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诊断”企业文化建设
“诊断”企业文化建设
为了帮助学友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并且通过对着力点的准确把握克服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良综合反应,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为此,我们将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文化诊断学”分析方法和诊断技术具体运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之中,其目的在于:(1)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诉求,以企业和员工的现实需要为价值取向,让学友深入学习并牢固掌握文化诊断学的分析诊断技术,以此作为思考力训练的实战案例,提高学友的思考力水平和运用能力。
(2)着力点不明确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普遍现象,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以此作为诊断企业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对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由曹政钧建立的这套理论体系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运作模式都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为了以上目的,为了使我们的思考力训练能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本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症状名称:着力点不明确或者企业文化建设找不准着力点,会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反应,如果我们把这一系列不良反应称作企业亚健康现象,那么着力点不明确是一种典型的企业亚健康现象,并且是始作俑者。如果能够从“文化病理学”的角度给这种亚健康现象命名,一方面使我们能够以一种更集中更典型的方式把握这种亚健康现象;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典型现象加以持续的研究,以便把它做成文化诊断学的经典案例。
一般症状:着力点不明确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有不同企业各自的特殊性,我们首先从相对宏观的角度上对这种亚健康现象做出一般意义上的症状描述,以便能够站在一定的思维广度和思想高度上把握它,进而为这种现象的“特殊表现”作更深入具体的分析创造条件。
连锁反应:由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且都处于制衡体系的关联之中,因此着力点不明确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本章我们将详细描述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不明确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以便让学友们更加清楚认识到制衡规律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表现。
特殊诊断:着力点不明确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并且随着条件的特殊而相应的表现出差异性,如果要对这种亚健康现象做出准确“诊断”,有必要运用文化诊断学的分析诊断技术对这种亚健康现象的特殊表现作具体的个性化分析。
病理分析:在这一章节,我们首先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着力点不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做一般意义上的“病理”分析。其次,我们将推荐文化诊断学的诊断工具——健康扫描机制——对这种亚健康现象作“诊断——治疗”意义上的分析。如同计算机杀毒软件对病毒具有扫描和杀毒双重功能一样,我们将从维护企业健康需要的意义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通过这样的分析,对文化诊断学学友起到拓展思维深度、提高思考力水平训练的效果。
着力点不明综合症的解决方案:我们从企业“保健”和“治疗”的要求出发,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制订着力点不明综合症的具体解决方案。在文化诊断学看来,诊断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将是本案的精华和重点。
一、症状名称
在这里,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着力点不明确,着力点模糊,找不到着力点,着力点不合理或者没用着力点,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亚健康现象的原因称作着力点不明综合症。之所以这样命名,主要在于研究和论述上的方便,正如给一个人起名字一样,张富贵不一定就富贵。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这种亚健康症状的准确定义和学理名称,有待我们在实践和反馈过程中做进一步的总结。
二、一般症状
我们可以运用文化诊断学时空扫描技术中的第一个环节,首先对着力点不明综合症的表现特征做一般症状上的描述,以便为这种亚健康现象做更深刻的分析提供素材,进而为展开对它的病理分析提供依据。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反映的实际情况来看,着力点不明综合症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企业负责人在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不知从哪里下手,由于找不到着力点,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具体、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并由此造成企业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
2、企业文化建设主次关系不明、轻重缓急不分、纲目混乱,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现象。由于找不准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文化建设失去了针对性和方向性,导致内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等现象。企业文化假、大、空,并出现形式化、标语化倾向。
3、不了解企业文化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之间的差别性,不能把企业文化的理论形态转换成实践上的运作策略。由于着力点不明确,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达不到成效,甚至有可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企业文化无用论。对企业文化认识上的困惑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很难持续下去,常常会出现虎头蛇尾现象。
三、连锁反应
正如《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46页中所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只要构成联系就会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以一种普遍联系的方式无限延伸,构成世界的整体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其中包括:直接联系、间接联系;纵向联系、横向联系、远程联系、感应联系……等等,这种普遍联系性使事物处于网络化、体系化、立体化、系统化特征的状态中。任何事物都会在这种联系中产生制约关系……”正是因为这种普遍联系性,使得着力点不明综合症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诱发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亚健康现象。一般来说,着力点不明综合症会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以下不良连锁反应:
1、“企业文化浮肿现象”——企业文化建设涉及面太宽、面面俱到,体系庞杂。目标太高、任务太多、方法太乱、华而不实、铺张浪费、力量分散、好大喜功。
2、“非一体化症状”——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不能有机统一,在企业战略上不能形成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一体化关系
3、“企业文化玄虚症”——企业文化建设出现叶公好龙现象,流于抽象空洞的形式,不能具体化、实效化,成为某些人一厢情愿的高谈阔论。
4、缺乏文化个性色彩——不同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确定不同的着力点,从而在现实的针对性关系中出现各自不同的文化个性。着力点不明综合症会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特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平庸和多余。
四、特殊诊断
一旦我们要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着力点的合理性做出科学诊断,我们的分析必须从一般症状向特殊症状转移,只有对着力点同时做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症状诊断和特殊症状诊断之后,才具有文化诊断学上的准确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不是千篇一律的,因此在进行特殊诊断的时候一定要发挥应变思维水平对具体企业作具体的分析。一般来说,企业的条件不一样,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不一样;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不一样;企业的战略目标不一样,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不一样;企业的资源运作和经营模式不一样,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不一样;企业文化建设的操作主体和操作体系不一样,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不一样;企业文化传统不一样,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不一样……运用文化诊断学的分析诊断技术,对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展开具体分析,是诊断和防治着力点不明综合症的关键。那么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进行特殊性诊断呢?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要立足于企业基本现状,对该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进行定义。事实上有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并没有着力点观念,而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缺乏必要的策略。面对这样的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通过科学的定义方法为企业寻找和确定适合本企业需要的着力点,并通过这个着力点融合企业文化、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2、有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是有着力点的,但是由于着力点比较模糊和抽象,缺乏运作体系的完整性,同样也会导致着力点不明综合症。为此我们也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殊性作具体分析。我们可以运用文化诊断学的时空扫描对着力点模糊现象做比较全面深入的具体诊断,扫描的层次不一样,诊断的深度就不一样,只要进行这样的时空扫描,就可以快速诊断出着力点在具体性问题上存在的缺陷,避免着力点模糊和着力点抽象等不良现象。关于时空扫描的具体运用方法
3、内容的具体性和操作体系的完整性是对着力点的基本要求,而运作关系的完善性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同样重要,为此我们还需要对着力点进行一体化扫描,从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的统一性关系中诊断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是否协调,其运作流程和运作机制是否流畅。
4、最后我们还需要对着力点展开时空制衡分析,分析它的制衡体系、制衡圈、制衡环、制衡力,从而清晰的诊断出该“着力点”在整个企业运作过程中是否处于最关键的环节和最恰当的时机,以此确定它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着力点。
对着力点进行合理性定义、时空扫描、一体化分析、制衡分析,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不明综合症展开特殊诊断的四个基本步骤,对于思考力训练来说,熟练掌握这套诊断方法对于拓展思维深度、提升思想高度、延伸思维广度、梳理分析思路、增加思维速度都很有帮助。其中,对着力点展开时空制衡分析尤其重要。根据文化诊断学制衡理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影响和制约着下一个环节,同时该环节也受上一个环节的影响和制约,由此组成了制衡圈,形成了制衡环,产生了制衡力,构成了属于自己的制衡体系。而制衡体系又以一种存在的本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特征。在制衡环与制衡环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中,其中最具有关键性的环节就是着力点,这个着力点会通过某种方式对整个制衡体系产生关键作用,从而也以某种方式决定着企业文化的表现特征。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以导入CI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由此形成了如下制衡圈:
导入CIS——形象工程——形式主义——形成企业文化认知模式——提炼价值观念加大导入CIS力度(形成螺旋上升式的企业文化操作模式)→→
由于把导入CIS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因此整个企业文化建设都逃脱不了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的制衡模式,这种操作模式很难破解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现象。当然,这种以突出形象工程为特点的企业文化操作模式也不是没有它的合理性,关键是看适合什么样的企业以及运作上的主次关系。对于那些具有垄断性质的大型企业和成熟型企业来说,竞争压力和盈利需要不再是它们的主要目标,形象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这种企业文化并不适合竞争性质的企业特别是处于发展中的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尽管这些企业也需要形象工程,但是这种形象工程必须纳入企业竞争力和创造力体系——因为这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上更需要体现竞争力需要、创造力需要、发展力需要——过于偏向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可能会浪费企业的物力和财力,造成对企业创造力和竞争力的诸多负面影响,也会分散员工的工作精力。以上的这些问题通过制衡分析可以很清晰的暴露在人们的面前。因此,熟练掌握制衡理论对于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着力点非常重要,同时对于提高一个人对所有文化现象的分析诊断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特殊诊断,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这里仅仅介绍分析诊断方法。读者可以参考运用文化诊断学论述的定义方法、时空扫描、一体化分析、制衡分析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特殊化诊断,一方面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本企业的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五、病理分析
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不明综合症的特殊诊断之后,再参考我们关于它一般症状的描述,至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对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不明综合症做出病理分析。病理分析也需要从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并相互印证。一般来说,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不明综合症的主要原因有:
1、在思想观念上,没有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意识,对着力点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对如何进行着力点分析以及如何确定着力点在方法上认识不足,由此直接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不明综合症,诱发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2、如果对企业文化、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三者之间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关系缺乏清晰认识,那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和适度就把握不准,从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也就缺乏整体把握能力,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不明综合症。
3、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认识不深刻,孤立的理解企业文化建设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不明综合症最常见的原因。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很多企业都强调核心价值观念,那么员工的价值观念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员工价值观念的上一个制衡环是什么?人是复杂的,文化只有超越于人的复杂性之上,才能产生对一个人的“文化”作用。由于缺乏解码企业文化制衡环的能力,因此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不明综合症。
4、确定着力点的基本原则是集中优势资源,并把优势资源配置在最关键的环节和最恰当的时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资源认识不深刻,对关键环节和恰当时机把握不准确,是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不明综合症最直接的原因。
5、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以着力点为统一性关系的能够持续推进的操作系统,否则着力点就不成为着力点。着力点观念过于抽象,思想深入程度不够,使得执行难以深入,不能在持续的执行过程中得到反馈。这些都是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不明综合症的重要原因。
以上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不明综合症一般意义上的病理分析。由于不同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上体现为不同的着力点需要,因此必须对着力点不明综合症做有针对性的具体分析,才能达到企业文化诊断学上的要求。为此,可以采用文化诊断学的健康扫描机制对不同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着力点不明综合症展开更深入的分析。文化诊断学企业亚健康排查定律(Ⅰ)指出:“企业在内外联系方式中组成了一个具有时空制衡性质的循环圈,当这个运作过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的时候,企业处于健康状态。当这个运作过程处于恶性循环状态的时候,企业处于亚健康和病痛状态。”从统一性,协调性、合理性、良性循环的要求出发,综合运用健康扫描机制,可以从不同角度十分清楚的诊断出不同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着力点不明综合症的病理和病因。
第二篇:文化建设诊断
管理提升项目文化建设专项工作诊断报告
问题:
项目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不够扎实有效。项目文化建设工作在处管项目开展的比较好,在队管项目开展的相对较弱;在项目文化建设上,各单位对形象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忽略了对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宣传和灌输。
牵头部门
公司企业文化部
相关部门
工会、团委
提升措施
(1)结合公司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实际,制定和完善有关文化管理制度;协助集团公司补充、完善《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文化建设实用手册》、《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员工手册》,形成公司企业文化制度管理体系。
(2)努力培育项目精神文化。在各大项目施工生产一线、驻地及员工宿舍,悬挂醒目的宣传标语,大力宣传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及“文化建设年”公司倡导的六种文化。努力构建以弘扬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工程项目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构建和谐企业为重点,以打造企业品牌为目标,以推进“文化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文化建设新格局。
(3)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好“星级文化建设项目”相关工作,不断推进项目规范化建设,在各重点工程建设现场、驻地和一切能够展示企业形象的场所,统一、规范使用企业标识,扩大企业品牌影响。
(4)根据集团公司项目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各单位继续申报项目文化建设达标情况,申报材料要规范、全面,附创建规划、申报表、自查报告、工地图片及申报单位自查情况原始记录(检查人、被查单位负责人签字)。企业文化部对2012年申报的星级文化建设项目进行抽查,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5)充分发挥典型、榜样模范带头的作用。在2012年项目文化建设全面整改的基础上,选树2—3项目文化建设先进典型。适时召开项目文化建设现场会,通报各单位开展项目文化建设专项工作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以先进带动后进,以后进的转化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推动项目文化建设全面达标,并逐步向协作队伍延伸,通过星级文化项目的检查评比,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品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2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时间节点
根据公司党建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要求,项目文化建设专项工作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全面启动、自我诊断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主要任务是:下发通知全面启动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自我诊断,找出问题,制定措施。
1、2012年6月20日前,起草下发公司开展管理提升项目文化建设专项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专项工作的开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员工对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重要性的认识。
2、2012年6月30日前,各队、项目经理部按照公司“夯实基础、创新管理、对标一流、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分析研究项目文化建设现状,查找问题,撰写自查情况报告,上报公司企业文化部。
3、2012年7月30日前,企业文化部选定2—3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各单位上报情况,研究分析后形成项目文化建设自我诊断报告,上报公司党建及思想文化建设组。
4、2012年8月20日前,将第一阶段开展专项工作管理提升情况,形成工作总结,报公司党建及思想文化建设组。
第二阶段:专业提升、协同推进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主要任务:制定方案、细化措施、专项提升、全面
3整改。
1、2012年9月10日前,各队根据第一阶段形成的自我诊断报告,结合实际,制定项目文化建设管理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完善各项文化管理制度,制订工作质量和标准,报企业文化部。
2、2012年11月30日前,对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对前期诊断的问题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报企业文化部。
3、2012年12月30日前,企业文化部对全公司项目文化建设制定整改措施,形成整改报告报公司党建及思想文化建设组。
4、2013年1月至8月30日前,专项提升,全面整改环节。从实际出发,逐步细化各项整改措施,提升管理方案,量化提升内容,分步实施,协调推进,落实到位。
第三阶段:持续改进、总结评价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主要任务是:检查评价,持续改进、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1、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党建及思想文化建设组对项目文化建设专项工作的检查评价。针对领导组提出的改进意见,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2、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项目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及通过项目文化建设带动项目
4管理水平提升的先进典型。逐步规范项目文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文化制度,建立项目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巩固活动成果,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3、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查漏补缺,深刻反思,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探索项目文化建设的新方式、方法,与时俱进,使企业文化真正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促进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部(党委宣传部)
2012-7-10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诊断报告
金华新东方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诊断报告
发展是学校的根本问题,一所学校没有发展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为了更好地推动促进学校发展,就要深入学校,与各利益群体沟通,多方面收集信息,综合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可利用的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多方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发展的期待和需求等,从而找准学校发展突破口,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学校发展诊断就是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明确发展思路的过程。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分别对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在取得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形成《金华新东方双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自我诊断报告》
一、诊断学校:金华新东方双语学校
二、诊断内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三、诊断方法:
1、望:实地察看新东方校园环境,包括校园整体环境,室内、公共环境等场所的有意无意的环境布置;翻阅学校的宣传册子。
2、闻:注意北京集团总部介绍中关于学校文化的内容,兼听俞敏洪校长关于新东方学校的学情介绍。
3、问:有目的地与各学部校长、教师及学生交流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困惑。
4、切:置身于学校的班级、队室、走廊及绿化带等环境中切身感受校园环境文化所带来的体验。
四、诊断结果
(一)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优势
1、校园环境的设置体现了花园式美。学校的整体建筑颜色采用红色为主,辅以黑、灰、蓝三色。学校占地不大,但很注重适宜的、有针对性的绿化。亮丽的建筑风格配上适宜的花草树木,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置身于其中时时得以美感享受。
2、校园环境的美中洋溢着育人文化。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终身学习、独立人格”的办学理念,并展示着学校国际教育特色的各类成果及图片,浓缩了学校的核心文化。走廊等公共场所,学生的书画作品、各类星级学生的事迹、向上进取的师生格言处处可见。在队室中,“扬美育特色、树完美人格”的办学目标是对校训的具体化。集团领导办公室中的“开拓务实、与时俱进”时时警示着学校领导要恪守这一班子作风……所有这些,学校的育人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身临其中时刻沐浴着文化的阳光。
3、校园环境文化中蕴含着教育智慧。首先,“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终身学习、独立人格”的校训是学校“本土化与国际化”结合的集中体现。“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是对“关注、关爱每一个孩子”和“让每个孩子置身于国际双语教育的文化氛围之中”的最好诠释与体现。其次,细节体现了教育智慧。公共图书吧与小学阅读角的结合,展示了智慧与哲理、阅读求真知的学习格言;教室走廊上的学生作品、教室中开关上方的温馨提示语;教师办公室门口贴着的学生送给老师的自制贺卡作品,等等这些,无不凝结着俞敏洪校长与新东方学校所有教师的教育智慧。
(二)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缺憾
1、学校品牌推广力度还需加强。作为一所国际化的双语民办学校,新东方学校依托集团总部的课程优势和国际平台,在做好教学本土化、知名度地区化等方面还需要再统筹兼顾。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集中体现国际韵味的校标基础上,深化学校品牌建设,多维度的开展合作,并如新东方集团的国际教育特色一样扎根本土、推向海内外。
2、教师风采展示没有关注到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在学校公共场所,展示有学校行政领导风采、中层干部风采、名师名教风采,却没有普通教师的风采。与“关注每一个学生”一样,学校应关注到每一个教职员工,而不是忽视他们、遗忘他们。毕竟他们与其他老师一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员。
3、切合实际的有效创新不够.。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式单一,措施、手段还不能与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实际效果还不够明显。校园文化建设怎样更好地贴近学校、贴近学生,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要,怎样把合理地满足需要与科学的引导相结合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切实有效的加以解决。
五、诊断建议:
1、贴合学校愿景,共创办学核心价值观。作为浙中地区新引进的国际化双语学校,一直吸引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校很重视国际教育元素的宣传,一直力求打造学校的核心品牌。根据新东方教育集团办校愿景,并结合国际化教学元素,提炼总结了十二字方针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核心价值理念——“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终身学习、独立人格”,踏入校园、步入公共阅读区,映入眼帘的便是这行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校训。
2、学校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是对所有老师的期望和要求。“全球视野”作为新东方学校的立足点,倡导师生多元文化,融合中西教学特色;“社会责任”不仅要求老师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并且自身也要身体力行,发挥榜样作用;“终身学习”一直以来作为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座右铭,全员上下自我驱动,主动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国际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独立人格”要求老师们主动开展批判性思辨,在思辨中自我提升。
3、将价值观串联到各项学部管理和活动:晨会,每周三校长演讲,班会,学生评优(每周/每月/学期之星),不断加深师生对学部理念的理解。金华新东方双语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的校内教育教学机会,拓展各式德育模式,贯穿“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引导”的双中心教育理念。以每周三各年级轮流主持晨会为契机,将“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终身学习、独立人格”的校训和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着孩子们,将舞台的中心给与学生,广泛开展体验式教学。
4、将价值观贯穿学部环创:小学部入口,吊旗,班级环创。开学之初,学部就将环境整治、班级文化作为工作之重,通过随处可见的学生作品、装扮一新的阅读角、班级文化墙等空间,将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时时刻刻地引导学生们。此外,利用每日监督检查的契机,将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的班级重点提醒,并做好list汇总上报,以便班主任整改落实。开学之初倡导的小学部“Greeting ”,将一日礼仪的价值观和行为为切入点,展现新东方学子的活力朝气、知书礼节的风貌。
5、重视家校互通,让家长充分理解学校办学理念,形成家校合力及学校凝聚力。首开第一期新东方《家长学堂》,将家庭育儿教育、儿童心理建设等内容进行融合讲授,并在互动讲解中逐步达成家校合作。“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一直以来是学校推崇并践行的家校理念,通过亲子阅读、中秋亲子做月饼、南瓜装扮节等系列活动,将家长请入校园,感受氛围,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好合力。家校合力 携手共育,新组建的PTA家委会也在全校家长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顺利开展,为新东方金华校区的发展增添强有力的支持。
校园环境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是学校的校风、文化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它以“外显内隐”的行为模式感染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发着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发展。因而学校是否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无疑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处室的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我们的校园建设,努力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努力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一个“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金华新东方双语学校 陈海玲
第四篇:企业诊断报告
xx公司管理现状分析
前言
进xx公司已经超过3个月了,在这3个月里,xx公司经历了股权变更、领导更换等一系列大动作。在动荡期间,我无法正常有效的开展工作,因此我将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了对xx公司固有管理模式的了解上。通过深入了解,我发现xx公司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经过归纳、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希望公司新的领导层能通过这些核心问题的彻底解决,来拉动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
一、“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管理制度是企业的法律,它的制定是否合理,实施、执行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最基本文化氛围的形成。但是,xx公司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并已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第一、部门岗位职责不清,各部门或是不清楚本部门全部职责,或是职责本身界定不清,因此致使整体运行中扯皮推诿不断。如生产部与业务部之间关于订单余料的承担问题、空运费的承担问题等;仓库材料缺失的责任认定问题;检品中心成衣缺失的责任认定问题等; 第二、由于未对各部门业务接口程序加以明确,规范,最终导致各部门间工作配合十分不畅,并且直接导致部门间的业务往来在运作和开展中极不合谐,许多时候不得不靠个人关系维持。
第三、新进员工对公司“管理制度”缺乏系统了解,导致违反公司“制度”的情况经常发生。这里的“制度”是指公司通过《通知》等形式临时规定的各种应急措施。
2004,在黄总和原财务总监的推动下,公司开始尝试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如《物料收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产品报价制度》等,开始用“法治”代替“人治”。但是由于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大多数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执行。
第一,缺乏对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欠缺对制度执行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和信息反馈处理。这样使许多很好的管理制度更多地流于形式,或许在制度制定之初大多数人还能遵守,但看到个别人不遵守也没有按制度要求处理,员工逐渐对制度本身的权威性越来越漠然,使制度形同虚设。(也就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第二,有些管理制度,由于在制定时对企业实际情况考虑不周,更多的近于理想化,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导致员工对制度产生抵触情绪。
二、领导亲力亲为,国企化倾向严重
在xx工作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当领导很累,当员工很压抑。为什么呢?xx的领导都喜欢亲力亲为。亲力亲为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领导对团队的不信任。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因为无暇停下自己的脚步,没有时间去整理自己团队的心情,加之内外压力及经营风险的剧增,使公司更加重视市场份额的开拓而忽视管理团队的开发。由于团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工作面问题处理不当,使各级领导亲力亲为的行为
更为严重,最终使团队的氛围令人压抑,上下行为难以统一,致使各自为政,系统及部门协调沟通效应极差。使公司充斥官僚作风和无所作为的行为,同时,也使公司管理层的执行能力大大减弱,企业国企化倾向严重。
三、领导团队能力参差不齐 综合素质急需全面提升 xx公司现有领导团队的成员,基本上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为企业的创业期老员工,在工作中被提拔为部门领导,他们大多数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再加上企业内部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少,普遍欠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另一部分人员为xx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吸纳进来的新管理人员,他们学历较高,但由于进xx的时间较短,对xx公司的了解程度欠缺,缺少服装行业的专业实际经验。由于企业的领导团队由上述两部分人员组成,因而形成了严重缺乏综合型人才的现状。
四、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激励效果不明显
2004年起,为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效益,在黄总及原财务总监的带动下,公司开始实施绩效考核办法,具体涉及部门为业务部与制造分厂。但是由于该办法出台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加上04公司整体效益下降,导致绩效部门业绩下滑,个人收入减少,招致很多部门的抵制与反对。
五、关键管理点掌控不足
由于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在关键的管理控制方面不完善不严密,直接使关键管理点虚置含糊,无法杜绝管理中发各种漏洞。
六、财务管理相对薄弱、高层决策依据不足
财务部的职能不应只是记账,也不应只是对资金和资产的管理,更在于成熟的财务运营将使企业决策层能够有效地规避决策风险和减少管理中的巨大浪费。但是目前xx财务部的工作仅限于记账,根本没有发挥监督与决策支持的职能,致使管理中的问题大量沉淀。
根据上述存在的核心问题,具体的调整思路为:
一、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
制度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有重点的逐步推进。首先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与涉及关键控制点的流程制度,然后根据需要再逐步推进其他制度的建设,最终形成xx公司整体的制度体系。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制度出台之前应广泛征求各部门的意见,特别是制度涉及部门的意见,在统一意见的基础上拟定;
第二,拟定制度必须指定负责人,并由其负责起草初稿,收集部门意见,组织讨论及最终定稿等;涉及公司经营决策的制度需成立制度制定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制度制定事宜;
“有法可依”后,就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而“有法必依”需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来保障,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制度制定之初需要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的原因。
二、加强团队管理、营造组织良好氛围
从亲力亲为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境界和技巧的转变,更是一种经营观念的转变。xx要改变领导亲力亲为的现象,就必须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团队管理,增加员工之间的信任度。同时必须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能力。
三、新老员工加强交流、互相学习
公司所需做的就是给新老员工创造交流的环境与场所,并在公司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制定全方位的绩效考核制度。该制度除对各部门的业绩进行考核外,还需要对非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
五、强化务实制度的标准执行,加强关键管理点的掌控
六、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分析
财务部应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人员专业素质,规范企业表单管理,加强监督及审计职能;同时,公司领导应加大对财务部门的关心力度,重视财务分析及现金流运行状况。
Tf2004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诊断报告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诊断报告
五桂山学校 朱学范
一、诊断学校:中山市民众镇新微学校
二、诊断内容: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
三、诊断方法:
1、望:实地察看新微学校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整体环境,室内、公共环境等场所的有意无意的环境布置;翻阅学校的宣传册子,查阅学校相关资料。
2、闻:注意校长的学校介绍中关于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兼听德育主任关于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情况介绍。
3、问:有目的地与校长、教师及学生交流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困惑。
4、切:置身于学校的班级、学生活动,切身感受新微学校班级文化所带来的体验。
四、诊断结果:
(一)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班级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它包括班级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民众镇新微学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的良好风貌在新微学校蔚然成风。
1、大气的班级布置。墙上贴有公示栏:呈现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生值日表,班级公约等及学习园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布置每一堵墙并定期更换,力求让教室每一堵墙都“说话 ”,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2、溢满正气的活动文化。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力,新微学校活动很多,常见的主题活动有主题班会、班级文体活动、故事分享、励志分享、构建班级博客等。
在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班主任应用文化经营班级,让整个班级充满希望,独具魅力,让学生们习惯奔跑,爱上学习。
(二)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诊断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柔性的战略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为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提供支持和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必须考虑班级文化与班级目标之间的战略匹配性,否则会陷入“为了文化而文化”或“不知班级文化是为了什么”的误区,班级文化的真正功能将无法实现。只有班级文化与教书育人目标之间相互匹配,才能使班级文化为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提供支持,否则,只能是一种不健全的班级文化。在民众镇新微学校为期一天的德育调研中,发现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班级环境的建设。其实班级环境的建设,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较表层的一个方面,而不能将班级的环境布置看成就是班级文化建设。
其二: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加之民办学校安全压力大,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业与安全已忙得不可开交,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也只是肤浅的,认为所谓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多余的。
其三,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方法与校园文化的适应性上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虽在同一校园内,但各班级文化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对校园文化的特点以及它对班级文化的规定性缺少仔细思考。
第四,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对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学生的心理特点等要进行有效分析,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建设和维护所在班级的强势文化,使其比较充分地规范学生的行为。
第五,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已不是争的事实。但仍有不少的班主任只将自己看作是班级文化的操作者。“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如何让班主任在操作班级文化建设时,使班主任师表形象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资源,也需要我们作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第六,在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中,许多班主任有吸收但创新不够,如何营造较为独特的班级文化也值得思考。独特的班级文化应来自于:依据班级特点而进行的班级价值观和班级精神的创新,而很多班主任在吸收外部管理理念和方法时,对建设独特的班级文化的认识不够。
五、诊断建议:
重视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要明确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预期思想、行动、言论的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合。是在班级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成员的一种共同追求。
(一)、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1、美化班级物质文化。“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直接有力地影响、改善和调节校园文化的大环境,提高学生的涵养素质品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教室物质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最为外显的部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依托的重要物质载体。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
注重从教室环境的基本要素入手,美化教室环境。良好的设备、和谐的色彩、整洁的课桌、洁净的地面、合理的布局、美观的摆设、醒目的标语等,都是元培学校积极教室环境构成的要素。通过创建美的班级环境,旨在感染孩子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以美育为前提,努力提高班级的审美意识,以美的环境来感染美的心灵。如在教室内开设“小荷才露艺术长廊”,通过定期地展出学生的艺术作品,从艺术作品的交流中,体验创作者的情感,增强交流,促进友谊,同时也提高美的评析能力。
(2)、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班级环境的创造意识。在环境的营造中体现更多的创新因子,提供学生创造的环境、创造的空间、创造的机会,才会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如开设“自由创造墙”,使墙“说话”,使墙“交流”,使墙“表现”,使墙真正成为孩子们创造天地。
(3)、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班级环境的德育功能。班级环境是学生赖以生存的载体,环境成了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充分发挥环境的德育功能,是班级环境创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以名言来鼓舞人;以班风、学风激励人。
(4)、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5)、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如充分利用班级空间进行栽花、种草,使班级中充满绿意,生机盎然。
2、创设班级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中各种条例化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纪律等。
所以班级制度的制订必须做到:(1)、科学性,班级制度是班级特有范围内的规定,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中学生守则》及相关法律法规。(2)、全面性,应该把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日常行为纳入管理之中。(3)、民主性,班级制度的制订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班主任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只有在全体学生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才可能制订出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制度。(4)、发展性,制度不是一层不变的,在管理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应定期组织修改,逐步完善。
在开展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1)、班级制度的制定应有学生的参与,制度本身应具有可操作性,师生根据实施的情况应作及时调整。
(2)、要将“硬制度”和“软管理”相结合。制度是硬性的,但制度的实施不应是简单的执行,而应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制订制度的原因和意义,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3)、教师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应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躬身实践,方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今后对学生的教育。此外,教师唯有通过实践,才会发现制度中有待改善的方面,从而促使制度进一步完善。
3、塑造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又称班级观念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多种内容,是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以学生为主体是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以了解当今学生群体精神生活现状和学生个体思想动态为基础。
(2)、确立班主任的引领地位是塑造班级精神文化的关键。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的引领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班主任应该是整个班集体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3)、以显性文化建设为抓手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变虚为实的保障。班级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文化,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显性文化的建设为抓手,将精神文化渗透于其中,才能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
4、拓展班级活动文化。班级活动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的空间和舞台。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并且形式和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好的班级活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形式新颖,符合学生求知进取、兴趣广泛、自主意识强等身心发展的特点。二是内容广泛,能向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社交礼仪教育、家庭伦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三是活泼多样的班级活动能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喜悦等精神方面的需求。
班级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1)、活动不在于规模的大小,并不是只有主题班队活动才是活动。在班主任的字典里,活动无处不在。活动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形式和手段,而且是更受学生欢迎,活泼生动的形式和手段。
(2)、树立正确的活动观。活动不是目的,不是成果,是过程,是手段,是契机。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占主要地位。
(3)、活动的教育意义要能巧妙自然地渗透在其中。
(4)、活动要注意及时总结。因为认真总结本身就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总结要及时。活动后没有总结不行,有总结不及时也不行,因为准备活动和总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以后开展活动的连续性。所以总结不及时就失去了活动的教育时机,也就失去了活动教育性的影响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现代教育观念中,对教师的定位不再是单一的施教者,事实上,在不同的范围和环境中教师应该是具有一种多变身份的人,所以作为教育者决不能再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自己的领导者的、统治的地位,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引领者、平等的地位,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在平时与学生的活动和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措,更要在面对和处理具体事情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情绪,班级内可以有师生对话箱,让老师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人,或者定期开一个茶话会,畅所欲言,让老师成为一个孩子心声的倾听者等等。人的各种行为往往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的驱动下产生和完成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的行为显得理智而积极,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易变的,还正是我们教育的突破口,但往往也是教育失败的根源。以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总给人轻松、温暖和被信任的感觉,真诚的微笑无形中就帮我们打开了孩子的心门。用理智处理事情,面对孩子,永远都不要是怒火中烧或心火燎的样子,因为你的言行和表现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举止。用理智处理事情,不仅能让事情真相大白,更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