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活动经验总结
研究性学习活动经验总结
郑清凤
一、工作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
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有严密的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二、经验和体会
(一)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3.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
1.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2.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经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 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门课程搞好。
第二篇:2010—2011学年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2010—2011学年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区课改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程的目标
1、自主学习: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2、直接体验:强调在活动中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
3、个性教育:强调在活动中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个性。
4、创新教育:强调在活动中学生要不断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实施形式和安排
1、组织形式
⑴ 小组活动:每班分成若干个组,为学生提供横向交流的机会,提供团队合作机会。
⑵ 集体活动:以班集体的方式进行。开动员会、制订方案,听专家讲座、参观访问、总结和成果汇报。
2、教学形式: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以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
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3、课程的安排:七年级每周一课时,由英语教师承担。八年级每周二课时,由数学教师承担。
4、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教导主任
成员:教导处所有成员
四、课程实施的过程
1、宣传学习阶段(准备阶段):
⑴ 召开学生集体动员大会。组织学生学习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会不会影响学习”等,使学生统一认识、明确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功能和重要性。
⑵ 召开教师会并开设有关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应以人为本(即是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明确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即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和研究,适应改革的需要。
2、选题与论证阶段:
⑴ 学生选题:教导处及教师提供部分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据自身的特长、个性、爱好自主选题。同时,学校开设一些讲座,并介绍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实例和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明确选题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专题研究工作的过程的进展快慢和成果的成败。
⑵ 课题的论证:课题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研究的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到该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因此对学生选出来的课题有必要进行论证,并最终将课题张榜公布。
3、制定课题方案阶段:
⑴ 选聘指导老师: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教导处选聘指导老师,同时召开师生见面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程序及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意见,掌握课题的研究进度,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⑵ 制定研究方案:主要确定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现状、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研究所需设施、场地等及主要参考文献。同时,研究课题确定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名称,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长负责组织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课题的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制订出详细的方案。
4、探索与研究阶段:
⑴ 搜集信息:学校每周中午开放图书馆、微机房、实验室。学生可凭有关证明(如上机证、实验申请报告表等)到有关地点查阅资料、上网、做实验。搜集有关第一手信息。
⑵ 处理信息:将搜集到的信息按人员分工要将有关信息及时地进行整理、加工。
5、总结与交流阶段:
⑴ 撰写研究报告:学校发有关课题研究报告样本作为材料让学生自行学习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同时由指导老师的参与,指导好学生
撰写研究报告。
⑵ 展示与交流研究成果:准备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中期成果展示活动。
6、课题评价阶段:
评价分成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生个人进行的,另一个是对小组或班级进行的。个人考核和集体评价由评审组打等第,打等第过程中侧重于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7、总结阶段:
召开教师会与学生会,总结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与体会。学校召开初
一、初二年级教师会和学生会总结“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对优秀的同学和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布置下学期的任务。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活动教案
《研究性学习活动》教案:
一、课题的确定
1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其内容、特点和基本过程有哪些;
2、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学会使用教材;
3、明确课题的确定依据哪些条件,学会确定课题;
4、初步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5、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课题的确定条件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受教育阶段——高中。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有一门全新的课程要和大家见面了,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门课,感受学习的乐趣,活动的乐趣。
引导学生看教材《答同学问》和《导言》,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特点和基本过程。
总结:⑴内容:三类:课题研究类、实验探究类、项目(活动)设计类 ⑵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引导学生看教材《答同学问》,了解学习的要求及高一的学习任务。
总结:⑴课程的设置:高
一、高二和高三上学期开设;期间需完成5个专题研究活动;
1共计15个必修学分。
⑵高一的任务:了解目标、要求、方法及步骤;完成一个专题研究。
引导学生看《答同学问》及课本目录。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来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呢?显然不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确定研究课题呢?
结合《研究专题
1、民族文化视野——关于诚信问题的研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哪些问题可以作为研究课题?得出结论:课题必须有价值;
结合《研究专题
2、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金钥匙”》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课题必须具有可行性;
结合我校的创新活动情况,让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必须新颖、有创意,必须具有科学性。
总结:由此可见,要确定研究课题,必须依据以下条件:⑴科学性 ⑵有价值 ⑶新颖、有创意 ⑷有可行性。
组织学生讨论自己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哪些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课题,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身思想心理状况和发展设计、学习生活的问题等相联系。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现问题,尽早确定研究课题。
定的条件,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确定研究课题,运用所学,积极参加实践活动。那么,确定好课题后,怎样开展研究呢?
板书: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门什么课程
1.内容:必修课程,三年15学分
(1)课题研究类
(2)实验探究类
(3)项目(活动)设计类:①社会性活动类设计 ②科技类活动类设计
2.特点:(1)开放性: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时空的开放;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结果
(2)探究性:师生角色的转换
(3)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亲身体验感受
3.基本过程:三大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见图示)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要求
1.课程的开设:高
一、高
二、高三上学期
2.学习任务:完成5个专题研究(研究内容见课本)
3.高一上学期的课程要求:了解目标、要求、方法及步骤;完成1个专题研究
4.教材的内容与使用:内容:①研究专题;
②研究方法;
③研究案例
教材使用:实践与体验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确定的依据(条件):1.具有科学性
2.有价值
3.新颖,有创意
4.具有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作者:YFG 来源:KTZ 时间:2012-4-17 10:47:35 浏览次数:2
31“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是一门与一般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并列且且独立于一般学科课程的综合性、实践类课程,它与一般学科课程有着显著区别。
1.就独立性和综合性来讲,“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不是某一学科课程的简单延伸,而是不同学科的综合拓展;它也不同于学科的课外兴趣活动,因为课外兴趣活动只面向部分对其感兴趣的同学,而“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2.就实践性而言,“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以培养同学们的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而不以掌握学科知识和方法为目的;它的重点在于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仅仅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它是一种基于同学们直接经验的研究性学习,而不是源于单一学科间接经验的接受性学习。
3.“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尽管是一门必修课程,但却与一般学科课程具有明确的课程标准不同,它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课程,它没有具体的课程标准,因此,活动过程的目标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
4.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一般情况下,由3-8位兴趣与爱好相似的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并聘请一位学有专长的指导老师参与研究。指导老师可以是本校的老师,也可以是科研院所的专家,或者是某位同学的家长等。在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各自承担相应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活动反思
《一份惊喜,一点遗憾》
——《小小塑料袋成果汇报课》教学反思
也许在观课老师眼里这不是一堂成功的展示课,但是我却心满意足了!因为孩子用心参与了,孩子们精心准备了。结果固然重要,当时过程更让人欣慰!
当我刚走进教室,迎接我的是一份惊喜!我有提醒孩子们做一张海报。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给每一位听课老师准备了一份精美的成果汇报节目单!这让我知道,孩子们再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我的引导,开始有了自己的设想,主动地参与到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这次的成果汇报课,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个任务,而是自我 展现的机会!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特长,并能根据自己的特产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还有在推选最佳小组时,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他们的一言一语里面我听到了他们的感悟与决心,这是值得我欣慰的。最后的自我评价表,学生们认真填写,评价了自己的表现,也写下了自己最真的体会与收获。我相信孩子们下一次会做得更好!
虽然孩子们送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但是我对自己的课还有大大的遗憾!
三年级的孩子跟我一样,都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对他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陌生的。而我这个门外汉的任务就是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并让孩子们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让他们爱上动手,爱上合作与探究!但是我觉得自己是个笨拙的人,我没有唤起孩子们强烈的兴趣。相反,个别孩子甚至有些 望而却步的苗头冒出来!我想可能是我没有站在三年级孩子的基础上考虑,我想要孩子们呈现的成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导致他们没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让他们失去了展现的自信与愿望!课上,张宸那弱弱的声音让闻到了危险的气息。这样的展示是否会让孩子拒绝再次上台!我想我应该努力提供适合孩子们挥斥方遒的舞台,送他们一份“那是我的地方”的自信!
三年级的孩子还刚起步,我们要重在方法的指导,要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做!现在的课堂只是一部分的热闹,还有一部分人处于闲 置状态,他们有一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组长结合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和意愿,给孩子们分配自己感兴趣的任务,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付出与收获!
这堂课,学生们显得有点紧张,精彩的成果汇报有点儿匆匆走过的感觉!毕竟孩子们是第一次接受这么多人的检阅,紧张是难免的!孩子们的匆匆而过,给我创造了一个难题。如何应对接下来的20分钟!于是我的课显得刻意拖延。虽然孩子们的组评和个人评价挺好,但是我却找不到可以说的话,于是只能提早3分钟结束课堂!其实我也知道应该关注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他们解决的方法!但是课前我担心会超时,就没有在每一个小组展示完之后,预留时间给孩子们交流,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所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任务,正确的方法,一个中肯的评价,一个适当的展示舞台。这样孩子们才会喜欢参与,喜欢展示自我!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对我来说还是很陌生,我希望孩子们能跟我一起摸着石头过河,一起成长!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活动感想
感动于合作中的点点滴滴
——研究性学习活动感想
转眼间,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结束近两个月了,在三个月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学到了知识,总结了方法,收获了友谊,体会了成功的喜悦,更为平凡的点滴而感动。
刚刚组成小组时,就有同学提出“校服”这个研究主题,全组成员一致同意,之后便进行了细致的分工,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发挥所长,为小组作出贡献。这是大家的热情,让我们在一开始,就显示出强大的实力,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朝气活力,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激励并感染了我。
随着活动的展开,大家渐渐忙了起来。查找资料的同学,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杂志等手段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制作调查问卷的同学,会因为一个问题的取舍而争论不休;准备设备的同学,认真检查照相机,摄像机的情况;联系采访对象的同学,会详细询问对方各种问题,直到认为对研究有用才决定人选。每位组员都用自己的努力,为小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为组员们的认真而感动。
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各项组内活动,认真组织,努力配合组长和指导教师的工作,让我们小组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组员们出谋划策,专心研究学习,指导老师也为我们的服装设计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同学和老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我们的研究内容更加充实完善。我感动于合作学习的魅力。
在后期的整理制作当中,大家都仔细地筛选着资料,细心地编辑着音频、视频,精心制作幻灯片。我感动于同学们的热忱,享受着合作学习中的乐趣,在这一点一滴中,是责任感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也是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了友谊,体会到友情的真谛。
通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学习,我们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了,对于一个现象的观察更加细致了。在搜集校服资料、图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知道了校服的起源、校服的作用,回顾了校服的百年发展还领略了世界各国校服的风采,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为以后的研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在研究中收获知识,在采访活动中收获了快乐,在整理过程中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问题的理解,使课题清晰明了,成员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我被这团结的集体而骄傲,因为集体的协作而感动,在学习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珍藏,细细回味。我为自己,更为这点点滴滴而感动。
大连第四十八中学
高一四班研究小组
2010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