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资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案例分析
------研发人员绩效和薪酬管理的困境案例内容介绍
E公司成立于1995年,从事工业原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从成立之日起,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抓住机会,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行业前五名的地位。但是,这两年整个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前几年相比,发展速度明显放慢。
该公司研发人员的待遇由基本工资和提成奖金组成。公司基本工资偏低,基本工资的调整缺乏制度,往往开发人员主动提出才调整工资,有经验的员工、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工资差距比较小。在奖金方面,按照研发人员个人开发出来的产品销售后毛利的一定百分比进行提成奖励。公司成立后的几年,因为行业竞争不太激烈,产品毛利率比较高,公司研发人员较少,基本工资加上提成有一定吸引力。
2004年以来,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行纷纷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E公司管理层也意识到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企业核心能力必须从生产和销售向产品和技术研发方向转变,必须构建自己的研发优势。所以不断引进人才,包括很多有经验的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和应届研究生。但在不断引进人才的同时,公司内有经验的人才却纷纷流失,使公司的研发部成了行业培训中心之一。
行业龙头老大在发展过程中,对研发人员也同样采取毛利提成制度,并取得巨大成功,年销售额几乎是行业第2-10名的总和,所以E企业坚信以产品毛利的一定比例对研发人员进行提成激励的制度是合理的,不能改,否则担心员工的研发活动会不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对研发人员的奖励额度也没有了依据。
同时,公司管理层发现研发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研发人员只是对自己开发的产品负责,对其它事情毫无兴趣;研发部不是一个团队,单兵作战;老员工不愿意共享经验,每当员工离职都给公司带来重大创伤;公司想发展的产品没有人开发,开发难度大销售量小的产品也没有人开发;因为不同产品的市场容量相差很大,导致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非常大;新的开发人员来了以后只能自己摸索,从头做起,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试验材料,等等。
发现这些问题后,为了激励研发人员开发公司战略产品和难度大的产品,管理层对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评估“定价”,产品开发成功后按照“定价”进行奖励。反之,如果开发不成功,根据定价的一定比例进行处罚。但是政策实施后,不但没有提高新产品开发速度,研发人员反倒越来越害怕开发新产品了。
对待目前奖金分配制度,管理层和研发人员各执一词。
管理层坚持认为研发产品的目的就是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以研发人员开发产品的市场销售毛利的一定比例来进行提成奖励是天经地义的。否则,如何评价技术人员的表现,衡量研发人员的绩效呢?虽然研发人员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但是如果研发人员有能力,未来的收入同样是会很高。高收入要靠自己多开发新产品来争取。公司不赚钱,研发人员奖金从哪里来呢?
但是,研发人员认为不公平,开发什么产品是上级分配的,而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由市场容量和销售人员的努力决定,和研发人员关系不大。所以,提成是由产品分配决定,而不是我们的努力。并且,产品的毛利和产品开发难度没有对应关系。很多非常难以开发的产品市场容量很小,导致提成很少。很多研发人员,尤其是销量小的产品开发人员认为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纷纷提出要开发其它市场容量大的产品,并放言说干到合同期满就辞职。同时,认为工资晋升没有制度,不能从基本工资反映有经验员工对工资的贡献。
案例分析
一.基于绩效和薪酬管理的分析
1.没有给研发人员设立明确的绩效目标。
研发人员明显缺乏方向感。公司的宣传导向是“做出来的产品卖得多就奖励得多,没有上限,没有做出来是你没有本事”,这样的制度导向没有给员工设计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而将这个责任推卸给员工。员工能感受到的仅仅是工作成果和金钱奖励的挂钩,并且这种挂钩的方式还存在诸多不公平因素。这样的制度只有在巧合的情况下才会公平,比如员工所负责的产品市场容量相差不大,以及市场容量相同的产品开发难度相差不大。但实际情况是各个产品之间的毛利总额非常不平衡,并且随着公司对不同产品的发展方向调整,这种趋势在加大。
2.一般来说,知识型员工更愿意接受稳定的薪酬制度,而不是大起大落的浮动薪酬制度。也就是说,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知识型倾向于选择稳定但也许不是最高的稳定工资企业。在低工资加提成奖金的薪酬制度下,员工对提成奖金非常关注,如果提成奖金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员工的不满。E公司正是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下,拿到高提成的员工在庆幸自己运气好的同时,担心万一自己开发的产品毛利低了或领导安排开发另外一个市场容量小的产品,收入会减少,而这些都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提成很低的员工怨声载道,认为自己命运不公,希望开发另外提成更高的产品,或公开宣称只要合同期一到就离职。这样的薪酬制度不但没有起到激励作用,还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比如,员工之间形成不好的竞争习惯,部分员工为了维持自己的高提成,故意保守秘密,构建自己所开发产品的“进入壁垒”。
3.激励制度要发挥作用,要保证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对于基层研发人员,其研发项目是由公司或者上级指定,其任务主要是按照流程实施。一般说来,无法决定要进行的项目,更不能决定所开发产品的销售毛利。对公司管理层和产品经理(负责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将产品的总毛利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但作为唯一指标来决定只负责研发工作的研发人员提成奖金就太片面了。
对知识员工激励,尤其是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应当以奖励为主。E公司在制订重点新产品的奖励政策时,对开发失败要扣除研发人员的奖金,这样显然会抑制研发人员的创新和冒险,以为这些活动都是有风险的。惩罚制度进一步鼓励研发人员避开难度大和开发风险大的产品的开发。
如果研发人员感觉自身价值被低估并且不公平,很难全身心投入工作,流动性会加大。E公司在研发人员的投入上除基本工资外没有明确的预算,而只有在公司取得足够毛利的情况下,投入(提成奖金)才有保障。这样就导致公司在大量增加研发人员的同时,如果提成总量增加缓慢,就会稀释了人均提成奖金,降低研发人员的总体收入。因为E公司的基本工资不具备吸引力,并缺乏规范的薪酬管理体系,使得新员工和老员工的基本工资收入相差不大。当员工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通过和其它企业薪酬的对比,感觉到工资水平的差距,就会离开。
二.基于集成产品开发的分析
1.产品开发是一种投资行为,对研发的投入,不仅仅是设备、试验、外协或者办公经费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
E公司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除了不具备竞争力的基本工资以外,提成奖金的投入是不确定的。因为现有制度只有在这些每个新产品上市并有毛利产生的前提下,才有提成支出。这种制度在降低公司产品开发风险的同时,使得对从事战略产品、高难度产品和长线产品开发的研发人员不利。在市场越来越变幻莫测的今天,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一旦前期的产品开发没有产生足够的毛利,后续的产品开发就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本投入。并且极容易造成员工流失,自己的失败经验成为竞争对手成功之母。在研发人员不是公司股东的情况下,让研发人员个人承担过大的开发风险不公平。产品研发是有风险的投资行为,如果大部分投资收益由公司享有,就应当由公司来承担大部分的投资风险,将产品开发风险转嫁到研发人员不
合理。
2.无论在那个行业,未来的竞争都将是人才的竞争,对研发人员的投资力度将决定一个公司的研发能力。
如果要等研发人员将产品做出来才进行奖励,很可能是为竞争对手做嫁衣。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对研发人员的投入,还和整个人力资源市场环境相关,在制订研发人员的薪酬待遇体系时,要参考同行水平。
3.研发活动是基于市场的创新。
以研发人员开发产品的销售毛利为基础提成,表面上是以结果为导向,似乎合理,但这样的制度否定了研发不成功的项目对公司的贡献。因为公司的制度没有承认没有获得市场成功的研发活动,导致员工不愿意冒险,不愿意尝试新的创新性试验。研发人员是否会因为不对失败承担足够的责任而“故意”失败或者降低努力程度呢?从本质上讲每个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都有追求成功和成就的强烈愿望。在遵从人的需求假设前提下,再借助惩罚以外的其它方式来降低研发人员不努力的可能性,比如通过企业文化和培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等,更符合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原则。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激励制度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让研发人员放开手脚真正面对市场进行创新。如果研发人员承担过大的研发风险压力,很难面对未来的市场进行开发。
4.单兵作战的研发方式不利于形成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平台。
研发人员之间缺乏交流、相互保守秘密、经验无法共享的同时带来的后果是各自在自己的技术框架下发展产品和技术,无法形成共用技术和产品平台。每个开发人员关心的是自己的产品,在规划本人的产品开发时,有意无意最先关注的是能否在短期内产生毛利,而不是产品线的整体规划以及所开发的产品是否符合公司的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战略。
5.产品开发是跨部门活动。
E公司的制度阻碍了跨部门团队形成,并使得中间管理层形同虚设。研发人员直接向产品的毛利负责,而不是研发部经理和公司目标负责。当产品的技术难较小,开发工作较少,依靠单个人能力可以完成的时候,这样的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管理层级,调动员工个人积极性,但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这样的体系就阻碍了团队形成和高难度、复杂产品的开发。特别是需要研发人员之间、跨部门紧密合作才能完成的产品开发项目。
三.可取之处
E公司管理层意识到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企业核心能力必须从生产和销售向产品和技术研发方向转变,必须构建自己的研发优势。所以不断引进人才,包括很多有经验的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和应届研究生。这说明管理层对市场的分析把握是准确的,做到了与时俱进。此外,把研发人员的工资与其产品挂钩,能促进其努力研发,加快产品的代谢,有利于公司及时占据市场。
四.解决方案及建议
1.逐步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和薪酬管理体系。知识型员工自主性比较强,和公司整体目标保持一致的清晰的个人目标是对知识型员工最好的指引。
2.调整基本薪酬体系,使其有足够的竞争力。在不能提供有足够竞争力的基本薪酬情况下,要制订有足够吸引力的风险薪酬制度,保证研发人员在实现目标的前提下能够获得远远高于
3.市场平均的薪酬。这正是行业第一名提成制度成功的基础。
对核心和骨干研发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根据其能力、素质和等因素分配/认购一定额度的公司分红权/股权,使其收入和公司利益相结合,起到长期激励的作用。
4.在研发组织上,根据产品种类进行产品线整合形成若干条产品线,改变研发人员单打独斗现状,实现经验共享。产品线经理负责产品线的规划和发展,产品线内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专业化分工合作。
5.为了实现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绩效管理,配合组织结构改革,打破奖金直接和研发人员毛利挂钩的分配方式。在新的奖金发放制度中,公司根据研发部的整体目标完成情况和表现,将奖金包先发放到公司研发部,再由研发部发放到产品线,根据目标分解层层考核。考核的牵引方向为:
引导研发人员实现和公司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
兼顾公司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确保同等水平研发人员在相同努力下的收入水平一致。
收入向从事难度大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的研发人员倾斜。
在考核指标中,加入创新、技术突破、市场成功、团队合作、经验共享、工作态度、管理贡献等指标,逐步淡化毛利指标。
五.相关思考
1.放权
研发工作,或者知识工作,区别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其复杂程度高、中间结果很难量化。总经理/最高主管没有足够的信息指导研发人员的具体工作。所以,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一定要放权给基层单位。通过目标考核层层放权,让最明白的人做决定和考核,才能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2.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如果忽略中间过程的激励,完全以结果为导向来简化对研发人员的考核,结果是无法激励从事高难度研发工作的员工。越是困难的工作,越不容易马上出成绩,越难用最终结果来考核,这些员工羽翼丰满的时候可能就成竞争对手的坐上宾了。相反越是简单的开发工作,越够很快出成果。短期的激励政策,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关注短期利益,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的工作无人去做。
3.制度不能照搬
行业第一名在创业初期对研发人员也采用毛利提成制度并取得成功,这给E公司管理层实行毛利提成制度信心,认为在同一个行业,其它公司成功的模式在本公司也能成功。根据我们考察,行业第一名取得成功有其特定的条件。首先,该公司的提成比例远远高于其它公司,有很强吸引力,虽然该公司各个产品线员工之间收入有一定差距,但都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次,该公司提成制度非常稳定,并且通过和员工持股相结合的方式,将提成逐步转化为股权,在防止现金流失的同时使核心研发人员成为公司的股东。最后,该公司在产品的组织和研发上,以产品线经理为主导,给予产品线经理足够的权利,使其有资源和动力将所负责的产品线发展壮大。
每个公司在制订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成功经验只能供参考。每个管理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配合才能共同发挥作用。
六.总结
研发绩效管理最大的特点是很多工作无法用传统的用于管理生产和销售活动的方法进行量化管理,必须考虑研发活动的风险因素和知识工作者的特点。随着中国从制造大国向产品大国和设计大国转变,各行各业的高级研发人才将越来越稀缺,如何吸收、培养并将这些稀缺资源留住,将决定企业的未来。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在制订研发绩效管理和薪酬政策时,一定要理解研发不同于生产和销售的特点,否则必然会出现E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
第二篇:人资案例分析题
案例
一、S公司的管理困境:
S公司是J市的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由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于1994年合作创办。在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几位合伙人主动提出不领取工资直至公司盈利为止。在他们不计报酬、努力工作的精神感召下,公司的员工们也时常义务加班。公司内部关系融洽、士气高涨。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1996年该公司己发展为一家集开发、生产、经销于一体的中型高科技企业,在省内IT业界树立了一定的知名度。
1996年至1999年,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增长,员工待遇也随之不断改善,加之公司然而,自2000年公司进入稳定期以来,随着经济效益增幅的减小,公司内部出现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氛围,人心涣散的迹象十分严重,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流失问题急需解决。中层管理者流动频繁,使公司的管理已出现脱节现象,其他员工的士气大受影响,企业生产率明显下降,公司从此陷入恶性循环。最近,员工中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凡是从本公司跳槽的人都能在现职岗位上做得不错,待遇比在公司时好,工作强度也比本公司小:其他公司对处于同一层次的员工评估还不单纯以业绩为标准。另外,人员流动多倾向于国内的知名外企。
针对企业面临的以上问题,公司总经理感到非常棘手,准备请人力资源部经理为自己提些建议并共同商讨对策,使公司早日摆脱目前的困境.所处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员工普遍感觉在这样的公司有希望同时还吸引了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年轻人加入公司。
问题: 如果我们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会如何看待该问题并提出建议呢?
1、解决薪酬出现的问题,而s公司的薪酬对员工没有吸引力,应进行市场薪酬调查。针对中层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股票薪酬模式激励高级管理人员,比如虚拟股票、期股等。
2、进行绩效考核。是公司单纯以业绩为标准,结果至上。应改善绩效考核制度,应设计以过程、员工特征为导向的考评制度。利用平衡计分法、KPI关键绩效指标法和360度评估。
3、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因为现在企业人心涣散,对于即将流失或已经提交辞职报告的应该进行辞职谈话、跟踪调查、离职人员分析。在招聘阶段也应调查清楚来本企业的原因,同时要改进晋升机制。
案例
二、小C的不满
小C现在一个大型的工程公司质量职能部门工作,该工程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化工行业的基建建设,至成立二十年来,该工程公司已经建成了数十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完成投资金额达数百亿元,建成的工程质量良好,其中有数项工程曾经获得国家、省部和市级优质工程,在工程建设行业以质量优良、技术实力强大名噪一时,业务应接不暇,可谓如日中天。小C大学毕业至今已有五年,所学专业也是工程建设行业急需的热门专业,小C自来到这个公司就被分配在质量职能部门,直接在施工一线现场监督检查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小C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铁面无私,曾经及时发现和制止了几次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工作业绩突出,受到公司多次奖励,经过五年的现场的摸爬跌打,小C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已经轻车熟路,可以说是一个工程质量控制专家,在公司里人人知道。
面对小C所取得的成绩,公司领导也曾向小C谈过话,意思是只要小C好好工作,公司会考虑提拨他任质量部门下的一个部门主管,小C自此觉得更有奔头了。前些日子,公司因为发展需要,重新对部门进行了设置并对新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这其中会有一些部门的头头退休和岗位的对调,部门主管曾就此事事先向小C透过风,意思是此次调整时,他将向公司领导推荐小C出任他主管的质量部门下的一个部门主管,小C听了之后,心里大为高兴,更加努力工作,同时也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回报。可是一俟人事通知下达,令小C大为失望的是,人事认命通知的名单中并没有小C的名字,小C像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愣在当场。当质量部门主管知道人事认命通知名单中没有小C的名字后,也觉得非常意外,因为在他当时推荐小C时,公司领导似乎已经答应了他的推荐,让小C出任质量部门下的一个部门主管,在其手下工作。现在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质量部门的主管也感有点上了公司领导的当。可是,他又不敢向公司领导发火,说公司领导不讲信用,现在他觉自己有点不讲信用,因为他失信于小C,关键的是现在的人选也令他自己也不满意,小C也知道当前的人选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人原来是公司一个领导的司机,对于质量工作如何做,他整个是一窍不通。这工作如何对小C做呢,令他颇为头疼,小C肯定是非常失望的。
小C在这件事过去后,不久也就平静了,也许有些事件主管也无能为力。但小C发现别的部门也有类似的事件,这就使小C不能不考虑公司现在的用人机制了,现在公司做大做强了,公司领导觉得用谁都可以了,只要听话就行。
面对这种现状,小C已经下定决心,那就是他该有点准备了。
思考题:、公司的问题出在哪方面?、小C所遇到的事件会对公司发展有哪些方面影响?
1、公司的问题出在:领导没有提拔工作突出的小c,却利用私权提拔没有真才实学的四级,公司的选拔机制出现问题,招聘的依据应是工作分析,选拔的基础应是工作绩效。
2、影响:
1)这样的任人标准挫伤了小c的积极性,有可能造成人才流失。
2)新提拔的员工达不到岗位的要求,公司提拔力所不能及的人,对公司影响巨大。
3)对于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对下属失去威信,对于高层失去信任感。严重的话会造 成中层管理人才的流失。对于昂的工作承诺度降低,影响工作绩效,会产生消极情绪。
案例
三、业绩不佳的小王
小王毕业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回到合肥,在一家国有银行内从事信贷业务,工作很出色。但干了三年后,小王对所干的工作感到厌倦,想从事新鲜刺激的工作,他认为合肥的环境不适合自己发展,于是决定去南方发展。
通过网上的招聘启示,小王准备应聘某证券公司厦门营业部的业务经理。一个月后,经过厦门营业部吴总的面试,觉得小王的条件附合公司的要求,决定聘用小王作为大客户部的经理,负责大客户部的工作。小王通过两周该证券公司北京总部的培训,成绩优良,正式开始工作。大客户部包括小王共有4人,小王除了负责正常的日常管理,还要承担一部分的业务工作。原大客户部在公司内业绩一直不错,但小王接手后,3个月业绩一直下滑,大客户部的业务员对小王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吴总觉得有必要对小王的工作进行一定的了解,就让其助理马小姐具体去了解情况。马小姐原为大客户部经理,对大客户部的情况很熟悉。马小姐从大客户部的业务员了解到小王所具有的背景业务知识能力符合工作的需要,但其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确实存在问题,与部属的沟通也不够。业务员反映,小王不懂厦门话,与部分客户无法沟通,又不需要他们帮助;与客户进行业务接触时不够灵活,只顾按照工作程序进行,造成客户不便:要求业务员无论大事小事都汇报,业务员的决策空间狭窄。马小姐觉得这是由于小王原有工作思维方式的原因,在培训中又没有融入公司的文化中,造成大客户部的业绩下滑。马小姐将此情况向吴总作了汇报,吴总找小王谈了一下,决定派马小姐帮助小王工作,尽快使工作走上正规。在随后的三周内,马小姐去了小王大客户部60次,马小姐认为小王的工作仍没有起色,与同事仍无法沟通,两人几次为一些小事起争执,最后由吴总出面协调。吴总决定再找小王谈谈,期间将马小姐所见的小王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不足,向小王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严肃的指出大客户部的工作必须在短期内得到改进。小王感觉到很沮丧,原认为马小姐过来帮助自己,现在却成为自己的监视者。随后的一周内,小王为使工作业绩改善,拼命的工作,但由于独自一人在厦门,工作压力过大,没有人照顾,病到了。小王养病期间,吴总专门抽出时间来看望小王,要小王安心养病,小王生病时间,由马小姐代其管理大客户部。
小王回忆从合肥辞职到厦门来的这几个月时间的工作经历,不禁自问,难道当初辞职到厦门来是错误的吗? 难道自己真的无法融入公司的文化中?马小姐对自己的评价是正确的吗?上班后如何面对马小姐和大客户部的同事们?自己是否该辞了这份工作?
思考问答:
1、有人认为,合肥与厦门城市文化的差异使小王无法融入公司的文化,你的看法如何?
2、你认为吴总让马小姐帮助小王工作的方式正确吗?请简短说明。
3、小王病好后,该不该辞职? 若不辞职,如何改进工作和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
1、城市文化的差异问题只是小王无法融入公司的文化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小王应该学习厦门话,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习变化。主动与员工进行沟通,让同事帮忙。
2、吴总让马小姐帮助小王正确的,但是执行过程出现了偏差。
1)马小姐的角色定位有问题,马小姐应该是一个“调查员”“局外人”的身份。应客 观公正,不能仅听业务员反映情况。也应听听小王的意见。
2)马小姐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没有第一时间反馈给小王,而是直接汇报给了马总。应 该先跟小王谈谈问题所在,问清事实,在汇报给王总。马小姐一周去小王所在的大客户部60次,有越俎代庖之嫌,并且马小姐以前的身份就是大客户部的经理,难免让小王心中有芥蒂。而且她直接与小王起了争执,本来她应该去协调的,却发生了越权的行为,错在她没有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直接去指挥教导。
3、不应该辞职。小王应放低姿态,改善与同事下属的关系,改变工作方式,放权给下 属,主动沟通。
案例
四、人事处长的新难题
老沈是一家电厂的人事处长,以往每年年初就不断有方方面面的的人开始打招呼、递条子,要求他帮忙安排高校毕业生进厂厂收入不高,但好歹也是旱涝保收。可那年头进人指标由上面政府管着,不该进的人他拦不住,企业真正想要的人他也没办法进,有本事进来的人不是没用就是拿企业作跳板。工作难做,上级领导、协作单位、亲朋好友倒是得罪了不少。今年企业人事管理有了重大改革,权力下放,企业自主,老沈心想终于可以进几个满意的人了。正好厂里要求进
一、两个计算机方面的人,老沈心想名牌大学的肯定是不会来的,所以他安排手下在毕业生交流大会找几个不入流的学校的农村籍的学生,经过材料审核、面试,选了两个签了协议,他还特意带他们在厂里转了两天。可每想到,一个学生回去后就说不来了,另一个索性从此杳无音信。老沈觉着不可思议:这两小子水平也不怎么样,出去找一份工作工资也高不到那里去,还随时会被炒,怎么就不肯来?更糟糕的是,厂里原来所剩无几的本科生又有几个辞职走了。一天,老沈跟同僚谈起此事,有一个人听了哈哈大笑:来这儿一点奔头没有,谁敢来?
电厂的计算机人员职位结构简图:
厂长→计划处长→计算机组长→计算机员(此次招聘职位)
员工工资结构:
技能工资(原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原一年长两级,现已停止增长)+补贴(按市政府文件执行,无差别)+误餐补贴(固定)+岗位奖金(最高系数4.0 分,中层干部〉3.0分,一般工人)2.4分,计算机员(包括组长)2.2分)
这家电厂为什么招不到人?
原因:1)晋升困难,几乎无望.2)员工工资结构有问题。计算机员的奖金为2.2分,一般工人是2.4分,大学毕业生不如普通工人奖金高。
3)老沈招的是不入流的学校的农村籍的学生,而农村籍学生因为考学的不容易会更加奋进,希望获得晋升的机会,所以这个电厂很难招到人。
案例五 NLC化学公司招聘之错
NLC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随着生产业务的扩大,为了对生产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开发,2000年初始,分公司总经理把生产部门的经理一一于欣和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一一王建华叫到办公室,商量在生产部门设立一个处理人事助理的职位,工作主要是生产部与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工作。最后,总经理说希望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寻找人才。
在走出总经理的办公室后,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建华开始一系列工作,在招聘渠道的选择上,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建华设计两个方案:
在本行业专业媒体中做专业人员招聘,费用为3500元,好处是:对口的人才比例会高些,招聘成本低;不利条件:企业宣传力度小。
另一个方案为在大众媒体上做招聘,费用为8500元;好处是:企业影响力度很大;不利条件:非专业人才的比例很高,前期筛选工作量大,招聘成本高;初步选用第一种方案。总经理看过招聘计划后,认为公司在大陆地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不应放过任何一个宣传企业的机会,于是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其招聘广告刊登的内容如下: 您的就业机会在NLC化学有限公司下属的耐顿公司,1个职位:对于希望发展迅速的新行业的生产部人力资源主管,主管生产部和人力资源部两部门协调性工作,抓住机会!充满信心!请把简历寄到:耐顿公司人力资源部收
在一周内的时间里,人力资源部收到了800多封简历。王建华和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在800份简历中筛出70封有效简历,经筛选后,留下5人。于是他来到生产部门经理于欣的办公室,将此5人的交给简历了于欣,并让于欣直接约见面试。部门经理于欣经过筛选后认为可从两人中做选择一一李楚和王智勇。
他们将所了解的两人资料对比如下:
姓名/性别/学历/年龄/工作时间/以前的工作表现/结果
李楚,男,企业管理学士学位,32,有8年一般人事管理及生产经验,在此之前的两份工作均有良好的表现,可录用
王智勇,男,企业管理学士学位,32,7年人事管理和生产经验,以前曾在两个单位工作过,第一位主管评价很好,没有第二位主管的评价资料,可录用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李楚和王智勇的基本资料相当。但值得注意的是:王智勇在招聘过程中,没有上一个公司主管的评价。公司通知俩人,一周后等待通知,在此期间,李楚在静待佳音;而王智勇打过几次电话给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建华,第一次表示感谢,第二次表示非常想得到这份工作。
在生产部门经理于欣在反复考虑后,来到人力资源部经理室,与王建华商谈何人可录用,王建华说:”两位候选人看来似乎都不错,你认为哪一位更合适呢?”于欣:两位候选人的资格审查都合格了,唯一存在的问题是王智勇的第二家公司主管给的资料太少,但是虽然如此,我也看不出他有何不好的背景,你的意见呢? 王建华说:“很好,于经理,显然你我对王智勇的面谈表现都有很好的印象,人嘛,有点圆滑,但我想我会很容易与他共事,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于欣:“既然他将与你共事,当然由你做出最后的决定。”于是,最后决定录用王智勇。
王智勇来到公司工作了六个月,在工作期间,经观察:发现王智勇的工作不如期望得好,指定的工作他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胜任其工作的行为,所以引起了管理层的抱怨,显然他对此职位不适合,必须加以处理.然而,王智勇也很委屈:在来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招聘所描述的公司环境和各方面情况与实际情况并不一样。原来谈好的薪酬待遇在进入公司后又有所减少。工作的性质和面试时所描述的也有所不同,也没有正规的工作说明书作为岗位工作的基础依据。
思考题: 1该企业在招聘环节有什么问题?
2该企业录用王智用勇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企业该如何进行科学的招聘?请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1)该企业在行业内知名度不高,总经理选择外部招聘,操之过急,选择在行业媒体上发布更为合理。
2)广告刊登没有做到信息真实,招聘的是助理,却发布的是招聘主管,会造成被招聘者的心理不适应。
3)在面试时,直接上司生产部门经理和人力主管应该共同面试。让一个人面试,做事不严谨。招聘时应该直接打分,直接招聘。
4)在准备录用王智勇时,没有追踪第二个主管对他的评价
5)李楚跟王智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对比,说明该公司并没有明确的招聘标准。
6)该企业没有岗位说明书,说明塔没做好工作分析,也就没有操作规范,员工不知道如何操作,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招聘的基础。
案例
六、C先生的难题
A校和B校是南京市两所规模相当的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随着全国高等院校一大调整而合并在一起,组建成一所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在一年多的融合过程中,学院经过一系列调整:对教职员工重新定岗定编,职能部门或减或撤,系部专业对口结合等等,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理顺了办学思路,逐步走了边融合边发展的道路。随着各机构、部门划分的结束,人员安排的基本到位,具体负责落实工作的新任院人事处处长C先生总算歇了口气,毕竟在合并调整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麻烦,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就绪,事情该告一段落了。然而,刚轻松了没两天的C先生又在为一件特别棘手的事而大伤脑筋了。人是定隔也分了,可工资待遇怎么处理呢?两个单位两种不同发放方法,这事可得拈量拈量。
按理说,找个条文一靠,不就得了,可事件却不那么简单。原来A校实行的是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工资体系,而B校实行的是原部属企业的行业工资标准,两种工资标准体系在组成、级差补助等各方面的均有很大的差别,不仅如此,两校的津贴发放也大相径庭。总的说来:A校标准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差距较大,因而有利于中层管理人员;而B校标准中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差别不大,因而相对地说,更有利于一般职员,两个学校的人都长期适应了本校的标准,合并以后到底以谁为准呢?
面对这样一个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薪酬分配问题,C处长真的为难了,如果以A校标准为主,降低B校一般员工人薪酬标准,势必要引起B校的广大一般员工的反对,这种普遍的对立情绪不仅不利于两校的正常融合,而且会使本来就人才流失严重的学院更加留不住人。人才可是关系到学校本来发展的大事情。如果要按B校的标准,降低中层管理人员的报酬级别,那更讨不了好,中层干部一致反对你,你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啊?那位说了,咱来个都就高不就低,不就成了,主意虽好,可谁又会给你那么多钱呢?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各部门都将安排下学期工作任务,如果薪酬合配还不能统一的话,面对着同工不同酬的待遇,这活谁愿干呢?能干得好吗?C处长把他的困境反映给校长,希望校长给个指示,可校长忙得头昏脑涨得呢,吩咐道:你先拿个方案来我瞧瞧,有什么问题你看着办。面对着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C处长真是一筹莫展了。
问题:你认为该如何制定合并后的学校教职工的薪酬体系?
1、做好同等规模、同地区学校薪资调查与同行业薪资趋势发展工作,做好薪资改革调整前的基础信息收集工作。
2、对在校任职的所有岗位进行定位分析与制作岗位职责描述,确定工作权重。
3、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以收集的工作信息和岗位权重描述重新设计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薪资体系。
4、薪资体系的必须遵循公平、合理、激励以及权重的原则。
案例
七、人事处长的困惑
A公司是一家六十年代建厂,年产120万吨钢材,拥有3万名职工的老国营大型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A公司也进行了公司化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生产、经营业绩显著提高,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但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的临近,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公司高层根据分析论证认为:产品成本太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闲杂人员太多,人末尽其事。因此,公司给人事处下达了2001年的工作任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将企业总职工人数降至2.5万人。面对5千人的减员计划,公司人事处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政策,采取下岗分流、内退、工龄买断、提前退休等措施。
经过第一季度的政策实施,在季度工作总结中发现公司减员成绩显著,仅钢铁生产部就减少员工300人,加上其他部门,第一季度总共减员1500人,人事处上下对这一成绩感到振奋,认为5千人的裁员目标指日可待。但是在季度生产工作总结会上,人事处长却受到了各生产部门经理的责难。会上公司总经理认为第一季度钢材产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要求各部门经理找出原因。
生产部经理说:第一季度从我部门离职的员工有300人,其中有150人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以及有5至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都是主动要求下岗离去,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大多是通过买断工龄或提前退休离去。年轻大学生申请离职时都反映:从大学里出来,本来以为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去发挥自己所学知识,没想到自己卖力工作拿的工资与成天闲聊的技校生没区别,真没劲。离职的工程师说:都为企业工作了十几年了,小孩都快上小学了一家人还挤在一间屋子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都走光了,产品质量能上得去吗?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全走了。我手里现在还有几个大学生的辞职报告,你说我批还是不批。
技术部经理也反映说自己部里大学生流失严重,高级技术人员抱怨得不到再学习的机会,对前途没有信心,成天对工作不投入,技术革新缓慢,更谈不上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要求人事部对此负责。
市场部经理抱怨:市场部业务员无论业绩多好工资也得不到提升,仍然拿固定工资,奖金微薄,市场部业务员工作没有积极性。
对此,公司经理要求人事部门经理作出书面解释,并制定出有效的措施。
1)事前没有和各部门经理沟通,没有列出裁员的核心名单 2)缺乏制定科学公正的绩效指标水平
2)措施 1)与各部门沟通,列出不能裁员的核心名单 2)制定相应薪酬指标,降低人工成本 3)进行工作分析,制定工作岗位说明书
4)后续工作:可送员工进行相应培训,提高工资,对在职员工进行绩效管理 5)对新进大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可给他们一个工作试用期
案例
八、戴维·舒斯特的奖励
戴维·舒斯特大学生业后,在一家银行找到一份工作。经过短期培训后,他被银行分到第一贷款办公室担任贷款员。这家银行设有三个贷款办。第一贷款办(包括戴维·舒斯特)有8人,7名男的,1名女的。除戴维是刚进银行的外,其余7位贷款员都是10年前建行时第一批招聘来的。这7位贷款员对戴维的到来都很欢迎,很快接纳他为他们群体的一员,帮助熟悉银行的情况和贷款业务。中午休息时,大家一起吃午饭,便经常与戴维谈论银行总裁亚当斯先生的雄心壮志、银行的工资、奖励制度,以及他们小群体的规范准则等问题。
戴维对银行的工资制度以及群体的规范很感兴趣。雪·亨特好像是第一贷款办的头。他很关心戴维,并跟戴维讲了银行总裁亚当斯给第一贷款办的任务——“贷款目标”的情况。每一位贷款员每月要贷出6万美元,第一贷款办贷款的目标是70万美元。每位贷款员每月如果贷出款额超过6万,就可得150美元的奖励;如果整个办公室月贷款超过70万美元,集体奖是800美元,大家还可以再分。对奖金的事,亨特不告诉他,他真不知道。根据亨特所说的,每一位贷款员首先要完成6万美元的贷款计划。在这期间,群体是建立在“友谊竞争”的基础上,大家互相助、相互协作。如果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6万美元贷款任务,接下来的贷款就写其他人的名字,直到其他贷款员都满6万美元为止,亨特解释说:“也就是说,我们互相帮忙。因为这种协作精神,我们第一贷款办几乎每月都可以拿到800美元的集体奖,每人也可拿到150美元的个人奖。” 虽然戴维第一个月实际只贷出4万美元,但由于其他贷款员在贷出6万美元后,把继续贷出的款写在戴维的名下,因此他也拿到了150美元的奖金。整个群体也拿到800美元的集体奖。戴维整整花了4个月时间才开始超过6万美元的贷款额,并且把超额部分写在别人的名下。大家对戴维自始至终很耐心,很帮忙。戴维从来没有想过银行总裁每月发给他150美元奖金的事。在圣诞节前一星期,总裁亚当斯先生通知戴维到他办公室,戴维不知怎么回事,心里很紧张。来到总裁办公室,亚当斯请戴维坐下,并说:“舒斯特先生,自从你被聘请来银行工作后,我还一直没有与你谈过话。你喜欢这份工作吗?”
戴维回答道:“很喜欢,比我预料的还要好。”
“很好。亨特告诉我,你工作表现不错。我发现你来到我们银行六个月中,每个月都能完成你的定额。我猜想你前几个月也超额完成了定额,这对一名新的贷款员来说确实不简单,我为你高兴。下个月评定你的工资,我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好了,你走时,到我秘书那儿拿一样东西。”
当亚当斯先生说到“我猜想你前几个月也超额完成了定额”这句话时,戴维几乎感到透不过气亲。他当时想,也许老板要批评他了。可是亚当斯先生对他态度非常友好。秘书给他一只信封时,戴维心里还是感到有点慌。
在交给他那只信封时,秘书说:“请你等到晚上再拆这封信。”一整天,戴维看到一个人接着一个人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每个人出来时都从秘书那儿取一封信。但不是银行的所有人都到总裁办公室,不过第一贷款办的人都通知去过。
那天晚上,戴维急切地打开信封。使他吃惊是,他发观信封内是一张500美元的支票,并附有一张亚当斯先生亲笔写的便条,再次感谢他努力工作,并祝他圣诞愉快!
第二天,戴维对亚当斯所讲的6万美元定额与这500美元奖金感到有点矛盾。他上班时,与亨持谈了他的想法。
亨特边笑边解释道,“戴维,亚当斯先生对整个银行时事了如指掌。他知道,你来银行的开头几个月不可能完戋6万美元的贷款定额,但他知道我们第一贷款办是银行中最好约群体,其他两个贷款办都没有我们向外贷款那么多。我们大家都指望你拿到这份奖金,我想总裁也会这么想。此外,经过我们的培训,你已成为我们的第八位优秀的贷款员了。总裁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想圣诞节的奖金对促进你为银行多作贡献有很大帮助。你应该拿这笔奖金。”
思考讨论题:
1、你怎么看亨特对戴维的圣诞节奖金的解释?
2、你怎样评价第一贷款办这个群体?
3、这个群体的规范是否为银行的目标服务?
4、如果你是亚当斯先生;你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对待第一贷款办
1、合理。为宽慰戴维·亚当斯先生只要考第一贷款为70万贷款,这算是对第一贷款的奖励
2、这一群体内部较团结,对新人有好处,最大程度利用了当前制度,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达成群体目标。
3、否,这个群体是为了达到目标,而得到800美金的奖励,是最大限度利用了制度,也达到了银行的任务,存在即合理,但不一定合规,他们只是为了个人利益,不一定是为银行目标服务。
4、我会继续以现在的态度对待,若采用绩效工资的 措施,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第一贷款的目标实现,破坏和谐氛围,导致最终损害了银行的利益。
案例九:
MBA等于高层管理者吗?
在国内,中高层管理人员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工商管理硕士的职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尤其是从国外学成回国的MBA研究生。但是,在实现自己远大抱负、报效祖国的道路上,他们会遇到重新定位的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在哪种组织环境中发挥才能?为什么我会遇到这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下一步如何发展?
一家职业咨询中心接待了两位在国外学MBA的求询者,他们共同的目的是获得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并希望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从事哪些方面的高层管理工作。
于先生,36岁,96年学成归国,现在一家著名计算机公司做市场总监。我们给他提出的发展建议是:适合从事制定目标、策略、计划等高层管理工作,适宜在鼓励自主、能够充分授权的领导下工作,适宜和组织性、计划性较强的同事和下属相配合,需要增强情绪稳定性。
齐先生,29岁,98年学成归国,现在一家著名医药公司做部门副经理。我们建议他:在组织目标任务确定、管理规范的环境中从事事务性管理工作,目前不适合做高层管理工作,需要增强与人交往的兴趣。
问题:两个人都希望做高层管理者,为什么一个适合,另一个不适合呢?
答案要点: 高层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技能,更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人格特征。以这两位先生为例,测评和咨询显示,他们都追求成功,有强烈的责任感,但是在人际沟通以及看待问题、做事的方式、职业兴趣上呈现较大的差异。
于先生精力充沛,比较乐观、自信,善于与人沟通并施加影响。经常从宏观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理性而有深度,做事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创新意识较强,兴趣广泛,尤其对经营性活动非常感兴趣。
齐先生,性格内向,很不喜欢与人交往,看待问题比较关注事物的细节问题,考虑问题细致,思路清晰,做事讲求原则,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有时会固执,不灵活,对事务性活动很感兴趣,不喜欢研究性活动。
我们认为,有两方面是齐先生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主要障碍: 一方面是他缺乏宏观、整体意识,不能从组织整体的视野去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关注的重心在于任务的完成和环节。显然,现在也有很多高层管理者事必躬亲,以身作则,但是,这种行为风格在企业发展中的某个阶段是可以的,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高层管理者的创新意识、策划能力、对市场的敏感和把握,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另一方面,他缺乏人际沟通的兴趣。齐先生说自己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在工作中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事和助手。
人际沟通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位管理学家说“所谓管理就是使人完成工作。”他强调了“人”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中层管理者把80%~90%的时间用在与别人交往上,中上层的管理人员,花在与别人交谈的时间也高达67%。国外曾对管理人员的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有100%的人认为“指导能力”是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有47%的人认为“亲和力”是管理者不可缺少的。作为管理者,最主要的和最大量的工作是与组织内外的各类人打交道,对人际不关心的管理者是不合格的。
MBA教育提供的是管理的理念、技术,但是给自己准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更值得思考的事情,高层管理者并非唯一出路。
第三篇:人资月度工作总结
篇一:人力资源部月度工作总结
篇二:人力资源部2013年5月份工作总结
人力资源部 2013年5月份工作总结
人力资源部在2013年05月份主要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聘方面
1、我部门本月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两大招聘网站进行了为期1周的沟通与咨询,在充分的了解两大招聘网站各自的服务项目之后,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
2、双方合同签订后我部门又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招聘网页的具体宣传版面的设计工作,继而开通并投放招聘职位(8个职位),进入正常的网络招聘工作阶段。
3、我部门每周都对新合作招聘网站及以前合作的燕赵人才网、唐山人才网这四个招聘网站进行日常的网站运行、职位更新、应聘人员投递简历分类整理及储备等工作。
截止到2013年5月31日,本月非网络、网络招聘数据统计如下:(1)本月非网络招聘人员:0人
本月网络招聘人员:0人(2)本月新开通的两大招聘网站简历投放人数统计如下:
4、本月无入职人员,但面试了两位应聘电工的人员,目前正在工程部试用。
5、本月应废家电、废塑料、安环部招聘申请,发布了3起内招启示,但招聘效果不是很理想,一共有四人报名。均已安排了人事副总的初步面试。
二、培训方面:
1、本月共组织了4次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2、本月度四次培训存在的问题:(1)一直未将培训考核纳入整个培训体系,培训效果仅是通过培训课程反馈意见表有粗略的感知,但具体的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吸收及掌握情况不了解,更不能反馈出通过培训是否提高了相应参训人员的工作效率。
(2)培训所需硬件设施(电脑)曾在培训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讲师授课出现多频次中断,使培训课程现场气氛下降。
(3)部分员工提出培训方式单一化,培训内容概念化,建议课堂上讲师与员工互动,以更容易地便理解讲师所授内容。(4)部分员工反应讲师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一堂课时间偏长,致使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5)员工参训意识不强,参加人数每场都很少。
3、对于培训存在的问题改正措施:(1)建培训考核,将培训考核纳入整个培训体系,使每期的培训落实到实处,真正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2)加强培训所需硬件设备维修,每次在培训开始前都认真调试好各种设备(音响、电脑、投影仪等),以防中途再次出现故障。(3)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员工提出来的建议,在课间穿插点小游戏,小互动环节,增强课堂气氛。
(4)提前与讲师沟通好培训内容与培训时间,并合理安排整个培训(5)需主管领导给各部门经理强化思想意识,积极组织各部门员工参加培训。若有工作安排,需向部门领导请假,部门统计后交予人力资资源部。
三、薪资福利方面
1、整理5月份各部门考勤并核算5月份员工工资。
本月份个别员工在薪资级别方面发生了变化,并拟稿了安环部3名员工的调资申请。
2、五险一金人员增减变化表、数据申报的填写表及数据的核算。只待下月去劳动局申报。
3、申请办理了18名员工的住房公积金卡。协助18名员工完成了各种申请资料的填写,并上交到办理银行。
四、劳动关系管理方面:
1、本月结合各相关部门完成了外来用工人员的相关管理制度文件的拟稿及培训内容的确定并完成了ppt形式文稿的制作。
2、咨询多个劳务派遣公司,确定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经过一周的洽谈,最终没能确定合作事宜。具体有两个原因,一是提高公司与合作户的人员管理成本,二是相对来说无法规避用工风险,所以暂时未签。
3、本月离职人员手续办理。(张椿雷)
4、完成了总部要求各分公司填报的《用工普查表》的填写。
5、完善了员工档案管理。全部将在职人员的《员工个人履历表》、《入职登记表》、《身份证》进行了扫描,并电子存档。
6、离职员工保险手续的办理(罗洪海)。
五、其他基础人事工作:
1、完善公司的加班管理制度(但未确定下发)
2、各部门员工加班/值班、休假统计表;
3、月度人员统计、变动分析表 ;
4、月度保险月报表、保险每月汇总表 ;
5、月度人工费用分析表(工资对比分析表);
5、组织架构图、岗位职责的补充与更新 ; 以上是人力资源部在4月份所做的工作 人力资源部
郭春利 2013.05.31篇三:人事部月度工作总结
人事部工作总结
从2012年12月,公司正式投产以来,人事部在公司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较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现将人事部前段时间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人力资源分析
1、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分析:员工级人员学历普通偏低,需要加强对整体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企业文化的培训,让员工感觉到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规划,为员工创建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心,并能长期为企业做出贡献。
人事部作为人送的选送部门,在招聘时,需考虑到学历的重要性外,专业技能也要考虑,另外,在用人、育人机制上,应努力培养、吸纳、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无工伤情况,出现一次泵车工作事故,生产部己做出方案,加强安全操作意识,防范不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适应公司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注重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
为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本部门制定了培训方案,在培训规划与协调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
1、对新进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从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流程、企业文化、厂规厂纪等角度对新员工进行了培训。
2、按照培训计划,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对各部门培训了《混凝土相关专业知识》、《检验流程及标准》、材料部物料领用等培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3公司选送人员参加《内审员》、《质检员》、《实验员》资质培训二次。
四、2月起开始着手进行绩效考核工作,客观、公正、合理地考核员工业绩,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热情。
公司通过实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提成工资、年终奖金挂钩,目的是为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局面。人事部将考核结果每月公布出来,做到公平合理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人才在公司内部各岗位的优化配置,并为公司员工提供一个发展平台,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五、无消防安全情况
六、后勤保障情况(饭堂、宿舍):饭堂方面:根据员工的需要,将菜色多样化,尽量满足不同员工的口味。
七、做好人事部的基础和日常管理工作,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公司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1、按规定及时办理社保。
2、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招聘,以满足各部门人员需求。
3、为公司新招聘的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办理劳动用工手续,并负责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管理工作。
4、及时计算员工扣除的各项费用并进行张贴。
5、及时完成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
6、对日常办公用品的领用要严格按以旧换新制度。
7、加强人员的甄选、晋升、调动工作。
8、各项会议的安排工作。
9、编写和下发各种制度,并监督完成。
10、完成公司领导临时指派的其他工作任务。
八、存在的不足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总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协助配合和支持,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本部门存在的问题。
1、对人员需求计划分析、评估不到位,人员流动频繁;
2、加强培训工作。
3、
第四篇:人资行政管理草案
人资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规划(草案)
一、组织结构
待定
部门配置
待定
行政人事部设置
行政人事部四部分职能:
总经理助理:协助总/副总经理完善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招聘任用机制,推动各部门工作衔接和协调发展。
办公室:服务于总/副总经理,文件收发和传达,组织会议,客户接待。人力资源:人资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劳动关系和薪酬管理六大模块管理与操作。
行政:公司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内务外联事务办理协调,资产、总务管理等。行政人事部经理(总经理助理)1名
人事主管(两年以上经验)1名
行政助理2名
前台1名
驾驶员2名
二、人力资源管理
1、新员工入职
新员工首先到人力资源部报到,办理入职手续,进行新员工培训,培训完成后到工作部门报到。
员工档案电子版即时更新。责任人:人事主管
2、招聘
以网络招聘为主,辅助现场招聘、员工介绍、外协等招聘方式,招聘前必须经过人才需求评估审核,首先考虑内部调动和员工竞聘方式解决。
内部招聘:平调,升职。
岗位竞聘:岗位要求,专业技能要求,考评要求:管理和执行职能测评,分解计划,分配任务能力。
责任人:行政人事经理
3、培训
制作员工手册。责任人:行政人事经
理
制作一套培训课件,以新员工为主要对象。责任人:行政人事经
理
新员工培训内容包含公司和产品介绍、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管理审批流程,培训考核合格后派到工作部门,经部门内培训后正式上岗。责任人:人事主
管
4、劳动关系
新员工入职1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责任人:人事主管
合同签订前必须经过人才评估程序,经一般员工体检合格后正式入职。
人才评估:由人事部、用工部门和主管副总经理进行评估,包含个人部分:
基本资料,自我评价,职业愿景,专业资格,评估指标:全局观念,计划能力,沟通技巧,培养和辅导能力,管理和执行能力。评估方法:对话,聚焦,调查,研究,决定,人力资源部绩效权重30%。
《人才评估表》责任人:行政人事
经理
员工体检:一般行业用工标准,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等常规项目,预防
心脏病和传染病患者加入公司。责任人:人
事主管
体检事项和规范责任人:行政人事
经理
5、员工发展和晋升机制
建立员工星级制度,评选季度最佳员工
进入人才评估程序
岗位晋升,薪酬晋升
6、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平衡积分卡和KPI指标综合,定性指标向定量指标转化。
员工类型等级比重,工作内容执行权重。
工作计划(文件)考核比重20%。
绩效总分值低于60分或连续第二月低于70分,绩效工资取消发放。
责任人:行政人事经理
7薪酬福利体系
结构工资制
分等级阶梯式薪酬方案
福利:节假日现金补贴、礼品、生活必需品、组织旅游和文体活动
部门经理及以下员工,五月累计绩效分数达到420分,薪资提升一级。
责任人:行政人事经理
三、行政管理工作
1、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简介、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
员工手册
制作一套培训课件。
季度最佳员工
企业信息栏设计
员工去向
2、资产管理
资产流程管理
设备、设施采购、领用、变更、折旧、淘汰、更新过程中,完善报告、审核、审批流程,行政部参与所有固定资产和办公耐用品的审核和存档。
责任人:行政人事经理
资产管理控制
导入资产管理控制程序,建立文字档案资料册,和电子档案,对公司所有资
产类物品贴置标签,标明时间、部门、责任人,变更过程中档案即时更新。责任人:行政专员
电脑管理卡
3、考勤和休假管理
行政人事部统一进行考勤,月初统计上月考勤卡和休假单,考勤卡遗漏处由
该部门经理(总/副总经理)给出解释。责任人:前
台
请假审批流程,请假不是通知,打电话通知一声不能视为准假。部门经理有
义务进行部门内部考勤,部门经理在岗和可联系的情况下,不允许员工越级向上
一级请假,行政部核实情况,有造假环节按赏罚条例进行处罚。责任
人:行政助理
员工因工离岗需要离开公司的,必须在前台登记,离岗时间应和处理事项适
宜,行政部进行核实,不明离岗者,按旷工处理。
责任人:前台
请假审批流程,假期分类,加班和旷工管理流程
4、外联事务管理
证照年检、申办、管控
工商(商标)、行政、劳动、社保、财政、税务
法务事件处理
合作单位往来信函
项目分析报告,招投标资料
5、费用管理
全公司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
预算、季度预算、月度预算,月度报表,报表
费用审核,非行政部人员产生行政费用报销必须经行政人事部审核通过。行政费用单据存档:内部申请报告或用款审批单,外部发文,费用票据。责任人:行政助理
6、后勤总务
房屋租金、网费、电费,安全设备,环境设备,车辆
7、行为规范
仪表、仪容、行为、举止
语言、社交规范
安全卫生环境
7、员工活动
行政人事部和基层工会组织,一般安排在星期六(无会议安排),全员参加。
四、机制、流程管理(总经理助理)
1、权责对等
原则上,有多大权利,需要承担多少义务和责任。
权利和义务以岗位职能划分,要求“在其位,谋其政”。
明确管理员和办事员责任,管理员在管理的基础上办事,办事员在办事的基础上管理。
工作责任,工作计划需要逐级分解,逐级承担。
2、强化经理职能
没有足够的权责,做不出足够的计划安排,不能称其经理。
经理的计划应布局到部门所有人员和所有工作场所,组织安排,实施事项,要求达到“你的人在什么地方,持什么心态,做什么事;这件事在你心目中什么位置,占多少比重„„”
3、员工流动和非正常减员
重视员工牢骚,完善管理机制。
公司全体员工管理归口行政人事部,用工部门辞退和调整人事安排通过行政人事部。
主动离职员工务必经行政人事部核实原因,进入人才评估程序,需要留任的调整岗位继续任用。
4、越级管理和越级汇报
团队,是指等级有序、协同工作、目标一致的人群。
员工不服从主管,主管不服从经理,员工、主管、经理都向同一领导汇报工作,请示工作安排,不是团队。
一个领导管理各级别员工,接受汇报、审批、安排工作,公平的原则难以保证,细节的安排难以全面顾及,责任死角难以避免。
5、会议管理
例行会议与会者应提前安排日程,避免缺席。
需代理出席的自己找好代理人,权责自行承担。
会议要有决议,决议事项确定责任人。
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
6、部门整合经理缺位的部门,计划管理部分同样缺位,有两种整合办法。
副总经理兼任:编制部门工作计划,完善事项和人员安排。
部门合并:部门可设组。
7、工作计划管理流程
工作计划不是设想,要能具体实施;也不是方案,不需要操作步骤。
制定工作计划的原则:对上负责,切实可行、集思广益、突出重点、防患未然。
工作计划包含:单位名称、时限、部门、岗位、计划内容、编制人和编制日期。
计划内容包含:时间、地点、事项、责任人、协办人,事项要有任务、目标、要求、措施和办法。
工作计划格式设计
工作计划考核,绩效比重15%。
8、费用预算和结算
部门预算,项目预算
月度费用报表,季度费用报表、费用报表
起草人:赵鑫
2011年3月21日
第五篇:人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人力资源部的杨海燕,平时大家都亲切的叫我小杨。今天我很荣幸能够有机会站在这里抒发心声,为大家作“我因鸿宾而骄傲,鸿宾因我而精彩”的主题演讲。
时光匆匆,小杨进入鸿宾这个大家庭已经快满一年了。一年,在人生的舞台中只不过是一段小小的插曲,然而弥足珍贵的是我有幸和在座的各位一起见证着鸿宾的日益进步和发展。在酒店领导和全体人员的精诚协作及奋力拼搏下,酒店日趋完善,昂首阔步迈入了酒店服务业升华发展的新轨道,成为了畲乡景宁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种种都让我为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荣幸!鸿宾和世纪鸿宾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更让我觉得骄傲和自豪!
鸿宾大酒店在2007年就被评为二星级旅游饭店,还获得了市级青年文明号单位的荣誉。酒店一直至真至善、追求卓越,使得酒店菜肴和服务品牌在全县享有盛名,是景宁人酒店消费的首选之处,更成为畲乡景宁名副其实的餐饮业龙头。
我们世纪鸿宾同样也是成绩斐然,酒店全体人员一向务实求真,在酒店管理层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一次次重要接待,并一次次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对省委赵书记的接待过程中酒店表现出的专业和完善,得到了各级领导及赵书记的认可和鼓励,赵书记临行前握着我们叶总的手说:“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把企业做得更好!”这样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真的让鸿宾人十分震撼和感动,更让我倍感自豪!当然,酒店在注重经营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努力强化员工的归属感。成功的筹办一场场全员联欢晚会还为员工集体庆生、尽力完善员工的福利设施,不但添置了员工阅览室、更衣室、还在宿舍安装了热水器和空调,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还购置了乒乓球、羽毛球及象棋、围棋等,积极营造和谐氛围,努力想给员工更多的关爱,这样的大家庭时刻都让我体会着温暖和感动。酒店给予的家庭般的关爱、亲人般的温暖是如此动人心弦,让我真心为其骄傲!
今年是酒店评四星的关键之年,作为酒店几百名员工中普通的一份子,我只是为酒店取得的累累硕果而兴奋不已,并对鸿宾之家的光明远景寄予我无限的祝福。当然,除了美好的祝愿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将满心的感激和责任付诸行动。积极完善自己,认真工作。我会努力把职业当事业,视工作为生活。那样便能好好的享受工作、享受生活。热爱自己的岗位,专注于自己的“角色”,尽可能出色的表演就是我对酒店最好的回报。“在岗一分钟,就要干好60秒”,工作要从“平凡的小事”和“简单的琐事”做起,我们要想工作上有成绩,要想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那么,平凡无奇的工作同样可以变得色彩纷呈,同样可以让我们拥有美丽的人生。
作为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要真正融汇到关心集体、勇于奉献的行动中。用真诚的爱去呵护鸿宾之家,爱是拾起一团被人丢弃的的废纸,爱是随手关闭忘关的灯组,是拧紧仍在滴水的水龙头,是用真诚的微笑迎接每一位宾客,爱是我们心中真正以店为家的情愫„„我想
只要每名员工都从小事做起,将浓浓的真情注入到每个行动中,爱店如家,让你,让我让每个人都融入这个美好的大家庭中,这个家也就会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精彩!
如今,我们全体鸿宾人一路走来,唱响我们最美的旋律。一路同行共同成长!携起手来,踏一路阳光,洒一路欢笑。真情演绎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用心描绘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坚信鸿宾的明天将奏响最动听的乐章!
人力人资部: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