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学科《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生物学科《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课题研讨会简报
2012年2月21日,夏茂林、蔡方平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初高中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等,在区教培中心,参加了生物学科《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12·5”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活动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生物教研员陈良老师主持。
首先,陈老师对两个工作室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此次研讨活动的目和任务做了详细的阐述,对研究工作也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陈老师从区总课题入手,与大家一起分析了生物学科如何学科化,生物学科的具体研究目标和任务,如何积极推进多元学习,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等问题。其中,陈老师特别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把课题学科化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体系建立起来,才能有效实施研究。
陈老师提出了本次课题学科化研究,要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心组成员和骨干教师为研究主体,应尽快落实相应研究任务,两个工作室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引导工作室成员积极主动投入到研究中去的要求和希望。同时,陈老师对课题学科化研究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了展望。他说,希望通过三年的课题学科化研究,能够取得优良的研究成果。第一,通过研究能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第二,通过研究能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三,通过研究能在师与生、教与学、主导与主体三者关系的认识与实践上有所突破。第四,通过研究能使生物学科的先进课程理念得到全面充分的落实,真正建立起高效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
之后,陈老师还组织大家对什么是高效课堂?课堂由哪些要素构成?如何优化各种课堂因素?如何才能使各课堂要素高效?各课堂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整合优化各种课堂因素?什么是多元学习?什么是生物学科的多元学习?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什么是多元教学?多元学习与多元教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多元学习与高效课堂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
接着,夏茂林、蔡方平名师工作室的代表,分别对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规划进行了介绍。中心组成员代表陈红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方向、任务以及具体操作也进行了交流,并希望能从“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最后,陈良老师对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汇总、评价和指导,并对与会教师提出了课题研 1
究的具体要求或任务。
一、每一位与会成员都要认真选择研究内容或问题,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务实开展研究,注意积累研究资料,善于建立课题研究建档,及时梳理和总结,在本学期以前,形成初步的文字资料。
二、在下学期继续研究,要本年度内,提炼形成一篇具有一定实践效果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三、希望两个工作室与中心组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最终实现生物学科课题研究成果和价值的最大化。
经开区高级实验中学范富强(供稿)
2012-2-22
第二篇: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运用多元评价构建高效课堂
济水一中孔冬青
能否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是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的高低,关系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之所以能够高度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合作、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他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到位,学生在评价中找到了自信,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这里,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多做肯定评价,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很多时候,对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思考得很周全,或者在短时间内无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担心回答不好遭到老师批评或者同学们的笑话,因此就会导致学生或者不敢举手发言,或者回答问题时思想紧张、语无伦次。此时,教师就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必苛求学生的回答是否完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运用肯定性评价,多肯定学生的动态思维而不要随意压制,多肯定学生的答题亮点而不要求全责备,多肯定学生的思考方向而不要随
意批评,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多做纵向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是局限于横向评价,比如我们因为某个学生回答的精彩,就表扬这个学生或这个小组的学生表现的最好,这样就有可能打击了同样表现出色的其他学生或其他小组。因此,在横向评价的同时,我们还要多做纵向评价,比如当发现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好时,我们可以这样表扬:“这位同学回答得很精彩,他(或者他们小组)的表现比以前更出色了,哪位同学(或哪个小组)还能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的评价就会让大多数学生产生学习进步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多做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很多时候,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小组讨论之后,我们让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仅凭所讨论问题答案的正确与否来评价小组讨论情况的优劣,这样的评价显然具有片面性。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应当在学生讨论结束时,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评价就是导向,就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在小组讨论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表现,不但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要关注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意见分歧时思考的习惯、学困生虚心求教的习惯、优等生耐心帮助他人的习惯、小组讨论紧张有序快速高效的习惯等,关注他们在学习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对于做的比较好的小组或个人,要用赞赏的语气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的关注和认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多做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相互评价的作用。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小组内某个学生表现的怎么样,其他学生的评价就显得更为客观。因此,教师要制定基本的评价要素,评价的任务可以由学生完成。比如,让学生评价每个同学的参与度,是始终积极参与还是敷衍了事、心不在焉;评价每个同学的倾听情况,是认真倾听还是不注意倾听乱插嘴;评价交流情况,是能积极发言且能说出问题的实质还是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评价接纳意见情况,是认真思考接纳别人好的方法还是对别人不同的意见不思考;等等。教师要评价什么,学生自然就会关注什么,而学生关注什么,自然就会努力做好什么。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通过评价达到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做完练习题之后,我们也应当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比如,我们倡导学生评价学生时,先说出这个同学哪些方面回答的(做的)比较好,值得大家学习,再说说自己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见解(或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而且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别人的好做法,也让学生在互相
补充、提醒、纠正中充分展示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五、多做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学会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所以,在注重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在一节课结束之前的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知识的收获、能力的收获,或者抽出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自我评价,找出优点和应当进一步改进的方面。当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应该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也要有一定的评价要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长期坚持自我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一定会日渐提高。
教师及时、恰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相互之间悦纳对方的积极性的评价,学生自己静心反思后的有意义的自我评价,都能让学生增添自信与快乐,也能给学习带来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也更加高效。
第三篇: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
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做中教,做中学”,提升学生应岗能力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部
黄学成
【摘要】多元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多元教学法的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有机整合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活动。构建多元学习的课堂,要体现以人为本,多向互动。要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的思想。笔者结合《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实际,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案例分析式学习。在“知识导向”的基础上拓展为“行为导向”,或者引他山之石,开放课堂,或者模拟幼儿园教学,“兵教兵”,相互启发。在“做中教,做中学”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升师生生命价值感,为学生适应幼儿园的岗位奠基。
【关键词】 多元学习做中教 做中学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人的生命奠基工程,学前教育更是“根”的教育。
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 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其中强调的“能力为重”,即突出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引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强调幼儿园教师要能以“专业”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保教工作,具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进行教育的能力。
为认真落实和贯彻《专业标准》,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与同学科老师一道,认真研读《专业标准》的细则,特别是对《专业标准》中“教育活
动的计划与实施”(见“专业能力”之十一)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对现有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四川省、成都市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实际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在“知识导向”的基础上拓展为“行为导向”,在如何构建多元互动学习的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有以下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内挖外连——深度挖掘课程资源 邀请幼儿园园长莅临指导
笔者对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对联深有感触:“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我深深敬仰老先生,早年就有这样的思想!他在奉劝老师要有新的课程资源观啊!身为教师,如何成年累月只是守着一本统编教材视之为“圣经”而不去拓展延伸,是非常痛苦的事。优秀的老师应具备“上九天揽月,入五洋捉鳖”的本事。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而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中,《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如果把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比喻为“珍珠”,那么活动设计与实践则是一串的“珍珠项链”,如果把专业技能喻为一块块五颜六色的布料,那么活动设计与实践则是一件得体的漂亮的衣服。活动设计课涉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但五大领域又相互渗透或者是课程整合的系列活动。因此,我们的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需要运用教学原则、方法去实作,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的学生,是初三毕业后来读幼教的,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二年半之后就将去幼儿园顶岗实习,园长们在招员工时都提出要“上手快”,并能逐渐地独立带班。因此,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校内的教学与实训不能与幼儿园的实际脱节。我们的教学与实训的每项活动,都离不开与幼儿园的合作。上这门课的老师,基本上都不具备幼儿园一线工作的体验(五位教师中转型教师占四位),所以老师们愿意虚心学,深入探讨,或者亲自跑到幼儿园专门考察,或者与幼儿园老师一起参与园本研修,或者电话咨询,或者邀请幼儿园园长莅临指导,为构建多元学习的、开放的、学生主动参与的新课堂多方寻求资源和力量。
1、“手指游戏”异彩纷呈
担任这门学科的老师共五位,在备课组长的引领和带动下,课余花了大量时间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开展了提升幼教学生专业运用能力的系列研究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做中教,做中学。如:新生入学两个月左右,学前教育专业各班的学生,由老师挑选二三名优秀人选展示“手指游戏”的组织和教学。班内PK,全年级PK,在老师们的反复指导下,最终胜出的人选集中汇报展示,并请专业的摄像师录制、刻碟,形成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区内的幼儿教师推广。校外的幼儿教师看了光碟后,获得一直好评。
2、幼儿园器械操创编成果明显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组织中,每天的早操是必须的内容。学生不仅要学会小班的模仿操,还要创编中大班器械操,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因此,老师们积极开拓教材中体育領域的中(大)班器械操的学习内容,对幼二的学生做了如下要求:课余由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制作器械(美工罐子),并参照书上示例创编操节。我们利用一个固定的时间,全年级进行罐操比赛,每班派课代表上台指挥队列、喊口令,邀请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现场打分并公布比赛结果。这个过程做来的确辛苦,但每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的功能。
3、“幼儿绘本”的制作激发了创作热情
早期阅读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拓宽学习内容,学校专门采购了许多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绘本,绘本故事如何教学,让同学们欣赏并组织学生自选绘本试教。同时,老师们带领各班学生结合美术课的学习,创编童趣故事,手工绘制儿童绘本,全年级六个班共37个小组进行比赛。当同学们捧出精心制作的幼儿绘本放在陈列台时,她们非常激动,看到别的小组制作的绘本,开了眼界,互受启发。
4、欢乐总动员,见证“种子的力量”
结合课本上科学领域的学习,我们还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收集材料、寻找种子,模仿幼儿园的观察角的布置,在各班阳台上打造出一片新天地:“丰富多彩的种子”观察角。
贯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以上系列活动不仅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学生自学和探讨的空间。
二、实训搭台:幼儿活动模拟室里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老师”
在幼二年级中,老师组织学生亲自“下水游泳”。各班在幼儿活动模拟室中选拔学生试教体验,推荐两名在全年级举行模拟“赛课”,由活动设计课的老师和幼儿园的园长或老师作评委,并点评。教师以学定教,做中教,学生做中学。
模拟执教的内容涉及五大領域的各年龄段的教学,如中班科学《沉浮的秘密》、大班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小班音乐歌唱活动《小象》、小班数学《1和许多》、中班社会《我不欺负人》等等。执教的小老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教案,认真准备教具,在献课前要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准备(由于时间有限,要求说课就只说这两部分)。最后评出的优胜者被邀请到幼教一年级去当“老师”作示范课。
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积极,以部分带全体,“兵教兵”,同学们在观摩中学会如何写听课记录,如何评课,除了部分同学的行为参与,也有大家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而老师,则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引领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带领学生总结、反思得失的原因。
在这门课的多边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立足本土幼儿园实际,以课堂为主阵地,放眼世界,在试教的内容中渗透了WOHO国际培训所学得的新知识,如亲子游戏、奥尔夫课程等,还渗透了妙事多音乐花园的课程内容。总之,师生共同享受了生命的过程,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军伟 中国职教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对“做中教,做中学”的认识与思考》
2、王军伟 中国职教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
3、4、《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11年第三期 《中国职教》2010 第四期 中国职教协会主办
第四篇:生物学科高效课堂学期工作总结
生物学科高效课堂学期工作总结
党溪
随着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已经开始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应该说具体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才能成为成功的课堂教育者。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学科理论是高效课堂的支撑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还要善于学习,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建立起更为科学的现代生物学科理论体系并不断使其完善,用以深化生物教学实践。这就需要教学不断学习学科理论来充实自己的教学,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学生会如沐春风,学得津津有味。
二、认真阅读课本知识文字材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生物文本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教师教学时要潜心解读文本。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正确理解生物更深的内容。
三、创设教学情境是高效课堂的基石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慢慢拉开序幕,烘托出一个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进入状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活动和游戏方式如开火车、摘果子、小组竞赛等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形式多样的游戏中,枯燥乏味的学习会变得充满乐趣,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形成学习能力。正如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四、学法指导是高效课堂的法宝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生物学习的主人,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学生会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越扎实,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因此教师在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知识本身的魅力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之后,更应注重学法指导,引导他们发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生物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筋想一些适合自己的更为合理的学习方法。
五、现代技术为高效课堂插上双翼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信息效应,为生物教学插上双翼,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教者乐教、学者乐学,让教与学两方在教学的双向活动中领略共同参与的愉快,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六、反思总结促进专业成长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教学中教学及时反思、及时总结更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总结,我认为,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不管模式怎样不同,都应当实现三个回归:回归原点——课堂价值,回归本体——生物学习,回归落点——学生发展。
第五篇: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改革经验总结(推荐)
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改革经验总结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生物教学要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首要条件是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备课。
一、思维基础——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
教学的时间久了,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没有了激情,工作就缺乏动力,课堂就变得少了活力。生物课程知识体系有一定的稳定性,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老”教师一般对知识都比较熟悉,往往缺乏新鲜感。但生物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敢于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能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把每一堂课都当成第一堂课上,把每一批学生都当成第一批学生来精心对待。
生物科学发展前景广阔,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一些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都与生物有关。例如:奥运会体育馆鸟巢与仿生;限塑令与白色污染。教师要在精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多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取得的成果和发展动向,并在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挖掘内容,以适当的方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每一堂课都有新内容;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针对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不断调整教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方法;使学生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这是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思想基础。
二、专业基础——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
新课程下的教师不能再做教书匠,而应该让课程为我所用,能得心应手的驾驭课程资源。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是生物学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前提。
(一)精准地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纲”。教师进行教学前一定要吃透课程标准。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1)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及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平时备课、上课及学生个别辅导中要紧扣课程标准,只有正确把握了教学方向,明白了具体的教学任务,才算得上教学对路,作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否则只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备课要对大纲教材进行深入钻研,根据内容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选择科学的教法。尽管教材很熟,不能用对教材的熟悉代替备课。很多教师教了很多年可以说有很多章节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但对教材的熟悉,不代表能一定能教好。我的做法是对教材仍要用心读,反复读,每读一次都能读出新东西,都能加深对教材理解,都会有新的收获。而这些收获往往是对教材或教法的一种升华。也可能是一句话代替了十几句话的课堂语言的高度浓缩。1.巧妙利用教材。在备教材的过程中,要在课本的基础上,巧妙利用教材,新课程要求我们利用课标可以创设适合我们自己的教材。例如,我在备《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时,就改变了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课本描述了一个手抓馒头烫手的例子,这个例子很形象,但把它拿到课堂上来操作又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就从实际出发设计了 几个小游戏例如:打手游戏、扎手游戏作为导入,替代了课本的例子。这样的改变既贴近生活,又充实了课堂。设计出典型的题目去对应落实教学目标中的各知识点,这种做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效。
2.创新利用教材。生物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标准》全盘分析教材,深入透彻的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生物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敢于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能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将教材中先讲结果再了解过程的部分改为由学生自主探究后讨论得出结果。《显微镜的使用》一课中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先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再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在《生殖》、《遗传与变异》等章节中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绿色荧光猪、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在《传染病》一课中就可以结合“非典”时采取的措施来了解传染病预防的措施,教师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在《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中可以利用调节饮食减肥的方法让学生能更多的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在《细菌和真菌》一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冻食品的保鲜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在“制作甜米酒”中,可以根据地区与生活习惯的不同改为“制作酸奶”、“制作馒头”等。总之,只要教师用创新思路来处理教材,一定会使教学内容得到创新。
(三)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
课程编制和有效实施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在新课程中教师对非教材课程资源的挖掘十分重要。教师在非教材课程资源的挖掘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这是最便捷、开发上最经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课程资源;二是教科书仍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和相互配合,体现整合的大课程资源观;四是把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特别是师生的经验、智慧、理解、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引入到课程中,使课程与师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师生的共同参与;五是重视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六是要把学生也作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究服务;七是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以帮助引导学生打开广阔的课程资源空间。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进展知识的渴求。生物科普期刊和书籍是教师扩大知识面的重要源泉。
(四)、恰当的选择教法和学法
当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后,要落实具体的突破办法。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把文字叙述变成简练的粉笔画。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更好的加深学生的理解,更形象直观。让学生也学会当堂绘图,通过绘图,从而识图。
2、打比方也是一种突破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光合作用这节,把叶子比作“工厂”,叶绿体比作“机器”,光能是“动力”,二氧化碳和水是“原料”,在叶绿素这个“生产工人”的操作下,制造出葡萄糖和氧气的“产品”„„等等。
3编制口诀,形象记忆。讲植物需要无机盐时,用“茎叶氮,花果磷,茎杆不倒靠钾肥”。讲人体呼吸运动时,我就用了一个“肌缩胸扩氧气来,肌舒胸缩废气去”。这些都不能依赖课堂的临场发挥,而是在备课时就仔细安排好.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也不能大而化之,只是分析、研究、了解了学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这里主要谈谈对于困难生的处理方法:
1、如果是默不做声的困难生,往往是会被忽视的,因为他们并不调皮,对他们则一定要设法使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用与所授知识相关的内容来开他的玩笑,或者以他为例来讲解某个问题,或者抛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回答等等。
2、对于那些较活泼的甚至是故意捣乱的困难生,则抛一些稍难一点的题目镇住他,但同时不能打击他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对于优生,要鼓励他们向老师提问题。这里虽说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教程中发生的,但在备课的时候,如果把本节课主要想解决哪一二个困难生的问题列进教案中,可能上课时的针对性会更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堂高水平的课,有时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生物教师要善于调整心态,注重平时的学习提高,关注生物学科发展的前景及生物教学改革的动向,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每一堂课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准备,科学设置各个教学环节,为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