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某软件公司研发中心年度工作计划
某某软件公司研发中心
2012年度工作计划
某某大学-某某软件与现代服务业联合研发中心作为软件研发平台及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是更好地促进东南大学计算机领域产学研进度,并加快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的重要部分。目前联合研发中心处于建设初期,面临着大量的工作及挑战,其中2012年度的主要工作计划包含以下几部分:
一、产学研合作相关工作
1、联合研发中心自身研究开发项目的确立
根据某某科技发展规划和专项科研任务,联合研发中心将发布201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并面向全校征求承担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团队。目前“中心”2012年度计划发布3-5个项目,其中主要涉及云计算环境中虚拟机资源管理等内容。
2、联合申请省部级科研项目
在保证某某科技项目指南的前提下,由计算机学院与某某科技联合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相关研究项目,并积极开展联合研究。
二、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工作
1、人才培养工作
联合研发中心的建立目标中,人才培养也是其中任务之一。对于东南大学方面,“中心”将为东南大学学生提供实战项目技术培训及在企实习、科研与试验的基地并在工程硕士等培养方面实现校企合作。除此之外,“中心”还将重点关注本科毕业生的创业构思,通过评议将为条件成熟的创业人才提供资助。对于某某科技方面,“中心”也将为某某科技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科学一级学科内的硕士、博士学历教育或专业培训。
2、学术交流工作
对于学术交流方面,“中心”计划在2012年邀请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的Leslie Valiant教授前来做讲座并进行交流。另外,合作双方将不定期进行学术或产业发展方向的交流,为公司和高校教师了解国际、国内最前沿动态提供帮助。
三、宣传工作
联合研发中心将设计并建立专属的主题网站,为企业级学校教师与学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也为中心的高效运营提供保证。
四、联合研发中心运作工作
1、制定并完善公共研发中心的各向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本年度需要完善的制度包括:
a)“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制定并完善联合研发中心工作人员聘用制度、基于产学研合作研发团队组建章程等。b)“中心”网站管理相关制度:重点建设中心网站建设与管理规定、“中心”网站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网络管理暂行条例、网络信息与安全管理办法、电子邮件使用管理办法。
c)制定“中心”科研项目发布、申报、评审、签约、跟踪、验收
管理办法。
2、联合研发中心工作会议及管理委员会会议
根据联合研发中心运行情况,每季度将召开一次联合研发中心工作会议,讨论并汇报“中心”运作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还将在2012年末召开一次管理委员会会议,进行“中心”的年度总结以及制定第二年工作计划
第二篇:软件公司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软件公司研发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自有软件研发以及外包软件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 于公司软件研发与管理。
第二条本制度中软件开发指新系统开发和现有系统维护或改造,此类工作均需要以项 目制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中自行开发是指主要依赖公司自身的管理、业务和技术力量进行系统 设计、软件开发、集成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一般仅向外购置有关的硬件设备和支撑软件平台;合作开发是公司与专业IT公司(合作商)共同协作完成IT应用的项目实施和技术支持工作,一般形式是公司负责提供业务框架,合作商提供技术框架,双方组成开发团队进行项目实施,IT系统的日常支持由技术研发部承担;外包开发是指将IT应用项目的设计、开发、集成、培训等任务承包给某家专业公司(可以是专业的IT公司或咨询公司等),由该公司(承包商)负责应用项目的实施。
第四条
软件开发遵循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项目管理涉及立项管理、项目计划和监控、配置管理、合作开发管理和结项管理。软件工程涉及需求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用户接受测试、试运行、系统验收、系统上线和数据迁移。第五条
除特别指定,本制度中项目组包括业务组(或需求提出组)、开发组(可能包括网络管理员和合作开发商)。
第二节 立项管理
第六条
提出项目需求的部门参与公司层面立项,进行立项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编写《立项分析报告》,开展前期筹备工作。《立项分析报告》应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
第七条
需求提出部门将立项分析报告》交相关部门会签后,上交公司高层进行立项审批,以保证系统项目与公司整体策略相一致。
第八条
《立项分析报告》得到批准后,成立项目组(如果是外包开发,则成立外包商项目组; 如果是合作开发,则与外包商共同成立合作开发项目组,以下统称“项目组”),项目组应包括业务组(由公司技术研发部需求管理组和相关业务部门组成)和开发组(自行开发为技术研发部开发组、网络管理员;外包开发为技术研发部指定的开发组长、网络管理员和外包商成员;合作开发为技术研发部开发组指定人员、网络管理员和外包商成员)。公司技术研发部委派一名项目经理负责监督项目的进度,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确保开发能及时完成并能满足业务需要。项目组人员的选择应满足项目对业务及技术要求,项目组人员应有足够的业务和IT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来胜任项目各方面的工作。
第三节 需求分析
第九条
立项后业务组对用户需求进行汇总整理,出具《业务需求说明书》,并确保《业务需求说明书》中包含了所有的业务需求。经系统使用部门审批确认,作为业务需求基线。
第十条
业务组在获得《业务需求说明书》后,提出技术需求和解决方案,并对系统进行定义,出具《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需详细列出业务对系统的要求(界面、输入、输出、管理功能、安全需求、运作模式、关键指标(KPI)等),最好是采用原型方式表达。《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需要由业务组提交给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确认。
第十一条
对于合作开发的项目,当业务需求发生变更时,业务组应提交《需求变更申请》,项目经理审批后交给开发组长实施。
第十二条
项目组应对需求变更影响到的文档及时更新。
第十三条
在项目需求确认后,需建立需求跟踪矩阵,当需求有变更时,需及时的更新跟踪矩
第四节 项目计划和监控
第十三条
软件开发采用项目形式进行管理。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第十四条
需求分析过程中,项目经理组织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包括具体任务描述和项目进度表等。
第十五条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业务组组长和开发组组长需配合项目经理制定阶段性项目计划。业务组组长和开发组组长需配合项目经理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第十六条
项目计划需要变更时,项目经理填写《项目计划变更说明》,并提交公司主管领导审批,通过审批后,交给业务组组长和开发组组长执行。
第五节系统设计
第十七条
系统设计应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系统设计要遵循完备性、一致性、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原则。
第十八条
在系统设计阶段中,用户应充分参与,确保系统设计能满足系统需求。
第十九条
项目组进行设计,出具《设计说明书》和《单元测试用例》。《设计说明书》中需要定义系统输入输出说明和接口设计说明。公司主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概要设计进行评审,出具《设计评审报告》。业务组组长和开发组组长应参加此评审并对评审意见签字确认。
第二十条
设计评审均以《业务需求说明书》和《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确保
系统设计满足全部需求。
第二十一条
对已确认通过的系统设计进行修改需获得项目经理、业务组组长和开发组组
长的审批后方可进行。
第二十二条
对系统设计的修改的文档须由文档管理人员进行归档管理。
第六节系统实现
第二十三条
开发组根据《设计说明书》制定系统实现计划,并提交项目经理对计划可行性进行审批。
第二十四条
系统实现包括程序编码、单元测试。
第二十五条
开发组保证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独立,为各环境建立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并明 确项目成员的职责分工。对开发环境、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在物理或逻辑方面应该做到隔离;如果环境的分隔是通过逻辑形式实现的,应定期检查网络设置。项目组对已授权访问生产环境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并对该记录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到生产环境。
第七节系统测试和用户测试
第二十六条
测试组制定《系统测试计划》,并提交项目经理对计划可行性进行审批。
第二十七条
《系统测试计划》必须定义测试标准,并明确各种测试的测试步骤和需要的系统 设置要求。
第二十八条
开发组向数据拥有部门申请获取测试用业务数据的使用权,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严 格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相关项目人员才能访问及使用。
第二十九条
开发组负责测试数据准备,测试用数据要足够模拟生产环境中的实际数据。对已 评定为敏感信息的数据进行敏感性处理和保护。
第三十条
开发组或合作开发商协助技术研发部测试组建立测试环境进行系统测试。在系统测试中对新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进行充分测试。技术研发部测试组出具《系统测试报告》,测试人员签字确认测试结果。
第三十一条
系统测试通过后,开发组配合业务组建立用户测试环境,业务组根据用户测
试用例进行用户测试,出具《用户测试报告》,业务组组长和开发组组长应在用户测试报告中签字确认。
第三十二条
项目组完成系统帮助文档(其中包括《用户操作手册》和《安装维护手册》)。凡
涉及应用系统的变更,应对系统帮助文档及时更新。
第三十三条
所有项目的BUG管理均采用QC系统,用户所提交的问题及测试的BUG均需记 录在案
第八节试运行
第三十四条
系统主要使用部门根据项目规模及影响决定试运行策略。第三十五条项目组制定《试运行计划》,并制定试运行验收指标,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试运行计划》中应包含问题应对机制,明确问题沟通渠道和职责分工。
第三十六条
项目组联合试运行单位进行相关系统部署工作,准备培训资料,对相关用户 和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用户培训的完成度应为实施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第三十七条
项目组根据《试运行计划》进行系统转换和数据迁移。系统转换前,检查系
统环境,确保运行环境能满足新应用系统的需要。系统转换时必须详细记录 原系统中的重要参数、设置等系统信息,并填写试运行报告相关内容。系统 参数、设置的转换工作作为系统上线的验收的评估指标之一。
第三十八条
数据迁移前,应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数据迁移计划》中应包含迁移方
案、测试方案、数据定义,新旧数据对照表、迁移时间、回退计划等信息。数据迁移计划需经项目经理和主管领导签字审批。
第三十九条
数据迁移后,项目组对数据迁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作出检查,出具《数据迁移报告》,其中包括数据来源、转换前状态、转换后状态,数据迁移负责人、对完整性检查情况、对准确性检查情况等内容。各相关部门验收转换结果后在该报告上签字确认。
第四十条
系统转换和数据迁移由试运行单位业务部门和公司主管领导共同监督并进行验收。第四十一条系统转换和数据迁移验收通过后,正式启动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试运行单位办公室把系统运行情况(系统资源使用,反应速度等)记录到试运行报告中。必要时,项目组应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对应用系统进行优化。
第四十二条
试运行达到试运行计划规定的终止条件时,项目组编写《试运行报告》。此报告 应由项目组和试运行单位签字确认,并提交公司主管领导审阅。公司主管领导审阅试运行结果,决定试运行结束或延期。
第九节系统验收
第四十三条
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及技术研发部联合组成独立系统验收小组,也可授权原项目组作为验收小组。验收小组从功能需求及技术需求层面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估。
第四十四条
验收小组应根据验收情况整理形成《系统验收报告》提交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和技 术研发部审阅。
第四十五条
系统主要使用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根据系统测试、试运行情况签署验 收意见。
第十节系统上线
第四十六条
系统上线应遵循稳妥、可控、安全的原则。
第四十七条
通常情况下,系统上线包含数据迁移工作。
第四十八条
项目组制定《系统上线计划》,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在上线计划得到批准后 才能开始部署上线工作。
第四十九条
《系统上线计划》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1、部署方式和资源分配(包括人力资源及服务器资源);
2、上线工作时间表;
3、上线操作步骤以及问题处理步骤;
4、项目阶段性里程碑和成果汇报(项目执行状态的审阅、进度安排等)
5、数据迁移的需求和实施计划;
6、完整可行的应急预案和“回退”计划;
7、用户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手册、培训考核等);
8、公司下发的系统标准参数配置。
第五十条
上线单位在上线初期需加强日常运行状态监控,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对重大问题应启动紧急预案。
第五十一条
在完成上线后要填写《系统验收评估报告》。《系统验收评估报告》内容包括:数
据准确性、系统性能及稳定性、接口问题、权限问题、业务操作影响度、问题处理情况、备份、批处理等。
第五十二条
上线单位管理层要对《系统验收评估报告》进行审批签字。
第五十三条
公司主管领导批准结项后,业务组和开发组将整理的文档提交各自部门统一管理。第十一节合作开发管理
第五十四条
合作开发商的选择应遵循公司相关规定,合作商资质认定参见第三方管理制度。
第五十五条
合作开发商必须遵循公司《软件开发管理制度》。
第五十六条
项目经理同合作开发商明确规定项目变更的范围和处理方式,重点关注需求和设 计变更。
第五十七条
项目经理负责监控合作开发商的项目管理及软件开发活动。合作开发商应按计划 定期向项目经理报告进展状态,并提交阶段性成果文档。发生重大问题时,合作开发商需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第五十八条
开发组组长派专人监控合作开发商的质量保证过程。第五十九条项目组同合作开发商商定验收的标准和方法。第六十条以上各要求需要在开发合同中明确。
第十二节系统交付
第六十一条
在系统验收通过后,项目组对运维组进行系统维护培训。第六十二条项目组提交全部经审批的交付物给项目部存档。第六十三条项目组填写《系统交付申请》,提交主管技术总裁审批后,交付运维组。
第十三节外包开发管理
第六十四条
立项申请得到公司主管领导的审批后,选定开发商,签订外包开发合同。
第六十五条
项目经理负责监控外包开发商的项目管理及软件开发活动。外包开发商应按
计划定期向项目经理报告进展状态,并提交阶段性成果文档。发生重大问题时,外包开发商需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第六十六条
项目经理监控外包开发商的质量保证过程。
第六十七条
项目组同外包开发商商定验收的标准和方法。
第六十八条
以上各要求需要在开发合同中明确。
第三篇:技术研发中心设备管理工作计划
技术研发中心设备管理工作计划
2012年新年伊始,技术研发中心设备管理工作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公司2012经济工作中心为目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企业健康稳健的发展做好应有的工作。
一.继续完成xx公司设备的搬迁、安装、调试工作
随着xx公司的经营业务向xx的转移,需要完成对xx的2.2米瓦楞纸板生产线、印刷机及纸箱成型设备的搬迁转移工作,2011年从年中到年底,已经完成了,印刷联动线、印刷开槽机、印刷开槽模切机的搬迁和安装调试工作,搬迁的设备已经投入到正常的生产当中。目前还剩下2.2米生产线、印刷模切机及纸箱成型设备的没有搬迁。在2012年初,将根据公司的生产和业务发展需要,公司总体工作的部署,及时完成对以上设备的搬迁和安装工作。
计划在设备的搬迁、安装过程中,对2.2米瓦楞纸板生产线和印刷机及成型设备进行修复、维护工作,确保在设备在搬至xx后,设备完好,设备安装调试,尽快投入正常的生产,这一部分工作,将根据公司对xx设备搬迁转移工作总的部署和安排,再对搬迁的时间和内容进一步的明确和分解。
二.完善对xx的设备的管理,继续加强对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
2011年,公司的设备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保障2011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的正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但工作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2012年,设备管理工作将从设备的采购(包括设备搬迁)、安装、运行、维护保养、更新改造等一系列工作着手,确定专人管理,责任到人,明确责任关系的工作思路。让公司的每一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使设备管理更规范、更有序地进行,设备部门需制定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了设备的各项管理内容。设备、生产部需及时对全体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让员工了解设备管理制度,熟悉各项管理规定。
设备部门根据公司各种生产设备的特点,以及目前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情况,将设备部内部管理工作责任到人,生产线工段、印刷工段和成型工段的设备管理分别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加强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根据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具体要求,参照设备保养润滑相关规定,进行日常巡检检查和相关的记录工作。对于设备的抢修、改造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设备部采取统一安排,合理组织人员,保证整个工作有序进行。
2011年,针对新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更新,以及设备本身存在的缺陷,设备科将继续对部分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工作,适应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需求,保证生产的经济实效。设备部在技术改造上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分别对1.8米流水线的冷凝水回收装置、生产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蜂窝纸板线的胶水供给装置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蜂窝的纸板线的胶水回收装置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品质质量,还减少不必要的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2012年,设备改造继续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出发点,继续加大对公司的设备技术改造和革新工作,让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明确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指标,完善绩效考核工作
明确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让每个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工作都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工作成绩的好坏要用工作指标来衡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要注重设备的完好率100%、设备事故率为0、设备的待修率为0等几个方面全面考核。
严格遵照公司设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对设备管理各项工作实行全面绩效考核,设备管理工作直接量化,各项工作成果用数字来衡量,加大考核力度;同时将设备维护、保养和使用纳入员工工资考核方案,对生产员工员工进行设备管理绩效考核,直接与生产一线员工的工资挂钩。生产人员在设备维护和保养时,存在时好时坏的现象。生产任务不紧张的时候,设备保养会好点,一旦生产任务紧张,设备维护和保养就会放在一边的现象还存在,这就更加要求设备管理的检查、考核工作时时不能放松。
四.完善对蜂窝、护角的生产管理工作
结合本人现在的工作内容,2012年将继续对蜂窝、护角的工作进行各项管理工作。2011年蜂窝、护角项目自投产以来,很长时间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的生产状况,针对这一现状,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目前最需解决的是蜂窝和护角管理不顺畅,主要体现在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还不很熟练。对生产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是件十分必要的工作。只有员工的操作水平提高了,生产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成本才能进一步得到控制。
2012年要完善和提高蜂窝、护角的生产管理,让其再上一个台阶,必须按照年初公司制定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要制定和完善合理的生产指标和考核管理办法,让员工在工作中有目标、有方向,工作的好坏直接直接量化,直接用数据来检验,同时每位员工的收入与工作的绩效挂钩,这样避免了造成工作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思想,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保证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2012年研发中心设备管理工作,除了已经明确的工作内容之外,还会遇到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对于这部分的工作内容,将按照临时的工作内容部署和要求,保证及时的完成任务,满足公司发展总体的需求,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四篇: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研发中心规章制度(草案)
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家的潜能,科学、合理、高效地完成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工作,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总则
1、本着“互帮互学,资源共享”的宗旨开展新产品研究工作。本部所有人员必须坚持“团队利益第一”,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力争在高分子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2、追求“合作,创新,严谨,勤奋,高效”的工作方式。
3、发扬“先做人,后做事”、“敢于超越,自我否定”的企业精神,从严要求自己,做一个“积极上进、勇挑重担、谦虚好学、文明诚信”的人,还要敢于挑战自我,不屈不挠,在业务技术上追求创新,在知识水平上不断更新,紧跟科技先进水平,永不满足现有水平。
4、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达到“规范、安全、整洁、有序”的要求。实验记录的填写要求及时、规范、完整。
岗位职责
1、根据公司总体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
2、围绕商品部制订的产品计划,制订公司各产品的产品开发计划;
3、对公司现有产品与市场部沟通,进行销售跟踪;
4、根据市场反馈情报资料,及时在设计上进行改良,调整不理想因素,使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增加竞争力;
5、负责组织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评审,技术验证和技术确认;
6、负责相关技术、工艺文件、标准样品件的制定、审批、归档和保管;
7、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8、负责与设计开发有关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新产品开发管理
一、新产品(项目)的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企业实际运用新的技术原理,新的构思设计,采用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具有新的功能、新的用途或开拓新的市场的产品(项目),或运用新的技术改造企业现有传统产业,提高原有产品性能、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更有质量技术优势,更能稳固和满足市场发展,即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质、成本及市场等方面有新的改进突破。
二、新产品(项目)的开发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及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新产品(项目)的开发必须牢固树立“新品经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战略,采用“低投入、高起点、高产出、高效益、高速度”的科技发展战略,坚持“研制为导、生产转化为主、储备为辅、专利为重”的自主创新方针,注重开发培育科技含量高且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和产品。
三、新产品(项目)的开发方式主要包括:自主独立研发、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产学研合作开发四种方式。
四、新产品(项目)开发程序
新产品(项目)开发主要程序包括:构思;调查分析;决策审批;技术开发设计;实验试制;用户试用;鉴定验收;改进阶段;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和销售等。
1、构思: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需求,在充分分板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新产品(项目)提出初步构思。
2、调查分析:根据新产品(项目)的构思,广泛收集有关新产品(项目)设计、制造技术工艺、原辅材料、销售市场、社会影响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汇总,提出开发方式和一种或多种可行性建设方案,报公司决策审批。
3、开发决策审批:分司根据提供的新产品(项目)开发方式和可行性建议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和评审,择优确定审批。
4、技术开发设计:对新产品(项目)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方案论证,提出丰富的有实质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申请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立项审批,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5、实验试制:在新产品(项目)试制期内,通过对其设计质量、产品结构性能及主要工艺进行评价考核,以便找出缺陷,加以改进,在新产品(项目)基本定型 后,报相关检测机构检测,并制定各种必要的及时文件。
6、用户试用:经检测达到预期效果后,制定用户进行试用和市场预热、听取用户对新产品(项目)的评价。
7、鉴定、验收:根据新产品(项目)研制开发、检测、试用等情况,整理编织相关鉴定、验收材料,申请组织鉴定验收(权威机构)。注:也可在小批量或批量生产后进行鉴定、验收。
8、改进阶段:根据试制、试用情况新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必要性和可能性分别纳入产品开发实际文件和质量改进计划,以便修正开发设计中的失误和考虑不周造成的缺陷。
9、小批量生产:其任务是对开发设计和生产工艺再次进行实际验证,并进一步进行试销和宣传,逐渐打开市场。
10、批量生产和销售:产品定型,协作定点,生产成线工作,新产品(项目)市场打开,批量生产和销售。
五、新产品(项目)保证:
新产品(项目)开发过程中,从方案确定审批、试制到批量生产、销售每一阶段都应进行技术经济评价考核,并予以关心和支持,如确定不适应公司发展的新产品(项目),要及时予以通知,并停止实施,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开发研制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新产品(项目)开发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
1、项目工程师的职责:新产品(项目)开发工作是公司自主创新的先导,必须运用现代化管理办法,抓好新产品(项目)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开发,了解国内外相关信息,运用预测、分析、规划和决定手段,对新产品(项目)的开发的各种阶段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定,并对决定负责。
2、技术开发部门(包括技术中心、公司技术科室)职责: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参与对新产品(项目)开发决策工作,并承担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技术分析、工艺分析等主要任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负责做好样品试测、改进设计、小批量生产及批量生产的及时服务等工作,在新产品(项目)开发完成后,负责编写总结报告。
3、供应部门职责:在新产品(项目)开发任务审批后,应积极配合做好采购所 需的原辅材料,落实购置必要的工具、器具和设备,并对此质量负责。
4、相关部门职责:各部门按照项目研发的任务分工和要求,相关
研发投入资金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科研研发的有效实施,加强研发投入资金的核算管理,特制定本研发投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条
研发投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新产品(项目)科研、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产学研合作和工艺改进等项目、产品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
资金来源
第三条
研发投入专项资金的主要来源:
1、研发费用预提:公司每年根据研发中心的研发计划预算,可根据不同情况按销售收入的4-5%的比例预提并纳入专项管理;
2、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经费;
第三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研发投入专项资金主要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6、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7、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8、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9、其他需要开支的科目。
第四章
资金报批与管理
第五条
资金报批与管理:
1、研发中心负责项目专项资金的预算、报批、使用管理,对资金使用负责。
2、财务部负责项目研发费用的专项财务核算、把关,并及时核算项目费用的使用情况。
3、研发投入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专款专用。财务应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并按照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研发任务的项目组,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
4、当研发费用使用不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追加,当年经费结余时可结转至第二使用。公司第二研发费用预算可依据上的追加及结转情况适应调整其所在销售收入的比例。
第五章
附则
第六条
本办法由公司财务部和技术中心负责解释。办法中所规定的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公司审批备案。
第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试行,与之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技术创新奖励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公司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政策并结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公司技术创新奖厉办法。
第二条
根据技术创新成果情况,公司设立下列技术创新奖项:
1、技术进步奖
2、专利发明奖
3、合理化建议奖
第三条
科技技术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由公司授予奖励证书和奖金。第四条
公司技术创新奖励每年评定一次。由各部门负责推荐,公司评审委员会评审,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
第二章
公司科学技术奖的设置
第五条
对在科研、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中做出贡献或有重大突破者授予技术进步奖,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六条
专利发明奖:获得中国或其它国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授权的,专利发明人授予专利发明奖。
第三章
奖励实施细则
第七条
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择优可得奖金5-10万元。
1、获省级以上(含省及)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得者。
2、在本行业中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增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或新增利润100万元以上的技术开发项目。
3、重大技术的改进,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克,获得1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的项目。二等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择优可得奖金1-5万元。
1、凡在当年被评上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天津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一、二等奖以上的项目。
2、取得经济效益在30万元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三等奖: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择优可得奖金1000-10000元。
1、凡在当年被评上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三等奖以上,以及临安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项目。
2、取得经济效益在5万元以上的技术创新项目。第八条
专利发明奖:
获得其它国家专利或中国发明专利的,每项奖金为5000-30000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奖金为3000元和800元。第九条
合理化建议奖:
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按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作用意义和技术难度的大小分为三等,一等奖1000-5000元,二等奖500-1000元,三等奖200-500元,鼓励奖100-200元。
第四章
奖金分配原则
第十条
项目主要人员应得奖金不低于40%。
第十一条 按第十条分配后余额奖金,按在项目中的贡献大小分配给项目组成员。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同一项目,同一中获得多个奖项,以最高奖为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总经理批准之日起实施,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技术保密制度
为了加强研发中心的科研资料管理工作,保证保密资料的完整和安全,便于查阅,提高资料的利用率,特制订内部保密资料管理制度如下:
1.保密资料的归档 1 保密资料的范围 1.1所有申报资料。
1.2原始记录、包括各种记录本(工艺、质量研究、检验记录等)。
1.3 各种与申报有关的审批意见、通知及批件,包括审查意见、补充资料通知等。
1.4质量标准及使用说明书、包装、标签等 1.5 供试样品、对照品及相关技术资料。
2所有内部资料由研发中心指定兼职或专职人员统一保管),各类资料均应登记在册,软盘、优盘、光盘等数据盘应单独、妥善存放。
3课题负责人对申报资料的归档负责。
4所有申报资料必须保持成套性、完整性,由交接双方在移交清单上签字。5申报资料必须在上报同时存档,资料包括原件、复印件各1套。
6完成申报资料1周内必须将原始记录存档,原始记录包括各种记录本(工艺、质量研究、检验记录等)、包括软盘等电子资料。
7完成新产品投产后,所有工艺资料、内控质量标准等资料应及时归档。8取得新证书、生产批件后一周内,课题负责人必须将所有申报资料(原件)移交公司档案室。
2.奖惩 对以任何形式泄露公司机密的行为均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公司将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者,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2保管人因保管不善,或课题负责人使用保密资料时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无意或故意造成资料泄露,均被视为泄露公司机密行为,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公司将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者,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及时制止他人泄露技术秘密或举报他人泄密属实者,公司将给予表彰和奖 励。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研发中心管理制度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我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2.管理职责
①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②建立并完善产品设计、新产品试制、标准化技术规程、技术信息管理制度
③组织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技术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
④按计划开展新产品设计、试验和研究、测试工作,负责产品的试验,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⑤根据设计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的产品方案、文件,对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进行审查
⑥根据产品方案、文件,提供生产设备的参数,申请购置生产设备 ⑦负责完成权限范围内技术谈判工作,以及对所引进技术的消化和转化工作
⑧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安装部,工程部,销售部等部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的前期工作,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 调查研究:
3.1.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3.1.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3.2 可行性分析:
3.2.1 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3.2.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3.2.3 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外协配套等)。
3.2.4 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 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4.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4.1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研发人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 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b.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1.2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4.1.3 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4.1.4 基本参数和主要性能指标.4.1.5 总体布局及主要构件结构叙述.4.1.6 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需简略勾画出产品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4.1.7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
4.1.8 标准化要求:
a 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情况,列出应贯彻标准的目的和范围,提出贯彻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
b 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荐采用的标准件、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的通用件、标准件系数指标。
c 对材料和零配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荐选用的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指标。
d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求,并预测标准化的经济效果。
4.1.9 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零配件、特殊材料资源分析。
4.1.10 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并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方案.4.1.11 根据有关方面对新产品设计方案进行的评议情况(A评价),共同商定设计或改进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1.12 叙述产品既满足用户需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4.1.13 新产品设计实施、试调周期和经费估算。
4.2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件设计.4.2.1 完成设计过程中必需的实验研究(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艺的功能和模具实验),并写出实验研究大纲和实验研究报告。
4.2.2 做出产品设计核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控制电路、安装效率等方面的核算)。
4.2.3 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
4.2.4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编制技术。
4.2.5 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并作简要说明.4.2.6 提出特殊原件、外购件,材料清单。
4.2.7 对技术任务书提出的某些内容进行审查和修正.4.2.8 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维修性分析。
4.3 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的目的,是在设计基础上完成试制(生产)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设计文件.5.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5.1 样品试制: 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或数十件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实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
5.2小批试制: 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小批试产,其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的工艺性,检验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设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发部为主导,由技术部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工装设计图纸的完成,部分试制工作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5.3 编制技术文件: 在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下列文件:
5.3.1 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简略的工艺路线。
5.3.2 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的工艺分析。
5.3.3 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5.3.4 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5.3.5 设计产品试验的工装.5.3.6 计算试制用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5.3.7 编写试制记录.5.3.8 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5.3.9 编写定型实验报告.定型实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实验后所编的文件,内容包括定型实验所进行的实验项目和方法、技术条件、试验程序、实验步骤、参照的有关规定等。定型实验报告由检验科编制。
5.3.10 编写试用(运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部门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由研究部设计室负责编制。
5.3.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6.新产品鉴定的管理
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管理要求应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系列开发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
6.1鉴定工作需准备的文件:
6.1.1 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成套资料。
6.1.2 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供产品定型后,正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
6.1.3 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设计文件:随产品提交给用户的必备文件。
6.2 组织技术鉴定,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技术鉴定结论的内容是:
6.2.1 样品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样品试制结果、设计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明确样品应改进的事项,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
6.2.2 小批试制鉴定结论的内容:
审查产品的可靠性,审查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性与可靠性,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定点定型情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明确批量制造应改进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 评价)。
6.2.3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照产品图样、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原则和有关的审批程序办理。
7.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7.1 新产品移交投产应具备的文件:
7.1.1 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7.1.2 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7.1.3 每一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验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均由总工程师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决定投产与否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个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产品,经技术部门同意,可以不进行小批试制,在样品试制后,直接投产。
7.1.4 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工程师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设计、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资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意见,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设计合理,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意见。
7.1.5 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
7.2 技术资料验收:
7.2.1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7.2.2 成套图册编号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
7.2.3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工程师审查批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应由工艺科编制和设计,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案室签收归档。
7.2.4 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
7.2.5 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发部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