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19-05-14 14:4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学科实施方案

武家寨小学刘社想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改革与发展正面临众多挑战。新环境下,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促进专业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就我校研究的本课题从数学学科的出发点而言有三个方面:

1、我校已获得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初审通过,理应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2、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与学生的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是一对矛盾,利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3、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通过上网查找、下载,教师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更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可以欣赏、模仿名师的优秀案例,然后比较、筛选出乃至创造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在当今

我国仍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的教学体制下,有了良师,才可能谈到提高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为知识和能力找到更佳的衔接点,为将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动机以及求知欲,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参与培训,并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组织数学教师利用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多媒体功能教室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实践、应用以及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与应用,探索出学校教育中有关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各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承担本年级的数学学科研究。

因为我校共有四十几位数学教师,各年级平均有七、八名数学教师,可以组织本备课组内完成课题研究。

2、结合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应用观察、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法。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教给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学生学会问题研究,从而实现优质教育。

4、从实践出发,强化理论、重在应用、总结推广,努力做到边学习、边应用、边推广。

5、注重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将经验提炼上升。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时间:2011年3月—2011年10月

内容:做好宣传、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及方案;查阅配备文献资料及设备。课题组成员运用学校现有信息设备进行备课,试教、总结、反思。

成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制定出研究方案;组织数学教师进行有关业务进修,交流课研初探体会,整理成论文集。

2、研究阶段

(1)时间:2011年11月—2012年6月

内容:组织实施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实施本学科第一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总结,并组织讨论评议;形成第一阶段学科论文、阶段研究的总结报告;总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做好第二阶段研究实践准备工作。

3、结题阶段

时间:2012年9月—至今

内容:总结研究阶段报告,收集前面研究的相关资料,着手完成结题报告。

成果:论文集、成果资料(案例、课件、有关影视资料等)、形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王宁

成员:刘社想、黄加玉、孙玉巧、曹丽娟

其中:刘社想负责第一阶段研究;黄加玉负责第二阶段研究;全体课题研究组成员都参加结题阶段研究。

召集人兼资料收集:孙玉巧

记录: 曹丽娟

资料打印: 孙玉巧

技术指导: 曹丽娟、孙玉巧

2011年3月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学科实施方案

肥西县实验小学万业凤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改革与发展正面临众多挑战。新环境下,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促进专业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就我校研究的本课题从数学学科的出发点而言有三个方面:

1、我校已获得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初审通过,理应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2、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与学生的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是一对矛盾,利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3、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通过上网查找、下载,教师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更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可以欣赏、模仿名师的优秀案例,然后比较、筛选出乃至创造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在当今

我国仍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的教学体制下,有了良师,才可能谈到提高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为知识和能力找到更佳的衔接点,为将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动机以及求知欲,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参与培训,并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组织数学教师利用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多媒体功能教室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实践、应用以及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与应用,探索出学校教育中有关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各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承担本年级的数学学科研究。

因为我校共有四十几位数学教师,各年级平均有七、八名数学教师,可以组织本备课组内完成课题研究。

2、结合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应用观察、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法。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教给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学生学会问题研究,从而实现优质教育。

4、从实践出发,强化理论、重在应用、总结推广,努力做到边学习、边应用、边推广。

5、注重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将经验提炼上升。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时间:2006年6月—2006年12月

内容:做好宣传、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及方案;查阅配备文献资料及设备。课题组成员运用学校现有信息设备进行备课,试教、总结、反思。

成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制定出研究方案;组织数学教师进行有关业务进修,交流课研初探体会,整理成论文集。

2、研究阶段

(1)时间:2007年1月—2007年6月

内容:组织实施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实施本学科第一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总结,并组织讨论评议;形成第一阶段学科论文、阶段研究的总结报告;总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做好第二阶段研究实践准备工作。

(2)时间:2007年9月—2008年1月

内容:组织实施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实施本学科第二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总结,并组织讨论评议;形成第二阶段学科论文、阶段研究的总结报告;总结反思本学科研究得失;为结题阶段做好准备。

3、结题阶段

时间:2008年2月—2008年6月

内容:总结研究阶段报告,收集前面研究的相关资料,着手完成结题报告。

成果:论文集、成果资料(案例、课件、有关影视资料等)、形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万业凤

成员:葛军、张丽、裴珍、谷习卉

其中:葛军负责第一阶段研究;谷习卉负责第二阶段研究;全体课题研究组成员都参加结题阶段研究。

召集人兼资料收集:葛军

记录: 张丽

资料打印: 万业凤

技术指导: 万业凤、裴珍、毛照稳

2006年10月

第三篇:试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

试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

[论文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从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调查人手,分析了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培养对策。

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为了加快推进基 础教育信息化,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建设。

2004年12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

这项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进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2009年7月,我们对陇南市九县146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问卷调查,以期为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一、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

通 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80%的教师仍将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了解甚少。18%的教师 认为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的关系不大。长期以来,国家、各级地方和各个学校在教育技术培训方面 也投人了不少人力和物力,但多数停留在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阶段,对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的认识肤浅,其培训几乎是空白,而且无论是培训者还是被培训者都没有明确的目标。

(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不足

现 代教育技术环境是指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所设计的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与条件,即实现教学信息呈现于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写作讨论、有利于信 息反馈和教师调控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十分有利于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西部 偏远地区学校由于办学资金极其困难,只能维持现有的传统媒体教学,80%以上的学校都没有建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个别学校只有简单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机 房等,并且功能单一,根本意义上都无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对教育信息的运用能力不足

信息技 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过程。在具备基本信息能力的情况下,教师还应具备以信息技术 解决教学中有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

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但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极低,15%的教师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传播媒 体,40%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运用技能。45%的教师(尤其年龄较长的)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技能还是空白。

二、制约西部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 实践教育技术的工作中,制约和影响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素,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旧观念以及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有的 认为,教育技术只是电教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其他教师不用了解;还有的认为教育技术纯粹是一个花架子、空壳子,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在教学 实践中可有可无。尤其领导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更影响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 育教学改革,看起来属于技术层面,实际上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

(二)硬件建设不到位

硬件建设是学校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没有硬件建设就谈不上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具备了硬件条件的同时,还需有目 标、有计划地进行软件和潜件的建设,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得以正常持续发展。而西部偏远地区学校由于办学资金极其困难,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建 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匾乏

信 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目前实行的新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 作支持,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扩大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而西部偏远地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适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先进技术潜力就将难以被充分发掘,势必影响人们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进而阻碍现代教学观念的形成,影响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四)教师继续培训没有跟上信息化教育的需求

由 于受办学经费短缺、师资不足、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教师无法接受相关的继续教育。即使接受短期项目培训,更多教师接受的是校本培训,由于许多培 训教师本身并未受到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样培训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此外,从培训内容上看,基本上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接受培训的教师很难将所学知识 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此培训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三、培养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

(一)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

教 师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新技术的学习途径主要依赖于培训。我们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当成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为了使学校的所有现代教学设备都能充分有效 地利用起来,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师资培训工作,一方面对在职教师大力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实施教师 继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也要为适应新形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对师范生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无论什么

专业都要把信息技术作为 基础课程,各专业课程的教材教法应尽快增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重点应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使未来的教师能够自觉地将信息教育的 观念和能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从培训目标的确定上既要考虑基本技能的培训,也要注重教育技术 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真正把教育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利用案例分析促进培训,再辅之以政策奖励,激 励广大教师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学水平。

(二)加大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建

因 地制宜地开展学校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既要发展经济适用的常规教育技术媒体,也要争取多建设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从而使 二者优势互补。而当今农村中小学校财力薄弱,政府对教育的支出相当有限。因此,首先要保证硬件建设真正到位,各级政府及学校都要积极想办法,开源节流,筹 措资金,保证以有限的资金投人获取最大的建设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方案设计要科学,充分考虑教学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本着实用、够用、可升级及兼容性原则来 进行方案设计。

各级学校要根据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完善学校软件资源的建设。根据目前基层教学需求,通过 购买、下载或教师个人建立教学资源库是行不通的。学校领导阶层应按各学科实际需求组织相应的学科资源建设团队,各团队按学科课堂实际需求分析确定总体任 务,制定任务完成的基本步骤,依照各自特长明确分工,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丰富了教学资源库,满足了教学实际需求,也改变了以往资源各自为阵的现象,实 现了资源的真正共享,促进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

评估机制 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同时学校也应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对培训和应用工作进行评价考核,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方式,实现评价多元化,强调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情况纳人评价的范围。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注意 保护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有益尝试和创新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激励。在评价考核的导向下,最终达到教师愿意使用、自觉使用、合理使用 教育技术的目标。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已经逐渐普及到课堂教学中。而相对过去小学教师常年的“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它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我们进行《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以课题研究进一步带动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此,该课题2014年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到现在已进行一年的研究。

二、理论思考

本实验中,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青少年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此应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有效途径;另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还是新课改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而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与方法(即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所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使广大教师尽快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

求。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在充分广泛地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教育资源进行新层面的建设,培养适应教育发展的具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

2、小学教师要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其他现代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作为学生认知工具,通过教学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改革学科的教学过程。

3、如何进一步改善信息教育环境,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教育资源信息要求。

4、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将对师资提出新的要求,研究如何通过继续教育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和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研究内容

1、通过研究与培训,使教师能学会使用局域、广域互联网,应用多媒体、学会电子备课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掌握应用远程教育系统,成为优秀教师的技能。

2、确立辛庄镇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目标定位,提升以文档、表格、幻灯、图片等办公软件为主体的计算机教育执行力。

3、校本学科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通过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4、研究如何继续教育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和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探寻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归纳法。在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归类、筛选,将经验上升到理性高度,总结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的良好方法,并将经验向全县推广。

3、个案研究。通过执教研究课、优秀资源库的建设,对特征显著的教师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记录和描述,形成个案。

五、中期研究认识

实践中,我们依据《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的宗旨,在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培训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检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阵地,结合校情设计出实验方案,全面推进本课题的实施。经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一些共识,主要体现在两个“认识”上:

1、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不同于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是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而展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而展开。尽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也会涉及大量信息技术的内容,但其目的是利用这类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这和信息技术培训中完全以学习、掌握信息处理技术为目的有

着本质上的不同;在教学的历史上,各种新的工具总是被吸收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从结绳记事用的绳子,到黑板、粉笔,到最新的数字技术产品。就像会使用黑板、粉笔并不说明具备教师能力一样,信息技术培训只是解决了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

2、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实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国家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规范化考核认证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我设计,自我提高。因为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最具个性化的色彩。它可以实现在单一教室里因材施教的目标。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中,完全可以鼓励个人,在参加统一教学进度的同时进行自学。通过鼓励自学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员的学习愿望。也可以在学习内容上把容易掌握的部分放到课外自学中去,而利用适当的集中培训时间,解决那些难以通过自学弄懂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

六、研究过程

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县教育局电教馆亲切指导,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创设学校发展的提速平台

⑴、建设校园网络

为了全面实施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校接入宽带网,微机室、各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所有电脑全部入网,师生对网上资源实现了共享。全校教师充分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学习课改新理

念,借鉴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备课质量,并实行集体备课制度,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各学科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带领学生走进网络世界,拓展学习途径,转变学习方式,发展信息素养,提高学习效率。

⑵、建立学校网站

为了及时展现课题研究进程,我校建立了学校网站,设置科研之窗、教研视角、教坛群英、、荣誉展厅等栏目,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更新及时。随着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我校正在酝酿学校网站改版,改版之后的网站将包括学科专题研究网站、教研组网站和教师个人网站,内容更加丰富、缤纷多彩。

2、注重校本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⑴、进行理论探索,拓展研究深度。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负责人做专题报告,对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培训,从而在理论上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保证了课题研究健康有序的发展。一年来,我校通过印发资料专辑,交流研究体会,引导课题组教师广泛学习,深入探讨,认真反思,不断将研究导向纵深。

⑵、学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先后派出语文、数学、体育、英语等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市等各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新课程观摩活动,组织教师全员参加通识培训。老师们通过看光盘、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与同事交流等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⑶、我校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微机室,由计算机教师对全校各教研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培训班。通过对教师进行分组轮训,教师学会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运用;学会了远程教育资源的整理和应用;学会在互联网查找知识,浏览网页信息。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许多教师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提高,各教研组涌现了一批能熟练操作、能自制课件的中青年教师。

⑷、学校进一步落实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指导,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各教研组指定了两至三位教师对年轻教师加以帮助,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加以指导。最后对全校举行了汇报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参与竞赛,提供促进成长的优良土壤和脱颖而出的良好机遇。

3、以研代训,深化课题研究,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攀升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具有先导性作用。通过课题研究能揭示教育规律,探索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⑴、开展教学评优,深化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研究水平,高质量地做好研究工作,我校举行了“利用优质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等活动,帮助学校建立了适合的教学资源库。同时我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四个一”教科研活动,如备好一篇特色教案,制作好一个课件,上好一堂优质课,写好一篇论文等,大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人人学技术热情高涨,纷纷将优秀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将有价值的资源刻录到光盘进行保存,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思

想观念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⑵、举办研讨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为了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我校多次举办赛课活动,活动采用了座谈、研讨会、听课、评课等形式。活动中,听课教师的积极探讨,授课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指导与热情解答,使听课教师受益匪浅,促进了教师间交流,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七、研究初步成效

综观一年来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实践探索下主要实现以下四点:

1、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随着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的电脑应用水平,多媒体使用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育理念得到及时更新,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表现在近几年来我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上。我校有七位教师参加市、县级优质课、骨干教师评选,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李英、孟素玲、张翠翠被评为“骨干教师”称号;李英、卢伟伟、葛进生、马妍等运用多媒体录的课参加市级评选;王彦华、祁凤君参加县优课评选。同时,在省市县级论文评选中,我校多人次获奖。

2、营造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领导亲自抓,骨干带头做,做出自信,做出成绩,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设计方案,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探索课改新的途径,尝试教学,总结新的教学理念,调整充实下一步行

动方案。给学校带来了教育理论的普及,广泛而深入的教师信息素质培养,使教师逐步确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校内教科研氛围浓厚了,教师抢着走进“课件制作中心”、“农远”教室,人人动手制作课件,网上摘取信息,争当科研型教师。

3、提高了学校办学的社会信誉。近年来,学校硕果累累,先后被授予“县级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县级语言文字规范培示范校”、“县级花园式学校”、“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省级课题一个,县级课题三个。连续两年在范县毕业班统一检测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学校为上一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优秀新生,在范县享有盛誉,有口皆碑。

八、问题与讨论

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我们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例如:

1、学校多媒体教室较少,给课题的深化研究带来了阻力。学校聘请不了更多专家,只能靠自己在摸索中行进。

2、由于学校教师年龄差距大,具有老中青三个年龄段,教学观念尚待进一步更新,如何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进一步探求好的思路。

3、因教学日常工作压力大,教师的精力应付不过来,严重地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展。

4、教师在撰写教学论文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新世纪又迎来新的挑战。科教兴国、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我们

将不辱使命,再创辉煌。

我们将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使我们研究的课题能顺利结题。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

研 究 报 告

安徽省铜陵县老洲中心学校课题组

【摘要】21世纪,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社会已初见倪端,这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校把《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作为科研方向,旨在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关键词】中央电化教育馆 农村教师 教育技术 校本研究

课题报告

一、关于课题的提出:

21世纪,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社会已初见倪端,这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精神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下决心以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以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为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鉴于上述的指导思想,我校把《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作为科研方向,旨在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潜件”。所谓“潜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程度。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的核心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丰富而广泛的工作内容,但所有这些工作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落实在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教育活动的整合,以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点上来,这是把教师的教育技

术能力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功能特点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功能特点的关键。因此,研究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无论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2、实践意义: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技术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在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也是闻所未闻的。目前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建设还缺乏系统的成功经验可借鉴,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探求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的内在规律,并为丰富信息时代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探讨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学活动的整合途径、策略和方法;通过 课题的研究,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

2、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3、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4、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不同,我们将按照 “设计—— 行动—— 观察——总结”的思路,提出课题研究的目标、观点,同时还要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设计可行的方案。在研究实践中把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本课题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

主要是通过学习所收集的与课题相关理论和信息,正确地掌握课题相关理论的内涵,从而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

2、行动研究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有效的方法体系。

3、实践调查法。

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然后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4、个案研究法。

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从实际出发,针对某一阶段课题研究的结果、某一课例等进行个案分析,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五、课题研究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时间安排:2006年5月—2006年7月

2、主要任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分工,确定工作职责;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研究方案;收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3、主要工作安排: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做好课题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工作。

(2)、制定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申报立项工作。(3)、加强课题相关理论学习,认真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资料。

(二)、调查阶段:

1、时间安排:2006年8月—2006年12月

2、主要任务:制定阶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筹建校园互联网站;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工作,整理分析调查材料,撰写调查总结报告。

3、主要工作安排:

(1)、制定阶段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研究调查方案。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并通过阶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学校校园互联网站的建设。

(4)、开展课题研究调查工作,撰写调查报告。(5)、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资料。

(三)、实施研究阶段: 第一步:

1、时间安排:2007年1月—2007年12月

2、主要任务:①、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3、主要工作安排:

(1)、编制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方案和编制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方案。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并通过上述两个实施方案。(3)、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资料(如培训计划、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撰写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第二步:

1、时间安排: 2008年1月—2008年8月

2、主要任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3、主要工作安排:

(1)、编制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方案。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并通过实施方案。

(3)、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活动,撰写相关研究成果报告。(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体会等)

(4)、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研究材料,撰写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第三步:

1、时间安排: 2008年9月—2008年12月

2、主要研究任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3、主要工作安排;

(1)、编制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实施方案。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并通过实施方案。

(3)、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如论文、个案分析等)。

(4)、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研究材料,撰写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四)、总结结题阶段:

1、时间安排:2009年1月——2009年8月

2、主要任务:

(1)、编制阶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启用学校校园互联网站。(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4)、课题研究成果集汇编。

(5)、做好申报课题研究验收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为了确保《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下去,征得老洲中心学校校委会讨论通过,首先成立了老洲中心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对领导小组成员作了具体明确规定,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分工为:老洲中心学校校长周坚平任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召集课题研究会议和宏观调控、课题经费、课题验收结题等工作。老洲中心学校副校长包柏松任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副组长,主要负责拟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等工作。魏百海、江永生、曹勇、包柏松等四同志主要负责拟定各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以及撰写各子课题研究报告等工作。魏玮同志主要负责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以及向中央电教馆上传课题研究成果材料。铜陵市教育局电教馆馆长殷振平和铜陵县教体局教育研究室李久东为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其次,下设课题管理、方案实施、经费管理3个操作小组,为《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顺利实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为了使广大课题组成员能积极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正确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大力发展电化教育事业等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并注意从《教育法》、《课程标准》、《中小学电教》、《安徽电化教育》等理论书籍中寻找应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促使课题组成员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实

施自己所从事的课题研究活动。同时,以《基础教育发展纲要》、《课程标准》、《中小学电教》、《安徽电化教育》中提出相关的基础教育信息发展的内容为基础,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努力提高和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3、保障经费投入,确保课题研究如期实施。

自课题组拟定《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的课题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启动以来,老洲中心学校在预算外资金中拿出了一笔数额相当大的资金作为该课题研究的专用经费,并单独列入学校教科研专项帐户,从而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据初步统计该课题研究到现在为止,老洲中心学校以及辖属的四所小学共投入经费达7万余元,其中老洲中心学校3万余元,老洲博爱中心小学2.5万余元, 老洲成德小学1万余元, 老洲光辉小学8千余元, 老洲白沙小学3千余元。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强化了多元化的师资培训,提升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教师,要创一流的教育技术服务水平,首先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因此,我们把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定位为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开展多元化的师资培训,通过集中面对面培训、专家学者巡回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渠道、多形式,使我乡中小学全体教师经受了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洗礼,帮助他们提高教育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们引入各种培训项目,充分发挥省、市、县、校系统联动机制,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项目培训,2006年暑期我校有48位小学教师通过专项考试,取得了由铜陵市教育局颁发的《铜陵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率先成为全县15所中心学校第一个教师100﹪参加计算机教育专业培训的学校。2007年10月----2007年12月,我校又利用每周双休日中的星期六对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的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 项目培训,全乡有92位中小学教师通过专项考试,取得了由中央电化教育馆颁发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结业证书》。2008年7月“暑期西部农远项目专项培训计划”,全乡中

小学共培训98人。这些工作得到了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通过课题研究,完善了资源建设,促进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程,丰富合理的教育资源可进一步缩小城乡和校与校之间的教育差别,这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又一个目的。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首先抓好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规划,既要着眼长远规划,又要

立足本地实际,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2006年我们通过向教师借款付高利息的方式,投入1万余元(其余资金由省市电教馆承担)为老洲博爱中心小学新置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率先成为全县15所中心小学第一个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2008年5月,我们又投入3万余元(其余资金由省市电教馆承担)为老洲博爱中心小学、成德小学、光辉小学、白沙小学新置计算机10台,开通了校园计算机互联网,实行了网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二,充分发挥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作用,使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地“走进课程,用于教学,服务学生”。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校通过配备的农远接收系统,计算机互联网等电教设备,大量接收外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下载、整合、刻录,不断补充光盘资源。到目前为止,老洲博爱中心小学通过下载、刻录,补充光盘资源达100余盘。接收教育教学资源达100G。成德小学通过下载、刻录,补充光盘资源达80余盘。接收教育教学资源达50G。第三,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准入制度建设,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确保课堂的资源产品质量。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们投入2万余元积极引进由省市电教馆推进的电教资源(如教学光盘、教学磁带等),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通过课题研究,优化了教师课堂教学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核心是应用。只有调动多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资源建设,使优质教育资源快捷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才能达到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优化了教师课堂教学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1、举办了电化教学对外开放周活动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在铜陵县老洲博爱中心小学、老洲成德小学、老洲光辉小学成功地举办了五届电化教学对外开放周活动,有50多人次的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农远”教学资源(如光盘、录音机等)电化教学设备上课,开设的课程主要为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以及小学音乐等学科,全乡先后有500余人次的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以及集中研讨活动。

2、组织开展了市、县、乡级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或下校)活动。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市县级骨干教师、县级教学能手、县级农远工程应用新星和乡级教学能手等30多人次的教师开展了送教下乡(或下校)活动,送课达60余节。这些教师无论送教到县辖属各中心学校或乡辖属学校,都受到当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3、积极组织承办了县级电化课堂教学大奖赛(城关赛区)和县级英语教学研讨会。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组织承办了铜陵县三届小学语文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城关赛区)和两届小学数学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城关赛区)以及两届铜陵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城关赛区)评选活动。据统计,有来自全县15个乡(镇)的中心学校的50余位教师进行了电教课堂教学才艺展示。同时,我们还成功地承办了铜陵县一、二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参加研讨会达100余人。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铜陵县第五、六、七届小学语文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和铜陵县第四、五届小学数学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以及第一、二届铜陵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评选活动。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推荐了20多位教师参加了县级以上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等学科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和10多位教师参加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有5人荣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有8人荣获县级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称号,有4人荣获县级“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 称号,有10人荣获乡级教学能手称号,有1人荣获市级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有11人次荣获县级以上各学科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或教学设计等)一等奖,有27人次荣获县级以上各学科

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或教学设计等)二等奖,有32人次荣获县级以上各学科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或教学设计等)三等奖。

5、积极组织开展县级以上电教学术作品评选和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县级以上电教论文、电教教学设计、电教课件制作、电教课题研究报告等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10人次荣获省电教教学设计评选三等奖,并收入安徽教育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有1人荣获省电教论文评选三等奖,并收入安徽教育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有8人次电教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有30多人次的教师的电教论文、电教教学设计、电教课件制作等电教学术作品在市县级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同时,在市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中,有6人次的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

(四)、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探索出有利于优化与整合农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且后者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现代教育技术以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新思维方式,为各学科的教学整合提供了多样化方式,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们通过反复的实践,努力探索出有利于优化与整合农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1、突破时空限制,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直观记忆力远远胜过抽象记忆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景,能使小学各学科教学突破形象性、注重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地探究知识。上课伊始,教者通过电教课件创设情景,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和欲望,优化了课堂教学。

2、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传统的教学中,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的一本书、一支笔,很难最大容易地把讲的知识在四十分钟内充分表现出来。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广取博览、博采众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接触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理解来取舍,最后形成知识的积淀。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整合,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四十分钟利用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

3、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学生方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的同时,更重要地要让他们在课下也“动”起来。要让学生主动去探求,培养其钻研的能力,提高其自学的学习素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运用,为学生学会“捕鱼”提供良好的学习技术支持,真正给学生创设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得到满足和认可。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1、学校信息化水平还是有限的,用于课题研究的现代信息技术实践基础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我校处于农村,信息技术实践基础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制约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的整合深度。

2、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3、课题经费不足,难以满足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外出学习所需的费用。

4、由于教育人事变动太大,课题组相关成员需要适时更换,难以保持课题研究的持续性。

5、缺乏课题研究的第一手参考学习资料和专家的指导,课题研究不够深入细致。

下载《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要做到三个结合抓好三个环节——敦煌市教育局电教馆王生文为了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国家教育部正......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块测试答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模块测试答案教学 2009-09-23 21:30:03 阅读33 评论0字号:大中小第一模块测试答案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答:教学资源、教学过程2、根据你的理解,你认......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1 为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经过学习后,无论在教学......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第六模块答案 1(单选题) 王老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做了以下的工作。请您指出,以下选项中,哪一种是不合适的:( )选择一个答案a. 认真钻研教材,很好地运......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大足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通知》(沪教委人[2009]30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国中小学教师教......

    大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方案

    大连市教育局文件 大教[2011]18 关于印发大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中小......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2009年9月19日至10月19日,为期一个月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经过一个月辛苦学习,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