比思维对于拓展思维视野的作用(思维视野的拓展,是学生作文选材视野拓展的一个重要前提)。(3)通过讲析“割断欲望之绳”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用类比联想拓展作文选材视野的关键。研究对象

43中高一4班学生。

3、本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1)20xx年10月底,为研究的第一阶段,分析学生作文选材视野不开阔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2)11月上旬和中旬,为研究的第二阶段,把《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教材中的)以及《游褒禅山记》(高中教材中的)等文章进行研读,让学生借助课文,理解类比思维、类比联想的概念。

(3)11月下旬,为研究的第三阶段,结合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以“不能没有你”为题,教师讲析用类比思维的方式拓展思路的方法。

(4)12月上旬,为研究的第四阶段,完成学生的后测、公开课等工作,并对这一研究进行反思和展望。

五、课题负责人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

王娟,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43中一级教师,宣武区中语骨干培训3班学员。在任教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崇洋忘本之风焉能再行》这篇文章在20xx年9月获得北京市课改论文二等奖。2、《固本浚源方能使教育事业长青》这篇文章在20xx年9月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试验监控与评价一等奖。3、《究前车之鉴,思前行之策,方能确保前途无忧无惧》这篇文章在20xx年9月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试验监控与评价一等奖。4、《爱之深责之切盼之殷——在高考恢复30周年之际的反思与期盼》这篇文章发表在20xx年第11期的《中国教师》上。5、《殷切期望中国的孩子读〈论语〉》这篇文章于20xx年7月10日发表在《新京报》的C02版上。

六、本课题预期主要阶段性成果

1、结题报告一个

2、学术报告一个

3、公开课一堂

4、相关课件

5、研究日志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9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

开题报告的组成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组成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三、开题报告的写法

1.课题与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基本主张与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4.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5.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0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那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xx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眼下,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我们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指的是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本课题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在此基础上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行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再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发展。

课题研究最终将形成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例说),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案,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案,并将出版一本自主探究研究专著。

目前,课题组经过紧张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了实验班级。课题组一致认为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现正式向市、省申报,争取立项为市、省十五课题。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原则,立足校内资源,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从而深入推进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3名。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三节课后为课外体育活动课,上下午各有5分钟的眼保健操。虽然近几年我们大部分学校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改革和创新,但效果却很不让人理想,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便没有开始时的那种兴趣,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显得有些懒散不积极,即使有活动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三、课题研究依据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体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措施:

1、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体现全面健身,融洽了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部分师生自制。

4、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学校为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课题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二)课题小组成员系一线体育专职教师,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

(四)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六)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9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届至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3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师,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并突显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质,真正引领他们跨进艺术的门槛。由于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凭借直觉和想象的,有的想法甚至脱离现实的原生态。对孩子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思维活动。他们的画应该是天真可爱且随心所欲、幼稚纯朴且无所顾忌的,正是这种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的思维方式无意中契入艺术的本体之中。

然而,现在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内容都只是在机械地临摹他人的作品,留美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模仿和临摹书上的画,就是强迫儿童依从别人的感受,改变自己的感觉,长期以往自己的感觉就会迟钝,丧失了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增加了孩子的挫折感,这时丢掉的不仅仅是能画象的功夫,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否合理?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影响有多大?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就是我本次选题的缘由。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学 示范

研究范围: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课题含义:通过对幼儿绘画活动示范法的探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1、本课题是在我园美术特色教育的基础上生成的,并进一步加深研究,将过去的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美术教法与现今提倡的教师不示范的教法进行选择和再组合,因此具有可行性和发展延续性。

2、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采用的示范法,具体从是否需要教师示范、进行教师示范的时机及教师示范的方法三方面展开。

3、该课题负责教师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所有研究均在新城区北郊教工幼儿园各年龄班中进行。

第一阶段:调研(4月6月)

1、幼儿园美术教学情况摸底;

2、研究任务:听幼儿园常规美术课,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示范画运用情况。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6月8月)

1、收集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

2、研究任务:

(1)分析不同教师、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生成作品的分析;

(2) 关于《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9月11月)

1、运用教学实验,验证不同示范情况下,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表现;

2、研究任务:在少示范或不示范的情况下,运用其他方式进行引导,观察幼儿的接受情况和绘画中的造型表现,体会教学效果。

最后阶段:成果总结(11月12月)

《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对幼儿创造力影响的研究》(暂定)在结题期内完成。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第一阶段:调研

写出阶段调研随笔

第二阶段:资料收集

1、幼儿园常规美术教学中生成的幼儿美术作品和教师示范情况的简要分析。

2、《幼儿园美术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回收情况简单分析。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阶段

生成的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4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从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媒体介绍的大量案例中不难看出,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困惑等是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并且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良好的素质特征,不仅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而且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1、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看,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素质,二是发展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的学科教育面对的是学生全体,故而把心理品质教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其实质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品质。

2、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看,自从提出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地方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实施途径的探索。有的从课程结构入手,有的从教学管理入手,有的从教育评价入手,有的则从教师素质入手等。但人们渐渐发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尝试,素质教育必须进课堂才能落实。同样,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必须进课堂才能真正得到落实。那种把心理教育游离于课堂这个教育阵地地以外的方式既不实际,也不实惠。

3、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看,“矫治与发展并举”是心理教育的必由之路。以着眼少数有问题和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注重补救性行为的“矫治性”工作,虽是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对正常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发挥的“发展性”工作却不能忽视。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在所制订的“中学辅导主任的工作”中就明确指出:“发挥性的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指导是努力对学生成长的有计划的积极的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多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活的、道德的、认识的、审美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这就是说,我们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科教育中去实施,其实质就是要面向全体,注重“发展“,走“矫治与发展并举”的道路。其目标体系是:把矫治学生偏差行为和消除心理问题作为短期目标;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社交适应力等作为中期目标:而把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4、就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实际而言,学生许多心理问题都源于学习问题,尤其是学习心理问题。有的学者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没考虑到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才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心理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直接把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其目的就是要把心理品质教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直接挂钩,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从人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上看,人们通常把心理教育看作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的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心理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分内之事。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文规定,“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6、从培训师资的角度看,在学科教育中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迫使所有学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和心理教育水平。教师负载着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培养下—代的崇高使命,由此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否则,不仅影响自身发展,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

7、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对事物属性及其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素质的含义有多种,现在多指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修养或各方面心理修养的综合表现。这就是说,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我们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科教育的常规课堂中,是有其级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从当前的国内外情况来看,目前普遍的误解是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为了把学生转化成符合教学的学生,而很多教学行为本身又存在着各种各样违背以人为本的事实。长期以来,很多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对某类问题学生的研究上,还没弄清学生到底有没有问题,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与教师的素质有什么关系,就把一些学生归为另类,对他们另眼相看,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矫正措施,这本身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开展教师素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本课题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课题界定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心理入手,运用心理学理论,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提高适应和生存能力,并针对我们发现的小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行为,进行引导、转化和调治,以达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性心理全面、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面对的课题。怎样在小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要目标。“教师素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探索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易于被小学生接受并为小学生所喜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径。研究本课题的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国家法律、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以及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进行探索和研究的。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分为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两部分:主体工程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发展”,辅助工程的价值取向着眼于“矫治”,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主体工程包括:

1、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研究。学科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特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心理交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学习生活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有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心理环境,也有消极、冷漠、沉闷的心理环境。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科学家们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积极性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只发挥20%。因此,只有营造协调、融洽的心理气氛,才能激起相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2、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策略研究。每个学科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心理品质的因子,但如果一开始就在所有学科中全面展开,这显然既不实际,也不科学。语文学科本身就是“语言性”、“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等的包容体,换句话说,语文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反应,本身就是人性的张扬及个性心理品质的折射。所以,我们决定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探索学科(所有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的方法、策略、途径等。具体说,就是重点放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其他学科参照研究。当实验取得一定实效后,再逐步辐射和规范其他学科。这样,既能为其他学科摸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前路,又解决了师资培上的难题。

3、.学科教育实施心理品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可谓异彩纷呈。但正如美国教育家埃根等人在其所著《教师的策略》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合于所有教学情景的模式或结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的策略相适应,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由于我们在学科教育的常规课堂教学中纳入了心理品质教育这一特定因素,故而必须重新构建一种能把学科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4、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的提高研究。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的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上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要实施心理品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然是很艰难的。为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的教师。其基本思路是由少数骨干带动某一学科(语文)教师,再由某一学科(语文)教师带动其他学科教师,从而产生一种油浸纸巾的效果,即“点———片———面”的培训模式。

辅助工程主要包括:

5、心理活动课研究。心理活动课与常规活动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相同点是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行为的活动尝试中去感悟与体验。所不同的是,常规活动课的内容及范畴要广些,而心理活动课则把目标集中指向心理规律的探索和心理品质的提高这一点上。关于心理活动课的研究,兄弟学校已经总结了不少成功经验,我们在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校、本地区的新路子。

6、校园心育环境的建设研究。我们说的校园心育环境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广播”、“心理咨询导报”等侧重于心理矫治和补救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五、实验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

1、文献研究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同一课题的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方法,调查“隔代教育”下的生对自主需求、追求的心理现状和潜能发展的可能性,总结筛选有利于该课题研究的经验、方法,为构建课题研究提供经验性原型和基础。

3、实验研究法:从该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假设出发,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成功地操纵自变量,科学地观察因变量,开展课题实验,检验理论构想,丰富课题研究模式。

4、行动研究法:一切为了行动,为了行动的一切。课题研究价值的取向取决于学生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心理旨在激发追求自主的意念,自主意念的激发又旨在学生行动的催化。行动结果是检测课题绩效的主谈话法、咨询法、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9~20xx.12)组织有关成员学习理论,参加培训;设计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做好各项测试,申报立项。

2、实验阶段:(20xx.1~20xx.9) 进行课题方案的论证。制定阶段实施计划。围绕计划全面展开实验研究。举办阶段报告会。

3、总结阶段(20xx.9~20xx.12)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实验报告,举办结题报告会。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15

张瑜《努力探索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XX(18)

程建平《发掘有效载体 讲求德育实效》安徽教育XX(4)

马超《20世纪90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研究新进展》上海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版)XX(1)

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XX(1)

檀传宝《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XX年第2期

10)程胜《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江西教育科研XX(4)

11)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XX(5)

12)杨启亮《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教育发展研究XX(9)

13)詹万生《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教育研究XX(9)

第四篇:教育开题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15篇

教育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探究

课题类别 河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课题承担人 刘xx

所在单位 xx县xx中心校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xx年6月8日,在宣化县赵川中心校多媒体教室,我所承担的课题举行开题活动。评议专家是来自我们乡镇镇中的王风英老师,同时参加开题活动的人员有我校的领导和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所有成员。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前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县教科所、教研室一直以来对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对我校教科研工作的认可和信任表示感谢!

我校申报的“农村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探究”课题已立项为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之后我们课题组成员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一线发现的问题,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深入的思考,对宣化县12所学校的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做了初步调查,把我县的赵川小学作为实验试点学校,在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条件下,我们决定举行开题。

正文

1、课题的提出

①课题提出的背景

河北省张家口市是一座山城,农村小学居多,学生的学前教育情况不一致,有一部分是在镇上上的幼儿园和学前班,有一部分则是在乡下上的学前班,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上小学之后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孩子在说话和写话的时候更明显。口头方言和书面用语往往相差甚远,有的连一个准确的字和一句通顺的话都说不上来,写起话来更是让人看了哭笑不得,这给以后的中高年级写作埋下了隐患。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写作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然而,作为基础的低年级写话训练与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相比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农村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农村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与教师评语的研究”这一课题,以赵川中心校为试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习惯,阅读习惯,注重教师在写话教学中评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消除学生对写话产生的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提高学生的写话质量。 ②国内外研究情况

国内外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对比研究,很多人都在研究低年级作文教学,并且展示了很多成果,但是很少有人在研究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时候,重视教师评语的研究。

③课题研究的价值

a、理论价值

课程标准对低年级作文的要求定义为: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低年级作文的写作范围,写作要求。我们不能忽视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放弃低年级对学生进行作文辅导的教学任务。

低年级孩子的认识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刚入学的孩子,一方面积累的字词不多,生活经验贫乏;另一方面,却又渴望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目前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这对作文教学的起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B、实践价值

为了降低中高年级作文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我觉得应从学生的“写话”入手。作为低年级的学生,除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模仿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说话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说话习惯,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大胆地说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我希望以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为契机,重视教师评语在写话教学中的作用,真正从实质上丰富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孩子们对写话不怵、不惧。

2、课题的界定

①“写话”:是学生看一幅图或者是看到一个环境或场面,学生写出的几句或一段话,如果有能力可以写成简短的作文。

②“低年级”:我们根据我们宣化县的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确定为一、二、三年级学生。

3、课题的研究

①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以人为本原则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写话教学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写话中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使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整合原则 教师应重视语文课与艺术课等课程的融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写话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写话素材,锻炼写话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 写话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小步子快节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4、兴趣激励原则 兴趣是学生写话的主动力。教师应不断地研读自己的教师评语,鼓励和表扬,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促使他们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动机,做到乐于写话。

②课题研究的目标

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达到新课标中的写话要求,让孩子愿意写话,喜爱写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学生将来的习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2、通过研究和实践,规范教师在写话教学中的评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通过研究和实践,达到小学低年级语言训练的要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与事,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提高口头表达和写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努力探索一条低年级作文教学模式和策略。

5、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低年级的写话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③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从说到写。通过阅读,口语交际、看图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使学生从说到写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

2、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评语的研究,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3、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片段,引导学生写出真实的内容。

4、好词佳句的积累。

5、标点和行款的学习。

④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运用在第二阶段,调查张家口部分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写话题目的感受和写话教学现状。

2、个案收集法,主要运用在第三阶段,收集教学案例,教师评语,学生习作。

3、文献研究法,贯穿于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随时研读文献,丰富自己的研究资料。

⑤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从20xx年1月-20xx年12月,分四阶段进行。

1、准备申报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在此阶段,认真选题,申报课题;组织成立课题实验小组,研读有关文献资料。刘亚军撰写课题研究计划,每个实验教师写出本人具体的研究计划。刘贵通过调查问卷对实验学校学生低年级写话学习的现状调查,并撰写跳查报告。整理低年级学生期末成绩,以便以后对比。

2、准备开题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成立机构,研读文献,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制定实施方案。前期调查分析,为课题开题做准备。刘亚军做开题报告,每个实验教师写出学习笔记。

3、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

根据实施方案进行研究,调查情况,积累资料,研读文献,解决研究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做好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并及时收集相关资料,不断巩固“阶段性成果”,提出下阶段研究目标及操作方法,撰写研究心得、读书笔记和相关论文,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课堂教学评比并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每个实验教师至少写出一篇有关的论文在县内学习。每人准备一节写话教学课堂实录。

4、总结阶段:20xx年1月-12月

根据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总结,整理汇编,完成报告,汇总相关论文、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学生习作等,进行成果展示,接受上级专家评估,准备结题。通过调查问卷对实验小学学生再次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将低年级的期末语文成绩与实验前的成绩进行对比。

对理论、实践进行总结,最后写出结题报告。

⑥课题预期成果

1、张家口市部分农村低年级学生对写话题目的感受调查报告

2、课题研究心得

3、课题研究个案集,教师评语集

4、教学反思

5、读书笔记

6、学生习作

7、学生习作集,教师评语集

8、相关论文

9、结题报告

⑦有效的组织保障

1、参与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队伍是学校中的骨干教师,思想意识高,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业务素质过硬,有较多的教育科研经验,对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和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些都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2、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主持人刘亚军和唐燕研究的市级课题《预防和矫正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在20xx年底顺利结题并获成果二等奖。同年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主要参加成员中唐燕参加了已结题的市级课题《预防和矫正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研究工作,县级课题《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模式的建立》进入结题总结阶段,现主持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周建英参加了市级课题《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研究工作,(该课题正在结题)她参加研究的县级课题《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模式的建立》进入结题总结阶段,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正在研究。梁燕主持研究的市级课题《提高农村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研究》的研究进入结题阶段。“十一五”期间我校教科研取得了可喜得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我校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学校今年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育和教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的图书室、多媒体教师组成了专门的课题服务小组,图书藏量丰富,为教师们查阅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4、学校这几年发展迅速,“请进来,走出去”是我校教师进行培训的好途径,每年都有大量的教师参加培训。

⑧实验教师组内分工

1、课题组研究组长:刘亚军

负责研究实施过程中对课题研究方向、计划、内容的局部调整。

2、课题组成员:

⑴班主任教师:周建英、路雅平、梁燕、王锐刚、茹永涛、王瑞负责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整理、综合分析、集体辅导等。

⑵唐燕:组织进行教研活动,做好材料收集。

⑶谷瑞华:负责各位老师写出相关的论文。

⑷刘贵:通过问卷调查对实验学校学生学习状况再次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将学生的期末写话成绩与实验前的成绩进行对比。

⑸陈美清:对学生习作进行收集整理。

结语

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课题组成员将活跃在语文课堂,进行深入地探索和改革,继续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以感谢一直支持和帮助我们的领导。总之,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努力在教科研方面做出新的成绩!

教育开题报告2

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而较强的自信心又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挑战困难,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基础,所以在人格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迫在眉睫。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50%左右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缺乏学习自信心,他们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意见,不能主动地去思考,不敢大胆地去尝试,不敢确定较高的学习目标,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鉴于上述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人格教育中自信心培养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人格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较快地以自信的心态融入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中。

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并揭示一个具有较强自信心的学生,其心理品质的具体内容及表现。

总结提炼,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本校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操作模式。

客观揭示当前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中自信品质自主建构的策略,以促进前两个目标的实现,并为自信心品质培养提供借鉴。

着眼全体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使学生自信起来,自主起来,自能起来,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成为适应社会的强者。

研究的内容:

目前小学生公民人格自信现状调查。

目前小学生人格自信教育的主要措施及效果调查,现状成因分析。

加强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中自信培养的对策研究。

我们想从两个层面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培养。一个是教育者的自信对学生的影响几率研究。第二是学生层面自信教育。

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以为,自信作为一个人的心理品质,或者说是一种人格特征,它的形成当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最终决定自信水平高低的必然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只是条件,主体内部的诸如:自我效能感,自我归因,自我期待,信念等等,才是直接的决定因素。外因也只能通过内因起影响作用。而个体的内因是有差异的。对儿童来说,他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但一个人的自信如果总是依赖于外力,靠他人的鼓励,认可来支撑,那么,其自信力也不可能是长久的。自信的碑石终久会倒塌的。只有当他从内部获得了支持力,才可能会竖立起自信之碑。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自信品质形成的主体内部因素及作用机制有哪些,是怎样起作用的?个体自信品质建构中的主要环节是什么?个体的内因与教育环境提供的外因是如何交互作用的?这些方面都没有深层次的研究成果。而对于上述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以为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品质并维持自信,是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意义的。所以,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基本答案。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客观认识当前小学生公民人格中自信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构成,同时在现状与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实践中可供操作的对策建议,为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提供可行性路径。

课题研究的方法 :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 目标 实践 反思 总结 的过程展开研究。

所有研究内容在实施过程十均是同步进行的,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目标个有侧重。

预期的目标和结果以及创新之处 :

最新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最新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1)通过研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信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能正确了解自己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种差异,树立学习自信心。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发奋学习,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3)教育者的自信的表现对学生的榜样作用的凸显。学生层面自信教育培养的策略。

教育开题报告3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从初中数学中的建立数轴,就建立起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之后又建立起了两维直角坐标系,到高中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从最初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两条直线交点的关系扩充到高中数学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等等一系列的抽象问题,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成为连接抽象问题与具体问题之间的纽带。再将向量移到直角坐标系中去研究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用“数”来解决空间问题。高中数学中解析几何包括直线、曲线、圆、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都是基于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来解决的。包括三角函数、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问题都离不开“数”与“形”的结合。甚至一些集合问题和不等式的解决过程都涉及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说数形结合这一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当中,作为一名即将走上高中数学课堂的准老师,理清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这一思路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了其代数含义,又解释了其几何意义,使得相对简单的数量关系与较为抽象复杂的空间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当然,数学结合在其它学科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培养好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1。大致理清中学数学中“数”与“形”相结合这一线索,如果自己高三数学是一名高三数学教师将如何引领学生通过这一线索来展开复习。

2。分析20xx年高考数学中出现的典型的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争取使之成为今后自己在中学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甚至可以成为其他数学教师借鉴的的高数学复习资料。

3。给出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学到中不同老师关于讲解这一类题目时所采取的授课方式给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以备在今后教学中亲身实践。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1。先过一遍初中和高中(人教版)的数学课本,进行知识点的整理和提炼;

2。去图书馆和书店查阅资料,收集关于中学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

3。请导师指点与审批,找出文中的错误与不足;

4。审批后修改,改正原文中的错误,补充原文中的不足;

5。再次与导师讨论、修改,使之成为一篇合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3。15。——3。20。过一遍中学数学课本(人教版),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3。21。——3。31。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相关高考题目,记录引入题目的出处;

4。01 ——4。10写成论文初稿,请导师指正;

4。11——4。20按导师的指正进行修改,并与同学进行探讨。再次请导师指正;

4。21——完成:不断将论文进行修正,使之合格为止

教育开题报告4

一、课题名称

通过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促进智障儿童的智力开发

二、课题界定

在武夷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中,目前主要的教育对象是智力残疾或多重残疾的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康复活动中,他们很难主动的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育教学康复活动中来,常常表现为缺少兴趣,没有激情,无精打采,性情冲动,不良行为的体现等等。就康复效果而言,也是收效甚微,如何帮助中重度智障儿童强化记忆,提升能力;如何使康复教育效果最大化等等问题困扰着我们,成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头病。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断完善,添置了智力、心理测试筛查仪器,体感互动仪器,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语言功能检测处理系统,多媒体设备等等。我校还与武夷学院携手科研多年,拥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

周仁来说:“刷新是工作记忆一个重要的中央执行成分,主要功能是监控输入信息,用与当前任务相关较大的新信息来替换与当前任务联系不大的旧信息,以不断对记忆中的内容进行修正。通过训练工作记忆提高流体智力为该领域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本研究希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等方式激发起孩子们对参与到特殊教育康复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特殊教育康复质量,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流体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结合本校特点,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教育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在我校实验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工作呈现多样化,不断的通过工作记忆来刷新功能的训练,以帮助特殊儿童的流体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在普通小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研究做的比较多,并取得丰硕成果,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在特殊教育方面论证不足,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近年来特教逐步被更加重视,医教结合将是主流,智力潜能开发不容忽视。

四、课题研究背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周仁来表示,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工作记忆的功能,探索人类认知活动和认知神经的可塑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教育领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研究也可以为儿童智力开发,特殊儿童的治疗、干预和教育辅导提供有效的帮助。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说:“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研究可以为特殊儿童(如学习障碍儿童、多动症儿童)的治疗、干预和教育辅导提供有效的帮助;也可以为工作记忆缺陷个体(如认知老化个体)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有效的训练工具;对于人类认知活动与大脑神经可塑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断完善,添置了智力、心理测试筛查仪器,体感互动仪器,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语言功能检测处理系统,多媒体设备等等。我校还与武夷学院携手科研多年,拥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知识经验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我们将结合前沿理论知识经验和已有的技术能力进行实践研究,以便更好的帮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工作记忆训练,提高流体智力,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帮助学生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言语、语言能力的提升。

(3)、帮助学生进行行为缺陷的矫正。

(4)、帮助提升特殊儿童的流体智力。

(5)、通过此项研究,促进特殊教育工作者与特殊教育对象感情的交流。

(二)、研究的内容:

(1)、融合信息技术,有效开展生活适应课程。

(2)、通过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帮助提升特殊儿童的流体智力。

(3)、在教育康复课程中,有效的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行为的矫正

六、实施方案(说明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比较法和分析法。为 “融合信息技术后,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进行研究。

(1)、借助医院测试证明和我校心理、智力测试筛查测试仪器为课题研究收集第一手参考数据,为课题进行分析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即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个案辅导”等教学环节进行探讨研究,以便找出优劣,进而改进、完善特殊教育康复活动。

(3)、比较法:是通过对本课题活动开展的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研究者对研究现象的认知。

(4)、分析法:通过对本课题研究对象行为问题的原因或结果进行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7月—9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申报、制定实施方案等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12月)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医学证明资料及进行相关筛查测试工作,确定实验对象。

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具体步骤如下:

(1)、(20xx年1月—20xx年3月)为课题组试验、求证阶段。按照新的教学设计导向进行实践。

(2)、(20xx年4月—20xx年2月)为课题完善、推广阶段。组织中期评估,撰写中期评估报告,并根据中期评估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结题阶段。学科课题组写成结题报告、材料自查、整理,做好结题工作。

七、研究队伍

本课题研究队伍由新丰小学3位教师组成,共同承担研究任务。

课题主持人:何煦儿(武夷山市新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参加人员:陈珉(新丰小学副校长)、梅霞莉(武夷山市新丰小学财务)

具体分工:何煦儿操作实施,陈珉信息技术指导,梅霞莉收集整理资料

八、预期成果

1、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研实效。

2、案例展示(何煦儿)。

3、研究论文(何煦儿、陈珉、梅霞莉)。

4、课题研究总结性报告(何煦儿、陈珉、梅霞莉)。

教育开题报告5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意义,阐述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存在的影响,增强教师提高个人特长素质的意识。让家长了解到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性格塑造有正面影响,打破家长只重视孩子考试成绩的旧观念,让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成长。

意义:

在教师个人特长的熏陶下,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特长学习过程中,磨练小学生的意志,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交际能力。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让小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融入到校园之外的生活圈,体验生活,开拓小学生的眼界,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更健全的成长,充分实现教师有价值的“教”和学生有价值的“学”。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现状:

目前,国内外开设了许多特长培训班,但这些班级几乎都是一些在校外开办的私立班级,没有把特长学习和学校里的书面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实现小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里有特长的教师很少,而且具有的特长比较单一,或者大多数有特长的教师只注重按时授予关于特长的基础知识,不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来发现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一些小学生对特长所具有的天赋被抹杀,或者一些小学生的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地把家长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去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特长的兴趣激发和培养不能与学校课本知识的教学有机结合,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特长对小学生的影响,一个身心健康、活泼的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接纳和理解教师授予的课本知识,促进其发展,而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不够全面,不够成熟。

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各类特长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对沿海城市较落后的小城市,并且得到逐步的完善,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将会从生活中影响到家长只注重孩子分数的看法,从而又进一步推动特长文化的大量普及。当今学生的特长学习更加丰富、高质量、多元化,改变了以往单一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小学教师,后一代的小学教师将会是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教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2、特长培养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3、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学习。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1、如何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

a.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b.利用课堂提问、课堂交流。

2、怎样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特长的价值:

a.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b.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外参加比较大型的比赛。

c.给一些特长比较突出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激励每个学生不断进取。

3、为什么特长学习会有利于其他学习:

a.特长学习磨练人的意志,让学生养成做事不半途而废的良好习惯。

b.特长学习在潜意识中,能让学生塑造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交际能力。

c.在长期的演出、比赛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具备的工作条件:

有:图书馆(书籍、学报)、网络、与论文相关的文献等等。

解决的办法:

1、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查阅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2、积累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对查阅文献资料和知识进行整合等,并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本研究。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XX年6月—XX年8月 选定论文写作方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 文献、拟定论文题目

第二阶段:XX年9月1日—XX年10月8日 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XX年10月9日—XX年11月28日 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XX年12月1日—1月30日 修改定稿

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郭成,陈红.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09).

[2] 林雄. 从建构主义看当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j]. 新课程(小学), XX,(z1).

[3] 魏永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XX,(05).

[4] 单清水.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现象与思考[j]. 科教文汇(下半月),XX,(05).

[5] 叶婷. 创设学习情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 浙江教育科学,XX,(03).

[6] 王贞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XX,(04).

[7] 叶连国. 探究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XX,(05).

教育开题报告6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雷蒙·特鲁松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一篇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二篇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 13-16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6-32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16-17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7-2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3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30-32

第二章 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 32-50

第一节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节 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节 失败的教师与父亲 41-44

第四节 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 50-69

第一节 《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 50-53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 53-56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 56-59

第四节 科学之本质 59-62

第五节 科学的六种败坏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 69-103

第一节 《论不平等》的由来 70-73

第二节 自然法 73-76

第三节 卢梭的人类学研究 76-80

第四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 80-97

第五节 文明教化的诞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地位 103-106

第二节 教育的两种来源:自然与社会 106-109

第三节 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 109-112

第四节 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 119-137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 119-123

第二节 谁是爱弥儿? 123-126

第三节 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 126-128

第四节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 128-132

第五节 《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132-137

第七章 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 137-147

第一节 《爱弥儿》的现代道路 137-140

第二节 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 140-142

第三节 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152-153

致谢 153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4]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6]卢梭.忏悔录[M].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

[7]卢梭.新爱洛漪丝[M].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xx.

[9]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0]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2]卢梭.致博蒙书[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3]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14]卢梭.山中来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5]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M].吴克峰、胡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xx.

[16]卢梭.文学与道德杂篇[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7]卢梭.卢梭自选书信集[M].刘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8]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9]凯利.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M].黄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1]列奥 施特劳斯、约瑟夫 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奥 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3]列奥 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xx.

[24]列奥 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5]列奥 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6]列奥 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7]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增订版)[M].张辉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8]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占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9]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0]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教育开题报告7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

一、题目来源、选题的实际(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该题目来源于指导教师的调研题目。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热情洋溢、兴趣广泛,却缺乏毅力;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渴望独立自立,却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摆脱幼稚、分清好坏。孩子们的这些不稳定的个性与含糊的观念如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事物所引诱。

因此,孩子们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给予全方位的教育,而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做父母的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适时对孩子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便能引导他们迈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与学校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侧重于健康的心理的培养。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包括父母和其他长辈)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即使在相同的家庭条件下,由于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同,其效果也不同。因而怎样选择一种适当的教育方式就成为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

写作大纲:

前言

绪论

§1理论知识导论

§2.1调查背景

§2.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3问卷内容

§2.4调查对象

§2.5调查方法

§2.6调查结果与分析

§3 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4 总结

四、本选题的实施方案及写作进度计划

针对我实习的班级,我打算以这个班级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的与生活,从而来定位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为此,我决定采用问卷的形式来调研。具体步骤如下:

1)先做一些社会调查,初步制定问卷内容;

2)联系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与他们共同探讨问卷内容;

3)反复修改问卷以达到想了解的最佳答案;

4)联系愿意我们配合的学校,通过学校发放问卷给学生;

5)回收问卷并仔细研究作出总结性结论

1.20xx年9月10日——20xx年10月10日,查阅资料,确定自己所选的题目,然后根据 自己选的题目去研读经典型的论文

2.20xx年1O月10日——20xx年10月22日,把自己所选的题目交给指导老师,让老师 来参考下所选论文题目,根据指导老师给的一些论文网站,去精读博士硕士论文。

3.20xx年10月22日——20xx年11月16日,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和自己所研读的一些 论文,完成开题报告。

4.20xx年11月17日——20xx年2月10日,进行论文的撰写,并完成初稿和电子稿,上 交指导教师批阅。

5.20xx年2月11日——20xx年3月26日,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撰写 论文,并完成二稿和电子稿,上交指导教师进一步批阅。

6.20xx年3月27日——20xx年5月20日,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并完成定稿和电 子稿,上交指导教师进行评分和写出评语,上交院答辩委员会。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吴奇程 袁元,《家庭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

2、刘超平,《作最好的父母》,东方出版社20xx年11月

3、晨曦,《斯宾塞得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8月

4、萧斌臣,《读懂孩子》,新华出版社20xx年4月

教育开题报告8

体育教育舞蹈是一项融神韵美、礼仪美、造型美、服饰美、形态美、音乐美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参与可能的运动项目,因此培养女生的气质可以从体育舞蹈抓起。

一、什么是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摩登舞和拉丁舞,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二、体育舞蹈在气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气质包含了仪表、服饰、谈吐、举止、待人接物、积极的心态、自信与亲和力、美好形象、魅力展现、个人修养、教养熏陶、期望管理、控制情绪、形体训练、化妆、礼仪、职场修炼与职业生涯设计等。那么,体育舞蹈的在培养学生气质中占了什么位置呢?

1.通过训练塑造女生良好的体型。良好的身体形态是形成一个人气质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舞蹈训练中,要求学生能够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沉肩、膝放松、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使整个身体呈舒展、挺拔、优雅、大方的姿态,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舞蹈的练习,使身体形态得到改善,从而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与修养,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现在的学生都会崇拜明星,为什么呢?他们长的漂亮,身材好,气场强大,吸引人的眼球,但是他们的气质不是天生的,还是在不断的练习中打造出来的。在体育舞蹈的练习当中,每个定位动作的控制和柔韧协调的控制,都可以使肌肉中的肌纤维校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等。教师可以针对女生的生理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形成很优美的体型。

2.体育舞蹈中融入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音乐能授予人们良好的气质,一些结合历代音乐家的心血而成的曲调优美的音乐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专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听那些美好的音乐的同时,学生的心灵也同时受到了洗涤,听着静静流淌着的音乐,或者是一些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教会学生都能够在心里默默的打拍,紧紧抓住它们的节奏感,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想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3.体育舞蹈培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育舞蹈是综合性、艺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当今社会强调创新,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迫在眉睫,体育课堂再也不仅仅是以老师为主导,更多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因此可以根据学校的现有体育环境、设施,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将体育舞蹈活动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进行拓展。从中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创编、教学、组织、表演、交往、竞争等体育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挖掘潜能,开动脑筋,不断创新,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也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由于女生的生理特点比较羞涩,放不开,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舞步,动作套路,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自如地去跳舞,而不是像个机器人一样机械的面无表情地重复动作。在我的课堂当中,要求学生对着镜子跳舞,不仅仅只是记住舞步,还要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动作的连贯性和柔和性,始终提醒自己记得笑容,强调在体育舞蹈中微笑是自信的标示。

体育舞蹈培养女生气质的优势所在

三、利用多方面的元素学习体育舞蹈,培养学生独特气质

每个人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共同体,怎样去培养每个学生的气质与特点,还需要多方面的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教师应不断推敲与揣摩,引导学生完善自我个性,挖掘自我潜能,找出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形成自我个性的气质特点。以下是我从我的课堂中总结的几个方法。

1.各种器械相结合。当多数学生在体育舞蹈的学习中掌握得比较完美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器械与体育舞蹈相结合,找出每个人的喜好以及擅长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去研究。如我们啦啦操的花球,或者艺术体操的彩绳,还有我们呼啦圈,自编器械等等学生自己选择运用到我们的体育舞蹈套路中,自我想象,自我创编,使每个人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2.利用各种形式以及各国各名族特色编创动作。我们可以将体育舞蹈与各国的人土风情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也让学生学习了各国的文化,一举两得(如将体育舞蹈融入到歌剧、电影、小品,还有现在盛行的微电影当中去)。也可以根据其他国家的名族特色舞或者盛行的舞蹈相结合(如大家熟能惯耳的街舞、现代舞、芭蕾舞等,还有大家不是太熟悉的吉卜赛舞、霍达舞等等一些名族舞),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更高的心灵洗礼,从而对气质的培养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3.利用竞赛、表演、展示的方式。体育运动既具有运动性,又具有观赏性,如有只有学习,没有比赛,那么还是空洞的。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能力时,教师可以利用竞赛、表演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比赛与表演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了,争取了,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输赢,那么我们就是赢了,有了这样心态,我们更加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另外舞台上的表现使我们具备了一个演员该有的气质,优美、自信、可爱。

总之,气质的培养很重要,女生的气质修炼需要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那么我们作为体育老师应该认真思考,怎样将我们现有的知识与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有机结合,更好地把体育舞蹈融入我们的教学当中。

教育开题报告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的加快,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1、留守儿童家长对教育认识的肤浅。 教育本身是一种高回报的生产性投资,而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教育是一种只赔不赚的消费性投资,从而不愿投资或拒绝投资。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与人事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相对于农村“高昂的”高等教育与动辄会破的“铁饭碗”让他们对“从学前景”不太乐观。

2、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严重。

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是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亲友照顾。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年龄差距较大,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以文盲半文盲居多,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难以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往往是重“养”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发展。

3、留守儿童的学习不容乐观。

在这些学生中,有的对学习持消极、被动、厌恶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形成了惧学心理,体现在学习习惯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规范,不遵守基本的学习规律,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这些小时候的弊病长大后往往就成了一个人的能力问题,影响着人的一生。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结合留守儿童的现有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研究计划,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习习惯。

2、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3、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教水平,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学习的发展。完善家长和亲子沟通的方式,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形成全家校齐抓共管的格局。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量。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从乌沙镇小学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及学习习惯现状,分析、筛选有价值信息,找出对他们学习习惯影响的普遍性问题。揭示家庭教育与学习习惯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的内在联系,构建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学习习惯指导模式,改善家庭教育模式,明确学习的目标,探索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的方式和方法。为构建理想的“留守儿童”的指导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研究势必为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实践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标准日益提高。能适应现代与将来社会的人才,必须是能够自主学习、具有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等良好学习品质的人。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习习惯现状,有针对性地改进家庭教育观念、学法,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无疑是留守儿童、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众望所归。本课题的研究将对农村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实现终身学习,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三、课题的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的儿童。留守儿童的概念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中的儿童。本课题研究的是生活在农村,现在校的小学生。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观念淡薄,隔代教育严重,重“养”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造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此次调查研究是通过对乌沙镇小学“留守儿童”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结合留守儿童的现有学习习惯,通过应用研究的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研究。从而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现状,促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全面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对于广大少年儿童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

2、终身学习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和持续变化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社会。现代社会的文盲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学会自主学习,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作基础。

3、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

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让作为社会生活群体的人敬业、乐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社会,用宽阔的胸襟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用学习和研究的思想来引导自己。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乌沙镇小学留守儿童数量调查分析

2、乌沙镇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

3、乌沙镇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的调查分析 4、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 5、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以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法、对比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选取“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跟踪、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主要用于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2、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影响的看法以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习习惯状况进行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表现。

3、经验总结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

进人们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摸索出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家庭教育情况和学习习惯的方法,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1、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文杰同志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充分发挥“五老”的引领作用,邀请有关离退休干部作为我校的科研顾问,定期来我校作课题研究指导,少走弯路,保证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5、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保证研究工作的开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各位课题组成员,本课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只要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我们一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在20xx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形成丰富的、可操作性强的、值得推广的成果,为我校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教育和教研教改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八、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xx年9月到20xx年6月实验准备阶段:1、成立研究组。2、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3、确立子课题。4、制定研究方案。5、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6月到20xx年9月实验实施探究阶段: 1、调查研究

(1)研究目标:深入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及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现状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及重要性,认清不同层次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特点及差异,探索转变“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的可行性研究途径,初步构建“留守儿童”学习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和学习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与座谈; (3)内容与步骤:

①编制问卷:为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及学习习惯的影响,课题组将参考有关资料编制问卷,然后邀请部分专家、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②展开调查:

A、对乌沙镇小学在校留守儿童实施调查; B、对乌沙镇小学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

C、利用家长会对乌沙镇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③调查结果处理: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因素分析法提炼更科学的学习品质结构,写出调查报告,初步设定转变“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的实施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学习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和学习管理、评价体系。

2、个案研究

研究目标:构建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指导模型假设,提出教育干预措施假设,通过班主任老师、课任老师和同学互助小组的学习互帮活动,逐步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逐步完善家庭支持系统;让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建立乌沙镇小学五年级部分“留守儿童”个案。

3、子课题中期管理:

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检查进展,探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逐步完善“留守儿童”学习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和“留守儿童”学习管理和评价体制。

4、再现实证研究:进行第二次后测,分析实验结果,再次检查、修正一期实验成果。 5、形成比较完善的“留守儿童”学习支持系统、家庭支持系统;建立比较完善的“留守儿童”学习管理和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20xx年9月到20xx年6月总结结题阶段: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调整充实研究计划。实践、总结,提升,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结题,撰写出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影响的原因。

2、撰写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论文 3、构建出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培养的模式 4、构建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模式

5、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教育开题报告10

一、选题的意义

人的最初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古有“曾子杀猪”、“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外有苏霍姆林斯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的,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可见家庭教育责任意义重大。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谈到:“所以,上帝既已将这种责任交托给父母,他们就应明智地承担起来并应备加勤勉地把一切属于知识和敬畏上帝的事灌输到儿童们脆弱的心灵之中;应当殷勤教育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责任十分重大。

责任在社会学是这么解释的:责任是一个人不得不做的事或一个人必须承当的事情。分为三种,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学习责任。 人要有责任,要对家庭、社会、人民和自己都负有责任。那么要孩子有责任,家庭的教育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教育,《辞海》是这样定义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在中国,虽然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任务主要由学校承担,但家庭仍是教育的主要阵地,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教师”,家长与教师密切配合,统一教育影响,能使儿童、青少年在德、智、体几方面都获得发展。

《教育大辞典》对“家庭教育”的界定指出: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者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本文所论及的“家庭教育”主要指父母及暂时监护人对儿女的教育。

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也就是说家长有家庭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想尽一切办法促进子女成才。专家学者们也纷纷撰文、著述探讨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师徒引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实践走向更科学、更合理的轨道。但大多数人只注意到了那些“作为”的家长,即:愿意并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但由于对家庭教育责任认识模糊,甚至与学校教育责任相混淆,因而出现了家庭教育实践操作中的种种问题:而人们忽略了那些“不作为”的家长,即不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或者以某种形式代行家庭教育责任的现象,即:家庭教育责任异化现象,

从而导致由于亲子教育的缺失,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产生了种种问题行为,甚至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现象。

“家庭似第一道染缸。”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我有义务让学生家长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在对家庭教育责任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家长家庭教育责任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在理论上,对家庭教育责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理论建构;在实践上,用有力的理论与事实证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责任观;在措施上,根据以上调查依据和中外比较提出较为科学的、可操作的建议。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

(一)基于以上的选题意义,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家庭教育责任的概念与内涵

2.现代家庭教育责任存在问题

3.正确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责任观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家庭是最长久的教育场所,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为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无论从学科建设方面看,还是从其社会作用看,家庭教育责任都是繁重的。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没有承担好家庭教育责任,缺乏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整个社会也欠缺实施家庭教育的氛围,有些家长甚至将家庭教育责任异化,转嫁给寄宿学校,,认为把孩子寄宿在学校就已经承担了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接下来的就是学校的责任;另外,有些家长还把家庭教育责任转嫁给家庭教师、保姆、祖辈,本文主要阐释家庭责任教育的真正概念与内涵,通过调查研究,针对现在家庭教育责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责任观。

三、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思路)

(一)研究步骤

1.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研究题目。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知识结构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2.看过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文献,整理资料和观点,撰写文献综述。

3.分析、整理所获材料,完善自己的观点、思路,撰写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确定论文的框架。

4.翻译外文资料。

5.完成论文初稿。

6.根据指导老师建议修改、完善论文。

7.完成论文全部内容、定稿。

(二)研究方法及措施

1.文献法: 为确保本文研究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进行本文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广泛大量地浏览了大量期刊以及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并详细阅读了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外国家庭教育著述等等方面的文献。对多渠道收集收集的各种研究资料进行客观地分类、整理、深入分析,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

研究现代家庭教育责任关键首先是要对其内涵和现状有基本的了解,再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再对正确的家庭教育责任观对孩子发展在哪些方面有所体现,并产生了哪些作用来进行思考和理论设想,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责任观。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家长发放问卷,了解现在家长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态度、存在的问题等情况,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3.访谈法: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有关访谈,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在访谈中也可以从情感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家长家庭教育责任担负情况。

4.案例分析法:对比较典型的师生沟通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直观地体现家长家庭教育责任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要点。

四、毕业论文(设计)提纲

一、家庭教育责任的概念与内涵

(一)家庭教育责任的概念

(二)确定家庭教育责任概念的依据

1、理论依据

2、法律依据

(三)家庭教育责任的内涵

1、家庭教育责任的目标

2、家庭教育责任的内容

二、问卷调查和访谈

(一)调查实施

(二)问卷调查结果

1、家庭的基本情况

2、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意识与行为

(三)学生的反馈情况

(四)教师的反馈情况

三、现代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一)家长家庭教育责任的意识淡薄

1、家长缺乏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

2、社会欠缺实施家庭教育的氛围

(二)家庭教育责任异化

1、将家庭教育责任转嫁给寄宿学校

2、将家庭教育责任转嫁给家庭教师

3、将家庭教育责任转嫁给保姆、祖辈

四、正确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责任观

1、在社会范围树立“家庭教育是教育真正起点”理念

2、加强家校教育联系,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责任感

3、建立家长教育学校,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责任观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2] 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

[3]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教育开题报告11

“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二、课题组名称:

湘阴县玉华中学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课题组

三、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语文是百科之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更能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然而,现在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几乎很少有人坚持下来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上不愿多出力。语文学习习惯较差,短期内看不出对学生能力的影响,但常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质将大幅度下降。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习惯养成的研究非常多。国内外关于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内容结构体系和途径方法体系,但研究对象较广,多是针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生,且研究范围较广。但是对于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初中关注不多,对单一学科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不多。我们的研究意在对初中学学生语文学科良好学习习

惯的养成作更细致、更具体的研究,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五、课题界定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界定:所谓语文学习习惯,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后形成并发展为学生个人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语文的倾向。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以农村中学生为培养对象,以语文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大多数语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习习惯是影响语文科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语文学科的开始阶段,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国内外有关学习习惯形成研究成果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旦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并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再者,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2)现实意义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有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甚至高尚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等方面起到相辅相成的迁移促进作用。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

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才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古今中外教育家的高度重视。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对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作用都进行了精确的阐述。

习惯培养的问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外国也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教育学家认为,要使下一代成为健全的社会的“人”,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种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它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以之,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因此,“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想,本质上也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叶圣陶就曾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可见,他当时强调“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思想本源和重要内涵,就是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的思想在今天也仍然是一种先进的面向未来的思想,并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这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整个社会大教育、大文化发展和进步的一项奠基工程。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各校实际,所以我们以立足课题研究,来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把学习习惯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激活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理论依据

1. 以国家教育改革决定为总纲。

2、以新《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为指引。

3、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接受美学”为支撑.

4、广泛汲取先进的教育理论素养及整个教学领域的改革成果

八、研究目标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人才,从本质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调查了解学生平时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的现状,分析、归纳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养成的操作规程,使学生持之以恒地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语文学习,使他们主动而有创造性的获取语文知识,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感和道德修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九、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问卷表,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2、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目前在校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关注学习习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了解成绩优异者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

3、调查结束后,研究人员制定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可行措施,对学生习惯养成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实际找到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4、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不足,探讨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产生的影响,找出可推广的习惯及养成方法。最终形成成果。

十、研究方法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问卷法

3、分阶段检查法

4、定期训练法

十一、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4-20xx.12):确立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20xx.6):开展宣传动员,采用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围绕方案目标开展对应内容的具体研究部署。基本操作如下:

1、期初制定调查问卷表,对中学12个班作调查取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语文的预习、听记、作业、复习、书写、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的习惯。

2、在常规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及时了解和观察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1) 明确细目标,养成好习惯。

——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七年级第一学期始学教育。

——学习习惯的基本养成:八年级第一学期巩固教育。 ——学习习惯的全面养成:九年级第一学期提升教育。

具体要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书写认真清楚、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庭作业、自觉阅读课外书籍。

具体方法:老师和课代表、小组长共同实施打分和监督,由课代表及时记录,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折算。做到每天组长查,每周课代表查,每月教师的小范围抽查,每学期教师的全面检查,并打总分反馈。

(2)抓好基本功,促进好习惯。

首先,要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各班一月一次对学生写字进行指导。

其次,要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必须提倡阅读习惯的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可以班为单位,进行课外阅读比赛。学校成立阅读兴趣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定期指导检查。

最后,要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累技巧)。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指导检查。

3、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进行及时评价。

第三阶段:发展深化阶段(20xx.9-20xx.12):落实课题方案,全面进入实施研究阶段,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对实施阶段研究情况进行反思,修改实施方案,进行深化性、拓展性研究。定期开展汇报,交流各校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xx.1-20xx.6):收集数据、资料,分析整理研究资料,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整理课题成果。

综上所述,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因此,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要在语文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懈地努力,就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高一级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做好铺垫。所以,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收获耕耘的乐趣。

十二、成员分工

十三、经费管理

资料费:约3万元,用于教师购买书籍,订阅资料及撰写论文、报告所需费用(120xx元);学生订阅资料(18000元)

器材费:约150000元,用于维修语音室,阅览室,广播站等多种功能室及添置部分器材。

奖励费用:用于研究中对有突出贡献的成员进行奖励(20xx0元)

十四、主要成果及目前行动情况

1、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成员分工,组织进行了校本理论学习

2、撰写了开题报告

3、制定调查问卷表,对中学12个班作调查取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语文的预习、听记、作业、复习、书写、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的习惯。

4、部署成员在网上进行理论学习。

十五、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养成习惯教育》(林伦)

《心理学与教育》(罗明)

教育开题报告12

《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已延安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审定,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立项为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教学研究20xx—20xx微型课题。课题研究时间自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研究周期为半年。

课题《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是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良好非常的实验效果。本人已将各项工作准备就绪,选定本园大2班(桃子班)为实验班,实施研究课题。

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研究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享受到的是过多的爱与呵护。他们具有与别人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但是却在交往中缺少:谦恭的态度,彬彬有礼的举止,礼貌的言论,对别人不能做到尊重和体谅。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并思考运用何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更好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无疑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实践,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研究起步较晚,本园今年在大班开始增设“礼仪教育”活动,在幼儿礼仪的培养与实践方面初步开始实施与研究,但如何让幼儿真正的对礼仪产生兴趣,从而爱上礼仪,能坚持使用礼仪,还需要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本课题正是在我园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注意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长远效应,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重视对幼儿独立、自制、专著、秩序、合作等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性行为养成教育,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实需要,选取了幼儿园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和节日礼仪为礼仪教育活动,在以上活动中,渗透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家园逐步把幼儿培养成会与人合作共事、会讲文明话、会办文明事、能做文明小公民的文明儿童。

本课题研究拟以本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园本资源,运用“智趣”化的教育方式,开展对幼儿的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包括幼儿的在园礼仪、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的研究,在提高实验班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基础上,推动本幼儿园的礼仪教育。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整合《纲要》五大领域中有关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初步探索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的实效性。

(2)通过实验班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待人方式、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和文明习惯。

(3)通过对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促进幼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园风;

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社会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现状。一是基本礼仪教育,包括着装、爱护眼睛等;二是家庭礼仪教育,包括做客待客礼仪;三是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外用餐、游园、交通规则等礼仪;四是节日礼仪,包括“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父亲节等礼仪。

2、探索大班阶段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将幼儿学礼、知礼、懂礼、用礼逐步展开,使幼儿在园内学礼、生活中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做礼仪小标兵。

三、研究方法、研究措施、研究步骤、研究成果

(一)研究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塑造幼儿文明的行为,陶冶幼儿积极的情感,提高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幼儿园到家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奠定基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二是主体性原则。三是渗透性原则。四是实践性原则。 五是自律的原则。 六是真诚的原则。

1、文献法。通过文献查询了解当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来明确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教育意识以及礼仪教育在家长中进行的程度,还有幼儿是否具有文明礼仪的意识。

3、观察访谈法。通过观察和访谈针对目前幼儿园礼仪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4、行为练习法。将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相结合,重在实践练习。

(二)研究措施:

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将落实以下措施:

(1)注重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2)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3)科学指导,及时检查,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做好班级礼仪指导;其次,随时检查,及时改进;最后,注重个案分析,总结教育经验。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开展“行礼仪,说文明话”的活动、开展“小手牵大手”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开展“我为社区献力量”活动、开展“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从20xx 年1月至20xx年6月(半年)分三个阶段进行扎实有效地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20xx年01月—20xx年02月准备阶段: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03月-20xx年04实施阶段:分析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活动(教师礼仪教育培训、幼儿礼仪教育讲座、礼仪教育交流研讨课、课题小结等)。

第三阶段:20xx年05—20xx年06总结与结题阶段:提出结题申请,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验收。。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实践,预计最后形成的成果与成果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文明礼仪活动文字资料。

2、图片资料。

3、撰写研究成果报告。《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13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20xx年“六.一”学校组织庆祝会,学生带上凳子到操场观看。班主任为了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有意不拿凳子到操场。从开始到结束,两个多小时一直站在学生旁边,结果没有任何班的学生主动为老师让座。

孩子们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思想是人的灵魂,如何拯救这“将要垮掉的一代”?良方在哪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

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们提出了《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1.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2.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育我们。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教育心理学也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主要局限于有机的生理方面。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青少年本人,对健康的关心也都集中在学生身体发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标上,至于学生的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往往为大家所忽略。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我校把“感恩教育”定为核心课题进行研究,其目的为:

1.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 2.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 3.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

4.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心中充满爱心,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

5.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

6.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恩教育的开展,培植感恩文化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教育理论。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2.素质教育理论。民族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出路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确切地说,就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而在这几方面中,德育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一个人纵有满腹才华,却不能甚至不愿回报社会,奉献人类,试问,这种“高素质”的人才又有何用?而感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回报,学会回报,自觉回报。不仅是回报父母亲人,更是回报社会乃至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恩教育就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

3.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

4.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寻求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探索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

2.构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3.创建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 4.提高学生感恩意识,促进学生感恩内涵。

5.通过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缺乏感恩心理的原因。

3.培育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研究。

4.小学生“学会感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5.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

6.感恩教育内涵的研究。

7.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8.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感恩教育的内涵;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小学阶段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参与课题实践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调查研究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观察和调查问卷,了解现阶段小学生感恩心理的整体状况,明确其长处和缺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化分析,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力资料和数据。

3.文献法。收集有关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学习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规范课题研究行为。

八、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成立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网络,组织理论学习,研究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 长:于朝阳 副组长:张 犇 董国环 张文峰

成 员:董晓雪 王恒志 刘 伟 徐松岭 赵红艳 张玉岩 李茉冬 任淑芝 刘 巍 王丽艳 胡海玲 王丽波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

1.课题组教师查阅相关理论书籍,以理论知识指导研究实践。(20xx年7、8月)

2.各年级实验班正式启动实验,按实验规划进行相关项目实验,通过少先队活动、学科渗透,教职工参与以及家校互动等多种途径,借助校园环境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手段,对学校感恩教育新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求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每月课题组成员集中交流实验状况,进行材料整理。(20xx年9月——20xx年6月)

3.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全面铺开。(20xx年7月——20xx年6月)

4.编写校本课程教材。(20xx年7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总结成果,推广经验。撰写课题终结性报告,编辑优秀个案分析和教师优秀论文集。

教育开题报告14

一、选题: 普通高中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的研究

二、选题源由及意义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年级组管理模式的探索、健全年级组管理体制,把年级组建成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年级组的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而我们在查阅图书时会发现,在图书馆、阅览室等各处撰写班级、学校管理的书籍、文章很多,真正研究年级组管理的文章、材料比较少,即使有一部分也并不全面说明,缺乏对年级组管理的系统问题和深层理念的研究。高中教师年级团队合作管理方面的材料也就更加少。本研究除了试图引起学术界对中学教师年级团队合作管理的关注外,更试图推荐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做法,促进年级组管理的发展。年级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实体,如果说学校管理是宏观管理,班级管理是微观管理,那么年级组管理则是中观管理。年级组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中由同一年级教师组成、由若干平行班组成的担负教学与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实践证明,年级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学校内部管理中作为管理实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管理方式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年级组管理前景,已得到各界教育高层的重视,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年级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年级组管理的功效,从而加强和优化整个学校管理。在此管理过程中,教师在年级组管理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出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提高年级组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如何解决年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年级组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研究现状

教师团队是由若干名具有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和独立个性的教师个体组成,教师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有共同目标、共同规范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是一个介于学校和教师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教师团队管理就是要对教师团队这个群体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它既具有团队管理的一般属性,又兼有教师职业的特性。对教师团队的研究国内外有诸多论述,如:教研组团队研究、备课级教师团队研究、班主任教师团队研究、行政管理团队研究等。其中学校教师团队在我国学校沿袭多年的教学管理单位是教研组,而年级组管理机制的全面实行主要在90年代后期,在年级教师团体队的研究比较少,在年级管理培育合作的教师团队也就更加少了;国外对年级的研究也很少,

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尝试能为年级组管理作出一点努力。

1、国外关于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管理的相关内容:

(1)行政上的一长制与决策上的民主集中制,是英国学校管理的一个特色。

(2)在美国中学的管理结构中,校长之下设副校长(或称助理校长“AssistantPrincipal")、行政助理或指导员。大一点的学校往往设两名副校长,分别主管学校的课程教学与学生工作。学校设一会议机构,它仅仅是学校的一个民主参事、议事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校长往往是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来向有关各方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各方代表则据此来反映问题和自己的一些要求,提供建议。因而,这类会议机构与英国的校董会在职能上是不同的。

(3)前苏联学校的内部管理与领导由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管理集体具体负责。该行政管理集体由校长、副校长、总务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组成。它遵循的是一长制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学校行政管理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校内教育集体并负责指导和协调集体的影响,校长的职责是由学校章程规定的。

2、国内目前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1)国内对此问题的专门化研究,如学位论文、专业论文非常少。

(2)国内有研究建立年级组内部竞争机制的;有研究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区别、两种办公形式的利与弊的;有研究年级管理的目标责任制的;有写人格化的年级组管理的;有注重系统化、德育化管理的。这些数量较少的研究文章,大半篇幅很短,容量较小,谈工作体会,经验总结的多,有理性化认识、有理论高度的少。这些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还没有系统涉及到团队合作在年级中的应用。

(3)在学校管理专著中谈到年级组管理问题时,也缺少系统性。

3、造成

年级组管理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目前对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不深入,不具体。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可以有两方面:首先,年级组管理的实践者,往往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追求实用价值。他们具体工作繁忙,无暇做理论上的探讨与推进。其次,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大多没有学校管理的实践,接触年级组管理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自然谈不上对年级组管理工作做深入具体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由于团队合作学习研究的适应范围很广,因此本论文仅以年级组的教师团队合作为研究对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当前中学教师年级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拟用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年级管理的实效性。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审视的有

机结合,采用文献分析与实践调查研究(教师访谈、现场观察),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教师在年级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从团队合作的角度研究年级教师的管理问题,提出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相关对策,将为年级组的管理提供较实用的参考价值。

主要研究内容有:

(1)从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从理论层面分析上建构教师团队合作的基本理论体系,界定“团队”、“教师团队”“团队合作”等概念。

(2)设计调查问卷(含团队合作的现状、影响团队合作的因素、团队合作与提高教学绩效的关系)

(3)调查研究高中教师团队合作的现状,并统计分析影响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的因素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揭示教师团队合作对于提高工作绩效的实际作用。

(4)反馈了解情况。对各有代表性的年级教师、年级组长和学校行政进行个别访谈,分析影响团队合作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其实际的不同的程度影响,同时了解不同的学校对影响因素处理的态度和做法。(特别是成功可行的做法)

(5) 以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为对象,实施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和策略、方法和途径。

(6)观察总结提高高中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界定“团队”与“团队合作”的概念等,本选题涉及到教育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需要从以上多个领域及其它相关领域中查找文献,充实研究。

调查法:设计通过《高中教师年级组团队合作现状的问卷》调查(以高中3——5间学校为调查单位,包括合作意识、合作程度、合作方式和合作期望等);《团队合作对提高教学绩效的影响》调查以及《影响团队合作的原因调查》以全面了解高中教师团队合作的现状。

访谈一些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与之进行对话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师管理的经验与反思,探讨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经验。

案例分析法:以研究学校年级级管理的做法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教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以教师群体中的个案进行分析,找出团队合作与人的个性、沟通、信任等因素的关系。

行动研究:为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教师团队合作问题,将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相结合,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团队合作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向教师传达教师团队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关注教师对教师团队的认识、感受和经验,推动教师共同反思。本人以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为行动研究对象,尝试以高二年级的教师为团队合作模式,通过对研究的跟踪记录,分析不同时期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和特点。作者具有较为的教学与管理经验,担任班主任3年,教导主任6年,担任年级长二年多,并继续研究年级工作。根据作者多年在教学第一线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相关教师管理、年级组管理、有关团队合作理论的学习,对年级级教师团队进行观察,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录年级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描述教师团队合作的变化现状。

五、研究的计划与安排:

1、4月份设计好调查问卷

2、08年5月份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3、08年6月份进行访谈

4、08年12月份进行研究总结

5、3月完成论文初稿,交导师审阅

6、09年6月定稿

教育开题报告1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幼儿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幼儿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很多的外国人对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分析其现状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幼儿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幼儿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礼仪修养的提高。

3、教育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二)我园的实际情况分析

我园有幼儿400多人,其中留守子女也有不少,幼儿在家由公婆看护,多数幼儿文明礼仪的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影响,缺乏文明礼仪的修养,面临这种情况,我园觉得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二、课题界定

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乘车让座是文明礼仪,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礼仪,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我国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通过评选“文明小组”、“文明小天使”,树立榜样,强化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自觉遵守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礼仪,通过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影响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4、通过培养幼儿礼仪、道德品格,大力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整合《纲要》五大领域中有关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初步探索我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礼仪养成体系,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的实效性。

2、文明礼仪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友好的待人方式,热情的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和文明习惯。

3、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把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做实、做好。

4、通过对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一是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园风;二是提升我园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幼儿园围绕《纲要》制定课题教材,开展各年龄段幼儿礼仪教育的组织和指导方法。

2、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研究。

3、围绕和谐家庭社区建设,开展如何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

六、研究措施与方法

年级制定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识,各成员有活动记录,使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最终形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1、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采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规范化。

3、规范训练文明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每周开展“文明小天使”评比活动,通过以幼儿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幼儿的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4、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

七、研究对象

招安镇中心幼儿园所有幼儿。

八、课题研究过程

(一)理论学习阶段:(20xx。1——20xx。3)

搜索、梳理、相关礼节,了解实施现状,学习有关的理论,明确方向。

(二)前期准备阶段(20xx。3——20xx。5)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三)具体实施阶段(20xx。5——20xx。5)

1、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xx。6)

1、撰写课题结题论文。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九、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十、最终成果

1、结题报告。

2、成果集。

第五篇:教育开题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15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开题报告1

[摘 要]农村幼儿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可行性的探讨、实践性的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在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己见,但目前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在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农村幼儿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于农村幼儿英语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方面尚属较薄弱。

[关键词]幼儿教育;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不管是什么原因促使幼儿英语教育的出现,幼儿英语教育(特别是幼儿园英语教育)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热点。幼儿英语教育在城市的火热热情下也逐渐波及到农村的幼儿园。幼儿对于幼儿英语教育这一新时期出现的新事物,众专家们对此的态度与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在幼儿园学习英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还给孩子童年”、“学习英语得从娃娃抓起”、“孩子1到6岁都是用来玩的”专家学者们都有各自的观点。我从小生在山村,小时候根本没有幼儿园上,更别说幼儿英语教育了,初中时学习英语,现在英语也还是一团糟。那么在幼儿期是学英语好还不是不学英语好呢?基本于这些,我提出了对本课题的研究。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早期教育事业的时代背景下,幼儿该不该学英语?幼儿应该怎么学英语?这不仅是教育理论专家所关心的问题,更是众多家长迫切关心的问题,因些,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问题的依据研究问题的依据包括三个方面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一)关于可行性方面的探讨

1、主要的观点

对幼儿英语教育可行性问题的探讨的主要观点,可以综述为两大阵营,一是赞成者的观点,一是反对者的观点。

(1)赞成者的观点

①英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正向功能

余珍有在其所撰的《试论幼儿园双语教育》(载唐淑主编《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第143页)一文中,列举了国内外许多例证说明了英语学习对幼儿语言、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英语学习对幼儿语言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研究表明,早期获得双语能够使儿童对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语言学习能力更强,学习其他语言更容易、更有效。Anastasi和Dc Jesus(1953)还发现,双语儿童的语言表达中无论句子平均长度,还是句子结构的完整性都优于单语儿童。Imedadze(1960)等人认为,早期获取双语可以加速他们对语音符号序列与语义的分离,使儿童的注意更加集中于语言的某些方面。Vygotsky(1962)也认为,儿童能够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思想可使儿童“将语言看作他的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看作众多语言中的一种,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加拿大的兰伯特(W.Lambert)教授常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英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容易习得其他英语,尤其是语音语调。二是增强言语交往的敏感性。由于双语儿童在交往中必须根据不同的交往的情景、不同的交往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对社会情景的敏感和语言的交际能力较单语儿童强。

英语学习对幼儿认识方面的发展表现在:一是促进对事物的概括化、概念化能力的发展。Pear和Lambert(1962)研究认为,双语者的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认知水平均高于单语者,特别表现在双语儿童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概念化能力比单语儿童强。二是提高发散性思维水平。Colin Baker(1988)研究发现,双语儿童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单语儿童,因为同一思想与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相连接给儿童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日本心理学家米治角田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掌握双语的儿童比单纯会讲本族语的儿童头脑更趋灵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三是从生理学的角度观察,掌握双语的儿童大脑两半球对于言语刺激均产生诱发电位,从而促进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了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加速了儿童的智力向深层次发展。

英语学习对幼儿社会性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Lambert(1974)研究认为,拥有双语并且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改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标准,他们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国学者强海燕在其所主持的“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创举及其在我国的尝试——双语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也曾于20xx年报告说,实验班的儿童性格活泼、开朗、聪明、自信等明显超过对照班①。

②幼儿是英语学习的最佳期

幼儿具有学习英语的生理优势。儿童早期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期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科研证实。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机构在第1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幼儿在学习英语时,大脑将英语贮存在“布罗卡斯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英语时大脑已无法将英语贮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斯区”灵敏,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因此成年人学英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语感。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儿童早期学习英语有其生理优势。

幼儿具有对第二语言语音语调学习的敏感性。余强在《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载《早期教育》20xx年第5期,第11页)一文中,引用了国外学者(芒罗(Munro)和马约(Mayo)等人)所做的两个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在6岁前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语音与语调的敏感期。这“敏感期”表现在学前阶段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不仅在发音方面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在语音的听觉方面也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在6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大多数儿童可以掌握地道的正宗口音。

③幼儿具有学习英语的心理优势

由于幼儿不担心考试,也没有分数的压力,他们可以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没有压力地“玩”中学,而且幼儿不怕羞,不怕错,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语言实践。

④幼儿学习英语不会干扰母语的掌握,反而会促进 关于三、四岁的幼儿能够在学习和掌握母语(汉语)的同时,接受另一门与母语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的英语吗?英语学习会影响母语的掌握吗?有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分析,认为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三至四倍,即三岁达八百至一千个;四岁一千六百至二千个;五岁二千二百至三千个;六岁三千至四千个。幼儿期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母语的句子结构已经在幼儿的大脑中形成模式,不会因为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对母语造成混淆或冲击。而且,从脑“用进废退”原则的观点出发,幼儿在学习英语时也开发利用了大脑的语言中枢,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的发展将促进思维的发展②。Lambert和Johnson曾用两种语言测查双语儿童,发现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得分高度相关。国内学者高一虹研究也认为,双语者两种语言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据有的幼儿园所开展的双语课程研究的效果显示:双语课程的第二语言教育并不影响儿童母语能力的发展。实验班儿童在母语倾听、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上均有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确实令人可喜。⑤幼儿学习英语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故此,在未来社会中只懂汉语,不懂英语,在接受信息与交流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起始环节,理应先行一步。

(2)、反对者的观点

①幼儿学习英语得不偿失

《外国语》执行副主编束定方介绍:从教育学来讲,用母语进行教学,不但对巩固和提高学生母语有利,而且对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好处。脑科学家杨雄里院士认为:“学生应先学好母语。小孩年纪小,认识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母语还未学好又来学英语,两种语言混淆在一起,结果两个都学不好。”(《文汇报》20xx年11月21日)。杨雄里院士也曾经指出,一般人的逻辑思维形成是通过母语学习,因此过早学习英语极可能造成干扰,导致逻辑思维能力缺陷。也有人从师资力量的薄弱和语言环境的缺乏,不宜对幼儿开展英语教育,认为在中国大陆学习英语,缺乏英语环境,缺乏使用机会,如果英语启蒙教师素质不高,带“坏”了样,学到一些“洋泾浜”英语,对幼儿只能是“遗祸无穷”,不利于幼儿今后英语的学习。再加上,在教育走向市场的今天,很多幼儿园开设英语教育更多是姓“钱”,而不是姓“教”,这种动机不纯,只能加剧“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受利益驱使而误人子弟。

②幼儿学习英语会增加学习负担

3----6岁幼儿的生理、心理都远没有发育成熟,目前幼儿所学的东西已经太多了,如果再加上一门英语,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而且又会分散幼儿学习母语的精力,有碍母语获得。

③幼儿学习英语应慎之以慎

语言学家、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赵世开认为,学前英语教育,是件大事,要慎之又慎。根据他的个人经验,幼儿时和小学时学的英语对他语言能力的开发并没有什么大的作用。“目前,幼儿园和小学都开设英语课,究竟是利多还是弊多,这太值得考虑了。”对于双语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人员安排中都要经过科学论证,而万万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推广。

2、达成的共识

关于学前英语教育可行性的探讨,清楚地表明了幼儿学习英语既有利,也有弊。经过一番的激烈的探讨后,现对此问题关注的焦点趋向于以下两点:一是从可以不可以教或学的分歧,转向如何教好或学好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英语的起始年龄越小,最后可能达到的程度就越高。儿童习得的成分大于学得,有天生的“语言学习机制”。在语音方面,从小学习英语能保证儿童克服成人学习英语的“口语”现象,儿童有可能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而从成人开始学习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二是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实验,但不能盲目推广。南京师大余强博士认为(20xx),第二语言学习存在着敏感期,在敏感期起期(6岁前)学习第二语言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因此,在有条件许可的地方,若能进行学前双语教育,则能使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关于实践性方面的研究

1、取得的主要成果

目前国内在幼儿园开展幼儿英语教育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途径、方法及评价等)两方面。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教材的建设方面,目前市场流通的教材有“幼儿英语”、“儿童英语”、“现代幼儿英语”、“快乐儿童英语”、“幼儿园活动指导英语”、“洪恩英语”、“幼儿园英语主题教育”、“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迪斯尼神奇英语”、“马宏英语”、“新概念英语”、“维克多英语”、“浸入式英语、”“TPR英语教材”等。每一种教材似乎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论支撑和与之相应的教法。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方面,即对幼儿园英语活动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形式及组织特点等作较系统性研究,并具有一定影响的,就目前公开的文献来看主要有:余珍有所撰写的《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践研究》(载《学前教育研究》20xx年第4期),和赵琳、强海燕所撰写的《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整合建构研究》 (载《学前教育研究》20xx年第4期)。

余珍有在该文中详细地阐述了“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包括英语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组织特点等)”。明确提出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培养有最初级第二语言水平的双语幼儿,应当把第二语言(专指英语)的使用和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应当成为教师组织英语活动的工具,教幼儿学英语应当从教幼儿学习听懂和理解他人的英语表达入手,然后教幼儿学习琅琅上口的英语儿歌和歌曲,练习英语的发音,逐渐学习用英语和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往和讲述故事。在具体设计和组织幼儿园的双语教育活动时充分体现“语言工具观、英汉经验主动观和语言学习的听----说----读顺序观”等观念。

文中在“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组织和实施”部分提出了,①英语活动的目标体系(包括总目标与分目标),其中“总体目标”的定位是:通过英语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兴趣;②英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选择英语活动的内容时,既考虑了整体课程的原有安排,同时也考虑了英语学习的系统性问题。选择的内容涉及儿歌、故事、歌曲、身体运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了儿歌游戏和音乐游戏及体育游戏等游戏、日常生活活动、故事学习活动三类。③英语活动的组织特点:创设模拟的英语环境,围绕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活动,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适当放宽对幼儿英语表达的要求,以幼儿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作为评价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

而赵琳、强海燕在该文总结出“直接学习,类似习得”的学习方式,并对“幼儿英语浸入式整合性课程”作尝试性建构。

所谓的“直接学习,类似习得”的学习方式(其实这种提出并不严密,语言习得是语言学习方式之一,其两者为包涵关系,不能将之作为并列关系来表述),是指第二语言的学习不用母语做中介,采用类似于习得母语的方式来让儿童学习第二语言。文中还就提出“直接学习,类似习得”的第二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作了具体说明。

所谓的“幼儿英语浸入式整合性课程模式”主要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①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了“幼儿对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英语直接思维、直接交往的能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有效地初步习得英语和掌握粗浅的知识。” ②在教育内容的选编上,突出粗浅性、丰富性、多样性和整合性的特点。③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采用主题活动的模式,每一主题以若干单元构成,每单元的活动构成一个个活动网,提供内容相对集中、形式丰富多样的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④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总结了“直接认知”、“正强化英语反应”、“弱化汉语反应”、“丰富环境,大量输入”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作为体现实践研究成果形式之一的教材,有“虚假繁荣”之嫌,就市场上所流通的版本,良莠皆有之,究其原因无非是受经济利益等功利思想的驱使。如果使用者缺乏辨别的能力,将“莠”作“良”,则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对儿童英语教育如何有效地整合在幼儿园已有的课程中,既能实现英语教育的目的,又能不会增加幼儿在园的学习负担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的研究。

③实践研究的时间短,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居多,更多的是在积累经验。实验研究较少,可说服的数据尚少,可推广的经验尚不多。

④对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英语教育成效,有待于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拿出更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报告。

⑤随着幼儿英语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师资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幼儿英语教育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一个关键,对学前英语师资的培养研究(包括学前英语师资的规格标准和培养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关于理论性方面的研究 关于学前英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则无暇顾及、无力应对,整体上尚属薄弱。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和反思,幼儿英语教育理论,就是通过对幼儿英语教育实践进行概括,从中抽象出构成幼儿英语教育的各要素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以指导和规范该学科教育的实践。目前,对此领域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实践研究层面,即依据有关理论(如语言学、语言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与描述上,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尚未形成一整套揭示幼儿英语教育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一是幼儿英语教育的历史还非常短暂;二是在学前英语教育的实践中,较高的理论要求与普通的理论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还非常突出,用于指导幼儿英语教育的理论认识还比较零落。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幼儿学不学英语的观念要更新,要转变幼儿学英语是为了将来考一所好的大学,幼儿学英语就是要看幼儿学会了几个单词,会说几句英语等不正确的观念。本课题必须着力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解决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幼儿英语教育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从现有的理论出发,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农村幼儿英语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实践问题:这是本次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农村幼儿英语是一个大环境,如何选定我们的样本区域,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脱节,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可半途径而废,不可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整篇文童成为资料的堆砌。拷贝别人,更是不可取的。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识建构主义理论、加德纳多元智力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等。采用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五、本课题的研究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半年,即20xx年5月至20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xx年5月——6月为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收集材料与分析材料;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 ,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xx年6月——20xx年11月为实施阶段 申报课题;讨论分析并不断完善方案措施;各个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根据研究开展的进度实时开展一些对以且研究工作有启示的讨论,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研究报告,接受指导老师检查。争取在实践上有质的跨越。

3、20xx年12月——20xx年1月 为工作总结检查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接受老师的评审。

教育开题报告2

一、课题名称:示范性高中艺体特色教育专业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艺体生是指对艺术或体育有一定的兴趣,具有艺术或体育某方面的特长,对某一种艺术或体育运动有独特的天赋,并有意将其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学生。

普通高中的艺体生面对高考的选择,考上大学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目标,而他们一般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但又具有艺术或体育某方面的特长,对艺术或体育有极大的热情,渴望有得到发挥的空间,期待一片展现自我的平台,在通往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针对艺体生学习的现状,同时又让他们的特长得到更好地发挥,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文化课要与专业课并举,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同时要探索出针对艺体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独具艺体特色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操作性强的艺体系列的校本课程,积累有关艺体生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经验。

艺体特长生使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在文化课反面普遍存在不足,在特长反面基础层次更是参差不齐。运用常规的教学模式对其教学只会产生厌烦,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因为这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养成了对学习的厌烦心理,那么在高中阶段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更会使这部分学生偏离教育。所以根据目前的现状,我们要通过实验改变这种教学效果。通过个性化教学,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使他们能够不仅从人格方面更完整、知识更全面、能力更突出、独立创新能力更突出。个性化教学分为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我们这里研究的个性化教学是从学校的专业课堂方面。我们把艺体特长班的学生分为三个专业体育、音乐、美术,在平时三个专业课堂中,具体进行实施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室里张贴上音乐家画像、名人名言、各种乐器彩色挂图等,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一种轻松愉快、高雅愉悦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音乐课所需要的精神状态。如果哪学生在表演方面非常内向,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学校组织的各项音乐会等活动,让这些同学多参加活动,使他们在小的演出场合逐渐锻炼自己,从而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另外,在美术课堂中练习枯燥的素描基本功,有些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这样可以在画的过程中安排画漫画和色彩画的内容。因为,漫画是大部分学生喜欢的,色彩画可以调整学生的情绪,从而循序渐进、舒缓紧凑有节奏的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最后,在体育专业课堂中,每天的训练非常累,而且训练内容比较反复,应该定期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通过平时的测试和班内比赛,使学生在每一阶段对自己成绩的变化有最直观的了解,从而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好的投入训练中去。

通过对个性化教学的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艺体特长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平时上课中更有效的学习,并在高考中考出优秀的成绩。

(二)最终目标:

1、通过对不同学生个性化教学研究总结出适合我们艺体特长生专业课教学的模式。

2、通过对个性化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提高。

3、通过研究,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促进专业课教学的质量。

对普通高中艺体生特长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是认真实践国家教育改革精神的需要,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具有不同潜质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我的特长和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探索和发现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让学校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填补地方教育教学模式的空白,为国家教育教学提供更好更广的思路。

(三)研究现状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是一所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高中,长期致力于高中美术教育的研究,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开展的“以美立校,追求卓越”的课题研究,从美术特色教育的角度,阐述了教育注重个性发展的重要性。河南郑州市铁六中学也是一所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高中,他们开展的“优质学校的文化特色建设研究”的课题,探索了美术教育对人个性发展的指导意义。这两所学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具有自我个性特色的教育之路,它们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管理体制、评价机制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很好地填补了我国艺体特色教育体系的空白,丰富了艺体教育的内涵,也为正在探索和从事这项教育的实践者给予了指导,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但他们没有形成系统性较强的校本课程,没有摸索出针对艺体特长生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教学规律,在特色教育教学教材编写方面不够系统,在本领域内同行大都采用传统的规范式教学。而且主要是通过反复的训练,大量的时间来硬性提高学生专业技术。

(四)重点研究内容

探索独具特色的有关普通高中艺体生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模式,形成适应艺体特色教育提高特长教学水平的教育理念,理清针对普通高中艺体生的教育教学思路,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应高中艺体教学的课程结构、评价机制和管理体系,寻求更好发挥艺体生特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摸索出针对艺体特长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规律,探求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并举,编写具有高中艺体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主要内容:

1、目前二高中特长生的专业课现状。

2、目前二高中特长生存在的专业课问题及其分类。

3、专业教学瓶颈问题形成原因。

4、研究二高中艺体特长班的目前教育机制。

5、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及操作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资料研究等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行动研究法:通过学习、实践、总结,探索新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设计。

调查研究法: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兴趣、作业的效果等进行阶段性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专业课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

个案研究法:关注(基础好、中、差各10名)同学在个性化教学下的个体发展情况并进行评价。

资料研究法: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课题研究最前沿的东西,为研究积累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20xx年12月课题预备阶段。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2、课题组和操作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建立正常课题研究制度。

3、深入班级,教学实践:在艺体特长班的教学中针对性的实行特色教育模式

4、课题中心组成员赴全国艺体教育优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第一阶段主要成果形成:初步摸索出艺体特长班的教学内容。

第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课题正式研究及实施阶段。

1、完善计划,提供保障:实施特色艺体教育,经过一段时间学习,进行周期艺体专业考试,并聘请专家召开点评大会。

2、外聘高等院校教师来我校实地教学,纠正艺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全体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学生进行短期培训。

3、才艺展示:大力开展特长生才艺展示,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4、收集资料,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撰写论文理论升华,实施课题检测工作。

第二阶段主要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部分理论成果(探索艺体特色教育提高特长教育水平的方法途径和课堂模式),成果形式为论文。

2、艺体特色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内容等课题的技术成果。

3、优秀艺体课堂教学活动实录选辑。

4、学生艺体活动实录选辑。

5、艺体特色教育评价方法及指标。

第三阶段:20xx年4月总结结题阶段。

第三阶段成果形式:

1、形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

2、修订并形成艺体教育教学教材。

3、形成课题支撑材料《艺体专业教师优秀教案集锦》、《艺体教师作品集》。

4、形成课题支撑材料《艺体特长生作品集》。

5、形成课题支撑材料《艺体特长班校本教材》。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领导小组:杨春婵、张学锋、韩燕

指导小组:姚丽马志军

实施组长:荆锐娜、李钢

实施成员:孙娜负责声乐教学方面的研究

李广辛负责钢琴教学方面的研究

古洪涛负责美术教学方面的研究

刘子杨负责体育训练教学方面的研究

王锐负责收集材料和数据

刘芳芳整合材料、文字

全体成员都将参与各种调查活动、收集资料和撰写材料等。

六、课题研究的经费保障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成员曾多次支持、主研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并获得了多项奖励;具有丰富的科研、教研、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具有极强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课题承担学校能够提供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与组织保证,同时我校多媒体教学设备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三)研究人员根据工作安排合理,分工科学,已经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和思考,实验人员有成熟的科学和操作经验,能高效的完成研究任务。

七、预期研究成果

形成一套适合二高中艺体特长班教学的模板教材,相关教学经验要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教育开题报告3

题目:全纳教育理念对特殊教育的启示: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例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节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在 xxx 年,笔者在北京市陶行知中学与日坛中学南十里居分校观摩实习。其中日坛中学的音乐课教学情况引起笔者一些思考。日坛中学校内设施齐全,分为小学部与中学部,师资力量雄厚,是北京市重点学校。实习期间,我们看到班级中有两个自闭症儿童。在我国精神或者身体方面有缺陷的儿童,大部分都在特殊学校进行学习,但是日坛中学老师将两个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学生安排在一起上课,并安排两位正常儿童帮助他们学习和生活,这一现象引起我的关注。自闭症儿童较之一般正常儿童反映迟缓或者过于敏感,行为奇怪,与人交流相较之更加困难。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笔者接触到有关全纳教育的理念(inclusive education)与日坛中学教学现象不谋而合。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World Conference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Access and Quality),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①

“全纳教育”概念特殊教育领域中提出,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回归主流”与“一体化教育”一脉相承。②“全纳”的含义是“包括”、“包含”、“容纳”,从意义看教育理念更多的是融合的意思。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教育者的经历与受教育环境不同,学者们对全纳教育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澳大利亚学者贝利的定义:全纳是指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中学习,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学生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感觉自己与普通学生没有差异。③其强调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放入统一环境中学习,同时也表达了社会对所有学生的接纳。我国黄志成教授对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这一定义体现出全纳教育是要全部接纳,注重相互合作,尊重个体差异性,重视教育质量,并提出这是长期性的教育过程。无论是哪种定义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总体都有反对歧视和排斥,融合、包容的意思在其中。在阅读全纳教育理念后,笔者发现日坛中学将自闭症儿童与一般正常儿童融入在同一音乐教室内上课形式与这一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笔者而言是十分新颖的,因此,引发笔者对全纳性教育的研究兴趣。

我国特殊学校少,规模小,建立特殊学校的资金投入大,且特殊学校大多只有在发达城市或省会城市才有。但适学残疾人口众多,且分布全国各地,怎样解决这些孩子的就读问题,培养他们今后的生存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很多特殊儿童对音乐很有天赋,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学习。本文中笔者阐述了特殊教育向全纳教育的转型的相关问题,结合实际音乐课堂教学情况,将全纳性教育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第二节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一般特殊教育主要对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特殊培养为目标教育。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级主要教学对象是盲、聋、哑、智力缺陷及其他存在身心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其目的主要是最大限度的帮助特殊需要的儿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生活能力。全纳教育提倡将需要接受教育特殊的儿童融入到普通班级或者普通学校进行学习,其教育模式包容性更强,是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调教育的平等性,减少排斥,反对歧视。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放入一个集体学习,使普通儿童接触和了解不同特征的孩子,培养他们更多的包容心、耐心,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同时,特殊儿童更早的接触主流群体,能够使他们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当然,这并代表全纳教育可以完全取代特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全纳教育弥补了特殊教育的不足。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1、国外研究现状

“全纳教育”虽然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但是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对于全纳性教育的推行也存在差异。本人从 PQDT 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此数据库是美国 UMI 公司出版的博硕士论文文摘索引型数据库,数据库收录 1861 年至今欧美1000 余所大学的博硕士论文 270 多万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的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查阅到近十年有关全纳性教育方面的论文篇数。

国外与全纳性教育有关文章多达 107096 篇,涉猎学科领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民族研究、哲学、国际关系、社会学、语言学、神学、艺术史学、音乐教育学等,涉猎各个学科领域。在全纳教育理念影响下的学校管理(7985 篇)、高等教育(7564 篇)等方面研究偏多。全纳教育中与音乐有关的文章 2117 篇,与音乐教育有关的 398 篇,有关音乐高等教育的论文 25 篇,教育史学 20 篇,表演艺术 17 篇;教师教学 14 篇;中等教育 13 篇等。有关全纳性教育刊物共 1130 篇,其中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有 8 篇。发达国家全纳教育的发展相对我国较快,各项服务也相对完善 1975 年之后美国与特殊教育相关的立法都表现出美国对全纳性教育的支持,例如:《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美国残疾人法》、《残疾人个体教育法案》、《残疾人教育促进法》等。1975 年依赖,美国颁布的促进全纳教育发展的法案多达十几部,同时每个州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还设立相关的法律条例,使全纳教育更有效的进行。

2、国内研究情况

有关国内全纳性教育的论文笔者从读秀网站上查阅到,从 xxx 年到 xxx年十年间学位论文共计 50 篇,其中内容主要是全纳教育的发展、课程构建、中外全纳教育的发展情况的对比等。其涉及的领域主要是文化、科学、教育、语言、文字等方面,而有关全纳性音乐教育的文章为 0 篇。在读秀网站上查阅到有关全纳性教育期刊文章 1072 篇,其中文化、科学、体育类 974 篇,而与艺术类相关的仅两篇(一篇与舞蹈和电视有关、一篇电影艺术)。与音乐教育相关文章 0 篇。由此可见,与我国相比,国外对全纳性教育理念研究领域更为广泛,虽然如此,我国相关法律条例与全纳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例如《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第一章第三条与第三章第十七条:如图(1)(2)所示。由此来看,我国教育法规条例是提倡将残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融入在一起学习,这刚好与全纳性教育理念相吻合。特殊儿童送入普通学校进行学习,或者在普通学校开设特殊班级。让大家对特殊儿童有更多了解,减少歧视,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平等教育,有效的减少特殊学校设立,减少教育上人力与财力的开支。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提出特殊教育想全纳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2、调查法:在学校进行实习和观摩全纳音乐课程的教授过程并且进行记录。

3、总结法:通过对文献研究及对实习情况的总结,在全纳教育的理念的影响下,对我国特殊教育转型的进行一些探索。

二、研究框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情况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视野下全纳教育的理念与措施

第一节 美国全纳教育理念

一、零拒绝与免费公共教育

二、相关服务(related services)

三、个别化教育方案

四、“最少受限制环境”(least restrictive environment)

第二节 美国全纳教育的措施

一、财政支持

二、组织结构与安置

三、灵活的课堂教学

四、教师的任职与社区支持

五、保障措施

第二章 中国特殊教育的现状及转型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中国特殊教育的现实情况

一、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

二、中国特殊教育现存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特殊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一、主培养人的社会性发展

二、培养人的独立性发展

第三章 从特殊到全纳:中国特殊教育转型及对策思考

第一节 全纳课程的开发

一、加强实践学习

二、注重文化差异

三、课程的灵活性

四、全纳教育的评估

五、加强全纳教育师资培养

第二节 中国特殊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现有师资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师需求

二、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

三、现有课程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求

四、现有的评价机制无法保障特殊教育质量

第三节 采取随班就读模式

一、随班就读教育模式的基本原则

二、随班就读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随班就读模式的评估与监控

第四章 全纳性音乐课程的探索

第一节 全纳性音乐课堂教学的理论探索

一、全纳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全纳音乐课堂教学提供辅助设施

第二节 相关支持

一、学校与家长的支持

二、社区的支持

三、财政支持

第三节 全纳性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描述

结语

致谢

三、进度安排

1、20xx.XX-20xx.XX 开题:准备开题报告相关事宜

2、20xx.XX-20xx.XX 研究准备阶段:收集资料,确定实验对象和实施方法。

3、20xx.XX-20xx.XX 实验研究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4、20xx.XX-20xx.XX 总结提高阶段:将实施阶段的情况、数据和经验教训等进行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5、20xx.XX-20xx.XX 撰写论文初稿和研究报告

6、20xx.XX-20xx.XX 修改论文,定稿

7、20xx.XX-20xx.XX 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教育开题报告4

“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二、课题组名称:

湘阴县玉华中学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课题组

三、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语文是百科之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更能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然而,现在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几乎很少有人坚持下来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上不愿多出力。语文学习习惯较差,短期内看不出对学生能力的影响,但常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质将大幅度下降。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习惯养成的研究非常多。国内外关于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内容结构体系和途径方法体系,但研究对象较广,多是针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生,且研究范围较广。但是对于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初中关注不多,对单一学科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不多。我们的研究意在对初中学学生语文学科良好学习习

惯的养成作更细致、更具体的研究,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五、课题界定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界定:所谓语文学习习惯,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后形成并发展为学生个人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语文的倾向。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以农村中学生为培养对象,以语文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大多数语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习习惯是影响语文科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语文学科的开始阶段,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国内外有关学习习惯形成研究成果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旦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并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再者,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2)现实意义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有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甚至高尚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等方面起到相辅相成的迁移促进作用。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

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才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古今中外教育家的高度重视。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对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作用都进行了精确的阐述。

习惯培养的问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外国也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教育学家认为,要使下一代成为健全的社会的“人”,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种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它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以之,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因此,“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想,本质上也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叶圣陶就曾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可见,他当时强调“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思想本源和重要内涵,就是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的思想在今天也仍然是一种先进的面向未来的思想,并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这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整个社会大教育、大文化发展和进步的一项奠基工程。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各校实际,所以我们以立足课题研究,来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把学习习惯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激活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理论依据

1. 以国家教育改革决定为总纲。

2、以新《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为指引。

3、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接受美学”为支撑.

4、广泛汲取先进的教育理论素养及整个教学领域的改革成果

八、研究目标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人才,从本质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调查了解学生平时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的现状,分析、归纳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养成的操作规程,使学生持之以恒地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语文学习,使他们主动而有创造性的获取语文知识,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感和道德修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九、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问卷表,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2、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目前在校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关注学习习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了解成绩优异者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

3、调查结束后,研究人员制定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可行措施,对学生习惯养成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实际找到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4、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不足,探讨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产生的影响,找出可推广的习惯及养成方法。最终形成成果。

十、研究方法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问卷法

3、分阶段检查法

4、定期训练法

十一、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4-20xx.12):确立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20xx.6):开展宣传动员,采用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围绕方案目标开展对应内容的具体研究部署。基本操作如下:

1、期初制定调查问卷表,对中学12个班作调查取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语文的预习、听记、作业、复习、书写、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的习惯。

2、在常规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及时了解和观察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1) 明确细目标,养成好习惯。

——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七年级第一学期始学教育。

——学习习惯的基本养成:八年级第一学期巩固教育。 ——学习习惯的全面养成:九年级第一学期提升教育。

具体要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书写认真清楚、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庭作业、自觉阅读课外书籍。

具体方法:老师和课代表、小组长共同实施打分和监督,由课代表及时记录,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折算。做到每天组长查,每周课代表查,每月教师的小范围抽查,每学期教师的全面检查,并打总分反馈。

(2)抓好基本功,促进好习惯。

首先,要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各班一月一次对学生写字进行指导。

其次,要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必须提倡阅读习惯的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可以班为单位,进行课外阅读比赛。学校成立阅读兴趣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定期指导检查。

最后,要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累技巧)。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指导检查。

3、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进行及时评价。

第三阶段:发展深化阶段(20xx.9-20xx.12):落实课题方案,全面进入实施研究阶段,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对实施阶段研究情况进行反思,修改实施方案,进行深化性、拓展性研究。定期开展汇报,交流各校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xx.1-20xx.6):收集数据、资料,分析整理研究资料,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整理课题成果。

综上所述,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因此,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要在语文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懈地努力,就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高一级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做好铺垫。所以,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收获耕耘的乐趣。

十二、成员分工

十三、经费管理

资料费:约3万元,用于教师购买书籍,订阅资料及撰写论文、报告所需费用(120xx元);学生订阅资料(18000元)

器材费:约150000元,用于维修语音室,阅览室,广播站等多种功能室及添置部分器材。

奖励费用:用于研究中对有突出贡献的成员进行奖励(20xx0元)

十四、主要成果及目前行动情况

1、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成员分工,组织进行了校本理论学习

2、撰写了开题报告

3、制定调查问卷表,对中学12个班作调查取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语文的预习、听记、作业、复习、书写、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的习惯。

4、部署成员在网上进行理论学习。

十五、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养成习惯教育》(林伦)

《心理学与教育》(罗明)

教育开题报告5

(一) 课题名称:

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教育者重视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常常付出巨大努力而收效甚微。这可能是对养成教育内容的特点缺乏认识的结果。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讲科学,而不是教育者脑袋一热就能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养成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的责任感教育更应该尊重这一规律,必须讲科学,只有科学、系统的对学生实施责任感教育才能达到小学教育阶段养成教育目标。

为了在工作中科学、系统、有效的对小学进行责任感养成教育,只有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发现运用严谨、规范的研究手段,总结出具有实效性、可推广性的一套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才能更好的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工作,形成我校独特的德育教育特色,并通过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形成经验材料,推动小学生责任养成教育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 国内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这一内容一直是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作为养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没有一套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模式供我们一线教师参考;没有一套可操作性强、系统的模式供我们小学德育工作者去参考、去实践。因此,探索出一套更高效、更科学的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为我们当前小学生养成教育模式研究丰富基础数据,提供更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从我们学校当前德育养成教育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出供更多研究者参考的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为全国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提供参考性基层资料具有重大意义。教育研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为推动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支撑理论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之一,明确指出“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新课程标准就要改变以往教学中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知识获得、轻能力培养、责任心培养的局面,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4.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个体社会化中亲社会性发展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

①只关注自我的享乐主义阶段

②以他人需要为定向期水平阶段

③以对他人刻板印象和他人赞成与否为定向的水平阶段

④以移情为定向并从移情到内化的过渡阶段水平阶段

⑤深度内化阶段。其中①~③阶段主要出现在儿童时期,而④~⑤阶段则为中学阶段,这时的学生依据内化了的价值观、社会准则、责任感为依据做出行为的决定。

5.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

从心理学规律看,青少年道德的自我修养和提高,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责任心”方面的知识,教育青年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坚持有“责任心”的实际行为。通过这种道德行为的实践,使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步形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巩固和强化“责任心”意识,养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五)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

1.探索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教育内容

(1)对自己的责任

在认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的基础上能满意地接受自己;能利用一切条件和各种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关心自己的健康,谋求必要的生活条件;自尊、自爱、自制、自强。

(2)对家庭的责任

尊重、体贴、帮助父母;关心、照顾长辈和兄弟姐妹;热爱家庭,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履行和担负起家庭的各种责任。

(3)对他人的责任

接受和信任他人,富有深厚的怜悯心、同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尊重并愿意考虑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平等待人,有事大家商量;同学、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谦恭礼让,敬老爱幼,尊重妇女,关怀残疾人;珍惜时间,信守诺言。

教育开题报告6

课题研究的背景:

校园心理剧是我国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在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面能够发挥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是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团体辅导方式。它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再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故事情境,剧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唤起参与者相应的情感共鸣以此引发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视,以此取得比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功效。它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和人格影响,使得学生及时调适自己的心境和情绪,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紧张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当前我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如今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已经属于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里,是在父母及众多亲朋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家庭生活的优越及家长的宠爱,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受到艰苦生活的考验,没有受到多种复杂心理的磨练,自制能力、自理能力、自解能力都比较差,一旦遇到困难或情感上的挫折,极易引发思想波动,甚至去钻“牛角尖”。 根据我校心理测验调查和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个别心理辅导统计的结果看,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学习类问题:由于初中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其问题有:(1)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3)学习动力不足,认为上学无用,迟早就是打工,而老师和家长却逼迫学习造成的心里矛盾严重。

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学生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初中生的自主意识逐渐生成且越来越强,会经常与父母产生冲突,同时,部分家庭出现种种伤痕如夫妻关系不和、单亲家庭,父母在外打工与子女沟通少等,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2)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学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3)与老师的关系问题。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这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与关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产生对老师的不理解、不信任以至产生对抗心理。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有一种压抑感并产生消极情绪。

3、情绪情感问题:情绪情感激荡,好冲动,常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吵、有时甚至发生打架事件;无端地心烦意乱, “别烦我” “狂郁闷”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感觉过敏,行为固执,对别人既嫉妒又羡慕;对自己过分关心,爱虚荣;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但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4、适应性问题: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开始了新的生活,学科的增多,学习实践的增长,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在新生入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就有一个心理适应的问题。

而少年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处于心理上迅猛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智慧、潜能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宝藏”,如果在这一时期不去开发这块“宝藏”,或许会永远被埋藏在地下,不能被利用;若开发不当,这块“宝藏”也不能被充分利用。

(二)校园心理剧的影响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迅猛增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他们从对长辈(尤其对父母亲)由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处理,不希望长辈管头管脚,而他们又很缺乏生活经验,长辈往往对他们不放心,还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这就常常引发冲突;他们敢想敢干,试图一往无前,然而在行动中又摆脱不了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的局限,这种种冲突若处理不当,就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各种心理问题(情绪上的困扰和适应障碍)的产生。在校园中推广普及“校园心理剧”,让学生们把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冲突用小品、情景剧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学生们的自编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够让学生从中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够增尽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此外,推广普及“校园心理剧”,还可以让学生振奋起来,开朗起来,团结起来,活跃校园气氛、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尝试以校园心理剧这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对心理辅导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课题名称的解读

1、“心理剧”又称社会剧,是集体心理治疗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治疗方式,起源于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在维也纳创办的“自发性剧院”,1925年传入美国。莫雷诺最初是用心理剧为参与者提供一个释放内心体验的舞台,并没有与心理治疗相联系。它是以行动表现的创造性心理健康活动,参与的角色能够在安全、鼓励和最大弹性的环境中,回到自己的过去或未来的时间,在比较自然的状态,重现失去的自我、发现事情的真实状况,并做出决定或采取新的行动。当事人(主角)通过心理剧的经验与他自我的每一部分相会,也能够与那些分享他的心理冲突的人们会面,进而将此经验应用在生活上,获得改善,得到自我满意的生活。

2、“校园心理剧”受莫雷诺创立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它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是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等心理问题,以小品表演、角色互换、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全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既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能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校园心理剧中学生表演的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熟悉的事,从中体验心理上的细微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可以被认为是教育临床心理学学科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种心理辅导和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扮演某种类型的角色,探索自己和他人的人格、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以达到体验内心冲突、发泄精神能量、消除思想上的压力和自卑感等的目的,并能诱导出当事人的自觉性,增强其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由于它能有效地适应学生的差异,并可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确定主题,设计情节,所以深得心理辅导员和学生的喜爱。

课题研究步骤与措施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罗洪)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2月)

1. 1、研究初期(20xx年7月-20xx年9月)完成心理剧素材的搜集及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管大群、阮利平老师负责),表演艺术理论学习、效果的指导(网络学习、座谈交流;陈清负责),尝试用赏能心理剧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王开科、罗洪老师负责八年级教学案例设计,陈清、管大群老师负责七年级教学案例设计)。

2. 2、研究中期(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准备汇报材料。

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校园心理剧从学生在生活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问题研究。如新生的环境适应问题,主要包括环境不适应、生活自理能力差、现实与预期出现偏差、自我认识出现错位等方面。(管大群负责)

(2)校园心理剧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习问题研究。包括学习动力的失落、学习目标不切实际、学习成绩下滑带来的挫折心理、考试焦虑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厌学情绪。(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3)校园心理剧从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问题研究。包括宿舍成员关系失调、同学之间不和、和异性交往不当、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难以被别人接纳等;还有情绪性格问题,主要包括情绪不稳定、消极情绪体验过多、过于内向封闭、自身的性格缺陷等方面。(郑清军负责)

3、研究后期(20xx年1月-20xx年3月)参与研究教师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参与研究教师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4月上旬)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罗洪负责)

教育开题报告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时代要求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中,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就《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作了重要讲话。《报告》为中职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给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上指引了前进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在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更增强我们适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劳动力重要的主体部分,中职学校作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未来劳动力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我们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担。而中职德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将有利于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职德育教育理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2、现实要求

德育是中职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下中职学校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德育创新的研究实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中职教育的神圣使命。

3、校情需要

我校是宁远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提倡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实行全员育人,在德育方面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是学生基本上是双差后进生(思想行为素质差,学习基础差),在教育和管理上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学生不听教导,不服从管理,出现经常性违纪违规。教师在教育工作者琐事多,压力大,况且我校又无专职班主任,因此教育教学和管理存在力不从心,常常导致要么因为教育影响教学,要么因为教学影响教育。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时效性、针对性,我校一直在探索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创新教育模式,努力找到提高德育创新教育实用效果的最佳途径,创造和谐、美好校园。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提出“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进行研究。

二、选题的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进一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传统文化中积极、有益的育人思想与当前中职德育教育现状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去的新的突破点。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步入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和他人或社会关系;从而尽可能调整行为,理顺关系,实现对人、对社会的价值,创造性开辟未来。

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建立起以“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为核心的民主运作机制,评价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通过“知行合一”原则,将道德知识和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仰,形成稳定的道德习惯,培养一批品德高尚,“和谐发展的人”.

三、研究目标

通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课题的研究,提高全体教师德育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有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及学生队伍以及全员育人的德育新格局。成就学生,负教师,具体表现在:

1、注意德育活动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学生能通过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形成感悟与信念,进而把正确的观点内化为思想观念和行动方式,最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德育“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思想,确立了注重素质教育,涵养人文精神,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提高于一体,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努力挖掘、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3、德育教育工作要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与时俱进”理念,立足当前中职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注重德育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工作形式多渠道、灵活化、多样化,方法趋向科学与可行。

4、注重德育教育规律性的探求。在课题进行中,积累第一手原始资料,总结德育教育规律,供其他德育工作者参考。

5、通过课题开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有效锻炼学生,成就学生,切实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减负减压。

6、建立以“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形成德育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四、研究内容

1、建立科学的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力量和效能。

2、研究环境因素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注重潜在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符合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班级管理模式。

3、研究中职学生个性差异,制定一套针对中职学生个性差异的心理辅导对策。

4、研究各文化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因素。各专业组任课教师组成学科德育渗透队伍,挖掘各专业学科教学内容内在的德育因素,实现学科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具备优良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5、研究校园与企业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五、研究思路与依据

(一)、研究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知行合一”原则,凸显实践育人功能;

3、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目标及方法,体现出“与时俱进”思想,强化机制方法创新。

(二)、依据

1、理论依据:

(1)、《中学德育大纲》

(2)、科学发展观理论,“以人为本”思想及“知行合一”思想

(3)、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2、实践依据:

我们有深厚德育教育的文化底蕴,在当地已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德育工作战线上,拥有一批优秀、素质过硬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案例。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科研,坚持以德育教育为首,注重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心得体会。全体教职员工注重德育理论学习,具备较强的德育科研的素质。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选择宁远县职业中专学校作为实验学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法

(2)文献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

对研究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德育现代化理论和实地考察学习,转变观念,确定实验和样榜班,制定方案,做好一切课题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全面展开学校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研究,并查找相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按照实验计划方案的具体要求,全面细致认真地进行实验,不断反思、总结、深化、提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

总结课题,整理实验过程材料,立案归档,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推广。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一)科研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课题管理措施

(1)制度保障:例会制度保障。围绕课题研究的展开,抓好科研队伍,注意点面结合,加强重点难点的攻关力度,使研究活动经常化。建立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建立教师理论学习和研讨交流制度。

(2)研究组织保障:由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学校配备行政领导、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程序。

(3)时间保障:确保时间落实,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活动,每个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

(4)经费保障:确保可以研究经费全额到位。

九、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论文。

2、课题研究教师、学生成功案例集。研究有关活动录像、照片、资料集。

3、完成好“六个一”工程:编好一本德育校本教材、建好一支德育管理队伍、制定好一套学生评价机制、编印好一份校园德育报纸、建好一个校园德育网站、选定好一批德育实习实训基地。

4、制作德育教育课件,将科研成果推广。

教育开题报告8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实效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朗读实效,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黄怀山《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张巧玲《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王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实效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实效。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为了赶进度,学生朗读时间不充分,对课文的领悟就不够透彻,有时甚至用速读一带而过,教师讲解占用了朗读训练过程,致使学生语文分析事倍功半!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实效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一门艺术。精彩地朗读,深情地表达,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朗读是构建师生情感

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而且成功的朗读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让语文朗读教学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

2、鼓励学生读准字句,多读多体悟,增强学生朗读意识。

3、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和深层含义。

4、培养学生多读多悟多质疑,提升语文分析能力。

三、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案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本课题计划一年完成,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人员并明确分工。

(2)完成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聊天等形式调查学生为什么早自习不愿意书声琅琅?为什么读文章结结巴巴?

(3)设计研究方案和活动计划。

具体措施:

(1) 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积累问卷调查,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朗读教学策略。

(3) 以多媒体课件等作为媒介,播放名家精彩朗读,从视觉、听觉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 培养学生读准字、读通句子,读出课文感情的良好习惯。

(5) 范读领路,摹仿入境。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容易指导,

但要读出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学生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教学《春》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6) 引导学生个别读,齐读,自由朗读朗读训练形式在课堂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更是为课文教学穿针引线,因此学生的朗读训练需要形式多样,课堂上,同时要穿插适量的学生个别读,齐读和自由朗读。

学生个别朗读是检验学生个人朗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因材施教,针对具体学生不同的朗读特点给予个性化点拨和指导的良机。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选择持平或难度稍高于学生水平的不同材料。采用此种朗读形式,教师尽量避免只给成绩好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机会,这样会扼杀水平中下等学生的信心和兴趣,甚至是应给这些学生提供、制造更多机会。难度较低的材料,教师有把握学生能胜任的,放手让学生练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课堂必不可缺的当然还有齐读的形式。齐读主要是提供给全体学生练习朗读的平台,它的作用主要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训练,同时它还是检验集体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自由朗读是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的一种新型朗读。自由朗读并不是让学生随意朗读,而是教师明确了学生朗读目的的情况下,指导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有利于教师灵活把握时间,学生对朗读材料的领悟通过朗读表现,从而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它可以跟其他形式的朗读交叉使用,它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全面检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古诗中每联都分上下句,非常适合采取此种方式学习背诵。教师先简单介绍方法,再与学生作示范对句,然后由学生同桌间进行自由训练。训练时,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先由教师读每联上句,学生对下句。如教师读:“故人具鸡黍”学生就对:“邀我至田家”。再互换,由学生读上句,教师对每联下句。然后,让学生同桌间进行上下对句互换练习,学生既能自主学习,也避免朗读形式太单一导致的背诵效率差。练习一定量之后,学生基本能按顺序对句的情况下,提高练习难度,打乱顺序,随意读出诗中的某联上(下)句,令全班同学对下(上)句。再让学生自由练习,提出更高要求──让学生按顺序对句,但要背诵出来。最后,老师不按顺序出句,学生能准确,迅速地对句,且是背诵出来的,那训练也算是出色地完成任务了。

以教学设想为核心,灵活适当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以实践引导教学。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1) 每班分成八个学习小组,课前认真预习,利用工具书查准确字词,读通顺句子。

(2)课前教师认真备课,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利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朗读: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朗读,学生们点评,或分角色朗读,或分小组赛读,或配乐朗读??从多方面激发朗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3)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培养学生愿读、乐读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对于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朗读时可采用的形式很多,有指名读、开火车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

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我们要寻求朗读的最佳形式,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

(4)在音乐中领会写作背景,在歌词中感受课文大意,在有感情的范读中陶冶情操。在这学期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我先播放《松花江上》这首音乐,歌词中学生们得知关东人民被迫流放、思乡心切而有家不能回归时,心情很是沉重,这时教师导入:“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历史背景下,本文写出了被侵略者侵略了的耻辱,表明了作者即使牺牲也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得到解放,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祖国的感情。”这时,教师范读,让学生们把自己就当作是作者本人,就很容易入情入境!教师范读完毕,学生掌声经久不息,都跃跃预试,朗读乐趣大大提高!课文解读就顺利多了!不理解写作背景,怎能有感情地朗读?不深情地朗读怎能彻悟课文主旨?

(5)课外开展活动:

(1)全班进行朗读比赛,材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文章。

(2)参加全校的“中华情”朗读大赛,教师做好学生的朗读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

(3)全班开展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演讲赛,作品由学生自己拟写,选拔出作品后,教师给该作者做朗读引导。

(4)参加全校的演讲赛,教师给予指导。

进行以上活动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喜悦,在参与中找到自信,在反思中提高朗读技巧,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佳作美文;教师做好活动记录,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xx年9月——12月)

资料归纳、分析整理、完成总结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所任教年级是七年级学生,目前的他们朗读不流畅,读错字、加减字,不会准确停顿,不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角色错位,读而不思,缺乏交流,缺乏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准备不断地鼓励学生读准字句,多读多体悟,增强学生朗读意识。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和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多读多悟多质疑,提升语文分析能力。

五、研究的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诵读、吟读、咏读、讲读、开火车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2、形成朗读教学策略。

(1)语言表达要形象化。

(2)语言表达要准确化。

(3)语言表达要整体化。结合上下文,整体把握文意,语言概括力求整体化。

(4)语言表达要想象化。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美丽的景物,去体悟作者的喜怒哀乐!读思结合,大胆想象,力求语言表达想象化! 3 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4、个案研究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跟踪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对比后最终得出结论。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总结,既总结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验,以便推广;也总结存在的问题或失败的教训,以利于今后的提高。

六、 小组成员及分工

陈娜:全面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引导学生用诵读、吟读、咏读、讲读、开火车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方法感受文意、负责撰写方案设计、问卷调查、中期报告、论文、随笔及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结题报告等。

石晓:负责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组织策划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 黄伟:负责 提供后勤服务,组织和主持课题组集体研究活动。 向娇:负责提供理论资料,问卷调查,管理课题档案。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技术性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较系统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朗读方法和模式。

2.成果呈现方式:研究中各负责人写出的相关论文、反思随笔、导入设计、案例等。

教育开题报告9

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要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而较强的自信心又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挑战困难,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基础,所以在人格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迫在眉睫。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50%左右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缺乏学习自信心,他们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意见,不能主动地去思考,不敢大胆地去尝试,不敢确定较高的学习目标,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鉴于上述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人格教育中自信心培养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人格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较快地以自信的心态融入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中。

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并揭示一个具有较强自信心的学生,其心理品质的具体内容及表现。

总结提炼,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本校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操作模式。

客观揭示当前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中自信品质自主建构的策略,以促进前两个目标的实现,并为自信心品质培养提供借鉴。

着眼全体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使学生自信起来,自主起来,自能起来,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成为适应社会的强者。

研究的内容:

目前小学生公民人格自信现状调查。

目前小学生人格自信教育的主要措施及效果调查,现状成因分析。

加强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中自信培养的对策研究。

我们想从两个层面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培养。一个是教育者的自信对学生的影响几率研究。第二是学生层面自信教育。

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以为,自信作为一个人的心理品质,或者说是一种人格特征,它的形成当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最终决定自信水平高低的必然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只是条件,主体内部的诸如:自我效能感,自我归因,自我期待,信念等等,才是直接的决定因素。外因也只能通过内因起影响作用。而个体的内因是有差异的。对儿童来说,他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但一个人的自信如果总是依赖于外力,靠他人的鼓励,认可来支撑,那么,其自信力也不可能是长久的。自信的碑石终久会倒塌的。只有当他从内部获得了支持力,才可能会竖立起自信之碑。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自信品质形成的主体内部因素及作用机制有哪些,是怎样起作用的?个体自信品质建构中的主要环节是什么?个体的内因与教育环境提供的外因是如何交互作用的?这些方面都没有深层次的研究成果。而对于上述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以为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品质并维持自信,是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意义的。所以,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基本答案。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客观认识当前小学生公民人格中自信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构成,同时在现状与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实践中可供操作的对策建议,为小学生公民人格教育提供可行性路径。

课题研究的方法 :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 目标 实践 反思 总结 的过程展开研究。

所有研究内容在实施过程十均是同步进行的,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目标个有侧重。

预期的目标和结果以及创新之处 :

最新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最新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精选3篇(1)通过研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信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性,并能正确了解自己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这种差异,树立学习自信心。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励他们发奋学习,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3)教育者的自信的表现对学生的榜样作用的凸显。学生层面自信教育培养的策略。

教育开题报告10

体育教育舞蹈是一项融神韵美、礼仪美、造型美、服饰美、形态美、音乐美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参与可能的运动项目,因此培养女生的气质可以从体育舞蹈抓起。

一、什么是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摩登舞和拉丁舞,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二、体育舞蹈在气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气质包含了仪表、服饰、谈吐、举止、待人接物、积极的心态、自信与亲和力、美好形象、魅力展现、个人修养、教养熏陶、期望管理、控制情绪、形体训练、化妆、礼仪、职场修炼与职业生涯设计等。那么,体育舞蹈的在培养学生气质中占了什么位置呢?

1.通过训练塑造女生良好的体型。良好的身体形态是形成一个人气质的重要因素。在体育舞蹈训练中,要求学生能够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沉肩、膝放松、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使整个身体呈舒展、挺拔、优雅、大方的姿态,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舞蹈的练习,使身体形态得到改善,从而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与修养,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现在的学生都会崇拜明星,为什么呢?他们长的漂亮,身材好,气场强大,吸引人的眼球,但是他们的气质不是天生的,还是在不断的练习中打造出来的。在体育舞蹈的练习当中,每个定位动作的控制和柔韧协调的控制,都可以使肌肉中的肌纤维校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等。教师可以针对女生的生理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形成很优美的体型。

2.体育舞蹈中融入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音乐能授予人们良好的气质,一些结合历代音乐家的心血而成的曲调优美的音乐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专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听那些美好的音乐的同时,学生的心灵也同时受到了洗涤,听着静静流淌着的音乐,或者是一些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教会学生都能够在心里默默的打拍,紧紧抓住它们的节奏感,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想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3.体育舞蹈培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体育舞蹈是综合性、艺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当今社会强调创新,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迫在眉睫,体育课堂再也不仅仅是以老师为主导,更多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因此可以根据学校的现有体育环境、设施,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将体育舞蹈活动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进行拓展。从中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创编、教学、组织、表演、交往、竞争等体育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挖掘潜能,开动脑筋,不断创新,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也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由于女生的生理特点比较羞涩,放不开,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舞步,动作套路,还要教会学生怎样自如地去跳舞,而不是像个机器人一样机械的面无表情地重复动作。在我的课堂当中,要求学生对着镜子跳舞,不仅仅只是记住舞步,还要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动作的连贯性和柔和性,始终提醒自己记得笑容,强调在体育舞蹈中微笑是自信的标示。

体育舞蹈培养女生气质的优势所在

三、利用多方面的元素学习体育舞蹈,培养学生独特气质

每个人的气质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共同体,怎样去培养每个学生的气质与特点,还需要多方面的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教师应不断推敲与揣摩,引导学生完善自我个性,挖掘自我潜能,找出自己的优势,使学生形成自我个性的气质特点。以下是我从我的课堂中总结的几个方法。

1.各种器械相结合。当多数学生在体育舞蹈的学习中掌握得比较完美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器械与体育舞蹈相结合,找出每个人的喜好以及擅长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去研究。如我们啦啦操的花球,或者艺术体操的彩绳,还有我们呼啦圈,自编器械等等学生自己选择运用到我们的体育舞蹈套路中,自我想象,自我创编,使每个人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2.利用各种形式以及各国各名族特色编创动作。我们可以将体育舞蹈与各国的人土风情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也让学生学习了各国的文化,一举两得(如将体育舞蹈融入到歌剧、电影、小品,还有现在盛行的微电影当中去)。也可以根据其他国家的名族特色舞或者盛行的舞蹈相结合(如大家熟能惯耳的街舞、现代舞、芭蕾舞等,还有大家不是太熟悉的吉卜赛舞、霍达舞等等一些名族舞),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更高的心灵洗礼,从而对气质的培养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升华。

3.利用竞赛、表演、展示的方式。体育运动既具有运动性,又具有观赏性,如有只有学习,没有比赛,那么还是空洞的。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能力时,教师可以利用竞赛、表演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比赛与表演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了,争取了,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输赢,那么我们就是赢了,有了这样心态,我们更加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另外舞台上的表现使我们具备了一个演员该有的气质,优美、自信、可爱。

总之,气质的培养很重要,女生的气质修炼需要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那么我们作为体育老师应该认真思考,怎样将我们现有的知识与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有机结合,更好地把体育舞蹈融入我们的教学当中。

教育开题报告11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

一、题目来源、选题的实际(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该题目来源于指导教师的调研题目。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热情洋溢、兴趣广泛,却缺乏毅力;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渴望独立自立,却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摆脱幼稚、分清好坏。孩子们的这些不稳定的个性与含糊的观念如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事物所引诱。

因此,孩子们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给予全方位的教育,而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做父母的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适时对孩子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便能引导他们迈好童年、少年、青年的每一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二、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与学校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侧重于健康的心理的培养。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包括父母和其他长辈)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庭教育,即使在相同的家庭条件下,由于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同,其效果也不同。因而怎样选择一种适当的教育方式就成为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

写作大纲:

前言

绪论

§1理论知识导论

§2.1调查背景

§2.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3问卷内容

§2.4调查对象

§2.5调查方法

§2.6调查结果与分析

§3 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4 总结

四、本选题的实施方案及写作进度计划

针对我实习的班级,我打算以这个班级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的与生活,从而来定位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为此,我决定采用问卷的形式来调研。具体步骤如下:

1)先做一些社会调查,初步制定问卷内容;

2)联系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与他们共同探讨问卷内容;

3)反复修改问卷以达到想了解的最佳答案;

4)联系愿意我们配合的学校,通过学校发放问卷给学生;

5)回收问卷并仔细研究作出总结性结论

1.20xx年9月10日——20xx年10月10日,查阅资料,确定自己所选的题目,然后根据 自己选的题目去研读经典型的论文

2.20xx年1O月10日——20xx年10月22日,把自己所选的题目交给指导老师,让老师 来参考下所选论文题目,根据指导老师给的一些论文网站,去精读博士硕士论文。

3.20xx年10月22日——20xx年11月16日,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和自己所研读的一些 论文,完成开题报告。

4.20xx年11月17日——20xx年2月10日,进行论文的撰写,并完成初稿和电子稿,上 交指导教师批阅。

5.20xx年2月11日——20xx年3月26日,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一步撰写 论文,并完成二稿和电子稿,上交指导教师进一步批阅。

6.20xx年3月27日——20xx年5月20日,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并完成定稿和电 子稿,上交指导教师进行评分和写出评语,上交院答辩委员会。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吴奇程 袁元,《家庭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

2、刘超平,《作最好的父母》,东方出版社20xx年11月

3、晨曦,《斯宾塞得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年8月

4、萧斌臣,《读懂孩子》,新华出版社20xx年4月

教育开题报告12

一、 论文题目

数字化坏境下小学美术课程的构建-谈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应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以课堂导入、教师演示、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展示这几个环节进行的。美术课是要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材料的运用了解艺术的多样形式,对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美术课局限于创作美术作品,而忽视了它的研究性价值和应用性价值。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时代的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不仅重塑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前沿中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应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网络的普及使教育再一次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具有独特风格,美术教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可视性,应用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数字化下的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互联网时代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教育研究这条路上不断地探索。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教育学术界的教育理论流派纷呈,美国杰出心理学家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于出版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一书中,研究人类对于科学知识的科学认知规律,对教师、学校工作者以及教育政策制定者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由斯特弗和盖尔主编的《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育的关注点也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及认知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创始人奈瑟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倡导者西蒙主张研究自然情境中的认知,强调关注环境对智能的影响。1991由剑桥大学出版的《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认为知识是个人与社会或物理情景间的互动产物。注重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中强调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不是为传统教学中的学习设计的,而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学习者创设的。

“认为学习既不是传输过程也不是接受过程,学习是需要意志的、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互动的意图、行动、活动反思”。《贾斯珀项目》将知识的学习视为一项完整的、真实的任务,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立足课堂、拓展课外、超越课堂,是学生面向真实社会中问题的解决。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直追随着西方的先进理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任务。闫寒冰所着《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一书中探讨了关于教育理念转型的问题,强调教育中心的转变、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学习的机器,而是培养学习者即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其理论基础也是来自于建构主义。

四、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美术教学效果,为了能使课堂有新意,教师都乐忠于把精力放在课件的精美制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规律。学生们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完成学习的。数字化下的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师不能仅仅依赖于形式上的“作秀”,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我们追根溯源的思考美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如何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并将美与实际联系起来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如何能让美术在学生们的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规矩、听话、画面效果漂亮、整洁成了美术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仅以画面的最终效果作为教学评价,而忽视学生个体在整个学习中的综合评价,使我们的教学显得有些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数字化学习下有多种教学模式如:数字化一对一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网络远程教育模式等。任何一种模式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间只能成为互补的关系,并不系统。但是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技术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到一个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工具,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如何拓展它的价值。而数字化下的项目学习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不断开始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数字化的项目学习目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但只是偏重于文化学科,对于艺术类的美术学科来说还没有一套套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美术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感的学科,一直处在校本科目的角落里。美术学科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因此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学科的生活性、实用性、真实性、综合性往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很难体现。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目前中小学美术课堂的上课模式及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并选定一个小学进行美术课调研试验,选取部分班级开展数字化下的美术项目学习,作为自变量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美术项目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差异,以及开展项目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项目学习相关着作,设计美术项目学习案例并实施开展教学。

六、论文的创新

此篇论文是以建构主义、实用主义、多元智能、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贾斯珀项目为理论基础,打破以往美术学术着作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过分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试图探究美术学科与项目学习模式的融合,注重美术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知识的构建,美术情操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以及高级思维的培养。

七、论文提纲

摘 要

Abstract

引言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4 研究方法及思路

5 数字化项目学习的优势

6 论文的创新

第 1 章 数字化教学的时代背景

1.1 教育范式的转换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1.1.1 理解教育范式

1.1.2 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的必然性

1.1.3 学习范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

1.2.1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1.2.2 教育技术与教育范式的关联

1.2.3 教育新范式下的教育技术范式转变

1.2.4 网络技术对美术课的影响

1.3 课程改革

1.3.1 我国相关政策的支持

1.3.2 新课程改革对数字化美术课程的要求

第 2 章 数字化下美术项目学习的积极作用

2.1 回顾以往数字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2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2.2.1 解读项目学习

2.2.2 建构主义

2.2.3 多元智能

2.2.4 实用主义

2.3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2.3.1 必要性

2.3.2 科学性

第 3 章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 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建构

3.1.1 项目学习目标的建构

3.1.2 项目学习活动设计的建构

3.1.3 项目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体系的建构

3.2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美术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案例

3.2.1 《正月十五闹元宵》项目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3.2.2 项目学习单元设计方案

3.2.3 项目实施过程

3.2.4 项目反思

第 4 章 数字化美术项目学习模式的前景展望

结 论

参考文献

教育开题报告1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的开题会。此项课题由我主持申报,于今年6月被立项为县级-般课题。这是我县“十二五”规划课题。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这也促使我们珍惜这次机会,都能发挥一己之长,在我县的教育科研领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对于阅读教学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我们学好语文,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就阅读教学的现状而言,还不完全令人满意。前些日子,我们做了关于阅读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们的语言阅读教学仍以学生和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据我们调查统计90%的初中学生反映,没有或很少经历创新学习方式;57%的初中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课题。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对此省内外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

〈1〉20xx年12月我省《初中创新学习自主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课题启动,此学科正处于试验阶段。

〈2〉丛化市庾浣冰老师《语文学科自主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已取得初步成果。

〈3〉过尔宁老师发表了《新课题背景下语文自主阅读的一点尝试》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本课题是从本地区的教学实际出发,为了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本课题的探究是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的开拓,是现代阅读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的生长点,它属于应用性研究。

理论意义:新的教学思想是要落实到教学上的,但它更主要的是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并引起教学方式的一系列变革,课题研究将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丰富教与学的方式。

实践意义: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要使培养学生创新学习,勇于创新成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沉淀和积累,逐步学会从多视角,多层面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感悟。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

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发展。”这是奠定“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主要看其智力参与的程度:一是广度,二是深度。只有把学生的创新学习和主体智力参与以及强调将师生之间多向性的交互作用引进教学过程,才能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发展

2、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理论

杜威指出,“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现代化教学思想中,情境教学得到系统的反映。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造的暗示教学法,其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共同进行,从而充分发掘大脑的潜能,达到惊人的教学效果。这个理念是“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第一个环节的理论依据。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原理表明,个人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而创设情境就是要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

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表现为,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自主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自主阅读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构建“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目标为核心”就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目标体系,以及文本的内容特点确立本节课的具体目标。师生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使课堂教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法为线索”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渗透学法,贯穿学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各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为实现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迁移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根本目的,“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探究发现活动”等,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步骤

本课题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实验研究,利用现代语文教学理论指导实验研究,在研究中验证和丰富新语

文课程标准的理论。我们的思路是教师即研究员,教室即研究室,其具体步骤为:

1、准备阶段 20xx年7月—20xx年12月

〈1〉理论学习转变观念〈2〉资料调研〈3〉拟定研究计划,确立实验班,对比班,启动实验

2、实验研究阶段 20xx年1月—20xx年12月

〈1〉常规研究活动 ①每周一节研讨课 ②每周召开学习理论交流会 ③每月形成一篇实验报告

〈2〉形成阶段性成果

①20xx.1-20xx.3形成论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体系分解细化的研究》

②20xx.4-20xx.6形成论文《设置单元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③20xx.7-20xx.3形成论文《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④20xx.7-20xx.3形成论文《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实践探索 》 ⑤20xx.7-20xx.3形成论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法实践的研究》

⑥20xx.4-20xx.6形成论文《注重阅读迁移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3、形成最终结果20xx年1月—20xx年7月

全面总结课题实验成果,形成子课题和总课题的结题报告。 借此开题之际,我向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提出几点要求与希望:

(1)要丰富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现代教学不再是经验教学,我们平时要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从理论中获取信息,指导教学。就本课题而言,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创新学习、创新教育两个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报刊、网络上的相关材料,积累素材,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素质。

(2)要树立竞争意识,增强合作观念。

在我们乡镇中学课题研究有许多的障碍和困难,如:资金、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我们的软环境不能差,我们应该有危机意识,应该有人人争先的意识,因为没有竞争就不存在进步,但课题本身又是一个集体工作,要讲求团队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竞争的前提下,多交流、多合作,把个体与整体融为一体,扬长避短,群策群力,把我校的教研工作带上一个新台阶。

(3)要富有创新精神,提高业务能力。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是一种未知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需要我们平时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去工作,打破传统,摒弃旧模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树立教改意识,借助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上档升级,争取两年后成为我校、我县的名师。

此次开题会后,再过一个月,此项课题将进入实验研究阶段,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精心谋划,查漏补缺,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彻底、做到位。课题启动后,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兄弟校的协助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我们要把责任化做动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拓展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质,把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深入,为我县教育科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开题报告14

一、选题: 普通高中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的研究

二、选题源由及意义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年级组管理模式的探索、健全年级组管理体制,把年级组建成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年级组的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而我们在查阅图书时会发现,在图书馆、阅览室等各处撰写班级、学校管理的书籍、文章很多,真正研究年级组管理的文章、材料比较少,即使有一部分也并不全面说明,缺乏对年级组管理的系统问题和深层理念的研究。高中教师年级团队合作管理方面的材料也就更加少。本研究除了试图引起学术界对中学教师年级团队合作管理的关注外,更试图推荐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做法,促进年级组管理的发展。年级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实体,如果说学校管理是宏观管理,班级管理是微观管理,那么年级组管理则是中观管理。年级组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中由同一年级教师组成、由若干平行班组成的担负教学与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实践证明,年级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学校内部管理中作为管理实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管理方式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年级组管理前景,已得到各界教育高层的重视,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年级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年级组管理的功效,从而加强和优化整个学校管理。在此管理过程中,教师在年级组管理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出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提高年级组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如何解决年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年级组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研究现状

教师团队是由若干名具有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和独立个性的教师个体组成,教师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合作,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有共同目标、共同规范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是一个介于学校和教师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教师团队管理就是要对教师团队这个群体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它既具有团队管理的一般属性,又兼有教师职业的特性。对教师团队的研究国内外有诸多论述,如:教研组团队研究、备课级教师团队研究、班主任教师团队研究、行政管理团队研究等。其中学校教师团队在我国学校沿袭多年的教学管理单位是教研组,而年级组管理机制的全面实行主要在90年代后期,在年级教师团体队的研究比较少,在年级管理培育合作的教师团队也就更加少了;国外对年级的研究也很少,

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尝试能为年级组管理作出一点努力。

1、国外关于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管理的相关内容:

(1)行政上的一长制与决策上的民主集中制,是英国学校管理的一个特色。

(2)在美国中学的管理结构中,校长之下设副校长(或称助理校长“AssistantPrincipal")、行政助理或指导员。大一点的学校往往设两名副校长,分别主管学校的课程教学与学生工作。学校设一会议机构,它仅仅是学校的一个民主参事、议事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校长往往是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来向有关各方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各方代表则据此来反映问题和自己的一些要求,提供建议。因而,这类会议机构与英国的校董会在职能上是不同的。

(3)前苏联学校的内部管理与领导由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管理集体具体负责。该行政管理集体由校长、副校长、总务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组成。它遵循的是一长制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学校行政管理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校内教育集体并负责指导和协调集体的影响,校长的职责是由学校章程规定的。

2、国内目前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1)国内对此问题的专门化研究,如学位论文、专业论文非常少。

(2)国内有研究建立年级组内部竞争机制的;有研究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区别、两种办公形式的利与弊的;有研究年级管理的目标责任制的;有写人格化的年级组管理的;有注重系统化、德育化管理的。这些数量较少的研究文章,大半篇幅很短,容量较小,谈工作体会,经验总结的多,有理性化认识、有理论高度的少。这些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还没有系统涉及到团队合作在年级中的应用。

(3)在学校管理专著中谈到年级组管理问题时,也缺少系统性。

3、造成

年级组管理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目前对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不深入,不具体。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可以有两方面:首先,年级组管理的实践者,往往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追求实用价值。他们具体工作繁忙,无暇做理论上的探讨与推进。其次,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大多没有学校管理的实践,接触年级组管理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自然谈不上对年级组管理工作做深入具体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由于团队合作学习研究的适应范围很广,因此本论文仅以年级组的教师团队合作为研究对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当前中学教师年级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拟用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年级管理的实效性。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审视的有

机结合,采用文献分析与实践调查研究(教师访谈、现场观察),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教师在年级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从团队合作的角度研究年级教师的管理问题,提出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相关对策,将为年级组的管理提供较实用的参考价值。

主要研究内容有:

(1)从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从理论层面分析上建构教师团队合作的基本理论体系,界定“团队”、“教师团队”“团队合作”等概念。

(2)设计调查问卷(含团队合作的现状、影响团队合作的因素、团队合作与提高教学绩效的关系)

(3)调查研究高中教师团队合作的现状,并统计分析影响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的因素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揭示教师团队合作对于提高工作绩效的实际作用。

(4)反馈了解情况。对各有代表性的年级教师、年级组长和学校行政进行个别访谈,分析影响团队合作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其实际的不同的程度影响,同时了解不同的学校对影响因素处理的态度和做法。(特别是成功可行的做法)

(5) 以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为对象,实施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和策略、方法和途径。

(6)观察总结提高高中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界定“团队”与“团队合作”的概念等,本选题涉及到教育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需要从以上多个领域及其它相关领域中查找文献,充实研究。

调查法:设计通过《高中教师年级组团队合作现状的问卷》调查(以高中3——5间学校为调查单位,包括合作意识、合作程度、合作方式和合作期望等);《团队合作对提高教学绩效的影响》调查以及《影响团队合作的原因调查》以全面了解高中教师团队合作的现状。

访谈一些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与之进行对话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师管理的经验与反思,探讨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经验。

案例分析法:以研究学校年级级管理的做法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教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以教师群体中的个案进行分析,找出团队合作与人的个性、沟通、信任等因素的关系。

行动研究:为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教师团队合作问题,将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相结合,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团队合作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向教师传达教师团队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关注教师对教师团队的认识、感受和经验,推动教师共同反思。本人以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为行动研究对象,尝试以高二年级的教师为团队合作模式,通过对研究的跟踪记录,分析不同时期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和特点。作者具有较为的教学与管理经验,担任班主任3年,教导主任6年,担任年级长二年多,并继续研究年级工作。根据作者多年在教学第一线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相关教师管理、年级组管理、有关团队合作理论的学习,对年级级教师团队进行观察,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录年级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描述教师团队合作的变化现状。

五、研究的计划与安排:

1、4月份设计好调查问卷

2、08年5月份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3、08年6月份进行访谈

4、08年12月份进行研究总结

5、3月完成论文初稿,交导师审阅

6、09年6月定稿

教育开题报告15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一) 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过重,自我约束力和耐挫折能力差,青春期性心理情感困惑,人际交往的烦恼,自身性格缺陷,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等,致使他们行为偏常,自杀轻生、离家出走、敲诈勒索、杀人等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这些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和令人怵目惊心的现实,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 的悲哀。这也正是我们学校心理教育长期不到位甚至被忽视所负出的惨重代价。面对国际竟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为未来社会输送高素质,跨世纪的人才,当前学校重视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二)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文件精神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全国范围内普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势在必行的。

(三)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尤其要注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其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开展并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四)学校实际发展的要求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的新形式下,我校本着“全国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高起点、快节奏、创特色,争一流”的办学方针和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找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突破口。

二、课题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立业需有先行者”,有远见卓识的校领导看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亲临第一线做指导工作,号召多学习心育知识,多借鉴兄弟校先进经验,而且不惜资金、人力、时间上的大力投入,全面做好心育准备工作。

(二)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使研究工作具有统一计划性,我校成立了一个以校长牵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一制定工作计划,各部门分工负责,并建立起一套富有操作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与规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力量融合为一个整体,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心理健康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培训一定业务素质的专职教师

拥有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多年,具有较强业务经验,参加过积极心理治疗培训和心理教育专业培训,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验教师。

(四)心理教育工作的其他准备

建立了环境幽雅,设备先进的心理咨询室,设咨询信箱,咨询热线,成立了“共建心桥”心理健康活动小组,社“心灵之音”广播站。

三、课题实验方案的基本框架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就是要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各方面之中,以多渠道、全面渗透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最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2、课题方案的构造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国家的要求,社会现实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半学宗旨、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再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活动、师资队伍和综合管理来实施,并利用科研活动和管理机制加以引导和调控。

四、课题实验方案的目标要求

实质性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这项任务包括:①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避免其出现不利的心理状态;②帮助出现了不利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回复正常状态;③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使之恢复健康状态。

发展性目标: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

五、课题实验方案步骤与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专项研究课题,它的应用性,实验性和实效性应该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各方面之中,必须以多渠道、全面渗透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才能抓出成效。

(一)形成机制,保障实验的实施

我校首先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和科研室主任、政教处主任、团支书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选聘了有一定业务能力、思想素质高的专职实验教师,其次建心理咨询室、设咨询信箱,建实验班的学生心理档案,为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二)重视理论学习,加强师资培训。

强化全体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知识。我们请省内外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专家来校讲座,使专家的经验内化为教师基本功,使教师们清楚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师生间应心理沟通,互相交融,教师应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教育教学中。定时定额、分期分批选送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到高等院校接受专门培训和轮训,并主动到兄弟校借鉴吸取先进经验,丰硕我们专职教师的业务素养。

(三)拓宽实验范围,进行学科渗透研究工作

我校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步伐,找准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突破口,转变传统观念,探索心理精微,拓展教育空间。所以我们提出:在六十九中学,教师无小节,学校无小事,岗位无主次,人人都是心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们力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教学目标中设德育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实施“育心工程”,提倡“心理相容与互换”,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教学中体现三种气氛,即民主、平等的气氛;团结、合格的气氛;自信、竞争的气氛,从而使学生健康的心理因素得以积极的诱导和培养,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完成心育渗透任务。还结合德育处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与每一位“后进生”交朋友(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最首要原因,是心理上有障碍),在交朋友过程中,从心理学角度探测后进生的内隐心境,分析背景因素,帮助解决某些困难,注重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自信心与勇气,一步一步促进其转变。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我校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整个教学计划,列入正式课表,每周一课时,七、八、九年级都以不同形式开课。所用教材是自己出外搜寻、四处查找书籍,作为参考,再结合社会上发生的具体个案事例,以及成语寓言故事等自编教案,自编教学内容。具体授课形式多样化,有讲授式、讨论式、辩论式、报告式、问题答辩式等,并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幻灯、录音、录像、碟片等制造情境,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直观、新意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主体性,一上健康课,学生自发“哗哗”鼓掌,都反映非常喜欢上这门课,而且上学期偿试上过几节心育课,课堂教案较好,有的课还很有实效性,这也是更坚定我们开设心育课的信心。

具体课程安排:

七、八年级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差别,安排课时相同,但教学内容有区分。

七年级主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一学年教学内容主要是:

Ⅰ. 导入篇: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以及内容与任务;

Ⅱ .生理篇

(2)人体基本结构的了解

(3)日常生理性保健常识;

(4)青春的起步;

Ⅲ .学习心理篇:

(5)分析学不好某科的心理因素;

(6)中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

(7)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

Ⅳ. 动力篇:

(8)学习动机的激发;

(9)学习动机的培养;

Ⅴ. 智力篇:

(10)认真感知观察,敲开知识大门;

(11)怎样记得又快又准又牢;

(12)发展创造性思维;

(13)展开想象的翅膀。

八年级重视青春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学年教学内容主要是:

Ⅰ. 青春篇:

(1)青春期信息;

(2)青春期卫生保健;

(3)青春期性心理卫生;

(4)青春期心理特点剖析;

Ⅱ. 调适篇:

(5)增强耐受挫折的能力;

(6)良好性格的培养;

(7)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8)自我压力的调节;

Ⅲ . 情感篇:

(9)青春期情感萌动;

(10)男女中学生友谊;

(11)如何看待“早恋”;

Ⅳ. 人际交往篇:

(12)客观的看待自己;

(13)学会交往技能。

九年级学生由于要面临升学考试,课程紧张,所以针对所存在的考试焦虑,应试技能以及生学心理、就业心理问题,通过专题讲座形式给予必要的指导。

(五)开展心理咨询

1、集体咨询:

对于身心迅速发展变化之中学生,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心理负担会越加严重,而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他们通过集体咨询或投信箱形式,教师从中得以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集体咨询、辅导,还利用心育课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节技巧方法。

2、个别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全体正常学生,所要解决的是个别学生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个性问题,即有出现偏常和不良行为表现。做为心理咨询室,应该是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共同交流情感、敞开心扉,倾吐心声的幽静雅室。咨询员在心理咨询时,要严格的遵守交友性、疏导性、理解性、保密性原则,有地放失地进行辅导。同时,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朋友式的良好关系,以最大程度的为学生解除内心困惑和痛苦,调制不良情绪,使心理偏常状态恢复平衡。心理咨询室工作能否见成效,决不是立杆见影,一朝一夕的事,况且这方面工作经验匮乏。我们要详细制定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定期请进来咨询专家作指导,走出去参加专业培训,并学习先进校经验,使咨询工作尽快成长起来。

(六)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我们设七年级十个班为实验班,全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实验。使用心理素质测试康复仪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测试和瑞问标准推理测验,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家长反馈,并且结合家长一同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以必要的心理辅导。

(七)利用学校活动的辐射作用,扩大心育效应。

1、 德育处、少先队、共青团、班主任协调工作:针对初中生自制力差,意志脆弱,耐挫折力差,娇惯畏惧困难的特点,我校开学初组织学生不同时间的军训活动,或组织学生吃苦夏令营活动,组织参观少管所,这无疑是对学生意志的考验,能力的锻炼,增强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意识,特别是与少年犯对话,这会强烈的震撼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灵,在他会产生惊人的转变;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演讲歌咏比赛,辩论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参与意识和坚定的自信心,锻炼敢于表现自己能力;在其它的篮球、象棋、生物实验、器乐小组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法律法规讲座,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在我校的德育工作中,使心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即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又促进智力因素开发。

2、尤其发挥班主任的优势:为了深入开展心育的研究工作,注重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渠道宣传心育知识,我们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如在各班中推选小记者、小采编定期举力“校园之星”心理健康教育报,组织学生定期出版报、校报、宣传橱窗,组织“心灵之声”专题广播,向师生普及心育知识,介绍心理调节方法,传播心育信息,这样既达到了心育工作的宣传与教育目的,又使学生的爱好、特长有所发挥,还培养他们深入实践,辨别真善美能力。通过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绘画、书法、文学作品、手抄报小制作展出等活动,都对学生身心健康起极大作用。另外,还要利用好班会、家长会机会,要求班主任掌握心理学理论运用技巧,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使用心育与德育结合方法,会收到更好效果。

(八)发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辅助作用,注重家长、学校教育衔接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心理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学校心育工作开展中,注重强化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通过对一些家庭的调查了解,发现在家长观念、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庭管教方式等

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发挥家长学校指导作用,准备以专题讲座形式不定期对家长进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向家长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家长认识,帮助探求家教方法。为了拉近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家庭沟通日”,使家长学生同台活动,通过不同侧重点以“爸爸妈妈听我说” “我心中的好家长” “大手牵小手”等为题。使两代人有机会增进了解,心与心之间得以沟通,代沟问题减少了。校办“校园之星”心理健康教育报,头版设有“家长一席谈”,家长可以随时反映问题,抒发感想,以这种特殊“书信”往来方式,便于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联系,使学校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明天更健康做努力。

六、课题实验方案的预期成果

形成一套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体系,取得明显实效性。

1、学生能够自主的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具体表现:

(1)能够从心理方面找出学不好某科的症结所在

(2)有意识的针对性发展自己某方面的智力因素

(3)自我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自学能力、耐劳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力)

(4)矫治某些情感障碍,尤其男女生之间的友谊尺度

(5)人际交往技能明显提高。

2、心理素质的提高,通过心理素质测试康复仪测试与瑞文推理测试,卡特文16种个性因素测验,中学生气质、性格测验等验收。

七、课题实验方案的检测

目标的评价从微观到宏观可分为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类。

第一类是实验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每节心理辅导课后,观察听取学生的反馈,教师自己对课堂效果的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心理咨询工作处理个案分析,及时总结探寻咨询方法和效果;心理活动小组每一次每一期活动家后接受全校师生反馈信息,随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类是以一年为一阶段的评价形式,由省课题组定期组织。主要是检测每年的实验成果,需要写阶段总结,汇报研究成果,各实验校交流工作经验,借鉴精华,互相促进。

第三类是三年为一个周期的终结性评价形式,对实验班学生的心理档案根据心理素质测试仪,瑞文推理测试量表,卡特文16种个性因素测验,以及中学生气质性格测验等测验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实验班与对此班的不同,从而验收课题实验的进展及实效情况。

八、实施组织领导

组 长:杨 伟

副组长:梁怀锋 舒登权

第一负责人:聂光军

实验教师:李海章 王永保 黄龙朝 刘清涛 郑兴胜 全秀峰 陈 剑

刘长锐 牛正梅 董甲伟

九:实验对象

以七年级为主的教师、学生,兼有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师、学生。

十、实验时间

实验总周期:20xx年9月——20xx年7月

实验阶段周期:

20xx年9月——20xx年7月

20xx年9月——20xx年7月

20xx年9月——20xx年7月

十一、课题实验方案后记

社会现实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一件大事。鉴于此,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正式开展起来试行能否取得成效还有待于省课题组领导的大力重视与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同仁们的鼎立协作。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年轻的事业,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空间,为了“共建心桥,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愿全力以赴的努力,以“群峰嵯峨无足道,踏出青山路一条”的勇气和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贡献我们微薄之力!

下载教育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育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的提出 1.是新的教育理论走向教学实践的需要。 任何研究的展开必定是理论指导下的行为。但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学科教学,其具有不......

    爱心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生爱心教育的实施研究开题报告 满庄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原有地缘关系的打破使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革。加之社会转型期各种......

    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2022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 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题报告质量不仅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确......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7篇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一、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教学的意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

    主人教育开题报告

    “主人”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开题报告“主人”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依据1、主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偏......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1 一、选题的价值、意义及可行性论证任何研究都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

    幼儿园教育开题报告

    幼儿园教育开题报告 幼儿园教育开题报告1 课题“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幼儿互动的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

    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06生本 黄雪梅 060907030 论文题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题目研究的现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