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2012年4月12日在美驻华大使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美驻华大使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
(2012年4月12日)
尊敬的骆家辉大使、阎晓宏副署长、田力普局长,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美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的知识产权圆桌会议,与各位共同探讨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较长时间将处于变革和调整期,完全复苏尚需时日。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都有责任继续实施自由贸易政策,保持双边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抑制贸易保护主义。2011年的中美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增长16%,创历史新高。美对华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222亿美元。中国是美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中美贸易,为提振全球信心,加快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肆虐至今的金融危机,在给世界经济注入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加速了全球要素重组和产业调整步伐,使各国更加意识到提升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来讲,鼓励创新,既是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而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有效手段,应该不断受到关注并得以加强。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并把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推进。2011年颁布的“十二五规划”在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的同时,也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1
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取得巨大进步,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显著提升。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中国国务院在全国部署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共立案15.6万件,涉案金额34.3亿元,捣毁窝点9135个,对329个重点地区和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公安机关破获案件1.6万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9万余人,涉案总价值131.1亿元。检察机关批捕相关案件2895起、5336人,起诉2176起,批捕案件同比增加77%。法院系统受理相关案件2492起,判决1985起。经过专项行动,一些多年形成的侵权和假冒伪劣“痼疾”得到治理,市场秩序和经营环境明显改善。
为巩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果,2011年11月,国务院成立了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国打击侵权和制售伪劣商品工作,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该领导小组由王岐山副总理任组长,商务部陈德铭部长、国务院毕井泉副秘书长、知识产权局田力普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29个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部,办公室主任由商务部姜增伟副部长兼任。办公室在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牵头负责研究拟定有关政策措施,协调、督促各地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督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重大案件并组织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等。商务部作为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承担部门,也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女士们,先生们:
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11年仅中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就达到7849.3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了66%,远远超过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的实际增
长率。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整合与传递,节省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但随之带来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不断显现。在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实现信息传播便捷性的同时,平衡好相关利益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需要我们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在更加全面衡平的思维中不断审视并予以解决。
长期以来,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中国各界的充分关注。针对互联网领域不断出现的知识产权新问题和新特点,中国政府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将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列为一项重点执法内容。在去年开展的专项行动中,各部门加强对网络购物的监管,重点打击了利用互联网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进一步完善了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例如,新闻出版、公安、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开展了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1148起。商务等部门大力规范网络购物秩序,督促有关地方查处了一批通过“淘宝网”、“易趣网”售假的案件。专项行动增强了企业的诚信经营意识,促进了互联网健康发展。淘宝网主动屏蔽涉嫌侵权假冒商品广告4200多万条,关闭涉嫌售假网店3350家。
在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的同时,我们也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国内外权利人之间不断探索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在近两年的中美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期间,我们积极推动中国的业界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和业界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百度公司通过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直接沟通后,从“恶名市场”名单中被撤下。此外,百度从2006年就开始陆续与滚石、百代、环球、华纳、索尼等海外唱片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与国际唱片协会(IFPI)共同开展反盗版合作。优酷、土豆、乐视网、奇艺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新浪视频等中国著名的视频网站通过与国外权利人积极合作,购买合法版权,共同营造出良好的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女士们、先生们: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议题。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2004年起,中美通过商贸联委会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等形式,使双方的知识产权交流不断走向深入,并推动了双边经贸的发展。加强对话与合作是中美双方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基本共识。在平等、尊重、理性、开放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应是中美双方在知识产权领域坚定不移予以秉持的合作理念与合作模式。在此理念和模式下,我提出三点意见,与大家分享。
第一,平等、尊重是双方开展合作的基石。
任何一个知识产权具体问题的产生都无法超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与之相应的人文环境,其解决也无法脱离对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正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寻求到一种平衡权利与义务、平衡私权保护与公众利益的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都是我们需要长期讨论的话题。为此,我们双方必须脚踏实地,以平等、尊重为基石,充分体谅彼此的差异,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思考探索出符合实际的路径。
第二,互利共赢是双方推进合作的力量源泉。
去年11月21日,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商务部部长布莱森、美国贸易代表柯克的共同见证下,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知识产权合作项目框架协议》。我相信,这一协议不仅是双方共同努力取得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可喜成果,更重要的是,它还必将成为中美知识产权合作的新开端,为双方未来进一步合作提供动力之源。我们期待着能够尽早落实该框架协议,使双方能够更好的分享彼此在知识产权制度设置和实践做法中的宝贵经验,从而更好的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在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三,全面倾听、理性分析是双方合作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举一个刚才提到过的例子,例如,在百度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上,中美之间曾经存在一些误解。在我们的推动下,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美方掌握了更加全面、客观的信息,深入理解了百度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良好意愿、内在诉求、已做工作、远景规划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的困难,最终取得了令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信息的充分沟通和传递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双方的交流只停留在政府层面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近年来积极推动政府和业界之间开展交流互动,包括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中美商贸联委会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相关议题的讨论,并在知识产权海外宣传周期间举办政府业界圆桌会议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甚至超出预期的效果。我们今后会继续努力加深两国业界和民间的交流,增信释疑,推动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和融合度日益增强,知识产权问题已经超越了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边界,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更是给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的美国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鼓励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我们愿与美方一道,继续秉承平等、尊重、理性、开放的合作理念,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断尝试新的合作形式,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密切协作,积极应对,为中美两国的企业界搭建更好的平台,营造更好的环境,为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和谐与平衡,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健康与繁荣做出贡献。
最后,预祝此次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二篇: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2011年6月18日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1年中国年会”上的演讲
入世十年: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挑战与未来
——在“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1年中国年会”上的演讲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
(2011年6月18日)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1年中国年会”,感谢此次年会主办方--对外经贸大学的盛情邀请。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经历不平凡历程的十年,也是我们不断面对新挑战、应对新问题的十年。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积极顺应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大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施出口拉动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积极促进双向投资,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迅猛发展,中国正在成长为规模空前、增长迅速的第二大经济体。
一是货物贸易实现高速增长。2001至2010年,中国出口规模增长4.9倍,进口增长4.7倍,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20%。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约10%,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10年来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近8倍,包括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在内的数百种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汽车、船舶、铁路机车、飞机、卫星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成为新的增长主体。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取得明显成效,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主业突出的产业带。
二是服务贸易竞争力逐步提高。2001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加了4倍多,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3%提高到4.6%,成为世界第三大服务进口国和第四大服务出口国。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出口增速加快,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通讯、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广告等服务进出口迅速发展。
1三是吸收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1年至2010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468亿美元增加到1057亿美元,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投资战略的重要区域,来华投资的全球500强企业超过480家。截至2010年底,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累计超过1400家,比2001年底增加近一倍。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外资在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
四是对外投资实现迅猛发展。2001年至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590亿美元,居世界第5位,10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由单一的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扩展,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益呈现出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2010年,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922亿美元,有54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在世界工程建设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五是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十年来,中国不断拓展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经贸合作日益成为双边关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先后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与香港、澳门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了区域经济融合和经贸合作深入发展。中国高度重视南南合作,向发展中成员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多边机制建设,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维护并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的权益。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效拉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世界排名由第6位跃升至第2位,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的经验与体会
回顾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十年历程,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逐步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开外贸经营权,大幅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不断削减非关税措施,取消了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中国还开展了大规
模的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央政府30个部门共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出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并分别进行了修改和废止处理。通过将世贸组织所倡导的统一性、透明度和公平贸易等基本原则转化为国内法律,提高了经济活动的平等与开放,促进了政府行为的公开、公正与透明,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和完善。
二是坚持通过开放引进竞争与合作,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十年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曾有人担心国内脆弱产业遭到冲击。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相关产业面对市场开放和关税下调的压力,通过积极应对和艰难调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开放有助于产业和企业在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参与国际竞争,整合全球优势要素,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同时,开放有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竞争与合作,激发技术的进步和体制的创新,不断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是坚持履行规则与享有权利相结合,维护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全面享有了世贸组织成员的各项权利,为深度参与全球化提供了稳定、透明、可预见、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营造了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十年来,中国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多哈回合谈判,在农业、非农和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谈判中,为推动谈判早日取得进展作出了建设性贡献。积极参加对华贸易政策审议活动,认真回答和澄清了成员提出的3500多个问题,使世贸组织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之一。中国还完善了贸易救济相关制度,逐步积累了运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国际经贸纠纷的宝贵经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十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中国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参与者,逐渐成长为世贸大家庭中的一个成熟伙伴,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战略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较长时间内处于变革和调整期。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步入加快转型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和外部需求发生新变化,稳定和拓展外需面临较大制约。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全球性通胀压力加大,欧美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不断升级,日本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中东局势动荡冲击世界经济,各种不
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综合判断,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后续增长仍较乏力,全球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各国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实施扩大出口战略,推行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力求改善失衡和产业“空心化”状况,加速了全球要素重组和产业调整步伐。在世界经济调整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经济面临的整体外部市场环境也将趋紧,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二是各种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压力有增无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升温。2010年11月,经合组织、世贸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发布《二十国集团贸易和投资措施报告》,指出金融危机以来新增贸易限制措施显现累积效果,保护主义压力上升。与此同时,贸易保护的形式、手段、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从具体产品层面的贸易纠纷向挑战产业政策、制度体制等宏观层面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将持续面临较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
三是跨国投资回升前景不明,双向投资面临诸多障碍。201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实现了较快复苏。但受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加上汇率大幅波动以及保护主义威胁等不利影响,新一轮国际投资高潮的出现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各国为增加国内就业、缓解社会矛盾,竞相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本国企业在国内投资和开展研发,国际引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面临投资保护主义的困扰。日益严峻复杂的境外安全形势,以及如何妥善处理中外文化差异等问题,是中长期内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严峻挑战。
四是国内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削弱。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期间,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建设用地供应紧张,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经济和社会转型进程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有专家预测,至迟到2015年中国劳动力供应可能进入“刘易斯拐点”,这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将由全面剩余转向局部和结构短缺。同时,随着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也将成为中长期趋势。这些问题反映在开放型经济领域,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亟待培育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的比较优势。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具体来说,未来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推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良性互动,提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在继续保持外贸适度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优势转变,从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均衡发展发展转变,加速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质的飞跃。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和中国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实施积极主动的进口战略,更好地发挥进口对缓解能源资源约束、促进宏观经济平衡、稳定市场运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引导居民消费升级、改善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财政、金融、外汇、保险等进口促进政策,简化进口通关、检验检疫程序,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
二是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高配置全球优势资源的能力。在优化结构、注重质量、提高效益、保持外资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出去”,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内外联动。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现代农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稳步推进医疗、教育等服务行业对外开放。鼓励跨国公司在华增加研发投入,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推动我国从全球加工制造基地向研发、制造和服务基地转变。抓住后危机时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以对外投资生产替代部分传统出口,实现我国优势产品的“产地多元化”。鼓励实力强、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价值链组合,培育一批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
三是推动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有机融合,提高以开放促发展、促和谐的能力。依托各地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不同区域对外开放的主体功能,逐步形成分工协作、特色发展、互动发展的空间格局。提升沿海开放水平,发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作用,优化价值链和产业供应链体系,提高沿海地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层次。扩大内陆开放程度,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经济开发和工业化承载能力较强的优势,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建设一批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自由贸易园区、进口资源加工区、边境贸易中心和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发挥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发展面向周边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内地与港澳更紧密
经贸关系安排,落实好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不断拓展“两岸四地”经贸合作深度。
四是推动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齐头并进,提高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能力。继续以积极和建设性的姿态,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协调与合作,务实推进多哈回合谈判,推动完善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坚持以对话协商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促进全球贸易公平公正和稳定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深化现有自贸区合作,扩大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积极参与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技术标准等重大全球性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努力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平衡的方向发展。完善开放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开放条件下经济安全的预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适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60周年校庆,在此举办“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11年中国年会”,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自成立以来,聚集了一大批活跃在国内外经济学术界、政界和工商界的杰出人士,举办了多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讲座和讲坛,为中国相关领域发展与改革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建议。借此机会,我代表商务部,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也诚挚希望,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能够得到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愿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为契机,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第三篇: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2012年3月25日在首届岭南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外贸的发展和变革
——在首届岭南论坛上的讲话
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
(2012年3月25日,广州)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参加首届岭南论坛。刚才几位同事发表了精彩演讲,我深受启发。下面,我结合会议主题,就中国外贸的发展和变革谈几点思考:
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不断提高,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
一是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进出口3.64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75倍,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1.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进口1.7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二是占世界贸易份额不断提高。我国外贸占世界贸易份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上升到目前的近10%,其中出口超过10%。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市场、保份额的目标,出口占全球份额从2008年的8.9%提高到2011年的10.5%左右。
三是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外贸缓解了我国市场、资源、技术和外汇的约束,成功推动了我国经济起飞。1978年至2011年,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约20%。同时,我国市场规模大,目前每年近2万亿美元的进口对保持世界经济发展和促进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
尽管我国已是世界贸易大国,但仍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我国出口商品以数量扩张为主,质量档次不高。出口企业以价格竞争为主,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不多,自主国际营销网络不完善。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相对滞后,行业自律和协调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国际贸易中的议价权和定价权不足。
我国外贸大而不强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是由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外贸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我国经济总量尽管已是世界第二位,但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观上是与我国外贸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外贸政策不配套和经营模式比较落后等原因有关。
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面临市场空间、贸易摩擦、产业竞争力和资源环境等内外多重约束。
在市场空间上,发达国家消费市场成熟稳定,靠数量增长市场空间有限。2011年,我国占发达国家进口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下降的势头,在欧美市场份额分别下降1.25和1个百分点。
在贸易摩擦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已连续17 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不仅有传统的“两反一保”,也有人民币汇率等新的贸易手段。发起国别不断增加,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涉及产业不断扩大,不仅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产业造成很大冲击,对外贸稳增长造成很大压力。
在产业竞争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力提倡“再工业化”,更加注重制造业发展,不仅在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投入,与我形成竞争,而且也大力吸引传统产业回归,与我也形成竞争。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与我竞争面扩大,大大压缩了我国国际市场空间。
在资源环境上,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硬约束”,外贸靠数量扩张将进一步加
剧我国资源保障压力,国内环境空间也难以承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三、实现贸易强国必须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转方式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将伴随着我国外贸从大到强的全过程。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为主要目标,以调结构、促协调、提质量为重点,加快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强化“四种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着力提高“四种能力”:出口商品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行业中介组织协调能力和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能力;要进一步调整外贸结构、着力促进“四个优化”:优化商品结构,优化主体结构,优化市场结构,优化贸易方式结构。要进一步促进外贸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六个协调”:出口和进口协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外贸和外资、外经协调,外贸和内贸协调,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协调,促进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提高外贸质量水平,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十二五”时期,外贸工作的重点是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进外贸“三项建设”。优化外贸“两个布局”、推动“三项建设”,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国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举措。
优化外贸“两个布局”:优化国际市场布局,要稳定传统市场规模,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新兴市场的规模,力争到2015年,新兴市场的份额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优化国内区域布局,要稳定东部沿海地区外贸规模,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加快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扩大中西部外贸规模,力争到2015年,中
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外贸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推进外贸“三项建设”:推进外贸生产基地建设,将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专业型、综合型外贸基地和企业型基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贸易平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家级会展平台、专业市场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进口促进平台,提高贸易促进能力。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培育一批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市场渗透能力强的零售网点和若干个中国商品展示中心,提高企业国际营销能力。
当前,我国外贸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继续对外贸发展予以关心、指导和支持。
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
第四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011年4月27日在“2011’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2011’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
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吴邦国
(2011年4月27日,北京)
尊敬的各国工会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这是我第三次同出席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的朋友们见面,记得2006年12月和2009年2月,也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我与出席论坛的各国朋友进行了愉快交流,今天再次同各位新老朋友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2011年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国工会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谢意!
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成立7年来,在各方的支持和参与下,得到了长足发展,论坛规模不断扩大,交流议题日益广泛,国际影响逐步增强,已成为各国工会加强合作、平等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运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论坛一定能够办得越来越好。
女士们、先生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使这一课题变得更加迫切。本次论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体面劳动与社会保障”为主题,为各国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从中国的实践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与广大劳动者密切相关。这当中,很重要的有这样三点。
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的积极参与。在中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劳动者的主力军作用。
1我们始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和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和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已建立基层工会197.6万个,拥有会员近2.4亿人,工人入会率达75%,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各类企业181.4万家,覆盖64%的公有制企业和62%的非公有制企业。我们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鼓励和支持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争当锐意改革创新的先锋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楷模。亿万劳动者以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劳动热情充分发挥,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在中国,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造就宏大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劳动者队伍。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我们大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普通劳动者技能和创业培训,深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建立健全培养人才、聚积人才、激励人才、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亿万劳动者以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劳动者权益的有效保障。在中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宗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制定了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工会法等一大批法律法规,并通过执法检查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们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让广大劳动者实现
体面劳动;积极推进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建立健全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解除广大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着力解决拖欠职工工资、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等劳动者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亿万劳动者以乐观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工作生活更有尊严。女士们、先生们,工会作为广大劳动者的组织,是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中国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履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广大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功立业。希望各国工会组织进一步扩大交往、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发展互相尊重、友好合作、民主和谐的国际工会关系,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