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4 14:4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读书笔记》。

第一篇:《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读书笔记

在近一年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行为,逐步学会了沉下心来,深入幼儿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遇到了难题和困惑。这时我读了陈向明博士所写的《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让我了解了一些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一个个行动研究的案例,让我体会到真正的从生活中入手,忠实真实教学情境,并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更切实的研究方法。在这里愿与各位教师一起分享。

这本书是专门为我们这些普通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其他对教育研究感兴趣的人们所写的。该书舍弃了高深的理论探讨,晦涩的哲学思辩和沉重的历史陈述。采用了大量鲜活详实的教育案例,向读者具体介绍每一质的研究,如故事般娓娓道来。它最大特点便是实用性,可以说这是一本研究方向的操作手册,每章节的“如何”具体解答了现实研究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及采取的行动步骤,也便于初学者的跳跃阅读。

质的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作为一种不同于量的研究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的最大特点是:质的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通过面对面的交往,实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和过程,了解被研究者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其目的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行为及其意义的解释。“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对自己的“前设”和“偏见”进行反省,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设计。“质的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研究方法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1)方法论,既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和思路等;

(2)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基本程序、策略和风格;

(3)操作技术,即在研究中具体使用的手段、工具和技巧;学作质的研究

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可能是确定研究问题,陈老师书中提到研究问题有“概括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那我应该对我自己进行研究,既属于行动研究,又属于特殊性问题研究。也便于操作;对,不能将问题泛化;要抓住每一次跟同学交流的机会,将行动与研究与班主任工作结合;《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一书中一段文字:“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带给我的几点启示:

1、知道“质的研究”是跟“量的研究”相对应的关系。

“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正是通过这种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而“质的研究”则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研究对象)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有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各有优势和弱点,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

2、了解“质的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关系及不同。

“行动研究”是通过实践者自身的实践进行的一种研究方式,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教育研究,有人把它视为“质的研究”方法之一。我认为,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在教育研究中都强调“在教育中”、“通过教育”、“为了教育”,强调情境性、具体性。但“行动研究”也采用量的方法,如用问卷方法调查有关问题,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它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总的来说,“行动研究”更倾向于求真,而“质的研究”则倾向于求善求美。

第二篇:《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读书笔记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读书笔记

陈向明老师著的《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这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着重操作方面的书。陈老师写这本书的渊源,就是为消除我们这些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面对这样一本厚厚的书发怵,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读懂,更不知道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帮助诸多这样那样的顾虑所作。所以,这本书非常适合于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需要自己动手作实践性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学生以及其他对“质的研究”感兴趣和有需求的读者朋友。

以前,自己认为“研究”是大学教授和专业科研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结果,虽然有关教育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自己都不会去拜读。其实自己对“研究”似乎有一种复杂的、爱恨参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对研究怀有一种“神秘感”,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另一方面,觉得教育研究脱离实际,这些研究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帮助。看了这本书以后,觉得研究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事情,很多一线的教师在工作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收集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已经开始从事一些不同类型的研究,并将这些研究结果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当今,竞争如此激烈,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我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从前辈的经验或自己的积累中吸取灵感,而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让自己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这本书,对于自己来说犹如明灯,指引自己的教育之路,让自己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一成不变的实践教学,而且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第一次听到书的名字,就很纳闷质的研究是什么,看了几页疑虑解除了。原来,质的研究要求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而言的,这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易于区分。虽然读起来有点拗口,但意思比较温和,立场比较“中性”。

汪老师推荐我们读这本书,当时真不明白为何要读这样一本书。读了这本书明白原因了。质的研究非常适合教育领域,是因为质的研究必须在自然情境下进行,揭示貌似自然的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价值选择和价值冲突。而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取向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教育实践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群体心理的厚重积淀。教育研究不能只提留在追求“事实”本身的真实和“客观”的层面,还需要关注教育活动中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其教育行为的影响。而质的研究对人的价值欲望非常关注,两者非常契合;另外这本书对自己也是一种启迪,给自己很多帮助。让 1 我了解了一些更切实的行动研究方法,同时也真正体会到研究需从真实生活入手,忠实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自己以前最头疼读大篇大篇都是字的文章,但是这本书舍弃了高深的理论探讨,晦涩的哲学思辨和沉重的历史陈述,读起来很轻松。这本书采用了大量鲜活详实的教育案列,向读者介绍操作方法和实践过程,如同讲故事,将对应的方法论坐落到具体的、情境化的研究实践中。这本书着重于实践,具有特强的实用性,像一本研究方面的操作说明书,一步一步详细介绍“如何做”、“做什么”、“为什么”,即使章节跳跃阅读,也能够读懂、读通。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作做质的研究,对于初步从事研究的教师来说,极其有帮助。作质的研究首先需要进行设计。质的研究是一个循环反复、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允许我们在研究的进程中根据情况对事先设定的方案进行修改,因此设计非要不可,又必须十分灵活。质的研究的设计主要包括:①研究的现象与问题;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研究的背景知识;④研究的方法的选择和运用;⑤研究的评估和检测手段。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影响,就像小孩子玩橡皮圈游戏,各个部分之间随着任何一个方位的拉力而变形,任何一个部分的运动都受到其他部分的牵引和拉扯。同时,每一个部分又都随着研究的进程而不断缩小聚焦范围,类似一个不断往下转动的螺旋圆锥体。

质的研究的设计涵盖几个方面,都非常重要。读完这本书,我个人觉得作研究最关键的应该是确定自己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作为质的研究的问题应该是学术界或实践界尚有疑问、我们自己确实希望探讨的“有意义的问题”。那些我们确实希望了解的,但是并不符合研究现场的实际情况,或者被研究者认为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修改或抛弃。同时,由于质的研究不可能进行概率抽样,因此研究对象所对应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目的性抽样”。

当找到了有意义的问题,明确了方向,我们还需要选择适合质的研究的问题类型。首先,应该考虑所选择的问题是属于“概况性问题”还是“特殊性问题”,在质的研究中,两种类型都可以选择,但一般倾向于后者。小样本的研究结果很难代表整体,“野心”过大反而会“欲速则不达”。相反,独特的个案虽然不能证实整体情况,但是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知识内容和新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其次,考虑自己选择的问题是“差异性问题”还是“过程性问题”。一般而言,“差异性问题”比较适合量的研究,“过程性问题”比较适合质的研究。如果在质的研究中,过于专注“差异性问题”,很容易导致对社会现象进行人为的分割,将事物简化为各种变量及其相关关系,忽略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动态过程。再次,质的研究比较适合于“描述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因为这两类问题都可以对现象的状态和意义进行探究。最后,还应该谨慎处理“因果类问题”,即那些对事物的前因后果直接进行探寻、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质的研究不是不能对因果关系进行探究,但是如果我们在研究一开始就着意寻找事物发生的原因,很容易忽略那些非因果关系的资料。就问题类型的选择方面,陈老师分析非常透彻详细,并列举了一些问题实例,两种类型坐落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对比,让人很容易理解为何选择这种类型而不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原因,读起来更加津津有味,同时印象也格外深刻。

在本书中陈老师提到“在质的观察中,我们除了对看到和听到的事实进行描述以外,还应该反思自己是如何看到和听到这些事实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自己在课堂的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和总结,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以此同时,也要求教师通过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这样才有可能理解学生到底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进而,教师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反省,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态度,不断践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方法,从实践中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更好的教育育人。

读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不仅让自己初步掌握了如何进行作质的研究,而且还让自己明白,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值得自己去认真研究。同时,也让自己觉得读书的重要性。平时要多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联系,把自己在读书中所思所想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在日常教学中,除过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还应多关心学生,主动和学生说说话,把握好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立足于实际,努力研究教学这门学问,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自己质的研究。

第三篇:《教师做科研》读书笔记

《教师做科研》

——过程、方法与保障

李臣之 主编 海天出版社 第一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过程

任何科研,在程序上都由“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诸过程得以完成,在学理上由“问题——资料——分析——结论”诸环节得以实现。

第一章选题:从“问题”到“课题”

一、问题在哪里

文献阅读、教教育调查、经验升华和学术交往四种路径相互影响,都能引发系统的思考。,使原本模糊的问题逐渐清晰化。

(一)教育实践的追问与调查

教育理论必须根植于教育实践。

1.经常追问教学中的困惑。

2.在教育调查中发现问题。

(二)教育经验升华

案例1—3教育日记伴我成长——书信书信谈话法在班级体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学术交往

1.与专业研究人员互动

案例1—4研究伙伴合作同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漫画手段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丰子恺漫画)

2.与同行的自由争论

(四)阅读文献

1.借鉴文献

2、质疑文献

3.参照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主题班会——学生自主行为及课程开发研究

二、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一)缩小问题范围

(二)梳理关键概念

(三)课题的表述

课题名称包括三部分:研究对象、研究的中心内容和研究方法。

1.指明研究对象

2.说明研究中心内容

3.提示研究方法

注意:1.避免使用宣传口号:课题在表述时一般使用陈述语气,表明作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

2.反映研究的关键词句。

3.简洁明了针对性才会强。

三、确定问题的原则

(一)社会所需

1.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

教师做科研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变革,或者说引起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积极变革。

2.为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供实践基础

(二)能力所及

三个领域可以改变:一是课程问题。二是教学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德育问题。

(三)条件所能

人的实践行为离不开具体的个人条件、学校环境条件及社会条件。研究行动需要勇气、理想与智慧,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为。

四、如何申报课题

(一)选择恰当的申报层级和领域

(二)申报表的填写

(三)申报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开题 :设计研究蓝图

一、开题的价值与内涵

(一)开题的价值

1、有利于吸收研究智慧;2.有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开题的内涵

二、撰写开题报告

撰写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陈述研究基础、说明研究方法和叙述整体研究方案三方面的内容。

(一)陈述研究基础:介绍研究的缘起,阐述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综述,并对课题研究的关键概念进行界定,以明确课题研究的对象。

1.介绍研究的缘起:本部分要将对选题的系统思考表述出来,围绕“社会所需、能力所及、条件所许”组织内容。

2.阐述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就是说清楚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在语言上可以用“丰富„„”、“发展„„”等有研究目标性的短语。

3.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综述: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教师做科研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可登陆《中国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教育类专著有较强的影响力:《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报刊复印资料》(中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等刊物发表的论文影响比较大,是搜索的重点;中国期刊(中国基础知识实施工程“CNKI”的一部分)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也应重点收集。

4.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5.对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二)说明研究方法

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

(三)叙述整体

研究方案

一份完整的研究方案应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的预期成果是什么?

1.课题研究的目标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3.课题研究的步骤

4.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从内容构成来看,一项主题相对集中、内容比较充实、材料相对完整的教师研究成果一般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大量鲜活的教育故事、教学课例、具体的操作材料;二是具体的案例、操作细则中提炼出来的若干实践活动样式、教学模式;三是统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导理念。

(四)写好开题报告的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来源包括:⑴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⑵自己从事的某专业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⑶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能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三、开题论证的运作

(一)开题论证的程序

1.选择开题论证会的地点:小型会议室,最好是圆桌会议。切忌阶梯教室。

2.参加人员

开题论证会一般有如下程序:首先,上级领导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接着,课题主持人宣读课题实施方案;最后,与会专家、领导及课题组成员研讨课题实施方案。

(二)开题论证的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陈述,时间3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简要交代任务来源和背景;重点“指出”存在问题,不必花太多时间细述发现这些问题的过程;对主攻方向要有比较充分的论证;详细论证研究内容、方法、方案及其可行性。

第三章 做题:教学研究合一

一、教师做科研的双重特性

(一)在研究中教学

在研究状态下教学,走向研究性教学,是中国教育教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张华教授近年来大力倡导重建课堂教学的方向,主张把教学变成研究,提出的诸多观点对教师做科研很有启发:

1.把“备课本”变成“教学研究记录手册”,鼓励创造性备课。

2.把设计教学目标与创设教学情境并重,侧重情境创设。有目标,但不拘泥目标。

3.讲授教学与对话教学并重,侧重对话教学。不论讲授,还是对话,都不能流于形式,都要基于探究、发现和创造的态度。

4.把学生自己的观念视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倾听学生,研究学生(包括研究学生的“错误”)。

5.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成性。善于捕捉课堂上不可预测的教育时机。

6.把课堂教学变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体验学科与生活的过程。

7.重视课堂上故事的价值与力量。

8.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之外的有关文献、图表、数据、图像,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本学科的诸种实验资源。

9.尽可能增加发现性的实验(包括思想实验),降低验证性的实验的比例。

10.引导学生把学科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11.加强不同学科的联盟与整合。注重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联与整合,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视野关注问题。

(二)在教学中研究

当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和接受,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教学本身变成了研究,课堂成为师生合作探究的舞台,成为共同创造知识的发现空间。

二、教学设计融入研究设计

(一)问题分解

(二)问题归因

表3—1问题归因的三个来源

来源

载体

途径

理论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接受专家指导,寻找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

图书馆、阅览室、相关专业站

经验

总结自身经验与同行交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以往同类问题的归因经验

学科组活动、上论坛

调查

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原因

发放调查问卷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主要有归纳、演绎、类比三种方法。

(四)让研究假设进入教学设计

三、研究性教学实践:上课与研究结合教学是探究,探究即教学。

(一)让教学过程落实研究设计

(二)利用研究工具,系统收集资料

研究资料是反映研究过程的各类文字、图片、和音像等资料。包括阶段研究计划、小结、与课题有关的教案、与课题有关的师生资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师培训资料、会议记录、实验随笔、学习体会、问卷调查测试卷、统计分析资料、个案研究资料、实验对象的反馈材料和相关的图片音像制品等也在这个范围。

四、系统反思性教学评价

(一)效果反思

(二)改进反思

(三)探究性反思

第四章 结题:成果升华

一、结题的意义与目标达成

(一)结题的意义

(二)结题的目标

(三)教师科研目标的达成二、结题报告的撰写

(一)结题报告的结构

结题报告可分为前置(含标题、署名、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是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提出

包括研究问题的概述、研究的假设与研究的目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要求讲清楚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交代清楚问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要研究什么;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等。

2.研究过程

⑴交代研究方法。⑵分析研究成果。⑶讨论相关问题。

3.研究结论

(二)结题报告的类型

1.理论型研究报告。2.实证型研究报告3.经验型研究报告4.个案型课题报告

三、如何结题

(一)结题的准备:

1.介绍成果

2.准备材料:⑴填写《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⑶撰写《成果公报》;⑷搜集已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著作及课题产生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⑸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装订成册。

结题中必须准备如下档案资料:

⑴课题立项文件材料,包括《课题申请书》、《立项通知书》、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准备阶段有情报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汇编;实施阶段有研究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的经验总结;总结阶段有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及一些附带的研究成果;最终成果形式有工作经验报告、本课题的结题报告(附活页,一式三份)。

⑵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包括实施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学习活动记录等。

⑶阶段性研究报告,包括前后期调查分析、教案内容调研分析、问卷调查分析、学生作品分析等。

⑷课题研究成果性材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性成果。包括相关工作报告;典型的教学设计案例(多媒体课件、教具、图表、音像资料、学生作品等)、讲课材料、评课材料;有关课题研究的获奖证书和学生考试成绩;调查报告、观察报告、个案分析等。二是隐性成果。包括教师教学理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等。

3.申请鉴定

(二)结题的方式

(三)结题的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一、访谈法

(一)访谈的优势与局限

(二)访谈的类型

(三)访谈的程序:访谈准备、现场访谈、访谈收尾与访谈结果处理。

1.访谈准备:第一,明确访谈目的。第二,编制访谈提纲。第三,确定访谈对象。第四,确定时间、地点。

2.现场访谈:包括开场白、提问、倾听、记录等。

3.访谈收尾与访谈结果处理。访谈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资料。

(四)实施访谈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二、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

(二)观察的设计

(三)观察的实施

(四)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优势与局限

(二)问卷的类型

(三)问卷的编制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五)问卷统计分析

第六章 教育变革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要素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控制

二、教育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特点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

(三)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第七章 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一)叙事

(二)叙事研究

(三)教育叙事研究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一)真实性

(二)诠释性

(三)反思性

(四)开放性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步骤

(一)确定研究问题:什么是值得探究的教育问题呢?值得探究的问题势必是有一定意义的,它应具有两重含义,“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

研究者要有问题意识。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育叙事研究要围绕自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自自己的教学疑难、同事们的教学困惑、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发现等都是问题的来源。因此,首先应从日常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研究者必须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我的研究兴趣是什么?为什么会对此感兴趣?前人都进行了哪些研究?(需要进行文献回顾)我又期望能发现些什么?其次是聚焦问题。

(二)选择研究对象

(三)收集资料

(四)整理分析资料

(五)创作教育叙事文本

第八章 研究文本创作的方法

(一)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SPSS概述

(二)文本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文本整理和分析的意义

2.资料整理的具体要求:⑴整理须及时。⑵整理须全面。⑶整理须客观细致。⑷整理资料时辅以适当的主观感受。⑸加强资料的管理。陈向明教授建议:在具体整理资料之前,可以先为每一份资料编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编号系统。编号系统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①资料的类型(访谈、观察、实物)。②资料提供者的姓名、性别、职业等有关信息。③收集资料的时间、地点、和情境。④研究者的姓名、性别、职业等相关的信息。⑤资料的排列序号(如对××的第一次访谈)。为方便起见,我们可以给每一项赋予一个标号。比如,有关被访者的职业,可以用JS表示教师,XS表示学生。所有的书面资料都应该加上编号,并且标上页码。资料编好以后,应该复印一份,以便分析时用来剪贴和分类。原件应该保持原封不动,以便今后查找。综上所述,文本和实物资料的整理应力求及时、全面、细致、有序、有效,便于随时翻阅和查找。

3.资料分析的操作步骤:⑴阅读资料⑵编码:完成一份资料的编码后,可以将所有码号及其代表的意义抄写到另外一张纸上,与原始资料订在一起,以便今后查找。⑶系统分析资料:经典的方法是穆勒五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求同差异法)。⑷资料分析的系统化管理。

4.资料分析的具体手段:⑴写作分析⑵图表分析⑶对话分析。

(三)实物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1.实物的类型和整理。

2.实物分析的特点和作用:实物可以表达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比语言更有说服力。⑴有助于提升资料综合分析的效果。⑵有助于增强研究的说服力。

(四)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五)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二、文本创作

(一)叙事文本的创作。

1.叙事文本的叙事方式:一是旁观者的视角。二是参与者的视角。

2.叙事文本的写作框架。

旁观者视角,其写作框架为:研究背景→研究过程与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

参与者的视角,其基本框架是:问题的产生→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结果。

3.叙事文本的写作技巧。

⑴关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心灵体验。

一次课堂发言改变了一个学生的自卑心态,一次谈心化解了一对积怨已久的矛盾,一次活动改变了一个班的班风,一句话改变了某人的一生等。这种标准文本是教育叙事的大忌。

好的教育叙事应该能让人感受到教育过程的艰辛,看到师生互动时心灵的碰撞和交流,体会到教师的实践智慧。因此,在教育叙事中可以关注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包括那些能感到特别兴奋的“高峰体验”和有些失落的“低估体验”。还可以关注专业生活的压力与问题,陈述自己日常教学中感到棘手的问题、矛盾、冲突、挑战,以及自己的尝试。

⑵深度描述:叙事文本主要采用深度描述的手法来对事件进行描述、解释和说明,以开放的形式透露出更多的信息。“叙事文本的写作要研究者通过对事件、人物、场景的深度描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事件的全貌,使读者对事件有一个整体性、动态性的把握。同时,事件背后的意义要在故事讲述之中自然地显现出来。”

⑶深度诠释。有三种途径:一是归纳思路。二是演绎思路。三是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路。

4.叙事文本的形式要求。

⑴标题新颖。⑵主题鲜明。⑶内容真实。⑷情节生动。⑸意义深刻。

案例8—4 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 绝不再对迟到的学生罚站。

为了“严肃纪律”这个目的,付出的代价是——伤害学生的尊严!

教育,绝不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

尊重学生,并不能代替教育本身——这是教育的前提,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剥夺了教育的全部!(李镇西老师教学生涯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个案文本的创作

(三)报告文本的创作 报告文本的组成要素:

⑴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署名、“摘要和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

第一,标题。要用一句话点题,反映研究的主题。

第二,署名。包括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第三,摘要和关键词。要求突出重点、内容精练、观点明确,一般不用第一人称。300字以内为宜。

第四,前言。

第五,正文。常见的有两种模式:一是并列法。二是逐步深入法。

第六,结论和建议。第七。附录。

(四)论文文本的创作

如何写就一篇好论文:

⑴坚持阅读。⑵勤于思考。⑶持之以恒。

第三部分 教师做科研的基本保障

第九章 持续学习

一、教师学习的目标

(一)改进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上好课。因此,教师学习的目标首先指向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和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这也是教师终身需要奋斗的目标。

当读书形成兴趣的时候,当读书还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读书自然也成了教师的负担,“没有时间”顺理成章地成为逃避读书的最好借口。

魏书生:“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时间,形式上看影响工作。实际上,正因为看书,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无效劳动,从而去掉它;因为看书,才学了更科学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看书,才使教学管理更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累土成丘,积微成著。

(二)促进自身发展

1.提升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

2.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3.提升道德素养。

(三)享受职业幸福

1.进步和成功:最直接的职业幸福感来源

2.学习治疗:幸福也会被传染

窦桂梅:“只有读书,教师才能由改变自己的心态而改变自己的状态,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容颜。”

案例9—7做一名幸福教师 一个幸福的老师应在读书中成长自己,在教育中成就自己。Xx老师不赞成教书型的老师,不认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不愿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老师”,而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他认为应该努力成为研究型的老师,不断地储蓄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在照亮别人的时候也能看到自己生命的灿烂。他博览群书,浏览和摘抄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时时刻刻感受到浓郁文化的熏陶。他像影片《乡村教师》中的女教师,他像《铭记你的宽容》中的那位美术老师,在教育中成就自己。

3.享受学习:幸福的最高境界

二、教师学习的方式

(一)批判性阅读

(二)研究型阅读

(三)交往性学习

1.积极阅读与聆听学术讲座

2.主动融入专业性交流

3.与专家合作研究

三、教师学习的内容

案例9—14 读什么书

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将最终决定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教育理论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洛克的《教育漫话》、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老子《道德经》、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以及中外大量的儿童文学经典。

(一)学科知识学习

(二)教育知识学习

1.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语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教学论》、《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等。

2.关于“儿童”的知识学习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教育,是保障生命成长的事业,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

有人曾提出,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了解、学习关于儿童的知识、不断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亲近他们的心灵世界,是每个教师一生的必修课。一是心理学书籍,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二是教育大师的教育经典书籍:蒙台梭

利的《童年的秘密》、卢梭的《爱弥儿》、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吉姆·海诺特的《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马克斯·范梅南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三是儿童文学读物,即读一读孩子们喜欢读和正在读的书。

3.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

4.阅读教育“经典”

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人类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之根本不容易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

教师应时常走回历史、走进经典,汲取其中的营养,丰满自己的思想,反观自己的实践,不断警醒自己。李镇西读了大量教育经典,如《和教师的谈话》《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情的教育》《关于人的思考》《巴甫雷什中学》《陶行知全集》《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语文卷》《马卡连科教育文集》等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三)人文阅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费朗西斯·培根《人性的探索》

以下阅读书目可以借鉴:

古典类:《论语》、《庄子》《老子》《孙子》《韩非子》《史记》《古文观止》《唐宋词鉴赏词典》《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苏东坡诗文选》《陆游诗词选》《李清照诗词选》《刘禹锡诗文选》《李白诗选》《杜甫诗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人文类:《忏悔录》《宽容》《马克思主义原理》《自我实现的人》《邓小平文选》《顾准文集》《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文化的冲突与抉择》《历史深处的忧虑》《第三次浪潮》《当代著名批评家随笔丛书》《我的精神家园》《六大观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城市季风》《中国的危机》《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傅雷家书》《相约星期二》《六月雪》《原上草》《荆棘路》等。

第十章 勤于表达

一、教师表达的困难

(一)难以动笔

(二)难以说理

(三)难以结构化

二、教师表达的训练

(一)写读书笔记

培根《论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二)参与叙事论坛

讲故事要讲好,应遵循一定的技巧。第一,故事源于教师的现实教育教学,要“直面事情本身”(柳夕浪语)。第二,故事具有情节。教师叙事应对事情发展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度描写,尤其要描写教师当时的处境、想法,面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及最后的结果。第三,“故事所讲述的事件隐含了教育冲突、教育矛盾、教育困境。这些教育冲突、教育矛盾或教育困境的价值不只是使故事具有内情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他们隐含了教育道理。”(刘良华)

作为一种表达训练,教师在叙事论坛中要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在对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参加学术会议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三、教师表达的方式

(一)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更需要与他人交流阅读,共同讨论。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二)教育随笔

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认为:“写教育日记和教育随笔的好处在于‘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宝’。”教育随笔对教师本身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能够激发教师的潜力,让教师不再被动地发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促使教师迅速成长,为成为“名师”奠基,并在此中提升职业的价值感与幸福感。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可浏览“教育在线”或名师的教育博客等。

第十一章 不断反思

一、反思的过程

(一)识别问题

(二)描述情境

(三)分析与重构

二、反思的内容

(一)反思课堂的教学行为

(二)反思教育价值及自我价值观

三、反思的工具

(一)回顾反思

1.反思日记

2.教学后记

(二)观察反思

1.课堂观察反思:

①记录教师讲授的时间、学生活动的时间、师生分享的时间。

②记录师生提出问题,对提问的水平、提问的方式、应答的策略和互问的对象做定性、定量的分析。

③记录学生参与的人次、个体参与交流的频次、不同小组或个人完成练习的时间差异和有效程度的差异,教师依次做个别指导。

④记录媒体的设计和学具的选择是否直观、形象和生动,呈现的时机是否适当、合理,演示的时间是否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以及教与学内容的联系是否和谐、默契、相融。

⑤记录小组学习时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行为,互相倾听、陈述和修正是否有序和有效,教师如何面对质疑、提问做个别指导等。

第四篇:用心做教师读书笔记

读《用心做教师》有感

教师,一个光荣的称呼,一个令人敬畏的职业,更被誉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受人尊敬。但身为教师的我却深深的知道,那耀眼光芒的背后还有着重大的责任,承载着整个社会对下一代人的期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不禁在想,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水平、有理想的教师?而不是多年后暮然回首发现自己尴尬的成为了一名只会机械重复的教书匠。

在读了《用心做教师:青年教师成长的十大定律》后,我颇有感触。本书阐述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十大定律:

一、不甘于平庸,才能站在教育的舞台;

二、不为浮名累,才能发觉品格的魅力;

三、不放弃学生,才能提升教育的境界;

四、不做教书匠,才能保持灵性和活力;

五、不高高在上,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六、不停止反思,才能获得进步的泉源;

七、不妄自尊大,才能发挥团队的力量;

八、不忘记学习,才能生出飞翔的翅膀;

九、不畏惧权威,才能拥有个性的精彩;

十、不抵触研究,才能闪现思想的光辉。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在十大定律下进行刻板的叙述,而是由多个独立的小的章节组成,每个章节都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其中不乏经典的案例引人深思。它犹如一盏明灯为我驱散了迷雾,指明了日后前进的方向。

下面我谈谈我读本书的一些心得:

一、对学生要有爱心,但要亲密有间,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任何教育行为都会变得冷漠、呆板、强硬,所以教师对学生心中要充满爱,只有心中充满爱的教育才能让学生理解、认可。教师的爱首先应该是平等的爱,如果我们只是狭隘的、片面的爱成绩好的学生,我认为这种爱不是真正的爱,你爱的其实是分数,不是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这才是真爱,才是大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但爱学生,仍然要和学生亲密有间。仔细想想,有时确实已经和学生打成一片了,但上课的时候课堂纪律非但没有变好,反而学生更显随意,气不过了批评几句,有的学生也不以为然,和我嬉皮笑脸。体育课上本来学生就不容易管理,这样一来更加让我控制力减弱,课堂秩序混乱。于是我又冷下脸来,强硬的维持课的纪律。如此反复让我和学生都苦不堪言。难道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出了问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才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就是亲密有间。教师和学生亲密无间,乍看似乎有道理,但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太亲密,教师的神秘感没有了,威信也随之消失了,而没有威信的教师是不可能获得教育的成功的。心理学中也研究表明,距离产生美。所以教师和学生相处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不能离学生太远,难以和学生沟通,又不能离学生太近,造成角色混淆。要做到亲密随和但不失原则,可亲可敬又可畏。在保持威信的前提下,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二、要多读书、多反思、多研究才能提高自身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渊博的知识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可以让我们更具有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使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反之,知识贫乏的教师,则让学生味同嚼蜡。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知识变得渊博呢?那就是学习,就是读书。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丰富自身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活跃自己的思维,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被学生视为榜样。或许每个教师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具体实施的时候,就会出现偏差,究其原因可能是工作忙、家里琐事多等等,就

我自己而言,在读书上也存在过反复。当我静下心来反省的时候,也不禁思考“是真的没有时间吗?”“不是。”那些原因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些借口罢了,我想真正不读书的原因是自身的懒惰。一个懒惰教师怎么能理直气壮的叫学生们勤奋的学习呢?想想我就感觉到汗颜。所以,作为一名有上进心的教师,我们应该把读书常态化,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自信的站在课堂上。

当然,只是止步于读书还是不够的,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了反思。李镇西曾在《做反思型教师》一文中写道:“教育思考使教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促使教师进步,教师自己才是反思的真正受益者。所以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找准反思的切入点,可以记成功之举、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见解,并且要持之以恒,这样我们必定有所收获。

读书在丰富我们的知识,反思在积累我们的经验,而研究是在帮助我们创新。清朝的闭关锁国换来的是中国近代被列国豪强侵略的耻辱,教师的教研倦怠换来的是什么?我不敢想。所以只有不断的研究才能推进我们的教学改革,加快教师成长,提高业务水平,不仅要进行课题研究,更要做好每一次基础的教研活动,这样才能让自己免于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教书匠。

三、看到别人的长处,发挥团队的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曾今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其交际能力的大小。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那么教师是一个需要处理多种人际关系的职业,和学生的、家长的等等。其中与同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和同事的相处之中除了要真诚以外,还需要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连古圣人都如此谦虚,我们又有什么自大的资本?学会欣赏他人能开阔自己的胸襟,让自己更加大气,使自己变的更受欢迎。因为只有更融洽的同事间的关系,才能有利于我们同事间更好的协作,发挥我们团队的智慧。遇到问题众人商议,同事间积极的出谋划策才能让我们工作起来更轻松!

我的教育道路还很漫长,其中可能不乏坎坷,但我相信,只要我始终保持用爱心、信心、进取的心去教书,我必然会战胜日后教学中出现的困难,肩负起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第五篇:做魅力教师 创优质课堂

做魅力教师

创优质课堂

——2013年暑期学习心得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时期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更要努力成长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今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亭湖区举办的两期暑期培训学习,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成为一名魅力型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以下素质:

一、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第一期我们集中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做中国最好的老师》、《教师的幸福人生》以及《震撼心灵的最美女教师》等专题,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鲜明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爱心”与“爱行”结合起来,树立纯洁无私的新育人观,明白教育的真正灵魂是以人为本,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师生关系”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

二、落在实处,提升专业素养

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更要提升专业素养。第二期学习安排了一些具体到行动指导方面的专题:《教师如何做校本研修》、《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课堂教学观察与诊

断》、《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与有效教学》以及《课堂教学反思》,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了规范和指导。

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对语文学科相当熟悉,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这是评价其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这些知识要能够真正内化和善于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快速增长和交叉、渗透、贯通与融合,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对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与技巧。这既可以使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的必要条件。

“一专多能”型的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呼唤,更是时代的要求。试想,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满腹经纶,风趣幽默,旁征博引,妙语迭出,再加上灵活的课堂技巧,娴熟的教学操作,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当的教学内容,优化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怎能不兴趣盎然?这样的老师怎会没有魅力呢?也正如主讲《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与有效教学》的余文森教授所说:做魅力教师才能打造优质课堂,关键只在: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

下载《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教师 李镇西 摘抄人:陈朦 作为“思想家”的教育者,在既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能不断关心着、思考者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伸直当代思想理......

    《做卓越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做卓越的教师》读书笔记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彭兴顺老师的《做卓越的教师》正是一本这样引人入胜的好书。翻开书目,我就......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发觉做一名教师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那就更难了。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8月31号,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当时没有书,会后我特意去网上看了这本书,深有感触,在这里写下我的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新的时代更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一名教师,应该以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教师的爱培养学生的爱,以不断优化......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群惠小学蔡雅玲我是一位参加工作已9年的青年教师,2008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但是对于怎样搞课题研究我心里一直没有底。可偏偏在此时,学校又安......

    加强行动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加强行动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利用寒假学习了《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案例研究》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这本书集中呈现了名师于漪、李吉林、刘京海等如何走......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 一、叙事研究的内涵 叙事就是陈述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所谓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