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时间:2019-05-14 14:3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第一篇: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

2011年小学研修要经历两类学习:以名师群组课例研究为示范的行动导向学习(1至6专题)和研修组全程磨课的参与体验学习(7至8专题)。课例打磨专题是由研修组自主组织的、以磨课计划任务驱动的、综合性学以致用专题。现就研修组如何利用网上磨课流程,组织全组老师做好课例研究的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研修组磨课时间要求

研修组课例打磨专题从11月21日开始,至12月11日结束,用三周时间完成研修组的课例打磨任务。省课程团队和县(市区)指导教师团队将跟进研修组磨课过程并给予实时指导,因此,第7、第8两个专题同时开始,两个专题的时间整合在一起。

研修组磨课要从制订课例研究计划开始,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全周期,故在第6专题之后,各研修组要尽早制订磨课计划,进入磨课,并用足三周时间(不建议提早结束磨课),从时间上保证课例研究每个环节做细做好。

研修组磨课专题完成后,将进入研修组磨课县(市区)、省两级评选,在评选期间将关闭研修组磨课材料的提交,这段时间研修组磨课材料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删除。待评选结束后,研修组磨课平台会重新开放。

二、研修组磨课方式和任务

本次研修组集体磨课统一采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式,暂不开放和支持其它变式的磨课操作流程。磨课基本流程包括10个环节的任务,各环节的任务均在研修组自主制订磨课计划后生成。研修组须按照平台设置好的基本流程,制订磨课计划,生成磨课任务,进而依序完成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式磨课具体环节及要求见下表:

参与

1、制订 全组讨论:确定课例研究目标任务、要研讨的问题(问题要具全组

体,不要大不要多)、确定教学课题(要求是新课)、老师 计划 落实全组每人的工作任务、做好全程时间安排,填写生成网上

磨课计划表。

负责提供相关资源的老师要尽早上传有关本课例研究的资源。

2、第一上课老师按确定的教学课题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并在规上课

定时间将教案发布上网。教案格式可参考名师课例研究案例使老师 次备课 用的格式,也可自行设计。活动要求

3、备课

研讨

4、第二

次备课 集体备课是全组老师参与的活动。参与方式包括组内老师线上全组直接修改教案和发帖,线下研修组的备课研讨。线下备课研讨老师 会要有详细记录,会后及时整理提交上网。上课老师经同伴互助后,对教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教案,要上课在规定时间发布上网。老师 集体磨课环节

5、上课 上课与观摩。上课前,要做好录像、录音、分工观课记录等各

项准备。

开好观课前的观课准备会:讨论明确观课主题和要求、确定

6、观课 ◎

观课维度、做好观课分工,准备观课工具、选择观察点、落实

观课时间等。为减少开会次数,观课准备会议可作为备课研讨

后的一个内容,与备课研讨会一并召开。

◎观课人要按照分工在观课同时做好记录,课后要对观课记录

进行整理、补充和分析,写出观课报告。上述材料均要按时提

交上网。观课工具和观课报告可参考学习导引或名师群组课例

打磨提供的样例。

7、课后召开课后评议会,全组议课。会后,要将观课报告、上课老师说课和会议记录等及时整理提交上网。

评议

8、第三

次备课 全组老师 全组老师全组老师 经课后评议,上课老师调整修改教案,上课并提交自己第三次备课的教学设计。老师

全组老师可利用线上研讨、组会座谈、撰写反思文章等多种方全组

式对磨课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对上课老师第三次备课进行点老师

评。反思文章和磨课总结提交上网。反思

会后,要对研修组本次磨课的亮点特色写出短简的自荐意见和

挑选3至5篇支持自荐意见的文章,完成本组本次磨课的自评。

10、课例研修组磨课完成后,每组要评价另一组的磨课,同时接受他组的评价。互评配对由平台自动随机生成。研修组可按照成员分

工对评价对象的磨课各环节进行评价,并写出互评意见(可组研究组

内每位成员分开写,也可全组讨论后集中写),各组要利用互

间互评 评开展组际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9、总结

三、磨课流程的操作

磨课流程是教师开展课例协同研究的网上工作流。磨课流程按分类资源、流程环节和成员任务三个维度聚合相关信息。以分别支持信息归类查询、按流程实施磨课和参与成员的计划任务管理。三个维度信息聚合的基础是磨课群体讨论确定的磨课计划。其主要具体操作包括:

1、制订计划,生成磨课任务。

磨课从制订计划开始。磨课任务要随计划设定而生成。计划制订前,任务不存在,平台显示出空白磨课计划表。磨课系统要研修组通过制订计划生成任务,一是凸显计划环节的重要,养成做协同研修,认真制订计划的好习惯;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磨课系统作为一种工具,要服务于老师的需要。老师需要什么、设定什么,系统即跟进老师所设定的课例研究,提供追随服务。磨课流程

可以用于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教学内容的协同研究;三是方便过程跟进的指导和管理。计划生成任务后,计划确定的人和事,以及工作进度要求,将由系统自动跟进反馈进展情况,方便做好协同研究的过程指导和管理;四是方便信息的查询。计划的每一选择,都给了一个标签。被标签的内容,会自动归类,存储,方便今后查询。

学习、研制和提交是制订计划三个步骤。

◎学习。制订计划前,先要学习课例研究评价标准、第七八专题的学习导引及相关资源。了解磨课及其各环节的一般要求和学科要求,这些材料都是研修组确定和分解计划任务的指导性资源。同时还要学习磨课操作指南,学会网上磨课系统的操作。

◎研制。召开组会,研究计划。落实课例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问题、磨课各环节的分工参与和协同要求,将各环节完成时间确定,各环节任务分解到组内每位老师,做到人人参与、事事落实,使系统磨课表中各环节所需填写、选择的内容逐一得到落实。

◎提交。磨课计划任务经组会研究并由全组教师认同后,由研修组长对应磨课系统计划表的各项内容逐项填写、选择、提交。首先要确定磨课的学科、学段、年级、上课课题、教材版本,然后,填写提交计划表中的目标任务、研究问题和说明事项、教材版本内容等栏目。再将预设好的10个磨课环节的时间安排和参与老师选择确定后提交。提交成功后,即生成了研修组课例研究的任务,并下达给全组成员,研修组才能开展基于磨课流程的课例研究。只要有一个环节的任务没有落实到人,或者组内有一位成员没有承担具体任务,即被平台系统视为计划制订没有完成而提交不了计划。磨课各环节、组内每位成员和全组协同要做的事项一经生成,就列入管理和评价,系统会自动跟踪反馈各项任务进展完成情况,并最终自动形成磨课是否合格的评价。

磨课计划中的目标任务,是研修组课例打磨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应完成的任务,可以从双对接考虑,不要与上课老师的教学目标任务混淆。

磨课计划表中的说明,是对课例研究任务的具体要求、完成任务的措施和研修组磨课的协同要求等所做的具体说明。

若因故需要修改磨课计划,务必在任务完成前修改好。

2、依序磨课,把各个环节做到位。

磨课流程是按照教师群体在实践中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过程性规律设计的,依序磨课,把各个环节做到位,是实现磨课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也是磨课评价的规范性要求。研修组要计算好各环节任务的完成时间,掌握好时间节奏,充分用足三周时间,依照计划表中10个环节顺序,将一个个环节完成好,做到位。磨课环节的漏做、跳做和做不到位,都将影响到磨课的实际进展和效果;某一环节的推延,将影响后续环节的完成。每完成一个环节,要及时提交这个环节的材料,平台是依据网上材料提交情况,显示和反馈研修组磨课进展情况。特别是上课环节,在时间上既要与上课老师实际教学进度一致,又要保证上课前磨课各环节都能如期完成。

研修组在完成上表各环节磨课后,磨课活动还可继续向下延伸,比如,上课者可进行第二次上课,组内老师可第二次观课等。这些延伸活动由各组自行确定,本次研修任务不做要求,磨课延伸所做工作,供课例研究评价时参考。

研修组磨课在研修组长主持下进行。磨课各环节操作可观看学习的平台提供的视频操作指导。磨课中的疑问可提到平台问题区的“研修方式”类别中,项目专家会及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平台在研讨区还设置了“对话双对接混合式研修”专门房间作为磨课操作的交流区,期待老师共同参与讨论。

四、研修组课例研究的评价

1、合格课例研究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评价

项目 合格评价 评分

评价说明 每位老师承担的任务要达到本次研修合格学员标准中磨课参与的数量要求。三次备课的教案、全组备课研讨文字记录或综述材料、平均每位老师修改过一次教案和有3个点评。有上课文字或视频实录、准备会有记录、本组老师都参与并承担分工观课任务。全组老师参加课后评议,评议讨论、观课报告和上课老师说课稿一应齐全。教学课题、目标任务、研讨问题、磨课活动安排、保障措施等要素完整 计划 全组教师都明确所承担的任务 备课 研讨 有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和基于实践反思等三个教案 备课有研讨,研讨有记录 全组教师对教案有点评或修改 有上课实录(视频或文本)本组老师都参加听课,并有分工 课前有观课准备会记录 本组人人参加评课并发言,提交了评课会记录。上课老师有说课稿。磨课反映全组老师的所做所想所获总结 的磨课文章不少于3篇 合格以上12个基本项为合格项,缺一

评价 不可。

和反馈。并对该课例记60分。上课 观课 课后评议 提交了各个维度的观课报告 合格课例研究评价办法:平台对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合格课例打磨进行自动甄别、统计

合格学员基本要求

完成4个专题的作业;

学完专题学习引导所列内容,完成回馈练习;

每专题发帖不少于5次,共发帖不少于40次;

参加在线研讨,每次研讨发帖数不少于3个;

阅读各专题课程简报;

 全程参与本组磨课,完成本人承担的磨课任务,其中发文章1篇或网上发帖5次以上

参加研修组的各项研修活动;

作业抄袭、粘贴评论者一经核实,视为不合格。

2、优秀课例研究的评价

(1)评价标准

评优项

(加分条件)

生成学生学习(10分)

全员全程参与(10分)

课例改进明显(10分)

亮点和特色

(10分)评优项共性要求 学生学习生成在备课中有预设、上课有实现、观课有检验、评课有分析、再次备课有改进。(能否聚焦学生)有能说明群组老师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高的材料。(全覆盖无盲点)有反映课例前后变化的比较材料(个体内差异评价)课例或某些打磨环节理念转化、方法科学或行为效果亮点特色明显

(优势水平评价)评优及加分项说明 ◎优秀课例研究要在合格课例研究中产生。满分为100分。◎各加分项由各科省课程团队提出学科化要求。◎可对加分项划等赋值。比如,分成A、B、C、DE五等,每等赋予10、86、4、2、1等不同分值。

(2)主评层级和评优层级设定。

◎主评层级:本项目只做省、县(市区)两级评价。县区在入选本县(市、区)优秀课例研究中,再择优向省、市同时推荐。是否评选市级优质课研,由各市决定,全省不做统一要求。县(市区)学科指导小组负责评选出县(市区)优秀课例研究,原则上本县区评选的优秀课例研究占本县区合格课例研究的25%至30 %,并按照县(市区)课例研究总数的8%比例从县区优秀课例中择优推荐到省,参评省级优秀课例研究。县(市区)推荐到省参评的优秀课例研究必须网上填报优秀课例参评表和提供该课例上课的视频录像。省级优质课例研究,由省课程团队负责评选。

◎评优层级。县(市区)级评优等级由各县(市区)自定。省级三个学科统一按三个等级评选优秀课例研究。省课程团队对县(市区)推荐的备选优秀课例进行省级优秀参评资格认定,有科学性、思想性错误的不予评奖.在通过参评资格认定的课例中按照各学科省课程团队制定的评选程序和学科标准评出25%至30%的二等奖:10%至15%左右的一等奖,其它为三等奖。

省课程团队还可对因受区域评优比例限制,未评上省级优秀的课例研究,提出少量的省级专家推荐的优秀课例研究。

单项评优(如,备课单项、课例单项、观课议课单项等),县(市区)级由县(市区)级主管部门决定,省级不搞单项评优。

(3)评选办法

县(市区)评优办法由县(市区)自行决定,优秀课例评选可参考研修组全员参与的循环评价。省级评选可将省级评优比例下达到市,由课程团队成员分组分市初评。每个课例研究要经由双线以上主评(即2个以上评委),依据市的规模大小分成评委数量不等的评价组,二三等奖在评价组产生,报省课程团队负责人集体讨论审定。一等奖由评价组提出备选名单,并写出推荐意见,在国家专家组织下,经省团队集体评议后,由课程团队全体成员网上投票或打分方式产生(还可以考虑吸纳县、市区指导小组参加投票)。最后由国家专家组进行微调确定。经由几十位评委参与的评选,可望评出令人信服的结果。

(4)评选时间

12月11日,研修组完成本组课例打磨和研修组课例研究循环评价。12月12日至12月18日,完成县(市区)级优秀课例研究的评选。并在此期限内公布评选结果和向省推荐优秀课例研究。省课程团队将在12月下旬完成三个研修批次的省级优秀课例研究评选。温馨提示:

(1)磨课操作手册:http://file2.qlteacher.com/www.xiexiebang.com/studio/player/4e72a73b000eac5250c3d7745bd91855

第二篇:课例打磨

“海纳百出川,有容乃大”。这次课例打磨是一次汲取大家智慧的过程,这次课例打磨可以说是我们每位教师,从教生涯中的又一次成长。基于本次的课例打磨,我简要的谈一下我的经历和感受。

深入分析,多次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必然是在深入分析教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并且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记得我基于个人经验第一次发布教学设计后,再一次打开电脑,就看到了同事们细致的修改建议,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大家各抒己见。最令我感动的是针对教学目标,大家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切中主题,态度谦虚诚恳。于是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才有了我第二次,第三次的教学设计。所以说,没有大家的研讨和多次的设计,是不会有适合的教学设计的。

精研细磨,历久弥香。一杯香浓的咖啡,是需要上好的咖啡豆细细研磨,我们才能品味它的香醇。磨课给我的感受也是一样的。大家分工听一遍,我改一遍,再听一遍,再改一遍。大家提出中肯的建议,我虚心接受,这样三两遍,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改变。如果没有这样的反复研讨,那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一个浅显的层面,不会有所进步。

细致分工,协同合作。以往的听课目的虽然明确,但是分工不明显,因此,达到的效果也不会明显。现在组长分工完毕后,每个人都有负责的部分,负责人分析出的数据,使我更加明确,自身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听课专业化。

抓住重点,专业评课。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和反复的研讨,还需要专业的评课。以往我们评课只是泛泛而谈,没有重点,现在,每个人都有其分工的部分。比如负责教师语言表达的老师就只评教师的语言表达这一方面,得出的结果细致严谨,使我更清楚的看出自己的不足。有了专业的观课和点评,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通过这次课例打磨,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往那些看似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的探讨,思考和交流,只有不断的研磨和交流,汲取优秀的智慧结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所提高。才能真正做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再次感谢我们一起努力过的同事们,以及给过我们帮助的专家们,今后我们将继续把磨课进行下去。

第三篇:课例打磨收获

课例打磨收获

撰写时间:2010年12月14日 10:33

课例打磨收获

潍坊中新双语学校李蓓蓓

有幸参与到山东省远程研修课例打磨,这对我本人而言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借这次打磨之机,可以磨炼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让自己那颗飘浮不定的心沉静下来,思考一下语文现在到底该怎样教?

第一次备课,是基于我个人经验的备课,由于自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所备之课,定有许多不是很妥当的地方,但我还是战战兢兢地将其拿出与团队的众位教师共同切磋。先谈一下我个人对这堂课的设计的一点思考。首先,我知道这一课例打磨的专题是阅读教学的教学学过程设计,所以我在教学流程中要尽量地将基本的教学环节体现出来,这包括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总结全文,情感升华;拓展训练,布置作业等环节。同时,我也注意设计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因为我觉得一堂好的阅读课,不是只带领孩子感悟文本,升华情感就可以了,更应该在此过程中教学给孩子阅读方法来理解文本。所以,本课我设计了三种学习方法,并且明确概括出这三种学习方法,以方便孩子掌握,这三种方法是抓关键词感受人物特点、发挥想象、换位朗读。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导学课文的2、3自然段,即“捉纺织娘忘回家”这件事,在这一段中老师渗透学习方法,和学生一起学习,再和学生一起概括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这些学习方法自学课文4-10自然段,即“捉甲虫遭责骂”这件事。接着,通过学生的汇报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孩子写一写自己的收获。由于课时设计当时是按一课时设计的,所以课文的预习就放在了课前,课上是直接检查预习,这包括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我感觉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孩子有方可学,并且这方法是在具体的学习文本过程中提炼出来,并又运用到了文本的理解上,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而且能用一课时基本学完这篇文章,这也是高效的。

但在和各位老师以及专家的共同讨论下,就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这对好学生来说课上能跟得上老师的步伐,而对差生来说他是跟不上的,尤其是课前不预习的学生学起来更是吃力。教学的预想是好的,但是很多能力培养没有落到实处,仅仅是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比如说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在第一次教学设计中,我在检查课文预习时,让学生起来概括文中的两件事,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成故事的小标题,当前两个学生概括不出来时,我就直接帮他们说了答案,写在了黑板上,然后学生照样概括出了第二个小标题。而这一形式的概括,仅仅是雨过地皮湿,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这

种方法,又有多少学生能掌握这种方法,可想而知。所以,在专家沈教授的建议下,这一概括能力的培养要落到实处,就要让孩子既动脑又动手,先让他们自己概括一个小标题写在书上,然后老师再找学生起来交流,先找概括的不恰当的同学来交流,老师点拨问题出在哪儿,再让相对来说较简炼的同学起来概括,前后对比,总结出方法,怎样提炼关键信息。最后,让同学们将正确的小标题再写在书上。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概括能力明显要扎实许多。

另外,专家提出为了照顾所有同学,应将预习放在课内,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循序渐进,也能避免那些没有预习的同学跟不上脚步。

此外,在整个文本的学习中,应该抓住一条主线,层层递进,让学生也能借助这条主线理解文本,在经过对文本的剖析之后,这条主线浮上水面,那就是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从着迷,到迷恋,到痴迷的过程,而在最初我备课时,并没有抓住这条主线,仅仅将注意力落在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上。而我们团队中的耿艳丽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那就是语文课不象数学课一样,非得总结出一个公理或是定理来,有时一味地强调学习方法则会丧失语文味。是呀,回想我前面的教学设计确是落入这一囹圄中呀。

经过和专家以及团队老师的共同备课,我清醒了许多,原本那颗浮躁的心也逐渐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模糊朦胧地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在我眼前清晰起来。

一、阅读教学还是要扎扎实实,去掉那些不符合文本需要的流行病,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手段,将传统语文教学中实在的东西传承下来,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化、清晰化。以前备课教学目标仅仅是参照教参,不管是哪一个课都可以套这三个目标,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需要的可以加上背诵。二是认识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三是体会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想将目标落到实处,笼统的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的,试想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笼统的、模糊的,这堂课又怎能上好呢?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应该细化、具体化、准确化,教学过程就应围绕此细化的目标来设计实施。在第二次备课中,我将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了。为了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外,本文我采用了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抓细节。

往往老师备课时,只抓大环节以及大环节中的主要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的小环节。殊不知一堂课的每个大环节都是由小环节组成的,如果忽略了小环节的设计,又怎能很好的完成大环节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环节的设计,将每一小步都根据学生的情况落

到实处。这样,整堂课下来,也就不会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了(如概括小标题的设计)。

四、教师的评价要到位。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而老师的评价也非常重要。老师的评价不能一味重复学生说的话,有时又不能给予模棱两可的评价,但也不能一直在说你真棒!你真聪明„„所以说,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一门大学问呀!而我身上正缺乏这种课堂上的精彩,适宜的评价,说多了,就显得嘴有些碎,不说吧,又觉得没给学生一个评价,对不起学生,这可难为死我了。这是向我个人能力的一种挑战,我想聪明办法没有,但我有一个笨办法,那就是收集教师课堂评价语,积累成册,平时多看,就会丰富自己的课堂评价。

五、阅读教学的练习设计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的练习只设计了两个,一个是对文章结构的认识,一个是写自己的收获。这两个练习显得有些单薄,纯是为了走这个过场而设计。在众老师的提议下,我对练习设计做了修改,有课上写字的练习,有对课文用词的练习,既课文原文动词填空;有对课文理解的练习,即根据课文理解填空,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本课的收获。这样的练习设计,既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

通过第一次试教我们基于团体研讨的教案,我发现课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课上有些环节太拖沓,以致浪费了时间。有时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老师却没有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文的教学流程设计,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上感觉缺少对课文总体的认知。所以,在修改教案时,我在整体认知环节上加入了学生对文章主线的认知。

在练习的设计上,感觉第二课时的练习有些多,所以将原来的按课文原文填空去掉,放在课后的检测中。保留根据课文理解填空,因为这道练习是检测学生对课文主线的理解情况,如果填对了,就说明学生经过课堂学习理解了课文,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如果填不对,则说明孩子的学习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老师就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查找问题的原因。在试教后,我发现孩子都能正确完成这个练习。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例打磨,不如称作对人的打磨,我觉得通过这次打磨,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技巧,更提高了我的教学思想,使我在教学之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第四篇:课例研修

学习课例研修资料的一些体会

通过学习课例研修资料,我深刻地感受到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我想这也是课例研究所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学习过后,理解了什么是“课例研修”及怎么做,感觉到其实以前自己的工作中也在进行着课例研修的活动,但是做的不够细,学习后我想应深入的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并大胆的在课堂中去实践,勤思考,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常态教学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学习,给我最深的启示就是深刻的体会到反思在课例研修中的重要。不管教学如何,只有积极地去反思,才能在课例研修中不断的取得进步!

通过对课例研修资料的研读我明白了,课例研修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课例研究”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一般要有十个活动环节。教师参与课例研究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问题设计能力;二是能不断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三是能不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摘自《怎样做课例研究》“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我认为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本学期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有关课例研修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领会课例研修的真正内涵。

通过昨天的课例研修启动大会,我对课例研修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明白了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建构者、创造者。课例研究使教师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教师在参加课例研究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培训资源,他们的经验、学识、品质、情感,在解决问题、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困惑。进行课例研究,为教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

课例研究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可以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开展课例研究,有助于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

课例研修是一个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通过昨天几个团队介绍的经验,我知道了课例研修一般流程是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课例研修具有经验、理论、实践结合、交织、融为一体的特性。它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

还记得参加北师大研修班时董琦教授说的一句话:教师什么时候能和医生一样那么专业,就不是随便可找人替代的职业了。我想课例研修就是教师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也在课堂度过,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不会虚度自己的光阴。只有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师的意义,从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之前只是听过课例研修,却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课例研修的启动大会,了解了课例研修,也知道了课例研修和课例研究的区别,受益匪浅。课例研修强调的是团体的互助和合作,增长知识和能力,凝聚集体的精华和智慧,以获得分享的快乐和幸福。以学生中目前欠缺的东西或教学中的重点训练内容等为主题,抓住一个本学段、本学期或细节化的点放在教学内容中来进行训练。通过此次的培训使老师们更加专业化,有理论的支撑也有行动的实践,对于促进老师的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此次“课例研修”启动大会,紧紧围绕课例研究这个主题,详细而清晰地讲解了什么是课例研究,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以及在课例研究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内容十分丰富,为我在今后开展课例研究打开了思路。我想:围绕课例的讨论、研究的进程,可以帮助教师以新的视角来深入了解教材。借助课例,可以引发更多的教师主动分享、谈论及探讨与教学有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并且更具健全、更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之间、教师与研究者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等等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通过这次学习,对数学课例研究的背景、过程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感到,一名教师如果能积极投入到研修中,以一个团队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查阅大量资料扩充自己,及时进行总结。那么在教学中一定会自觉地改进方法,不断地提高。而这种提高的速度必将是非常惊人的参加完课例研修启动大会感受颇多。我觉得《课例研究手册指南》是基于前经验的实践与新行为发展为新经验的过程,是对他人经验分析、整合、吸收为自己经验的过程,是将外部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知识结构的过程,是教师把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自觉地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实践智慧的过程,是教师把研修体会、收获提炼、整理为文本或视频等形式的主题研修成果的过程,是将研修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在相互依存的群体研修中,展现出来成为教师群体教育智慧发展的过程。这本指南告诉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巧妙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我们指明了课例研究的方向,通过一个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妙招,使我们真是受益匪浅。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使我看到了课例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在课例研究中我认为一定要改进教师“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交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得意、得言、得法,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不做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老师要有创新,让自己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真的在读,真的会说,真的会写,真有感悟,真去体验,学生从“学会”,“会学”到“乐学”。

第五篇: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实现学科教研方式转变

教师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主要承担者,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各级教研机构通过组织教学研讨课、赛课、培训等多种方式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然而,由于研究人员的“研而不教”及一线教师的“教而不研”,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层皮”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问题的提出

课例研修是针对教研工作中“教”与“研”脱节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它是以课例为载体,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对象,由教研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合作完成的一种教学研修培训活动。课例研修是在大学与教师进修院校学科教育专家、研修人员的指导下,让中小学教研组的教师亲历的一次规范的、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全过程。从教研方式上看,一些传统学科教研方式存在着“活动”色彩浓、“研究”氛围淡的现象。这种学科教研多以开展各种活动为主,包括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这些活动通常在时间上呈现出一次性的特点,不具连续性;在内容上主题多不鲜明,或口号化;在效果上多带有较浓厚的功利性,或显现出一定的形式主义。教师参加活动多碍于“情面”或各种“要求”,主动参加者少,有的地区的教研活动成了食之无味而又弃之可惜的鸡肋。这种“鸡肋现象”的存在,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研为活动而活动,脱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需求。作为教研员,需要降低教研工作重心,深入到学校,深入到课堂,发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围绕问题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根据顾泠沅等学者对“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帮助最大?”问题的调查和对“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希望得到基于课例的、有专家参与的、贯穿备课、上课、议课全程的专业引领。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课例研修正是基于课例情境教学研究人员与教师展开专业对话,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教研员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课例研修流程与特点

一般而言,课例研修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需要成立研修小组,小组多以市学科研究培训组或学科教研团队为单位,学校也可以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成立研修团队。团队成立后要确立研修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文献调研并组织培训学习。之后确定授课教师及课题,集体进行备课研修;课中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师上课及其他教师观课;课后阶段由上课教师说课并集体议课。

课例研修有不同的模式,不同模式流程略有不同。上述流程为一个课例研修过程,完成此轮研修后最好撰写课例研修报告进行总结反思,然后准备下一轮的研修,整个课例研修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与传统教研方式的研讨课相比:课例研修主题明确,以解决教学问题及改进课堂教学为目的;形式上将课前、课中、课后连为一体进行系统研究,在活动时间上围绕特定主题连续进行,类似小课题研究;观察对象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及学习结果,活动氛围较为宽松民主,参与者组成平等、互惠互利、互相学习的共同体;观课时围绕研修主题分配任务,且多采用技术手段,议课时重“证据”,围绕主题深入探讨。

“一课三研修”的实践与思考

为了增强课例研修的可操作性,在教研实践中可将其简化为“一课三研修”模式,即备课研修、观(上)课研修、议课研修。下面以“探究教与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研修主题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首先,通过调研,教研员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已有所把握,但对如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存在困惑,于是各学科研培组共同确立了“探究教与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的研修主题。接着,利用学科研培组开展系列研培活动,围绕各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及主要教与学方式进行多次学习及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掌握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探讨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策略。然后,教研员深入到提供课例的学校,与任课教师及其备课组共同进行备课研修,结合具体课例及学情、师情,探讨课例中不同的教学环节及内容所需采取的具体教与学方式,共同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教研员组织全市教师参加的课堂教学研讨周活动,共同进行观(上)课研修及议课研修。

与传统研讨课相比,“一课三研修”一是增强了研究性。活动前教研员与教师在调研基础上确立研修主题,问题指向集中。课前教者及与会者知晓了观课主题并进行了多次的研修,重点围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了学习,备课研修时不仅研究“教什么”的问题,更注重研究“怎么教”及“如何学”的问题,研修结束时共同完成了一份详尽的教学设计。观课时与会者手持教学设计,带着任务研究教学进程,采用了技术手段进行记录。议课研修时根据主题及观课记录进行研讨,目标集中、方法科学。二是增强了合作性。在课例研修中参与者不是对执教者“建言”,而是所有团队成员共同的“学习”交流。备课研修阶段教研员与教师共同确定了研修主题,备课中共同分析课标、考纲、教材要求,分析教师及学生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科内容与教与学方式特点综合研究,根据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合作完成教学方案。观课时与会者分工观察学生及教师表现,议课时气氛民主,人人汇报观察的结果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围绕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进行研讨。三是增强了对学生的关注。备课研修时主讲教师要介绍学情,并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在完成教学方案中不仅有教学流程及主要活动,而且还有“预期的学生反应”及“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观课时与会者由原来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观察教师讲课状态及学生背影,改为坐在教室两侧观察学生学习状态,观察教师及学生的一举一动,多感官获取信息,关注师生情态。议课研修时主要讨论

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什么,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有哪些,实现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以教为主”向课例研修中“以学论教”的转变。

下载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修组课例打磨的操作和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例研修

    目录 上编 学做课例研修 专题一 课例研修概述/3 一、课例研修从何而来?/4 二、课例研修有什么特点?/7 三、课例研修的理论基础/14 专题二 课例研修的组织与操作流程/18 一、有效......

    课例研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一、课例研修背景 本人参加工作也有好几年了,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工作。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课堂上文章的剖析,即使教师把......

    课例打磨总结与反思(5篇范文)

    在打磨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课例打磨总结与反思 马洪岩2013.4月-5月有幸参加了山东省的远程研修的课例打磨。磨课即磨练,老师们在磨课中成长,在磨课中合作,在磨课中受益!在历时一......

    课例研修心得

    201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活动课 例 研 修 心 得 我有幸参加了2011年9月开始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活动,我十分珍惜这次远程培......

    课例研修心得

    课例研修心得 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

    课例研修心得

    课例研修心得 2010年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远程教师培训活动,通过观看视频,阅读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获益匪浅。特别是“知行”在岗实践的学习,更坚定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成长......

    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探究”课例研修报告★邓宇香本次青年教师园丁工程基地研修活动的重要研修理念是让园丁学员以课例为载体,完整亲历从理论学习到行动研究,连环改进的全过......

    课例研修案例

    初中英语课例研修案例 七年级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 A 一、研修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课题: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 a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