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真正把本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本部门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从而为切实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本人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通渭县矿产资源现状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可观。从目前地质及矿产普查资料看,境内初步探明和掌握的矿产资源分属3大类24个矿种。其中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16种,能源矿种2种。通渭境内矿产资源,以非多属矿藏和能源矿藏为主,金属矿藏为辅。在目前已探明的24种矿产资源 中,非金属及能源矿大部分储量大,品位高。境内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储量为29.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10亿立方米的安山岩,900万立方米的汉白玉,309万吨的高岭土,252吨的无烟煤,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的浊泉地热资源,以及储量较大的石英砂,红砂,流砂和遍布全县的砖瓦用粘土等都具备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为矿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是开发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改革开放以前,通渭
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落后,矿业很不发达,可以说几乎没
有起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
足市情,审时度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为通渭矿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矿产
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采矿业出现了勃勃生
机,乡镇个体采矿剧增,矿业在通渭经济中比重得到进一步提
升,独具优势的石材工业、陶瓷工业及地热资源,是全县矿产
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龙头,带动了其它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
全县矿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花岗岩、石英砂、砖瓦用粘土、温泉地热水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矿山企
业24家,还有遍布于义陇河、牛谷河、李店河床的河道采矿
场,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和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
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市场化运作有新突破。县委、县政府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矿业发展机制,着力培育、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坚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了矿
产资源有偿开发。2002年以来,对新设置的采矿权全部进行招
标、拍卖、挂牌出让,对所有到期采矿权全部进行协议有偿延
续。通过市场运作和有偿配置矿产资源,不仅推动了其他生产
要素向矿业领域的流动,而且促进了社会资本与矿产资源的优
化配置。
三是开发秩序逐步规范。县上编制了《通渭县矿产资源总
体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科学有序推进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切实
加强对矿业权取得与流转、矿山开采与利用、矿区环境保护与
灾害治理的监管,加大对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的清理和整顿,进
一步规范了全县矿业开发秩序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县上成立
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联席
会议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实行“一条龙”服务,最
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主动为矿业企业服务,帮助企业
解决突出问题,为矿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
综上所述,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一些突
出问题: 一是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大多资源勘查还停留在预查
和普查阶段,导致家底不清,后续资源跟不上,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开发利用水平低。全县矿山企业虽然较多,但布局分散,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使得矿产
资源的规模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有的矿山企业重开
采、轻开发,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资源综
合利用率低,矿产加工总体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效益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和延续产业链,资源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对采出的低品位和暂不能利用的矿石乱堆乱放,废水、废渣的排放不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四是依法监管力度不够。县上虽出台了《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但不很完善,而且有的在实际开发利用中没有完全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依法管理比较乏力,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破坏性开采资源和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由于国家对探矿权没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使得部分探矿权人低成本获得探矿权后,倒卖牟利,还有的在取得探矿权后,不能按规定足额投入资金开展地质勘查,圈而不探、探而不动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矿业经济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但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由原料型向产品型转变,最大限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提高综合效益,建议在今后具体工作中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近期开发与中远期开发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只有着眼中远期开
发,科学谋划,才能抓好近期开发;只有抓好当前,才能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长期任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短缺矿产,要加强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做好长远打算。对于优势矿产,要总量控制,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掠夺性开采,确保优势持续发挥。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开发的矿种,要进行保护,把有限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二是初级产品开发加工与终端产品开发加工的关系。由于我县大多矿业企业对终端产品的开发加工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才能明确定位,因此,要在稳定初级矿产品加工开发的同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瞄准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优势矿种,大力发展精、细、深加工,尽快走出传统的拼资源、拼能耗、粗加工、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与招商引资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是招商引资、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但是良好的发展环境不等于降低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效率、高效益原则,优先扶持资源型转化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引进有资金实力、有深加工技术、有产品品牌、有销售市场的“四强”企业,走就地增值的“资源节约型”内涵式发展路子,带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现有矿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吸引资金,扩张规
模,创新管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赢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产业布局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按照国家所有、分类分级管理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终端产品进行准确定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应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依法依规加强管理,规范利益分配,充分调动企业、县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矿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五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加强管理,将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和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防止新建矿山欠新账。对于遗留矿山环境问题,要作出统筹规划,明确治理责任和进度。
第二篇: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真正把本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本部门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从而为切实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本人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通渭县矿产资源现状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开发前景可观。从目前地质及矿产普查资料看,境内初步探明和掌握的矿产资源分属3大类24个矿种。其中金属矿6种,非金属矿16种,能源矿种2种。通渭境内矿产资源,以非多属矿藏和能源矿藏为主,金属矿藏为辅。在目前已探明的24种矿产资源 中,非金属及能源矿大部分储量大,品位高。境内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储量为29.4亿立方米的花岗岩,10亿立方米的安山岩,900万立方米的汉白玉,309万吨的高岭土,252吨的无烟煤,日出水量6000立方米的浊泉地热资源,以及储量较大的石英砂,红砂,流砂和遍布全县的砖瓦用粘土等都具备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为矿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是开发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改革开放以前,通渭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落后,矿业很不发达,可以说几乎没有起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市情,审时度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为通渭矿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采矿业出现了勃勃生机,乡镇个体采矿剧增,矿业在通渭经济中比重得到进一步提升,独具优势的石材工业、陶瓷工业及地热资源,是全县矿产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龙头,带动了其它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全县矿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花岗岩、石英砂、砖瓦用粘土、温泉地热水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矿山企业24家,还有遍布于义陇河、牛谷河、李店河床的河道采矿场,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和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市场化运作有新突破。县委、县政府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矿业发展机制,着力培育、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坚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促进了矿产资源有偿开发。2002年以来,对新设置的采矿权全部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对所有到期采矿权全部进行协议有偿延续。通过市场运作和有偿配置矿产资源,不仅推动了其他生产要素向矿业领域的流动,而且促进了社会资本与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开发秩序逐步规范。县上编制了《通渭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科学有序推进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矿业权取得与流转、矿山开采与利用、矿区环境保护与灾害治理的监管,加大对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的清理和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全县矿业开发秩序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县上成立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实行“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主动为矿业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突出问题,为矿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环境。
综上所述,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调研中发现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地质勘查工作滞后。大多资源勘查还停留在预查和普查阶段,导致家底不清,后续资源跟不上,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开发利用水平低。全县矿山企业虽然较多,但布局分散,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使得矿产资源的规模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有的矿山企业重开采、轻开发,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产加工总体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资源消耗高,能耗高,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效益低,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和延续产业链,资源没能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对采出的低品位和暂不能利用的矿石乱堆乱放,废水、废渣的排放不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四是依法监管力度不够。县上虽出台了《通渭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但不很完善,而且有的在实际开发利用中没有完全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依法管理比较乏力,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破坏性开采资源和浪费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由于国家对探矿权没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使得部分探矿权人低成本获得探矿权后,倒卖牟利,还有的在取得探矿权后,不能按规定足额投入资金开展地质勘查,圈而不探、探而不动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在矿业经济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但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由原料型向产品型转变,最大限度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提高综合效益,建议在今后具体工作中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近期开发与中远期开发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只有着眼中远期开发,科学谋划,才能抓好近期开发;只有抓好当前,才能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长期任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短缺矿产,要加强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做好长远打算。对于优势矿产,要总量控制,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掠夺性开采,确保优势持续发挥。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开发的矿种,要进行保护,把有限的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二是初级产品开发加工与终端产品开发加工的关系。由于我县大多矿业企业对终端产品的开发加工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才能明确定位,因此,要在稳定初级矿产品加工开发的同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瞄准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优势矿种,大力发展精、细、深加工,尽快走出传统的拼资源、拼能耗、粗加工、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与招商引资的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是招商引资、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但是良好的发展环境不等于降低招商引资准入门槛,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效率、高效益原则,优先扶持资源型转化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引进有资金实力、有深加工技术、有产品品牌、有销售市场的“四强”企业,走就地增值的“资源节约型”内涵式发展路子,带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现有矿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吸引资金,扩张规模,创新管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强赢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是产业布局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按照国家所有、分类分级管理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矿产资源管理新机制,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终端产品进行准确定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应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使用,依法依规加强管理,规范利益分配,充分调动企业、县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矿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五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加强管理,将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和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防止新建矿山欠新账。对于遗留矿山环境问题,要作出统筹规划,明确治理责任和进度。
第三篇:关于山阳县主要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
山阳县经济贸易局
关于山阳主要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山阳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全县辖23个镇324个村(居),总人口44.96万,居商洛市第三。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居商洛市第一、陕西省第六。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49种,主要有钒、金、锌等金属资源,其中钒矿储量最大,已探明钒金属储量330万吨,系亚洲最大钒矿矿床,主要分布于中村、银花、西泉、天桥、王闫、照川等6个乡镇;已探明金矿储量吨,主要分布于中村、高坝、小河、牛耳川等4个乡镇;已探明锌矿金属量吨,主要分布与十里铺镇、杨地镇等2个乡镇。金属钒广泛应用于钢铁、特殊合金、陶瓷工业及航天航空、军工、核电等领域;黄金广泛用于国际贸易、现代工业、农业、航天电子工业、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领域;锌主要用于钢铁、冶金、机械、电气、化工、轻工、军事和医药等领域。
山阳矿产资源开发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04年以来,山阳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紧紧抓住国际、国内有色金属价格上扬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先后引进西安华汉集团、江西永盛集团、西安杰出公司、纵横公司、秦鼎公司等一批资金、管理、人才、技术等实力雄厚的企业落户山阳,从事钒、金矿资源开发。1
目前,全县钒矿企业发展到13家,其中采选企业12家、深加工企业1家,建成投(试)产企业10家,在建企业3家,设计年生产五氧化二钒2万吨、氮化钒1000吨、片钒5000吨。2010年,全县钒矿企业生产五氧化二钒9982吨,完成产值8.8亿元,纳税6347万元;2011年1-6月份,全县钒矿企业生产五氧二化钒6866.9吨、氮化钒407吨,完成工业产值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7亿元的49%,产销率80.4%。全县共有金矿开发企业5家,设计年生产黄金1000千克,2010年生产黄金717.5千克,完成工业总产值1.88亿元,纳税1554万元,2011年1-6月份,共生产黄金405.35千克,完成产值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7亿元的8.8%,产销率86.5%。全县共有锌矿开发企业3家,设计年产锌粉吨,2010年,因为资金、市场等原因,三家企业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整合资源规模化开发。为保证钒矿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县钒矿资源开发实际,县委、县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在钒矿企业发展上设置了“五个必须”的市场准入条件,即:日处理矿石量必须达到1000吨、年产五氧二化钒达到2000吨以上;必须具备详实的地质资料;矿山服务年限必须达到20年以上;必须实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项目建设的首期到位资金必须达到总投资的60%以上。按照“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深度开发、高效利用、集合要素、集约发展”的要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采取联合、重组、收购、兼并、控股等形式,实施并完成了以五洲、银华、永恒为主体的岭北和以杰出、九州为主体的岭南两个钒矿资源整合区的整合任务。陕西五洲公司收购了
中天、裕源、新兴三个公司;西安华汉集团收购重组了银华钒矿;江西永盛集团收购重组了九州公司。
(二)外延内展系列化开发。积极探索开发钒业相关产品和下游产品,推进钒矿资源开发向钒矿深加工发展,不断延长钒业产业链。在下游产品上,开发生产片钒、氮化钒、钒铁、钒电池等产品;在相关产品上,配套生产硫酸、生石灰等产品。目前,丰源公司千吨氮化钒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陕西五洲公司5000吨片钒生产线建成试产;陕西五洲公司20万吨硫酸项目正在建设;陕西五洲公司40万平方米钒尾矿微晶玻璃、50#钒铁、80#钒铁和100万吨生石灰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三)节能减排清洁化开发。我县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涵养地。为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县政府在开发钒矿资源的同时,高度重视钒矿企业污染治理,实行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要求所有钒矿企业认真落实环保治理主体责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否则一律依法关闭,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目前,所有钒矿采选企业的污水二次处理系统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和除氨氮外达标排放,同时全面推广应用氨水替代改造新工艺技术,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解决废水中氨氮超标问题,努力实现钒矿资源可持续开发。
(四)搭建平台集约化开发。按照“土地综合利用、设施综合配套、污染综合治理、资源综合开发”的原则,规划建立了面积9平方公里的山阳县中村钒业产业集群区,以中村镇为中心,辐射带动银花、王闫、天桥、照川、西泉6个乡镇。目前,山阳县中村钒业集群区已列为市级县域工业园区之一,已经入驻钒矿企业6家。同时,县政府成立了钒业小区管委会,配备了工作人
员,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综合利用循环化开发。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按照尾矿利用综合规划要求,积极推进钒尾矿循环综合利用,重点抓好尾矿综合利用研发工作,策划论证并实施钒尾矿微晶玻璃、钒尾矿墙体砖和钒尾矿燃烧发电等综合利用项目。目前,金地公司1.2亿块钒尾矿墙体砖项目一期3.6万块生产线建成试产;陕西五洲公司40万平方米尾矿微晶玻璃开发项目已经立项,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六)科技兴安安全化开发。县政府十分重视钒矿企业安全生产,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工程长抓不懈,努力实现钒矿资源安全开发。加大对钒矿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县级领导、乡镇和部门领导包抓的安全监管责任,坚持每两月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聘请有关专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整改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不断强化钒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法定代表人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实施科技兴安,完善安全设施,6家钒矿企业8座尾矿库的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安全实时监控。
第四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靖宇龙马矿业有限公司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
一、采矿权人基本情况
吉林省杉松岗矿业集团靖宇龙马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靖宇县境内,1999年建成投产,主营煤炭,开采中生界侏罗系石人组煤层,现隶属于吉煤集团,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于钦忠。靖宇龙马矿业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号为C***0057437,有效期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井为斜井片盘开拓,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006年1月吉林省煤田地质102勘探公司编制了《吉林省靖宇煤田马当勘探区龙马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06年7月7日在吉林省国土资源厅进行了备案(吉国土资源储备字[2006]106号文《关于<吉林省靖宇县马当勘探区龙马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111b+122b+2S22+331+332+333:1624.20万吨。截止上基础统计表中截止2009年底保有资源储量1168.20万吨。
2007年矿井生产原煤8.3万吨,损失量1.72万吨,总动用量10.02万吨。
2008年矿井生产原煤30.0万吨,损失量3.4万吨,总动用量33.4万吨。
2009年矿井生产原煤36.3万吨,损失量3.9万吨,总动用量40.2万吨。
2010年矿井生产原煤28.3万吨,损失量2.9万吨,总动用量31.2万吨。
截止2010年末现保有储量1137万吨。其中[111b]436.60万吨,[122b]77.50万吨,[331]144.60万吨,[332]50.90万吨[333]427.40万吨,三、矿山地测机构的建立及工作制度执行情况
矿井设专人测量,严格按地质测量的工作制度执行,每天每班深入井下跟踪测量,矿山在开采中能按矿井开发利用方案进行设计,现矿井为综合机械化开采与炮采同时进行,其采矿回采率分别为95%、86%,严格按作业规程操作,做好原始记录,及时将测量结果上图,正确指导井下采煤及开拓工作。
四、法定义务履行情况
能按规定和要求及时上缴矿产资源补偿费及采矿权使用费,无欠费情况。
五、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主要措施
矿山开采中严格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进行,采取措施按规程作业,履行资源监督管理职能,做到层层把关提高矿产
资源开发利用率。能按现有条件和矿井实际情况将煤矸石、废渣、废水合理利用,用矸石充填塌陷坑对部分已恢复地段进行复垦,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五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结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结
(2012)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开发利用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字【2012】64号)及朔州市转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开发利用检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的规定,***矿结合矿山实际情况对201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总结如下:
一、矿山概况及采矿许可证变更,延续和转让情况,采矿权抵押、冻结查封情况。
1、矿山概况:***矿位于朔州市山阴县境内,行政区划隶属山阴县***乡镇管辖,***矿始建于***年***月采矿许可证由朔州市国土资源局于***年***月颁发,证号***,有效期限至***年***月***日,经济类型为个体企业、开采矿种为***、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矿区面积***平方公里,***矿开拓方式为公路段运输开拓、采矿方式为组合台阶采矿法。
2、采矿许可证变更,延续和转让情况***矿始建于***年***月***日,采矿许可证由朔州市国土资源局于***年***月***日颁发,证号***,有效期限***年,采矿权人为***,采矿许可证延续:***年***月经朔州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延续颁发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采矿许可证变更、转让。***矿于2010年11月向山阴县国土资源局申请报件进行采矿许可证的变更,现已变更矿区范围。
3、采矿权抵押、冻结查封情况;采矿权未作抵押,未被冻结,未被查封。
二、矿山生产情况:***矿是个体企业,***年开始建矿投产,2012年共动用储量***吨,实际采出量***吨。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实施情况。***矿在开采过程中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落实实施,不存在越界开采行为。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三率”情况。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012采出矿石量***吨,动用资源储量***吨。
2、“三率”情况:根据开发利用方案选取矿土回采率为95%。采出原矿品位CaO:54.72%、MgO0.32%。
五、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等法定费用缴纳情况,附各项规费结缴票据复印件。
本矿自建矿至今几年来,按照国家规定足额缴纳各种规费,2012年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元,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元,并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分期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元,根据本矿具体情况如实地填报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执行情况。***年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均通过专家组的评审,按照方案对露天采场边坡崩塌进行检测的要求,我矿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安排值班人员三班对采场边坡进行24小时不间断检测管理,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将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
七、上一年检和日常监督检查,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2012年***矿在上一年检和日常监督检查、督查未发现问题,故无整改内容及情况。
八、是否存在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采矿行为。2012***矿按照编制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进行布置和土方剥离,其剥离的面积在采矿许可证圈定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和限定的开采深度以内无私挖乱采行为
山阴县***石料厂 2013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