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产权观后感
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文化创新的矛盾
现在,世界各地正在围绕着知识产权的保护展开激烈的斗争,从音乐、影像到科学技术,大企业想要独占所有的使用权。另一方面,由于电脑、网络的普及,人们擅自将各种各样的内容进行复制共享。企业将一切都私有化,使消费者的每一步都需要得到他们的许可。我们保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让企业蓬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放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等同于放宽了人们的想象力,又可以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创新。
现谈谈影片中说到创新的问题,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欧美一些发达地区,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非常完善,使得人们可利用的文化、知识大幅度减少,那么也自然的遏制了人类的想象、创新能力,影片中提到,一个句子、一个字甚至都可能使你背负侵权的罪名。因为在信息爆炸式膨胀的年代,很多人无意中通过转发信息、分享文章等都被扣上了侵权的帽子。人们被禁锢在一个牢笼里,不可能有任何的创新思想,不得摆脱。
再谈谈几乎没有知识产权可言的中国,各种山寨产品的出现,各种盗版音像的出版等等,这种现象使中国许多商家企业濒临倒闭,属于自己的合法权益被盗用,没有合理的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近年来,甚至端午节、七夕节也成为了韩国的节日,并且该国已在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注册,暂不论韩国行为的性质如何,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的知识产权问题是否该被重视一下?一个企
业的知识产权被严重侵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企业健康得不到保障,结果只能是企业不能正常的发展,那么文化知识等问题也相应的得不到发展,更不用说创新。创新一定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才能够创新,所以,中国没有创新,只有盗版。
不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我们发现了,创新思想的抹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就是知识文化的贫乏。欧美的人们通过正常非侵权渠道只能获得少部分的文化,中国的人们是因为发展不起来知识文化,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发生了相同的结果。
综合上述两方面内容,得出结论:
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会抹杀人们的思想,没有创新,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会抹杀企业正常的发展,也没有创新。
所以,对于知识产权问题应当采取折中的方式,不能没有知识产权这个概念,也不能把知识产权看得太紧,法律既可以保护事物的发展,也可以束缚事物的发展。如果非要明确到底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就算侵权,我个人认为,通过别人的知识,有一定的商业行为就算侵权,如无商业行为,就不算。当然具体条例还是要由立法机关决定。
知识产权的保护应该更加合理,符合实际,才可以不和创新有所冲突,文化知识才能够合理的传播。
工商管理学院软硕专业 何博R20111440
2011年12月13日
第二篇:中美知识产权之争的视频观后感
中美知识产权视频的观后感
在这段视频中,我们不难看到浙江通领科技在走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艰难,而追究到底就是一个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在美国以一系列完备的法律司法的保护下,美国本土企业得到公正名义下的保护,而外国企业与产品在他们的土地上没有表达的能力。在一场场官司中,严谨而陌生法律体系让通领科技不知所措,国外高昂的律师费用又使其进退不得。由此可见,国家利益上的较量必然是极为残酷的生存争夺。
仅就通领科技的案例来说,中国与美国拥有着极不对称的法律体系。美国方面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拥有了完备的法律,且一直在不断完善,这使得美国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的保护,而在我国,司法与法律制度的完善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对法的需求早已超出了现行的法律体系。因而为了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建立起完善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势在必行。此外,我们还要拥有一支执行力度强,监管严格的执法队伍。在一个任何企业都能随随便便找到司法漏洞的国家,用法律保护人民的路还要走很远。
当然,法律完善是长久之计了。而停滞与民间的资本却不能就等一切办妥再飞出国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是难以承受这样的等待。对此,诚如片中某人所言,应该将民间意愿上升到官方高度,使其成为国家意愿。在短时期内,由中国官方与美国接洽,通过对方谈判的办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许是可行之策。对企业的培养应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策,337调查了如此大量的中国企业,使我们的企业遭受损失,这样一种关乎千万人利益的行为,政府却拿不出一个态度,这让民间资本何去何从?让尚未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如何抗拒来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挤压,如何生存?
对企业而言,把责任一股脑推到法律程序与政府的身上当然也不可取。在知识产权问题如此敏感的年代,企业还没弄清对方的法律保护政策,而又的确难以洗刷自己侵权嫌疑的时候怎么能够随便把产品就带到大洋彼岸?如果你生产的Iphone还能有人告你是侵权吗?自然不会,这就表明我们的企业本来也就创造力不足的嫌疑。当然就通领科技这个例子来说,或许还不能反应这样的问题,因为其实现的功能与美国企业相同这才受谤议,而不能代表这是技术侵权。但是反过来说,通领科技没有事先了解到这样的信息就是自己的失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里,比如为什么当初没有对自己的产品做一个产权评估,而是事后才知道已经有那么多家企业身陷囹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是企业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做不到的事情。
应该能够预见,在短时期内,中美知识产权的争端中方将难有实质性的进展。在这样一种局面之下,中国企业对目标市场的运行规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对市场的司法与法律规则有充分的认识以便充分地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牵制对手更是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该做的。如果在自己的地盘上都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应该反思的就委实太多了!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或许还将探索很长时间,很多事情有待完成。对国家而言深化法律和体制改革要早做酝酿!
第三篇:知识产权
一、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的统称。
2、演绎作品:对已有作品进行改编、翻译、注释、整理而产生的作品。
3、合作作品: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包括可分割的合作作品和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
4、作品:依著作权法的规定,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 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5、职务作品:作者为完成所在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6、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程序以及解释和指导使用程序的文档的总和。
7、口述作品:指以口头形式创作和表达,而未以任何物质载体固定的文学艺术作品。
8、文字作品:指用文字或其他等同文字的各种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作品。
9、音乐作品:是指交响乐、其他乐曲、歌曲等能够演唱或演奏的带词或不带词的作品,表现形式为乐谱。模型作品:为展示、试验或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的形状或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制作的立体作品。著作权的转让:指作者财产权中的任何一项或几项权能从一个民事主体合法的转移到另一个民事主体支配下的行为。著作权的使用许可:著作权许可使用是指著作权人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其作品的行为。商标:是指任何能够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的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识。证明商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其他特定品质的标识。防御商标:是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在非同类、性质相同或近似的商品或服务上注册使用的同一商标。联合商标:是指一个企业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所使用的相互近似的商标。18 商品商标:指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经销的商品上所使用的商标。商标注册:商标使用人将其使用的商标依法定条件和程序,向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请,经审查核准注册,授予其享有商标专用权的法律活动。20 商标管理:国家有关主管机关依法对商标的注册、使用、转让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称。注册商标:指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商标申请在先原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品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商标异议:对任何人认为商标局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不具有合法性,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商标局撤销对该商标的初步审定。24 注册商标的反向假冒: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销售的。地理标志:是指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而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有该地区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决定的标志。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商标法第51条: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27 专利的含义:(1)从法律意义上:就是专利权的简称,是指一种法律认定的权利。(2)从技术上说:取得了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指的是具有独占权的专利技术。(3)从保护内容看,指的是记载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之说明书及其摘要,权利要求书,表示外观设计的图形或者照片等公开的专利文献。28 发明: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包括方法发明、产品发明、改进发明。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其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的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31 发明人: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职务发明创造: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
专利权: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依照专利法授予发明人(设计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在法定期限内的专有权。
优先权原则:巴黎公约成员国第一次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在相同的商品或服务范围内以相同商标向其他成员国申请注册时 则确定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为商标注册申请日 我国商标法24条规定商标注册申请人自其商标在外国第一次提出商标注册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商品以统一商标提出商标注册申请的 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 或者按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 可以享有优先权
著作权: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基于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的总称
作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二、简答
1、商标权续展的概念及我国《商标法》对商标权续展的规定
概念:注册商标有效期的延续
规定:注册商标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在届满前6个月申请续展注册
在此期间未注册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
宽展期内未提出的 注销其注册商标
续展注册有效期为十年 续展注册核准后 给予公告
2、知识产权的特点
(1)知识产权的无形性
①在权利的行使上存在本质差异 ②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就使得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间关系复杂化,也增加了侵权的可能性 ③在实践方面,给知识产权贸易、侵权界定带来更复杂的多的内容 ④在理论方面,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带来诸多不便(2)专有性,也称排他性,垄断性、独占性、绝对性
①是指专属于权利人享有,权利人依法行使,他人不得干涉
②排他性指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其知识产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3)时间性 ①历史时间性
②法定时间性(法律保护的有效期)(4)严格的地域性
只能在取得知识产权的国家和地区受到保护,不受域外保护。知识产权严格的地域性是因为知识产权极易传播又易携带,又可利用而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特殊性。
3、著作财产权的概念及内容
概念:具有物质内容 著作权人依法享有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其作品而获得报仇的权利
内容:
4、商标权的内容
5、著作权与物权的关系,商标权与专利权的关系 相同:(1)对财产都有独占性、排他性、专有性
(2)二者由于标的不同,互不排斥,可以同时存在 区别:(1)二者的标的不同。物权的标的是动产、不动产等有形财产,著作权的标的是一定思想和情感的表现,是无形财产
(2)同为绝对权利,但著作权的独占性、排他性相对弱于物权
(3)权利实现方式不同。物权是不作为方式,著作权是作为方式
(4)物权的绝对性具有完整性,著作权的绝对性不具有完整性
(5)权利内容不同。物权,完全是财产内容,著作权,既有财产,又包括人身权内容
(6)权利主体不同。
6、驰名商标的认定因素
7、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一)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无时间限制,受到永久保护,作者死亡后由合法继承人、受赠人进行保护,若没有合法继承热或受赠人,则由行政机关保护。自作品完成创作之日起保护
(二)公民作品的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
1、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之后五十年,截止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12月31日
2、作者省钱未发表又未明确表示不发表的作品,其死亡后50年内发表权可由合法继承人或受赠人行使,没有合法继承人或受赠人的,由作品原件持有人行使
3、起算时间: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
4、合作作品:最后死亡组着死亡之后第五十年12月31日
(三)法人或其他组织著作权的期限
1、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2、作品完成创作之日起50年内没有发表的们发了不再对其保护
3、该项规定还适用视听作品、摄影作品
(四)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财产权保护期限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的保护期为50年,自作品首次发表之日起到底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一旦明确,如果是公民的,适用公民的保护期,是法人的,适用法人的保护期。
8、注册商标使用管理的内容
9、邻接权的概念及内容 10 表演者权的概念及内容 导致注册商标可能被撤销的情形 12 图书出版者权的概念及内容 13 报刊出版者权的概念及内容 14 录音制作者权的概念及内容 15 著作人身权的概念及内容 16 邻接权的保护期限 17 商标权的概念及特点 申请注册商标应具备的条件 19 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的内容 20 注册商标争议的内容
21驰名商标的概念及保护内容 22 注册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 23 职务发明创造的概念及含义 24 专利权的内容 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 26 我国对专利权的归属的规定 27我国对专利侵权行为例外的规定 28 我国对注册商标转让的限制 29 我国对发明申请的审查程序 我国专利权强制许可的概念及其内容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知识产权内容的划分 33 作品的种类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智力成果 38 不受专利法保护的智力成果 39 发明与实用新型的关系 40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三、论述
1、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特点
2、著作权法定许可的概念及内容,并分析我国此项规定的完善性
3、著作财产权的概念及内容及其完善性
4、我国对著作权侵权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规定及其完善性
5、我国对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及其完善性
6、邻接权的概念及其内容
7、我国著作权法对财产保全及举证责任等的相关规定及完善性
8、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概念内容及其完善性
9、我国对禁注商标和禁用商标的规定并分析完善性 10 商标权的概念及内容 着重分析专有使用权与禁用权在在范围上的区别 12 论述我国商标注册的条件、申请和审批程序 13 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我国对商标权的保护范围、侵权行为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 15 专利权的概念及其内容、分析完善性 论述我国专利法对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法律规定 17 我国对专利权的无效与专利权的撤销都采用无效的概念和规定,谈谈你对此的看法我国对专利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的规定及其完善性 19 我国对专利权的民事救济的规定及其完善性 20 分析我国知识产权法对赔偿责任的规定及完善性
第四篇:知识产权
121609010017 王佳鑫 机械工程
课程作业
一、简答题
1.抄袭与引用的区别? 答:
引用与抄袭同样都是一种写作手段,但其性质却迥然不同。前者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后者则属于违法侵权行为。本文认为,引用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目的,这是引用的前提;引用必须坚持适当的原则;被引用的必须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他人还没有发表的作品则不宜引用;引用必须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现实中作品的类型千差万别,无论引用还是抄袭,都有种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任何的普遍之中都有特殊,一般之中都有个别,绝不可一概而论。
在作品的创作中,引用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段,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科学、技术领域,大概所有从事写作的人,没有人不会用到它。尤其在科学研究中,借用前人的学术成果,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知识,造福人类社会,是人所敬仰的高尚事业。学术论著中如果引用得当,不但道理说得清楚,还会给人留下知识渊博的美好印象。
然而,抄袭却不然。尽管抄袭也可以说是一种写作手段,但它是攫取别人劳动据为己有的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既不正当又不光彩,为社会鄙视也为人们所不齿。引用者主动声明,光明磊落,抄袭者卑劣龌龊,总是不肯承认;引用者堂堂正正,坦坦荡荡,抄袭者遮遮掩掩,猥猥琐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引用是法律许可的公民权利,是合理使用,受到法律保护;抄袭剽窃则属于违法侵权行为,为法律所禁止,一旦被认定抄袭,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引用和抄袭,二者虽然性质不同、是非分明,但却有一个彼此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是对他人作品的使用。由于有此相同的“相貌”,二者很容易混淆,不好鉴别。
2专利许可与转让的区别? 答:两者定义
专利许可是许可方(即专利权人)将自己的专利使用权允许被许可方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使用;附条件的有偿使用,不是所有权的让渡;主体不变。
专利转让是指专利权人将自己的专利权全部转让给受让方;新主体产生,原主体消灭;所有权的让渡。
两者的差异比较
(1)专利权转让与许可使用,均需通过签订书面的方式予以认定。
(2)专利转让合同的成立,须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才能生效。中国单位和个人向外国人转让专利权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3)许可使用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3个月备案。
3商业秘密与竞业禁止的区别?
答:保护商业秘密和采取竞业禁止措施,都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而且两者关系密切,但由于两者的性质不同,区别还是明显的。
(1)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权利,竞业禁止是一种限制权利。(2)商业秘密的保护是无期限的,竞业禁止期限最高三年。
(3)保护商业秘密可以是无条件的,竞业禁止需要支付相应的对价。(4)商业秘密与竞业禁止的产生条件和举证责任不同。
综上,商业秘密权的效力,完全取决于商业秘密的保密程度,一旦秘密公开即丧失。换言之,完全取决于权利人的行为,只要商业秘密处于秘密状态,义务人就要永远保密;而竞业禁止的效力;取决于约定的范围以及支付对价款的情况而定。即使协议有效,义务人最长守约期限只有三年。但义务人违反竞业禁止并不必然违反保密条款,反之,义务人解除竞业禁止重新择业,并不影响继续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4职务发明的识别条件? 答: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1)本单位的职工
首先,作出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应是申请专利的单位的职工。第二,本条所称的“单位”,既包括法人单位,也应包括非法人单位。第三,本条中的“本单位”一词应作广义的理解。(2)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根据第二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1、发明人或设计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
2、虽然与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本职工作无关,但是属于在执行本单位分配的专门任务时完成的发明创造。
3、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或调动工作后一年之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3)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4)单位与发明人、设计人之间的有关合同 关于上述约定原则,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单位与发明人、设计人之间订立的合同应当限于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对于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不适用本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二,这种约定应当有书面的合同。合同可以约定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也可以约定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非职务发明。没有订立合同的,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其权利归属。
第三,在依据本条第三款订立合同,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情况下,发明创造的完成是“主要”还是“非主要”地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并不重要。
5专利权人的权利限制及含义? 答:
(一)首次销售 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可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先行实施
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或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过境
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非营利实施
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五)善意侵权
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六)为行政审批而实施
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二、论述题
1.知识产权制度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从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视角讨论)答:
就主要知识产权而言,概以采取私人产权的形式,即知识产权制度。按照经济学家的表述是,财产占有人认识到在财产上存在着规模经济,各方即会就组建一个用于承认和保护其产权的政府进行谈判。一旦他们达成了协议同意建立一个由武力为后盾的政府,每个人就能享受到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安全。哲学家把经过这些协商最终达成的谈判称为‘社会契约’,因为它建立起了社会生活的基本条款。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经济动因,在于“对财产权的法律保护有其创造有效使用资源的诱因”。
意义在于最合理地利用社会有限资源和最大限度地让权益人扩大产出,即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即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要,避免产品在市场消失而影响所有消费者的福利;又让消费者间接支付成本,以支撑和激励生产者的精神生产活动。
2.高校专利权为何转化难?
答:首先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论文轻专利、重成果鉴定轻成功转化、职务成果非职务化、知识产权遭侵权情况严重、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规章制度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影响专利权转化的因素,总结起来关键点如下:
(1)重论文轻专利、重成果鉴定轻成功转化的观念问题(2)人员流动问题(3)保密意识不强
(4)不熟悉知识产权法律和商情
(5)有的教师利用职务成果私自设立公司或以技术入股等等
三、2013年4月26日的实践,《不可不看、知识财富》观后感 观看《知识财富》第一期“专利战略忧思录”有感
通过这期节目让我深刻认识到国人对于知识产权观念和知识的淡漠和轻视,就以中国制造业,拉链生产行业为例,大量的生产发明专利被日本抢先注册,而广大中方企业以广州,上海,江苏,浙江四地对于相关专利的注册数总和只要有33项,都远远落后仅一家YKK日企的150几项,然后当外企大量注册专利后,我们在创造产品价值时,我们的财富生产就会受制于他国,就等于我们因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而被人抢先在某个行业“圈地”,而今后,我们自己只能有意或无意的在别人的“田地”里耕种,这样我们自然会很吃亏!由此看见,我们今后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上予以重视。
而通过这学期对知识产权的学习,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要想在竞争有压力日益激烈的今天,懂得知识产权无疑对今后对财富的创造提供坚实和有力的保障,是开启国家生产力汽车的钥匙,是每个人实现创造人生价值的保险箱。
第五篇: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保护学习笔记
知识产权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和工业产权。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文学作品享有的署名、发表、使用以及许可他人使用和获得报酬等的权利;工业产权则是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或原产地名称等的独占权利。
随着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面对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开放条件下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中国必须加紧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国家的技术安全,促进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限制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滥用。
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保护知识产权固然(虽然)重要,但是如何正确的保护,才能起到正面的影响力和社会效能。难点:如果有许多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地区的人,都在研究同一个项目,都用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一些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难道只有申请了这个专利的人,才有支配和使用利用这个专利的资格吗?会不会出现因为争夺一个专利权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历史上好像有一些这些方面的相关事例,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内,研究了相同的科研项目,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而产生了相互质问质疑,认为是对方盗取了彼此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理论。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那就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如何避免重名重姓的问题?如何区分?
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制高点,并成为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挑战,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二是某些发达国家近年来极力推行专利审查的国际化,提出打破专利审查的地域限制,建立“世界专利”,即少数几个国家负责专利审查,并授予专利权,其它国家承认其审查结果。三是知识产权已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范围。知识产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重,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并且将货物贸易的规则、争端解决机制引入知识产权领域。四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和制定其面向新世纪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制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专利法律法规体系。1992年和2000年中国专利法进行了两次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立法宗旨,强化了专利司法和行政执法力度,修改后的专利法进一步适应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同时也达到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中所规定的专利保护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专利保护、专利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2、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各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大量压缩编制、精减机构的情况下,将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并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列入政府行政序列。在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中,各地管理专利工作机构的建设总体得到加强,出现了政府主导、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专利工作的良好局面。
3、形成了包括专利管理、审查、研究、教育、执法、中介服务以及专利信息等组织机构在内的全国专利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专利保护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发明创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专利申请量增长势头强劲。“九五”期间,中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比“八五”期间增长了81%,年均增长15.7%.4、形成了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专利保护机制。截止2000年底,法院和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共受理和处理专利纠纷案和侵权案1.5万件,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还查处冒充专利行为4000多件。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必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使国家在知识资源上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首先,各级政府应按照依法制国的方针,转变职能,适应入世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和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健全国家和地方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促进国家经济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从笼统扶持科技成果转化到重点支持专利项目,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专利项目,影响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专利项目实施上来,建设拥有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群体。同时,采取得力措施,保证专利制度各项奖酬兑现,重奖一些重大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在技术创新中,要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科技优势,在若干技术领域内取得优势,并申请专利保护,注重开发专利新产品,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占有和垄断市场。
二是在资金上予以扶持。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利基金,以财政、企业为主体,广开资金来源,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资金。重点支持那些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专利技术的实施。同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各种科技和经济计划项目资金应向高科技专利项目实施上倾斜,积极扶持和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工业。
三是在机制上予以保障。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还必须不断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机制。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通过执法来推动全民重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激励科技人员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成果,鼓励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应对方法
一要在高科技局部领域抢占专利权制高点。中国在高科技的整体水平和绝对水平上,与世界工业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某些局部领域也有自己的优势,处于世界前沿,其中许多极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应予以高度重视和保护。二要在民族优势产业领域取得绝对控制权。中国在一些传统民族产业领域占绝对优势,然而,他们一味固守传统,不重视传统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这种绝对优势也会逐渐丧失掉。突出的例子有中药产业稀土产业基因产业等。
三要加强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成果的专利保护。企业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技术引进成功的重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编写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指南》中,甚至将消化、吸收与创新作为引进技术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日本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引进的成功,倒不如说是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成功。日本钢铁技术引进之后,各大企业就联合组成研究班子,进行消化吸收和综合,每花1日元引进技术,就用2-3日元来进行消化吸收研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少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技术引进。
四要采取“以小换大”的竞争策略。入世必然带来大量外国科技企业的涌入,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采取适当的专利政策,打破他人专利权的独占地位。这主要是利用后续专利与在先专利法的比较优势,在入世后对国外高新技术及其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在对在先专利进行研究改进之后,积极申请后续专利。美国一家企业在日本申请了一个专利,日本人立即对其加以研究,将专利产品换了颜色申请了一个外观设计专利。结果,带该颜色的产品在日本市场上比美国产品好销,迫使美国人要么“以大换小”进行交叉许可,要么让出市场收取许可费。日本人由于熟悉该国民族风情,只动了一个小脑筋就以“以小换大”的策略占了美国人的大便宜。这个事例道出了一个道理,中国的企业也可在别人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哪怕是局部的小改进,只要能产生较大的市场效应,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与外国企业的专利进行合理、合法的竞争。
第三,全社会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知识,学会用法律程序将新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同时要大力宣传专利制度在技术中的作用,专利制度不仅仅是促进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而且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要提高全民族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事业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彻底纠正那种只注重科技成果的鉴定,发表论文、申请评奖,而轻视申请专利,寻求法律保护的做法,把科技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减少无形资产的流失。
刘 彬、楚村镇中心卫生院 201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