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石材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后产生的影响与对策(大全)

时间:2019-05-14 14:2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分石材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后产生的影响与对策(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分石材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后产生的影响与对策(大全)》。

第一篇:部分石材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后产生的影响与对策(大全)

文章标题:部分石材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后产生的影响与对策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

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

类商品目录的通知》,其中对部分石材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对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拟

列人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在此

项政策出台前,协会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了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逐步降低出口退税率和继续保留石材加工贸易的建议;在此项政

策出台后,协会及时向行业和企业传递有关信息。以引起行业和企业的重视,并积极

向政府清关部门建议继续保留石材产品加工贸易,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在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前反映企业的呼声和要求,在政府政

策出台后要组织企业积极宣传和贯彻。

一、正确认识此次国家对外贸政策的调整

我国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发展对外出口贸易,有效地带动了国

内产业的发展。其后,为了摆脱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出

口,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退税率,1999年和2000年,出口退税率平均在1

5%以上。此后,国家对出口退税率略作过下调,但平均出口退税率一直高达13%

左右。“十五”期间我国出口退税总额为11944.5亿元,比“九五”期间的退

税总额增长了2.8倍,2005年出口退税达3000多亿元。这一政策措施的实

施,促使我国对外出口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也使我国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排名从1

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3位。随着对外出口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我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今年1}9月我国贸易顺差高达1098.5亿

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顺差。贸易顺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的对外

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增加了外汇储

备,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长的外在风险,导致

贸易摩擦加剧。

我国贸易顺差显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领域;第二,贸易顺差集中在外资企业;第二,我国贸易顺差来源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尽管

我国的贸易顺差很大,但国民收益却未必是最高的,因为加工贸易利润一般只有3%

-.5%。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现有出口产品大都是生产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产

品,以低价进人国际市场,导致国际贸易争端时有发生。

商务部近期发布的《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外贸方面目标的表述

是:"20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进出

口实现基本平衡。出口结构和效益明显改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自主增长能力明

显增强。”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为进出口平衡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并将加工贸易继续

列为主要调控目标。

这次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目录属结构性调整,是国家宏观调控所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体现了国家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意图,这有利于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我们石材

行业虽然能耗不高、对污染物的排放正在进行有效的控制,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

强,在矿山开采、生产加工等过程中对资源、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对此我们必

须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要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通过努力提高矿山开

采和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充分估计可能对石材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正确认识此次国家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的同时,应该深人分析由此可能对石材行

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由于石材行业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很明显的行业,2005年进出

口总额超过30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22亿美元,约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

人的40%,且连续多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此项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石材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说是有利有弊。

从利的一面来看,由于我国石材业存在着事实上的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情况,多

数出口企业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一些中小企业以非常低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靠出口退税获得微薄的利润,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严重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

首先,此项政策的调整将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成本,可以加快行业组织结构

调整,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使行业走向健康的

第二篇:取消农业税后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共)

取消农业税后

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废止了1958年开始实施的《农业税条例》。取消农业税,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惠农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9亿农民的关爱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各地农民为之欢欣鼓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政策的实施可能带来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取消农业税加剧了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政困难。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2005年,也就是实施农业税的最后一年,全国共有财政赤字县556个,其中,东部地区仅有62个,中部地区只有146个,而西部地区就有348个,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县乡财政的困难相当突出。加上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在三层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取消农业税后会对本已脆弱的西部乡镇财政产生较大冲击,因而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一、取消农业税后西部地区乡镇财政出现的主要问题

全面取消农业税,对于原本就脆弱的乡镇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随着收入的减少,基层政府的职能很难全面发挥,更是无力放开手脚去搞经济建设和发展当地的社会事业,本来债务负担过重,化解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财政收入,制约基层政府职能的全面发挥

农业税是地方收地方用,尤其在农业主产区,农业税是乡镇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基层政府的主要财力保障。农业税取消后,相当一部分乡 镇失去了一个主体税种,一些乡镇只能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维持机构运转,根据税费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农业税有关政策,这样的转移支付主要是弥补税费改革带来的乡镇财政缺口。实际上,乡镇财政的支出远远大于以农业税为主的财政收入,而这个差额部分,上级转移支付是不能覆盖到的。而当前县级财政又普遍困难,难以挤出财力安排乡镇转移支付,由于受到财力的约束,制约了基层政权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影响到了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政府的服务功能将大大突出,而每一项惠农政策的实施,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来作为后盾,但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成为名副其实的“吃饭财政”,主要靠上级部门的拨款和争取项目资金来发挥职能,所以乡镇工作大部分时间是用来争资金、跑项目,严重影响了职能的全面发挥。

2.无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依靠“三提五统”经费和对农民的集资、摊派来解决。税费改革以后,先后取消了“三提五统”、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使得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以及乡村道路、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缺乏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虽然也有上级转移支付,但其与农村基础设施实际所需要的资金相去甚远,而且在转移支付过程中,上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是有限额的,对于本来落后贫瘠的西部地区来说,转移支付的资金和急需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所需资金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已经发掘出了西部地区发展经 济的某些潜力和后劲,如搞特色旅游、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等。由于基础设施方面缺乏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部分项目形同虚设,成为“空头项目”和“桌面项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是如果缺少前期的引导和开发,将会面临巨大困难。

3.乡村债务负担沉重,化解难度加大

乡镇一级债务在农业税取消以前由本级政府自行逐年消化,但是随着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实施而完全“显性化”。乡镇财政的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只是由于全面取消农业税把问题由“幕后”推向“前台”而已。乡镇财政债务资金的来源一般有:向上级财政的各类借款、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统筹中借款和向企业、个人借款以及各种拖欠款。这些借款和欠款,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还可以利用税费收入机制,通过向农民收费逐年予以偿还。而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一方面乡镇财政收入减少,乡镇在维持本级政府运转的基本需要方面尚有缺口,有可能导致新的债务出现;另一方面,取消向农民收费,切断了乡镇预期的还款途径,乡镇财政面临的归还债务本金和债务利息的压力和风险陡然加大。可见,对于原本就负债的乡镇财政,全面取消农业税更是“雪上加霜”。若没有可行的解决良策,必将使负债乡镇的债务化解难度加大。

二、西部地区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分析 1.最根本的原因是地区经济不发达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以2006年为例,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东部地区就有86个,而东北地区只有5个,中部地区也只有6个,西部地区仅有4个。究其原因主要是西部地 区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工业发展水平低以及消费市场低迷等。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交通、气候、民族、宗教、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地域投资较少。近年来,西部地区也利用举办经贸洽谈会、招商引资会等各种形式吸引投资,以此来刺激和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缺少各种配套条件,有些项目虽然很有发展潜力,却很少有人问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基础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与本地区急需提升的经济水平、严峻的财政形势以及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现行经济体制本身存在问题

不可否认,现行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了城乡差距。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出现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制度歧视。多年以来,国民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绝对值在增加,但比例却在下降。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的计算,中央“三农”支出从1996年的77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397亿元,但由于增长幅度赶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因此,中央“三农”支出在整个中央财政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由1996年的21.1%下降到2006年的16.6%。

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本来就不平衡,如果说中国是由城市和农村两部分组成的话,那么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城市的繁荣其实是建立在农村的三大市场要素(劳动力、资金和土地)对城市的补贴和倒贴之上。农村2亿多青壮年劳动力在为城市奉献劳动的同时,在教育、医疗、养老等 各个方面却享受不到和市民同等的权利;收入较低的农民本来攒钱就不容易,然而当他们省出来的钱存入银行的时候,这笔储蓄中每年有四五千亿元倒流城市,而农民自己却很难贷到款,因此失去了增收和发展的机会。

3.村镇债务负担沉重,加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

沉重的债务包袱,既是乡镇财政困难的结果,也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很多,有体制因素造成的负债,如事权过大财力不足,要求配套资金的专项建设项目过多;有各级政府部门频繁下达给乡镇一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达标升级活动和建设项目(如“普九”达标和乡村道路建设等),由于超出了乡镇财政的承受能力而形成的负债。此外,还有人为因素造成的负债,如一些地方乡镇领导处于政绩考虑,不顾财力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乡镇领导为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盲目投资建设;还有一部分地区是擅自提高各项开支标准,超前消费开支所致。

三、取消农业税后西部地区乡镇财政发展的对策

(一)以发展经济为重点,不断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解决西部地区乡镇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地方经济,涵养财源,不断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1.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业有机结合,走产业化发展路子,着力在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上下功夫。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 步为支撑,建立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利用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培育支柱产业,真正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

2.优化环境,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夯实财政基础。下功夫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要求,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和繁荣西部地区乡镇经济,缓解财政困难。

3.加强城镇和中心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实力。党的十七大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西部地区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动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既是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不竭源泉。因此,要推动西部地区乡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更多地提供乡镇范围内居民和农民需求的公共品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把更多精力放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上,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其次是对农村社会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投资机制的改革。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多年来所形成的传统模式,即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事业投资都由政府来承担,在多元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机会分享社会公共产品并参与到公益性事业中来。应当建立一系列配套政策,规范和引导非政府力量发展公益事业,以减轻基层政府的经济负担。

(三)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乡镇经济发展的压力 1.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转移支付制度是农业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西部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应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和省市财政对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未来政府将大幅度增加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投入。同时还指出,要综 合利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定向实行税费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2.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减轻压力 贯彻覆盖广、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发展农村老龄服务。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进一步解除低收入人群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积极投身到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农村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中来,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载部分石材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后产生的影响与对策(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分石材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后产生的影响与对策(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