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矫正知识
社区矫正相关知识
湘龙街道石子社区
社区矫正工作是新时期国家对罪犯改造工作方式的一种新的尝试,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于2006年2月被确定为全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首批24个试点县区之一。为使社会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就社区矫正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为什么要实行社区矫正?
1、有利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有利于与国际司法制度接轨,国际司法制度中对罪犯的改造越来越多地体现了人性化原则,他们把更多的短刑期、犯罪恶性轻的罪犯放在社会上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改造成果,是国际刑罚执行制度文明进步的标志。
3、有利于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实行社区矫正,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使一大批偶犯、初犯、轻刑犯得以留在社会上进行监督改造,减轻了对社会的仇视心理,增强改造自觉性,改恶从善,重新做人,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有力地促进社会稳定。
4、有利于节约行刑成本,减少监禁改造所必须支出的大量经费开支,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三、实行社区矫正的法律规定性有哪些?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种行刑方式,是刑罚执行期间的非监禁执行活动,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工作必须是在国家专门机关的领导下进行的对服刑期内的罪犯的社会
监督改造活动,国家专门机关的领导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根本保证。
四、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一)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二)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三)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四)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五)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在符合上述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人、老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罪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适用非监禁刑,实施社区矫正。当然,以上罪犯只有在判决时被判处非监禁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在行刑过程中被执行缓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下,纳入社区矫正适用范围,才能对其实行社区矫正。
五、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什么?
我国的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六、社区矫正的任务是什么?
1、依法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 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要根据矫正对象的身体、技能状况,安排一定时间的社区公益劳动,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
3、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湘龙街道石子社区宣
第二篇:社区矫正知识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假释、监(所)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有利于落实党的改造罪犯政策,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充分运用社会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及监外执行等各类对象管理和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社区矫正的工作原则
1、坚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
2、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4、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5、坚持社区矫正与狱内矫治相结合原则。
四、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五、社区矫正的任务
1、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六、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街道、乡镇司法科(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狱管理机关要依法准确适用暂予监外执行措施,对符合假释条件的人员要及时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假释,并积极协助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
第三篇:社区矫正小知识
社区矫正小知识
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项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街道(乡镇)司法所承担。
社区矫正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社区矫正是让犯罪分子在其生活的社区服刑和改造。
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不同,监禁矫正是在监狱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则是让犯罪分子在其生活的社区服刑和改造。通俗而言,就是让罪犯回家服刑和改造。第二,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并不是让社区服刑人员放任自流。社区矫正虽然在严厉性上与监禁矫正有所不同,对其自由的剥夺程度低于监禁方式,属于相对剥夺;但仍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在专门国家机关的主导下犯罪人的行为仍然受到监管和控制。
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目前主要包括下列5种罪犯: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
3.被裁定假释的;4.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5.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社区矫正对象可以享受哪些权利?
社区矫正对象的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合法权益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时应履行哪些手续?
1、签定《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2、接到判决、裁定、决定或释放证明书后7日内到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
3、接受司法所的谈话教育。
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
我市自2008年5月启动并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07名,解除矫正26名,现有矫正对象81名。
第四篇:社区矫正知识
社区矫正知识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不仅有利于落实党的改造罪犯政策,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贯彻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同时节约执法成本。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充分运用社会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缓刑、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及监外执行等各类对象管理和改造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社区矫正的工作原则
1、坚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
2、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4、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5、坚持社区矫正与狱内矫治相结合原则。
四、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 1
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非监禁措施,实施社区矫正。
五、社区矫正的任务
1、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社区矫正须知
一、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与普通公民一样平等地享有人格不受侮辱,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以及辩护、申诉、控告、检举和其它未被依法剥夺的权利。社区服刑人员认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侵害了自身权利的,可向居住地的区县司法局基层科(社区矫正科)投诉。
二、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一)被判处管制的,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2、定期向司法所电话报到和当面报到;
3、会见亲属以外的境外人士,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区县司法局批准;
4、离开所居住的区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5、有劳动能力的,每月须参加不少于10个小时的公益劳动。
(二)被宣告缓刑、假释的,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定期向司法所电话报到和当面报到;
2、会见亲属以外的境外人士或接受媒体采访,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区县司法局批准;
3、离开所居住的区县或者迁居,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4、有劳动能力的,每月须参加不少于10个小时的公益劳动。
(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不得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活动;
3、不得出版、发行书籍和音像制品;
4、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
5、不得在境内外发表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它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
6、不得担任国家机关的职务或者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
7、定期向司法所电话报到和当面报到;
8、会见亲属以外的境外人士,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区县司法局批准;
9、离开所居住的区县或者迁居,应当向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报告。
(四)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在公安机关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2、离开所居住的区域、迁居或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或者进行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3、定期向司法所电话报到和当面报到;
4、会见亲属以外的境外人士或接受媒体采访,应当报告司法所,并经区县司法局批准;
(五)根据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表现突出的,可以给予表扬、物质等奖励;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扣分或处分。
(六)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情节严重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或者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社区矫正知识问答
1、什么是社区矫正?
答:社区矫正是一种监禁矫正相对应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它起源于19世纪中期英美等国家,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实行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在我国,社区矫正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里和行为恶习,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法执行活动。
2、社区矫正人员主要有哪些?
答:下列罪犯适用社区矫正:(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裁定假释的;
(4)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包括: 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③生活不能自理,使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3、社区矫正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刑罚能够有效实施;
(2)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使其认罪服法,悔过自新、弃恶扬善,人格重新社会化,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3)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在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法律、心里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4、如何准确把握社区矫正的基本属性?
答:全面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必须把握其基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1)要牢牢把握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性质;(2)要牢牢把握社区矫正的非监禁特征。
5、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是怎样构成的?
答: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由司法个机关执法工作者,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组成,以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工作者为主体,社会工作者为辅助,社会志愿者为补充。
6、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答: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根据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授权,对拟适用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调查评估;(1)根据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派,接收社区矫正人员;(2)组织社区较真宣告和解除社区矫正宣告;(3)确定矫正小组,指定矫正方案(4)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5)监督社区矫正人员定期报告(6)落实日常监督管理措施
(7)定期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走访(8)组织日常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心理辅导活动(9)按时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考核并实施分类管理(10)提出社区矫正人员的奖惩建议
(11)负责社区矫正人员外出的审批或者审核(12)组织动员基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13)按时作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书面鉴定
(14)办理解除矫正手续,提出安置帮教建议,做好与安置帮教工作衔接(15)其他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
7、什么是社区矫正衔接工作?
答:社区矫正衔接是指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在特定的时限内接收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机关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或决定等法律文书、接受社区矫正人员,并履行相关法律手续的过程。
8、什么是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审前调查评估?调查的内容和程序如何?
答:①社区矫正适用于前调查评估是指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接受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的委托,对可能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等非监禁刑的被告人,罪犯对所居住社区影响进行调查评估,向委托机关出具调查评估意见书的活动;
②调查评估的内容包括:被告人、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
③调查的程序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制定被告人、罪犯居住地司法所进行调查;
④司法所指派二名以上人员走访被告人,罪犯家庭、工作单位(就读学校)、同事(同学)、案件被害人及家属、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单位和个人、形成调查笔录;
⑤司法所围绕被告人、罪犯是否具有再犯罪危险性、是否可以实现有效监管、是否可以使用社区矫正这一核心,全面分析掌握的调查资料。复习人民法院拟适用禁止令的,司法所根据被告人,罪犯相关情况,针对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研期间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待定得人等禁止内容调查。司法所对被告人,罪犯使用社区矫正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鉴别归类,通过集体讨论,作出能否对其适用社区矫正措施及禁止令的建议,并形成调查评估意见提交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调查评估审核把关,按时调查评估意见提交委托机关,并抄送同级人民法院。
9、社区矫正宣告的内容是什么?
答:(1)宣读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
(2)宣布社区矫正期限;(3)宣告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4)宣告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驶的权利(5)宣布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10、社区矫正人员每月接受教育学习和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答:社区矫正人员每月接受教育时间不少于8小时。适用严管的社区无矫正人员没有接受教育时间不少于6小时;适用普管的社区矫正人员没有接受集中教育不少于4小时;适用宽管的社区矫正人员每月接受集中教育时间不少于2小时,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8小时,适用严管的社区矫正人员可以适当增加社区服务时间。
11、如何认定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
答:被告人、罪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且在当地有生活来源的,可以认定为居住地;
(1)在当地购有(自有)房产,并能出具产权证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房产所有权、使用权证明的;
(2)在当地租用房子,已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的,并能出具与产权人签订继续租赁一年以上合同的;在当地借用房子,已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的,并能出具与产权人签订继续借用一年以上合同的;
(3)在当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居住场所已连续居中六个月以上,并且企、事业单位意愿为其提供可以继续居住一年以上担保的;
(4)近亲属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具有以上第一、二、三项情形,愿意予以收留、接纳,履行协助监管义务,并为其提供可以居住一年以上担保的。
12、社区矫正成员包括哪些人?应当履行 哪些责任和义务?
答:(1)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任组长,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组成。社区矫正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
(2)矫正小组成员应当履行以下责任和义务:协助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和教育帮助;督促社区矫正人员按要求向司法所报告有关情况,参加学习及社区服务,自觉遵守有关监督管理规定;定期向司法所反映社区矫正人员遵纪守法,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情况;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法犯罪或者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向司法所报告;根据司法所需要,协助完成对社区矫正人员其他社区矫正工作。
13、矫正方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1)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
(2)对社区矫正人员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生活环境等的综合评估情况;
(3)对社区矫正人员拟采用的监督管理、教育学习、帮困扶助的措施;(4)对适用禁止令的社区矫正人员,明确禁止令执行内容、监管责任人、监管措施;
(5)矫正方案的评估及调整。
14、社区矫正解人员期满后解除的程序是什么? 答:
(1)宣布宣告纪律;
(2)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
(3)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4)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5)告知安置帮教有关规定。
15、社区矫正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离开所居住的市区、县城?
答: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确定离开所居住地的市区、县城、可以申请外出;
(1)当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认为确需居住地以外医疗机构就医并出具转院治疗建议书的,(2)直系亲属死亡或患有严重疾病的;
(3)父母、子女或者本人婚姻关系发生重大变故的;(4)办理本人就业、就学手续需要外出的;
(5)其他原因确需外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