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贤镇高产创建工作汇报
努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 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
中共卫贤镇党委政府
(2011年9月)
尊敬的杨总经济师、各位领导:
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精神的新形势下,各位领导到卫贤镇调研指导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既体现了各位领导对卫贤镇发展的关心和重视,也是对卫贤镇工作的鞭策和鼓励。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近年来卫贤镇的高产创建工作情况。请领导多提指导意见。
一、基本情况
卫贤镇位于浚县西南部,幅员面积91平方公里。淇河穿境而过,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共有耕地8.2万亩。辖48个行政村,6万口人。粮食、生猪、蛋鸡等农业产业发展很好,是典型的农业强镇。我镇抓住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认真搞好“三项开发”,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井渠配套的发展格局。2008年以来,投资3000多万元,认真搞好了尚村、裴营、赵岗三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区建设,新打机井310眼,疏通沟渠139公里,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全镇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7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80.2%。
二、具体做法
一是成立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由镇长侯宝华担任组长,成员由镇农业办、财政所及项目区涉及管理区有关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指导组由镇农业办技术员组成,主要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项目档案。严格按照有关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建立项目区农户、地块档案,以村为单位逐户详细记录地块位置、种植品种、承担任务、主要技术措施及实际产量。便于当地农民观摩学习。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在示范区重点推广了玉米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药剂拌种、冬春控旺防冻防倒、氮肥后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综合配套技术。采取统一培训、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管理的“六统一”服务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通过以上措施,今年全镇小麦平均亩产达530公斤,示范区小麦最高单产达650公斤,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 — 2 —
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立足生产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切实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示范区提供了科技支持。坚持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目标,整合镇成人学校、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资源,切实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目前,全镇共有农业技术员55人,其中,专业技术员5人,农民技术员50人。坚持把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与培育新型农民相结合,通过科技巡讲、农民夜校授课等形式,引导农民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回顾近几年的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加大投入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正是牢牢抓住国家和省大力支持“三农”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技术装备的投入,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耕作向机械化生产的跨越,形成了灾年不减产、丰年更丰收的良好局面。
(二)科技支撑是加快示范区建设的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们正是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培养农民技术员,全面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努力构建镇有农业办、村有技术员的农技推广网络,搭建了实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提高了科技对 — 3 —
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使我镇的示范区建设始终走在了全县前列。
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示范辐射,有效约带动了我镇小麦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保障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镇将认真总结经验,通过采取新的农业科技技术、整合项目等措施,更好的完成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工作,为全县粮食高产树立典型样板。
第二篇:卫贤镇植树造林工作汇报
卫贤镇2012年植树造林工作汇报
2012年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制定了“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确保成活”的工作思路,镇党委、政府吸取经验、集思广益,除了采用传统的全员上阵、发布通告、营造氛围和签订责任书等工作方法外,从细节入手,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了造林效果。
一、2012年植树造林完成情况
自春季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以来,我镇造林1400亩,补植补造3000亩,绿化通道25公里,中幼林抚育3000亩,义务植树15万株。
二、主要做法
一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尚村、裴营、香菜、赵岗、杨马湖五个项目区林网建设、淇滑线、距新线通道绿化及淇河沿岸生态绿化为重点,以经济林为亮点,打造重点林网、精品林带。采取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方针。力争造一片、绿一片,活一片,亮一片,注重造林成效,巩固造林成果。
二是先行垫资,栽活结算。镇政府与各管理区签订协议,挖坑、买苗、栽种、刷白、保活、管护等一系列工作,由管理区先行垫资,待到4月、6月、10月验收过后,栽活一棵树
苗,镇政府结算一棵树钱。否则,管理区不但得不到“挖坑、买苗、栽种、保活、管护”等款项,还要接受镇政府的严厉处罚。这一方法直接避免了植树时人为原因栽不活树的现象。
三是机械挖穴,做好监督。在挖树穴时,为避免人工挖穴敷衍了事,规定一律使用挖掘机,机械作业完毕后,管理区上报镇政府,由党政办、林业办负责对树穴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树穴,坚决返工,只有全部达标了,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确保了树穴的质量。
四是提高标准,确保成活。在购苗环节上,管理区自行购苗,苗木必须达到株高3.5米、胸径2cm以上,党政办、林业办验收合格,方可种植,避免了统一购苗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植树环节上,先对植树工人进行统一技术培训,要求树苗必须侵泡48小时以上,浇大水、封高土、踩严实。由党政办、林业办负责验收,确保已种的每一棵树风吹不歪,雨淋不倒,站的直、活的成。
五是教罚并举、加强管护。各管理区、各行政村聘请责任心强的“五老人员”即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战士、老劳模任护林员,护林到株、责任到人,确保每一棵苗木都能受到精心呵护。各中小学校开展“争做绿色小卫士”活动,教育学生要成为爱树、护树的小卫士。镇政府对人为破坏林木者,毁坏一颗,栽活三颗,罚款500元,毁林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粮油高产创建
小麦高产创建
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落实2010年秋冬种小麦油菜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的通知》及省政府《关于印发2010—2011全省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扎实开展沂水县2010-2011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在沙沟镇、许家湖镇各建立一处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在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中,设百亩高产示范方和十亩高产攻关田。在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外,同时安排高产辐射带动区10万亩。
万亩高产攻关示范片,要求亩产量指标60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2%以上;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量指标65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5%以上;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70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20%以上。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普及率达到100%。高产辐射带动区,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8%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98%以上。
测产结果
6月3日,临沂市农业局在沂水县自测基础上,对该县2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小麦“百、万”高产示范田及十万亩带动田进行了产量复测,最终认定结果为:
(一)许家湖镇万亩高产示范片
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34.53万穗,穗粒数48.4粒,千粒重45克,平均亩产639.3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43.9万穗,穗粒数37.7粒,千粒重43克,平均亩产604.9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46.4公斤,增产幅度8.3%。
(二)高桥-沙沟镇万亩高产示范片
百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38.47万穗,穗粒数44.5粒,千粒重43克,平均亩产625.7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片平均亩穗数43.59万穗,穗粒数37.8粒,千粒重43克,平均亩产602.2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47.7公斤,增产幅度8.6%。
全县十万亩带动示范田平均亩穗数41.46万穗,穗粒数32.06粒,千粒重43克,平均亩产485.89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43.19公斤,增产幅度9.7%。
三、十亩高产攻关田实打结果
专家组重点对许家湖镇龙泉站村十亩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打验收。结果为:704.8公斤/亩。
玉米高产创建
为提高玉米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全面增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县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扎实推进我县2011年玉米高产创建工作。
许家湖镇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村,4064户,10407亩;高桥、马站镇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16个村,4267户,10160亩。在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中,设千亩高产示范片、百亩高产示范方和十亩高产攻关田。在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外,同时安排高产辐射带动区10万亩。
测量结果
经省市专家实打验收,许家湖镇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977.7公斤;百亩示范方亩产832公斤;千亩示范方亩产717.9公斤;万亩示范片亩产653.6公斤。经县农业局测产验收,高桥镇沭水村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为943.4公斤,百亩高产示范田亩产量为810公斤,千亩示范方亩产量712.9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田亩产量为633.7公斤,均达到了农业部、省、市高产创建工作要求和产量。
花生高产创建
为提高花生单产水平,全面增强花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县花生产业的发展,确保油料生产安全,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继续扎实推进我县2010年花生高产创建工作。
在四十里堡镇建立农业部万亩花生高产创建示范区,产量指标为春花生亩产380公斤以上;百亩方春花生产量指标为亩产500公斤以上;十亩田春花生产量指标为亩产600公斤以上。建立高产辐射带动区5万亩,平均亩产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0%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95%以上。测量结果
2010年9月2日经省农业厅专家组测产验收,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为623.3公斤,百亩高产示范田亩产量为523.4公斤,万亩高产示范田亩产量为394.7公斤,均达到了农业部、省、市高产创建工作要求和产量。
第四篇:尧都区2010年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工作汇报
尧都区2010年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工作汇报
2009年9月我区的金殿镇、吴村镇被农业部确定为两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去年秋季至今年春季遭遇秋短冬长、冻害叠加、寒旱交替等不利气候影响的严峻形势下,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各职能部门及时安排,分类指导,通过推广模式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秸秆还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增强了示范片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自然灾害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收成,为全区小麦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成立项目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
领导组由尧都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闫根担任组长,成员由区农林局、财政局及示范片涉及乡镇有关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指导组由区农业中心的专家和技术员组成,主要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二是建立目标责任制
区农林局与涉及乡镇签订实施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分工实施。同时,乡镇确定农科站站长为项目联系人,负责配合田间调查和联络工作,将高产创建田块落实到乡、村和农户。
三是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财政有关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建立项目区农户、地块档案,以村为单位逐户详细记录地块位置、种植品种、种植基础、承担任务、主要技术措施及实际产量。万亩高产示范片在百亩攻关田的显著位置树立了由农业部统一设计的标志物,便于当地农民观摩学习。
四是技术指导
在示范片重点推广了玉米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药剂拌种、冬春控旺防冻防倒、氮肥后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综合配套技术。主要工作总结为四个字,即:精、早、迟、全。
一是小麦播种力求“精”:为了做到播种精,在小麦播种时“把好四关,做到五统一”,一是把好种子关,推广优良品种,做好种子拌种,示范片以高水肥品种济麦
22、临优7287、临远3158为主,优良品种的不断推广普及为小麦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我区历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培训宣传了小麦拌种技术,对地下害虫、黑穗病、全蚀病等多发病虫害进行了预防,全部使用包衣种子;二是把好秸秆还田关,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缩短播种时间。同时起到了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三是把好施肥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土样32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3200份,全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四是把好播种关,适期适量播
种、足墒下种。两个万亩示范片均为我区的老水地区,水利条件优越,小麦播种时底墒较好,满足了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对水分的需要,播期集中,播量统一,播种质量高。做到了统一高产品种,集中连片;统一施肥,满足小麦生长需要;统一玉米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统一播期播量(10月6-8日播种、播量15-17.5kg)适期适量播种;统一播种方式,针对我区近年来旋耕播种质量较差的现状,采取旋耕两遍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二是冬浇突出“早”:在小麦三叶期后及时浇水,比通常冬浇时间提前一个多月,塌实土壤,以利于次生根下扎入土,避免由于秸秆还田土壤悬虚造成越冬死苗。
三是春季浇水提倡“迟”:将传统的浇返青水推迟到拔节期,不仅满足了小麦生长后期的水分需要,而且有效预防了4月初的倒春寒晚霜冻;
四是“全”方位进行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根据区植保站病虫害预测预报,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广播喇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及时进行统防统治,做好中后期“一喷多防”工作。5月18-20日,组织蹲点技术人员统一购置药品,在两个百亩攻关田进行了后期三喷,起到了防病、治虫、防早衰、增粒重的作用,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五是宣传发动
按照区技术人员蹲点指导百亩攻关田、乡镇农科站指导千亩示范方、技术资料及物化补贴覆盖万亩示范片的工作思路,通过“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印发技术材料、广播喇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指导示范片农户按照高产创建要求做好万亩示范片建设工作。在示范片建设过程中,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生育时期,先后集中培训8次,培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编写印发《水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册子2万份,黑板报68块次。
实施成效
2010年5月30日,省专家测产验收组对我区示范片测产结果进行复核,经专家组实地抽样测产,认定我区测产数据真实可靠,测产结果有效。
今年我区共建立了两个部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分别为金殿镇示范片和吴村镇示范片。金殿镇示范片实施面积10030亩,涉及当地8个行政村,2967户。产量结构平均为亩穗数40.9万,穗粒数32.6粒,千粒重平均40克,亩产453.3公斤;兰村千亩核心示范点平均为亩穗数41.2万,穗粒数33.1粒,千粒重41克,亩产475.3公斤。兰村百亩攻关田平均为亩穗数42.9万,穗粒数33.5粒,千粒重按42克,亩产513.1公斤。金殿镇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比全区小
麦平均亩产251.2公斤增产202.1公斤,增收404.2元,增产率80.5%。
吴村镇示范片涉及当地8个行政村,2662户。产量结构平均为亩穗数38.6万,穗粒数32.5粒,千粒重40克,亩产426.5公斤。洪堡千亩核心示范点平均为亩穗数40.2万,穗粒数32.8粒,千粒重按40克,亩产448.3公斤;百亩攻关田为亩穗数41.5万,穗粒数34.2粒,千粒重42克,亩产506.7公斤。吴村镇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比全区平均亩产增产175.3公斤,亩增收350.6元,增产率69.8%。达到了了预期目标。
采访:农民1
采访:农民2
经验启示
1、通过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挖掘小麦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为我区老水地区如金殿、刘村、吴村、尧庙、屯里的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样板。
2、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建立,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平台,示范片成为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良好载体。
四、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样板辐射,有效的带动了我区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保障农业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通过采取集成技术、整合项目等措施,更好的完成好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工作,为全区小麦生产树立典型样板。
第五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总结
创建教育强镇是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强镇目标,真抓实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了“务实进取,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和合力,使我校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创强工作在9月份顺利完成,为我镇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近年来我校的创强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对照标准,制订规划,落实措施,扎实地开展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创建教育强镇,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张华俊同志为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认真学习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和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工作程序,并根据标准分解指标,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制定了《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对照标准,找出差距,逐条加以落实。学校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但听取各部门汇报,而且主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二、全面发动,统一思想,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
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营造发展教育的氛围是创建教育强镇的前提。我们十分重视抓住各种机会,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创建教育强镇的目的意义、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及时召开教师学生会议组织宣传发动,使大家充分认识教育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科教兴国,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从而消除了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教育教育强镇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普及水平,创建教育强镇,学校从创造外部条件到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校形成了创建教育强镇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舒适的育人环境。
在创强工作开展前,我校规划落后,校舍残旧,门窗破烂,饭堂楼烂尾,教室设施落后,功能室不齐全,实验设备设施配备不足,学校校道旁挡土墙零落不堪,有泥石流隐患,围墙破残裂,学校绿化率低,晴天像黄土高原。为了改变以上破旧的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我校从下面几方面努力:
(一)多方筹措资金,师生义务献工,合力齐创强
为改变以上落后的教育条件,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镇委政府的领导下,对整个校园重新规划,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也努力发动校友、企业家捐资,其中93届校友捐款13万元建起一个高标准的水磨篮球场,全校师生共捐款12万多元。创强至今学校共计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含教学仪器设备114.6万元,上级拨款400多万元,自筹资金200多万元等。
学校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创强工作。除捐资外,还牺牲休息时间,利用节假日回校工作。近一年多时间里,教师献工200多天,学生献工100多天,维修校舍近5000平方米,种树130株,种草达5000平方米······
(二)加快基础建设,积极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搞好校舍维修建设。我校投入创强资金130多万元续建饭堂楼,建成准A级食堂,共三层,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投入创强资金80万元用于教学楼维修。投入40多万元新建挡土墙500多平方米。其它新教师宿舍修缮费用约40万元、校道硬底化15万元等。共计投入300多万元,使校舍焕然一新,再无破旧、烂建筑。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教室和功能场室设置。
1、我校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其中用于400米环跑运动场改造、新建设四个水泥篮球场,一个水磨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三个羽毛球场,一个网球场。共计投入78.66 万元。生活后勤设备设施如课桌椅、饮水机、监控摄像等投入资金达66.6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强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2、在教学设备购置方面按照标准化学校标准,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4.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467元。购买教学用计算机数125台,教师专用计算机40台等教学学实验仪器一大批。
3、现在教学楼内设教学班19个,普通教室23间,全部使用电教平台,教师办公8间,多功能教室、科学教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各1间。实验楼内设置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书法、计机教室、图书室各1间,全部都按标准化学校布置。为丰富同学文化生活,增长见识,学校投入资金10万元新增图书8164册,学校图书室藏书达2.5万册。
校园文化完善。为营造文化校园,绿色校园,为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优美环境里接受熏陶,学校投入创强资金15万元,用于学校文化和绿化等。现在学校各功能场室到处可见文明标语,显眼处可见国学文化精粹,校园绿化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校园里已是花草遍地,绿树成荫的优雅育人环境。
(三)创强改旧貌,学校换新姿。
通过教育创强改造,学校一改旧貌,展现新姿。现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绿草如茵。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文化广场读书公园相对独立,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饭堂和教工宿舍错落有致,校道全部硬底化,创强期间栽花40000株,校园绿化率达到45%以上。新续建成的饭堂大楼,是准A级 食堂,配有标准化师生食堂操作间和餐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吃饭难的问题。为改善教师安居而改建的新教师宿舍楼也已完工。现学校体育设施设备完善,400米环跑,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校内闭路电视监控和自动化办公系统齐备,功能场室全按标准化学校配置,学校图书室藏书2.5万多册,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已实现班班有平台,办公全电脑化。学校已实现了校园园林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优化育人环境,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彻底改变了学校面貌。
四、存在问题
我校虽在2015年教育创强工作中顺利通过,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创强资金缺口大,筹措资金压力大,现学校负债达200多万元,且个别项目仍然需要继续投入完善;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未能形成特色。
五、下一步工作部署
(一)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多方位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通过捐资捐物助学等方式,使全社会都能继续参与到“创强”工作中来,营造全民助学的氛围。
(二)强化提升教育工作内涵。通过实施创强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投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教育发展,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强镇为契机,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