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关党委 宋继正 以创新思维为主导活跃社区青少年工作
以创新思维为主导活跃社区青少年工作
——我对社区团的工作的思索
宋继征
社区展现着城市最真实的生存状态,记录着城市最生动的喜怒哀乐。一个小社区就是一个社会,更是一个大家庭。我曾经参加“到基层、抓落实、促发展”实践活动到葫芦岛连山区驻区工作,也曾到抚顺市望花区工农街道北厚社区蹲点,2009年又作为驻点干部到抚顺市望花区驻点。曾先后在全省走了116个社区,并到过社区131户百姓家中走访,对社区有了深厚的感情和较深的认识。社区团的工作要尽显英雄本色,一定要在创新思维,寻找需求,整合资源,贴近青年,服务群众上下功夫。
创新思维抓团建,让团的组织在社区“活”起来。社区共青团组织要真正在社区发挥作用,就要打破陈旧的组织模式,实行“一体化、联合型”的团建工作模式,真正做到组织形式服从于社区工作需要、服从于社区百姓的需要,服从于青少年的需要。抚顺市望花区在抓社区团建中实行社区团支部(总支)、社区少工委、社区青教办、社区青年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五位一体” 社区团建模式,一套班子,协同作战。梯次配备社区青少年工作队伍,逐步培养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自转能力。实行街道、社区团组织与乡镇、村团组织“一对一”对接,紧密城乡团组织的联系,通过互助实现共同进步;建立联合团支部,采取跨村、跨社区联合建团。按照地缘采取社区联村,村连社区模式共同开展联合建团、联合开展活动模式。立体化、网络化的团建新格局有效覆盖了青年,形成了创新的团建新格局。
寻找需求抓项目,让团的工作在社区“动”起来。社区团的工作最忌讳不研究需求,无的放矢。要根据需求寻找共青团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项目。在研究工作项目时,要跳出共青团来研究,使之能够在符合青少年需求,符合百姓需求上得到创新。在抓“青春共建棚改新区行动”省级示范点时,根据棚改社区的新特点,在抚顺市望花 1
区工农街道北厚社区创办了《社区娃娃报》。成立了小记者团,用他们聪慧的双眼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并以诗歌、散文等不同的体裁在《社区娃娃报》上抒写着北厚社区居民的新生活、新面貌。抚顺市望花区各级团组织针对社区建设的需要,创设了30余个活动项目,搭建社会各界服务社区建设的平台,搭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展示的平台。一批有时代感、能够持续性发展的工作项目,在望花区的各个社区落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整合资源抓活动,让团的工作在社区“灵”起来。社区团的工作效果如何,与它占有资源的多少和使用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社区团干部要以创新的思维来认识整合资源的意义。积极倡导“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理念,创新思路,打造优势品牌、开展特色活动。抚顺市望花区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实行了青年就业援助进社区、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进社区、希望工程特别援助进社区、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等活动。他们还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签署了长期共建协议。派遣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生骨干组成的“学雷锋示范班”和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家庭学生组成的“思源社团”共计200余人,充实到10个典型社区,担任社区书记助理、少工委副主任等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朝阳市城信社区发挥社区居民家有藏书的优势,在老党员黄宪文家建立了社区家庭图书馆。为社区的青少年及社区群众免费借阅,借还书人次达千余人。葫芦岛连山区还组织青少年到石油街街道铁北社区,参观了赵玉学老人的17000余枚主席像章展。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为社区团的工作注入了活力。
服务群众求效果,让团的工作在社区“实”起来。社区团的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装着居民,工作讲究个实字。不管事情大小难易,都要用心去做,要从服务群众的效果上求实效。这是多年来人们通过抓社区工作达成的共识,更是让社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抚顺市望花区古城子社区有一支特殊的“爱同舟”志愿者服务队。35名队员大部分来自抚顺矿业集团的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党和政府照顾棚改特困居民,为他们安排了差额公益岗位。队员们怀揣感恩之心,心存感激之情,尽自己所能报答政府、报答社会。在居家养老
服务的138名被服务对象中,彼此相处地像亲人一样,用行动书写着人间真情和幸福。葫芦岛连山区渤海街道滨河社区筹资50万元,建立了青年活动中心,各种活动设备齐全,上千册图书成了社区青年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社区居民参加活动感到幸福。
走进青年聚人心,让团的工作在社区“流”起来。社区团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团员,更重要的还要通过团的活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青年。真情是社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社区团干部,要把真情奉献当作源动力。要把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走进青少年”活动无疑是社区团组织贴进青年的重要载体。抚顺市望花区各级团组织运用“带着温暖走进特殊青少年群体,带着政策走进就业创业青年群体,带着任务走进青少年典型群体、带着项目走进青少年工作者群体、带着感情走进青少年精英群体”五带五走进的措施,深入开展“走进青少年”活动。走访社区青少年两千余人次,记录《团干部走进青少年实录》700余篇,了解问题48个,解决问题20个。人们对社区团的评价,不只是看组织者的初衷,更要看取得的实效。社区团组织活力的持久,作为的显现,不仅取决于“育人”职能的履行,也取决于带领青年为社区做出的实际贡献,更取决于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利益需求的真正实现。实践证明,社区团的活动,走进青少年,贴进青少年,流入青少年心中,才能更显社区团的工作风流和活力。
(作者宋继征为团省委调研员,全国第二批驻点干部曾到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驻点)
第二篇:以“法律夜门诊”为载体,探索创新社区党建工作
以“法律夜门诊”为载体,探索创新社区党建工作
宝山区庙行镇共和家园居民区
【工作背景】
共和家园小区始建于2006年,总建筑面积187200平方米,有56个楼组,居民1883户,其中动迁居民700余户,人口6700余人,党员人数120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各类矛盾纠纷多发,影响小区和谐建设,为有效开展社区自治,预防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居民区党支部以合适的平台为有效抓手,结合居民区自身特点,引导和推动居民自治,2009年5月,共和家园居民区“法律夜门诊”揭牌并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
【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整合社区资源,搭建化解平台
我们社会工作者拓宽工作思路,探索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工作方法,经过对社区民情的了解,整合社区资源,由居住小区的法官、律师、检察官和社区民警组成,于每月15日、25日晚开设“法律夜门诊”,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参与居民维权,并开通热线提供服务。根据需要,后增加了每周一至周五工作日的服务时间,提高了居民法律意识的同时,也促使社区有了依法治理的良好氛围,是一项极有意义的便民和利民服务。
(二)、用心排查矛盾,坚持调防结合
为保证帮助居民解决问题的实效性,“法律夜门诊”建立了排查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结合便民服务、楼组长会议、居民议事会等形式了解民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如小区发生一户居民将机动车乱停并不听规劝,甚至用私车堵住小区大门的事件,法律志愿者及时赶到现场,向车主讲明事情的严重性、后果及依法承担的责任,最后车主认了错并将车停在合理位置。这件事情的有效解决在群众中树立起“法律夜门诊”的良好口碑。
(三)、真情接待服务,维护平安稳定
1、热心接待群众,真正了解民意。
近年来,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凸显,维稳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和繁重。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志愿者们勇于担当。居委工作中每天面对的是有事相求的来访居民和生活困难需要扶助的来访者,每天听到的是叹声,骂声,怨声,我们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对每一位来访居民都热情接待,用热心、耐心、诚心来打动来访居民。调委会的同志利用“法律夜门诊”这个平台,及时发现和处理好小区内居民之间、居民家庭、居民与物业公司之间发生各类纠纷;党支部委员、居委干部及楼组长深入居民区及时了解到居民的家庭生活等需要解决问题,反映到调委会。
2、真心化解矛盾,为民排忧解难。
遇到群体性突发事件,迅速赶到案发现场,及时做好化解,疏导工作。例如,靠近50号楼的三泉路上的一家饭店排出来的大量的油烟,造成5楼上业主衣服不能晒,窗子不能开,对生活影响太大了,为此,很多居民多次向居委、镇政府、区环保局等反映过,因各种矛盾原因,已拖了三年多未解决,对此,部分居民情绪激动,并到有部门多次上访。对此,居委书记主任及调解委会的同志一起到现场调查,拍照取证,多次向镇、区环保、市场监督局的领导反应,并与开饭店老板、房东多次进行协调,经半年努力饭店终于关门转变业态,改为生态菜品超市,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
3、勇挑重担,甘当化解矛盾的急先锋
今年三月四日上午,居委会正在搞“庆三八妇女节”活动,一位居民怒气冲冲来,大声嚷叫:“书记、主任在哪里?我要找领导,有事情反映”。温书记见状,沉着冷静,并微笑着请他到办公室,边给他倒水边说:"别激动,坐下慢慢儿说,我们居委会就是居民说理的地方。你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吵架的,对吧?有理不在声高,慢慢说吧。”热情周到的服务加上颇有道理的话语,使来访人静了下来,开始叙述事情的经过。原来,他是80号楼201室业主,今年1月20日,由于楼上业主装修不当,北阳台排水管漏水,造成他四间房间全部进水,并且,已漏到楼下101室业主家,造成房顶全部进水。对此,书记立即与主任及专职调解员讲述情况,通知楼上业主进行多次协调,最后在调解中,双方当事人达成赔偿协。
4、求真务实,甘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社区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越是到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的时候,群众来访的冲动就越强烈、问题就越突出、居委会干部的压力也越大。党员志愿者们常常是放弃了许多节假日的休息,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有一次周末,小区三个年轻业主,对物业公司的服务不满意,在共和家园业主讨论群联合发表不满言论,并与业委会主任、副主任发生争吵,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及时赶到现场处置,与情绪激动的几个年轻业主反复做解释工作,最终达成了一致的处理意见。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四)、法律夜门诊”带动小区普法热潮
随着“法律夜门诊”项目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党支部、居委会将法律知识的宣传与遵纪守法教育工作抓牢抓实,以“法律夜门诊”为工作平台,针对小区妇女、老人、青少年、来沪人员等不同群体广泛开展普法活动。
举办《妇女儿童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物权法》、《消防法》讲座;在养犬户中进行依法养犬宣传;组织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解读法律规定、进行法制宣传。通过一系列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带动小区了普法热潮,全面提升居民素质。
二、成效与启示
“法律夜门诊”成立以来至今已有八年,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已形成了以居民区党支部为核心,以“法律夜门诊”为重点的工作模式,使“法律服务进社区”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八年来,共计接待居民法律咨询532人,调解矛盾纠纷293件、制作人民调解书52份,调解成功率达100%。进行普法教育讲座37次,出刊《法制园地》31期,受到居民的信任和欢迎。
“法律夜门诊”荣获“2011年上海市优秀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称号”;2014年创作的微故事《法律志愿服务零距离》,被宝山区政法委评为宝山区政法系统“清廉务实,执法为民”微故事评选展播活动优秀奖。2016年被宝山区文明办评为“百佳”志愿服务项目。
【工作体会】
小区每一位居民、每个家庭是我们居委会的这个大家庭成员,而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小区的社会事务中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我们就应该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积极解决居民的合理诉求。“法律夜门诊”系列活动开展以来,提升了居民的自治水平,凝聚了群众力量,提供了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下一步设想】
继续巩固“法律夜门诊”项目成果,弘扬志愿者精神,深化志愿者服务内涵,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坚持不懈地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为确保调委会的工作,注重人员的落实,挖掘更多的社会资源,聘请退休或在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壮大调解人员队伍,使“法律夜门诊”努力成为居民答疑解惑的平台,法制教育的课堂,不良情绪的纾解、纠纷苗头的发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