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简介(共5篇)

时间:2019-05-14 14:2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简介》。

第一篇: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简介

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简介

一、报表

(一)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1、月报表:社区服刑人员月报表(每月20日以后上报本月数据)

2、季度报表: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报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日以后上报)

(二)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

1、季度报表:安置帮教情况表(每季度结束后上报)

2、在监服刑人员信息核查:每月进行人员信息核实(科里会将待核实人员信息发下来,核实后上报)

(三)社区矫正工作综合统计报表:每月5日前上报上月数据

(四)各种临时性报表

二、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一)五类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管理(接收、填写、管理、解矫)

(二)日常监管

1、按照监管级别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管理

普管级别:①每月到所报到

②每月书面思想汇报

③每半月电话报到

④每月进行走访或个别谈话

其他级别依据规定进行

2、每季度组织集中学习和公益劳动

(1)传统学习方式

(2)新方式:实行常用法律和社区矫正规定考试;观看法制视频,进行评析等。

3、社区矫正奖惩考核制度

依据暂行办法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接受监管的情况(如报到是否及时等)进行记录、加(扣)分,每月进行汇总,评出相应等级,并以此为据进行奖励(放宽措施、减刑等)和惩罚(实行严管、警告、延长矫正期限、收监等)。

4、外出请假担保制度

(1)严管级别人员原则不允许外出;

(2)一般外出1-10日的,有司法所长审批,10日以上的由局里审批;

(3)请假要填写社区服刑人员请假审批表,签订担保书(由其监护人签写),经审批后,发给准假通知书,及时办理请销假手续。

5、手机定位系统

(1)社区服刑人员签订动态信息管理保证书;

(2)及时将新的入矫人员信息录入系统;

(3)通过系统进行日常监管。

三、社会调查评估工作

1、审前社会调查评估;

2、假释调查;

3、暂外执行调查(保外就医)。

四、安置帮教工作

1、做好相关材料的管理、归档工作;

2、刑释解教人员和解除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和基本信息的掌控工作。

第二篇:社区矫正简介

社区矫正简介

创建人:创建时间:2008-03-28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指将被人民法院宣告缓刑或裁定假释以及被人民法院或监狱管理机关批准监外执行的罪犯放在社区,由专门的国家机构,在机关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意识和恶习的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社区矫正符合国际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在国际社会,非监禁刑已经逐步在刑罚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扩大社区矫正的适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刑罚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社区矫正可以降低行刑成本,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强化罪犯改造工作,提高改造质量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国家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财力,完全满足监狱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利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强化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提高改造质量。

(三)社区矫正可以增进罪犯与社会的联系,避免监禁刑执行方式对罪犯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提高教育改造效果。

罪犯刑满时,可以很快的自然融入社会,完成其人格重新社会化的过程,减少罪犯刑满重返社会时对社会的不适应,有效地防止重新犯罪。

(四)对罪犯实施社区矫正,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矫正对象将成为一部部活生生的遵纪守法的反面教材,展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给人以启发,给人以警示,从而增强法制宣传的形象性、具体性和实效性。更充分地发挥我国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作用、约束作用和警示作用,使人们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世界关于社区矫正的形势是什么?

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统计的数字,在美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世界九个主要国家中,韩国、俄罗斯适用监禁刑的比例较高,但也分别仅占罪犯总数的54.1%和55.25%,日本、英国次之,分别为47.38%和44.95%,而美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适用监禁刑的人数,均在罪犯总数的30%以下,加拿大最低,仅占总数的20.24%。

四、我市首先在哪些区县进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

根据北京市政法委和首都综治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精神确定,我市首先在东城区、房山区、密云县进行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而后在全市推开。

五、社区矫正适用范围是什么?

社区矫正适用于具有北京市东城、房山、密云三个试点区县正式户口,在东城

区有固定居住场所且在东城区居住一年以上的五类人员:

1.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2.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4.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5.刑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

本市但不是试点区县审判机关以及外地审判机关和监狱管理机关判决、裁定或批准的上述五类人员暂不列入我区社区矫正范围。

六、社区矫正采取什么形式?

(一)宽松式管理。

1.采取报告制或走访制,矫正对象每周电话向司法所报到。

2.矫正对象每月到司法所报到谈话一次。

3.其工作单位设监督员,随时掌握其在单位的情况。

4.与家属签定协议,协助做好矫正对象的管理。

(二)引导式教育。

坚持思想教育与行为指引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开展定期集体教育、不定期的个别谈话教育、定期的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定期组织专家心理引导等教育活动。

(三)半强制式就业。

劳动改造是我国罪犯改造的三大手段之一。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矫正对象有工作单位的可以继续在原单位工作;没有工作单位而有能力自谋职业的,可以报告社区矫正组织后,自谋职业;没有工作单位而又没有自谋职业能力的,社区矫正组织为其创造条件,指导就业,被矫正人员必须服从就业指导,参加指导安置的工作项目。

(四)个案矫正。

司法所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制定矫正个案,成立专门的矫正小组,指定责任人,实施矫正方案。

七、社区矫正的原则是什么?

社区矫正要坚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社区参与、维护稳定”的原则。

八、社区矫正的任务是什么?

1.依法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确保刑罚有效实施;

2.加强对矫正对象教育矫正,通过多种形式,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帮助其认罪服法,弃恶从善,使其人格重新社会化,顺利回归社会;

3.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第三篇:邢台司法社区矫正项目简介

邢台市司法社区矫正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河北省司法厅为更好地促进司法系统社区矫正工作向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方向发展,确定了利用“手机基站定位系统”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的高效管理。2010年6月,河北省司法厅将邢台市作为先行试点地市,邢台市司法局选取宁晋县作为全省试点,对五类监外执行的犯人进行位置定位、社区矫正管理。邢台市分公司集团客户部与支撑部门产品研发中心,根据司法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结合先进的移动定位服务技术(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向司法局推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方案。

宁晋县分公司根据司法社区矫正工作非监禁刑法的特点,结合先进的移动定位服务技术,向司法局推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方案,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力度;加大社区矫正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提高司法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鉴于此方案对终端无特殊要求,实现起来经济便捷,首次提出即得到用户的认可。市司法局赵广军局长表示要“全面依托联通公司、以宁晋模式全部建设开通社区矫正电子管理系统”。

二、解决方案

1、系统构架

整个系统基于中国联通的通讯平台,通过手机结合联通基站的定位技术的平台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的监管;通过中国联通的短信平台实现管理者与矫正对象间的信息交互;通过中国联通的集团网VPN业务为管理者与矫正对象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总体架构设计时采用了基于J2EE企业应用框架的三层体系架构,系统在WEB层使用了ZETA框架,在数据库的存储层使用了JDBC技术,使用XML配置参数,后台采用MSSQL数据库;系统前端使用浏览器,后端使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整个系统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快速部署的能力。

系统逻辑结构图如下:

2、系统功能

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先进的联通手机基站定位,实现对矫正对象位置高效管理的平台。

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七大功能如下:  区域监管

区域监管作为整个应用的核心功能,可以在电子地图上实时的显示矫正对象所在位置,还可以显示矫正对象一段时间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以及自动的越界告警做到全方位的监管。

 信息交互

信息交互功能为矫正对象和矫正工作者提供一个方便的沟通平台。 警示告知

包括越界告警、到期警示灯功能。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功能为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工作人员通过此功能,为每一位矫正对象建立电子档案,并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

 考核管理

考核管理功能为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工作人员通过对矫正对象学习、劳动、思想汇报、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录,成为矫正对象本月度工作考核的评分依据。

 权限管理

通过为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分配特定的口令、密码,对操作人员采取分级授权、二次登录等方式,为社区矫正信息系统的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环境。

 决策分析

本功能模块自动产生多种分析报表和业务报表,如矫正对象地区统计、矫正对象层级分析、矫正对象动态分析、矫正工作人员统计分析、矫正工作统计、矫正对象统计月表等,为司法局领导的决策提供分析数据。

三、项目意义

2010年7月21日邢台市分公司与市司法局签订了试点县工程施工协议,2010年11月18日邢台市分公司与邢台市司法局签订全区社区矫正系统合作协议。社区矫正系统项目的成功保有了495部固话,256条宽带,205部2G手机用户,年保有收入53.66万元。截止2011年6月,邢台市80%的县分公司已与当地司法局签订社区矫正合作协议,累计新增16个参会点的视讯通业务,2G用户4919户(其中:矫正卡526户并正在陆续增加),3G用户215户,固话158部,互联网光纤10条,宽带35条,预计年新增收入255万元。

第四篇:**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中心工作简介

强基础

抓规范

求创新

保安全

扎实推进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开展

---**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中心工作简介

社区矫正是将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对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进行教育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近年来,**瑶族自治县社区矫正工作坚持以“强基础、抓规范、求创新、保安全”的工作思路,逐步实现了基础设施升级、管理规范高效、部门协调统一、队伍积极稳定的社区矫正工作新常态。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7月底,全县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982人,累计解除矫正853人,目前在册129人。近年来,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在衔接、监管、教育等工作上逐步实现规范化,不断创新工作矫正措施,辖区内没有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发生。

二、主要做法

(一)打造“两个阵地”,夯实社区矫正工作基础

一是打造县、乡(镇)两级社区矫正中心。我县社区矫正中心于2015年底建成使用,设有社区服刑人员报到室、集中教育室、网络监控室等15个业务功能室,集信息采集、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心理矫正、帮扶指导等功能于一体。同时,加大投入,10个全县乡(镇)均建立了社区矫正中心,为社区矫正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是打造集中教育阵地。建立了特殊人群教育安置帮教基地,依托该基地对社区服刑、刑满释放等特殊人员开展教育和帮扶活动,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二)强化“三个规范”,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管理

一是规范工作机制。按照“四个一”

(即“打造一个网络平台、完善一套制度体系、培养一支专业化队伍、建设一支志愿者队伍”)的要求抓好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教育,为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规范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报到接收、教育管理、业务培训、联席会议等制度,使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

三是规范日常监管。根据每一个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成因、社会危害性等不同实际情况,落实

“分类管理”,实施“因人施矫”,保证监督管理取得实效。

(三)做到“四个创新”,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一是创新工作流程,补齐基层司法所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三集中”管理。一是集中宣告。即入矫后在县社区矫正中心统一宣告。二是集中学习。即分为县集中学习,相邻乡(镇)集中学习,有效整合了资源。三是集中劳动。即相邻小乡(镇)每月集中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一次以上公益劳动,大乡(镇)自主集中劳动。

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教育监督的实效。一是向科技借警力。运用“手机+手环”的定位监管模式,目前我县社区矫正使用手机手环定位率达95%以上,有效防止脱管现象发生。二是建立社区矫正工作微信群。司法所均建立了矫正工作微信群,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是该群的成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定时或不定时要求服刑人员通过发送“共享实时位置”、照片打卡等方式适时监督管理。同时利用微信工作群推送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知识,要求服刑人员进行自学。三是以加强社区服刑人员自我管理为目标,以服刑人员居住地相同或者相邻为原则,建立社区服刑人员互监互助矫正小组,落实社区矫正监管制度,实现服刑人员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共同完成矫正任务,取得明显监管效果。

三是创新帮教措施,帮困扶助常态化。一是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司法局立足当地实际,依托社区矫正中心建有的教育培训基地和就业基地,积极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二是拓宽帮扶渠道。定期组织开展排查工作,将特殊对象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工作情况等作为排查重点,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同时,加强与公安、民政、劳动、扶贫、林业等部门沟通联系,帮助对象解决户口、救助、就业等实际困难,做到管理到位、教育到位、监管到位、帮扶到位;三是人性化改造。经常与矫正对象联系、走访,做到与每个矫正对象月月见面,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动态,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

四是创新督导模式,确保社区矫正依法开展。我县2018年11月完成了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查系统建设,实现了全县10个司法所和县社区矫正中心各功能室的视频督查监控。目前该系统可以与司法部、自治区司法厅及来宾市司法局联网互通,方便加强监督和指导,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严格规范开展。

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新要求、新规定,努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2019年8月8日

第五篇:社区矫正(范文)

兼收并蓄 勇于实践

努力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 海曙区西门街道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西门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区司法局的业务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今年9月底,我们街道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49人,依法解除矫正18人;现有矫正对象31人,其中缓刑14人、假释10人、保外就医4人、剥夺政治权利3 人;共建立公益劳动基地13 个;累计组织开展矫正人员集中学习456人次、个别谈话教育576人次、组织公益劳动690人次、矫正对象共进行思想汇报458人次。我们街道接收的矫正对象人数占到了全区的四分之一以上,矫正对象的五类人员中,除了管制对象以外,其余四类矫正对象在我们街道辖区都有,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相对突出。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伊始,街道党工委就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同时,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西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街道综治考核工作,街道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听取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汇报,了解社区矫正工作进程,积极为社区矫正工作出谋划策,亲自指导社区矫正的各项工作,组织领导得到有力保障,使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矫正工作软硬件的同步发展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如何做好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我们认识到,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即做好“两支队伍、两个场所”的建设。一支队伍是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之初,街道就在辖区内招聘了一批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和法律理论知识,并有一定威望和号召力的热心居民,成立了以退休民警、教师、居委会干部、公务员、高校学生等九十六人的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管理,西门街道司法所制定了《社区矫正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了志愿者的工作职责、任务,规定了志愿者在矫正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志愿者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业务素质,我们编写了《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指南》,邀请专门从事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师和矫正工作顾问团成员为他们授课,使他们逐步掌握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方法,目前这支队伍正活跃在社区矫正工作的第一线,其作用的发挥越来越明显。另一支队伍是矫正工作顾问团队伍。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专业性较强,它融合了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探索该项工作的科学管理,街道建立了一支由法律工作者、高校心理学专家、犯罪学专家、社会工作者、手语翻译老师等人员组成的专业顾问团,并制定了《社区矫正工作顾问团工作细则》。顾问团的成立,为我们的科学矫正提供了依法保障,目前我们与宁波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合作,请专业人员为一些特殊矫正人员进行心理测试,以测试结果为这些个案矫正对象制定了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矫正工作方案;我们聘请了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刘世宇法官为我们街道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矫正提供实务指导;我们还计划到市聋哑学校聘请哑语老师,教社区矫正工作者学习手语,为今后开展聋哑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做好准备。今年,街道司法所已安排社区矫正工作顾问团的成员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授课三次,为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两个场所是指街道司法所的矫正工作室和社区的矫正工作站。为了保证矫正工作有专门的场所,街道专门腾出一间办公用房,建立了全区第一个矫正工作室,在矫正工作顾问团的指导下,根据矫正工作的特点,对矫正工作室的布局进行了设计,力争给矫正对象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以减少矫正对象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对立。物质保障上,街道专门为司法所配备了矫正工作专用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档案柜等工作设备,到目前为止,街道为社区矫正工作已累计投入经费20多万元。

二、抓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夯实矫正工作的坚实基础 在开展社区矫正这项工作中,我们街道严格按照《宁波市海曙区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结合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逐步形成“六化”矫正工作法。一是资料登记规范化。街道司法所和社区矫正工作站分别建立了矫正对象一人一份的书面档案,并率先在全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电子档案,书面、电子的两套文档,确保了矫正对象信息登记的准确无误,建立了明晰、完备的基层矫正工作台帐。考虑到街道矫正对象档案的保密性,加强矫正对象档案的严格管理,司法所制定了《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接收、档案借阅等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二是矫正学习专题化。矫正对象的专题学习,采用街道司法所布置和社区矫正工作站自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集中学习,矫正对象的常规教育可分为:一是入矫的规章制度作为必修内容要求学习;二是根据矫正对象性质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三是道德教育、时事教育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四是刑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分阶段性地进行学习。三是思想汇报制度化。针对不同处遇的矫正对象,在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我们从矫正工作的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进行,对于普管级的矫正对象,每月底到司法所报到和上交思想汇报,对于严管级、宽管级的矫正对象,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中的期限规定执行。四是公益劳动特色化。按照“符合公共利益、便于监督管理、矫正对象力所能及”的原则,各社区矫正工作站都建立了公益劳动基地,并设定具体工作岗位。如柳庄社区与物业公司签订公益劳动点协议书,设定了打扫卫生、整理文件、义务巡逻、帮扶老人四项公益劳动岗位,矫正对象按周轮换不同岗位参与劳动。五是帮困解难经常化。对矫正对象实行人性化教育管理,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通过每月上门走访,了解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解决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如北郊社区一名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经批准长期在外地治病,当其返回宁波后,矫正工作站工作人员马上购买了水果上门探望,既体现了对他的关心,又能及时了解其思想生活情况。六是考核奖惩公开化。严格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有关规定,对矫正对象实施定期考核,我们坚持做到考核标准统一,考核内容公开,矫正对象随时可以查阅自己的考核登记情况,严格的奖惩制度落实,充分调动了矫正对象改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了彰显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严肃性,街道司法所制定了完整的矫正工作程序。矫正对象接收时有入矫仪式,由司法所长、社区民警、社区治保主任一起对其进行首次谈话,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并向矫正对象发放矫正期间的权利和义务的须知,同时,矫正对象必须填写《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公安民警依照职权对其制作谈话记录,司法所与矫正对象监护人签订《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发挥监护人在矫正中的作用,与矫正志愿者签订《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协议书》,实施“一对一”帮教,街道还制定了《社区矫正志愿者结对帮教办法》。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街道按照区司法局的要求,先行对矫正对象实行“两个评估”工作的探索,具体由司法所组织实施。即入矫初期进行风险评估,矫正过程实行质量评估,使矫正工作逐步趋于科学化管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风险评估:矫正对象前三个月,统一实行普管,三个月后,司法所根据矫正对象的个人成长经历、自控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来源、悔罪表现等20项内容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划分为三级四等,“严管、普管、二级宽管、一级宽管”。不同的管理等级,司法所给予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的矫正处遇。确定为严管级的矫正对象, 每周到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一次,每半月汇报思想一次,矫正工作站人员与社区民警每半月上门家访和走访群众一次,要求矫正对象必须参加工作站或司法所指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并在指定的区域活动;普管级的矫正对象每月到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一次,每月上交思想汇报一次;确定为宽管级的矫正对象, 每季度到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一次,每季度汇报思想一次,工作站工作人员每月电话了解情况。对于普管、宽管级的矫正对象按照要求定期进行走访和参加公益劳动。质量评估:矫正对象在矫正中期和矫正末期,街道司法所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矫正对象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生存能力、个人认知等方面的调查,了解矫正对象的实际矫正效果和矫正工作质量。矫正对象期满解矫时,由社区民警、司法所长、社区矫正工作站人员、矫正志愿者共同参与解矫仪式,对矫正对象矫正期内的表现向本人反馈,矫正期满宣告书进行宣读,矫正对象进行表态发言,同时,社区矫正工作站还向解矫人员献花,祝愿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三、抓公益劳动基地建设,把握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 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制度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参加公益劳动,他们既可对社会做出一些有益补偿,又能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街道司法所十分重视加强公益劳动基地建设,推行了“一书一簿二制度”。“ 一书”是街道司法所与敬老院、物业公司等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签定“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协议书”并颁发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一簿”是“矫正对象公益劳动记录簿”,由社区矫正工作站站长具体负责对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录。“二制度”是指“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和“社区矫正公益劳动考核制度”。对公益劳动基地的设置目的和原则、公益劳动的时间、公益劳动基地的建立权限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本着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在公益劳动安排上,街道司法所采取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做到因人、因地、因事制宜,对一些自主选择公益劳动项目的矫正对象,我们计入公益劳动时间,对于他们特长的积极发挥,有利于自身的改造转化。

四、抓道德法制教育,规范矫正对象的日常行为

矫正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走进了社区居民的视野。他们在社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不同的是,他们需要接受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街道司法所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矫正对象不同犯罪类型、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生活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对少数存在严重思想包袱、情绪十分低落的矫正对象,我们按照分类矫正的原则,实行个案帮教。如翠南社区一名年轻的矫正对象入矫后,与社区矫正工作站配合不密切,一直没有上交思想汇报,为此,街道司法所把她列入重点帮教对象,经过详细调查,摸清了她的犯罪原因,掌握了她原系甬江职高学生,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家里父母离异,学校毕业后一直无业,根据这一情况,司法所采用思想教育与解决困难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其进行训诫谈话,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另一方面与监护人一起,帮助她寻找工作,以就业稳定思想,一段时间后,她有明显的悔改表现。目前该矫正对象能够服从管理,按时汇报思想,也找到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矫正对象通过系统的法制教育,规范的日常管理,唤醒了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勇气,换来了矫正对象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如矫正对象凌某主动向社区募捐善款200元支持慈善事业,并打算今后在条件许可时,开办一个敬老院。矫正对象倪某将医学保健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区老年人。今年四川地震灾情发生后,街道司法所作了统计,累计收到矫正对象捐款近万元,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鼓起了回归社会的勇气,感受到了和谐大家庭的温暖与快乐。

五、抓资源力量整合,保证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刑罚宽严相济政策的必要手段,也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更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充分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对能够服从矫正工作站管理、配合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矫正、心理矫正、效果明显、悔罪表现突出的矫正对象,我们给予充分的人性关怀和宽松的矫正环境,并向相关单位建议为他们申报减刑;对于那些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态度恶劣,违反规定,不配合矫正工作甚至重新犯罪的矫正对象,我们则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坚决、有力地予以惩处,从而确保社区矫正这一特殊行刑方式的严肃性。

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管理中,公安派出所始终履行着执法主体的职能,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十分重视各方力量的整合,特别强调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的协调工作。一是矫正对象必须接受社区民警、司法行政人员、治保主任的首次谈话,矫正对象必须接受社区民警的训诫。二是对在日常监管中出现的不服从管理、不配合矫正及思想上出现重大波动的对象,我们指定时间、地点,由社区民警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找其谈话。三是矫正对象在执行外出请假制度、迁居及矫正期满等工作中,街道司法所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与公安派出所沟通,履行必要的手续。同时,我们还与区法院、区检察院经常保持联系,接受他们的业务指导,主动将社区矫正工作纳于检察机关的监督之下,保证矫正工作依法、顺利展开。

六、抓经验总结积累,探索矫正工作的新路子

街道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十分重视矫正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做好横向纵向的信息沟通,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上级机关联系,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街道矫正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坚持矫正工作例会制度。街道司法所集中听取各社区矫正工作站的情况汇报,掌握矫正工作动态,交流矫正工作好的做法;二是积极报送各类矫正工作信息。我们街道矫正工作的做法被《浙江法制报》报道,矫正工作信息在《海曙通讯》、《数字海曙》等刊物多次录用;三是认真总结经验。街道司法所每季度编写一期矫正工作简报,发放每个社区矫正工作站及相关部门,简报内容主要介绍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社区矫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搜集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从而提升了街道矫正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下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简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简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调查报告【摘要】: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社区矫正所体现出来的发动社会力量来矫正改造罪犯......

    加强社区矫正(推荐)

    加社区矫正工作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转化效果,帮助矫正对象树立学法、守法意识,提高矫正工作质量。8月23日上午,马山司法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工......

    社区矫正材料

    奉先县司法局“青年论坛”活动征文——奉先县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牢记四字要诀温情唤醒新生南阳司法所:黑黑奉先县司法局“青年论坛”活动征文——奉先县创新法制宣传......

    社区矫正文档

    社区矫正告知书(缓刑、假释) 一、社区矫正是一项针对非监禁刑犯罪的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服刑人员应在刑事判决、裁定生效或出监(所)之日起七日内持人民法院或监狱开具的证明......

    社区矫正

    浅谈我国社区矫正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障碍 小组成员:李磊黎明武鹏蒋杭翔牛龙田志祥 社区矫正就是指通过各种非监禁刑罚使罪犯得以留在社区中接受教育、改造,以免监禁刑可能带来......

    社区矫正

    二○一一年度达坂城镇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 责任状 达坂城镇司法所 为进一步做好达坂城镇“五种罪犯”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

    社区矫正

    1.社区矫正定义: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人员置于社区矫正机构,有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裁判,裁定和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 一、名词解释: 1、深度访问法: 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