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目 录
一、概述
二、撰写格式和内容
(一)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申请
1.申请临床试验
1.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2分析与评价
2.申请生产
2.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2.2分析与评价
(二)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的申请
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2.分析与评价
三、参考文献
四、著者
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一、概述
中药、天然药物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是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而制订。
本指导原则的制订旨在指导申请人规范对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引导申请人对药学研究结果及药学与药理毒理、临床等相关研究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分析与评价,关注药品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药品研究开发的水平。
药学研究内容包括原料药〔包括药材(含饮片)、提取物(含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化学药等〕的鉴定与前处理、剂型选择、制备工艺研究、中试研究、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包括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等。药学研究资料综述则是申请人对所进行的药学研究结果的总结、分析与评价。
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新药申请和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的申请;新药申请又包括申请临床研究和申请生产。
二、撰写格式和内容
(一)中药、天然药物新药申请
1.申请临床试验
1.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1.1 剂型选择及规格的确定依据
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和/或文献,简述剂型选择及规格确定的依据。
1.1.2 制备工艺的研究
简述制剂处方和制法。若为改变剂型品种,还需简述现工艺和原工艺的异同及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
简述制备工艺参数及确定依据,如: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成型工艺的试验方法、考察指标、辅料种类和用量等。
简述中试研究结果和质量检测结果,包括批次、投料量、辅料量、中间体得量(率)、成品量(率)。说明成品中含量测定成分的实际转移率。
评价工艺的合理性,分析工艺的可行性。
1.1.3 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原料药、辅料的质量标准:
说明原料药、辅料法定标准出处。简述原料药新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含量限度。无法定标准的原料药或辅料,说明是否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研究及申报,简述结果。说明是否建立了中间体的相关质量控制方法,简述检测结果。
成品质量标准:
鉴别:简述质量标准中列入的鉴别项目、方法及结果,包括所采用的鉴别方法、鉴别药味、对照药材和/或对照品、阴性对照结果、方法是否具有专属性。对未列入质量标准的药味说明不列入质量标准(草案)正文的原因。说明对照品和/或对照药材的来源。
检查:说明检查项目、检查依据、检查方法及结果。并简述与安全性有关的指标是否建立了质量控制方法和限度,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机溶剂残留量、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大孔树脂残留物等。
浸出物测定:说明是否建立了浸出物测定方法,简述检测结果。
含量测定:说明含测指标的确定依据、方法学研究结果、样品测定的批次、含量限度制定的依据、对照品的来源及纯度等。
说明非法定来源的对照品是否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研究,简述研究结果。简述样品的自检结果。
评价所制订质量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1.1.4 稳定性研究
简述稳定性考察结果,包括考察样品的批次、时间、方法、考察指标与结果、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需要进行影响因素考察的,还需简述影响因素的考察结果。评价样品的稳定性。
1.2.分析与评价
对剂型选择、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研究、稳定性考察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联系。结合临床应用背景、药理毒理研究结果及相关文献等,分析药学研究结果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工艺合理性、质量可控性,初步判断稳定性。
2.申请生产
2.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2.1.1 临床批件情况
简述临床批件内容,包括:批件号、批准时间、要求完成的内容等。简述针对批件要求所进行的研究结果。
2.1.2 生产工艺
明确临床研究前、后制备工艺的一致性。
若确需改变,说明改变的时间、内容及合理性,是否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了申报。简述中试样品的批次、规模、质量检查结果等,说明工艺是否稳定、合理、可行。
2.1.3 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简述质量标准较临床前是否有完善和/或提高,并说明其内容及依据。
简述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含量测定的批次、拟定的含量限度及确定依据。说明对照品的来源及纯度等。
说明非法定来源的对照品是否提供了法定部门的标定结果。
2.1.4 稳定性研究
简述稳定性研究结果,包括考察样品的批次、时间、方法、考察指标与结果、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评价样品的稳定性,拟定有效期及贮藏条件。
2.1.5 说明书、包装、标签
明确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说明是否提供了其注册证和质量标准。简述说明书、包装、标签中【成分】、【性状】、【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等内容。
2.2.分析与评价
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联系。结合临床研究结果等,分析药学研究结果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工艺可行性、质量可控性和药品稳定性。
(二)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的申请
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
1.1 生产工艺
简述生产工艺与原工艺的一致性。说明其工艺参数及确定依据。
简述中试生产样品的批次、规模、中间体得量(率)、成品量(率)等。
1.2.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
参照新药申请要求。
简述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质量标准较原标准是否有完善和/或提高,对新增或修订的内容予以说明。
1.3.稳定性研究
简述稳定性研究结果,包括考察样品的批次、时间、方法、考察指标与结果、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等。评价药品的稳定性,拟定有效期及贮藏条件。
1.4.说明书、包装、标签
明确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说明是否提供了其注册证和质量标准。简述说明书、包装、标签中【成分】、【性状】、【规格】、【贮藏】、【包装】、【有效期】等内容。
2.分析与评价
与已有国家标准药品比较,说明日用原料药量、工艺的一致性,说明质量标准的完善情况。
评价质量可控性和药品稳定性。
三、参考文献
1.药品审评中心.2004年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起草和修订工作方案
2.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年
四、著者
《中药、天然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课题研究组
第二篇:化学药物综述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化学药物综述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一、概述
药学研究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药学研究工作包括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证研究,制剂的剂型、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研究等
几个部分。《药学研究资料综述》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中申报资料项目7,它是药品注册申请人对申报品种的整个药学研究工作的总结、分析和自我评价。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规范《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以提高申报资料的质量和注册效率。本指导原则的基本内容共分二个部分: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的注册申报。对不同注册分类的药品,以及在不同的注册阶段,注册申请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和取舍。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介绍所研制原料药的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非专利药名或通用名、相关制剂及规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试验的适应症。
(一)制备工艺研究、简述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包括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合成路线、起始原料、关键的工艺步骤、三废处理等)、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简述制备工艺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等),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起始原料,反应条件,终产品纯化、工艺稳定性、以及工业化生产的情况等)。、简述在研发过程中(特别是临床试验期间)主要工艺步骤的改变情况和结果,并对改变前后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同时说明进行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以及生产样
品的质量变化情况。、简述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提示残留溶剂研究的内容。5、简述工艺过程中可能带入到终产品中的杂质,提示有关物质研究的内容。6、通过对原料药制备工艺的研究,总结工艺的特点、关键点(关键中间体的质量或关键的工艺参数等)和需注意的问题。
(二)结构确证研究、简述用于结构确证研究样品的精制方 法、纯度及其测定方法。、简述原料药的结构和构型特点(包括骨架结构、构型、晶型、结晶溶剂/结晶水等),选择的分析测试方法及解析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如阐述特征结构的数据),推断或验证测试样品的结构。、通过对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总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常数和需注意的问题(如转晶、消旋化、失水等)。
(三)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其确定的依据(如,可根据原料药质量研究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进行分析)。、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依据,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和结果。、简述质量标准起草与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及限度确定的依据。列表简述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用样品,以及工业化生产产品关键项目的实测结果,并阐述其质量差异。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简述对照品(标准品)的溯源,制备、标化方法及适用范围。
(四)稳定性研究、简述稳定性研究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申报生产时还应包括中试以上规模样品的稳定性研究结果。、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件、包装
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五)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 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六)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对原料药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着重阐述各项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 或临床试验用样品质量的关联性说明所采用的工艺过程和质量标准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申报生产时还要简述临床试验批件中要求说明或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结果。
(七)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目录。
三、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简述制剂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试验的适应症。列出制剂完整的处方。
(一)剂型、处方和制备工艺研究、根据原料药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解离常数和稳定性等)、生物学性质(如药效学、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等),结合临床拟用的适应症,简述剂型和规格选择的合理性。、简述处方筛选的依据、方法,内容和结果。
3、简述制备工艺的依据、工艺过程,工艺验证的内容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工业化生产的情况等),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如工艺稳定性,工业化生产的难易,是否能达到制剂的质量指标等)。、简述原辅料的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5、从处方前研究工作、处方的筛选与优化,以及制备工艺研究等方面对剂型、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综合评价(如处方组成、主药性
质,工艺条件等对制剂稳定性和质量指标的影响等)。
(二)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其确定依据(如,可根据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指标、剂型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产品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依据,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和结果。、简述质量标准起草和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及限度确定的依据。列表简述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用样品,以及工业化生产产品关键项目的实测结果,并阐述其质量差异。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
(三)稳定性研究、简述稳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申报生产时还应包括中试以上规模样品的稳定性研究结果。、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件、包装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 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五)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对制剂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着重阐述剂型选择的合理性、各项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 或临床试验用样品质量的关联性;说明所采用的工艺过程和质量标准是否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申报生产时还要简述临床试验批件中要求说明或研究的相关问题及结果。
(六)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目录。
四、参考文献、ICH :Organization of 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M4.、ICH :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Quality-M4Q Quality overall summary of module2 module 3 :Quality.、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Guideline for the format and content of the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section of an application.、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Format and content for the CMC section of an annual report.五、著者
《化学药物综述资料撰写的格式和内容的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
第三篇:中药天然药物申报资料要求
中药、天然药物申报资料要求
本附件中的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本附件中的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
一、申报资料项目
(一)综述资料
2、证明性文件。3.立题目的与依据。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5、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药学研究资料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8、药材来源及鉴定依据。
12、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工艺验证资料及文献资料,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15、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并提供药品标准物质及有关资料。
16、样品检验报告书。
17、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8、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三)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24、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依赖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文献资料。
二、申报资料项目说明 综述资料
(1)资料项目2证明性文件包括:
①申请人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申请新药生产时应当提供样品制备车间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
②申请的药物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用途等在中国的专利及其权属状态的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声明;
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研制立项批复文件复印件;
④申请新药生产时应当提供《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复印件;
⑤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或《进口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复印件;
⑥其他证明文件。
(2)资料项目3立题目的与依据:中药材、天然药物应当提供有关古、现代文献资料综述。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应当提供处方来源和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或生产、使用情况的综述,以及对该品种创新性、可行性、剂型的合理性和临床使用的必要性等的分析,包括和已有国家标准的同类品种的比较。中药还应提供有关传统医药的理论依据及古籍文献资料综述等。
(3)资料项目4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包括申请人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的总结,以及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对所申报品种进行的综合评价。
(4)资料项目5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包括按有关规定起草的药品说明书样稿、说明书各项内容的起草说明、有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最新文献。药学研究资料
(5)资料项目16样品检验报告书:是指对申报样品的自检报告。临床试验前报送资料时提供至少1批样品的自检报告,完成临床试验后报送资料时提供连续3批样品的自检报告。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6)资料项目24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依赖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文献资料:根据药物给药途径及制剂特点提供相应的制剂安全性试验资料。具有依赖性倾向的新药,应提供药物依赖性试验资料。
第四篇: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稿讲解
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适用对象]——药学、药剂、环境、中药、中药国际交流、中药 知识产权、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专业 [实验学时]——24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生物碱类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法,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生物碱的溶剂提取法和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的分离方法。(2)熟悉生物碱的一般理化性质。
(3)熟悉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检识方法。
(4)掌握回流法、萃取法、结晶法等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根据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游离时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成盐后易溶于水,难溶于氯仿的性质提取得到总生物碱。再利用两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不同,使之相互分离。
三、仪器设备
(单口,双口)圆底烧瓶,冷凝管,铁架台,分液漏斗,三角烧瓶,滤纸,微量抽滤器,布氏漏斗,层析槽,毛细管等。
四、相关知识点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总生物碱含量约为1.5~2.3%,主要为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
1、粉防己碱(tetrandrine),又称汉防己甲素,分子式C38H42N2O6,在防己中的含量约为1%,为无色针状结晶(乙醚),mp.217~218℃。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氯仿,溶于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和石油醚。粉防己碱 R=CH3 防己诺林碱 R=H
2、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又称汉防己乙素,分子式C37H40N2O6,在
防己中的含量约为0.5%,六面体粒状结晶(丙酮),mp.237~238℃。溶解度与粉防己碱相似,但因较粉防己碱多一个酚羟基,故极性较粉防己碱稍大,因此在冷苯中的溶解度小于粉防己碱,可利用此性质相互分离。
五、实验步骤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
称取粉防己粗粉150克,置1000ml圆底烧瓶中,加95%乙醇以浸透并盖没生药为度(约需400ml)。水浴加热回流1小时(加热期间振摇数次),滤出提取液,药渣再加95%乙醇以浸没为度(约需300ml),如上法再热提一次,滤出提取液,最后将瓶内药渣倒在布氏漏斗上抽滤压干,药渣弃去。合并两次乙醇提取液,放冷后如有絮状物析出,再抽滤一次,澄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糖浆状无乙醇味为止,得乙醇总提取物。
(二)生物碱的分离
1、亲脂性生物碱和亲水性生物碱的分离
糖浆状总提取物移至大三角烧瓶中,逐渐加入1%盐酸稀释,充分搅拌使生物碱溶解,不溶物呈树脂状析出,直至加酸水溶液不再发生混浊为止(约需300ml),静置,倾出上清液,瓶底的树脂状杂质以1%盐酸少量分次洗涤,直至洗液对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微弱时为止。
合并洗液和滤液,静置片刻,抽滤得澄清滤液,置1000ml三角烧瓶中,滴加浓氨水至PH9左右,此时亲脂性叔胺碱游离析出(如有发热现象,设法冷却),待溶液冷后,移至1000ml的分液漏斗中,加氯仿150ml振摇萃取。分取氯仿层,氨碱性水溶液再以新鲜氯仿萃取数次,每次用氯仿100ml,直至氯仿抽提液的生物碱反应微弱时止(检查时取少量氯仿抽提液置表面皿上,待溶剂挥干,残留物中加稀盐酸数滴使溶解,再加生物碱沉淀试剂试之),合并氯仿液。
此氯仿液中含亲脂性叔胺碱,氯仿萃取过的氨碱性水溶液含亲水性季铵碱。后者取出少量,加盐酸酸化至PH4~5,滴加雷氏铵盐饱和水溶液,观察有无沉淀出现。
2、亲脂性碱中酚性和非酚性碱的分离
氯仿萃取液合并约(300~400ml)移至1000ml的分液漏斗中,以2%氢氧化钠水溶液40ml一次,萃取2次,氯仿液再用水20ml一次,洗涤2次。分取氯仿层,加无水碳酸钾脱水干燥,过滤,滤液常压下回收氯仿。将氯仿全部蒸去,残留溶剂去瓶塞后挥干,得粗总非酚性生物碱。
2%氢氧化钠提取液合并后取出少量,加盐酸酸化后进行生物碱反应。
附注:防己诺林碱虽有酚羟基但不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因而和非酚性生物碱一起在氯仿层中。
3、叔胺生物碱的纯化
在盛有非酚性生物碱的圆底烧瓶中,加丙酮加热溶解,过滤,用热丙酮洗涤滤纸,滤液、洗液合并,回收丙酮至适量,放冷,加塞静置待结晶析出。析出完全后抽滤收集。母液再浓缩重复收集,尚可得结晶。合并数次结晶即为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混合物。
4、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的分离
苯冷浸法:取上述结晶状混合物碱称重,置于50ml三角瓶中,加5倍量的苯冷浸,时时振摇,冷浸半小时后,过滤分开苯溶液和苯不溶物。
苯溶液回收苯至尽,残留物以丙酮重结晶,得细针状结晶,为粉防己碱。苯不溶物待挥发去残留的苯后,也用丙酮重结晶,可得粒状结晶,为防己诺林碱。
(三)生物碱的一般鉴定方法
1、沉淀反应
(1)碘化汞钾试验:取样品的稀酸水溶液1ml,加碘化汞钾试剂(Mayer氏试剂)1~2滴,出现白色或类白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表示有生物碱存在。
(2)碘化铋钾试验:取样品的稀酸水溶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氏试剂)1~2滴,出现棕黄至棕红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表示有生物碱存在。(3)碘—碘化钾试验:取样品的稀酸水溶液1ml,加碘—碘化钾试剂(Wangner氏试剂)1~2滴,生成褐色至暗褐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表示有生物碱存在。(4)雷氏铵盐试验:取样品的稀酸水溶液(PH4~5)1ml,加雷氏铵盐试剂数滴,生成黄红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表示有生物碱存在。
(5)苦味酸试验:取样品的中性溶液1ml,加苦味酸的饱和水溶液1~2滴,生成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表示有生物碱存在。
2、薄层色谱
吸附剂:中性氧化铝(Ⅲ级)干法制版 样品:(1)粉防己碱(2)防己诺林碱
(3)总提取物(均以氯仿溶解)展开剂:氯仿—丙酮—苯(3:1:4)
显色剂: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剂(干法铺板显色时,要在溶剂未干前喷显色剂,否则氧化铝粉末易飞散,使薄层破坏)。
(四)实验流程),滤液 药渣(弃去)
回收(沸石)乙醇至无醇味(雷氏铵盐试验)
水分2次洗涤,无水(酚性碱)碳酸钾干燥后,滤过 沉淀反应 回收氯仿
加丙酮30ml,加热溶解,滤过 浓缩至适量,过夜析晶,抽滤
加丙酮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加丙酮加热溶解,趁热过滤 滤液 滤液
放置析晶,滤过,干燥放置析晶,滤过,干燥 粉防己碱(针状结晶)防己诺林碱(粒状结晶)
六、实验报告要求
应包括原理描述、实验流程、数据记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效果及建议等。
七、思考题
1、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在结构与性质上有何异同点?实验过程中,应怎样利用它们的共性及个性进行提取分离?请设计方案。
2、分离水溶性与脂溶性生物碱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3、从防己中分离脂溶性、水溶性碱,酚性、非酚性碱的依据是什么?
4、萃取过程中怎样防止和消除乳化?
5、生物碱的沉淀反应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八、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本门实验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该实验考核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40%。考核分实验预习、实验过程操作、实验报告等三个方面,成绩计算为预习实验占20%(包括原理描述、实验流程)、实验过程操作占40%(包括数据记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占40%(包括实验结果、实验效果)。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和鉴定 [适用对象]——药学、环境、中药专业
[实验学时]——18
一、实验目的要求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
(1)通过芸香苷提取与精制,掌握沸水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2)掌握由芸香苷水解制取槲皮素的方法。(3)掌握黄酮苷和黄酮苷元的分离。
(4)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检识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槐花中提取芸香苷的方法很多,本实验是根据芸香苷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或根据芸香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弱酸性,能与碱成盐而增大溶解度,以碱水为溶剂煮沸提取,其提取液加酸酸化后则芸香苷游离析出。
三、仪器设备
单口圆底烧瓶,冷凝管,铁架台,烧杯,电炉,烘箱,水浴锅,三角烧瓶,滤纸,微量抽滤器,布氏漏斗,试管,层析槽,石棉网,毛细管等。
四、相关知识点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主要含芸香苷(芦丁),含量高达12~20%,水解生成槲皮素、葡萄糖及鼠李糖。
芸香苷(rutoside),分子式C27H30O16,分子量610.51,淡黄色针状结晶,mp.177~178℃。难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热水(1:200),溶于热甲醇(1:
7),冷甲醇(1:100),热乙醇(1:3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吡啶及稀碱液中。槲皮素(quercetin),分子式C15H10O7,分子量302.23,黄色针状结晶,mp.314℃(分解)。溶于热乙醇(1:23),冷乙醇(1:300),可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等,不溶于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中,几不溶于水。
HOOOH OH 芸香苷 R= —葡萄糖—鼠李糖 槲皮素 R=H
五、实验步骤
(一)芸香苷的提取(水提取法)
称取槐花米50克,置1000ml烧杯中,加沸水800ml,加热保持微沸1小时趁热用棉花过滤,滤渣再加600ml水煮沸1小时,趁热过滤,合并2次滤液放置过夜,析出大量淡黄色沉淀,抽滤,沉淀用水洗3~4次,抽干置于空气中干燥即得粗芸香苷,称重计算得率。
(二)芸香苷的水解
称取芸香苷粗品2克,尽量研细,投入500ml圆底烧瓶中,加2%H2SO4溶液150ml,接上冷凝管,直火加热煮沸1.5小时,滤取沉淀物(即苷元槲皮素),滤液保留以鉴定糖部分,槲皮素沉淀经水洗涤抽干,自然干燥,称重并计算水解得率。
(三)芸香苷、槲皮素重结晶
称取芸香苷粗品2克,加甲醇50ml,加热溶解,趁热过滤,滤液浓缩一半,6 放置析晶,过滤。滤液适当浓缩后放置,复析出结晶,滤取结晶。必要时结晶再用甲醇重结晶一次。
取槲皮素全部,加适量95%乙醇,同上法重结晶一次。
(四)芸香苷、槲皮素和糖的纸色谱鉴定
1、点样:取新华一号色谱滤纸,规格20cm×20cm,在滤纸下端约2cm处用铅笔画一直线,间隔2cm分别点上下列样品或标准溶液:(1)糖样品溶液(2)标准葡萄糖溶液
(3)标准鼠李糖溶液(4)芸香苷样品甲醇溶液(5)芸香苷标准品溶液(6)槲皮素样品甲醇溶液
(7)槲皮素标准品溶液
2、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上行展开。
3、显色:展开完毕,将滤纸取出,记录溶剂前沿位置。待溶剂挥尽后,在(3)与(4)点之间剪开,分别显色。
(1)糖的显色:喷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在105℃烘10分钟,显棕色斑点。计算并比较样品和标准品的Rf值。(2)黄酮化合物的显色:
①可见光下观察色斑,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
②经氨气熏后再观察。
③待氨气挥尽后,喷1%AlCl3甲醇溶液,再观察。④计算并比较样品与标准品的Rf值。
(五)芸香苷和槲皮素性质试验
1、酸性试验:取小试管8支,每4支一组,第一组每管中加入芸香苷1mg,第二组每管中加入槲皮素1mg,每组四管中分别加入稀氨水、5%碳酸氢钠水溶液、5%碳酸钠水溶液、1%氢氧化钠水溶液各2ml,振摇后观察各管溶解情况。溶解的溶液应呈黄色。再加浓盐酸数滴酸化,黄色褪去或变浅,并有沉淀析出或产生浑浊。
2、Molish反应:取试样1mg置小试管中,加乙醇0.5ml溶解,加α-萘酚试剂1~2滴,摇匀。倾斜试管,沿管壁徐徐注入浓硫酸约0.5ml静置。观察两层溶液的界面变化,出现紫色环者为阳性,表示样品分子中含有糖的结构(糖和苷类均呈阳性反应),比较芸香苷和槲皮素的不同。
3、Fehling试验:取试样数mg,溶于0.5ml热水中,加斐林氏试剂甲、乙等量 7 混合液2ml,沸水浴上加热,如产生氧化亚铜的暗红色或黄色沉淀表示有还原糖或其它还原性物质。充分加热作用后滤去沉淀,滤液滴加浓盐酸酸化,在水浴上加热水解,水解液以10% NaOH中和,再进行斐林氏试验,此时显阳性反应者表示样品为糖苷化合物。比较芸香苷和槲皮素的不同。
4、盐酸-镁粉反应:取芸香苷1mg,加乙醇2ml,在水浴上加热溶解,加镁粉约50mg,滴加数滴浓盐酸,溶液由黄色渐变红色者表示有黄酮类化合物。以同法试验槲皮素。
如用锌粉代替镁粉,则芸香苷(3-羟基与糖结合成苷)仍有作用,而槲皮素(黄酮醇类)不呈还原显色反应。因此可区别两者。
5、锆-柠檬酸反应:取样品1mg,加乙醇2ml,在水浴上加热溶解,再加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3~4滴,凡有3-羟基或5-羟基的黄酮即呈鲜黄色。然后加2%柠檬酸甲醇溶液3~4滴,有3-羟基的黄酮黄色不褪。比较芸香苷和槲皮素的不同。
6、三氯化铝反应:取样品1mg溶于甲醇中,加1%三氯化铝甲醇溶液2~3滴,黄酮类呈鲜黄色,并有荧光。
(六)实验流程 槐花米50g
2g芸香苷粗品 甲醇重结晶 2%硫酸,放冷抽滤 精制芸香苷
滤液(糖类)沉淀(苷元)
95%乙醇重结晶
鉴定反应 槲皮素精制品
六、实验报告要求
应包括原理描述、实验流程、数据记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效果及建议等。
七、思考题
1、黄酮类化合物还有哪些提取方法?芸香苷的提取还可用什么方法?
2、酸水解常用什么酸?为什么用硫酸比用盐酸水解后处理更方便?
3、本实验中各种色谱的原理是什么?解释化合物结构与Rf值的关系。
4、试讨论苷类成分的检识程序。
八、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本门实验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该实验考核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40%。考核分实验预习、实验过程操作、实验报告等三个方面,其成绩计算为预习实验占20%(包括原理描述、实验流程)、实验过程操作占40%(包括数据记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占40%(包括实验结果、实验效果)。槐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和鉴定
[适用对象]——中药国际交流、中药知识产权、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专业 [实验学时]——9
一、实验目的要求
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了解沸水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和操作。(2)了解由芸香苷水解制取槲皮素的方法。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黄酮苷、苷元和糖部分的检识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槐花中提取芸香苷的方法很多,本实验是根据芸香苷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的特性进行提取和精制。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各种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
三、仪器设备
烘箱,水浴锅,铁架台,烧杯,三角烧瓶,滤纸,试管,层析槽,毛细管等。
四、相关知识点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主要含芸香苷(芦 9 丁),含量高达12~20%,水解生成槲皮素、葡萄糖及鼠李糖。
芸香苷(rutoside),分子式C27H30O16,分子量610.51,淡黄色针状结晶,mp.177~178℃。难溶于冷水(1:8000),略溶于热水(1:200),溶于热甲醇(1:
7),冷甲醇(1:100),热乙醇(1:3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石油醚等,易溶于吡啶及稀碱液中。槲皮素(quercetin),分子式C15H10O7,分子量302.23,黄色针状结晶,mp.314℃(分解)。溶于热乙醇(1:23),冷乙醇(1:300),可溶于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等,不溶于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中,几不溶于水。
HOOOH OH 芸香苷 R= —葡萄糖—鼠李糖
槲皮素 R=H
五、实验步骤
(一)芸香苷、槲皮素和糖的纸色谱鉴定
1、点样:取新华一号色谱滤纸,规格20cm×20cm,在滤纸下端约2cm处用铅笔画一直线,间隔2cm分别点上下列样品或标准溶液:(1)糖样品溶液(2)标准葡萄糖溶液
(3)标准鼠李糖溶液(4)芸香苷样品甲醇溶液
(5)芸香苷标准品溶液(6)槲皮素样品甲醇溶液(7)槲皮素标准品溶液
2、展开剂: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上行展开。
3、显色:展开完毕,将滤纸取出,记录溶剂前沿位置。待溶剂挥尽后,在(3)与(4)点之间剪开,分别显色。
(1)糖的显色:喷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在105℃烘10分钟,显棕色斑点。计算并比较样品和标准品的Rf值。(2)黄酮化合物的显色:
①可见光下观察色斑,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斑点。②经氨气熏后再观察。
③待氨气挥尽后,喷1%AlCl3甲醇溶液,再观察。④计算并比较样品与标准品的Rf值。薄层层析法测定氧化铝的活性
[适用对象]——药学、药剂、环境、中药、中药国际交流、中药 知识产权、中药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专业 [实验学时]——3 氧化铝是常用的吸附剂,它的活性对分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样品分离好,结果重现性好,就需要选用一定活性的氧化铝。
一、目的:了解吸附剂活性测定的目的,掌握吸附剂活性测定的原理及方法,练习薄层层析的基本操作。
二、方法:氧化铝干法铺板,利用对其有亲和力的有机染料来标定其活性
三、原理:根据染料被吸附的程度不同而定级
四、实验操作:
1、测定用有机染料(偶氮苯、苏丹黄和对氨基偶氮苯):各称取20毫克(偶氮苯30毫克),溶于四氯化碳(经氢氧化钠干燥后重新蒸馏)中,配成染料溶液,供测定点样用。
2、步骤
⑴、制版:干法铺板
⑵、各染料液点样:
(下端1.5-2cm,点距1 cm,点直径0.5 cm,可重复加样2-3次)⑶、密闭层析槽中用CCl4上行倾斜法展开:
(先饱和,注意(哪端?浸没程度?)事项,使其成20-30度倾斜,当展至薄层板的2/3时,立即取出,测定Rf值)
⑷、氧化铝活度的判定:Rf值对照P167表中数据,即得活度
五、思考题
1、氧化铝活性测定的原理及目的是什么?
2、为何可以用这些染料作标准来定级?
第五篇: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 技术指导原则 —— 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第二稿草稿 二 OO 五年三月 目 录
一、概述 …………………………………………………………………………… 2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 2
三、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 4
四、参考文献 …………………………………………………………………....6
五、起草说明 ……………………………………………………………………..7
六、著者 …………………………………………………………………………..9
一、概述
药学研究是药物研发的先期工作, 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基础。药 学研究工作包括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证研究、制剂的剂型和处方工 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 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 材料或容器的研究等几个部分;药学研究资料综述(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 7 则是注册申请人对申报品种的整个药学研究工作及结果的总结、分析和自我评 价。
本指导原则的目的是指导、规范药学研究综述资料的撰写,提高申报资 料的质量和注册效率。
本指导原则的基本内容共分二个部分: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 内容、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化学药品的注册申报。对不同注册分类的药品, 以及在 不同的注册阶段, 注册申请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和取舍。
二、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简要介绍所研制原料药的化学名称、非专利药名或通用名、相关制剂及规 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研究的适应症。
(一制备工艺研究
1、简述原料药的制备工艺(包括工艺选择的依据、起始原料、所用溶剂、关键的工艺步骤、三废处理等 ,明确关键工艺步骤确定的依据、工艺过程的 控制方法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
2、简述制备工艺研究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 和工艺参数等 ,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工艺是否简单、稳定,是否易于工 业化生产,起始原料是否易得,终产品是否易于纯化等。
3、简述在研发过程中主要工艺步骤的改变情况和结果,并对改变前后产 品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 同时提供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批次样品质量的 变化情况(因生产工艺的改变引起的产品质量的变化。
4、简述工艺过程中可能带入到终产品中的杂质,提示质量研究的内容。
5、通过对原料药制备工艺的研究,总结工艺的特点、关键点(关键中间 体的质量或关键的工艺参数等和需注意的问题。
(二结构确证研究
1、简述用于结构确证研究样品的精制方法、纯度及其测定方法。
2、简述原料药的结构和构型特点(骨架结构、构型、晶型、结晶溶剂 /结晶水等 , 选择合适的分析测试方法, 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析和综合分析(阐 述特征结构的数据 ,验证测试样品的结构。
3、通过对化合物结构的研究,总结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理化特性和需注 意的问题(转晶、消旋化、失水等。
(三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1、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原料药的一般性要求,结合 产品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
2、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选择的依据, 以及方法验证的内容和结果。
3、简述质量标准起草与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选择及限度 确定的依据。简述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样品, 以及工业化生产样品关键项 目的实测结果。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
5、简述对照品(标准品的溯源,制备、标化方法及适用范围。(四稳定性研究
1、简述稳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 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
2、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 件、包装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 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微粒的聚集、可能的晶型变化、消旋化等。(五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
1、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 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3、通过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研究,提示包装材料或容器 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六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 注册申请人对原料药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内容涉及制备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结构特征和可能的 构效关系、一般理化特性和稳定性,以及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研究过 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性。着重阐述各项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 以及 与非临床研究和 /或临床研究的关联性。
(七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首次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参考的质量标准。
三、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简述制剂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给药途径和拟用于临床研究的适 应症。列出制剂完整的处方。(一剂型和处方工艺研究
1、通过对原料药的理化性质(溶解性、解离常数和稳定性等、生物学性 质(药效学、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等 ,以及临床拟用的适应症进行 分析,阐述剂型和规格选择的合理性。
2、简述处方筛选的过程和结果。
3、简述制剂的制备工艺和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工艺研究和验证的内容 和结果(包括使用的设备、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等 ,并对工艺进行自我评价(工艺是否简单、稳定, 是否易于工业化生产, 是否达到制剂的质量指标等。
4、简述制剂用辅料的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5、若进行了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简述其研究结果。
6、从处方前研究工作、处方的筛选与优化,以及制备工艺研究等方面对 剂型、处方工艺进行综合评价, 总结制剂的处方工艺需注意的问题(如辅料的 选择和用量,制剂工艺中的晶型、粒度、温度、水分、pH 等对稳定性和药效 的影响等。
(二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
1、简述质量研究的内容及确定的依据(根据剂型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产 品的特点、制备工艺、给药途径及稳定性研究结果等。
2、简述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选择的依据, 以及方法的验证内容和结果。
3、简述质量标准起草和修订的过程,以及各项目设置、方法选择及限度 确定的依据。简述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用样品, 以及工业化生产样品关键项
目的实测结果。提示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列表叙述质量标准的项目、测定方法和限度。(三稳定性研究
1、简述稳定性研究方法的设计和考察结果,包括样品的批次、规模、包 装、放置条件、考察时间点、考察项目、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定结果等。
2、通过对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全面评价产品的稳定性。拟定贮藏条 件、包装材料或容器、有效期,以及后续的稳定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提示样 品在贮藏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
1、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的选择、来源和执行的质量标准。
2、简述包装材料或容器与药物的相容性试验结果,结合稳定性研究结果 评价包装材料或容器选择的合理性。
3、通过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的研究,提示包装材料或容器 选择时需注意的问题。
(五综合分析与评价
围绕质量可控这一核心,注册申请人对制剂的药学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 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内容涉及剂型、处方工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以及分析方 法的科学性、可行性, 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研究结果的可信性。着重阐述各项 药学研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非临床研究和 /或临床研究的关联性。
(六参考资料
按正文中首次引用的顺序列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参考的质量标准。
四、参考文献
1、ICH:Organization of 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M4.2、ICH:The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Quality-M4Q Quality overall summary of module2 module 3:Quality.3、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Guideline for the format and content of the 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 section of an application.4、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Format and content for the CMC section of an annual report.五、起草说明(一起草背景
本指导原则是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在参考美 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国际人用药品 注册 技术要 求协
调 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有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按照药物研发的自身规律,结合我国药物 研发的实际情况, 以及针对药学研究资料综述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的, 其目的是 使注册申请人在整理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时有章可循, 重视对研究过程及结果的 分析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对药学研究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和自我评价, 注册申请人从药品研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对申报品种有一个比较客观和 清楚的认识,从而对申报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思路, 促进药物研发水平的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药物研发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重点体现药物研发的过程及对结果的分析 和自我评价的理念, 并重视各项药学研究工作之间的关联性, 以及与非临床研 究和临床研究的关联性。
(三与其它指导原则的关联性
本指导原则是《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技术指导原则》的 一个子课题(《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 7 ,与其他 子课题共同组成《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技术指导原则》。药学研究资料综述是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申报资料项 目 8-15内容的提炼和总结, 申报资料项目 8-15的内容是撰写药学研究资料 综述的基础。本指导原则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撰写格式和内容, 药学其它方 面研究资料的撰写格式和内容指导原则将陆续完成公布。
(四本指导原则结构与内容的设置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共分二个部分: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 内容、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
参考 ICH 通用技术文件中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考虑我国的 注册申报要求(原料药和制剂分别整理资料 ,将原料药与制剂药学研究资料 综述的格式和内容分二部分撰写, 其文字描述看似有一些重复, 但具体的研究 内容和结果是不同的。
原料药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和内容主要包括: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 证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研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 或容器、综合分析与评价、参考资料七个部分;制剂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的格式 和内容主要包括:剂型和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稳定性 研究、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综合分析与评价、参考资料六个部分;其中药学研究各个方面的内容和顺序符合药品研发的规律, 且与 《药品注册管 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申报资料项目 8-15的内容相对应。
(五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
本指导原则多处强调要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 目的是强 化注册申请人对所研发药物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通 过对所研发药物的分析和自我评价,注册申请人从评价者的角度,围绕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一核心, 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 会对其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清 楚的认识,并能引发注册申请人的思考,围绕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进行药物 的研发, 注重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和各项研究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从而推动药物 研发水平的提高。
六、著者
化学药物药学研究综述的格式和要求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