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 攻辩总结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
(刚才我方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方辩友或许认为社会实践是从基层作起,或是机械的重复做某事。这一观点,我方不敢苟同。牛和马也可以行万里路,为何我们人行万里路就胜于读万卷书呢?那是因为我们是作为人类,在实践中我们会思考,我们懂得面对知识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懂得让知识为己所用。)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推陈出新,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只有融入实践,在实践引导下才能创造出价值。对方辩友刚才的问答有如下*个自相矛盾的地方:
1.对方辩友并不否认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实践很重要,然后,对方辩友也说知识教育不可或缺,很必要,那么对方辩友这个必要性比重要性更重要的重要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我实在是屡不清!
2.我方已向对方辩友列出了大量教育程度不高但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企业家,但对方辩友确还是强调知识教育对他们起的作用更大,那么他们肯定亏了,因为他们现在不用交钱就可以进入中国任何一所高校,但是他们还不去!
3.对方辩友承认对于医生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却又一再强调医学知识比治病救人的经验更重要,那么我们何必还要去医院,不是翻翻书本百度百度就可以药到病除了吗?
4.(我方辩友已经告诉对方辩友)校我们在的时间只有十几年,社会实践的时间却有几十年。知识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通过这十几年的知识教育是不是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呢?知识只是工具,我们要将他应用于实践才有价值啊!
5.我方表明实践经验作为找工作的实质很重要,对方辩友说了学历也是找工作的筹码更重要。那么到底是筹码重要还是实质的工作能力重要呢?孰重孰轻,相信大家都清楚吧!
6.对反辩友屡次强调知识引导着实践,知识在内容上高于实践,但就能说明知识重于实践吗?知识只是一种工具,是社会实践在引导着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明白什么知识对我们是有用的!
7.对方辩友辩友说是教育给了我们知识,但知识是不是从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吗?相比之下实践不是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学习吗?它能更好的开发我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
8.对方辩友还曲解了我们的辩题,我们题目并没有只讨论大学生的问题。社会实践及在社会上的实践,知识教育即用知识去教育。对方辩友逆我们的常识而行之,是不是显得有点牵强呢?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和知识教育都缺一不可,但究其本源社会实践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正如歌德所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第二篇: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 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和各位观众,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很荣幸,今天能和对方辩友一同站在这里,讨论“社会实践重于知识教育”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在这个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掌握知识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实际行动去努力,去实践,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坐的我们进入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现代人才市场最看重的是什么?答曰,才华和能力。那么,才华能力通过知识教育就可以获得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懂得学以致用,灵活的运用知识去服务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大的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知识只是作为一个工具,原因有三:
第一,从教育的目的来看。高等教育法中已经指出,大学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科技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具有动手能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才。知识之多如浩瀚海洋,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只有明确自己的方向,将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实践,正是指引了我们学习的方向。
第二,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在企业招聘IT人才的关键标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项目经验,比重42%,排在第二位的是对技术技能的要求,比重24%,然后是理论知识占18%,职业规划占9%,面试素质占7%。这不正说明了社会更需要的是可以直接上手的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吗?
第三,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实践依旧对个人前途的规划,能力的培养起着更大的作用。杨振林曾今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从这点可以看出缺乏实践能力还会抑制个人的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21世纪的我们是不可或缺的。
实践,作为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课题,让我们在不断跌打爬起中学会了走路;实践,引导我们辨别良莠,择善而从。在这里,我想请大家细揣一下,中国的教育体制为什么一度强调要改革呢?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这何尝不是中国教育又一次重大的实践活动呢?历史向我们证明,中华民族的解放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改革发放的成功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如果当时我们还在啃着从小被教育的孔孟之道,历史的悲剧会不会再次重演呢?知识只是一种工具,只有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怀着批判精神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转化为价值。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接受知识教育自然不可或缺,但实践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更为重要。在短暂的两年后,面试官同样会向在座的我们问起项目经验社会实习的问题,你准备好了吗?
第三篇:一辩攻辩总结
一辩小结
支教可以使更多的大学生去边远地区。缓解边远地区教师资源缺乏的情况。
对方出现的问题: 据知网的调查报告,95%的在校大学生
第一,对方辩友提到大学生短期将短期支教看做一种必修课,2011年支教是一种公益性质的帮扶行为,献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500万,那么有爱心值得鼓励。超过475万大学生愿意去支教,但为
但是支教与献爱心有着本质区别,什么师资依旧这么缺乏呢?可见,我献爱心只是帮扶,而支教是需要对被支教者成绩负责的,是以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培养当地师资力量,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现象为目标的,教育不是施舍,如果爱心管用,那又要老师干什么呢? 第二,对方拿出数据表明大部分孩子喜欢大学生的课堂但是,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他们的喜欢大部分是以新鲜感为主,难道我们去支教就只是为了满足小孩子的新鲜感吗?之所以大学生短期支教可以以满足孩子新鲜感为目标,正是因为,短期支教的大学生并不对被支教孩子的成绩进步还是退步负有责任,但负有责任的当地老师,会采取相对严格的教学方法,当这种昙花一现的欢乐课堂消失时,留给孩子的只能是对当地老师的不满与鄙视。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二的校长坦言鉴于先前支教大学生带来的不好的不良影响,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大学生的短期支教。第三,大学生支教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但是在电视和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信息远没有您方想的闭塞,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共累计完成72.28万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盲村”“村村通”建设,他们了解世界完全不必要用大学生短期观光式支教这种高投入低成效的形式,大学生支教的意义更加在于对知识的系统教学,而短期支教完全不能达到。第四,对方辩友鼓励大学生短期们缺乏的不是走马观花的短期支教,而是踏踏实实扎跟西部的长期支教志愿者啊!暑期短期支教的方式存在根本性错误,鼓励它,无疑是饮鸩止渴啊!第五,支教是奉献,是献爱心,会
引导社会奉献的价值观。我方已经强调过支教和献爱心有
着本质区别,即使您真有爱心,也要选择对您爱的人好的方式,不是吗?如果您选择了支教,也请您不要选择走马观花、剥夺孩子假期的违法行为,在接受过专业培训后,真真正正地长期扎根基层,好不好呢?第六,大学生暑期短期支教是一种双赢据调查,支教大学生近90%只参与一次支教,并且支教后再不过问,这就好比是,您请一个乞丐吃一顿充斥着垃圾食品的大餐,住一晚充满甲醛的别墅,在他沉浸在幸福中时一脚将他踢出门外,您确实带给了他一天的满足,但却遗留下终身的痛苦啊!
对孩子来说,这种短期支教真的好吗?再者,对大学生来说,如果将大学生
暑期短期支教的受益主体定为大学生,那么它就变成了一种个人选择的问题,谈不上鼓不鼓励。比如在校大学生可以去翘课实习,也可以去翘课创业,有拿到好OFFER的,但也有挂科的,难道学校就应该鼓励翘课吗?支教也是如此,有些大学生选择假期当学霸,有些人就认为花费时间去支教比学习有意义,可以为自己的履历增光添彩,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并不能说值得鼓励啊。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还是
以被支教学生为讨论主体的。
第七,大学生短期支教可以带来先进的教学方法。
从支教主体和受教对象讲,大学生所接受的是一种精英式教育,而边区孩子接受的则是基础义务教育,大学的精英化教育和基础教育本质不同,任务不同,不管孩子能否成为一名精英,在短期支教过程中都将开放式的、讲座式的教学方式灌输给他们,78%的受教学生认为平时学校上课相比支教期间上课很没意思;由于支教期间所学内容与下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重复,有48%的受教学生有下学期上课不用认真听讲的想法,这种所谓先进的讲座式教学方法才真正干扰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何必用一些高投入低收益的方式去做教育?就像你何必只为了接电话发短信而砸钱去买一部高智能的苹果或三星手机。
弥补我方观点的缺陷:
1、很多支教活动是没有后续安排的,这次老师来一个月,可能就指不定哪天再有新老师来了。虽说去总比不去好,但是很多孩子在见识了大学生的新鲜后,会产生心理落差,甚至对原来旧的老师产生排斥情绪,厌学。
2、一些支教团队准备不足,支教时间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边备课边上课的不在少数。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待考量。
“就支教大学生志愿者而言,近80%支教大学生在支教前没时间准备支教内容,其中大多数由于寒暑假支教前期准备与准备期末考试相冲突造成,缺乏准备给支教大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使他们无法适应从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站在三尺讲台难以开口、不知道教什么、控制不了课堂纪律等等
支教大学生近90%只参与一次支教,并且支教后再不过问;86%的支教
大学生不明确支教的内容;65%的支教大学生对当地环境不适应、与当地受教学生和其家长沟通不畅等,在偏远山区及高原地表现尤为突出。”-百度百科
3、普遍问题,支教团队流动性很强,包括人员流动和地点流动。这样导致的弊端真的很多,我想大家自己也想的出来。其实主要是因为很多大学生去支教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那种有功利目的的暂不讨论),一腔热血很快会消退。
4、限于条件(语言不通,安全因素),支教去的一般是当地的中心小学,很难帮助到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偏远地区。
5、支教时间一般都是假期,而那时其实很多受教小学也是休假状态,很多时候会带来负担(比如基本的食宿和生活条件的提供)
由此看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支教方式才能真正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带来知识和观念的改变,帮他们更好的汲取知识,获得更好的教育成为了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大学生选择支教时一定要慎重,首先明确意志是否足够坚定,没有热情,更有坚持下去的决心,掌握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好充足的准备,很有可能好心就办了错事,事倍功半。
有部分大学生参加这种活动,纯粹是因为新鲜,就抱着好奇的心理去试试,我觉得有这样子的想法的学生们还是趁早打消这样的念头吧,毕竟苦是肯定要吃的,受不了的话还是早点打退堂鼓吧。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受支教的地方都是那么的赞成这种行为呢?以上去的那些的孩子们的角度,暑假是他们好不容易等来的可以帮家里做点家务的时间,可是却还要在这边上学,他们是否很乐意呢?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是些的校长对支教的大学生们不信任的表现,他不觉得这样的支教带来了好处,反而带来些比较尴尬性的情形。去那边支教的大学生们发现那边的孩子们的英语发音不准,便利用这段时间将他们的发音校准了,但是在他们走之后,又是之前的老师教他们了,他们又会嫌弃之前的老师发音不准了,对老师产生不满了。这样子本来想做好事来着,反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了
再次强调我方的观点:
综上所述,我方无疑承认在校大学生支教是有一定的利处,但是短期支教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是不能被忽视的现实问题。无论从大学生本身素质和支教动机进行分析还是从在被支教的学校和学生心理方面分析,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时弊大于利的。
第四篇:知识扶贫重于经济扶贫一辩稿
一辩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下面由我来做正方一辩陈词。
开宗明义,关于贫困一词的定义,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说过,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也就是说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而所谓“知识扶贫”是指通过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教育,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的生产、生活能力,使其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贫困的扶贫方法。而扶贫的目的则是根治贫困,永久性地脱离贫困,最终达到致富的效果。我方认为,判断知识扶贫与经济扶贫何者更为重要的标准在于,哪一个更有助于实现扶贫的最终目的。我方观点是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更重要,理由如下有三。
第一,从根本性上讲,经济扶贫好比输血,一切措施都是从外在条件出发,治标不治本。就像我国的西部地区扶贫开发虽然在初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研究显示,西部部分地区贫困人口反贫率比较高,平均返贫率
在15%~25%,个别地方高达30%~50%,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返平人口超
过脱贫人口的现象;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贫苦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不足;政府扶贫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以及扶贫人才缺乏。而知识扶贫
着力于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素养,激发贫困地区自身发展原动力,可从
问题核心出发解决贫困问题
第二,从长远性上讲,知识扶贫更有助于个人和社会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指出,扶贫是长期历史任务。
而今需要扶贫的面积大,经济扶贫投入有限,按照“十一五”五年规
划,平均每8个重点村年均扶贫资金仅十万元,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
标,靠现在投入的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相比下,经济扶贫具
有不可持续性。而知识扶贫则从知识和技能上去提高人民的素质,长
远来看有效降低返贫率,更有利于实现永久脱贫。
第三,从易控性上讲,知识扶贫比经济扶贫的成本更低,财政负担更轻。面
对风云变化的经济局势,知识扶贫能更加稳定安全的保障扶贫项目的进行,并且知识扶贫有利于消除贫困地区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民众的惰
性和不劳而获的心理。相比之下知识扶贫透明度高,可实践性更强,更能激发地区经济活力。
综上所述,扶贫工作需要经济知识双管齐下,我方承认经济扶贫的重要性,但应以知识扶贫为主导,经济扶贫为辅,治其根本才能扶贫。知识是根,经济是叶,根繁方能叶茂;知识是日,经济为月,日赋予月之光华;知识是源,经济为流,源远才能流长。
谢谢大家!
第五篇:攻辩小结
辩论赛中的经典辩句收集
1.请对方辩友不要给我们今天的辩题加上一个定语,今天的辩题是。。。而不是。。
2.2.对方辩友请不要将概念混淆
3.3.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
4.4.世界入戏奇妙,您却如此烦躁,不好。不好
5.5.面对这样的真知灼见,对方辩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正好比雨过天晴却仍静坐茅庐听雨,不愿接受真理的光芒
6.6.对方辩友不要回避问题,您所说的。。。与我们所讨论的题目离了不止万里
7.7.对方辩友以偏概全,用。。。例子来论证。。。实在是一叶障目,盲人摸象,没有意识到还有。。。
8.8.我对对方边摇头所提出的观点表示无法接受。。。这样荒谬的逻辑我们能接受吗? 9.9.为什么对方辩友一直不敢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闪闪烁烁是在犹豫么?还是你们的乱点根本无法面对如此之多的现实
10.10.总是拿着A情况下的B结果来跟我们C情况下的B结果来衔接,对方辩友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
11.11.我们从刚才就一再强调,今天我们讨论的A情况下会如何,而对方辩友总是举B情况下的例子,是不是“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呢?”
12.12.再华丽的语言也掩饰不了错误的言论,再动情的解释也遮蔽不了真理的光辉
13.13.对方辩友不要再逃避问题了,回到眼前的问题中
14.14.对方辩友搞错了。。。恰恰是反映了。。。
15.15.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那我们谈谈。。。
16.16.对方辩友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
17.17.对方讲的是。。。这一点我们并非反对,可问题是。。。1 18.8.对方辩友既然说。。。就是。。。那么我就请问。。。你们怎么解释呢?
19.19.暂且不说。。。本身。。。再退一步。。。
20.20.请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
21.21.世界上不是缺少实践,只是缺少发现实践的眼睛
22.22.对方辩友一直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方问了那么多遍,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2 23.3.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面抬竹竿——直来直去”,而是拐弯抹角
24.24.对方辩友总是人太懒,大学的全面教育要靠理论来抗,相爱总是太简单,实践可是太难,不懂理论的家庭可千万不要勉强哦
25.25.理论教我一首歌,可是只有实践告诉我,为什么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26.26.麻子上台——群众观点
27.27.猪八戒戴花——自觉其美
28.28.拽着胡子过马路——谦虚
29.29.老鼠跳到钢琴上——乱弹
30.30.正如对方辩友所说的,你们的论点只有在。。。情况下才能成立,而我们要看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在。。。情况下的论点,对方辩友是不是有点含糊其辞?强词夺理呢?
31.31.按对方的逻辑是不是海马也是马,蜗牛也是牛呢?
32.32.请问对方辩友,一个苹果什么味道?去想还是去尝啊?
33.33.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抛砖引玉”现在我们陈述我方观点
34.34.谢谢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支持,有你们的支持,相信我方陈述的观点会更容易让人了 攻辩小结篇
攻辩小结,顾名思义就是对攻辩环节的总结,这部分可以使用的时间,没有开篇陈词和总结陈词那么充裕,但是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攻辩小结置于攻辩之后,除了对攻辩环节部分内容的解释、补充、回答之外,还要适当地抛出问题,指出对方在攻辩中,提问和回答的漏洞所在,为后面的自由辩论环节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其地位不容小视。
这个环节很短,估计是为了在自由辩论之前让大伙先喘口气。由于时间原因,在这个环节要出彩是很有难度的。至今为止,只有两个人能在这个环节大放异彩,一个是一板一眼的郭于宽,另一个是不拘一格的黄执中。这和二人的个性有关,一个是钢铁理论之下的章法,另一个是形散神不散的潇洒。至于该怎么演化,基于以上的重要性以及其特点,大家不妨借鉴一下这样一个步骤:指出漏洞、回答问题、抛出问题。
指出漏洞,在攻辩过程中,即使对方抛出的问题再无懈可击,总是有存在瑕疵的地方,这是一个细微的漏洞点,是需要辩手注意记录的,最好是回答攻辩问题的辩手记录。同时自身作为攻辩方时,对方不可能事先就知道你的问题,如果对方在回答时陷入你的圈套中,且其回答承认了我方观点,那么我们最好将其指出,但为不给评委留下太过纠缠的印象,尽量不过多地去重复它,继续提出其他问题。如果对方并未陷入设定的陷阱,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捕捉他回答时出现的口误或者明显的漏洞,并且可以适时地增加一些由于含糊回答造成的错误理解,使对方自乱阵脚。
回答问题(或称“圆满观点”),这一环节主要是回答攻辩中存在一定规避性质的问题,同时将己方的回答加以圆满。需要注意的是,回答问题一定要把握好度,因为很多问题攻辩中由于思维停顿,或者难于回答而导致的规避问题,需要量力而行。在小结中回答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一辩经过了足够的思考,可以提出比二三辩更加完善与完美的驳论,彻底掀翻对手的观点,挽回攻辩环节由于规避造成的影响。在这一部分中,需要短小精悍的语言,以免因为大段的发言,导致后面的部分内容无法讲述出来。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才能更好地稳固己方立场的基础,同时提供素材来补充攻辩中的回答。
抛出问题,漏洞得到了指出,一些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回答,剩下的就是含蓄的进攻了,小结中这一部分就是就是很好的机会,为自由辩论的第一轮进攻做个铺垫。根据先前的漏洞,把握好问题的数量和深度,多采取反问的方式抛问题。因为合理适时的抛一些反问句,有助于增加自身的气势,同时也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影响,所以这个时候反问内容,主要是肯定己方观点,而不是单纯否定对方观点,这是我要强调的,因为这里面的问题通常是难以得到回答的,都是过眼云烟一样,所以单方面否定对方观点,如果否定不当,很可能在自由辩论中处于被动,失去先机,提问应当适时适量适当。
把握好这三个部分,对自由辩论就可以很好地进行发挥了,因为三个部分互相结合,突出气势的同时,有效的将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整合到了一起,这样有理有据的指出了对方的漏洞,同时为自己后面的环节作好了铺垫。
另外,有时候一辩稿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漏洞,而修补这些漏洞又需要较长的篇幅,加上这些内容会使得一辩稿过长。这时就可以仅仅对于攻辩部分作一个简单的评述,把修补漏洞的部分放在一辩小结中进行论述,这样前后呼应,会给评委一种随机应变的印象,也是一个较好的做法。
每个辩手都有自己的风格,也许大家在参加辩论之前,就已经对辩论有了较深的理解。如果大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言风格,我们建议大家继续保持,因为每一种发言风格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只有大家觉得毫无头绪时,我们才建议大家采用以上介绍的方式来完成小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