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15:3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社会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社会调查报告》。

第一篇:201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对H省30个样本社区的调查发现,由于脱离了地区实际,一些地方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加剧了基层政府的债务风险,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导致农民不满情绪,甚至助推“三无”农民的产生,影响了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对此,应从土地利益源头斩断地方政府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不当激励;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确立农民自愿、资金充裕、产业支撑等基本建设前提;鼓励但不强制农地规模化流转,并促进欠发达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效衔接。

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改善民生的角度看,农民集中居住确有其必要性,但在建设资金不足、试点政策不完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与社会保障机制等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不具备全面展开的可行性。但不少地方政府出于土地利益的需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名义,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地生财”,盲目推动拆村造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显示,全国平均每六个村就有一个村在经历“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其中72.3%始于2008年及以后。从全国范围看,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已经从试点走向全面铺开阶段,建设热点已经从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转向河南、安徽、陕西等中西部省份;建设重点已经从城郊结合部、非农产业发达的农村,转向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不发达农村区域;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县市基本实现了农村全域社区化。但一些地方拆并村庄后,农民扩大就业问题没解决,生产生活更不便利,不少地方村庄拆并不符合农民意愿。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需要高度重视。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

事实上,具备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条件的一般是城市规划区、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已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的发达地区,且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因此,在实践中,地理上远离城市规划区、农民就业和收入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农村大规模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的问题尤为突出,应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H省进行实地调研。H省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第一,H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区。第二,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力度较大,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数量较多,其所表现出的问题更全面和具体。具体到H省,我们将其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每个区域按以下标准选取6个样本社区:一是社区至少部分建成且有人口入住。二是社区地理位置上不在县城规划区内,无明确规划区的需远离当前县城5公里以上(含5公里)。三是社区所在乡镇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四是社区规划搬迁范围内的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按以上标准选取的30个样本的概况见表1所示。

二、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来源问题。资金已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资金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资,简称公共投资,政府是其主要投资主体。二是社区住宅投资。由于社区住宅属于私人物品,因此,从法理上说,社区住宅投资主要应由农民负担。理论上看,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只需考虑公共投资的承受能力。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包括社区住宅在内的一切社区设施,事实上大多都由基层政府委托企业“统规统建”,且普遍采取BT模式进行建设。企业担当的是垫资者兼建设者的角色,在债务关系中,企业面向基层政府追索建设成本和合理利润,结果导致基层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的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1.基层政府直接面临公共投资债务风险。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公共投资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据H省省级部门测算,一个5000人规模的农村社区,其公共投资规模在2500万元左右。30个样本社区中,有10%的社区的公共投资规模在1800万元到2000万元之间,有80%的社区在2000万元到2500万元之间,有10%的社区在2600万元到3300万元之间。30个社区的实际投资状况与H省省级部门测算的数字基本吻合,反映了H省的普遍状况。二是公益性强。如H省的“五通六有两集中”建设标准中,只有幼儿园、连锁超市能够通过投资形成直接利润回报,所以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社会资本参与,一般也以企业或个人捐赠、赞助的方式出现。30个社区中,非政府资金在公共投资中所占比例最高仅为27%,很多社区根本没有社会资本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公共投资的两大特点决定了各级政府必然是投资的主体。但由于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规模较大,导致各级政府层层下沉投资压力,普遍形成“乡镇自建,省市县财政奖补,各级支农资金整合支持”的投资格局。在30个社区里,公共投资中乡镇投资超过50%的达到25个,说明乡镇政府是主要投资主体,但与主要投资主体地位不对应的是乡镇微薄的财政收入。30个社区所在的30个乡镇,2012年财政收入最低的仅为350万元,最高的仅为1800万元,有87%的乡镇2012年财政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30个乡镇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与财政收入比率最低的是0.27:1,最高的达到4:1,其余28个社区两者比率均超过了0.3:1。公共投资数额巨大而自身财政收入微薄是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但30个乡镇的社区化建设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在持续进行。其原因在于公共投资的BT模式容易使人忽视潜在的债务风险。这种“借来的发展”只是带来了表面的繁荣,但埋下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导致并不具备偿债能力的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不断借债,来掩盖债务责任和风险,并通过利息计入本金而不断放大负债规模。2.社区住宅垫资风险日益凸显。基层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住宅投资方面的垫资风险,在对30个样本社区的实际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截至2012年底,只有2个社区的住宅售出率达到100%,5个社区的住宅售出率超过30%,其余23个社区均在30%以下。也就是说,样本社区住宅普遍处于零星购买状态,而因此形成的沉淀投资规模和债务隐患,较公共投资数额更为巨大。调研表明,截至2012年底,30个社区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投资最高达1.3亿元,最低为0.8亿元,平均为1.05亿元。使基层政府难以回收社区住宅投资成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住房供给与农民住房需求相差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30个社区主导的住房形式是多层楼房,但大多数农民喜好的住房形式是单门独院楼房。农民喜好单门独院楼房的原因在于,与农户旧宅相比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居住地点发生转移、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并没有改变农民的住房观念和习惯,且便于农业机械存放和家畜养殖。事实上,基层政府并非不了解农民的住宅偏好,但H省在2012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影响了基层政府的住宅供给决策。2012年,H省出台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多层和高层住宅占总住宅的比例宜结合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给予适当考虑。”这虽然是为了实现节约用地的目标,但在实际执行中推动了“原则上不建三层以下低层住宅”局面的形成,结果严重影响了农民购房和入住社区的积极性,给基层政府带来的投资浪费和债务隐患问题日益凸显。

第二,相对于农民购买力水平来说社区住宅价格偏高。30个乡镇全部宣称,以“成本价”面向农民出售住宅。但普遍的事实是,多数乡镇出于缓和自身财政压力的需要,将公共投资成本和开发商的合理利润都摊入了住宅成本中,使其实质上成为商品房开发,导致住宅价格相对于农民购买力偏高的局面。在30个社区中,住宅均价最低的社区是900元/平方米,住宅均价最高的社区是1700元/平方米,30个社区的住宅整体均价是1250元/平方米。按四口之家购买120平方米的小三房、均价1250元/平方米测算,毛坯房的总价基本在15万元左右。而H省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为7524,94元,农村家庭平均人口4.08人,社区房价是农村家庭年均收入的5倍以上。且需要说明的是,30个样本社区均属欠发达农村,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H省平均水平以下,所以社区房价与农户的购买力差距更大。同时,30个社区中能够贷款的社区仅为6个,且这6个社区的贷款额度每户均未超过3万元;其余24个社区都规定在特定时问内分次缴清,时限一般为1年。这导致不仅大多数农民无力购买社区住宅,而且也无法借助金融杠杆来提高购买力。在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均不足的状况下,社区住宅出售率低便是必然的结果,而这将给基层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

(二)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最大也是最终受益者应是农民,但不少地方却呈现“政府热、农民冷”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有媒体报道,个别地方甚至通过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手段,强制进行“株连式拆迁”和“突击式拆迁”。这种不征求农民意见、不尊重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2011年国土资源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查处借增减挂钩试点强迫农民“上楼”等行为。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中央和相关部门的政策与行动一方面说明国家对于“农民被上楼”问题非常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该问题已较为严重。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问题,结合对30个样本社区的调研,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第一,旧宅补偿偏低引发农民不满。在30个样本社区中,仅有1个社区允许农民购买社区住房不需上缴旧有宅基地,该政策具体规定是“政府免费拆迁复垦旧宅;旧宅复耕后归原有农户永久使用”;其余29个社区均要求“买新缴旧”,即购买社区住房“需无条件上缴旧有宅基地并自行拆除旧房”,其中24个社区要求上缴给原有村集体,5个社区要求上缴给乡镇政府。在要求无偿上缴旧宅基地的29个社区中,有23个社区规定可以在购买社区新房时享受补贴,补贴额度在1万元到2.5万元之间,这实质是对农民退出旧宅基地与拆除旧房的有条件补偿,但其对农民旧宅补偿明显偏低且附加强制性条件,而另外6个社区甚至不予补偿。这实质上造成了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因而导致农民对于人住社区普遍持消极甚至抵制态度。

第二,不征求农民意见,进行强制性“整村推进”。调查涉及的30个乡镇中,有29个乡镇要求“整村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这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经济条件、收入来源、住房状况、思想观念、家庭发展规划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特征,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认知、接受程度及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不以征求全体农民意见为前提的整体推进显然是不合理的。然而,多数地方政府不仅不正视农户的意见和个体差异,反而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设置整村搬迁时间表,这自然会引发农民普遍的不满情绪。对30个样本社区的300户农户进行的随机问卷表明,100%的农户确认乡村干部在搬迁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其中72%的农户坦诚自已是“被动搬迁”,只有28%的农户是“自愿搬迁”。

(三)农民生存与发展遭遇困境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一般都伴随着农地的规模化流转。在30个样本社区中,有28个社区实现了农地的规模化流转。当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之后,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等民生问题便更加凸显。调查表明,土地流转未能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困境。第一,多数土地集中流转并没有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土地规模化流转的28个社区,其土地流转政策基本一致,土地流转的时间最低为10年,最高为20年,一般为15年;农民获取一般状况下农作物(H省普遍以小麦作为参照物)种植的固定收益,即约定的亩产小麦斤数乘以当年国家小麦保护性收购价,标准最低的社区按每年每亩600斤计算,标准最高的社区按每年每亩1000斤计算。以2013年国家小麦保护性收购价格1.12元/斤计算,这28个社区的农民每亩土地年流转收益在672元~1120元之间。但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粮食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再刨除物价上涨因素,这意味着以此计算的土地流转收益并不合理。微薄而且相对固定的土地流转收益与不断攀升的物价水平相比,农民的实际净收益往往是不增反降,说明多数土地集中流转未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多数土地集中流转并未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地方政府大多宣称通过农地规模化流转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农民“既拿地租又拿工资”。但这其实是地方政府有意混淆农业产业化与农地流转的区别。农地规模化流转只是作为催化剂,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一个契机和可能,但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事实上,这28个社区中有27个社区是把土地大量承包给种粮大户或者蔬菜、果树种植大户,而这些大户进行的农业生产虽可算作家庭农场,但并没有大量吸收农民就业,因为当前农业“从种到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即使存在少量的人工劳动,依靠承包户家庭成员或短期临时雇工也可完成。种粮大户或者蔬菜、果树种植大户的经营行为,只是生产规模的适当扩大,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所以并不能带来稳定的就业岗位。调研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并吸收大量人员就业的只有1个社区,该社区将土地规模化流转给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依靠该企业形成了小麦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从而带动了大量社区居民就业。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即生存和发展问题。虽然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形成产业支撑,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很多地区将带动就业的主要着力点都放在吸引二、三产业投资方面。由于县城普遍设立了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依靠优越的区位和优惠政策承接了很多工业投资,所以新型农村社区依靠第二产业形成产业支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吸引第三产业带动就业方面,由于人口规模小、消费能力弱,新型农村社区也并没有足够的优势。但30个样本社区几乎全部宣称“形成了产业支撑”。对此,我们把这些所谓的“产业支撑”归为二类:一是紧邻乡镇街区的社区宣称以“商贸物流业”为支撑,理由是乡镇街区商业相对发达。二是完全不靠乡镇街区的社区宣称以“现代农业”或“农业产业化”为支撑,理由是农地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流转。但深入调研发现,这两个理由都不成立。农民搬入镇区附近的社区居住,并不代表已在镇区“商贸物流业”就业;农地规模化流转也不代表农业产业化已经实现,更何谈农民因此获得了就业岗位。30个样本社区中只有1个社区依靠现代面粉加工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支撑,其他29个社区本质上都是基础设施发生变化的农村居住区,农民并没有实现市民化,就业机会并没有增加,甚至很多农民丧失了从事传统农业的生存手段,导致一个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市民的边缘群体的出现。如果政府不能及时解决稳定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这些农民甚至将遭遇生存危机。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欠发达农村强制推进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是超越其经济承受能力和生产力发展阶段,以牺牲农民利益降低建设成本,以高息借债或透支未来财政等方式来换得当前发展。冒进的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不仅加剧了基层政府的债务风险,而且导致“三无”农民的产生,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冒进的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尚处于个别地区的试点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风险。因此,应当对这些已出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及时纠正,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散和激化。

由于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脱离实际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所以纠正的关键在于约束和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并通过政策法规未解决。具体包括:第一,优化和严格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避免使之成为地方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谋求土地利益的工具,从利益源头上斩断地方政府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不当激励。第二,严格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的规定。各地应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规划,严格限制乃至暂时停止欠发达农村的新型社区化建设。第三,以农民自愿、资金充裕和产业支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启动的前提。第四,鼓励但不强制农地规模化流转。第五,应加强欠发达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效衔接,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最好紧邻镇区,使之与小城镇形成一种相生相长的关系。

第二篇: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谷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农工委于8月中旬深入到有关单位和乡镇,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和查阅资料,对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主要成效

谷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自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施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明确思路目标,制定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推进,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格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呈现出快速、健康、有序推进的良好势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高点定位,精心谋划。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带领县直部门和乡镇、部分村的有关同志到鄂州、钟祥、沙洋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县实际,高点定位,顶层谋划,围绕“试点建成亮点”、“新社区建成样板区”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在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建设50个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目标。县农业部门立足全县实际,把制定试点规划作为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与县规划设计院一起,深入全县第一批建设的13个试点,对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目前全县已投入资金2亿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第一批13个试点的规划均已制作完成,部分试点已拿到规划并按计划动工建设。

2、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石花镇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当作全镇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有专班、有专人、有专项资金,倾全镇之力将小坦山村打造成全市亮点;城关镇成立了工作专班强力推进,通过各种方式自筹资金150万元保障格垒嘴村试点建设,目前党群服务中心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服务设施也都在建设当中;城关镇邱家楼社区按照“政府引导、政策优惠、分批改造、两年成景”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由湖北华盟集团投资兴建高标准住宅小区12万平方米,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居住一流的新型现代化住宅小区,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将全面完成小区住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中心、便民超市、幼儿园、卫生室、绿带公园、物业管理、垃圾收集、车库、公厕和公共活动广场等建设。盛康镇高起点规划,将4个村、1.5万人集并为一个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从而大大节约社会成本,服务广大农民。茨河镇陶湾村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基础,规划土地300亩,容纳人口规模1500人,依照山地自然形成的波浪式群落和文化旅游特色而设计的汉派风格规划,建设240平方米以上的二层小楼270户,1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并规划好了通讯、路灯、给排水、排污、公厕、健身小广场、停车场、绿化带、环形公路等公共配套设施;紫金镇孙家沟村在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县直工作队、镇、村齐心合力筹集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超市以及附属基础设施已近完工,同时,借助修建高速公路拆迁机会,调整20余户不符合规划的搬迁户进入新社区。经济开发区胡家井社区新规划集中居住社区占地面积120.3亩,规划设计集中居住的多层社区居民楼10栋,建低层别墅168座,现一期、二期工程已完成,入住率达到50%,居民活动广场已动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已选址,正在设计中。五山镇堰河村先后投资600万元建立了堰河接待中心,新修、硬化百日山旅游公路15.4公里,维修硬化破损道路4000米,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污水处理站、生态厕所,投资120万元新建了堰河茶艺馆,投资4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完工。

3、政策驱动,突破瓶颈。为突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瓶颈,县委、县政府围绕拆迁安置、土地收储、资金筹措、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研究制定和优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全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政策驱动。在资金投入方面,一是由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试点社区给予奖励扶持。二是统筹县直各单位项目,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土地使用方面,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优先列入计划,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用地,依据挂钩指标,按城区每亩不低于8万元提取专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试点社区采取政府投入、乡镇自筹、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等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筹集建设资金共计70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效突破了“两难”瓶颈,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劳力支撑。

4、大员上阵,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全局工作、群众工作、“三农”工作的大事来部署,成立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全县24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强有力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划分了片区,实行了县“四大家”相关领导包保、工作专班包保和部门包保责任制,动员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专班常年抓的长效工作机制,明确了县直各单位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职责,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全县形成了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参与,亲自抓落实,营造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截止目前,全县先后召开2次常委会、3次现场会、3次专题会、4次领导小组会、5次督办推进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高位推进,保证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设模式创新不够。资金和土地问题是制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瓶颈,目前虽然制定了一些措施,但是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其他好的典型相比我们的运行机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部分试点还主要依赖于上级单位的支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资金投入和土地使用模式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创新。二是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部分农民群众甚至基层干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还十分片面,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拆房盖房,穿衣戴帽”,个别乡镇新型社区试点村建设行动滞后,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工作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三是资源整合还不够到位。个别乡镇对市、县投放的项目和资源,存在分配不集中和分散现象,没有按照谷发[2012]16号文件的要求,将资金和资源围绕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村建设进行分配倾斜,而是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分配,造成新社区试点建设资金不足,亮点不亮。

三、几点建议

目前,全县已确定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50个新社区,2013年重点建设13个,其中石花镇小坦山村、五山镇堰河村按照市要求今年必须完工,迎接验收;其他试点村工作任务也很重。县人大常委会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领导。继续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并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乡镇以及县直相关部门的实绩考核内容之中,各责任单位要按要求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路线图,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保障工作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和项目整合,集中力量支持新社区试点的建设,全县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联系,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新型农村社区试点的建设。

二是进一步强化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尊重农村实际,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合理规划,建设部门和乡镇、村要认真研究,详细调查,选准选优最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力争规划实用性强,易操作、宜居宜业。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坚决杜绝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避免无序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进一步强化创新。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借鉴省内外、市内外、县内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创新思路,不断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新模式。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借助社会资源,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难题,去除“等、靠、要”的思想。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把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第三篇: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项目项目实施方案(DOC)

x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项目

实 施 方 案

目 录

一、项目区基本概况…………………………………………2 1.1自然地理概况………………………………………2 1.2社会经济概况………………………………………3 1.3产业发展现状………………………………………3 1.4基

现状……………………………………4

二、编制依据和基本原则……………………………………5 2.1编制依据……………………………………………5 2.2基本原则……………………………………………5

三、项目建设背景……………………………………………5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

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7 5.1产业建设……………………………………………7 5.1.1金香柚示范园建设………………………………7 5.1.2猕猴桃基地建设…………………………………8 5.1.3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8 5.1.4养殖业建设………………………………………8 5.2基础设施建设………………………………………8 5.3公共设施建设………………………………………9 5.4环境整治建设………………………………………9 5.5技术培训建设………………………………………9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9 6.1投资概算……………………………………………9 6.2资金筹措……………………………………………10

七、项目实施与运作…………………………………………10 7.1项目实施单位………………………………………10 7.2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10 7.3项目运行与管理……………………………………11

八、项目实施进度及管理……………………………………12 7.1建设工期……………………………………………12 7.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2

九、项目效益分析……………………………………………13 8.1社会效益……………………………………………13 8.2生态效益……………………………………………13 8.3经济效益……………………………………………14

十、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分析…………………………………14

十一、保障措施………………………………………………15

十二、结论……………………………………………………16

十三、附表……………………………………………………17

十四、附图……………………………………………………18 3

镇x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湘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党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好目标,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快发展。扶贫开发要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这方面要加大力度,继续支持。”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有力提升镇x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化解当前农村存在的脏乱差散以及产业空心化等问题,探索乡镇发展新路子,为其它农村社区建设积累经验,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区位于中部的镇,凤大高速、S308省道、凤大二级公路横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该镇以石灰岩黄红壤性土为主,生态气候多种多样,周边50公里内无大型工厂及矿山,无污染,无公害,完全符合无公害生产产地要求,是项目建设的理想地域。海拔高度250-400米以内,多数地区分布在250-350米左右,项目区是我县三级台阶中的一级台阶,以山地地貌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光、水、热充沛,气侯温暖,无霜期长。据历年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6.3℃,年降雨量1308.1mm,日照时数1281.4小时,无霜期286.2天,能满足金香柚、猕猴桃、柑橘生产对气候、土壤条件的要求。

x村位于xx脚下,东与xx毗邻,南与镇xx村接壤,西与村相邻,北与镇xx村接界,交通十分便利,有S308省道线贯穿全村四个组,距南方长城5公里,距某某古城7公里,距贵州省铜仁飞机场19公里,地处xx古城---中国南方长城---铜仁梵净山旅游精品线路中心节点,是中外游客观光的必经之地。

全村气候条件适宜,土质肥沃,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属中海拔地区,平均海拔400-450米左右,2

中亚热带地区湿润季风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候16.5℃,年降雨量1308毫米,无霜期276天,年日照时数1374.2小时,土壤为红壤和黄壤,保水保肥,适宜各种农作物生产和发展各种优质水果。

1.2社会经济概况

xx年镇经济总收入x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该镇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种植xx亩,其中柑橘xx亩、猕猴桃xx亩、桃李梨橙柚等xx亩;xx年养殖生猪xx头,家禽xx羽。

x村辖xx个自然寨、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以土家族为主。全村土地面积xx亩,其中稻田面积468亩,旱土面积1252亩。xx年农业生产总值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元。

1.3x村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初,x村是全县的贫困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全村90%房屋为土砖房或石头房,10%为茅草房,村级道路、村间道路均为土路,人均纯收入仅600元。为了摆脱贫困,x村在全县率先带头发展椪柑产业,全村发展椪柑xx亩。通过椪柑的种植,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当时只注重发展数量忽视建园质量,加之受2008年四川广元“蛆柑事件”、生产管理技术上的缺失、品种 3

种性退化等因素影响,导致果品质量、市场竞争力下降,椪柑价格大幅下跌,农民入不敷出,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造成椪柑生产出现大面积抛荒以及毁园改种现象,通过多年发展的椪柑产业毁于一旦,农业产业出现“空心化”。目前仅x村椪柑抛荒及毁园改种面积就将近1100亩。xx年,为了在困境中求得发展,x村在科技致富带头人以及种植能手的带动下,通过引进新品种、学习新技术,发展官溪蜜柚、猕猴桃等水果产业260亩,同时在水果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组织化、标准化、市场化道路。xx年,初尝甜头的果农将官溪蜜柚更名为“金香柚”,并成立了金香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村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合作社成员提供金香柚、猕猴桃等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及市场营销等方面服务,抱团发展,使该村大部分农户在发展产业上重拾信心。该村计划在近三年内发展金香柚、猕猴桃等优质特色水果xx亩,达到人均水果种植面积xx亩,年产水果xx万公斤以上,实现年产值过xx万元。

1.4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现状

该村村间道路多数年久失修,破坏不堪,晴天一路土,雨天一路泥;生产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给该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制约。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如村卫生室、村文化室以及村 4

民健身娱乐场所急需建设。

村内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生活污染,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没有排水、排污等设施和垃圾收运清理系统,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畜禽散养、放养,形成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二是农业污染,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形成面源污染、农膜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给该村的人居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公共卫生条件较差。

二、编制依据和基本原则 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2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切实履行业务指导和服务职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以群众自愿为主,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新型社区建设的定位、规模、基础设施等内容,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习俗来确定。不盲目铺摊子,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增加农民负担。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三)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不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项目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 6

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在镇x村进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建设工作试点,化解当前农村存在的脏乱差散以及产业空心化等问题,是我县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有益探索,将对全县今后的生产力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项目也是我县小城镇发展战略的需要。x村靠近镇镇区。近几年,随着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县城扩容规划,镇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上级到该村视察后,委、政府以及镇对x村的发展建设十分关注,将该村今后的发展摆到了重要的议程。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列为工作的重点。该项目的建设是推进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x村的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是实现村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需要。该村紧靠镇区,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村民收入稳定提高,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该村开展新型农村集中社区项目建设,7

通过金香柚、猕猴桃等产业基地建设,开辟田园景观,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四)镇x村的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该村的交通、供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条件,实现家庭美化、环境优化、村庄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也为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和改变精神面貌以及提高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5.1产业建设

5.1.1金香柚示范园建设

1、建设金香柚标准示范园基地xx亩,共计xx万株。其中新建标准园xx亩,栽植规格为3x5米,每亩40株,共计3.2万株;品改低改200亩。

2、种苗繁育基地xx亩,年产优质无病毒水果苗木xx万株。

3、新品种母本园及栽培展示基地50亩。

5.1.2猕猴桃基地建设

建设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xx亩。对基地进行平土整梯、挖穴压绿、土壤改良、棚架搭建,同时引进优质良种红阳猕猴桃的苗木,对人员进行无公害猕猴桃生产技术培训等。

5.1.3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

在金香柚示范园、猕猴桃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计划新建农家乐xx处,匹配当地果园、庭院等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乡村人文资源,为旅游者提供劳动、住宿、饮食、休闲观光等服务。

5.1.4养殖业建设

通过发展林下养殖,大力扶持有技术的农户养殖鸡鸭等禽类,改散养、放养为鼓励养殖大户发展猪、牛、羊规模化养殖。

5.2基础设施建设

5.2.1在园内新建φ3×1.5m的集雨节水窖100套,单套集雨节水窖容积为10.59 m3,总容量约为1059m3。每套集雨节水窖建设内容包括内空为φ3×1.5m蓄水池1个,0.2×0.15m引水沟5米、2 9

米溢洪排水沟,净空为0.65×0.65×0.5m沉砂池1个。为防止人、畜等掉入水池,消除安全隐患,在节水窖上修建0.6m高的护栏。

5.2.2维修自来水管道xx米;维修蓄水池x处;维修灌溉管网x千米。

5.2.3硬化农业休闲观光果园道路x千米;新建宽3.5米C20砼路面生产道路,长度为2千米。5.2.4山塘整修x口。5.3公共设施建设

新建村部及文化学习活动图书室x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总建设面积x平方米;新建体育健身中心x平方米。

5.4环境整治建设

在三个自然寨主要路口及住宅集中区,建设垃圾围20处;摆放垃圾箱80个;改圈、改厨、改厕80户,彻底改变脏乱差现状;绿化美化环境,在村旁、水旁、宅旁、路旁植树250棵。

5.5技术培训建设

根据农事季节安排,组织全村开展特色经作业培训三期,培训300人次。

六、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6.1投资概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为xx万元。其中:

(1)金香柚示范园建设xx亩,估算投资为xx万元。xx亩金香柚标准示范园需投入xx万元;50亩无病毒苗木基地需投入xx万元;50亩品种展示园需投入xx万元。

(2)猕猴桃基地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3)生态休闲观光园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

(4)基础设施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100套集雨节水窖工程需投入xx万元;维修自来水管道及灌溉管网等xx万元;生产道路以及果园观光路建设需投入xx万元;山塘整修需投入xx万元。

(5)公共设施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村部及村文化学习活动图书室估算投资为xx万元;村卫生室估算投资为xx万元;体育健身中心xx万元。

(6)环境整治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

(7)技术培训建设估算投资为xx万元。(详见附表)

6.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财政预算资金xx万元,财政配套资金xx万元,整合扶贫开发、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资金xx万元,x村金香柚农民合作社筹资及村民投工投劳共xx万元。对上级支持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加以整合,优先投入到某某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中捆绑使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是x村开展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真正在全县乃至全州起到标杆作用。

七、项目实施与运作 7.1项目实施单位

本工程由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组织实施。7.2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用,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分期预付材料款,竣工后经项目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进行工程结算,并预留5%作为质量保证金,一年后如无质量问题,结清工程款。技术服务按照农事季节及实施方案,分项实施分项验收,分项结帐。

1、严格会计核算制。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严禁套取项目资金,严禁公款私存,设置帐外帐和“小金库”。

2、严格项目资金审查审批制。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3、项目公示制。对于专项资金项目,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单位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等情况。

4、检查验收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检查,竣工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初步验收;

5、项目审计制。项目实施过程及竣工后,按规定由审计部门对工程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6、自查、检查、抽查三位一体的绩效考评制。对实施方案制定、各方面资金整合、各项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实施效益和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等进行绩效考评。

5.3项目运行与管理

采取“财政资金引导,整合资金建设、群众积极参与”和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进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交由所属村搞好建后管护,项目村要建立管护办法和村规民约,确保项目长期运转正常,发挥效益。

八、项目实施进度及管理 8.1建设工期

根据本工程特点,计划建设期为xx个月,即从xx年7月至xx年6月。8.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工程实施进度计划如下:

a)前期准备工作(可研、环评、规划、设计、筹资、办理征地、招标及有关建设手续等):xx年7月~xx年8月。

b)项目主体施工:xx年9月~xx年5月。c)项目竣工验收:xx年6月。

项目详细的实施进度见“项目实施进度表”

九、项目效益分析 9.1社会效益

本项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子孙的“德政工程”,同时也是党和政府的“富民工程”,又是政 14

府同农民群众的增收工程和“连心工程”。项目竣工受益后,能形成优质高产稳产果园,品种结构改善,巩固强化水果产业,促进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园内基本通路、有水、能机械化作业,实现品种组合优质化、生产技术无害化、生产运输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无公害;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生产道路修整硬化,打通水果销售的交通瓶颈;通过无病毒苗圃建设,可为周边提供优质水果苗木,加快了产业调整发展步伐;同时还为全县水果产业树立样板,指明方向。加快项目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某某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9.2生态效益

果园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实现了补充灌溉、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整体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培肥地力,提高了土壤保水、保土、保肥、保热、保气及供水、供肥、供热、供气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柑桔产业的生产后劲。降低公害,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农业化学投入品随水流失及对水资源的污染,增加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9.3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预计亩产金香柚xx公斤,价格约为x元/公斤,因此,全部投产后年总产量xx吨,年销售收入xx万元。建成优质无公害猕猴桃基地x亩,按亩产1吨,总产量为x吨,按照市场优质优价原则,每公斤可以卖到x元以上(即每吨x元),年总产值x万元。同时可解决就业人员x余人,村民在项目建设中投工投劳,获得相应的报酬收入。为周边地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示范,带动其他农村发展种植金香柚,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彻底改变思维方式,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本项目建筑材料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即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相对少量的天然资源和能源,无毒害、无污染及放射性,达到生命周期后,可以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材料。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合理布局施工场地,避免同时使用大量噪音的设备。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夜间施工量,避免扰民,降低人为噪声的影响,尽量少用哨子等指挥工具。施工阶段应设立指定的渣土堆放点,由专人管理,设置专车每天收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密闭外运,严禁就地抛洒,无组织排放。

十一、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县上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镇、县发改局、水利局、交通局、住建局、扶贫办、农办、林业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村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建立分管领导主管、镇主抓、x村和相关业务部门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广泛动员,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政策规定和重要意义,努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做到动员及时、发动深入、宣传到位,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提高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三)筹集资金,加大投入

x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到水、电、路等多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积极整合交通、水利、建设、环保、林业、卫生、文化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电力、电 17

信等国有企业的涉农项目和资金向x村倾斜,按照“安排渠道不变、投资用途不变”的原则,形成多元化投入建设格局,确保x村新型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四)示范引导,梯次推进

坚持保重点、抓关键、破难题,尽快将x村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样板工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切实加大推广力度,达到典型引路、示范引导、梯次推进的效果,全面带动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十二、结论

镇x村xx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建设项目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就业增收需求,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以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项目选址合理,建设条件较佳;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合理,建设方案可行;节能、节水措施可行有效,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环境效益良好,因而项目建设是切实可行的。

第四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覆盖全县农村居民可衔接转移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村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川府发〔2009〕35号)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参保范围户籍关系在我县行政区域内,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二、基金筹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

1、在川府发〔2009〕35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缴费档次的基础上,增设250元、5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6个缴费档次,随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调整。

2、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符合川府发〔2009〕35号第六条规定的农村居民,可以不缴纳养老保险费,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后方可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组集体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三)政府补贴

1、个人缴费的同时,省、市、县三级财政按川府发〔2009〕35号第三条规定给予缴费补贴,补贴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

2、对农村重度残疾人,政府代缴部分或者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具体办法由县财政、劳动保障、残联等部门另行制定。

三、养老待遇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一)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符合川府发〔2009〕35号第六条规定不缴费农村居民,从其符合参保条件子女参保缴费的次月起,每人每月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

(二)鼓励年满60周岁及以上人员参保缴费,参保缴费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基础养老金加账户养老金为其计发养老待遇。

(三)未满60周岁的人员参保缴费后,到达领取养老金规定年龄且累计缴费满15年及以上年限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基础养老金加账户养老金为其计发养老待遇。

(四)养老金的调整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四、资金管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资金按照国家、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五、其他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按照国家、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的调查报告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作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医疗和健康保障水平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我县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试点工作任务。为全面了解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并探索促进这项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近期,根据县委安排, 我们深入农医办、部分定点医疗单位和乡(镇)、村、组,采取听情况介绍、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群众等形式,就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并形成了专题报告,供县委领导参考。

一、总体运行情况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于今年元月1日正式启动,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运行,总体状况良好,全县参合农民人数达21.64万,占总数的72.6%,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是领导重视,农民参合积极性较高。在启动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过程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和各部门联动,抽调精干力量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由于政策得民心,广大村干部和群众给予了试点工作大力支持,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较好的村实行集体投保,极大地提高了参合率。

二是机构健全,运行规范。县里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做到了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四到位,安装了县、乡两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县联网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方便了工作。农医办严格按照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原则,对于农村合作基金进行使用管理,并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基金专用帐户,严格基金封闭运行,确保了资金运行安全。同时,在县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各定点医疗单位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得到了较好执行,参合农民医药费负担明显减轻。

三是广大农民和定点医疗单位直接受益,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较高,大多数生病农民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及时就近医治。而且各乡镇均统一为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以及享受定补的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交纳了个人应缴的参合资金,确保这一部分人100%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看病就医问题。据统计,截止11月底,全县共有11221人次门诊治疗,治疗总费用达32.84万元,实际补偿费用达23.69万元;共有14029人次住院治疗,总治疗费用达17191502.94元,实际补偿金额达5152498.34元,其中总治疗费用上万元的大病医疗发生135人次,治疗总费用达2384532.96元,实际补偿金额达4XX2.08元,农村人口“小病拖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重病拖成绝症”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大大减少。同时,各定点医疗单位对农村群众的医疗服务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其经济效益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也有了相应的提高。据调查估计,县级医院的效益较去年提高了40%左右,乡镇卫生院的效益较去年提高了30%左右。一些乡镇负责同志深有感慨地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不仅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而且对改善党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宣传发动不够深入,农民对相关政策规定了解较少。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由于有关部门、乡镇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对有关政策宣传不够透彻,许多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细则,特别是对于参加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够享受补偿以及如何结算等细节问题一知半解。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只有52.5%的农户知道报销医药费是有条件限制的,有11.5%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44.8%的农户知道医药费报销手续,有16.8%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33.2%的农户知道可报医药费范围,有25.9%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也正是由于农民对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限制条件、如何计算报销的医疗费用、医药费报销的相关手续和程序等知之不详,导致一些农民在报销医疗费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并由此产生了“手续繁琐”的意感,挫伤了他们的参合积极性。

2、一些乡村干部工作方式过于简单,少数农民产生了抵触情绪。少数乡村干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加上去年县里要求各乡镇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因而他们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了“收费”和完成“参合率”指标任务上,工作过于简单化、形式化,没有耐心细致给农民讲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标准,以致有的农民误将此项工作认为是政府“形象工程”,也有的农民将其与乱摊派、乱集资等同起来,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直接影响了参合率。农民互助共济,并且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和保证。但是我县地处边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9.9%,并有2.33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很多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比较注重眼前利益,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他们今天花了10元参加了合作医疗,总想着能不能尽快得到实际的利益,甚至有不少农民认为交了钱没有生病就吃亏了。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的提高。

4、一些工作环节透明度不高,部分农民心存疑虑。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病人反映,与市级以上正规医疗单位不同的是,县、乡两级医院都没有给病人发放“每日清单”,病人对医院的各种药价、检测、治疗费用计价心里没底,时刻有一种被人“宰割”的担心。同时,同样是感冒或其它小病,他们在乡村医生那里只需花几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而且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定点医院的医生却要病人作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农民反映,为了能报销部分医药费用,他们有病就往定点医院跑,但把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医院某些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5、乡镇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受到制约。目前,我县相当部分偏远乡镇的卫生院连b超机、x光机等普通的检测设备都没有,仍然使用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老三件”给病人看病。由于条件差、环境不好、待遇低,主要承担农村合作医疗的乡镇卫生院人才相当缺乏,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较弱,对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更是束手无策,难以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需要和农民健康保障需求。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只有20.9%的农户对当前农村就医条件表示满意,46.2%的农户明确表示不满意。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我县相当部分农民生病后并没有在县内的定点医疗单位住院治疗,而是直接去了市级以上的医院就医,还有一些本来就入住县内医院的病人想方设法转往市级以上医院。据一些县内定点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透露,很长一段时间内,仅洪江市二院入住的病人中就有50%以上的是会同人。

6、外出务工人员享受不方便,降低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支持力度。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相当多,且有相当部分农民是举家外出务工,仅王家坪乡今年就有275户农民举家外出务工。而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外出农户就医政策缺乏灵活性,如果外出农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才可能报销医疗费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在外地治疗报销有关费用。因此,外出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后,如果直接在外地就医,则无法享受到补偿带来的好处,而回到当地定点医院就医或办理相关手续,则要花费不菲的路费,甚至有可能耽误病情,常常陷入两难困境而不知所措。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举家外出的农民根本就不参加合作医疗,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打算外出务工,明确表示明年将不再继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三、进一步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对策建议

“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一顺口溜是我县农民长期以来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真实写照。因病而贫,贫病交加,更是我县农民绕不开的怪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正在探索的新型农村保障体系,是一项旨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但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务必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各级领导一定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和省里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行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讲话、广播、报纸、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宣传车、设置宣传点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造舆论,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组织县、乡、村各级干部和乡村卫生人员,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切实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和好处,不断培育和引导农民增强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增强农民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强化资金筹措和管理,确保基金正常运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筹措和资金管理都是关键。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的资金筹措机制,做到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确保资金到位。要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互助等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农村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对农村特困家庭、重点优抚对象等实行医疗救助,真正使救助对象能够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待遇。要从建章立制入手,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做到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合作医疗资金全部公平、有效地用在农民身上。要坚持实行“阳光”操作,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收支、使用情况,保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特别是要采取张榜公布的形式,公布农民往年参加医疗的情况以及

下载201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社会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社会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期间,我在负责我们村的医疗保险的村干部那里查阅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了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由于工作需要,我们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了简单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现场访谈和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通过此次调查,初步了解了新农合开展......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最近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一点时间对我农村合作......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寒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