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实验室制硝基苯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
高中化学实验室制硝基苯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
目的:认识苯的硝化反应。
用品:小烧瓶、量筒、滴管、水槽、烧杯、试管、玻管、单孔软木塞。浓硝酸(69%)、浓硫酸(98%)、苯。
原理: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能被硝酸分子中的硝基所取代,这种反应叫做硝化反应。操作:在一个小烧瓶里盛浓硫酸8毫升和浓硝酸5毫升,浸在冷水里慢慢振荡,使混和均匀。然后把5毫升苯分5次加入,每加一次就要把烧瓶浸在冷水里,同时小心地振荡。一方面使这些液体能充分混和,另一方面不使液体的温度升得过高。苯加完后为了使硝化反应进行得更完全,在烧瓶上配以带有80厘米长的直玻管(回流管)的单孔软木塞,浸在50~60℃的热水里加热,同时不停地摇动烧瓶。10分钟后,硝基苯已经生成。把混和液倒在一个盛水的烧杯里,硝酸和硫酸都溶解于水,产物硝基苯则是一种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沉积在烧杯的底部,没有参加反应的苯则浮在液面上。
注意事项:
1.所用硝酸必须是浓的,否则硝化反应不会发生。浓硝酸是过量的,因为反应有水生成。
2.加热温度不能超过60℃,否则就有一部分二硝基苯生成。
3.加入浓硫酸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吸水作用,另一个是缓和硝化反应。
4.硝基苯是无色的,由于含有少量二硝基苯等杂质而显黄色。若要除去硝基苯中的杂质,可以用移液管把硝基苯转移到盛有5%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里洗涤,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然后再用蒸馏水洗,最后,在洗过的硝基苯里加一小块无水氯化钙,放在水浴上加热到透明为止。
其它实验方法:这个实验也可以在干燥的试管(作硝化器)里进行,用盛冷水的烧杯作冷却槽。具体操作是:在一个大试管里加1.5毫升浓硝酸和2毫升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以下,然后慢慢地滴入1毫升苯,不断摇动,使混和均匀,再放在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即可。当两种酸混和在一起后,不冷却也可以,但加苯时要小心地一滴一滴地滴下,边滴边振荡试管,这样不需加热,加完苯后,把试管用力振荡几分钟就会有硝基苯生成。
第二篇:检测实验室实验记录和报告应该注意啥
检测实验室实验记录和报告应该注意啥?
记录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记录的基本要求
⑴ 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⑵ 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⑶ 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⑷ 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⑸ 检测分析的数据;
⑹ 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⑺ 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记录种类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⑴ 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⑵ 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记录管理
⑴ 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⑵ 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⑶ 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⑷ 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⑸ 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⑹ 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⑴ 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检测的方法依据;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
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g)其他必要的说明。
⑵ 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⑶ 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
⑷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⑸ 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
报告
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向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也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因此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和客观报告进行的每一项检测结果。
检测报告基本要求
⑴ 检测报告的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检测机构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
⑵ 报告中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⑶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⑷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表达方式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⑸ 必须加盖相关的印章;
⑹ 若有分包项目应注明,必要时可详细说明。
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
b)检测机构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
c)检测报告唯一性标识,报告总页数及页码;
d)客户的相关信息;
e)检测样品的描述说明和明确标识;
f)检测样品的特性及状态;
g)检测方法技术依据及说明;
h)检测仪器设备及检测环境条件;
i)检测的结果,并适当辅以表格或简图加以说明;
j)报告批准(或经授权)人、审定人(适用时)、审核人、编制人的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k)报告的有效性声明;
l)对估算的监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如果适用);
m)特定方法、客户要求附加的信息(适用时)。
检测报告审核与签发
⑴ 报告审核
检测报告在签发前必须进行校对和审核。校对主要是对数据转移、计算处理及报告内容差漏进行校对;审核是对报告的完整性、项目的齐全性、依据的正确性以及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① 检测所依据的标准、方法、指导书的有效性;
② 检测所依据方法、仪器设备、环境条件选用、数据计算以及所有文字、符号、计量单位的正确性;
③ 报告的检测结果与检测原始记录的一致性;
④ 报告内容及其档案要件的完整性;
⑤ 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及报告编制的规范性。
⑵ 报告签发
经审核的检测报告由法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待发检测报告的管理,实行领用登记制度。
有关人员从报告编制、审核到发布或传递检测报告均应遵循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的相关规定。
报告由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对于授权签字人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相应授权签字领域的资格和经验;
② 能参与监督日常报告产生的关键过程;
③ 熟悉检测标准与检测程序(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实际能力);
④ 能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
⑤ 熟悉质量标准体系的知识;
⑥ 熟悉评审机构方针、政策以及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⑦ 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质量体系和业务工作的开展。
检测报告更改
检测报告的更正是指对检测机构已签发批准送达客户后,因出现下列原因之一需要对检测报告进行的更正或补充。
① 发现检测报告对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出现问题,且已影响到该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结果;
② 发现由于采用了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检测方法,导致检测结果有误;
③ 发现出具的检测报告有其他错误;
④ 为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
报告的更改可采用以下方式:
① 发布一个新的检测报告,以替代原检测报告。新报告应有新的编号,并标明替代的旧报告号;
② 以“报告的更改或补充的通知”的形式通知客户(尤其是采用电子传输时),应统一编制这种文件格式。
检测报告结论评价用语模式的建立
⑴ 所检项目全部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⑵ 所检项目全部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⑶ 所检项目少数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不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氨基酸态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⑷ 所检项目少数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砷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⑸ 参照标准评价
模式:参照GB×××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即先加入“参照GB×××标准”,其后与上述相同。
举例:参照GB2726-1996酱卤肉卫生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中菌落总数不合格,其余项目合格。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观察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观察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不能只盯一点,要全面观察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
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不能马马虎虎,要细心比较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牼湍岩怨鄄斓搅蛟诳掌杏朐谘跗腥忌盏幕鹧嬗小拔⑷醯牡渡睜与“明亮的蓝紫色”之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四、不能只观察不思考
观察化学实验,不只是动动眼睛和其它感官就行了,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观察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五、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六、要防止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四篇: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课的一般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课的一般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中十大主题的首位,然而探究性学习在我们落后的山区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很好的设计课堂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我们山区教师急需交流和探讨的问题。通过几年对初中生物的教学实践,本人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实验探究课的一般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作简单的总结探讨。
实验探究课就是有学生动手实验的课堂,它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于一体。
一、实验探究课授课的一般步骤和我的课例:
1、授课步骤:
情景创设→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探究
2、课例:鉴定骨的成分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情境创设 出示猪的长骨、肋骨和鱼的肋骨 感知骨的特性:硬度和弹性
发现问题 骨为什么有一定的硬度和弹
性?
作出假设 提示:物质的特性与其结构、成分有关 骨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成分
设计实 引导 设计并交流,制定出实验方案 验方案(有多种方案)
实验探究 巡视、指导实验 分组进行实验
分析归 小组内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 纳总结 出实验结论
表达与 适时点拨 全班汇报交流,分析错误和实验
得失,得
交 流 出正确结论
进一步 创设心情景,产生新冲突:为什么老人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有
一定的比例组成吗?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进行新
探 究 易骨折,而小孩的骨柔韧,可做不同的 的探究实验(称量、杂技动作表演? 计算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
例)
二、实验探究课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实验前材料的准备。实验材料的准备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特别是在实验员没有配备或配备不足的情况下,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自己首先要具备奉献精神。此外,还要提倡实验的低成本和简单易行,可换用其他用具,如把平时所收集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等用作实验材料。发动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参与筹备实验,如采集植物标本、挖蚯蚓、找鼠妇、观察蚂蚁和分发实验材料等。
2、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组织的好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组织的好则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反之,则会造成“消极被动、偷懒造假”的学生。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将全班分成4人一组的实验小组,固定小组长,小组成员轮流承担操作员、2
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任命4到6名基础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为小老师,协助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试验;开展过程性评价,每节课结束后,从纪律表现、实验过程、完成效果等方面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由本人、小组长和教师分别对其进行评价。
3、留给学生探究与讨论的时间要合理,表达与交流的时间要充分。探究实验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去体验探究的过程,否则,“探究”就会变得肤浅、流于形式。但时间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初中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我的做法是:把探究实验分阶段进行,每段解决探究中的几个问题,直到一步步完成探究任务为止,一般每步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否则就变成了“玩实验”、“凑热闹”。此外,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也要充分,要保证让学生将探究活动的结论进行交流。这样,即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达到了全班资源共享的效果,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听取别人意见并进行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4、把握好每个探究实验的侧重点,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注意掌握好探究实验的侧重点,如有的实验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的侧重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有的则侧重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而不必追求像科学家那样的科学探究水平。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肤浅的认识,但在教学实践中无论确定什么样的实验探究模式,都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出发,因时因地制宜,否则,就会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类似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的呆板、教条和机械等弊端,使学生逐渐产生逆反的学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