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社区矫正办法情况
新源县塔勒德镇司法所组织学习
《社区矫正设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确保塔勒德镇社区
矫正工作有序开展,塔勒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社区矫正相关工作人员30余人集中学习《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3月3日,在塔勒德镇二楼会议室,镇党委副书记、政法书记朱敬文在学习前首先强调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在现有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办法,为塔勒德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献计献策。
塔勒德镇司法所所长阿布力米提组织社区矫正相关工
作人员学习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并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悟,吃透精神,进一步规范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矫正等程序和完善相关制度,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成效。
目前我镇社区矫正人员共11人,解除6人,现有5人,其中盗窃罪8人,交通肇事罪2人,非法所得罪1人,原判决14年有期徒刑1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4人。在县司法局的指导下,我镇将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要求,坚持“依法,规范,有序”的工作原则,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注重积
累和总结经验,力求社区矫正工作取得新实效。
塔勒德镇司法所
二O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附表:
1合作经营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工程合作
经营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合伙宗旨:共同合作、合法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合作经营项目:中石油煤层气保德区块地面建设工程。
三、合作经营地点:山西省保德县。
四、出资金额方式:期限垫付。
1、甲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乙方以现金方式出资200万元
(主要用于补足前任合伙人撤资款项)。
2、合同签订之日乙方向甲方交付100万元投资款,剩余100万元
乙方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全额到位。
3、2012年3月31日前应付前任合伙人撤资的17万利息,双方
各承担8.5万元。
4、乙方垫付2012年2月开工前期全部费用。(回款前)
五、股份划分:甲方%、乙方%。作为确定盈余分
配和债务承担的基础。
六、合作期间甲乙双方的出资为双方共有资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
七、甲乙双方的任何一方原则上不得中途退撤,任何一方在不给合作
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可以退出,但须经双方协商认可。
八、甲乙双方的分工、权力与义务:
1、甲方为合作项目的负责人,全面负责合作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
理,重点负责商务活动及工程的回款工作。费用不得超过工程总额的10%。
2、乙方负责合作项目的生产,施工、安全工作。
3、以甲方公司的名义,在保德县与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双方各留
印鉴、共同管理。乙方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对于涉及财务、账目以及借款、还款、日常投资等资金使用事项在超过元额度(元以下的应各自记账留存凭证定期对账),应许
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方可进行。同时,甲乙双方都有对财务账目的监督
权利。
九、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合作、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十、合作任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合作损失的,应当对另一方承担。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2份,甲乙方各执一份,经甲乙方签字画押后生效。
甲方:
年
月日年日乙方:月
第二篇:社区矫正工作运行办法
社会帮教矫正网络工作运行办法
(一)调查评估
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和接到暂予监外执行申请后,对被告人或申请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有可能作出非监禁判决和决定时,委托被告或罪犯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社区矫正机关(主要由司法所牵头)对被告人或拟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犯罪情节、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悔罪表现及健康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提出是否对被告人和申请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适用非监禁刑的意见和建议,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调查评估报告。
人民法院对于社区矫正机关提供的调查评估报告,经过审查可以作为对被告人或申请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是否适用非监禁刑及适用何种非监禁刑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全员接收
1、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处剥夺政治权利以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罪犯居住地在本县的,在送达执行通知书时,通知罪犯居住地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工作人员到场,对被告人宣告接受社区矫正,并当场填写《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被告人或罪犯系未成年人的,由其监护人出具保证)。同时移交罪犯《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和《送达回执》等法律文书材料。
2、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处剥夺政治权利以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罪犯居住在外省的,在判决生效后或决定做出之日起5日内,应将罪犯《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和《送达回执》等法律文书材料直接或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寄到罪犯固定居住地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看守所对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其出所前,应告知其必须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矫正组织的管理教育,同时令其填写《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并在其出所之日起5日内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或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寄至其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并书面告知其出所之日起,居住地在本省的于10日内,居住地不在本省的于20日内到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登记。公安派出所在接到法律文书或罪犯登记时,立即通知其所在地司法所现场办理社区矫正衔接。
4、县公安局或公安派出所收到外地法院及监狱寄来的社区矫正对象有关法律文书后,应在5日内通知司法所办理法律文书交接手续,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共同查实矫正对象基本情况后现场进行交接。公安派出所在为迁居的社区服刑罪犯和假释或刑满释放后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办理户籍登记时,应审查其是否已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对未报到接受社区矫正并取得社区矫正宣告书的,公安派出所应当在督促其履行了报到手续后办理户籍登记。
5、监狱对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刑满释放但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其出监之前,告知其必须接受社区矫正,服从矫正组织的管理教育,同时令其填写《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在其出监之日起5日内由监狱干警将其押送至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检察院监所科进行现场移交,同时将相关法律文书也一并移交。
6、县司法局社区矫正股牵头,每月和县公安局人口管理大队、县检察院监所管理科将本月接受罪犯名单进行比对,做到数字一致。
(三)分类管控
1、县司法局收到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决定或公安机关的决定后,在5日内将矫正对象相关材料移送至实际执行地的乡镇司法所,并指导、帮助乡镇司法所针对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矫正个案。
2、社区矫正对象到司法所报到后,司法所应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手续并进行谈话,告知其权利义务,宣布社区矫正执行中的学习、教育、管理、劳动、奖惩等各项规定,并发放《社区矫正对象权利义务须知》。
3、社区矫正对象到司法所报到后,司法所应以社区矫正对象相关的法律文书和登记表为基础,及时建立社区矫正对象个人档案,4、司法所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犯罪类型、心理特征、家庭和社会关系等综合情况,找准症结,实行分类管理,制定具体的矫正方案。
(四)有效施教
1、司法所应当及时与有监管能力的矫正对象直系亲属签订《社区矫正对象监管人责任书》,明确其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责任,矫正对象没有直系亲属的可与其所在单位、居(村)委会或愿意承担监督管理和教育责任的近亲属签订《社区矫正对象监管人责任书》。
2、司法所组织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参加公益劳动项目由司法所按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检查的原则设置。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情况进行登记,作为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依据。公益劳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参加公益劳动的日期、公益劳动的项目、工时、劳动表现等,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每月不少于12小时。
3、司法所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包括政策形势、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劳动技能、行为要求等,可以采取个别教育、集体教育、培训、实践活动等形式。司法所对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学习教育情况进行登记,作为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依据。学习教育登记主要内容包括参加学习教育的日期、学习教育的内容、学时、学习表现等,矫正对象每月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
4、司法所结合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心理状态、现实表现等制定心理矫正方案,进行心理咨询引导、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5、司法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监督管理规定,落实日常监督管理措施。
6、矫正对象每周以电话,每月以书面形式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活动情况。司法所每月对矫正对象进行一次走访。
7、矫正对象的外出请假严格按照《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矫正对象须首先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必须写明:去向何处、何单位就业、就业期限;联系方法及电话号码;保证人或监管人的保证书及监管保证书,申请书应由社区或村委会签署意见。司法所应填写请假审批登记表,报公安派出所,由公安派出所经过与外出的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并取得意见后,作出请假批准,同事签署审批意见并将审批意见及审批表返回司法所。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非因治疗、护理的特殊需要,不得请假。
矫正对象在请假到期的次日到司法所销假。
8、矫正对象迁居或离开居住区域时须向县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履行相关手续。
9、保外就医罪犯应当在指定医院就医,如需转院或进行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须经县社区矫正机构和公安机关批准,同时履行相关手续。
10、罪犯未在规定的期限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的或者私自脱离监管、去向不明,司法所应及时通报罪犯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同时上报县司法局,由县司法局通报县公安局、县检察院。罪犯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地的,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下落不明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上网追逃。
11、罪犯拒不接受社区矫正的或者严重违反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的,罪犯居住地派出所应配合司法所做好教育转化和依法惩戒工作。罪犯在执行期、考验期内,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2、罪犯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认为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地,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下落不明的,或者采取自伤、自残、欺骗、贿赂等手段骗取、拖延暂予监外执行的,或者两次以上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医疗、诊断病历资料的。居住地司法所会同派出所收集资料,并及时提交书面建议,报县司法局,县司法局在综合情况核定后报县公安局,公安局经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后,报批准、决定机关。批准、决定机关应当根据公安和司法机关的建议,认为需要收件执行的,应当及时作出收监执行的决定。并将收监执行决定书分别送达居住地的公安、司法部门和负责收监执行的监狱。
13、被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罪犯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罪犯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应及时组织材料,提出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报县司法局,县司法局在综合情况核定后报公安机关,县公安局经县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后,报批准、决定机关。由原判人民法院决定;
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已书面告知罪犯应当按时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罪犯在未规定的时间内报到,脱离监管3个月以上的;
未经居住地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县(乡)或者迁居,脱离监管3个月以上的;
未按居住地司法所的规定报告自己活动情况或者不遵守关于会访等规定,经过3次教育仍然拒不改正的; 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缓刑、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
14、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后,或者批准、决定机关作出收件执行的决定的,居住地的司法所应配合公安机关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收监执行。被撤销缓刑、假释并决定收监执行的罪犯下落不明的,居住地司法所应当及时协同派出所将有关情况通知监狱、看守所和作出撤销缓刑、假释决定的人民法院,居住地公安机关可以按照有关程序上网追逃。
15、司法所应按照《湖南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暂行办法》规定,建立矫正对象的日常考核制度,根据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将考核结果填入矫正对象的日常考核台账,并存档。
16、县社区矫正机构每季度召开一次评议会,并请县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局同志参加,乡镇司法所每月会同公安派出所召开一次评议会,对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学习、教育、公益劳动情况及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评议,作为分级管理的依据。
17、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违反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原判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司法行政机关的鉴定和监狱或公安机关的建议,视情节决定是否给予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或者收监执行处理。
18、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表现较好的,可以根据有关考核规定给予表扬,经鉴定,提请减刑。
19、矫正对象在执行矫正期间,重新犯罪或被发现有遗漏罪的,由犯罪地有侦查权的检察或公安机关进行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五)解除矫正
1、司法所应当在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前一个月内,指导矫正对象进行自我总结,填写《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2、社区矫正对象期满,由司法所填写《期满宣告书》,报社区矫正机构审核批准后,会同居住地公安机关在期限届满当月以一定形式向其本人宣告解除社区矫正。
3、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死亡的,由县司法局及时通报,县检察院、公安机关、原判人民法院或原关押监狱看守所,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矫正对象自死亡之日起自动解除社区矫正。
4、依照法律和相关规定,终止监外执行而收监执行、撤销假释、撤销缓刑,因重新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的,自收监或羁押之日起,社区矫正自动解除。
(六)全程监督
检察机关负责对社区矫正工作所涉及的非监禁刑罚决定进行监督,确保正确适用;对“五种罪犯”的移交接收进行监督,防止漏管;对监管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防止脱管;对社区矫正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维护矫正对象合法权益。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还全程接收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舆论、社区群众的监督。
第三篇:2012最新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学习整理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学习整理
司法行政机关:
(1)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NO2-1)
(2)对违反监管规定或禁止令的,派员调查情况、收集证明材料、提出处理意见(NO9)
(3)对剥权犯配合监管(NO12)
(4)协调开展职业培训、就业指导,落实社会保障措施(NO18)
(5)建立相关制度(档案管理、执法考评、公开、监督检查),完善机制(突发事件处置),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NO35)
市级司法行政机关:
向居住地中级法院提请减刑(NO28)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1)对社区矫正进行鉴定管理、教育帮助(NO3)
(2)适用社区矫正前的受托调查评估(NO4)
(3)登记接收(NO6-1)
(4)指定司法所(NO6-1)
(5)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NO6-1)
(6)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时,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NO6-2)
(7)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NO10-1)
(8)准入特定区域或场所的批准(NO12)
(9)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的审批(NO13)
(10)变更居住县(市、区旗)的审批以及片求意见、移送法律文书、档案(NO14)
(11)脱管后的组织追查权(NO19-2)
(12)违反NO23规定情形的书面警告权(NO23)
(13)治安管理处罚的提请权(NO24)
(14)撤销缓刑、假释的提请权(NO25)
(15)执行法院撤销缓刑、假释,对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收监执行之裁定决定的执行(NO27)
(16)减刑建议权(NO28)
(17)发放解除矫正证书(NO30-4)
(18)死亡时通知、通报(NO31-2)
司法所:
1、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2、接收后宣告
3、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并与其签订矫正责任书
4、制定和调整矫正方案
5、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
6、离开居住的市、县(旗)七日内的批准权
7、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检查、要求到场说明等掌握活动情况
8、定期走访,掌握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并反馈
9、记录矫正情况、考核、分级管理
10、矫正期满前的书面鉴定,安期帮教建议
11、组织解除矫正宣告示
12、与安置帮教部门做好衔接
人民法院:
(1)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2)交付义务
(3)裁定撤销缓刑、假释
(4)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收监执行
(5)裁定减刑
公安机关:
(1)交付
(2)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禁止令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3)对公安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收监执行
(4)法院撤销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收监的,协助收监执行
社区矫正人员:
(1)按规定时间报到
(2)报告
(3)会客
(4)外出
(5)居住地变更
(6)参加教育学习
(7)参加社区服务
(8)按时提交病情复查
(9)需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
(10)禁止令
(11)其他监督管理规定
人民检察院(共计十三处):
1、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2、交付时抄送
3、对下列各列依法环节,县级司法行政部门接受、告知、抄送、通报检察机关:
(1)适用社区矫正前的受托调查评估(NO4)
(2)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的批准(NO12)
(3)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的审批(NO13)
(4)变更居住县(市、区旗)的审批以及片求意见、移送法律文书、档案(NO14)
(5)撤销缓刑、假释的提请权(NO25)
(6)减刑建议(NO28)
(7)发放解除矫正证书(NO30-4)
(8)死亡时通知、通报(NO31-2)
4、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
5、发现社区矫正执法活动违反法律和本办法规定的,可区别情况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发纠正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
6、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篇:社区矫正学习资料
社区矫正
1、什么叫什么区矫正?
社区矫正就是俗称“吃家庭官司”人员的监管,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社区矫正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3、社区矫正教育监管对象有哪几类?(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②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③生活不能自理,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4、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是谁?各相关单位(部门)有哪些职责?(1)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执法主体。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2)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3)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4)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5)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6)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协助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5、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有哪些?
(1)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2)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3)有劳动能力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4)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个人生活、工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情况。
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了解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服刑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
(5)司法所应当定期到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
对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司法所应当定期与其治疗医院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及疾病治疗、复查结果等情况,并根据需要向批准、决定机关或者有关监狱、看守所反馈情况。
6、社区服刑人员分级管理有哪些规定?
(1)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分级管理,分为严格管理、普通管理、宽松管理三种。
对宣告执行后三个月内的社区服刑人员,一律实施严格管理。三个月期满后,司法所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运用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系统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评估,提出确定其管理等级的建议,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实施。(2)严格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两周当面报告一次;普通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周电话报告一次、每月当面报告一次;宽松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每两周电话报告一次、每月当面报告一次。
7、社区矫正执法措施有哪些?
(1)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所提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警告。
①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不满十五天的;
②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③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④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⑤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⑥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2)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同级公安机关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书。
①管制类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禁止令,或者缓刑类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的;
②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十五天以上、一个月以下的;
③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3)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
①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②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③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④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⑤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4)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建议。
①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②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县(市)、设区市的城区,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③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④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⑤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⑥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⑦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⑧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8、社区矫正期限届满怎么办?(1)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服刑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
(2)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刑期届满的,由监狱、看守所依法为其办理刑满释放手续。
第五篇:社区矫正学习计划
陶赖昭镇社区矫正学习计划
为了提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增强业务素质,让我区的社区矫正工作更上一层台阶,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一、学习内容
2014年的学习有以下课程:《刑法》、《刑法修正案
(八)》、《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吉林省社区矫正工作办法》以及相关的管理规定。
二、学习方法
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集中学习时间初定于每月5日的工作例会,每人每天自学的时间不小于一小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定期检查。
三、考核方式
每月月底组织社工参加书面考核,根据本月学习内容统一出卷,社工全体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四、课程安排
(一)《吉林省社区矫正工作办法》(3月):进一步深入学习《吉林省社区矫正工作办法》,以及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熟练掌握业务知识。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修正案
(八)》(4月):
1、《治安管理处罚法》,共六章一百一十九条。重点学习处罚的种类和适用、处罚的程序、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2、《刑法修正案
(八)》,共五十条。
(三)《刑法》(5月-7月):共三编,十五章,四百五十二条。1、5月份学习第一编
总则,共五章一百零一条。2、6月份学习第二编
分则一到五章,共一百七十五条。3、7月学习第二编
分则六到十章、附则,共一百七十六条。
(四)《刑事诉讼法》(8月-10月):共四编,二百二十五条。1、8月学习第一编
总则,共九章八十二条。2、9月份学习第一编
立案、侦查和提起诉讼,共三章六十四条。3、10月份学习第三编
审判,执行,共五章六十一条;第四编,共十七条;附则。
五、学习要求
1、遵守学习纪律,不无故缺课。
2、认真做好笔记。
3、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年终考核,不及格者将不参加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