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新村诞生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时间:2019-05-14 14:2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尼新村诞生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尼新村诞生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第一篇:《哈尼新村诞生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全国第12届行业电视专题片2等奖作品文案

导演/文案:周亚雄

哈尼新村诞生记

----晋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这里是昆明市晋宁县新建的小石板河村――一个崭新的哈尼族村寨,40户村民今天将乔迁新居,喜迎新颜。

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小石板河村136位哈尼族村民,从这里开始了全新的小康生活!

〔推出片名:《哈尼同胞迎新颜》)

小石板河村的老人们,时常返回被他们成为上村的故园,缅怀过去的时光,倒塌的门窗和裸露在雨中的梁木,向人们诉说着不堪回首的过去„„。

很久以前,小石板河村的先民从红河谷地迁徙到这里,把村庄建在了半山腰这片风化岩滑坡地带上,给子孙后代留下殃及生命安危的隐患„„。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整个村寨从上世纪中期开始慢慢陷落,很多农户家的墙体开裂、变形、倾斜,小石板河村的居民在以后的岁月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原来的小石板河村是晋宁县夕阳乡最边远的一个村庄,世代农耕的小石板河村村民,面对的是严重缺水而贫瘠的山地,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这台黑白电视机仍是村民家中最值钱的家电。

从70年代初开始,小石板河村村民不得不放弃世代居住的家园,往山下迁移„„。

然而,这并没有遏制山神的躁动!迁居下村后的30多年中,滑坡和塌陷依旧威胁着小石板河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许多人不得不频繁地辗转建房,有的人家30年已经经历了四次搬家,四次大规模的房屋重建。

(采访小石板河村总支书记:从老村子搬到粪箕窝一次,从粪箕窝又搬到拱嘴儿坡坡上一次,左搬右搬共搬了三次了)

一户村民在1991年重建房屋时,特意留下了一块铭记,然而不到十年的光景,房屋再次开裂变形,成了危房,全家人的努力转瞬间付诸东流„„。

人们用符咒来祈求家园的平安,却无法阻止土地开裂的速度。

(采访村民:(原来住的地方)总是滑坡,没有办法,一下雨就提心吊胆的,掏掏排水沟也不起作用,想睡也不敢睡,怕(墙上)的土基掉下来砸着自 1

己的娃娃)

面对来自大自然的威胁,许多村民已经没有能力重建家园,权宜之计只有弄几根木料来支撑已经脱榫的房梁;有的人用泥巴来填补自家的墙体,也只能掩饰自己心中的恐慌罢了――小石板河村的结局,只能是越搬越穷„„。

(同期声:九四年早上七点来钟,(主人)刚起来上厕所,有两间房子一下子就(倒塌),只看见一堆灰。)

小石板河村的处境,让夕阳乡党委、政府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为了预防紧急情况发生,乡政府制定了防灾救灾应急预案。这几年,夕阳乡政府专门调来了一批帐篷,一到下雨天,就让最危险的几户村民转移到帐篷里居住。夕阳乡每个领导干部的宿舍里,雨衣、水鞋、手电都放在夜晚触手可及的地方,随时以防随时可能发生的灾变。

如何让小石板河村40多户居民,过上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一度成为夕阳乡党委和政府的难题!晋宁县夕阳乡是一个人口只有一万多人的少数民族山区乡,年财政收入不足300万元,而搬迁小石板河村所需的资金,超过全乡一年的财政收入,经费一度成为彻底解决小石板河村问题最大的瓶颈!

小石板河村群众的安危,也同样牵动着中共晋宁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的心。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小石板河村群众的安居问题。

〔采访县委书记:小石板河村群众的安危一直是县委、县政府时刻牵挂的一件大事,每年雨季来临的时候,都要安排夕阳乡党委、政府和县属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防灾抗灾工作,但是简单的“防”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经有关专家勘察论证,县委县政府决定重新选址规划建设新小石板河村,实施整村搬迁方案,并将小石板河村列为晋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并多方筹资300多万元,作为小石板河村的专项建设资金。

县里成立了由一名县委副书记任组长、一名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民政局、经贸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财政局、建设局、监察局、扶贫办、夕阳乡党委、政府等相关单位领导共同组成的“小石板河村新农村建设和地质滑坡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选址、规划、建设和搬迁工作。

通过深入细致地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2006年10月,小石板河村新农村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寂静的滇中大山沸腾了!工地上,施工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新村工程施工期间,晋宁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奋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为小石板河村130多名哈尼族群众的安居乐业与脱贫致富,做好保障与协调工作。

施工单位克服重重困难,彻夜奋战,用最高的效率、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大的热情,为40户哈尼同胞建设新家园。

〔采访县委书记:为做好新村建设和搬迁的统筹协调工作,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小石板河村新农村建设及地质滑坡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了105万元专款用于小石板河村的新居和配套设施建设。在整个建设和搬迁过程中,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达300余万元,对一个只有40户人家的小村庄投入这么多资金,这在我县的历史上应该说并不多见。〕。

不到半年功夫,先后完成了通村公路、桥梁的建设,40套统一标准、设施配套的砖混结构的新房拔地而起,一个街道整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一切变化,对于很多人来说,仿佛发生在一夜之间,而对于那些面带憔悴的建设者们来说,这一切却意味着无数个不眠之夜。

(采访工作组:为了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建设工程,施工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日夜奋战,辛苦劳动。我们指导组及工程技术人员天天坚守在工地上,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严把工程每一道质量关,有的人几个月都忙不出回家一趟。)

当群众手拿钥匙打开自己刚刚分到的新房时,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采访村民:现在生活好过了,政府很关心我们,新农村的房子也盖起来了,门前门后修得滑溜溜的,桥也建造起来了,(生活)方便了,(日子)好过了)。

2007年2月14日,小石板河村群众搬迁大喜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一大早,村里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敲锣打鼓、欢歌笑语,迎接八方来客,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

在当天的庆典仪式上,两位哈尼族老人庄重地向县委、县政府领导献上一块红绸匾,匾上雋刻着四个大字:“共产党好!”这四个字,代表了小石板河村130多位村民发自肺腑的心声,也是晋宁县各级党组织认真实践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充分体现!

伴随着古老的哈尼酒歌和长街宴,小石板河村的哈尼群众,将开始走上他们崭新的生活道路„„。

(采访村民:小石板河祖祖辈辈都尝尽了搬家的苦头,各级党委政府,为了解决我们的实际困难,把我们从危险的滑坡地带,搬到现在敞新的这个 地方,把40户人家的房子新建了起来,解决了我们生产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全村哈妮族老老少少都感谢党,感谢各级人民政府,对我们哈妮人民的关怀和厚爱。)

2007年的金秋,我们的摄制组再次来到新落成的小石板河村,一进村口,一条崭新、宽敞的水泥路出现在我们面前,原来的土路完全变成了水泥路,村容村貌涣然一新,给人一种安祥和谐的气氛。

我们来到几个老乡家里,看到每个家庭客厅的正墙上都悬挂着毛主席画像,这是他们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看着村里开心玩耍的孩子,长辈们的脸上露

出了幸福的笑容。

〔采访夕阳乡乡长:应该说,小石板河村的新村建设,和生产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我们在解决40户村民安居问题的基础上,帮助村民们引进了西瓜和矮晚柚种植,真正的让小石板河的村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惠。〕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产业环境和自然条件,如何进一步优化小石板河村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让群众增收致富,将成为小石板河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新课题。

(采访村民:政府还积极引导我们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了我们很多扶持,我相信今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过)

对于一个古老的民族来说,他们走向明天的历程依旧悠长;而对于这些天真烂漫的哈尼族孩子们来说,明天的太阳肯定会更新颖、更绚丽。只要这悠扬的童谣继续回荡山谷,小石板河村的故事就不会结束„„。

第二篇: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纪实

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纪实

白竹山下小康路--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侧记

**县龙潭乡白竹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13户508人,86的都是苗族,自解放以来,这些苗族同胞就一直生活在这巍峨的白竹山脚下的大山深处。

由于地处穷山恶水,过去的白竹村,苗族群众吃的山毛野菜,住的是垛木房,不通路,信息闭塞,生产经营粗

放,是属于特困村。近年来,全村苗族群众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全村实际,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如今的白竹村,核桃成林、果树成园,公路通到了6个村民小组的门前,户户点上了电灯、家家有电器、多数村民看上电视,部分人家购置了农用车。昔日的特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富裕村。

“要脱贫先修路”。白竹村山高路不通,与外界形成隔离,严重制约着山村的发展。要脱贫致富首先要修路的观念形成了全村苗族群众的共识,于是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全村广大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当地在外工作干部的特殊作用,一处筹资一点和村民自愿义务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苦战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全村6个村民小组,村村寨寨通了公路,架起了与外界联系之桥,给白竹村插上了脱贫致富的翅膀。从此,山货成了城里人最受欢迎的交易品,现代生活的信息及生活用品不断向大山深处渗透,白竹村开始在脱贫的轨道上腾飞。

“要脱贫种核桃树”。靠山吃山,白竹村在多年的发展中总结出经验,白竹山多地广,气候非常适宜核桃树的生长,白竹要脱贫致富就要种核桃树。于是,白竹村广大村民充分利用地利,家家户户在适宜区广泛种植发展核桃树,近10年来,成片成林的核桃树已挂果,核桃成了白竹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

“要脱贫必须接受科技”。白竹村在加快脱贫致富活动中,充分感受到科技生产和实用技术的价值,使接受科技服务和实用技术培训成了白竹村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定期开展以核桃育苗、嫁接、修剪、病虫害防治、节能灶改造、沼气池建设、养殖等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如今,白竹村已实现农户基本掌握2至3门致富技能的要求。好范文版权所有

“实施六个一加快了白竹村脱贫致富步伐”。为了加快脱贫步伐,白竹村从2005年开始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全村113户每户在好范文版权所有一年内建成一个核桃园、一个沼气池、一个菜园、一个水窑或水池、一个卫生厕所、一个太阳能洗澡间,并结合改灶、改畜圈、改厕等,有力地推动了脱贫致富步伐。

白竹村通过10多年来的脱贫致富活动,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如今,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年前的不足100元增加到了1260元、人均占有粮不足160公斤增加到了750公斤,成了当地的富裕村之一。

第三篇:[成县]新农村建设奏凯歌--店村镇新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成县]新农村建设奏凯歌

——成县店村镇新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成县店村镇新村是陇南市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市级科学发展示范点。近年来,新村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按照市、县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县委、政府“两个率先”发展战略,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协调推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用规划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把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把党支部一班人的力量凝聚在产业链上,把目光向优势农业聚集,努力构建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养殖业为龙头,特色产业为支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格局,新村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出现了基础党建和产业发展联袂共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程度齐飞的喜人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奏出了一曲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凯歌。

一、抓活动拓载体,打造和谐新村

一是深入开展“争星树旗”活动。新村党支部采用“争星树旗”的方式,扎实开展了争创“五好红旗党支部”和争做“五星级党员”活动。按照“一诺三评三公开”的要求,在党组织和党员中推行公开承诺制,支部71名党员公开承诺事项42项,并认真落实公开承诺、检查评比等措施,完善“党组织树红旗、党员争五星”的争创机制,每季度根据党员个人表现进行“分类评星”。二是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活动。结合实际,体经济积累。依托区位优势,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集体可用资源,使村级集体积累达到30万元,增强了村级集体办事的能力。

三、强基础重民生,建设和谐之村

一是结合灾后重建,改善人居条件。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落实整合资金2527.6万元,按照“三统一”的要求,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结构,完成了298户的重建、192户的维修工程。同时,争取配套资金32.4万元,对村庄道路、院墙大门等配套设施进行统一建设。结合8.12暴洪灾后重建维修,落实国家补助资金48万元,对村道沿线墙壁实施了以“统一设计、统一色调、统一实施、统一涂画”为主的“四统一”工程,改善了新村人居环境。二是结合一事一议项目,以奖代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落实以奖代补资金20万元,镇村两级筹资32.4万元,硬化集中重建点庭院90户,修建大门30户,新建卫生厕所150座,硬化村庄道路12条5.2公里12000平方米,疏通排水渠6条3.6公里、水泥排洪渠900米,全面解决了村庄不整齐、行路烂、排水难的问题。三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改善生产条件。整合农牧、水利、农发和水保等项目资金30万元,新修田间道路4.2公里,整修农田路网4公里,配套水利设施17处,实施沼气一期工程260户,完成自来水入户490户,受益人口1969人,受益面100%。实现了水、电、路、渠综合配套,有力助推了特色产业发展。四是加快“三改一建”进度,彻底

“三到位”。净化到位。党支部先后6次发动全村党员群众对村庄道路、田间道路、房前屋后、学校、商铺门前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集中解决了杂物、垃圾、建材乱堆乱放问题,做到了不留死角。设施到位。在村上购臵了1辆垃圾手推车、安装了8个垃圾池,聘用了1位保洁员,做到了村社卫生时时有人管,生活垃圾天天有人清、有处堆、按时处理。绿化到位。绿化村庄道路4600米,新建绿化带380米。同时,大力开展生态庭园建设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花卉树木。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已成为全村群众的自觉行动,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生态文明新村初见成效。二是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树新风“三讲一树”教育活动,开展“我为环境卫生治理做表率”和以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四新”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热爱家乡、爱护环境,规范行为,增强环境卫生公德意识,培养文明习惯;三是加强感恩教育,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知恩感恩,新村党员先后自发为玉树、舟曲等灾区捐款共计1万余元;在“8.12洪灾发生后,新村党支部在第一时间动员组织民兵应急分队30多人支援黄渚抗洪救灾,在黄渚参战的日日夜夜里,新村民兵应急分队舍生忘死,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四是经常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通过教育引导,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精神面貌、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友爱的村风民风。

基金30万元,镇村两级自筹资金25万元,于2010年5月份完成了总投资55万元的二层560平方米的集开会议事,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村级活动场所,并配臵了办公设施,硬化了院落;三是在县委组织部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拥有各类图书3000册的农家书屋;四是注重文化队伍建设,组建了文艺队,经常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六、维稳定保平安,走上和谐之路

安定与和谐是一个村发展的大环境,为了营造好这一环境,结合“平安村”创建活动,新村党支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了村组干部下访互动机制,不拘形式,广泛采取现场调解、田间调解等村民易于接受的矛盾调解形式,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由党员带头进行法制宣传和法律普及,达到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健全,村组干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把好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实做到了“大事小事不出村”,基本实现了新村村内无毒、无邪教、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缠访的现状,全体村民法制意识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新村真正成为放心村和平安村。在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上,新村坚持实践先行的办法,在村上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万元,在全市农村中率先安装监控摄像头4个,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感;组织村社干部和农村“五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了连续19年无一起越级上访案件发生,16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新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平安村。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纪实

平凉市新农村建设纪实

2011年08-1

5初秋,走进平凉市灵台县西屯乡,只见一排排整齐鲜亮的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文化墙上绘制的新人新事夺人眼目,新硬化的村庄道路平整干净,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丰收的田野上绿油油的玉米与硕果累累的果树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壮美的山水画,西屯乡是平凉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平凉市各县(区)新农村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众手托起新农村共建和谐家园

平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项目整合、财政扶持、社会帮扶、群众自筹相结合方式改变农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把农民建设住房与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一次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

灵台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家园美化、文明提升“三大工程”,深入开展“清洁家园、美化乡村”活动,县乡联动,点面结合,软硬齐抓,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庄浪县坚持绿化美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栽植绿化树2.4万株。静宁县提前谋划、及早动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快,一些试点村已完成80%以上的工作任务。崆峒区全面启动了国道312线和平华路沿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清理公路沿线两侧“三堆”

500多处、边沟45公里,新建文化墙1600米,设立垃圾处理点7个。崇信、华亭两县大力实施“告别窑洞”工程,年内群众将一次性率先告别土窑洞。今年,全市将新建、改造农宅4456户,铺油、硬化通村道路、村内巷道78.4公里;新增自来水入户2421户、沼气池1697座、卫生厕所1094座,新增太阳灶960户、宽带用户367户,新建、改建村部25个、学校7所、卫生所20个、文化室22个、防疫点12个、文化广场23处。

优势产业同步开发农民增产增收

平凉市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是建好农民的房子,而且把优势产业的发展紧紧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加快开发牛、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崆峒区大寨回族乡是平凉市的贫困乡镇,2008年汶川地震波及到了这个乡,全乡有63%的农户受灾。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中,乡领导班子抓住灾后重建和被崆峒区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示范乡的机遇,握紧拳头、集中突破,拉开了建设新农村的序幕。全乡以整合移民搬迁、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等10大项目为突破口,整合资金2.48亿元,用双手托起了新大寨。与此同时,乡上引导群众发展以肉牛养殖为重点的养殖产业,近年来,全乡新建养牛暖棚700座,牛饲养量达2.5万头,年存栏达1.23万头。同时,该乡还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饲草和粮食作物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笼养鸡产业。全乡笼养鸡大户发展到了80户,饲养量达3万只,畜草种植面积累计达2.1万亩。今年以来,平凉市在精心打造平凉红牛、平凉金果品

牌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养牛、果品等产业,全市共建设养牛设施3.5万平方米,新植果树经济林5.3万亩,种植蔬菜10.6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6.8万亩。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农资购销、产品运输、信息服务、个体工商等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并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个。泾川县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年”活动,完成配方施肥8万亩、果菜间作覆膜1万亩、新幼园地膜覆盖7万亩、丰产园肥水耦合覆盖沟灌1万亩、树形改优5万亩、果树复剪5万亩。崇信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建办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0处,引进韩国、定西等地客商,流转土地5100亩,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灵台县、崆峒区加大蔬菜集中区建设力度,分别在中台镇西川、安国乡油坊村建成全市范围内质量标准较高的蔬菜集中区。

新农村劲吹和谐文明新风

今年以来,平凉市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和谐五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为新农村建设赋予了新内容。

农家书屋、文化墙、文化科技下乡等活动给新农村建设吹来清新的文明之风。与此同时,全市以加快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与产业开发、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8%以上。“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均达到了100%。

全市还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以增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共建和谐”的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全面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着力打造“阳光村务”,进一步提升了村级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全市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改革,在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农村发展融资机制、土地经营权流转、惠农政策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等方面大胆探索,较好地解决了事关农村发展、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新农村建设和谐文明之风吹遍了泾河两岸。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纪实

xx村地处姜堰市的东北部,地域面积2.82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x、益众、丁堡三村合并而成的现在的娄庄镇x村,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864户人家,总人口2907人,耕地面积2263亩。全村现有私营企业18家,个体工商户62户,XX年总产值近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674元,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左右。多次被表彰为“泰州市文明村”、“社会治安安全村”、“小康示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泰州市巾帼示范基地”、“姜堰市科普文明村”、“双引工作先进村”、“姜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村”。x村成为近年来娄庄镇一颗升起的新星。

党的xx大以来,x村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创建生态、和谐的文明村为目标,坚持从“细胞”抓起,以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全市33个村庄整治试点村为切入点,开展了一场改变农村面貌和落后生产生活方式、创建文明新村活动。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精神面貌和党群干群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明确目标 齐抓共管

面对当前的形势,该村两委会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这一举措是为民造福的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延伸。为了形成全村上下一盘棋,通力合作抓建设的工作格局,该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健全了以宣传、村庄整治、农村工作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同时,通过专栏、墙报、广播等宣传渠道,结合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即出去参观学习和请专家教授技术人员讲课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着力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内容和途径讲清楚,在群众中叫响“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的口号,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村两委会在村庄整治中注重地方特色,紧跟农民需求,分别轻重缓急,因村制宜,科学编制规划,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大拆大建,使示范点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一是按照新修编的建设规划,依托保留现有的村庄,启动新农村康居工程,配合适宜的基础设施,吸引农民将新建、翻建的农房建到规划区上,构建合理的村庄形态,前期已经在中稻栽插之前将12亩土地调整到位,并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科学分步实施的原则,专门请无锡建筑设计院为本村描绘了康居示范村建设规划,并通过了泰州市建设部门规划论证。新区首批工程规划16幢连体别墅,一期工程已有8幢开工建设,年底交付使用。二是高起点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村规划高标准整治村中心的翟家庄河,实行河道护坡硬质化,沿河绿树林荫化,亭台楼阁休闲化,小桥流水园林化,力争建成一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高标准农民公园,该工程计划总投资约80万元,一期工程重点是河道护坡,将河道两侧用混凝土空心砖护坡,对河坡进行整治绿化,预计11月底前完成工程任务。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因村制宜,集中民智,调动民力,少走弯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该村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先后研究制定康居示范村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计划,按照区分情况、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不搞“一刀切”,做到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不增加农民负担。规划经专家认定和村民民主讨论确定后,分步组织实施,防止“一窝蜂”现象的发生。

在建设中,该村坚持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四化”建设入手,突出重点,急事先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是净化出行环境。重点对原益众朱家庄村部十字路口环境进行整治,拆迁了部分农户的厨房和猪舍,打通了朱家庄的道路,对道路进行了水泥路面的铺设,改变多年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面貌,基本达到家家户户出门就是水泥路,解决群众长期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二是美化道路环境。整治道路两侧的杂草和种植物,搞好村庄绿化、优化生态环境。专门请市园林绿化专家,对村庄绿化方案进行综合评审,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总体要求,拿出村庄绿化方案,并按方案要求付诸实施。对村办公室至丁溪桥口水泥路面约1.5公里道路两边进行了填土,并全部栽上了小叶黄杨2万株;对沙娄路两侧近2公里路段栽植杨柳、红月李、塔柏、紫微等花木0.3万株,沿路形成错落有致、相互点缀的格局。通村道路全部设置高杆路灯60多盏,保持了四季常绿、有树有花,夜里路灯明亮,白天景色宜人。三是搞好街院净化,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把治“五乱”作为重点,把推广使用新型能源、改水、改厨、改厕和建设养殖小区作为净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广泛宣传培训,积极布点示范。四是优化健身环境。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的需要,经村两委会研究投资5万元,在村部南侧新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篮球场、健身器材集一体的综合健身场地,使村民们真真切切地享受了“现代城市生活”。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树立和增强统筹发展的观念,努力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注重建立建管并重机制,通过实施有效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村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

尊重规律、求真务实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活动中该村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引导而不强求,帮助而不包办,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强迫命令,活动的所有重要事项都由农民自主决定,所有资金使用,施工招投标以及工程质量等都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坚持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根据本村特点,制定不同创建规划,突出特色,10月初已拆除临街临路破旧建筑500平方米,启动商住街建设1200平方米,目前商住街的规划、建筑图纸全部到位,预计年底前竣工交付使用;三是坚持依靠科学,为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请规划专家根据本村地形和气候特点,制定村庄总体规划方案,然后按方案组织实施,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四是开展以优化社会细胞,启动农民教育工程,通过建设农民科教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组织农民体育、农村文化活动,来提高农民素质,开展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的“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倡导学科技、建家乡、护庄园、治“五乱”、树新风活动,千方百计调动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占全村总户数的 95 %,其中典型户27户,标兵户8户。

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解决了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备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因为这一举措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创建活动中,广大农民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其中,使这一活动在全村得以迅速展开、深入推进。

据统计,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村共硬化道路8公里,植树2.1万株,卫生厕所10 个,建文化活动室6个,每个村民小组都设有图书室,85%的农户住上楼房,100%的农户装上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在试点村初步实现了道路畅通、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新发展。

万里长征刚才跃马起步,姜堰市x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村两委一班人清楚地认识到,和高标准、严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大距离,他们决心继续努力,群策群力,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目标向前、向前、再向前。

下载《哈尼新村诞生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尼新村诞生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新农村建设浍水河畔春潮涌浍水河畔,翔山脚下,唐尧故地,晋国古都。这是一个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

    全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浍水河畔春潮涌浍水河畔,翔山脚下,唐尧故地,晋国古都。这是一个蕴含着古老与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着激情与梦想的地方,传统与现代交融,古老与时......

    新农村建设纪实

    整合项目发展产业务求实效 ──柳梁乡、通化乡新农村建设纪实柳梁乡陈山村和通化乡通边村是今年县上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两乡抢抓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